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物质的密度
- 格式:pdf
- 大小:151.41 KB
- 文档页数:10
九年级物理《多彩的物质世界》之《密度》教案人教新课标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 让学生掌握密度公式及其应用,能运用密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3.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密度概念的引入2. 密度公式的推导3. 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4. 密度实验的操作与分析5. 密度知识的拓展与延伸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密度概念的理解,密度公式的应用,密度实验的操作与分析。
2. 教学难点:密度公式的灵活运用,密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密度概念及其应用。
2. 利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密度的特性。
3.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学会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密度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密度概念:讲解密度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3. 推导密度公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数据,推导出密度公式。
4. 应用密度公式:讲解密度公式的应用,让学生学会用密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5. 密度实验操作与分析:引导学生进行密度实验,学会操作与分析实验数据。
6. 密度知识拓展与延伸:讲解密度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8. 布置作业:设计适量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9.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10. 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密度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策略1. 利用多媒体展示: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密度概念和实验过程。
2. 创设生活情境: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密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 互动提问:课堂上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初中物理密度知识点总结一、密度的概念与公式密度的概念:物质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的质量。
一些物质的密度很大,一些物质的密度很小,通过密度可以判断出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密度的公式:密度的数值是用质量除以体积得到的,通常用ρ表示,公式为:ρ = m/V其中,ρ表示密度,单位是千克/立方米(kg/m³);m表示物质的质量,单位是千克(kg);V表示物质的体积,单位是立方米(m³)。
密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使用千克/立方米(kg/m³)。
二、密度的性质1. 密度与物质的性质有关。
不同物质的密度是不同的,密度可以用来区分物质的种类。
2. 密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通常情况下,物质的密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而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
3. 密度与压强有关。
当物质被外力挤压变形或被压缩时,会使密度增加。
而当外力减小或取消时,密度也会趋于恢复原状。
三、密度的测量方法1. 实验室常用的密度测量方法有:比重法、水银柱法、测量密度计法和容积法。
2. 通常情况下,比重法是最简便的方法。
比重法的基本原理是:将某种物质的密度与水的密度相比较,通过量取某物质质量和在水中排开体积来测定物质的密度。
3. 在实际应用中,使用比重尺和比重瓶可以方便地进行密度的测量。
比重尺是一种浮标测量仪器,可以利用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来测定物质的密度;比重瓶也是一种测定密度的工具,通过特定的设计,可以直接通过称量并且量取物质的密度。
四、密度的应用1. 密度的应用非常广泛,常见的应用包括:金融领域的黄金密度测定、工程建筑领域的材料密度测定、生产工艺领域的流体密度测定等等。
2. 在日常生活中,密度也有很多实际的应用。
比如,在烹饪中,可以通过密度来判断食材的成熟度;在交通运输中,可以通过密度来判断船只和飞机的载重能力;在医疗领域,可以通过密度测量身体内部的组织情况。
3. 通过密度的测量,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物质的性质和特征。
九年级全册书物理定义定理公式汇总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1、质量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用符号m 表示,质量的标准单位:千克(kg)2、密度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3、密度公式:ρ=m/v ρ--密度,m--质量,v--体积,33//cmgmkg 或单位:换算关系:水的密度:第十二章运动和力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是以哪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3、速度定义:运动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多少。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公式:v=s/t v—速度,s—路程,t—时间。
单位:国际标准单位是m/s,常用单位还有km/h.换算关系:1km/h=10/36m/s 1m/s=3.6km/h4、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速度保持恒定不变)的运动。
5、长度的标准单位:米(m),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单位换算法则:1、原数字不变照写,2、确定乘还是除(小单位化大单位除它们之间的进率,大单位化小单位乘它们之间的进率。
)Km m dm cm mm um nm 1000 10 10 10 1000 1000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误差,误差不能消灭,只可以减小。
而错误可以避免消除。
6、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7、力的作用效果:一、使物体发生形变;二、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8、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1、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惯性(1)定义: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九年级物理水的密度知识点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基本性质,描述了物质单位体积内所含的质量。
在九年级物理学中,学生需要了解水的密度知识点。
下面是关于水的密度的讨论。
1. 密度的定义及公式:密度(density)是指物质的质量与其体积之间的比值。
通常用符号“ρ”表示。
密度的计算公式为:密度 = 质量/体积。
2. 水的密度:水是一种常见的物质,也具有一定的密度。
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水的密度保持不变。
一般情况下,水的密度为1克/立方厘米或1000千克/立方米。
3. 物质浮沉原理:根据物质的密度可以判断其在水中的浮沉状态。
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时,物体会下沉;当物体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时,物体会浮起;当物体的密度等于水的密度时,物体会处于悬浮状态。
4. 影响水密度的因素:水的密度受到温度、压力和溶质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水的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冷水较热水更密集。
在一定范围内,压力对水的密度影响较小。
另外,溶质的存在会改变水的密度,例如溶解了盐或糖的水密度会增加。
5. 密度的应用:密度是物质的重要特性,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工业上,密度常用于检测材料的纯度和质量。
在生活中,通过测量物体的密度可以帮助我们鉴别假冒伪劣产品。
此外,在工程设计中,理解和应用密度的概念可以帮助我们选择合适的材料。
6. 密度的测量方法:测量物体的密度可以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来实现。
质量可以使用天平或称量仪器进行测量,体积可以通过容积瓶、试管或浸水法进行测量。
通过将物体的质量除以体积,可以得到其密度值。
总结:水的密度是物理学中的重要知识点。
了解水的密度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物质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密度作为物质的特性之一,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通过学习密度的基本原理和测量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质的本质,提高科学素养。
人教版九年级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2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用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体积.2、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过程,形成初步观察能力.2、尝试设计不同情况下测量物质密度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2、引导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中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问题.教材内容详解一、量筒的使用1、量筒是用来测定液体体积的仪器.利用排液法也可以间接测定固体的体积.二、测不规则固体物质的密度固体的质量可直接用天平测得,外形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可通过“排水法”来测量,从量筒中读出水面指示的刻度,两次体积之差就是物体排开水的体积,也就是物体的体积,然后根据密度公式ρ=Vm 得出密度. 三、测液体的密度液体的体积可以直接用量筒测出,其质量就要通过“补差法”来测定,即先称出容器的质量,再称出容器与液体的总质量,两者之差就是倒人容器内液体的质量,再根据ρ=Vm 求得密度. 氩的发现18世纪末,英国皇家学会的会员凯文迪许,在做化学实验时,从通电的水银中电解出一个小气泡,这个小气泡很顽固,无论怎样放电,它也不肯与氧气化合,他把这种顽固的 小气泡称为空气中的另一种浊气,但他没有再深入研究小气泡,轻易地把小气泡放走了.在他逝世后100年,物理学家瑞利和化学家拉姆赛重新做了他的实验,也找到了这种小气泡,在精确测量时,他们发现从空气中提取混有小气泡的氮的密度为1.257 2kg /m 3,而从氨气中取得的氮的密度是.250 5kg /m 3,虽然二者仅差0.006 7kg /m 3,但瑞利他们由于不放过这一细微差异而执着地研究下去最后确定这种小气泡是当时还不知道的气体“氩”,并因此荣获1904年的诺贝尔奖.课内练习题型I 双基巩固例1 量筒做得细而高,不做成粗而矮的形状,这主要是因为( ) 答案:CA 、实验中,细高的量筒便于操作B 、细高的量筒可以做出相对较大的底座,增加稳度C 、细高的量筒与粗矮的量筒相比,相应的刻度间隔较大,便于准确地读数D 、粗矮量筒中的液体较多,需用较厚的玻璃,因而不便读数分析:因为量筒里的液体的体积V 等于它的高h 和横截面积S 的乘积,即,V=Sh .当体积相同的液体倒入量筒时,截面积较小的量筒液柱必定较高,这样量筒上每mL刻度的间隔就较大,读数就会较精确.因此,量筒通常要做成细而高的圆筒形.例2 在“测定金属块密度”的实验中,某同学用了如下几个步骤:A、在量筒内倒人一定量的水,记录水的体积V l;B、用天平称出金属块质量m;C、将天平置于水平台上,调节平衡;D、将金属块全部浸没在水中,记录水同金属块的体积V2.(1)合理的顺序应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2)观察水体积时应注意什么?(3)金属块密度的计算式是。
初三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试题答案及解析1.小文和小红想测石块的密度,发现桌上的器材有:天平、砝码、烧杯、足量的水、胶头滴管。
他们经过思考,进行下面的操作:(l)小文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小红认为此操作有误,错误是。
(2)用调节好的天平称石块的质量,右盘中的砝码和标尺上的游码如图甲所示,则石块的质量为 g。
(3)为了测石块体积,他们进行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操作:a.把烧杯中装适量水,并在水面的位置做好标记,并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03g。
b.将石块放入装水的烧杯中,倒出超过标记处的水,并用胶头滴管使水面恰好在标记处,测出此时烧杯、水、石块全部的质量为145g。
c.通过计算,求出石块的体积为 cm3,石块的密度为 kg/m3。
(4)实验结束后,他们进行讨论:若b操作中倒出水后,水面低于标记处,这样的情况下测出的密度值将(填“偏大”或“偏小”)。
(5)在这个实验中,若把天平换成另一种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利用其余部分器材,也可以测出石块的密度。
请完成实验操作的步骤,并写出石块密度的表达式。
实验步骤①用细线把石块悬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测得。
②。
③石块密度的表达式:(用所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水的密度为ρ水)。
【答案】(1)没有将游码拨至标尺左端零位(2)72g (3)30 2.4×103(4)偏小(5)1石块的重力为G 2将挂好的石块浸没在烧杯的水里,测得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为F 3石块密度表达式【解析】(1)调节天平时应先将游码拨至标尺左端零位,故错误是:没有将游码拨至标尺左端零位(2)石块的质量为50g+20g+2g=72g (3)烧杯和剩余水的质量为:145g-72g=73g,减少水的质量为:103g-73g=30g 石块的体积等于减少水的体积为:,石块密度为:(4)若b操作中倒出水后,水面低于标记处,则石块的体积小于减少水的体积,测出的密度值将偏小(5)1石块的重力为G 2将挂好的石块浸没在烧杯的水里,测得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为F 3由得:,石块密度表达式为:【考点】天平的使用;密度计算;实验步骤设计。
沪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6.1密度1、定义:在物理学中;把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①每种物质都有它确定的密度;对于同种物质来说;密度是不变的;而它们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②不同的物质;其密度一般不同;平时习惯上讲的“水比油重”就是指水的密度大于油的密度;在相同体积的情况下;水的质量大于油的质量。
3、密度的可变性密度在某些条件下(如温度、状态、压强等外界因素)改变时;将会发生变化。
4、公式:Vm =ρ;式中m 表示物体的质量;单位用千克;V 表示物体的体积;单位用m ³;ρ表示密度;单位为千克/米³。
读作千克每立方米。
知识点解读:(1)因为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征;某种物质的密度跟由这种物质构成的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所以上述公式是定义密度的公式;是测量密度大小的公式;而不是决定密度大小的公式。
(2)同种物质在一定状态下密度是定值;它不随质量大小或体积大小的改变而改变;因此不能认为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3)同种物质的物体;体积大的质量也大;物体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即当ρ一定时;2121ρρ=m m 。
(4)不同物质的物体;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密度大的质量也大;物体的质量与它的密度成正比;即当V 一定时;2121ρρ=m m 。
(5)不同的物体;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密度大的反而小;物体的体积跟它的密度成反比;即当m 一定时;1221ρρ=V V 。
5、单位:国际单位:kg/m ³;常用单位:g/cm ³。
换算关系:1g/cm ³=10³kg/m ³。
1kg/m ³=310-g/cm ³水的密度:333cm /g 0.1m /kg 100.1=⨯=水ρ6、影响物质密度的因素:物体通常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即温度升高时;体积变大;温度降低时;体积变小。
测量物质的密度密度与社会生活目标认知:学习目标:1、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2、知道密度与温度的关系;3、知道物质常见的五种状态,并能举出有关实例;4、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方法;5、理解应用密度知识来鉴别物质并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1、量筒的正确使用;2、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3、会利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
学习难点密度知识的测量及密度的应用。
知识要点精析1、会利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要点诠释:(1)测量的原理:根据ρ=m/V可知,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用量筒测出物体的体积V,就可以求出它的密度。
(2)测量方法①固体的密度固体的质量可直接用天平称得,外形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可通过“排水法”来测定,然后,根据密度定义求得密度。
②液体的密度先测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然后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液体,并测出这部分液体的体积,再称出容器与剩余液体的总质量,两者之差就是量筒内液体的质量,再用密度公式求出液体的密度。
量筒是用来测定液体体积的仪器。
注意:将量筒置于水平桌面上;读数时视线应该与筒内液体的凸面顶部(如水银等)或凹底部(如水等)相平。
2、密度的应用:要点诠释:⑴鉴别物质: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可用密度鉴别物质。
⑵求质量: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体积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质量,用公式m=ρV算出它的质量。
⑶求体积: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质量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体积,用公式V=m/ρ算出它的体积。
⑷判断空心实心:规律方法指导本章的主要研究方法是:类比法,就是根据对象间的相似关系进行类推的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典型例题一、基础型1、测定盐水的密度,有如下操作:A.用天平称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B.用天平称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C.调节天平使天平平衡 D.用公式计算出盐水的密度E.将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简中一部分,记下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那么,正确的操作步骤是.解析:测量液体密度时用天平测液体的体积采用差值法,液体的体积需要用量筒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