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 格式:ppt
- 大小:7.72 MB
- 文档页数:52
第17课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第17课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课标内容]①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
②讲述戚继光抗倭的史实,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郑和下西洋的时间、条件、目的、概况、影响;开发南洋;倭寇;戚继光抗倭。
①引导学生识读《郑和下西洋路线图》,培养学生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
① 通过比较郑和下西洋与张骞出使西域,培养学生比较、理解问题的能力。
③引导学生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影响,使学生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影响,使学生初步学会多角度、多方位、客观、全面地分析问题。
④采用课堂讨论、想象等方式,探究郑和下西洋成功的原因及戚继光抗倭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在地图上指、描或演示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历史想象能力。
②引导学生收集关于郑和、戚继光的资料,作为小故事的素材,提高学生收集历史资料的能力的语言表达能力。
③鼓励学生向地理教师请教,了解郑和下西洋的时间及到达国家的自然条件、风土人情等,以增强各学科知识的联系,拓宽知识面。
④要求学生讲述戚继光抗倭的故事,使之正确认识戚继光抗倭在中华民族反侵略斗争史上的重要地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育学生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人民不畏艰难、敢为人先的精神。
②学习戚继光抗倭事迹,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③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明朝时期,我国对外交往既有友好合作的一面,也有反侵略的一面,从而全面认识明朝对外关系的基本特征。
[重点和难点]重点:郑和下西洋难点:如何全面地辩证地评价郑和下西洋[教学方法]采用故事法、讨论法、列表举例法[教学过程]要求学生预习,并收集郑和、戚继光的有关资料。
第17课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掌握郑和下西洋的时间、条件、目的、概况、影响;开发南洋;倭寇;戚继光抗倭。
2、过程与方法:讲述法、情景创设法、自主学习法、分析提示法等多种教法综合应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事件的学习,使学生感受郑和、戚继光的人格魅力,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
自主学习1.郑和下西洋时的皇帝是 __________。
下西洋目的是为了加强 __________ ;1405年从 __________出发到 __________ 年,先后 ________次下西洋,最远到达__________ 沿岸和__________ 。
所带物品最受当地人喜爱的是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 。
郑和远航,促进了 __________ ,加强了 __________ 。
2.“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此文是谁的名句:__________ ;其中的“海波”是指 __________。
3.1553年, __________ 殖民者以租借名义,攫取了在我国__________ 的居住权。
4.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是 __________ ;明朝抗倭的民族英雄是__________.合作探究:郑和为什么能成功的实现远航?随堂检测一、选择题1.派遣郑和下西洋的明朝皇帝是()A.明太祖B.明成祖C.明仁宗D.明宪宗2.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A.印度洋沿岸和红海沿岸B.印度洋沿岸和非洲东海岸C.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D. 印度洋沿岸和非洲西海岸3.倭寇包括()①日本武士②日本商人③日本海盗④中国沿海奸商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 ①②③④4.明朝时的抗倭将领有()①戚继光②岳飞③文天祥④俞大猷A.①②B.③④C.①D.①④5.郑和下西洋曾到过亚非多少个国家和地区()A.20多个B.30多个C.40多个D.50多个二、材料分析题1、材料一:“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由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两部分内容组成。
是岳麓版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17课的内容。
本课上承明朝的皇权高度集中,下接清朝专制统治的强化。
反映的明朝对外关系的两个方面:一是友好交往,一个是反侵略的斗争。
通过此课,可以反映出明朝时的经济、政治及外交状况,也可以反映出在中国封建社会的中后期,中国在整个世界的地位及发展趋势,激发学生的爱国责任心,所以本课在整本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说学情:七年级的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强,有很强的探求欲望,但在思考问题时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全面性还有所欠缺,所以教师要在保证学生掌握好基本知识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思考问题的能力和探究的能力。
三、说教学思路:本课教学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体会到快乐。
四、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引导生识读《郑和下西洋路线图》,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让生归纳基本史实,培养生归纳历史事件的能力。
让生分析郑和下西洋影响和戚继光胜利的原因,培养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看图,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及地理知识,要求学生讲述小故事,更加深刻的记忆知识点。
比较中西方航海,让生感受郑和下西洋的规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鼓励学生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五、说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的基本史实。
六、说教学难点:如何全面的、辩证的看待郑和下西洋。
七、说教学方法:讲述、比较、讨论、讲故事、合作探究等方法。
八、课时:一课时九、说教具:多媒体、图片等。
十、说教学过程:和下西洋的基本概况。
教师作总结。
间、次数、路线、活动。
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了解地理知识。
出示问题:通过郑和下西洋。
再通过材料分析得出其影响思考,回答问题听老师讲述培养学生思考能力以及全面的回答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