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例如, 他译莎士比亚的《人生七记》, 其 “ 天地一剧场, 众生皆戏子,出将又人相, 净 丑相轮替… … ” 的风格颇有“ 打油” 的意 味。 • 海涅《哀歌叙言》, 林语堂译为: “ 运气是个 跑街婆, 他不愿常留一处, 他把你头额一摩, 就跑到别人家去。”其韵味颇似中国民谣。 • 毫不奇怪, 他会将印象派大师毕加索的画如 此幽它一默: “ 远看象根肠, 近看蛋花汤, 原 来是太太, 哎呀我的娘! ”
在谈话风格上林语堂刻意保留原语风格中具有素朴特质的语料而将古老的圣典中的精英风格整合出通俗化白话化歌谣化或闲淡化的特色悠然自得之处颇似日常闲谈或人间小品例如他译莎士比亚的人生七记天地一剧场众生皆戏子出将又人相的风格颇有打油海涅哀歌叙言林语堂译为
——美Leabharlann 译两 脚 踏 东 西 文 化
• 作为一名卓有成就的翻译家、一位享誉海内 外的作家、杰出的学者,林语堂都是当之无 愧的。他虽然很少翻译外国文学作品,但却 把翻译难度很大的中国古典文学翻译成了英 文。并主要以英文写作向西方世界介绍中国 社会和中国文化,提起林语堂,人们就会想 起他用英文写的《吾国与吾民》、《京华烟 云》等诸多作品,为促进中外文艺交流、向 国外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及哲学,作出了无与 伦比的贡献。
• “美的标准”,林氏说道:“翻译于用之外, 还有美一方面必须兼顾的,理想的翻译家 应当将其工作做一种艺术,以爱艺术之心 爱它,以对艺术谨慎不苟之心对它,使翻 译成为美术之一种。”
1)词的 “句化美”
美译
2)语篇的 “复调美”
3) 文化的 “完形美”
• 词的“ 句化” 现象, 是指原语中单个的词 在译语中被转化为句子(含小句)的现象。我 们都知道,“ 单音节性” 是中国文学尤其 是古典文学的审美规范。而西方的阅读习 惯却不以词或片断为美, 西方人崇尚连贯性 很强的段落阅读,因此, 在汉译英的过程中, 汉语中许多具有凝练意义的单个词, 在林语 堂的笔下都被“ 句化”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