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语言表达技巧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5
2021年中考作文万能开头+结尾+满分范文中考作文一直是最拉分的一道题,写好作文,是语文高分的重要因素。
今天资深语文老师和大家分享的是在初中语文写作中开头和结尾的写作技巧,附有范例,帮助大家写出漂亮的开头结尾。
01开头技巧⑴欲扬先抑,开发胃口唉,老师怎么让我和他坐一个桌呢?她可是我班最凶的女生啦!就因为这,大伙都叫她“虎妞”。
----《同桌》⑵开门见山,直截了当我和阿敏的交情可不一般----初中三年的同桌。
对她,我有一肚子的话要说。
----《同桌》⑶描形绘神,印象逼真她,长得真丑:黄瘦的脸;尖尖的下巴;淡得几乎看不见的眉毛下,一双细眯的眼睛;鼻子扁而大;一口参差不齐的牙齿,略有黄色......唉!甭提了,她的外表真不符合这么动听的名字----祝丽丽。
----《同桌》⑷自然交代,平引下文新学期一开始,我就注意到一个问题:我们班三十三名男生,二十七名女生,男生两人一桌恰好多一名,女生亦如此,必将出现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同坐一桌的危机。
可万万没想到这个危机会降临到我的头上。
----《同桌》⑸歌词开头,响彻云际“明天你是否会想起/昨天你写的日记/明天你是否会惦起/曾经最爱哭的你......”一曲悠扬的《同桌的你》从路边音像书店传了出来,那带着绵绵情思的乐曲,把我的思绪带回了三年前的时光......----《同桌》⑹排比反复,创造旋律朋友,就是我可以为他献出真挚情感的人;朋友,就是我可以对他付出全部信任的人;朋友,欢乐时与我分享,危难时与我同行。
人生中没有朋友,就像生活中没有阳光。
我就有着这样的一个好朋友。
----《朋友》⑺设问开篇,无沿无边往事如烟,随着时光的流逝,大都渐渐淡忘,而那双眼睛,怎能使我忘怀?----《朋友》⑻名言指路,开宗明义培根说过:“无真实朋友之人,可以谓之真可怜而永陷于孤独生活之人。
”他的话道出了朋友的重要。
是的,假如一个人丧失了友情,他简直无法生存在世界上。
----《朋友》⑼对比映衬,突出重点随着岁月的流逝,许多人渐渐被我淡忘了,然而,有那么一双眼睛,一种声音一个身影,至今萦绕在我的心头,久久不能忘怀。
中考语文作文专项突破:伏笔和首尾呼应的写作技巧指导技巧指导今天我们来谈谈如何运用伏笔。
伏笔是文学创作中描写、叙述的一种手法,指作者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作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后呼应。
这种手法有助于全文达到结构谨严,情节发展合理的效果。
伏笔与铺垫的区别是什么呢?从表达作用看,伏笔主要是谋篇布局即结构上的技巧,使文章前后照应,结构严谨;而铺垫是写作方法上的技巧,主要是对主要内容起烘托作用。
简单点说,所谓伏笔,就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
它可以理解为前段文章为后段文章埋伏线索,也可以理解为上文对下文的暗示。
它的好处是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读者读到下文内容时,不至于产生突兀怀疑之感。
例如都德的《最后一课》,文章开始写小佛郎士上学路上看到许多人在布告牌前看什么,并且交代最近一些坏消息都是从那儿传出来的,作者还顺便列举几例,如征发啊,打仗啊等等。
那么,今天是什么消息呢?小佛郎士没有去看,不知道。
作者暂不交代,我们读者也不知道,任情节向前发展。
待到上课时,韩麦尔先生宣布这是最后一堂法语课,阿尔萨斯和洛林已被普鲁士士兵侵占,韩麦尔、小佛郎士他们就要沦为亡国奴时,小佛郎士恍然大悟:为什么布告牌前会有那么多人!今天布告牌上什么消息,就不言而喻了。
文章运用伏笔,往往使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那么,我们在写作时,如何运用伏笔,前后呼应呢?一、用物品设置伏笔。
莫泊桑的《项链》一文,以一串项链设置伏笔。
作者为了使情节更加震撼人心,着意安排了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局——项链是赝品。
为使这一结局既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作者在上文给了种种的“暗示”:佛来思节夫人把项链收藏在很显眼的地方,暗示它并不贵重;珠宝店老板称:只售出了匣子,未售出项链,也为项链是赝品这一结局留下余地。
而这些暗示,其目的都不在于“衬托”结尾的“意外”,而仅仅在于使这“意外”的结尾更加“合乎情理”,这正是伏笔的作用。
透过项链,我们在主人公玛蒂尔德身上,看到的除了虚荣,还有责任与担当;除了自卑,还有成长与蜕变。
中考英语作文的写作技巧一、要善于模仿对大多数学习英语的同学来说,英语的词汇量、句式的积累还极其有限,远不能达到用英文流畅表达,挥洒自如的境地。
在这一阶段进行创作是不合时宜的,如果非要创造,只能写出“long time no see”这样的文字来。
因此,模仿是这一阶段的必经途径。
谈到模仿,一些同学的办法就是背一堆范文,然后再到考场上进行一个“剪切”、“粘贴”的工作,效果可想而知。
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模仿,充其量算是默写课文。
如何模仿呢?首先,模仿的目标要明确。
模仿的重点永远要放在一定的句式结构上,而非个别的词汇。
道理很简单:一个词,随着文章内容的变换,可能就不能用了;而句式结构是放置四海而皆准的东西,适用的范围广,学来对写作的帮助也就明显。
其次,模仿的材料要地道。
像新概念英语这样的教材就提供了很多原汁原味的英语表达法。
盲目选择文章学习,记一些不中不洋的句子,以讹传讹,浪费时间。
最后,模仿要体现在实际动笔上。
比如说,新概念第三册有一个句式说:“...for the simple reason that...”表示某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用在大学英语考试中,我们就可以拿来解释为什么自行车在中国如此的流行,表达为:“the bicycle is very popular in china for the simple reason that...”。
然而,很多同学经常背了这些句式不用,一谈到原因仍然是“...because...”,等等。
二、要灵活变通在批改英语作文的过程中,经常能发现一些将中文生硬地翻译成英文的表达法。
由于中英文之间的差异和词汇量、表达法积累的不足,出现难于表达的情况是十分正常的。
关键问题在于如何处理。
有一句话叫做“立志如山,行道如水”,套用在这个问题上就很合适。
写英文作文,一定要有决心把它写好,有信心把意思表达清楚,这是“立志如山”;但关键是遇到问题时要有个灵活的态度,能像流水一样变通解决问题。
中考满分作文记叙文六大秘诀六个大忌(莫丢冤枉分)一忌潦草涂改:书写要端正,千万别连文题都改,只改明显的错别字,将错就错,能够不改的就不改。
二忌过短过长:字数一定要足,字数不足,写得再好也很难及格;字数不能太多,不要超出试卷中的作文纸,万般无奈之下,也只能在2行以内。
三忌开头议论:还不如开门见山、直接点题开头的好,能来点环境描写,就先来点描写。
四忌分段太少:4-6段为好,千万别少于3段。
五忌文不对题:不说也知道会有什么后果。
六忌选材太俗:别总是玩呀、救落水儿童呀、猫啊狗啊……七隆重忌一点,千万别把人写死了,也不能把人写成癌症。
五项技巧(赢得感情分)1、有一个灵活的头脑:造句法、筛选法、换题法。
2、有一张可爱的脸蛋:书写要工整,自己的字能够写多好就必须写多好,不得使用涂改液,不得随意修改,特别是开头、结尾和段落的开头句,不能修改。
3、有一双闪亮的眼睛:好的文题等于成功了一半。
参见《话题作文的拟题方法》4、有一身漂亮的衣装:(1)一个最拿手的题材(适合自己);(2)一个好故事(好布料);(3)一个好结构(好设计);(4)一口流畅、优美的语言(好花纹、好色彩)。
5、有几件精美的饰品:(1)倒叙、描写、引用开头(好发型)(2)结尾:议论反问式、含蓄余味式、赞美抒情式、哲理深思式、名言点睛式、联想做梦式、决心号召式(名鞋);(3)名言名句名作的恰好点缀(钻石哟);(4)用景物描写渲染气氛(如梦的纱巾)。
四个流程(保住基本分)1、审清题意:千万注意,题意审不好,来个文不对题,哪就……应该先花2-3分钟看看作文题,然后在开始答基础知识题目。
2、立好中心:至少指导自己想说什么,是喜欢、是厌恶?是感动、是反对?是快乐,是痛苦?是哲理、是深情?是赞扬、是批评?…………用一句话把它写在草稿纸上。
3、选好材料:符合题目要求的、自己最熟悉的、能够写好的事。
4、写好提纲:(1)用一句话写出中心内容和主题;(2)分清开头、中间、结尾各写什么?(3)打好开头、结尾的细稿,以及每段的开头句。
中考英语作文有什么写作技巧怎样才能写好写英语作文是有技巧的,学会方法,会提高你的写作水平。
下面介绍的是中考英语的写作技巧,仅供参考。
英语作文写作技巧(一)正确审题,纲举目张审题是写好文章的第一步。
初中生的作文是以写人、写事为主的情景作文,提供情景的形式花样繁多、不一而足,常见的有提纲、图片、表格、关键词或引言等形式,虽形式各异,但只有正确审题,才能纲举目张。
审题要做到弄清题目的要求、写作的意图,抓住要点,确定体裁,拟写提纲,确定所要表达的内容要点。
因提供情景的形式不同,所以写作的要求也不同。
(二)准确用词,言表意达对初中生来说,英语写作用词不能像母语那样信手拈来,常会受到生词、语法、惯用法等的限制,所以在写作时要注意用词的准确性、可能性和两种语言的异同性,把握好自我空间,即在考试的有限时间范围内和在你有限的知识能力范围内,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尽量减少失分。
英语写作如何得高分1.你所表达的内容是否与中文提供的情景一致,是否达意。
2.单词拼写错误,语法时态及句子结构错误是否影响了内容的准确性。
3.扩展部分的逻辑推理是否与所提供的中文情景相关,所用语言是否准确的表达了你的思想。
4.能否使用恰当的关联词或者复合句使文段内容完整,逻辑合理,结构正确。
5.是否注意了必要的造句技巧,句子开头大写及句尾的标点符号。
6.卷面是否整洁。
不同种类的作文写作方法1、以提纲形式提供情景的作文。
这种形式本身的要点已经很明确,重点也很突出,只要把各个提纲加以发挥,注意谴词造句的灵活性和语法规则的正确性,就不会造成审题不清而偏离主题,但要注意,文章必须覆盖所提供的各个提纲的要点。
2、以图画形式提供情景的作文。
这种形式的作文应以“看”为主,通过细心观察图中的人物、景物、文字、数字等弄清写作的意图;通过分析思考,把握逻辑联系,找出主题并借助所给的文字把图中的信息转化成文章,但要注意,文章不能停留在图画的浅表而要表达出提供情景的意图和内涵,即“文在图上,意在画外”。
2023年中考语文作文专项突破:写作如何做到语言连贯衔接自然?南通市如东县双甸中学语文教研室整理技巧指导同学们,大家好!“同学写的文章,总觉得思路不清晰,语言不连贯,杂乱无章,这是为什么?”其实,写文章和说话一样,应当做到语言连贯,衔接自然,不能前后脱节,条理混乱。
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主题是:语言连贯,衔接自然。
语言连贯,是从句子前后逻辑关系的角度提出的要求。
无论是一段话还是一篇文章,都由许多句子组成,这些句子如果不连贯,就可能给读者的理解带来困难。
衔接自然,是段落之间依据时间的推移或者其他顺序来衔接,自然贴切,水到渠成。
那么,我们写文章时,怎样做到语言连贯,衔接自然呢?要做到语言连贯,首先应该保持前后话题统一。
一段话不管有多少句子,都应围绕共同的话题,而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随兴想到什么就写什么。
例如《昆明的雨》中写菌子的那部分文字,作者提到了牛肝菌、青头菌、鸡枞、干巴菌、鸡油菌等,还穿插了一个坐火车捡鸡枞的笑话。
虽然写的内容不少,但都围绕“昆明的菌子极多”这个话题,句子之间的意思是连贯的,所以读起来并不让人觉得杂乱。
围绕一个话题的各个句子,还应该有合理的顺序。
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写作顺序各不相同,但都有文体的特征。
议论文以逻辑顺序为主,例如梁启超的《最苦与最乐》,思路清晰,论证严密。
文章从最苦和最乐两方面来论述人生的责任,即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苦,尽责任则是人生最大的乐,提出人生在世,必须要对家庭、社会、国家以及自身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文章立意高远,思想深刻,语言典雅,既有儒家的进取精神,又有佛家的超凡智慧,不但有较强的现实教育意义,也能很好地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语言连贯还应注意句子间的衔接过渡。
适当地运用关联词、提示语或过渡句,可以帮助我们衔接句子。
例如鲁迅《藤野先生》,开头写清国留学生的东京糜烂生活,令“我”灰心失望又满腔愤懑。
后文要写“我”在仙台的生活,这中间有个过渡:“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一句过渡,自然引出下文,同时使东京留学生的生活与“我”在仙台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使“我”的形象更加鲜明。
下面是《2018中考语文知识点:五种表达方式》,仅供参考!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解释: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时,有一个方法或手段问题,人们习惯上将它称为表达方式。
比如: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而说明文则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
1、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目的和意义的作用;2、议论文中的记叙往往起到例证的作用;3、说明文中描写、文艺性笔调起到点染作品使之更加生动形象的作用。
4、夹叙夹议,记叙与议论交叉运用的写法,使文章在轻松活泼之中,阐发议论,读来饶有兴味,深受教益,文章中的记叙是为议论服务的,而议论又以记叙为基础,叙为议提供了事实依据,使立论有根有据,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初中语文满分作文写作技巧作文写不好是很多孩子头疼的问题,那么怎么样写作文?如何写好作文?在此,长沙新东方整理分享了初中语文满分作文写作技巧:18个必备写作技巧,给大家整理了18种作文写作技法,以供学习与参考,帮助大家学会写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擅长形象思维、会刻画人物的同学可选择记叙文,擅长抒情的同学可选择散文。
初中生一般不提倡写议论文。
2、精写前几段,给评卷老师留下一个好印象要精雕细刻,要出彩。
比如,可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可制造悬念,引人入胜;可提出问题,引人注意;或巧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或。
巧述故事,引人入胜,或巧用题记,揭示主旨,或巧用诗文显诗意。
写好结尾和过渡段。
阅卷老师一般是S型的扫描全文。
结尾可画龙点睛,发人深思;或总结全文,照应开头;或虚笔拓展,扩大容量;或精辟议论,深化主旨。
3、要给自己充足的构思时间,不要急于动笔’宁停三分,不争一秒’,因为写作是’开弓没有回头箭’的,写到一半,突然发现,呀,把题目理解错了,或没领会好命题的要求。
最可怕的是文章写到一半,又想另起炉灶。
时间没了,心情也坏了。
干着急。
建议打草稿,防止’三边工程’(边立项,边设计,边施工)。
中考语文词语搭配技巧在中考语文中,词语搭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点。
准确地运用不同词语的搭配,不仅可以提高文章的表达能力,还可以增加文章的力度和吸引力。
下面将介绍一些中考语文中常见的词语搭配技巧。
1. 形容词+名词搭配形容词+名词的搭配是中考作文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
通过使用合适的形容词,可以更准确地描述名词的特征、属性或状态。
例如:“明亮的星光”、“白皙的肌肤”等。
2. 动词+名词搭配动词+名词的搭配可以更具体地表达行为或动作。
正确地运用动词+名词搭配可以增加作文的生动性和形象感。
例如:“疾驰的火车”、“响亮的笑声”等。
3. 名词+动词搭配名词+动词的搭配可以突出名词的作用或影响。
通过运用名词+动词搭配,可以使文章更有逻辑性和说服力。
例如:“科技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爱心温暖着整个社会”等。
4. 名词+名词搭配名词+名词的搭配可以更全面地描述事物或概念的特征。
通过使用名词+名词搭配,可以使文章更具体、生动,增加文章的说服力和吸引力。
例如:“友谊的魅力”、“家庭的温暖”等。
5. 动词+副词搭配动词+副词的搭配可以更具体地描述动作或事物的方式、程度或状态。
正确运用动词+副词搭配可以增加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例如:“轻轻地沉睡”、“高兴地笑着”等。
6. 形容词+副词搭配形容词+副词的搭配可以更准确地描述人、事物的特征、程度或状态。
通过运用形容词+副词搭配,可以使文章更具体、形象,增加文章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例如:“快速地奔跑”、“深深地思考”等。
总而言之,中考语文中词语搭配的技巧非常重要。
掌握合适的词语搭配,能够更准确、生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增加作文的表现力。
希望以上的技巧能够帮助你在中考语文中取得好成绩!。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语言表达推荐语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 (一)随着初中语文中考复习的深入,面对繁杂而又复杂的考点,我们需要更加系统地进行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以保证考试中能够顺利地进行表达和应用。
而语言表达作为初中语文考试的重点考点之一,需要大家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练习和巩固。
下面,本文将针对初中语文语言表达推荐的专项练习进行详细介绍。
一、听力理解语言表达需要建立在对听力的理解能力上。
因此,我们需要多听语言材料,提高自己的听力能力。
建议同学们多完成些语音、语调、声音和听出细节的相关题材。
比如老师依据语音速度快慢,不同的语音感和词组词组,取得听力理解的创伤和深度。
二、词语运用在初中语文的语言表达中,单词和短语的运用是不可或缺的。
我们不能只是枯燥地记忆这些词汇,还要注重学习词语的灵活运用。
雅俗共赏词、同义词、形近词、多义词等词汇,我们需要在实践中注重学会运用并灵活变化,获得更丰富、更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
可以通过做一些词语运用的题目来进行练习和巩固。
三、语篇阅读语篇阅读是语言表达复习中的另外一个重点。
同学们对于语篇的理解能力不仅会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对于阅读理解题的答案选择也会有帮助。
在初中语文语篇阅读中,单词的准确使用和词组的灵活变化会对语言表达产生影响。
通过在练习中加强语篇的理解和把控,可以有效地提高语言表达的精准度和准确度。
四、表达技巧语言表达的技巧是我们重点学习和掌握的内容。
例如通过一些写作实践,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句式变化和写作技能。
通过多看优秀作文并自己尝试写作,能够让我们更先进、更深入、更真切把握语言表达技巧,积累语感和写作能力。
在练习写作的过程中,要注意结构的合理性、用词的精准性,也要注重书写规范性。
经过以上练习,我们不仅能够提高语言表达的理解,而且还能在实践中深入体会语言表达的含义,从而更好地掌握初中语文考试中的语言表达技巧。
此外,下面为大家带来一组相关的例题练习。
例题练习:1. 下列短语中,含义相同的是______。
中考作文语言表达技巧
就初中学生的记叙文语言而言,首先应做到准确、明了、通顺,
然后才能在此基础上达到生动、形象、感染力强的效果。对于初三中
考总复习的作文训练,我们重点需要训练的是语言的生动、形象和感
染力。
语言的表达是多角度的,词语的组合也是极富变化的,你选择的
表达角度不同或者说你选择的词语组合不同其表达效果就大不相同。
中考作文要追求语言的美感。那么,怎样才能使自己的语言具备
一定的美感呢?
下面就文章语言的美感提五点建议:
1. 让你的语言有一种整齐的美
在我们的视觉美感里,有一种美就是通过整齐来表达的。中国古
典建筑里的对称性就是一种整齐,军队的阅兵也讲究的也是一种整
齐,它会给人一种强烈的震撼力,达到一种美的效果。反映到文章里
也如此,中国古典文章里有一种骈文,也就是一种整齐的句式,虽然
现在已经不讲究这种整篇整篇的整齐了,但如果能在文章中适当地用
上一点,也会达到很好的表达效果。
例如,有一位学生的作文里有这样一段话:“阳光依旧灿烂,它
不会因为我的心情暗淡而失去它的光泽,天空依旧湛蓝,突然想到,
我不能这么悲观,我要向前看。”
分析一下这段语言,它的确不失美感。但,当我们读过之后总是
会觉得有一些美中不足的。是什么呢?就是语言的一种均衡性、对称
性。前面的“阳光依旧灿烂,它不会因为我的心情暗淡而失去它的光
泽”与后面的“天空依旧蓝”很不对称,总让人觉得缺少一点,显得很
不整齐。
我们可以修改一下再读:阳光依旧灿烂,它不会因为我的心情沮
丧而失去光茫;天空依旧湛蓝,它也不会因为我的情绪暗淡而去黯然
神伤。突然想到,我不应该这么悲观,我要向前看。
这样再读,我们就可以感觉到这段文字均衡得多,节奏感也强了。
也就是让其中的文字有一定的对称性。
2. 让你的语言有一种错落的美
语言的错落就是在文章中你的语言要尽量富于变化,长句、短句、
骈句、散句交错使用,使你的文章有较强的节奏感,令人读起来朗朗
上口,摇曳多姿,极富美感。
我们来看一段本班学生的作文语言:走在炎热的归家之路上,你
已经大汗淋漓。但你仍须背着硕大的背包一步一步艰难地向前走着。
你累、你热、你烦躁……,但,突然,迎面吹来一阵凉风,你凉、你
爽、你快乐……飘逸的风给你送来飘逸的快乐。
这段话虽然写的是一件非常平淡的事,也就只不过是放学回家,
背上背着一周来的一些衣物杂件,走在炎热的归家之路上。可是,读
起来却是那样的富于美感。它的美就在于它的语言的长短交错,排列
恰当,而在总体上又不失语言的均衡性,使语言的节奏感极强,让人
读起来朗朗上口,韵味无穷。
有很多的时候,就整篇文章来看整齐与错落是交叉的,就是整齐
中错落,错落中有整齐,那才是一种更理想的表达效果。
3. 让你的语言有一种情感的美
感情常常充溢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但是,要把我们心中那份真
挚的感情表达出来却是要在语言上多加琢磨的。
如学生作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有句话精炼地概括了人生的三种
情:友情是水,爱情是酒,亲情是血。显然,其中最珍贵、最浓厚的
是亲情,在我看来,亲情是不单只发生在亲人之间,如果友情到了甘
苦与共的境界便升华为亲情。
这段话也是很常规的,当然也很清楚的表达了自己的意思。它就
是很平静地告诉我们友情有时也可以与亲情等同。读者读过之后,可
能会颔首称是,但,很难被感动。
如果我们换一种词语选择和语句组合方式,你会有不同的感受。
下面请看:
友情是水,爱情是酒,亲情是血。这不知是谁用如此精炼的语言
概括出了人生的三种情。显然,在人们看来,这其中最珍贵、最浓厚
的一定是亲情,“血浓于水”啊!然而,在我看来,这浓于水的血不一
定只流淌在一脉相承的亲人间,如果友情也到了甘苦与共的境界又何
尝不也是一种血的流淌啊!
这样一改后,我们再读一读,就不仅仅只是告诉你什么,而是感
染了你什么,其抒情性与感染力就大大加强了。
4. 让你的语言有一种意象的美
所谓意象,就是我们描写时所选择的对象,也指我们在运用比喻、
比兴时所选择的喻体对象。我们知道,很多写景的文章,总是选择那
些具有相当美感的景物加以描写,很自然地使语言产生美感。但更多
的时候,我们的描写对象很难从视觉上给人什么美感,而这时还只是
直白在叙写就会显得很浅露、平实,甚至是粗俗,缺乏美感,如果我
们能换一个与之有某种相似之处且有一定美感的意象加以描写,做到
言此而意及彼,就会产生一种意象的美,增加语言的美感。
如朱自清的《春》就选择了很多有春天气息的美丽的景物。这样
的例子就不必我来举了。
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子:
(1)谁都知道你心中的苦楚,可是,你毅然把你青春的足迹踏
向了那长城外的茫茫黄沙、青青草原。(选自学生作文)
(2)谭嗣同,你把青春的足迹化着屠刀上四溅的鲜血,染红东
方的天空。(选自学生作文)
我们可以看到,例1所说的是王昭君被远嫁西域。文章并不直白
地说王昭君最终被嫁到了西域,被嫁到那充满黄沙和遍地青草的西
域,而是直接用茫茫黄沙和青青草原来点示塞外,从而使语言既有了
一种意象上的苍凉之美,又有了一种含蓄的美感。
5. 让你的语言有一种深刻的美
语言的深刻性主要反映一个人的思想的深刻性,所以,没有一个
深刻的思想是不可能有深刻的语言的。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对身边的人
或事,对社会的人或事多加以思考,联系你所学过的各科知识,给出
一个深刻的认识和一个较为正确的评价。当然一般这都是在自己的平
时训练中进行的、积累的。
有很多老一辈的作家都是这方面的典范。如台湾作家林清玄、刘
墉、本土作家贾平凹等,他们都是从平常小事中领悟到深刻的生活道
理。这些都是我们学习的对象。
当然,使语言美的方法还有很多,如多用美词,多用比喻、拟人
等修辞手法等等。总之,只要我们心中想着这些方法,在写作中在适
当的位置,自然地运用它们,一定会使我们作文的语言增色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