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走进文言文》(八年级)27单元的翻译

《走进文言文》(八年级)27单元的翻译

《走进文言文》(八年级)27单元的翻译
《走进文言文》(八年级)27单元的翻译

《走进文言文》(八年级)

第二单元阅读

字期清爽

有医人工于草书者,医案[病史记录]人或不识,所系尚无轻重;至于药名,则药铺中人岂能尽识草书乎?孟浪者[鲁莽的人]约略撮[抓]之而贻误,小心者往返询问而羁延[(羁jī)耽搁时间],可否相约同人[相同职业的人;此指医生],凡书方[药方]案,字期清爽,药期共晓。(节选自《吴医汇讲》)

[译文]

有的医生擅长写草书,病史记录有人不识,关系还不大;至于药名,药店里的人怎能个个识草书?鲁莽的(职员)大约抓一把药便会留下错误,小心谨慎的(职员)就要因此往返询问而耽搁时间,可否医生间有个约定,凡是写病史与药名,字希望要清楚,药名希望人人都看得懂。

训练

1张丞相好草书

张丞相[宋人张商英]好草书而不工,时人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当波险处[指笔画曲折乖僻的地方],侄罔然[迷惑的样子]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仔细)视久之,亦不自识,诟(ɡòu,骂)其侄曰:“胡(何)不早问,致余忘之。”

【译文】

张丞相喜欢写草书(草体字),但是不工整。当时的人都讥笑他,他固执己见﹐依然如故。一天,他获得了诗句,索要笔墨快速地写了下来,整张纸上的字像龙在飞腾蛇在游动,(然后)让侄儿誊写他所写的诗句。侄儿抄到笔画曲折乖僻的地方,感到迷惑不解,便拿着(张丞相)所写的字问“这是什么字?”。张丞相仔细看了好久,自己也认不出写的是什么字,(就)责骂侄儿说:“你为什么不早一点儿问我,以致我也忘了它是什么字。”

2宋太宗学书

太宗朝[指宋太宗赵炅执政时期]有王著者学右军[王羲之]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指翰林院,如同皇帝的人才库]。帝听政[处理政务]之余,留心书法,数遣内侍[此指太监]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好),太宗遂刻意临(临摹)学。又以问著,对如初。或(有人)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立刻)称善,恐帝不复用意矣。”其后,帝笔法精绝(极),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勉励]益[得益]也。

【译文】

宋太宗执政的时候有一个叫王著的人学王羲之的书法,深深领会王羲之书法的精髓,在翰林院当侍书(即:侍奉帝王、掌管文书的官员)。皇帝处理政务的闲暇时间,还注重练书法,好几次派太监拿自己写的书法给王著看,王著每次都认为不好,于是太宗就专心的临摹学写。(后来太宗)又拿(自己的)书法来询问王著,王著的回答像先前一样。有人问王著(这样做)的意图,王著说:“(皇上的书法)本来已是(写得)好了,如果立刻就说好,恐怕皇上就不再(对书法)用心了。”那样以后,皇帝的书法精妙绝伦,超越前代古人,世人都认为是因为王著的勉励而得益的。

3农夫杀牛

华州村,往岁有耕田者,日晡(bū申时)[古代时间段名称,相当于15时至17时]疲甚,乃枕犁而卧。虎自林间出,眈眈相向,欲啖之。屡前,牛辄(总是)跨立耕者之上,左右以角抵(触)虎,虎不得近,垂涎至地而去。其人则熟寝,未之知(未知之)也。虎行已远,耕者觉,见牛跨立其上,恶(wù)之,以为妖,因杖牛。牛不能言而奔,逐之,愈觉其怪。归而杀之,解(分解、剖开)其体,食其肉,而不悔。

【译文】

华州村里,以前有个耕田的人,(活干到)太阳落山时(已经)很疲劳了,就枕着犁睡觉。老虎从在林子里出来, 凶狠地盯着耕田人,想要吃他。(老虎)屡次上前,牛总是跨开两脚站立护着主人的身体,用角(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触虎.老虎不能靠近耕田者, 贪谗的口水掉到地上然后离去。那个人却睡得很熟, 不知道刚才发生的情况。老虎已经走远了,耕田的人醒来,看见牛伸开两腿跨立在自己身体上面,就厌恶它,以为这只牛不正常,于是用棍棒打它。牛不会说话就奔跑,(主人)就追赶它,(越追越跑,耕田人)更觉得牛不正常,回家后就把牛杀了,剖开了它的身体,吃了它的肉,却不知后悔。

4欧阳修不喜释氏

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他死后谥“文忠”]不喜释氏[佛教,因为佛教创始人为印释迦牟尼,故称释氏]。士(读书人)有谈佛事者,必正色视之,而公之幼子字“和尚”。或问:“公既不喜佛,而以和尚名子何也?”公曰:“所以贱之也,如今人以牛驴名小儿耳。”问者大笑,且伏[通“服”]公之辨[通“辩”]也。

【译文】

欧阳修不喜欢佛教,读书人有谈佛教的,欧阳修一定神情严肃地看着对方,而欧阳修的小儿子字是“和尚”,有人问:“你既然不喜欢佛教,却给儿子取的字是‘和尚’为什么呢?”欧阳修说:“因为(故意要)轻视它,像现在用牛、驴的命名小孩罢了。”提问的人大笑,而且佩服他的辩解。

5义犬报火警

城之东,民家畜一犬,甚羸(léi,瘦)。一夕,邻火卒(同“猝(cù)”)[突然]发,延及民家。民正熟寝,犬连吠不觉。起曳(yè,拖)其被,寝犹如故。复踞床以口附民耳大嗥,民始惊。视烟已满室,急呼妻子出,室尽烬矣。民遂谓所亲曰:“吾家贫,犬食恒不饱,不谓今日能免我四人于难也。彼日厚享其人之食而不顾其患难者,其视犬为何如耶?”

【译文】

城的东面,一普通老百姓家里养了一条狗,非常瘦弱。一天晚上,邻居家突然着火了。(火势)蔓延到了这一人家。这家的人睡得正熟,狗连声大叫也不醒。(狗)就过去拉他们的被子;(他们)还像原来一样睡着。(狗)又蹲在床上用嘴对着那个人的耳朵大叫,那人才惊醒过来。看到烟已弥漫了整个房屋,急忙喊妻子孩子出来,屋子却全烧成灰烬了。那个人就对他的亲近的人说:“我家穷,狗经常吃不饱,没想到今天能救我们一家四口免于灾难。在那些日子里,有人丰厚地享受对方(提供的)吃喝而不顾对方的忧患与困难,他们看到这只狗的作为有什么感想呢?

第三单元

阅读

陶侃惜分阴

陶侃(kǎn)在广州[指陶侃在广州任刺史],无事辄朝(zhāo,早晨)运百甓[甓(pì):砖]于斋[书房]外,暮运于斋内。人问其故,答曰:“吾方致力中原[意为尽力收复中原;时晋朝已偏安江南,北方为外族占领],过尔优逸,恐不堪事,故自劳耳。”……常语(yù)人云:“大禹圣人,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但逸游荒醉[沉湎(miǎn)于宴饮],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节选自《资治通鉴?晋纪》)

【译文】

陶侃在广州(任刺史),(如果)无公事处理,就早晨把一百块砖搬到书房外,晚上把它们搬进书房内。有人问他这样做的原因,回答说:“我正尽力收复中原,(如果)过分安逸,恐怕(日后)不能肩负战事,所以自己先吃点苦。”……他常常对人说:“大禹是圣人,却爱惜每一寸光阴,至于普通的人,应当爱惜每一分光阴。怎么可以只管享受,活着对社会没有

好处,死了后人也记不起他,这是自暴自弃!”

训练

1木屑竹头

尝(曾经)造船,其木屑竹头[指竹的根部],侃皆令籍(登记)而掌之。人咸(都)不解所以。后正会[指农历正月元旦],积雪始晴,厅事[官府办公的大堂]前余雪犹湿,乃以木屑布(铺)地。及桓温[桓(huán),东晋大将]伐蜀,又以侃所贮(存)竹头作钉(dīng)[指竹钉]装[装配]船。

【译文】

曾在造船的时候,那些木屑和竹子的根部,陶侃命令人(把它们)都登记造册并把它们掌管好。人们都不理解(陶侃这样做的)原因。后来在正月初一,地面积雪,天刚放晴,厅堂前有没融化完的积雪,地面还湿滑,(陶侃)就用木屑铺在地面上。等到桓温攻打四川时,又用陶侃贮存的竹头的根部作竹钉来装配船。

2董遇论“三余”

人有从学者,遇[董遇,三国时人]不肯教,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董遇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xiàn)。”从学者云:“苦于无日。”遇言:“当以(用,利用)‘三余’。”或(有人)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随时)之余也。”【译文】

有人请董遇讲学,董遇不肯就讲,董遇说:“在这前一定应先读百遍。”说“文章读了百遍,它的含义自然会显露出来。”求教的人说:“苦于没时间。”董遇说:“应当利用‘三余’时间。”有人问“三余”的意思,董遇说:“冬季农闲是一年的空余时间,夜晚(不便下地劳动)是白天的空余时间,雨天(不能出门干活)随时都有空余的时间。”

3桓荣勤学不倦

桓荣[桓(huán),东汉人]初值(早年;遇到)仓卒[社会动乱],与族人桓元卿同饥厄(è,穷困),而荣诵读不辍(chuò),元卿哂(shěn )[讥笑]之曰“但自苦尔,何时得施用乎?”荣笑而不应(回答)。及(等到)荣为太常[朝廷中负责礼乐及选拔人才的官职名称],元卿恨(遗憾)曰:“我农家子,岂意学之有利若是哉!”

【译文】

东汉桓荣当初遇到社会动乱,与同族的叫桓元卿的同处于饥饿穷困之中,但桓荣勤学不止,元卿讥笑他说:"你只不过是自己苦苦地化费气力罢了,什么时候能派上用处啊!"桓荣笑着不回应他。等到他做了太常官后,元卿遗憾地说:"我就象农家人一样,哪里料想到读书有益像这样啊!"

4晋平公游于河

晋平公游于河而乐曰:“安得贤士与之乐此也?”船人盍(hè)胥[胥(xū),人名]跪而对(回答)曰:“主君[对国君的尊称]亦不好士耳(罢了)。夫珠出于江海,玉出于昆山[昆仑山],无足而至者犹主君之好也;士有足而不至者,盖(大概)主君无好士之意耳,无患乎无士也。”

【译文】

晋平公在黄河畅游觉得快乐,说:“怎么能得到有才能的人和他共度这种快乐?”船夫盍胥跪拜回答说:“国君也是不喜好有才能的人才罢了,那珍珠出产在江海中,玉石出自昆仑山上,(它们)没有脚而能到(国君这里),还是因为国君的喜好;有才能的人有脚不能到(国君这里),大概是国君没有喜好有才能的人的意愿罢,(只要国君喜好)不要担心没有有才能的人啊。

5黄公好谦卑

齐有黄公者,好谦卑(低下(认为自己低下))。有二女,皆国色[一国中最美的人]。以其美也,常谦词毁之,以为丑恶。丑恶之名远布(传布,流传)。年过[超过了订婚的年龄]而一(整个)国无聘[订婚]者。卫[卫国]有鳏夫[鳏(guān),老而无妻的人],失时[过了正常的婚娶年龄],冒娶之,果国色。然(这事)后曰:“黄公好谦,故(故意)毁其子(女儿),谓(说)不美。”于是争相聘之,亦国色也。国色,实也;丑恶,名也。名实相违也。【译文】

齐国有位黄公,喜欢谦虚认自己低下。(他有)两个女儿,都是一国中最美的女子,由于她们美,黄公就常用谦辞贬低她们,(人们)以为她们丑陋。丑陋的名声远扬,(以致)超过了订婚的年龄而整个国家中没有人来(上门)订婚。卫国有位年老没有妻子的人,已是过了正常的婚娶年龄,不顾流传的把他的一个女儿娶去,(不料)果然是一国之中最美的人。这以后就说:“黄公喜欢谦虚,有意贬低他的女儿,说(她们长得)不美。” 于是人们争着聘娶,(另一个女儿)也是位国色(的美人)。国色是事实,丑陋是名声,这是名声和事实相反啊。

第四单元

读音

鈇(鈇fū)馐(xiū)鸲鹆(qú yù)狙(jū)芧(yù)捽(zuó)

阅读

蓄蝎为戏

管子客[旅居在外]商丘,见逆旅[旅店]童子有蓄蝎[(xiē),俗称蝎子,尾刺内有毒腺]为戏者。问其术[方法],曰:“吾捕得,去其尾,故彼莫予毒,而供吾玩弄耳。”索[要来]观之,其器中蓄蝎十数[数十],皆甚驯[温顺]。投以食则竞集[争着聚拢来];撩[拨弄]之以指,骇然[惊恐的样子]纷起窜。观其态,若甚畏人然。于是童子大乐,笑呼持去。客谓管子曰:“得是术也,可以御恶人矣。”(节选自《因寄轩诗文集》)

【注释】①客:旅居在外。②逆旅:旅店。③蝎(xiē):俗称蝎子,尾刺内有毒腺。

④术:方法。

⑤索:要来。⑥十数:数十。⑦驯:温顺。⑧竞集:争着聚拢来。⑨撩:拨弄。⑩骇然:惊恐

的样子。

【译文】

管仲客居商丘,看见旅店里有个孩子养着蝎子取乐。问他有什么方法,孩子说:“我抓住蝎子,除去它的尾刺,所以它就没法毒害我,因而供我玩弄了。”管仲向他要来看看,那容器中有数十只蝎子,都很温顺。把食物投进去便争着聚拢来;如果用手指去拨弄,它们便惊恐地纷纷起身逃窜。看它们的状态,好像很怕人的样子。在这时候那孩子非常开心,笑着喊着拿了蝎子离开了。有人对管仲说:“掌握了这方法,可以抵挡坏人了。”

训练

1人有亡鈇者

人有亡(失去,丢失)鈇[(鈇fū):同“斧”]者,意(猜度)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鈇也;颜色(脸),窃鈇也;言语,窃鈇也;动作态度无为(是)而不窃鈇也。俄而(不久)掘其谷[山谷]而得其鈇,他日(另一天)复见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像)窃鈇者。【译文】

有个人丢失斧子的人,猜想是他的邻居家的儿子偷的,看他的走路,(像)是偷斧子的;脸上的神色、(像)是偷斧子的;听(他的)言谈话语,(像)是偷斧子的;行为神态没有不像

偷斧头的样子。不久在掘那的山谷时找到了他丢失的斧子。另一天,再看那邻居的儿子,(他的)举止神态都不像偷斧子的人了。

【注释】

①鈇(鈇fū):同“斧”。②谷:山谷。

2与狐谋皮

周[周地,在今河南洛阳市]人有爱裘(皮衣)而好珍馐(xiū)[珍贵的食品],欲为千金之裘而与狐谋其皮;欲具[备办]少牢[古代祭祀用的动物叫“牢”。牛、羊、猪全备叫“太牢”;只用猪、羊的叫“少牢”;“一牢”指一只羊。]之珍而与羊谋其馐。言未卒(完),狐相率逃于重丘之下,羊相呼藏于深林之中。故周人十年不制一裘,五年不具一牢。何者?周人之谋失之矣!

【译文】

周地有个喜好裘皮讲究美食的人,想做价值千两黄金的皮衣就跟狐狸商量要它的皮,想做(一桌)羊做的美食就跟羊商量要它的肉做宴席,话没说完,狐狸互相带领着逃到深山之中,羊互相呼喊着躲进了深林之中。所以周国人十年也做不出一件裘皮衣服,五年也准备不出来像祭祀一样的羊肉美味佳肴。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周人的谋划有错误。

3蝉与鸲鹆

鸲鹆[(qú yù):鸟名,俗称“八哥”]之鸟,出于(在)南方。南人罗[用网捕捉]而调其舌[意为将鸲鹆的舌头剪圆,教它学人话。调,调教。],久之,能效(模仿)人言。但(只)能效数声而止,终日所唱,唯数声也。蝉鸣于庭,鸟闻而笑之。蝉谓之曰:“子(你)能人言,甚善。然子所言者,未尝言也[意为等于没有说],曷(hé,何)若我自鸣其意哉!”鸟俯(低下)首而惭,终身不复效人言。

【注释】

①鸲鹆(qú yù):鸟名,俗称“八哥”。②罗:用网捕捉。③调其舌:意为将鸲鹆的舌头剪圆,教它学人话。调,调教。④未尝言也:意为等于没有说。

【译文】

“八哥”这种鸟,出在南方,南方人张网捕捉住它后将它的舌头剪圆,教它学人话,时间长了,能模仿像人一样说话,(但)只能模仿几声就停止了,一天到晚唱的,只几句罢了。知了在庭院里鸣叫,“八哥”听了就笑它。知了对“八哥”说:“你能像人一样说话,很好。然而你说的话,等于没有说,怎么能像我一样鸣叫出自己要表达的意思呢!” “八哥”低下头感到惭愧,终身不再学像人一样说话了。

4朝三暮四

宋有狙[(jū)猴子]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理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减少)其家口[口粮],充狙之欲。俄而(不久)匮(缺乏)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听从)于己也,先诳(欺骗)之曰:“与若(你们)芧[(yù)橡实,一种野生果子],朝三[三颗]而暮四[四颗],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趴在地上)而喜。

【译文】

(1)宋国有个养猴子的老人,喜欢猴子,饲养它们成了群,老人能懂得猴子想什么,猴子也知道老人的心里。老人减少他家里人吃的口粮,满足猴子吃的需要。不久,粮食缺乏了,将要限止它们吃的粮食,老人怕猴子们不听从自己,先骗它们说:“给你们(吃)橡实,早上三颗晚上四颗,够吗?”那些猴子跳起来发怒。一会儿(老人)说:“给你们橡实,早上四颗晚上三颗,够吗?”猴子们都趴在地上高兴了。

5钱货入瓶

唐扬州有丐者,曰胡媚儿。其有一瓶[陶制的盛器],与人言:“若钱施[施舍]满此瓶,则永世福矣!”观者见瓶但(只)容半升,故有施十钱、百钱者,然瓶未见满,人怪之。一富人过,施千钱,仍未见满。有好事者[喜欢新奇的人]牵一驴,曰:“施驴。”丐者颔(点头)之,驴随变之类(像)细绳而入瓶,一市人皆惊。其时有货车过,货主闻之戏言:“能令诸货车入瓶否?”曰:“可。”丐微侧瓶口,货车一一入瓶。货主大骇(害怕),欲捽[(zuó)揪住]丐,而丐已潜入瓶。货主击碎其瓶,一(全)无所有。

【译文】

唐朝时扬州有个乞丐,叫胡媚儿,他有一个陶制的盛器,向别人说:“如果施舍的钱放满这个盛器,(你)就会永远幸福!”在旁边观看的人看到盛器只装了半升,所以有施舍十文钱的、百文钱的,然而盛器仍没见装满。人们对此感到奇怪。一个富翁经过,施舍了千文钱,还是没见盛器装满。有一个喜欢新奇的人牵着一头驴,说:“施舍一头驴。” 乞丐点了点头,驴子随后变得像细绳子似的进入到盛器里,(因此)整个在市场上的人都感到惊讶。这个时候,有货车经过,货车的主人听后便开玩笑说:“能让这些货车进到盛器里吗?”回答说:“可以。”乞丐将盛器的口微微倾斜,货车一辆辆地进入到成盛器中,货主非常惊讶,想要揪住乞丐,然而乞丐已经躲进盛器中。货主将盛器打碎,却全无所有。

第五单元

宗悫愿乘风破浪

宗悫字元干,南阳涅阳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兄泌娶妻,始入门,夜被劫,悫年十四,挺身拒贼,贼十余人皆披散,不得入室。时天下无事,士人并以文艺为业。炳素高节,诸子群从皆好学,而悫独任气好武,故不为乡曲所称。

译文:

宗悫的字是元干,南阳涅阳人。他的叔父是宗炳字少文,此人学问很好但不肯做官。宗悫小的时候宗炳问他长大后志向是什么?他回答:“希望驾着大风刮散绵延万里的巨浪。”宗炳说:“就算你不能大富大贵,也必然会光宗耀祖。”有一次宗悫的哥哥宗泌结婚,结婚的当晚就有强盗来打劫。当时宗悫才14岁,却挺身而出与强盗打斗,把十几个强盗打得四下溃散,根本进不了正屋。当时天下太平,有点名望的人都认为习文考取功名是正业。宗炳因为学问高,大家都跟着他喜好读儒家经典。而宗悫因为任性而且爱好武艺,因此不被乡人所称道。

班超投笔从戎

班超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后超出使西域,竟立功封侯。

译文:

班超因为家庭贫穷,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后来班超作为使者访问西域,回来后因立功而封为王侯。

二翁登泰山

原文

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甚友善。甲翁之妻早亡,唯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巴蜀,但未登泰山,心以为恨,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陡峭,余亦未登,久念之,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十,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叟偕往,越钱塘,渡长江,徒步鸸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译文

从前有两个老翁,住在同一个城市里,关系和特别好,甲老翁的妻子早去世了,只有他自己而已.一天,他带着酒去乙翁的家,两个人一起喝酒,十分快乐!乙翁说:"以前我曾去巴蜀远处交游,但没有登过泰山,心中很悔恨,你能不能和我一起去呢?"甲翁说:"那山很陡峭,我也没有登过,总想着他,然而老了,恐怕力气不够"乙翁说:"你说的不对吧,以前的愚公,旧九十岁的时候还可以移山,今日我门才六十来岁,哪里老呢!"甲翁说:"那太好了"第2天,两个老人都取乐,走过钱塘,渡过长江,走着从鸸到泰阴.晚上住下休息,凌晨上山,乙翁要扶他,甲翁说:"我的力气还可以,不用互相搀扶"从太阳出来到薄暮降临,已经走过了半坐大山.

《虎之力》

虎之力,于人不啻倍也。虎利其爪牙,而人无之,又倍其力焉。则人之食于虎也,无怪矣。

然虎之食人不恒见,而虎之皮人常寝处之,何哉?虎用力,人用智;虎自用其爪牙,而人用物。故力之用一,而智之用百;爪牙之用各一,而物之用百。以一敌百,虽猛必不胜。

故人之为虎食者,有智与物而不能用者也。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与自用而不用人者,皆虎之类也。其为人获而寝处其皮也,何足怪哉?

译文:

老虎的力气,比人的力气不止大一倍。老虎有锋利的爪牙,但是人没有,又使它的力气加倍。那么人被老虎吃掉,不奇怪了。

然而老虎吃人不常见,而老虎的皮常被人拿来做坐卧的物品,为什么呢?老虎使用力气,人运用智慧;老虎只能使用它自身的爪牙,但是人能利用工具。所以力气的作用是一,但是智慧的作用是百;爪牙的作用各自是一,但是工具的作用是一百。用一对抗一百,即使凶猛也一定不能取胜。

所以,人被老虎吃掉,是因为有智慧和工具而不能利用。因此世界上那些只用力气而不用智慧,和(只发挥)自己的作用而不借助别人的人,都跟老虎一样。他们像老虎被别人捕捉到(杀死)而被坐卧在他们的皮上,有什么值得奇怪呢?

中心:

领导者要善于运用智慧和众多人才的力量,发挥自己的优势,才能取得成功。不懂得运用智慧,不会凭借外力,仅凭自己的力量一味蛮干,必将遭受失败

不与少年贷资

富翁某,商贾多贷其资。一日出,有少年从富翁后,亦假本(做生意的本钱)者。翁诺之。既至家。适见几上有钱数十,少年因无事,以手钱,自下垒高。甚娴熟。翁谢之(拒绝了他),竟(终)不与。或问何以不贷,翁曰:「此必嗜博(赌博)而非端(行为端正)人也,所熟之技不觉形(显露)於手。」询之果然。(据《聊斋志异》改写)

【译文】

有一富翁,很多商人都向他融资。一天外出,有一少年跟在他的后面,向他借生意的本钱。富翁答应了。少年跟到了富翁家里。正好看见桌子上有数十枚铜钱,少年闲来无事,用手把钱自下而上垒高,手法甚为熟练。富翁拒绝了他的要求,最终没有给他钱。有人问富翁问什么不借钱给他,富翁说:「这个人肯定是好赌而不是行为端正的人,赌博中熟悉的手法不自觉显露在手上。」问那个少年,果然是这样。

第六单元

胡质父子

威,字伯虎。少有志尚,厉操清白。质之为荆州也,威自京都省之。家贫,无车马童仆,威自驱驴单行,拜见父。停厩中十余日,告归。临辞,质赐绢一匹,为道路粮。威跪曰:“大人清白,不审于何得此绢。”质曰:“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威受之,辞归。译文:

(胡)威,字伯虎。年少的时候就很有志向,品行廉洁。(胡)质做荆州刺史时,(胡)威从京都(许昌)去探望他。(因为)家中贫困,没有车马和童仆,(胡)威独自骑驴(去探望),(到了之后)拜见父亲。在马厩中住了十几天,(胡威)向父亲告辞。在辞别时,(胡)质赐给他绢一匹,做为旅途上的盘缠。(胡)威跪下说:“父亲(为官)廉洁奉公,不知道哪里来的这匹绢?”胡质回答说:“这是我俸禄的剩余,因此给你做旅途中的盘缠。”(胡)威(这才)接受,辞别父亲踏上回家旅途

铜臭

原文:

有仕人退朝,诣其友人,见百衲衣道人在坐,不怿而去。他日谓友人曰:“公好衣毳褐之夫,何也?吾不知其贤愚,且觉其臭。”友人应曰:“毳褐之臭,外也,岂其铜乳?铜乳之臭,并肩而立,接迹而趋。公处其间,曾不嫌耻,反讥余与山野有道之士游?高尚之人以蛙鸣鼓吹,吾视毳褐愈于今之朱紫远矣!

[仕人:做官的] [诣:前往] [百衲衣:和尚穿的衣裳] [怿:高兴]

[衣毳褐:穿褐色兽皮] [铜乳:铜水] [朱紫:大红袍]

译文:有做官的人,前去探望他的朋友,遇到老道在坐,不高兴离去.另一天跟朋

友说:"你喜好穿褐色兽皮的人,是何道理?我并不知道他聪明或愚笨,只

是感觉很臭."朋友答话:"褐色兽皮的臭,只是外表.而铜锈的臭,挨着你

站着,循你的踪迹而追你.您在中间,并未嫌它可耻.反而讥笑我和山野

道士的交往.品德高尚的人用喧哗之声鼓吹,我看褐色兽皮更好于今日的

大红袍".

王安石待客

【原文】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⑿至京师②,因谒⑽公,公约之饭。翌日③,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④。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⒂。又久之,方⑤命坐,果蔬⑥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⒁。酒三行⑦,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⑧数四,顷即供饭,旁置⒀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⑨,惟啖⑾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译文】王安石做宰相的时候,儿媳妇家的亲戚(因为)到京城,所以去拜访了王安石,王安石邀请他吃饭。第二天,萧氏子穿盛装出席,以为王安石必定会以盛宴相邀。到了中午的时候,觉得很饥饿,但不敢离去。又过了很久,王安石才下令入座。菜肴都不具备。萧氏

子心里暗暗的责备王安石。喝了几杯酒,才上了两块胡饼,再上了几块切成块的肉。一会儿就上饭了,旁边只安置了菜羹罢了。萧氏子很骄横放纵。不放下筷子,只吃胡饼中间的一小部分,把四边都留下。王安石把剩下的四边取来自己吃,萧氏子感到很惭愧,便回去了。

【王安石的品质】

不屑那些酒囊饭袋的小人,萧氏子虽人品不坏,但似乎是一个嫌贫爱富、阿谀奉承的人,王安石以自己的行动绝妙的讽刺了那些贪名贪利的人,即使对方是自己的亲戚他也不失原则,嗤之以鼻。

张乖崖为崇阳令

张乖崖为崇阳令,一吏自库中出,视其鬓旁巾下有一钱,诘之,乃库中钱也。乖崖明杖之,吏勃然曰:“一钱何足道,乃杖我耶?尔能杖我,不能斩我也!”乖崖援笔判曰:“一起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自仗剑下阶斩其首。

译文:

张乖崖在崇阳当地方官.有一个低级官员从库房出来,张乖崖看见他的鬓傍巾下藏有一钱,就责问他,说你身上藏着的钱是库房中拿出来的,张乖崖就命令下属棍棒伺候.那个低级官员大为生气,说才一文钱而已,不足道也,你怎么能棒打我呢?你就算能棒打我,也杀不了我.张乖崖提笔评判道:”一天一文钱,一千日就是一千钱了.用绳子不断去锯木头,木头终究要断,小水滴不断去滴石头,石头也会穿.”他就自己跑下台阶,用剑就将那个低级官员斩首了

唐伯虎识破术士

(原文)

有术求见唐六如,极言修炼之妙。唐云:“如此妙术,何不自为,乃贶及鄙人?”术士云:“恨吾福浅!吾阅人多矣,仙风道骨,无如君者。”唐笑曰:“吾但出仙福,有空房在城北,甚僻静,君为修炼,炼成两剖。”术士犹未悟。日造门,出一扇求诗。唐大书云:“破布衫中破布裙,逢人便说会烧银。如何不自烧些用?担水河头卖与人。”

(译文)有个术士求见唐伯虎,极力地说修炼的好处。唐伯虎说:“如此高妙的道术,为什么不自己干?反而要赐予我?”术士说:“只恨我自己福浅!我看过的人很多,有福气的人,没有像你这样的.”唐伯虎笑着说:“我只有仙福,在城北有一间房间,非常僻静,你到那边修炼,练出以后各得一半。”术士还没有省悟,每天到家来,拿出一个扇子求唐伯虎题诗,唐伯虎写道:“破布衫中破布裙,碰到人就会说会炼银,那为何不烧一些自己用?还要到河边担水卖人。”

第七单元

甄彬还金

甄彬尝以一束苎于荆州长沙西库质钱。后赎苎,於束中得金五两,以手巾裹之。彬得金,送还西库。道人大惊,曰:“向有人以金质钱,时遽未之录,尔乃能见归,恐古今未之有也。”辄以金之半酬,往复十馀,坚决不受。彬后为郫令,辞太祖,时同列五人,上诫以廉慎。至于彬,独曰:“卿昔者有还金之美,故不复以此诫也。”

[译文]

甄彬曾经拿了一束苎道长沙西库抵押钱。后来把这束苎麻赎回来的时候。在苎里面发现了五两重的金子。甄彬拿到金子,就把这个金子送还到西库。看管典当得人非常吃惊地说:“先前有人用金子来抵押钱,当时急忙之间没有记录这件事。你竟然能归坏,这种行为恐怕从古到今都没有过。”就用一半的金子答谢他,去给了他十多次,坚决不肯接受。甄彬后来担任

郫县的县令。向太祖辞行,当时一同上任的共有五个人。皇上都警诫他们要廉洁谨慎。轮到了甄彬。武帝独对他说道:“你从前有归还金子的好品行。所以我不再用这个嘱咐你了。“

安重霸黩货无厌

简州刺史安重霸,黩货无厌。部民有油客子者,姓邓,能棋。安辄召与之对敌。但令侍立,每落一子,俾其退立于牖下,俟我算路,然后可落子,竟日不下十数子而已。邓生倦且馁,殆不可堪。次日又召,或有讽邓生曰:“是人好货,固不为棋,何不献效而求退。”邓生然之,以中金十锭获免。

[译文]

简州刺史安重霸,贪得无厌。州中百姓中,有一位年轻的油商,姓邓,能弈棋。安重霸将他找来对弈,只让他站着弈棋,不许坐下。邓油商每布下一子后,安重霸立即使他退到西北窗下站在那里,等待自己盘算好棋路,才布子。一整天不过只布下十几个子罢了。邓油商又累又饿,几乎到了不能承受的程度。第二天,安重霸又派人召见邓油商继续弈棋。有人劝告邓油商说:"这个刺史喜爱受贿,他找你本来不是为了弈棋啊!你怎么不向他献上贿赂而求得脱身呢?"邓油商认为他说得很对,献给安重霸白银十锭,这才得以免去站着弈棋之苦

陆元方卖宅

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辞不买。子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译文]

陆少保,字元方,曾经在洛阳卖一套房子。家人们要把它卖出去,买房子的人求见,于是元方告诉他说:“这房子很好,就是没有泄水于外的处所。”买房子的人听了,立即推辞不买了。子侄们为这说了埋怨他的话,元方却说:“如果我不说的话,我就是在欺骗他

张孝基仁爱

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惟一子,不肖,斥逐去。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能灌园乎?”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甚幸!” 孝基使灌园。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复谓曰:“汝能管库乎?”答曰:“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又甚幸也。”孝基使管库。其子颇驯谨,无他过。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译文:

许昌有个士人叫张孝基的,娶同乡某富人的女儿。富人只有一个不肖的儿子,便骂着把他赶走了。富人生病死了,把家产全部交付孝基。孝基按礼数为富人办了后事。过了许久,富人的儿子在路上讨饭,孝基见了,同情地说道:“你会灌园吗?”富人的儿子答道:“如果让我灌园而有饭吃,很高兴啊!”孝基便叫他去灌园。富人的儿子能自食其力了,孝基有点奇怪,又说道:“你能管理仓库么?”答道:“让我灌园,已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何况管理仓库呢?那真是太好啦。”孝基就叫他管理仓库。富人的儿子很顺从、谨慎,没犯什么过错。孝基慢慢观察他,知道他能改过自新,不会象以前那样,于是将他父亲所委托的财产还给他了

冻儿

艾子有孙,年十许,慵劣①不学,每加榎楚②而不悛③。其父仅有是儿,恒恐儿之不胜④杖而死也,责必涕泣以请。艾子怒曰:“吾为若教子不善耶?”杖之愈峻⑤。其子无如之何⑥。

一日,雪作,孙抟⑦雪而嬉,艾子见之,褫⑧其衣,使跪雪中,寒战之色可掬⑨。其子不复敢言,亦脱其衣跪其旁。艾子惊问曰:“汝儿有罪,应受此罚,汝何与焉?”其子泣曰:“汝冻吾儿,吾亦冻汝儿。”艾子笑而释⑩之。(明·陆灼《艾子后语》)

注释:

①慵劣:懒惰顽劣。②榎(jiǎ)楚:木和荆条,作鞭笞的刑具。③悛(quán):悔改。

④不胜:经不住,受不住⑤峻:严厉。⑥如之何:对……怎么办。⑦抟(tuán):把东西弄成球状。⑧褫:(chǐ)剥去衣服。⑨掬(jū):双手捧(东西)。⑩释:饶恕。

译文:

艾子有一个孙子,年龄有十多岁,性情懒惰顽劣,不爱读书。艾子非常讨厌他,经常用楸木杖打他,但他老是不改。艾子的儿子只有这么一个孩子,时常担心孩子禁不住杖打而死掉,因此,每当父亲杖打孩子时,他都在一旁含着泪求情。艾子看到儿子的可怜相,愈加愤怒,教训他道:“我替你管教孩子难道不是好意吗?”边说边打得更厉害了,儿子也无可奈何。一个冬天的早晨,下着鹅毛大雪,孙子在院子里抟雪球玩。艾子发现了,脱光孙子的衣服,命他跪在雪地上,冻得他浑身发抖,直打寒颤,煞是可怜。儿子也不敢再求情,便脱去衣服跪在其子旁边。艾子见了,惊问道:“你儿有过错,理当受此惩罚;你有何罪,跟他跪在一块?”儿子哭着说:“你冻我的儿子,我也冻你的儿子。”艾子不由得笑了起来,饶恕了他们父子

2018年人教版部编版初二下册古诗文及翻译

2018年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下册古诗文及翻译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jiā)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shě)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hu?)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sha)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qiān)陌(m?)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zh?ng)作,男女衣着(zhu?),悉如外人。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xián)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yì)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的散在地上。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村里的人看到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

2019年最新部编版新教材八年级下册语文古文翻译大全

桃花源记陶渊明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生。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前行,忘记了路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紧靠着两岸生长,长达几百步。其中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渔人感到非常惊异。又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在溪水的源头处就到尽头了,于是出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一个小洞口,隐隐约约好像有点光亮。渔人于是下了船,从洞口进去。起初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这里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之声可以互相听到。在那里人们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着打扮,完全都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小孩,都安闲快乐。 桃花源里的人见到渔人,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的问题,有人便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着自己的妻子儿女及乡邻们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桃花源里的人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村中的人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又各自把渔人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告辞离开了。这里的人对渔人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先前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到了郡城,拜见了太守,说了自己的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随他前往,寻找以前做的标记,竟然迷了路,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志向高洁的隐士,听说了这件事后,很高兴地计划前往。没有实现,不久就病死了。此后就再也没有人访求桃花源了。 小石潭记柳宗元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尤其清澈。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坻. 屿. 堪. 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碧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任何依靠。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的样子,好像在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凄清很少有人来。使人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寂静而且幽深,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翻译练习

一、看译文,写原文 21、与朱元思书 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飘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独一无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谁爬得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伸得最远,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丽的鸟儿彼此嘤嘤地叫着,十分和谐。蝉不停的叫着,猿不停地啼着。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静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送东阳马生序 我小时候就特别喜欢读书。家里贫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就亲手抄写,计算着日期来按时送还。天很冷时,砚中的墨汁结成坚硬的冰块,手指(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敢放松读书。抄写完了,跑着送还借书,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限。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阅读很多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到了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才学渊博的老师和名人相交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教),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道德、声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从来不曾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我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译文 22 古代神话三则 夸父逐日 原文: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译文: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精卫填海 原文:发鸠之山,其上多枯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译文: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部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传说这种鸟是炎帝小女儿的化身,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泳,被溺死了,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女娲补天 原文: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复,地不周载。火爁(lan)焱(yan)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zhuan)民,鸷(zhi)鸟攫(jue)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ao)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译文:久远的过去,支撑天地四方的四根柱子倒了,大地裂开;天不能普遍地覆盖万物,地不能全面地容载万物;火烧猛烈而不熄灭,水泛滥成灾而不停止; 凶猛的野兽吃善良的百姓,凶猛的鸟用爪抓取老人和小孩。在这时,女娲冶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的漏洞,砍断巨龟的脚来做撑起四方的擎天柱,杀死黑龙来拯救冀州,用芦灰来堵塞洪水。天空被修补了,天地四方的柱子重新竖立了起来,洪水退了,中华的大地上恢复了平整。凶猛的鸟兽都死了,善良的百姓生存下来。

八年级文言文原文注释及翻译

人教版八年级文言文原文注释及翻译 《小石潭 记》 《小石潭记》是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全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人教版八年级文言文原文注释及翻译《小石潭记》,希望大家喜欢。 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词句注释: 1.从:自,由。 2.小丘:小山丘(在小石潭东边)。 3.西:向西,名词作状语。 4.行:走。 5?篁(hu d n竹:成林的竹子。6?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鸣,使发出声音。 xx 都是玉质装饰物

7. 乐:以为乐,对感到快乐(意动用法)。 8. 伐:砍伐。 9. 取:这里指开辟。 10. 下见小潭:向下看就看见一个小潭。见,看见。下,向下。 11. 水尤清冽:水格外(特别)清澈。尤,格外,特别。冽,凉。清冽,清 凉。 12. 全石以为底:即以全石为底(潭)把整块石头当作底部。以,把。为,当作。 13. 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近, 靠近。岸,岸边。卷,弯曲。以,相当于“而”,表修饰,不译。 14. 为坻(ch),为屿,为嵁(k a n)为岩: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坻,水中高地。屿,小岛。嵁,不平的岩石。岩,悬崖。 15. 翠蔓:xx 的藤蔓。 16.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覆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17. 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文中指小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 18. 皆若空游无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也没有。空:在空中,名词作状语。皆:全,都。 19.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向下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好像映在水底的石头上。下,向下照射。布:照映,分布。澈,穿透,一作“彻”。 20. 佁然不动:(鱼影)呆呆地一动不动。佁(y然)呆呆的样子。 21. 俶(ch (尔远逝: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俶尔,忽然。

(完整版)适合八年级的课外文言文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 【1】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曰:“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曰:'毋以是为我累。'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垅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耶?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 ————选自欧阳修《泷冈阡表》 一、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 2、毋以是为我累 【2】景泰①间,吉安刘公宣②代戍于京师龙骧卫,为为使畜马,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公偶与塾师论《春秋》,师惊异之,以语使,使乃优遇之。未几,发解及第……取解时,刘文恭公铉③主试,讶其文,谓必山林老儒之作,及启封,乃公也,人始识公,而文恭知人之名益著。 (焦竑hóng《玉堂丛语》) [注释] ①景泰:明代宗朱祁钰年号。②刘公宣:即刘宣。发解及第:(刘宣参加科举考试)发榜考中了解元。③刘文恭公铉:即刘铉,下文的“文恭”也同。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使乃优遇之.代.戍于京师龙骧卫 二、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为使畜马 2、师惊异之 三、这篇短文与我们所学过的《墨池记》共同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四、你能写出一个名人的事例证明两文中阐释的道理吗? 【3】方家①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水浮多荡摇,指爪及碗唇上皆可为之,运转尤速,但坚滑易坠,不若缕悬为最善。其法:取新纩②中独茧缕③,以芥子④许腊⑤缀⑥于针腰,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其中有磨而指北者。予家指南、北者皆有之。磁石之指南,犹柏之指西,莫可原⑦其理。 (沈括《指南针》) [注释] ①方家:行家。②纩:[kuàng]丝绵。③独茧缕:独好的茧丝一缕。 ④芥子:芥菜的种子。⑤许腊:蘸蜡(抹在上面)。⑥缀:连接,这里指粘。 ⑦原:推究。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指爪及碗唇.上皆可为之不若缕悬为最善. 二、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 2、磁石之指南,犹柏之指西,莫可原其理。 三、短文中依次介绍了指南针的哪四种使用方法?“不若”一词说明哪一种方法是最好的?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古诗及翻译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古诗翻译 三峡 【翻译】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中,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中间没有空缺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遮住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两岸的丘陵的时候,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隔了。如果有时皇上的命令要紧急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行的快啊。 每到春季和冬季,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高山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挂着的瀑布冲荡在岩石山涧中,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许多趣味。 每到秋雨初晴、降霜的时候,树林山涧一片清凉寂静,经常有猿猴在高处长啸,叫声不断,声音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了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答谢中书书 【翻译】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记承天寺夜游 【翻译】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透过窗户洒入屋内,(于是我)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横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松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不汲汲于名利而又能从容流连光景)清闲的人罢了。 与朱元思书 【翻译】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变成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的向东或向西漂流。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灵异的水,天下独一无二的。 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见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密而绿的树,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 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悦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像凶猛的鸟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也就平静下来。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野望 【翻译】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导读: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下面就是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请看: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1】 《与朱元思书》吴均 原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 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小船)随着江流飘行,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独一无二。水都是苍青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互比高远,看谁爬得最高,伸得最远,由此而形成无数

的山峰。(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彼此嘤嘤地叫着,十分和谐。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2】 《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原文: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翻译: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用它做了自己的号。/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翻译

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古诗翻译及赏析(上) 《桃花源记》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渔人感到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2、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译:(桃源人)见了渔人,竟然感到十分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译:(看到)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屋,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纵横交错,鸡鸣狗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见。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译:率领妻子儿女同乡的人来到这个跟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 5、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译:渔人一五一十把自己所听到的事详细地告诉他们。 6、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个朝代了。 九、《陋室铭》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译: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灵气。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这间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没学问的人。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可以弹奏朴素的琴,阅读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公文使身体劳累。 5、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南阳的诸葛亮的草庐,西蜀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十、《爱莲说》 1、世人盛爱牡丹。 译:世人大部分都喜欢牡丹。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我惟独喜爱莲花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到淤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显得清芬,它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3、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21、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西东。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 没有一丝风,烟雾也完全消失了,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奇山异水,独一无二。 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谁爬得最高,伸得最远,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山间)的泉水冲击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彼此嘤嘤地叫着,十分和谐。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

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能见到阳光。 22、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宝贵。”其言之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译文】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 就用它做了自己的号。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和利禄。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他有嗜酒的天性,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情况,有时摆了酒叫他来喝。他一来就要喝得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去,并不装模作样,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遮不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若素。经常写文章来消遣时光,从文中也稍微透出自己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曰: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心忡忡,不热中于发财做官。”从这话看来,他该是五柳先生一类人吧?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他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原文翻译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原文翻译 【导语】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 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 【篇一:《马说》】 原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翻译: 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因此即使有名贵的马,只是辱没在仆役的手上,(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用"千里马"称呼它。 千里马,吃一顿有时吃尽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按照)它能够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优点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鞭打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打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他们真的不识得千里马啊! 【篇二:《小石潭记》】 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翻译: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流水的声音,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十分高兴。砍伐竹子,开辟道路,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水格外清澈。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出来,露出水面,成为水中的高地,像是水中的小岛,也有高低不平的石头和小岩石(露了出来)。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百多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和游玩的人逗玩。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岸像北斗七星一样曲折,像蛇爬行一样弯曲,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我坐在潭边,四下里竹林和树木包围着,寂静没有旁人。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那种环境太过凄清,不能长时间停留,于是记录下了此地就离开。 一同去游览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我带着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名叫恕己,一个名叫奉壹。

八年级古文翻译

曹彬仁爱 曹武惠王,国朝名将,勋业之盛,无与为比。尝曰:“吾为将,杀人多矣,然未尝以私喜怒辄戮一人。”其所居堂屋敝,子弟请加修葺,公曰:“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其仁心爱物盖如此。(张光祖《言行龟鉴》) 【翻译】武惠王曹彬,国家的名将,创下了鼎盛的战绩,没人比得过他.他曾经说:"自从我当了将领,杀了很多人,然而从来没有因为自己恨他们而乱杀一个人."他的住所坏了,弟子请求修理,曹彬说:这个时节正好是冬天,墙壁与瓦石之间,有许多虫子在这里居住,不可以杀害它们的生命.''他心爱的东西原来也是像这样的啊。 狄仁杰(孔平仲《续世说》) 狄仁杰为并州法曹,有同府法曹郑崇质,母老且病,当使绝域。仁杰曰:“太夫人有疾而公远使,岂可贻亲万里之忧。”乃诣长史蔺仁基,请代崇质行。时仁基与司马李孝廉不协,因谓曰:“吾等独无愧耶。”相待如初。 【译文】当初,狄仁杰为并州法曹,同事郑崇质应当出使遥远的地区。郑崇质的母亲年老又有病,狄仁杰说:“他母亲的情况如此,怎么可以让她有万里离别的忧愁!”于是找到长史蔺仁基,请求代替郑崇质承担出使的任务。蔺仁基一贯与司马李孝廉不和,这时候两人不禁相对说:“我们难道自己不感到羞愧么?”以后两人和睦相处。 巨商蓄鹦鹉 一巨商姓段者,蓄一鹦鹉甚慧,能诵《陇客》诗及李白《宫词》《心经》。每客至,则呼茶,问客人安否寒暄。主人惜之,加意笼豢。一旦段生以事系狱,半年方得释,到家,就笼与语曰:“鹦哥,我自狱中半年不能出,日夕惟只忆汝,汝还安否?家人喂饮,无失时否?”鹦哥语曰:“汝在禁数月不堪,不异鹦哥笼闭岁久。”其商大感泣,遂许之曰:“吾当亲送汝归。”乃特具车马携至秦陇,揭笼泣放,祝之曰:“汝却还旧巢,好自随意。”其鹦哥整羽徘徊,似不忍去。 【翻译】有一个姓段的大商人,养一只鹦鹉,它十分聪明,不仅能朗诵《陇客》和李白的《宫词》和《心经》,还能在客人来时,寒暄问安。主人十分爱惜它,特别的宠爱它。有一天,段生因为一些事情被捕入狱,半年才获得释放。一到家,段生便走到笼子旁边对鹦鹉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最新)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西东。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 没有一丝风,烟雾也完全消失了,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奇山异水,独一无二。 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 楚。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 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谁爬得最高,伸得最远,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山间)的泉水冲击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彼此嘤嘤地叫着,十分和谐。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能见到阳光。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宝贵。”其言之若人之俦乎?衔觞赋 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译文】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 就用它做了自己的号。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和利禄。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他有嗜酒的天性,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情况,有时摆了酒叫他来喝。他一来就要喝得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去,并不装模作样,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遮不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若素。经常写文章来消遣时光,从文中也稍微透出自己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曰: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心忡忡,不热中于发财做官。”从这话看 来,他该是五柳先生一类人吧?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他大概是无怀氏时的百姓,或者是葛天氏治下的百姓吧?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及翻译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及翻译【篇一】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及翻译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翻译 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因此即使有名贵的马,只是辱没在仆役的手上,(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用”千里马”称呼它。 千里马,吃一顿有时吃尽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按照)它能够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优点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鞭打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打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他们真的不识得千里马啊! 【篇二】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及翻译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水里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有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只爱菊花。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都喜爱牡丹。我只爱莲花的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艳,它中间贯通,外部笔直而不弯曲,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香气散播到远处,更加清幽,笔直而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可以在远处观赏它,却不可以靠近玩弄它呀。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隐居的人;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爱菊花的人,陶渊明之后就很少有

八年级上册重点文言文篇目翻译整理(最详细)

桃花源记(东晋诗人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中:年间。捕鱼为业:以捕鱼作为职业。为:以…作为…缘:沿着,顺着。行:前行。 句意: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逢:遇到,碰到。夹岸:两岸。中:其中,中间。杂:其它的。杂树:其它的树。 句意: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芳草:花草。鲜美:鲜艳美丽。落英:落花。缤纷:繁多而错杂的样子。 句意:花草鲜艳美丽,落花繁多错杂。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甚:非常。异:对……感到惊异。复:再,又。前:向前。 欲:想要。穷:形容词作动词,走到……的尽头。其林:这片桃花林。 句意: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林尽水源: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尽:尽头。便:于是,就。得:看到。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若:好像。 句意: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看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 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舍:舍弃,丢弃。初:起初,刚开始。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才:只。 句意: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开朗,开阔明亮。句意: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平旷:平坦宽阔。屋舍:房屋。俨然:整齐的样子。属:类。 句意: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的。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阡陌:田间小路。交通:交错相通。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句意: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和狗的叫声到处可以听到。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往来:来来往往。种作:耕种劳作。衣着:穿着打扮。 悉:全,都。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句意: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穿着跟桃花源以外的人完全一样。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黄发垂髫:老人小孩。并:都。怡然:愉快、高兴的样子。自乐:自得其乐。 句意:老人小孩个个都安闲愉快,自得其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乃:竟然。从来:从……地方来。具:通“俱”,详细。之:代词,指代桃源人所问问题。 句意:村里的人看到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要:通“邀”,邀请。 句意:村里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咸:全,都。问讯:打听消息。 句意:村里人听说有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云:说。先世:祖先。率:率领。妻子:妻子儿女。邑人:同乡的人。 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复:再。焉:从这里。遂:就。间隔:隔绝。 句意: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就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解释、翻译

《马说》原文+解释+翻译+重点问题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解释:伯乐:孙阳。春秋时人,擅长相(xiàng)马(现指能够发现人才的人)。 而:表转折。可是,但是。 翻译: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 2.故虽有名马,祇(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解释:故虽有名马:所以即使有名马故:因此。虽:即使。名:名贵的。祇辱于奴隶人之手:也只能在马夫的手里受到屈辱(或埋没)。祇(zhǐ):只是。奴隶人:古代也指仆役,这里指喂马的人。辱:这里指受屈辱而埋没才能。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骈,两马并驾。骈死:并列而死。于:在。槽枥:喂牲口用的食器,引申为马厩。不以千里称也:不因日行千里而著名。指马的千里之能被埋没。以:用。称:著称。 翻译:因此即使有名贵的马,只能辱没在马夫的手里,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3.马之千里者,一食(shi)或尽粟(sù)一石(dàn)。 解释: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一食:吃一顿;食,吃。或:有时。尽:全,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粟(sù):本指小米,也泛指粮食。石(dàn),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一石约等于一百二十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 翻译: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 4.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 解释:食马者:食,通“饲”,喂。其:指千里马,代词。 翻译:饲养马的人不懂得它有能日行千里的能力而像普通的马来喂养它。 5.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解释:是:这样,指示代词。虽:虽然(与前面的虽不一样,这里指虽然)。能:本领。足:足够。才:才能。美:美好的素质。外见:表现在外面。见:通“现”,表现;显现。且:犹,尚且。欲:想要。等:等同,一样。不可得:不能够得到。得:能,表示客观条件允许。安:怎么,哪里,疑问代词。求:要求。 翻译: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品德就显现不出来。想要和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6.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 解释:策之:驱使它。策:马鞭,名词用作动词,用鞭子打。之:代词,指千里马。以其道: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的方法。以:按照;道:正确的方法。食之:食,通“饲”,喂。尽其材:竭尽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