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东北大森林
- 格式:ppt
- 大小:1.28 MB
- 文档页数:7
美丽的小兴安岭(lǐng)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huà)、柞(zuò)树……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
小兴安岭的树海,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诱人的。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nèn)绿的叶子。
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huì)成小溪,淙(cóng)淙地流着。
几只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低下头喝水,有的侧(cè)着脑袋欣(xīn)赏(shǎng)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河里涨满了春水。
一根根原木随着流水往前漂,像一支舰队在前进。
夏天,树木长得葱(cōng)葱茏(lóng)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zhē)住了蓝蓝的天空。
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jìn)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太阳出来了,千万缕(lǚ)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
草地上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秋天,白桦和柞树的叶子变黄了,松树显得更加翠绿了。
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
这时候,森林向人们献出了酸(suān)甜可口的山葡萄,又香又脆的榛(zhēn)子,鲜嫩的蘑菇和木耳,还有人参等名贵药材。
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
树上积满了白雪。
地上的雪厚厚的,又松又软,常常没过膝盖。
西北风呼呼地刮过树梢,紫貂(diāo)和黑熊不得不躲进各自的洞里。
紫貂捕到一只野兔当美餐,黑熊只好用舌头舔着自己又肥又厚的脚掌。
松鼠靠秋天收藏在树洞里的松子过日子,有时候还到枝头散散步,看看春天是不是快要来了。
小兴安岭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kù),也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
2019年1月12日。
东北大森林《东北大森林》这篇课文是第四单元的第二课,本单元的主题是:“人在画中游”。
学生刚刚学过的《颐和园》,以游览的写作顺序,向我们呈现了颐和园的美景,编者紧随其后安排了《东北大森林》,可见编者的用心。
这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按时间顺序,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东北大森林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
用准确贴切、清新活泼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东北大森林四季美丽的景色,为我们展示了东北大森林一幅幅精美的画面。
在描写时不仅抓住了不同季节的景物的特色,而且还紧紧围绕了一个共同的景物——树木来写。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品读课文理解“冒、抽出、封、浸”等词语的意思,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贴切,从而感受东北大森林四季的美丽。
能力目标: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抓住描写对象的主要特征的方法。
情感目标:通过品读感悟、想象画面,了解东北大森林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联系上下文,理解“冒、抽出、封、浸”等词语的意思,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贴切。
教学难点:运用抓住描写对象的主要特征的方法。
教法学法创设“情境“,加强”协作”,以文代文,引导学生“悦”读文本,细品文字。
小组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培养语言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一)情境激趣,发现美导入:这节课老师将带着大家继续游览东北大森林。
一边出示大森林的图片,一边进行讲解:东北大森林不但森林覆盖面积大,而且在森林中繁衍生息着400余种珍禽异兽,千余种野生植物,是我国的一个巨大的宝库。
作者按照冬春夏秋的时间顺序,为我们浓墨重彩的描绘了森林的美景。
适时提问:“东北大森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结合画面和上堂课的学习谈一谈吧。
”(预设:生可能会说:东北大森林一年四季都很美丽、奇妙,它是动植物的乐园。
学生也许还会谈对某个季节的非常的喜爱……)设计意图:课前观看图片,以感性认识为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也为接下来教学环节的顺利展开做好铺垫。
《东北大森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理解“沉浸、迟钝、觅食、苍翠”等词语的意思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了解东北大森林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
3、联系上下文,理解“冒、抽出、封、浸”等词语的意思,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贴切。
4、通过品读感悟、想象画面,了解东北大森林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5、学习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增强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清课文顺序,联系上下文,理解"冒、抽出、封、浸"等词语的意思,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贴切。
【教学难点】学习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教学时数】:三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理解“沉浸、迟钝、觅食、苍翠”等词语的意思【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有人去过东北的大森林吗?能跟大家描述一下你印象中的东北大森林是什么样子的吗?(也可以汇报网上查到的有关东北大森林的资料)生汇报资料。
今天,让我们去走进东北大森林,看看那里的动物和植物们吧!二、朗读课文。
1、大声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读正确流利。
2、指名逐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随时纠正错误。
三、学习生字生词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
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
学完后同桌交流识字方法。
2、检查学习效果。
(出示生字课件)3、提醒易错字。
“踱”读duó,不读dù;“瑰”读guī,不读guì。
“酿”的左部里面不要少写一横。
四、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浏览课文,思考:1、在这篇课文中,作者把东北大森林比作什么?(文中第一段,作者把东北大森林比作奇妙的海洋。
)2、作者对大森林是什么样的感情?(作者对大森林的喜爱。
)3、你从哪几个词看出来?(相机点拨"沉浸"、"奇妙"的意思。
)总结:东北大森林是奇妙的海洋,它奇妙在哪里呢?为什么会让人沉浸其中?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冀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17课东北大森林第二课时石家庄市石门小学董丽媛一、【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按时间顺序,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东北大森林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
用准确贴切、清新活泼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东北大森林四季美丽的景色,为我们展示了东北大森林一幅幅精美的画面。
在描写时不仅抓住了不同季节的景物的特色,而且还紧紧围绕了一个共同的特点—树木来写。
这样就和题目、第一自然段的总述相承相应。
本文中心突出,结构鲜明,语言优美,行文中亦处处流淌着作者浓郁的情感,给人以身临其境的美感。
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到东北大森林的美丽,同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二、【学情分析】东北的大森林很奇妙,四季如画。
文章的语言极富感染力。
学生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仔细揣摩、体会,一要体会东北大森林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二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另外,还要学会作者按照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教师要引领学生在读中感悟,并充分运用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激发他们热爱大好河山的感情。
三、【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尝试背诵课文。
2、联系上下文,理解“冒、抽出、封、浸”等词语的意思,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贴切。
3、通过品读感悟、想象画面,了解东北大森林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应该对东北大森林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师需要制作好PPT,特别是教师朗读时的节奏和图片应达到基本对应,且保证音响、画质的正常播放。
另外,要保证教学环境的整洁与录播设备的正常运行。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东北大森林,还记得这篇课文主要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描写的吗?(指名答:本文是按照冬春夏秋的时间顺序来描写的)本篇文章主要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指名答:本文是围绕“走进东北的大森林,你会觉得自己好像沉浸在奇妙的海洋里。
《东北大森林》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按时间顺序,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东北大森林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
用准确贴切、清新活泼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东北大森林四季美丽的景色,为我们展示了东北大森林一幅幅精美的画面。
本文中心突出,结构鲜明,语言优美,行文中处处流淌着作者的情感,给人以身临其境的美感。
让学生感受到东北大森林的美丽,同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品读感悟、想象画面,了解东北大森林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1、准确理解课文描写东北大森林的词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贴切。
2、学习作者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四、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谈话引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东北大森林》这课的生字词,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东北的大森林》,感受大森林的四季美。
二、品读第一、二自然段1.走进东北的大森林,你会觉得自己好像沉浸在奇妙的海洋里。
作者把“大森林”比作“奇妙的海洋”,运用比喻的修辞,形象生动的突出了森林的大及其绚丽多姿。
2.出示冬季大森林的图片欣赏画面,齐读,思考:在这一自然段中,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描写了阔叶树、落叶松、西北风、雪花)用“一根根支撑天空的圆柱”比作“粗大的树干”,突出了树干的粗壮挺拔,描绘了冬日里松树的坚强与伟岸。
“压满”给人以厚重之感,体现了雪大,反映出森林的密密层层。
“飞舞”是飘落的意思,飘落写雪花直接落下来,而飞舞是雪花借助西北风悠悠飘落的状态,表达出一种欢快的情感,让我们联想到蝴蝶飞舞。
冬天的大森林,到处都是白雪,像一个白色的童话世界,真是太美了,这时,雪地上有了动物们的足迹,感受到一种生机的萌发。
从“不耐烦”看出了他们急切地盼望春天的到来,从“舔、爬”描写了熊和松鼠的动作,从“靠秋天收藏的山果过日子”知道了松鼠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