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第十一章 弧菌属 (Vibrio)
- 格式:ppt
- 大小:3.08 MB
- 文档页数:33
弧菌属弧菌属(Vibrio):为一大群菌体短小,弯曲成弧,G-单毛菌,运动极活泼,分布广泛,多存在于水中,对人有致病性主要为霍乱弧菌和副溶血弧菌。
第一节霍乱弧菌■霍乱弧菌的发源地:霍乱是一种烈性肠道传染病,有3个疫源地印度恒河三角洲(霍乱弧菌古典生物型):六次世界性大流行,始于1817年。
印尼苏拉威西岛(霍乱弧菌El Tor生物型):第七次世界大流行,始于1961年至今未停止,累及140多个国家。
孟加拉湾(O139群霍乱弧菌):始于1992年,危害相同。
一、生物学特性1、形态染色:G-弧菌,单鞭毛,穿梭样动力,鱼群状排列,有菌毛,个别有荚膜,无芽胞。
2、培养特性:兼性厌氧,氧气充分生长良好。
营养要求不高,耐碱不耐酸(pH7.4-9.6),故用pH8-9碱性培养基,形成光滑透明湿润的“水滴样”菌落,分离(选择)能在无盐培养基中生长(区别其它弧菌)。
3、生化反应:触酶、氧化酶(+),硝酸盐还原(+),靛基质(+)4、抗原分型:根据0抗原的不同,有155个血清群,其中O1群、O139群可引起霍乱,其余不致病或仅引起胃肠炎等,O1群包括两个血清型:古典生物型和埃托生物型(E1-Tor)。
5、抵抗力:较弱,干燥时易死亡,水环境中可存活两周(水源性传播,水性爆发);怕酸——正常胃酸4min;不耐热——100℃,1-2min;对消毒剂敏感,可用漂白粉处理病人的排泄物或呕吐物。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1、致病物质:①霍乱肠毒素——最强烈的致泻毒素②菌毛:使细菌定植于小肠③鞭毛:鞭毛运动有利于细菌穿过黏膜表面黏液,其致病机制与ETEC的LT相似,但作用强烈得多。
2、所致疾病:霍乱■传染源:病人和无症状感染者的粪便污染的水源和食物。
■传播途径:经口传播■潜伏期:2-3d■临床表现:剧烈吐泻、米泔样,每日数十次,持续2-3天,失水12000ml,严重吐泻引起水电解质紊乱,脱水酸中毒,肾衰、循环衰竭、休克、死亡,及时补充液体和电解质,大大降低死亡率。
弧菌属检验实验报告1. 引言弧菌属(Vibrio)是一类革兰氏阴性的海洋细菌,它们常存在于水体中,包括海洋、河流和湖泊等环境中。
有的弧菌属细菌可以引起人和动物的疾病,因此对其进行检验是十分重要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实验和检测方法,鉴定和确认水样品中是否存在弧菌属细菌,并进一步确定其种类和数量。
希望通过实验结果能为水质监测和疾病防治提供可靠的依据。
2. 实验材料与方法2.1 实验材料- 弧菌属细菌培养基- 水样品- 实验仪器:恒温培养箱、显微镜等2.2 实验方法1. 取少量水样品制备悬浮液。
2. 用不同培养基接种悬浮液。
3. 将接种后的培养皿放入恒温培养箱,以适当的温度进行培养。
4. 确认弧菌属的存在,观察菌落形态和颜色。
5. 进一步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和运动情况。
3. 实验结果3.1 菌落形态观察根据实验结果,我们观察到在某些培养基上出现了呈现黄绿色或灰绿色的菌落,符合弧菌属的特征。
这些菌落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状,具有光滑的边界。
3.2 显微镜观察通过显微镜观察,我们进一步观察到菌落中存在大量弧状细胞,这也是弧菌属的典型特征。
这些细胞呈弧形或弯曲状,具有鞭毛,可以自由游动。
4. 结论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水样品中存在弧菌属细菌,其菌落形态和细胞形态均符合弧菌属的特征。
- 弧菌属细菌具有一定的运动能力,通过观察弧状细胞的游动情况可以进一步确认其存在。
5.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鉴定出水样品中存在的弧菌属细菌,并通过相应的检验方法确定了其存在和数量。
这对于水质监测和疾病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在今后的实验工作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弧菌属细菌的特性和生活习性,通过更加精细的检验方法和技术手段,提高弧菌属细菌的鉴定准确性和效率,为保护水资源和人类健康做出更大贡献。
*注:本文中所提及的实验方法和实验结果仅为示例,实际操作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