八年级走进文言文第26单元译文
- 格式:doc
- 大小:8.52 KB
- 文档页数:2
【第二十五单元】空桑生李【原文】南顿①张助于田中种禾,见李核,意欲持归,顾见空桑②中有土,因殖种,以余浆③溉灌。
后有人见桑中忽生李,以为神,转相告语。
有病目痛者息(休息)阴下,言:“李君④令我目愈,谢以一豚⑤。
”目痛小疾,亦行自愈⑥。
众犬吠声⑦,因盲者得视,远近翕赫⑧,其下车马常数千百,酒肉滂沱⑨。
间(相隔)一岁余,张助远出来还,见之惊云:“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因就斫之⑩。
(节选自《风俗通》)【注释】①南顿:古地名,今河南项城县。
②空桑:根部枯空的桑树。
③余浆:多余的水。
④李君:即李树;“君”是对李树的敬称。
⑤豚(tún):小猪。
⑥亦行自愈:不久自然会好的。
⑦众犬吠声:本义为一只狗叫起来,许多狗也跟着乱叫,比喻众人盲目附和。
⑧翕(xī)赫:轰动。
⑨滂沱:本指雨水多,此比喻李树旁摆满了酒肉。
⑩因就斫(zhuó)之:于是走上前把它砍了。
【译文】南顿县的张助在田间种稻,看见一枚李核,想拣了带回去,回头看到有株根部枯空的桑树,便把李核种下,用剩余的水浇了它。
后来有人见到桑树中忽然长出李树来,认为是神仙,便辗转相告。
有人患了眼痛的病,在李树下歇息,说:“李君(如果能)让我眼病痊愈,就用一只小猪祭祀(你)。
”眼病是小毛病,不久自然会好的。
众人盲目附会,因为生眼病的人痊愈了,远近轰动,在李树下停驻的车马有数百上千,祭祀的酒肉摆满四周。
隔了一年多,张助出远门回来,见到这种情况惊讶地说:“这又有什么神灵,李树是我种的!”于是走上前把它砍了。
1鳝父庙【原文】会稽①石亭埭②有大枫树,其中空朽,每雨(下雨),水辄(往往)满益(同“溢”)。
有估客(ɡū,买卖,做生意)载生(活)鳝至此,聊(随意)放一头于枯树中,以为狡狯③。
村民见之,以鱼鳝非树中之物,或谓是神,乃依树起屋,宰(杀)牲祭祀,未尝虚日,因遂名“鳝父庙”。
人有祈(求)请及秽④慢(怠慢),则祸福立至。
后估客返,见其如此,即取作臛⑤],于是遂绝。
八年级走进文言文第27单元译文(推荐五篇)第一篇:八年级走进文言文第27单元译文【第二十七单元】师旷撞晋平公【原文】晋平公①与群臣饮,饮酣(畅快、尽兴),乃喟然②叹曰:“莫乐为人君③,唯其言而莫之违(莫违之)!”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④。
公披衽⑤而避,琴坏于壁。
公曰:“太师⑥谁撞⑦?”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
”左右请除⑧之。
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节选自《韩非子》)【注释】①晋平公:春秋时晋国国君。
②喟然:长叹的样子。
③莫乐为人君:没有比做国君再快乐的了。
④援琴撞之:拿起琴掷晋平公。
⑤衽(rèn):衣襟。
⑥太师:此指师旷。
⑦谁撞:即“撞谁”。
⑧除:杀。
【译文】晋平公跟大臣们宴饮,(正当)酒喝得畅快的时候,便感叹地说:“没有比做国君再快乐的了,因为他的话没有人敢违背!”师旷陪坐在(晋平公)跟前,拿起琴掷晋平公。
晋平公撩起衣襟躲避,琴撞在墙上坏了。
晋平公说:“太师掷谁?”师旷说:“刚才有小人在我旁边说话,所以要掷他。
”(晋平公)周围的人请求杀死师旷。
晋平公说:“放了他,把这件事作为我的教训。
”1田子方诫子击【原文】子击①出,遭(遇)田子方②于道,下车伏谒(拜见)。
子方不为礼③。
子击怒,谓子方曰:“富贵者骄人乎?贫贱者骄人乎?”子方曰:“亦(是)贫贱者骄人耳!富贵者安敢骄人!国君而④骄人,则失去国;大夫而骄人则失去家⑤。
失其国者未闻有以国待之者也,失其家者未闻有以家待之者也。
夫士贫贱,言不用,行不合,则纳履(lǚ,鞋)而去耳,安往而不得贫贱哉!”子击乃谢(道歉)之。
【注释】①子击:人名;魏国的太子。
②田子方:子击的老师。
③不为礼:不还礼。
④而:若。
⑤家:大夫的封地称“家”。
【译文】魏国太子子击出行,在路上遇见老师田子方,下车行礼拜见。
田子方(却)不还礼。
子击怒气冲冲地对田子方说:“富贵的人能对人骄傲呢,还是贫贱的人能对人骄傲呢?”田子方说:“是贫贱的人能对人骄傲啦,富贵的人怎么敢对人骄傲呢!国君假如对人骄傲,那么就要失去国家,大夫对人骄傲就将失去封地。
人教版八年级文言文原文注释及翻译文言文是语文学科一个重要的分支。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人教版八年级文言文原文注释及翻译,一起来看看吧。
人教版八年级文言文原文注释及翻译《五柳先生传》陶渊明原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词句注释:1. 何许人:何处人。
也可解作哪里人。
许,处所。
2. 详:知道。
3. 姓字:姓名。
古代男子二十而冠,冠后另立别名称字。
4. 因以为号焉:就以此为号。
以为,以之为。
焉,语气助词。
5. 不求甚解:这里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探究。
6. 会意:指对书中的有所体会。
会:体会、领会。
7. 欣然:高兴的样子。
8. 嗜:喜好。
9. 亲旧:亲戚朋友。
旧,这里指旧交,旧友。
10. 如此:像这样,指上文所说的“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11. 或:有时。
12. 造饮辄尽:去喝酒就喝个尽兴。
造,往,到。
辄(zhé),就。
13. 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
期,期望。
14. 既:已经。
15. 曾不吝情去留:五柳先生态度率真,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
曾(zēng)不,竟不。
吝情,舍不得。
去留,意思是离开。
16. 环堵萧然: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
环堵(dǔ):周围都是土墙,形容居室简陋。
堵,墙壁。
萧然,空寂的样子。
17. 短褐穿结:粗布短衣上打了个补丁。
短褐,粗布短衣,穿结,指衣服破烂。
穿,破。
结,缝补。
18. 箪瓢屡空:形容贫困,难以吃饱。
箪(dān),盛饭的圆形竹器。
瓢(piáo),饮水用具。
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译文,与,题解,21-30,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11~20单元Revision History 2Contents 31 第21单元 51.1 揠苗助长 51.2 砚眼 61.3 农夫耕田 71.4 稚犬 81.5 鷧鸟中计 92 第22单元 102.1 枭将东徙 102.2 世无良猫 112.3 河豚之死 122.4 刻舟求剑 132.5 鹬蚌相争 143 第23单元 173.1 曹竹虚族兄遇鬼 173.2 疑鬼 173.3 畏鬼致盗 183.4 畏影恶迹 193.5 鸲鹆噪虎qú yù zào hǔ 204 第24单元 214.1 孟母戒子 214.2 孟母不欺子 224.3 秦西巴纵麋 234.4 屠夫杀狼 234.5 郢书燕说 255 第25单元 275.1 陶侃尝出游 275.2 木屑竹头 275.3 墨子怒耕柱子 29 5.4 李存审诫子 295.5 芒山盗临刑 316 第26单元 336.1 读书与作文 336.2 卖瓜减字 336.3 修改一法 346.4 歧路亡羊 356.5 二叟钓鱼 377 第27单元 397.1 张飞横矛当阳桥 39 7.2 次非斩蛟 397.3 溺鼠 417.4 鸡感恩 427.5 猫儿索食 428 第28单元 448.1 刘道真戏谑 448.2 唐明皇赐名 448.3 偷鸭求骂 458.4 何梅谷之妻 478.5 庸医 489 第29单元 499.1 马诉冤 499.2 楚人有担山鸡者 50 9.3 某甲夜暴疾 509.4 涸泽之蛇 519.5 盗牛者强辩 5210 第30单元 5410.1 于令仪诲人 54 10.2 乡人藏虱 5510.3 别字秀才 5610.4 画鬼易 5610.5 吹牛 57【汉语注音】yà miáo zhù zhǎng成语典故宋人有闵(1)其苗之不长(2)而揠(3)之者,茫茫然(4)归,谓(5)其人(6)曰:“今日病(7)矣!予(同“余”)(8)助苗长矣!”其子趋(9)而往(10)视之,苗则槁(11)矣。
八年级语文文言课文翻译汇总(全册)上册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诗文翻译:《送友人》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诗文翻译:《黄鹤楼》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诗文翻译:《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早寒江上有怀》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野望》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长歌行》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游山西村》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渡荆门送别》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诗文翻译:《归园田居》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石壕吏》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诗文翻译:《春望》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望岳》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大道之行也》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核舟记》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爱莲说》初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陋室铭》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记承天寺夜游》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三峡》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诗文翻译:《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浣溪沙》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鲁山山行》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秋词》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翻译(可下载)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塞翁失马》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唐雎不辱使命》下册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翻译:《山坡羊·潼关怀古》八年级下册语文诗词翻译:《水调歌头》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满井游记》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醉翁亭记》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岳阳楼记》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小石潭记》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送东阳马生序》初二下册语文古诗文翻译:《相见欢》初二下册语文古诗文翻译:《相见时难别亦难》初二下册语文古诗文翻译:《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初二下册语文古诗文翻译:《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初二下册语文古诗文翻译:《送元二使安西》初二下册语文古诗文翻译:《登幽州台歌》初二下册语文古诗文翻译:《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初二下册语文古诗文翻译:《赠从弟》初二下册语文古诗文翻译:《己亥杂诗》初二下册语文古诗文翻译:《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初二下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初二语文古诗文翻译:《行路难》初二语文下册文言诗文翻译:《饮酒》初二下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西湖游记二则》初二下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送董邵南游河北序》初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周处》初二语文古诗文翻译:《使至塞上》初二语文文言文课文翻译:《滥竽充数》初二语文文言文课文翻译:《买椟还珠》初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画蛇添足》初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观潮》初二语文古诗文翻译:《过零丁洋》初二语文古诗文翻译:《赤壁》初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马说》初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五柳先生传》初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与朱元思书》初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桃花源记》相关资料初中语文文言课文翻译:《赵普》初中课外文言文翻译:《郑燮传》初中语文《强项令》原文及译文初中语文古诗文翻译:《终南山》初中语文古诗文翻译:《秋登万山寄张五》初中语文文言课文翻译:《黄生借书说》初中语文文言课文翻译:《捕蛇者说》2019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古诗文复习:八年级上册初中语文复习修改病句练习题初中语文文言文成语精选初中语文古诗文翻译:《君子于役》初中语文古诗文翻译:《蒹葭》初中语文古诗文翻译:《关雎》初中语文文言课文翻译:《日喻》初中语文文言课文翻译:《养鱼记》初中语文文言课文翻译:《曹刿论战》初中语文《龚遂治渤海郡》译文初中语文古文翻译:《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初中语文文言课文翻译:《李将军列传》初中语文古诗文翻译:《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初中语文古诗文翻译:《汉江临泛》初中语文文言课文翻译:《少年中国说》初中语文文言课文翻译及赏析:《鱼我所欲也》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翻译(可下载)初二语文文言文要句翻译精选。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翻译◆26 三峡从三峡全长七百里中,两岸山都是相连的,没有中断的地方.山岭重重叠叠,连绵不断,把太阳光和天空都遮蔽了.如果不是正午晚上,看不到太阳和月亮.到了夏天,水涨上丘陵的时候,无论是上行还是下行的船只,都被阻绝了.有时皇帝的命令急需宣告,有时候早上从白帝出发,傍晚就到江凌,这段路有一千二百里之多,即使乘飞奔的马,驾者烈风也没这样快.到了春冬的时候,白色的急流和碧绿的水潭,回旋的清波,倒映的影子,极高的山峰生长着许多奇怪的柏树,悬挂的山泉、瀑布,山谷的间急流,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许多趣味啊!到秋天初晴下霜的早晨,树林山涧显得寒冷寂静,经常有在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叫,接连不断, 异常凄凉,在空荡荡的山谷传递着,久久才停止,所以打渔的人的歌谣中说:“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7 答谢中书书山河的美景,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共同谈论的话题。
极高的山峰插入云端,清澈的溪流可以看见溪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树林,翠绿的竹丛,四季有。
早晨雾将要消散的时候,猿鸟的鸣叫声此起彼伏;傍晚夕阳将要落下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跃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美景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27 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我解开衣服想睡觉时,月光从射进屋子,我愉快地起来行走。
想到没有可与自己一起交谈取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的月光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纵横交错,原来是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哪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子竹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两个一样的清闲的人罢了。
◆28 观潮钱塘江的海潮是天下雄伟的景观。
从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六至八月十八日的海潮最大。
当海潮从入海口涌起的时候,几乎像一条银白色的线不久慢慢靠近,就像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声音大的像雷一样,气势震天撼地,浪花飞扬激射,吞没了天空、冲荡了太阳,气势雄伟豪壮极了。
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译文与题解1-10单元(总5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Revision HistoryContentsRevision History ........................................................... 错误!未定义书签。
Contents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1单元.................................................................. 错误!未定义书签。
杨修啖酪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王戎识李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诸葛恪得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谢道韫咏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曹冲称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第2单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年级语文第26课重点知识点总结八年级语文第26课重点知识点总结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篁huáng竹清冽liè坻chí屿yǔ嵁kān佁yí然翕xī忽幽邃suì2.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水尤清冽尤:格外。
(2)卷石底以出卷:翻卷。
(3)潭中鱼可百许头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
(4)斗折蛇行斗:象北斗星一样。
蛇:像蛇一样。
(5)以其境过清清:凄清。
(6)不可久居居:停留。
(7)隶而从者隶:随从。
(8)俶尔远逝俶尔:忽然。
(9)皆若空游无所依依:依托。
(10)四面竹树环合环合:环绕合抱。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用原文填空。
(1)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4)写溪流曲折的句子是: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5)抒写作者感受的.句子是: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翠的树木,碧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2)皆若空游无所依。
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托似的。
(3)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灵活。
(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5)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因为小石潭的环境太凄清,不适合久坐,于是记下了它的情景就离开了。
走进文言文八年级翻译走进文言文八年级翻译《语文课程标准》要求7-9年级学段的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
从近几年中考命题趋势来看,文言文命题以课内文段为主,逐步向课外文段延伸。
本学期的重点篇目有:《与朱元思书》《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复习策略】1.理解、识记常用实词,了解常用虚词的用法。
2.平时多注意自己的朗读,揣摩所读内容,培养语感。
这样不仅有助于划分朗读的节奏,而且在翻译句子方面有很大的帮助。
3.平时在教师的指导下把文言文的段意、主旨、文章突出的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分别整理汇总以促进理解、加强记忆。
4.回答开放性试题时,要紧扣材料和题目的要求,表述完整。
【典型考点】一、常识题(1)《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自《宋学士文集》,作者是明初文学家。
(2)《小石潭记》选自《》,作者柳宗元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3)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我国(朝代)文学家。
【解析】对文学常识的考查,是文言文阅读的常见考点。
平时要注重积累,包括作者的名字、作品、所处年代、身份及文章出处等。
(1)宋濂(2)柳河东集(3)北宋二、解词题◎古今异义词(1)去国怀乡,忧谗畏讥:(2)录毕,走送之:【解析】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词。
古今词义的变化大致有如下几种:①词义扩大。
如“江”“河”在古代是专有名词,指长江、黄河,现在扩大为泛指的通名了。
②词语缩小。
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在古语中指妻子和儿女,今义仅指男子的配偶。
③词义的转移。
(1)(2)都是这种情况,去,离开;现代汉语中是到某地的意思。
走,在文中是跑的意思。
④褒贬色彩的变化等等。
◎一词多义(1)①天下独绝:②猿则百叫无绝:(2)①色愈恭,礼愈至:②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3)①水尤清冽:②以其境过清:【解析】一词多义以动词、形容词居多,以单音词居多。
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译文与题解1-10单元(总57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Revision HistoryContentsRevision History ........................................................... 错误!未指定书签。
Contents ...................................................................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1单元.................................................................. 错误!未指定书签。
1.1 杨修啖酪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2 王戎识李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3诸葛恪得驴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4谢道韫咏絮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5曹冲称象 ............................................................................................................................ 错误!未指定书签。
八年级走进文言文翻译1. 求翻译 < > 八年级8~15单元的【八】1、《王安国直言》王安国(亮?)性格直率,疾恶如仇。
王荆公(疑为王安国字?)一开始职务为参知政事,闲暇的时候因为阅读晏元献公的词而笑着说:“做宰相怎能做这种小(志气)的词?”平甫回答:“晏元献公也只是偶尔因为得意之事而这样,在工作上哪能如此。
”当时吕惠卿作为馆职(疑为招待意)也坐在一旁,正经说到“为政必须先端正自己的言词,何况(不详)”平甫正色道“发表不正经言词,还不如小人。
”吕惠卿因此认为和这两人道不同,不相为谋,疏远二人。
2、《陈章侯蔑视显贵》陈章侯性格怪僻,喜欢游玩喝酒。
别人送给他的金钱随手便花光了。
尤其喜欢为贫穷不得志的人作画,以周济他们的贫困。
依靠他而生活的贫寒士人,一共有几十以至几百家之多。
如果豪绅贵族等有势力的人向他要画,即使送他千金他也是不会提笔的。
有一个人品卑劣的显达者,引诱他进入船内,正在让他鉴赏宋元人的笔墨。
船开了以后,就拿出画绢强迫他作画。
章侯摘掉帽子,脱掉衣服,大骂不止。
那个显达者不听从他的。
于是章侯自己从船上跳落入水。
显达者非常生气,于是甩袖而去了。
后来托了别人代为求画,章侯最终还是没有用一下笔墨。
3、《王翱秉公》王翱的一个女儿,嫁给京城附近的一个官员为妻。
王翱的夫人非常疼爱女儿,常常迎接女儿回家,女婿坚持不放走,愤怒地对妻子说:“你的父亲是选拔官吏的长官,把我调到京城做官,那么你可以整天陪侍你的母亲。
况且调动我轻易的就像振落树叶,吝啬什么呢?”于是女儿将想法寄给了母亲,夫人在一天傍晚准备了酒菜,跪着禀告王翱,王翱非常生气,拿起几案上的器具打伤了夫人,出去坐马车住到朝房里,十天后才回家,女婿最终没有被调职。
4、《次非斩蛟》楚国有个名叫次非的人,在一次旅游时来到吴国干遂这个地方,得到了一柄非常锋利的宝剑,高高兴兴地回楚国去。
次非在返回楚国的途中要过一条大江,便乘船渡江。
当渡江的小木船行到了江中心时,忽然从水底游来两条大蛟,异常凶猛地向这条小木船袭击过来,很快地从两边缠住渡船不放,情况非常危急,所有乘船过江的人都吓呆了。
柳宗元传柳宗元小时候,聪明机警,超群出众,作文卓绝精巧,当时文林同辈都推崇他。
参加科举考试中进士第,又应考中宏辞科,被授予校书郎、蓝田(今陕西)县尉的职务。
贞元十九年(803),柳宗元任监察御史里行。
与王叔文、韦执谊交好,二人常常惊叹柳宗元的才能。
等到王叔文、韦执谊掌权用事,将他悄悄地引入禁宫之中,和他商议大事,并提拔他为尚书礼部员外郎,想让他当大官。
不久,王叔文革新就失败了,柳宗元被贬为邵州(今湖南宝庆)刺史,在赴任途中,又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
柳宗元既遭贬逐,又身处南蛮瘴疠的之地,于是自放于山泽间,他因有志难申,遭遇困境,内怀抑郁的情怀,全部寄托于文章,仿《离骚》作文十多篇,阅览的人都为之哀婉凄恻。
元和十年(815),柳宗元被任命为柳州(今属广西)刺史。
那时朗州司马刘禹锡被移作播州(今贵州遵义)刺史,柳宗元说:“播州是不适合人居住的地方,而刘禹锡有年高老母,我不忍心看他如此困窘,又没有托辞来告诉自己的母亲。
如果他的母亲不去,母子各在一方,这便成为永别。
”于是起草奏章,想请求把柳州授给刘禹锡,自己却到播州上任。
恰巧有大臣也为刘禹锡奏请,于是刘禹锡最终改授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
过庭录滕子京很有才华,遭到许多人的嫉妒,从庆阳统帅降职到巴陵郡,他的悲愤郁闷之情常常表现在文章中和脸上。
范仲淹和他同龄,两人关系很好,也很爱惜他的才华,害怕他以后遭到迫害。
然而滕子京豪迈自负,很少听别人规劝,范仲淹正担心没有机会来规劝他。
滕子京忽然写信给范仲淹,请求他写《岳阳楼记》。
所以《岳阳楼记》中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他的意思大概是在规劝好友了。
六一居士传六一居士最初被贬谪到滁州山乡时,自己称作醉翁。
年老体弱,又多病,将要辞别官场,到颍水之滨颐养天年,便又改变名号叫六一居士。
有位客人问道:“六一,讲的是什么?”居士说:“我家里藏了书一万卷,收集收录夏商周三代以来金石文字一千卷,有一张琴,有一盘棋,又经常备好酒一壶。
8上译文桃花源记陶渊明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生。
(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遍地,鲜嫩而美丽,落花纷纷。
他非常诧异。
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正是溪水的发源地,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
渔人于是下了船,从洞口进去。
起初,洞口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
(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屋,还有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都可以互相听到。
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源外面的人完全一样。
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
(那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
渔人详细地作了回答,(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又杀鸡做饭(来款待他)。
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个汉朝,(至于)魏、晋两朝更不用说了。
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
(听罢),他们都感叹,惋惜起来。
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
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
(临别时)村里人嘱咐他道:“(我们这个地方)不必对外边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划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
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番经历。
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终于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高兴兴地打算前往,但未能实现。
不久,他因病去世。
此后就再也没有人探求(桃花源)了。
陋室铭刘禹锡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居住)就成了名山;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居住)就成为灵异的(水)了。
【第二十六单元】赵括纸上谈兵【原文】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为天下莫能当。
尝与其父奢①言兵事,奢不能难(nàn ,指驳倒),然不谓善。
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②,而括易言之③。
使赵不将括即已④,若必将之,破(使……破,使……失败)赵军者必括也。
”……赵括既代廉颇⑤,悉更约束⑥,易(调换)置军吏⑦。
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⑧,佯败走,而绝⑨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
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杀赵括。
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⑩之。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注释】①奢:赵奢;赵国名将。
②兵,死地也:用兵打仗,本是有生命危险的场所。
③易言之:把它说得很轻易。
④使赵不将括即已:假使赵国不让赵括当将领也就算了。
⑤廉颇:赵国名将。
⑥更约束:改变纪律。
⑦军吏:军官与文职人员。
⑧奇兵:行动变幻莫测的军队。
⑨绝:截断。
⑩坑:活埋。
【译文】赵括从小时候就学习兵法,谈打仗的事,自以为天下没有人能跟他匹敌。
曾经跟他的父亲赵奢谈打仗的事,赵奢不能驳倒他,然而赵奢不认为他学得好。
赵括的母亲问赵奢其中原因,赵奢说:“打仗,是有生命危险的场所,听赵括把它说得很轻易。
如果赵国不让他担任将军也就算了,假使一定要让他做将军,使赵国失败的一定是赵括。
”……赵括代替廉颇为大将后,全部更改了纪律,调换了军中官吏。
秦将白起听到这些后,出奇兵,假装失败逃跑,而绝断了赵军的粮道,把赵括的军队一隔为二,(于是赵军)上下离心,(赵军被包围了)四十多天,士兵饥饿,赵括率领精锐士兵亲自上阵搏斗,秦军杀死赵括。
赵括的军队大败,数十万军队就投降秦军,秦军把他们全部活埋了。
1善诵掌船法【原文】曩有(从前)大长者①子,与诸(众)商人入海采宝。
此长者子善诵入海掌船方法,语(yù,告诉)众人曰:“入海方法,我悉知之。
”众人闻已(后),深信其语。
既(已经)至海中,未经几时,船师遇病,忽然便卒(死)。
时长者子即代处。
八年级,走进,文言文,第,单元,译文,【,第,【第二十六单元】
赵括纸上谈兵【原文】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为天下莫能当。
尝与其父奢①言兵事,奢不能难(nàn ,指驳倒),然不谓善。
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②,而括易言之③。
使赵不将括即已④,若必将之,破(使……破,使……失败)赵军者必括也。
”……赵括既代廉颇⑤,悉更约束⑥,易(调换)置军吏⑦。
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⑧,佯败走,而绝⑨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
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杀赵括。
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⑩之。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注释】①奢:赵奢;赵国名将。
②兵,死地也:用兵打仗,本是有生命危险的场所。
③易言之:把它说得很轻易。
④使赵不将括即已:假使赵国不让赵括当将领也就算了。
⑤廉颇:赵国名将。
⑥更约束:改变纪律。
⑦军吏:军官与文职人员。
⑧奇兵:行动变幻莫测的军队。
⑨绝:截断。
⑩坑:活埋。
【译文】赵括从小时候就学习兵法,谈打仗的事,自以为天下没有人能跟他匹敌。
曾经跟他的父亲赵奢谈打仗的事,赵奢不能驳倒他,然而赵奢不认为他学得好。
赵括的母亲问赵奢其中原因,赵奢说:“打仗,是有生命危险的场所,听赵括把它说得很轻易。
如果赵国不让他担任将军也就算了,假使一定要让他做将军,使赵国失败的一定是赵括。
”……赵括代替廉颇为大将后,全部更改了纪律,调换了军中官吏。
秦将白起听到这些后,出奇兵,假装失败逃跑,而绝断了赵军的粮道,把赵括的军队一隔为二,(于是赵军)上下离心,(赵军被包围了)四十多天,士兵饥饿,赵括率领精锐士兵亲自上阵搏斗,秦军杀死赵括。
赵括的军队大败,数十万军队就投降秦军,秦军把他们全部活埋了。
1善诵掌船法【原文】曩有(从前)大长者①子,与诸(众)商人入海采宝。
此长者子善诵入海掌船方法,语(yù,告诉)众人曰:“入海方法,我悉知之。
”众人闻已(后),深信其语。
既(已经)至海中,未经几时,船师遇病,忽然便卒(死)。
时长者子即代处。
至洄洑(fú)②激流之中,抗言:“当如是掌,如是正……”船徘徊旋转,不能前进至于宝所。
举(全)船商人没水而死。
《百喻经》【注释】①大长者:很有钱财的人。
②洄洑:漩涡。
【译文】从前有一个很有钱的人的儿子,与商人们入海去开采宝藏。
这个富豪的儿子擅长诵记入海驾船的方法,(他)告诉大家说:“入海方法,我全知道。
”大家听后,非常相信他的话。
到海中后,没过多时,掌船师傅得了病,突然便死去了。
这时富豪的儿子就接替了驾船的事,到漩涡湍急的水流当中,高声地说:“应该这样掌舵,像这样使船航向正确……”船(在水中)来回地旋转,不能向前进到达采宝的地方。
全船商人都淹没在水中而死。
2刘羽冲死读书【原文】刘羽冲,沧州①人也,性孤僻,好讲古制,实迂阔(迂腐不切实际)不可行。
偶得古兵书,伏读竟(整)年,自谓可将(带领)十万。
会(适逢)有土寇[地方土匪军队],自练乡兵与之角(jué,斗),全队溃覆,几为所禽(同“擒”)。
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竟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
绘图列(到各处)说(shuì,游说)州官。
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xù)甫成③,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由是郁郁不得,恒(常)独步庭院,摇首叹息:“古人岂欺我哉?” 如是日(每天)千百遍,唯(只有)此六字。
不久发病死。
【注释】①沧州:古州名,今河北境内。
②土寇:地方土匪军队。
③沟洫甫成:用以防旱排涝的田间通水道刚修成;甫,刚。
【译文】刘羽冲是沧州人,性情孤僻,喜欢讲古制,其实迂腐不切实际不能施行。
偶然得到(一部)古代兵书,伏案读了一整年,便自称可以统率十万大军。
恰好有地方土匪军队,(刘羽冲)亲自训练乡兵与他们较量,(结果)全队溃败覆灭,(自己)差点儿被捉住。
又得到一部古代水利著作,伏案读了一整年,自己说可以使千里土地变成肥沃的土壤。
绘制了图形到各处向州官游说,州官也喜欢多事,让(他)按绘制的图案在全村试验,(结果)用以防旱排涝的田间通水道刚修成,水大量涌来,顺着渠道灌入(村庄),村里人差点儿成为
鱼儿。
从此(刘羽冲)内心郁闷不得了,经常独自在庭院里漫步,摇头叹息:“古人难道欺骗我吗?”像这样每天(说上)千百遍,只是这六个字。
没有多久得病死了。
3荆人袭宋【原文】荆①人欲袭(偷袭)宋,使人先表②澭水③。
澭水暴(强大而又突然)溢,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又)余人,军惊而坏都舍④。
向(早先)其先表之时可导(通过)也;今水已变而益(更加)多矣,荆人尚(还是)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
【注释】①荆:楚国。
②表:设立表标;作动词用。
③澭(yōnɡ)水:黄河的一条支流。
④而坏都舍:如同都市里房屋倒塌一样;而,如同。
【译文】楚国人想偷袭宋国,派人先在澭水里设立表标。
澭水突然猛涨,楚国人不知道,顺着表标在夜间步行过河,淹死的人有一千多,军中惊骇声如同都市里房屋倒塌一样。
早先他们(在澭水里)设立表标的时候是能通过(澭)水的,现在水已变化涨了很多了,楚国人还顺着表标过澭水,这就是他们失败的原因。
4恃胜失备【原文】有人尝遇强寇斗。
矛刃已接,寇先含水满口,忽噀①其面,其人愕(惊讶)然,刃已揕②胸。
后有一壮士,复与寇遇,已先知噀水之事。
寇复用之,水才出口,矛已洞颈。
盖(因为)已陈刍狗③,其机(机密)已泄。
恃(倚仗)胜失备,反受其害。
【注释】①噀(xùn):喷水。
②揕(zhèn):刺。
③陈刍(chú)狗:陈,陈旧;刍狗,用茅草扎成狗,古代祭祀所用,用后即丢弃。
陈刍狗,比喻过时的无用的东西。
【译文】有一个人曾经遇到强盗(与他)格半。
(双方)的矛与刀已经交锋,强盗事先含着满口的水,突然喷到那个人脸上,那人吃了一惊,强盗的刀已刺进了(他的)胸膛。
后来有一个壮士,又与强盗相遇。
已经事先知道(强盗)喷水的做法。
强盗又用这做法,水刚喷出口,壮士的矛头已经刺穿了他的脖子。
因为(强盗含水喷人的做法)已是过时无用东西,他的机密已泄漏。
依赖侥幸取胜的办法失去了戒备,反而遭受它的伤害。
5黑驴与白骏【原文】有一黑驴,负物甚重。
路遇一白骏(好马),呼曰:“骏兄济(帮助)我,吾背上物重,力不得胜,请与分任之。
”骏哂(shěn,讥笑)曰:“懒驴,此系(是)汝之责任,吾岂能与尔代肩哉!”驴又哀之,骏竟不应。
未几,驴力疲,压毙。
驱驴者愤极,强①鞭挞其骏,令重物全负而行。
骏终恨之,亦无可如何也。
天下事大,非一人之力而能任,戮力②图之,则重事亦举矣。
【注释】①强:狠狠地。
②戮力:合力。
【译文】有一头黑驴,驮了很重的东西,路途中遇到一匹白色的好马,(黑驴)招呼说:“骏兄帮帮我,我背上的东西重,力气不能担当,请跟(我)分驮这些东西。
”白骏讥笑(它)说:“懒驴,这是你的责任,我怎能与你代驮呢!”驴又哀求它,白骏始终不答应。
没多久,驴精疲力尽,(被驮的东西)压死了。
赶驴的人非常气愤,狠狠地鞭打那匹白骏,让(它)驮着全部沉重的东西行路,白骏最终恨他,也不能怎么样。
天下的事大,不是一个人的力量能胜任的,合力谋划它们,那么最大的事也能办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