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易燃易爆有毒物质主要安全技术数据一览表
- 格式:xls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2
使用场所:编号:品名乙炔、电石气(C2H2)月用量kg性质相对密度分子量相对气体密度沸点(℃)0.62 26.04 0.908 -83.8危险有害性极易燃烧,爆炸。
与空气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热源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剂能发生激烈反应。
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能与铜、银、汞等生成爆炸性化合物。
遇高热容器压力增高有开裂爆炸危险,流速快易产生静电。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闪点(℃):-17.78燃点(℃):305熔点(℃):81.8临界温度(℃):35.2临界压力(Mpa):6.14爆炸限度:上限(%)81下限(%)2.8对人身健康的危害:无色微毒气体,具有麻醉或阻止细胞氧化作用,使脑缺氧引起昏迷。
暴露于20%浓度时,出现明显缺氧现象。
高浓度吸入可引起单纯窒息。
防护措施应急措施进入眼睛时触及皮肤时洒在地面时灭火方法关闭气源,用水、泡沫、二氧化碳灭火,灭火时站上风处并戴防毒面具。
储存阴凉通风,远离火源、热源,避免日晒、雨淋水湿,与氧气、压缩空气及其他化学危险品隔离存放。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使用防爆行电气与照明设备。
使用场所:编号:品名氩气(Ar)月用量kg性质相对密度分子量相对气体密度沸点(℃)1.417 39.948 1.379 -185.9危险有害性惰性气体,本身无燃爆危险, 但盛装氩气容器与设备遇明火高温可使器压力急剧升高至爆炸。
本身无毒,但空气中浓度高时有窒息危险。
对环境无危险,对水体无污染。
闪点:燃点:熔点(℃):-189.2临界温度(℃):-122.4临界压力(M PA):4.864爆炸限度:上限(%)下限(%)对人身健康的危害:当空气中氩气浓度高于33%时就有窒息的危险。
当氩气浓度超过50%时,出现严重症状,浓度达到75%以上时,能在数分钟死亡。
液氩可以伤皮肤,眼部接触可引起炎症。
防护措施应急措施进入眼睛时用清水冲洗。
触及皮肤时用清水冲洗。
主要危险性物质特性数据表主要危险性物质特性数据表名称相对密度熔点℃沸点℃闪点℃引燃温度℃爆炸极限v/v 火灾危险分类空气=1 水=1 下限上限氢气0.07 0.07 -259.2 -252.8 -- 400 4.1 74.1 甲一氧化碳0.97 0.79 -199.1 -191.4 <-50 610 12.5 74.2 乙二氧化碳 1.53 1.56 -56.6 -78.5 -- -- -- -- / 甲醇 1.11 0.79 -97.8 64.8 11 385 5.5 44.0 甲硫化氢 1.19 -- -85.5 -60.4 -- 260 4.0 46.0 甲硫磺-- 2.0 119 444.6 -- 23235g/m3-- 乙甲烷0.55 0.42 -182.5 -161.5 -188 538 5.3 15 甲氧气 1.43 1.14 -218.8 -183.1 -- -- -- -- 乙氮气0.97 0.81 -209.8 -195.6 -- -- -- -- / 盐酸 1.26 1.20 -114.8 108.6 -- -- -- -- / 氢氧化钠-- 2.12 318.4 1390 -- -- -- -- / 氨0.6 0.82 -77.7 -33.5 -- 651 15.7 27.4 乙亚硝酸甲酯-- 0.99(15℃)-17 -12 -- -- -- -- 甲草酸甲酯-- 1.15 54 164.5 75 -- -- -- 丙乙二醇 2.14 1.11 -13.2 197.5 110 -- 3.2 15.3 丙以上物质的危险特性及健康危害叙述如下:●煤尘:丙类燃爆性粉尘,与空气混合达爆炸极限遇明火发生爆炸。
直径在0.5~10μm之间的粉尘,对人体危害最大,它可直接进入人体,沉积于肺泡内,并有可能进入血液,扩散至全身,由于粉尘本身能吸附多种有毒物质,可形成多种疾病。
●一氧化碳:危险性类别属第2.1类易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有毒有害化学品安全参数登记表(MSDS)
有毒有害化学品安全参数登记表(MSDS)品
有毒有害化学品安全参数登记表(MSDS)
有毒有害化学品安全参数登记表(MSDS)
有毒有害化学品安全参数登记表(MSDS)
有毒有害化学品安全参数登记表(MSDS)
有毒有害化学品安全参数登记表(MSDS)
急救措施
有毒有害化学品安全参数登记表(MSDS)
有毒有害化学品安全参数登记表(MSDS)
有毒有害化学品安全参数登记表(MSDS)
有毒有害化学品安全参数登记表(MSDS)
有毒有害化学品安全参数登记表(MSDS)
有毒有害化学品安全参数登记表(MSDS)
有毒有害化学品安全参数登记表(MSDS)
有毒有害化学品安全参数登记表(MSDS)
有毒有害化学品安全参数登记表(MSDS)
有毒有害化学品安全参数登记表(MSDS)
编号:ES/AZN.3.011
有毒有害化学品安全参数登记表(MSDS)。
样式一:乙炔别名:电石气特别警示★极易燃★经压缩或加热可造成爆炸★若不能切断泄漏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火场温度下易发生危险的聚合反应化学式分子式 C2H2结构式 CH ≡CH危险性类别2.1类易燃气体危险燃烧爆炸危险性·爆炸范围非常宽,极易燃烧爆炸·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对撞击和压力敏感·遇明火、高热和氧化剂有燃烧、爆炸危险性健康危害·具有弱麻醉作用,麻醉恢复快,无后作用·高浓度吸入可引起单纯窒息环境影响·水体中浓度较高时,对水生生物有害理化特性理化特性·无色无臭气体,工业品有使人不愉快的大蒜气味。
微溶于水·气体相对密度:0.91·爆炸极限:2.1%~80%及用途用途·用作金属焊接、切割的燃料气。
大量用作石油化工的原料,制造聚氯乙烯、氯丁橡胶、乙酸、乙酸乙烯酯等个体防护·泄漏状态下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火灾时可佩戴简易滤毒罐·穿简易防化服·戴防化手套应急行动隔离与公共安全泄漏:污染范围不明的情况下,初始隔离至少1OOm,下风向疏散至少800m。
然后进行气体浓度检测,根据有害气体的实际浓度,调整隔离、疏散距离火灾:火场内如有储罐、槽车或罐车,隔离1600m。
考虑撤离隔离区内的人员、物资·疏散无关人员并划定警戒区·在上风处停留泄漏处理·消除所有点火源(泄漏区附近禁止吸烟,消除所有明火、火花或火焰) ·使用防爆的通讯工具·作业时所有设备应接地·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采用关阀、堵漏等措施,以切断泄漏源·防止气体通过通风系统扩散或进入限制性空间·喷雾状水改变泄漏气体流向·隔离泄漏区直至气体散尽火灾扑救灭火剂:干粉、二氧化碳、雾状水、泡沫·若不能切断泄漏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将容器移离火场·用大量水冷却容器,直至火灾扑灭·安全阀发出声响或容器变色,立即撤离急救·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样式一:乙炔别名:电石气特别警示★极易燃★经压缩或加热可造成爆炸★若不能切断泄漏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火场温度下易发生危险的聚合反应化学式分子式 C2H2结构式 CH ≡CH危险性类别2.1类易燃气体危险燃烧爆炸危险性·爆炸范围非常宽,极易燃烧爆炸·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对撞击和压力敏感·遇明火、高热和氧化剂有燃烧、爆炸危险性健康危害·具有弱麻醉作用,麻醉恢复快,无后作用·高浓度吸入可引起单纯窒息环境影响·水体中浓度较高时,对水生生物有害理化特性理化特性·无色无臭气体,工业品有使人不愉快的大蒜气味。
微溶于水·气体相对密度:0.91·爆炸极限:2.1%~80%及用途用途·用作金属焊接、切割的燃料气。
大量用作石油化工的原料,制造聚氯乙烯、氯丁橡胶、乙酸、乙酸乙烯酯等个体防护·泄漏状态下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火灾时可佩戴简易滤毒罐·穿简易防化服·戴防化手套应急行动隔离与公共安全泄漏:污染范围不明的情况下,初始隔离至少1OOm,下风向疏散至少800m。
然后进行气体浓度检测,根据有害气体的实际浓度,调整隔离、疏散距离火灾:火场内如有储罐、槽车或罐车,隔离1600m。
考虑撤离隔离区内的人员、物资·疏散无关人员并划定警戒区·在上风处停留泄漏处理·消除所有点火源(泄漏区附近禁止吸烟,消除所有明火、火花或火焰) ·使用防爆的通讯工具·作业时所有设备应接地·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采用关阀、堵漏等措施,以切断泄漏源·防止气体通过通风系统扩散或进入限制性空间·喷雾状水改变泄漏气体流向·隔离泄漏区直至气体散尽火灾扑救灭火剂:干粉、二氧化碳、雾状水、泡沫·若不能切断泄漏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将容器移离火场·用大量水冷却容器,直至火灾扑灭·安全阀发出声响或容器变色,立即撤离急救·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2023年易爆危险化学物质一览表
1. 三硝基甲苯(TNT)
- 物化性质:白色结晶固体
- 主要用途:军事爆炸物、炸药制造
- 安全注意事项:避免与火源、热源、氧化剂接触,远离明火
2. 五硝基甲酸(PETN)
- 物化性质:无色晶体
- 主要用途:军事爆炸物、炸药制造
- 安全注意事项:避免与火源、热源、氧化剂接触,远离明火
3. 硝化甘油
- 物化性质:黄色液体
- 主要用途:军事爆炸物、火药制造、医药工业
- 安全注意事项:避免与火源、热源、氧化剂接触,远离明火
4. 四硝基甲烷(RDX)
- 物化性质:无色结晶固体
- 主要用途:军事爆炸物、炸药制造
- 安全注意事项:避免与火源、热源、氧化剂接触,远离明火
以上化学物质都属于易爆危险化学物质,使用和储存时应严格
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安全要求。
在操作过程中,必须注意避免与火源、热源、氧化剂接触,并远离明火。
任何未经授权的操作和使用
都是违法的,可能导致严重的安全事故和人身伤害。
请在使用和储存这些化学物质时,务必遵循专业的指导和监督,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