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普先生的企鹅》字幕翻译策略探讨——归化、异化策略的使用
- 格式:pdf
- 大小:260.96 KB
- 文档页数:3
浅析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的归化与异化影片片名的翻译对于影片在海外市场的推广和传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影片片名的翻译既要让观众能够理解影片的主题和情节,又要尽可能地忠实于原片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者采取的翻译策略可以分为归化和异化两种方式。
归化是指在翻译过程中,把外来的文化元素或语言现象按照中国文化或语言习惯进行翻译或处理的一种翻译策略。
归化的翻译方法通常是直译或意译,其优点是更符合中国文化或语言的接受习惯,易于被读者接受和理解,促进了文化交流和融合。
而弊端是可能会失去了原片的原汁原味,在表达方式和情感方面不能完全还原原片的效果和感受。
异化是指在翻译过程中,保留原文的文化元素或语言现象的一种翻译策略。
其翻译方法通常是意译或加注。
异化的优点是更能够忠实地传达原文的意境和情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原文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但其劣势是对中国读者来说可能会显得不易理解,影响影片翻译的接受程度和普及度。
电影片名的翻译常常是既包含归化又包含异化的策略,以达到尽量保留原片的表达方式和文化背景,并能让观众理解和接受的目的。
例如,电影《功夫》的英文片名为“Kung Fu Hustle”,该片以中国功夫文化为主线,片中对中国功夫和中国民间文化传统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演绎。
电影片名“Kung Fu Hustle”中的“Hustle”即译作“骗局”,这个单词即尝试把原片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忠实地进行另一种文化形式的呈现。
再比如,电影《阿凡达》的英文片名是“Avatar”,其翻译是“化身”,这种翻译方法具有一定的异化,能够更好地表达电影的主题和意境。
在该片中,主角杰克通过化身为纳美族人与他们相互信任,共同抵抗入侵者的过程中,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道理。
电影片名“Avatar”能够恰当地表达这种主题和内容。
总之,在电影片名的翻译中,翻译者应当灵活运用归化和异化的翻译方法,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量,尽可能地忠实于原片的主题和意境同时又顾及到中国观众的文化背景和接收习惯,以达到最好的翻译效果。
电影片名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策略电影片名的翻译是一项非常有挑战性的工作,因为它不仅要准确传达电影的主题和情感,还要考虑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观众的接受度。
翻译中常用的策略有归化和异化。
归化是将翻译对象的语言、文化等特征融入到翻译结果中,使得译文更适合目标语言的读者接受。
在电影片名翻译中,归化策略可以是直接音译、意译、译名加注或专名字义化。
直接音译是指将电影片名中的每个单词都直接翻译成目标语言的发音,比如《Speed》译作《极速风流》、《Jurassic Park》译作《侏罗纪公园》等。
直接音译可以保留原片名的韵味和原始感,但也可能在目标语言中缺乏意义或难以理解。
意译是指根据电影的主题和情感在目标语言中重新命名电影片名,使得译名更符合目标文化的审美和接受度。
比如将《The Shawshank Redemption》意译为《肖申克的救赎》或《The Godfather》意译为《教父》等,它们都强调了电影的主题和情感,并更具吸引力。
译名加注是在原片名基础上添加注脚或副标题,解释电影的主题或情节,比如将《The Dark Knight》译作《蝙蝠侠:黑暗骑士》或《The Silence of the Lambs》译作《羊群之静》等。
专名字义化是将电影片名中的人名、地名、机构名等直接翻译成目标语言中对应的人名、地名、机构名,比如将《Harry Potter》翻译为《哈利·波特》或《Star Wars》翻译为《星球大战》等。
这种方式可能会忽视词汇的文化背景和意义,但更容易为目标语言读者所接受。
异化是指在翻译中保留原片名的特点和文化背景,尽可能地将源文化和目标文化保持距离。
在电影片名翻译中,异化策略可以是直接音译、新创造词、调整语序或借用文化典故等。
新创造词是指在目标语言中创造全新的词汇,来翻译电影片名。
这种方式非常具有创造性和吸引力,并可以在目标语言中形成新的独立词汇,比如《The Matrix》译作《黑客帝国》、《The Hunger Games》译作《饥饿游戏》等。
归化译法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归化译法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将外文作品的特点、风格和文化特色尽可能地保留在译文中,使译文更贴近原文的表现形式,以及更符合目标语言的文化习惯。
在电影字幕翻译中,归化译法能够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电影的文化内涵,提升观影体验,增加译文的接受度,产生更好的艺术效果。
1. 保持情感和文化特色2. 增加译文接受度归化译法在电影字幕翻译中还能够增加译文的接受度。
因为采用归化译法后的译文更贴近观众的语言和文化习惯,让观众更容易理解并接受译文。
这样一来,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就不会因为翻译不准确或者生硬而影响到整个观影体验,从而更加专注于电影本身,产生更好的艺术效果。
3. 增加文化交流和理解归化译法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在电影字幕翻译中,保持原作的情感和文化特色是归化译法的核心之一。
译者需要在翻译过程中尽量保留原作中的情感和文化特色,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电影所传达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对于一些包含文化隐喻或者特定情感的台词或者对白,译者应该选择合适的译文形式来表达,以保持原作的情感和文化特色。
2. 接近观众的语言和文化习惯归化译法要求译文能够接近观众的语言和文化习惯,以增加译文的接受度。
译者需要根据观众的语言和文化习惯选择合适的译文形式,让观众更容易理解并接受译文。
在翻译一些特定地区的方言或者口语对白时,译者可以选择与观众更为熟悉的当地方言或者口语来表达,以增加译文的接受度。
3. 保留原作的风格和特点在电影字幕翻译中,译者还需要尽量保留原作的风格和特点,使译文更符合原文的表现形式。
在翻译一些具有特定风格和特点的对白或者情节描述时,译者需要选择合适的译文形式来表达,以保留原作的风格和特点。
4. 注意文化境况和观众接受度。
归化策略与异化策略在英文电影片名翻译中的应用作者:彭治民来源:《电影评介》2008年第17期[摘要]电影片名是电影的“眼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电影片名的翻译又是影片翻译中的重中之重。
归化策略与异化策略都可用于电影片名的翻译中,在使用两种策略的过程中,必须着重考虑语言、文化的差异及观众效应,即观众的期待视野、审美情趣和接受能力,从而恰当地使用归化策略与异化策略。
[关键词]电影片名翻译归化异化引言电影是一门文化性和商业性兼具的艺术,它具有文化娱乐的功能,也具有商业功能。
而一部电影的片名则是该部电影的“眼睛”。
要使一部电影的文化娱乐功能和商业功能在异国他乡充分地发挥出来,对片名的正确翻译就显得极其重要。
为了使一部电影有一个好的译名,译者往往是“一名之立,旬月踯躅”。
翻译中既是两种语言符号系统的转换过程,也是两种文化体系的沟通、碰撞和融合活动。
在翻译过程中,需认真斟酌文化的异同对译文的影响并通过不同的语言符号体系的转换,既准确传达原文的意义内涵,又有效体现两种语言文化体系的共性和特性:既适当考虑译文读者的语言心理习惯,又尽量保留原文的精神风貌。
异化策略和归化策略都可用于电影片名的翻译,但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法,在电影片名翻译中,需要恰当地使用异化策略和归化策略。
一、归化翻译策略与异化翻译策略归化翻译策略与异化翻译策略作为翻译的两种策略,包括语言层面的归化和异化,也包括文化层面的归化和异化。
美国翻译学家凡努蒂(Venuti)认为,归化策略(domesticating method)“采取民族中心主义的态度,使外语文本符合译入语言的文化价值观,把原作者带进译入语文化。
”异化策略(foreignizing method)则“是对这些文化价值观的一种民族偏离主义的压力,接受外语文本的语言及文化差异,把读者带入外国情境”。
具体到电影片名的翻译,归化式翻译是指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和“传统的情调”取悦译语观众,其典型特征就是大量使用现成的表达方式:而异化式翻译则全然不顾译语文化中早已存在的现成的表达方式,追求新颖的、具有陌生感的、乃至“反流畅的”(antifluent)的语言表达。
归化异化视角下的电影字幕翻译归化异化视角下的电影字幕翻译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媒体,被广泛传播至各个国家和地区。
而电影字幕翻译作为将电影中的对话或其他文字转化为不同语言的一种形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翻译电影字幕时,常常涉及到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即归化与异化。
归化是指将目标语文化作为翻译的出发点,尽可能地使电影字幕与目标语观众的文化背景相契合。
而异化则是指尽可能地保留原文的特色和背景,使观众感受到源语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电影字幕翻译中,归化策略常常应用于商业电影,特别是好莱坞大片。
由于这些电影通常以商业利益为主导,在翻译时倾向于迎合目标语文化的口味和习惯。
归化策略的一个例子是在电影中涉及到地名、人名、食物等特定文化背景的词汇时,翻译者会将其转化为目标语中常见或具有相似意义的词汇。
例如,中国的大型银幕电影《卧虎藏龙》在国际市场上被翻译为"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这种翻译策略强调了电影中武侠元素的吸引力,以更好地吸引西方观众的兴趣。
然而,异化策略在特定的电影题材和文化背景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译制文艺电影、纪录片等类型的电影时,翻译者常常会遵循异化策略,以尽可能保留原文的风格和意义。
例如,俄国导演塔尔可夫斯基的电影《安德烈·卢布廖夫》在翻译时保留了原片中的冰冷、压抑的氛围,以更好地反映出导演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这种异化的翻译策略使得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并感受到原作的独特魅力。
归化和异化的使用不仅受到电影类型和题材的影响,还受到翻译者个人的理解和判断。
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翻译者需要充分了解并尊重原文的文化背景,同时也需要将目标语观众的文化背景和观影习惯考虑在内。
通过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翻译者可以做出更为准确和有效的翻译,以便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电影的内容。
此外,电影字幕翻译还需要充分考虑口译与文字翻译之间的差异。
与口译不同,字幕翻译有着更多的时间去处理和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
浅析字幕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策略——以电影《你好,李焕英》为例浅析字幕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策略——以电影《你好,李焕英》为例随着全球化的加剧,电影已经成为人们了解不同文化和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
而字幕翻译作为电影跨越文化和语言的桥梁,对于影片的传播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字幕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策略就成为了翻译者们需要考虑和处理的问题。
本文将以中国影片《你好,李焕英》为例,从归化与异化策略两方面展开探讨。
归化是指将外文表达或文化现象转化为接受方所熟悉或习惯的形式,使得观众更易于理解。
在字幕翻译中,归化策略主要体现在语言的转变上。
例如,在影片中,李焕英使用了大量的中国口语和俚语,这些口语和俚语往往有着独特的地域性和文化内涵。
为了让国外观众更好地理解李焕英和角色之间的互动,字幕翻译可以选择将这些口语和俚语翻译成国外观众更熟悉的表达方式,即归化翻译。
比如李焕英在影片中说的“你弄啥嘞?”可以翻译成“What are you up to?”或者“What are you doing?”,这样更符合国外观众的习惯表达方式,也能够更好地传达原意。
然而,字幕翻译中的归化策略也并非没有争议。
一些观点认为,归化翻译可能导致原文中的文化内涵和特色丧失,让观众无法真正感受到原本的文化氛围。
在电影《你好,李焕英》中,李焕英的口语和俚语正是表达了中国人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情感交流方式。
过度的归化翻译可能会使观众失去对中国文化的真实了解。
因此,在进行归化翻译时,翻译者需要注意把握度,避免过度归化。
与归化相对的是异化,它指的是保留原文的表达方式和文化特色,使观众能够感受到原本的文化氛围。
在《你好,李焕英》中,有一幕李焕英的妈妈给她寄快递,邮局员工问了一句“手续费全国都一样,你到底寄到哪里去呀?”在片中,这一问句体现了中国邮政普遍存在的问题,顺便也描绘了李焕英的故乡。
而在字幕翻译中,翻译人员可以选择保留这句话的原文表达方式,例如将其翻译成"Is it the same post fee everywhere, may I ask where is your destination?",这样一方面让国外观众感受到了原文中的文化特点,另一方面也更好地传达了关键信息。
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导语:电影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形式,具有跨越国际的特点,因此其字幕翻译显得尤为重要。
归化和异化是翻译学中常用的两种翻译策略,它们在电影字幕翻译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并分析其效果和影响。
一、归化翻译策略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归化翻译策略是指将源语言的文化特点、表达方式等尽量保留在目标语言中,使受众更容易理解并接受。
在电影字幕翻译中,采用归化翻译策略可以更好地传达电影原作中的文化内涵和情感。
1. 保留源语言元素的文化内涵电影是一种充满文化特点的艺术形式,其中包含了许多源自于不同文化背景的元素。
以《功夫熊猫》中的“Dragon Warrior”(龙战士)为例,如果直译为“龙战士”,可能会使观众误解为龙和战士之间的角色,无法体现这个称号的特殊意义。
因此,在归化翻译策略下,字幕翻译可以根据具体语境将其翻译为“至尊宝”或“神龙大侠”等,更好地传达了“龙战士”这个称号所蕴含的神秘和尊贵。
2. 保持源语言情感及笑点的传达电影作为一种娱乐形式,注重情感和喜剧元素的传达。
在电影字幕翻译中,采用归化翻译策略可以更好地保持源语言中的情感及笑点,提升受众的观影体验。
以动画电影《疯狂动物城》中的一句经典台词为例,“In Zootopia, anyone can be anything!”(在动物城,每个人都能成为任何事!),这句台词传达了电影的核心主题。
在字幕翻译中,采用归化翻译策略可以将其翻译为“在疯狂动物城,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或“在动物城,你可以做你想做的任何事!”等,更好地传达了源语言中的情感和电影的主题。
二、异化翻译策略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异化翻译策略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尽量保留源语言的特色,而不向目标语言靠拢。
在电影字幕翻译中,采用异化翻译策略可以更好地保留源语言的味道和情感色彩。
《波普先生的企鹅》字幕翻译策略探讨——归化、异化策略的使用[摘要]影视翻译策略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电影在观众中的受欢迎程度,字幕翻译究竟应该多大程度地传达源语的语言文化信息、语用效果和诗学特点,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电影不仅是特殊的文学文本,也扮演着传播异域文化的角色。
在归化与异化策略的应用中,译文不能过于归化,歪曲原作的语言文化形象;也不能过于异化,使译文佶屈聱牙。
辩证统一地看待异质文化间的“同”和“异”,可以帮助我们恰如其分地掌握归化和异化的程度,从而达到预期的接受效果。
[关键词]归化;异化;《波普先生的企鹅》字幕翻译决定了外语片的成败[1]55-59,因此译者在选择翻译策略时一定要慎之又慎,既要考虑译语是否通顺畅达,又要思考原作中异质文化的取舍问题,以观众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最大限度地满足观众的审美期待。
一、归化与异化归化、异化的矛盾,一直是翻译界争论的焦点之一。
归化,是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使用符合译入语规范的表达方式来传达原作的内容。
异化,是指以源语文化为归宿,使用源语中的表达方式,来传达原作的内容,并尽可能地保留源语中的异质文化因子。
[2]26-28关于归化、异化的哲学思辨,其实并非新生事物。
在归化、异化的首倡者韦努蒂看来,是归化,还是异化,取决于选材或者翻译策略的选择。
而鲁迅的异化观,也并非绝对的异化。
他的“宁信而不顺”的翻译观,长久以来一直受到翻译界的诟病。
关于归化、异化的哲学思辨对翻译实践有着很大的指导作用。
而翻译本身,不是简单地文字转换,还承载着跨文化交际的任务。
因此,处理不同文化间的“同”和“异”时[3]120,译者需要综合考虑制约翻译策略选择的各种因素,包括文本类型、翻译目的、语用效果、读者期待与接受因素等。
[4]69这就要求译者既不能过分异化,不顾受众的感受;又不能过于归化,抹杀了原作本来的面目,使受众丧失了学习异国文化的机会。
[5]74在上述理论观点的指导下,下文对《波普先生的企鹅》的字幕对白的中英翻译进行了对比,剖析译者对归化、异化的度的把握及其对影片接受的影响。
归化与异化视角下电影字幕的研究作者:刘芸来源:《智富时代》2018年第05期【摘要】电影字幕的翻译,作为辅助人们去理解电影情节的手段,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翻译实践以及跨文化交流过程中。
我们在字幕翻译中应恰好地选取有效的翻译策略来实现跨语言和跨文化之间的转换。
本文以电影《疯狂动物城》为例,从归化与异化两种翻译策略的角度去具体分析儿童电影字幕的翻译,为儿童电影字幕翻译的实践工作提供理论的借鉴和实践基础。
【关键词】归化;异化;《疯狂动物城》;电影翻译一、引言翻译中的归化(adaptation)与异化(alienation)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在翻译界虽对此一直多有讨论,但是并未取得共识。
在当今时代,人们开始重新审视翻译中归化和异化的关系及它们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疯狂动物城》在大量的动画电影中脱颖而出,它是迪士尼用细致到每一根毛发的完美主义精神构造出的一个政治正确的美丽新世界。
自上映以来,受到广泛好评。
不仅是因为它精湛的技术,而且还包括着它其中卓越的字幕翻译。
二、归化与异化归化与异化的翻译策略概念最早是到施莱尔马赫(Friedrich Schleiermacher)。
他首次提出两种翻译的方式:一种是译者尽最大可能不惊动读者,让作者去适应读者的阅读情况和现实情况;另一种就是译者尽最大可能不惊动作者,让读者去适应作者的写作风格。
刚刚提到的第一种方法就是后来的“归化”(domestication),即在翻译中以目的语的语言为主,译文符合读者的语言习惯。
后一种方法就是后来的“异化”(foreignization),即在翻译中译文以原文语言或原文作者为主,要求读者接受异国的情调。
三、电影字幕的翻译的特点字幕翻译的自身特征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点:1.时间的瞬间性电影字幕是快速出现在屏幕上的文字,字幕上的对白和图像要同步配合,而且必须在和影视对白大致相同的时间内将信息传递完成,字幕在屏幕上停留时间有限,通常是1~3秒,而且是一闪而过,但是留给观众思考回味的时间更是寥寥无几,这就要求字幕翻译需要简明扼要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