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火灾特点与扑救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6
危险化学品火灾危险性分类|附灭火介绍。
..。
危险化学品火灾危险性分类1、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注:1 在生产过程中,如使用或产生易燃、可燃物质的量较少,不足以构成爆炸或火灾危险时,可以按实际情况确定其火灾危险性的类别。
2 一座厂房内或防火分区内有不同性质的生产时,其分类应按火灾危险性较大的部分确定,但火灾危险性大的部分占本层或本防火分区面积的比例小于5%(丁、戊类生产厂房的油漆工段小于10%),且发生事故时不足以蔓延到其它部位,或采取防火设施能防止火灾蔓延时,可按火灾危险性较小的部分确定。
2、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注:难燃物品、非燃物品的可燃包装质量超过物品本身质量的四分之一时,其火灾危险性应为丙类。
3、可燃气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4、液化烃、可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危险化学品火灾常用灭火剂火灾种类根据着火物质及其燃烧特性划分为以下6类:A类火灾:指含碳固体可燃物,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等燃烧的火灾;B类火灾:指甲、乙、丙类液体,如汽油、煤油、柴油、甲醇、乙醚、丙酮等燃烧的火灾;C类火灾:指可燃气体,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丙烷、乙炔、氢气等燃烧的火灾;D类火灾:指可燃金属,如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等燃烧的火灾;E带电火灾:指带电物体燃烧的火灾;F厨余类火灾。
为了能迅速扑灭火灾,灭火时应按照现代防火技术、生产工艺特点、着火物质的性质、灭火剂的性质及取用是否便利等原则来选择灭火剂。
常用的灭火剂有水、水蒸气、泡沫液、二氧化碳、干粉、卤代烷等。
下列就这几类灭火剂的应用范围作一简要的介绍。
水可用于扑救一般固体物质的火灾(如煤炭、木制品、粮草、棉麻、橡胶、纸张等),还可扑救闪点大于120℃、常温下呈半凝固状态的重油火灾。
也可用于扑灭可燃粉尘、纤维状物质、谷物堆囤等固体物质的火灾、电气设备火灾。
2、不能用水扑灭的火灾①密度小于水和不溶于水的易燃液体的火灾,如汽油、煤油、柴油等油品。
(密度大于水的可燃液体,如二硫化碳,可以用喷雾水扑救,或用水封阻火势的蔓延。
化学易燃物品发生火灾扑救措施化学易燃物品发生火灾,有的用水扑救、有的用二氧化碳扑救、有的用沙扑救等;应注意弄清楚易燃物特性、再找合适的灭火方式。
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火灾特点与扑救一、可燃气体火灾(一)火灾特点(1)易造成大面积燃烧爆炸。
可燃气体的显著特点是具有燃烧爆炸性,当气体泄漏后,比空气轻的气体则有可能积聚于建筑物上空;比空气重的气体则扩散于低处聚集。
液化气体泄漏后由于急剧气化导致体积膨胀,很快形成大面积气雾区,遇火源则发生强烈的爆炸,瞬间形成大面积燃烧。
(2)储罐、气瓶在火灾时容易受热发生爆炸。
(3)储罐爆炸会引起相邻储罐发生连锁爆炸,导致灾情扩大,引发大面积火灾。
(4)易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对易燃易爆气体火灾的研究表明,几乎没有任何一起可燃气体火灾不造成人员伤亡的。
(5)火灾扑救难度大。
易燃易爆气体火灾在爆燃时面积大,破坏性强,一瞬间即可覆盖整个气体扩散区,在形成稳定燃烧后则危险性相对减少。
(二)扑救方法(1)可燃气体发生火灾,应首先扑灭泄漏处附近被引燃的可燃物火势,控制灾害范围,为进一步扑救泄漏处燃烧做好准备。
(2)气体泄漏着火后,不可轻易关闭阀门,更不能随便关停输送气体的设备,以防止回火引起爆炸。
应先关小阀门,控制阀门流量,降低气体泄漏压力后进行灭火,并事先做好堵漏准备,火焰熄灭后立即进行堵漏。
(3)气体泄漏起火后,不能盲目扑灭泄漏处燃烧,以防堵漏失败后大量可燃气体继续泄漏,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遇火源发生二次爆炸。
(4)如果确认泄漏口不大,能在短时间内快速予以封堵,则可用水、干粉、卤代烷、蒸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灭火,然后组织人员迅速实施堵漏,同时用雾状水稀释驱散泄漏气体。
(5)如果泄漏口裂缝较大,确认难以堵漏或无法堵漏,则可用冷却着火容器及周围容器的办法,以防止发生爆炸,任其稳定燃烧,直至自行燃尽熄灭。
(6)对于有爆炸危险的可燃气体容器、气瓶或设备的冷却或灭火工作,要利用地形、地物、建筑物等为掩体,将容器放置其中,以防爆炸伤人。
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火灾特点与扑救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火灾是一种常见但危险性较高的火灾类型。
易燃易爆化学物品是指能够与氧气接触并能够自燃或爆炸的物质,如气体、液体和固体。
在工业生产、实验室、储存和运输等领域中,经常会使用和处理易燃易爆化学物品,这就增加了火灾的风险。
了解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火灾的特点和正确的扑救方法对保障人员安全和减少财产损失至关重要。
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火灾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燃烧速度快: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在遇到点火源后,燃烧速度非常快,火势迅速蔓延。
由于易燃易爆物的燃烧速度大,火势可以迅速扩散,造成火灾的迅速升级。
2. 燃烧温度高: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燃烧温度往往很高,可以达到数百摄氏度甚至更高。
高温燃烧会导致周围物品迅速点燃,给扑救工作带来困难。
3. 爆炸威力大: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可产生爆炸,这是一种剧烈的化学反应,威力巨大。
爆炸产生的高温、高压等因素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并对扑救工作带来更大的挑战。
针对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火灾,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扑救方法:1. 防止扩散:在发现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火灾时,要立即采取措施防止火势的扩散。
可以使用防火墙、防火门等设施来阻隔火势蔓延,将火源与周围物质隔离开来。
2. 切断氧气供应:易燃易爆物质需要氧气才能燃烧,因此切断氧气供应是扑救火灾的关键一步。
可以通过关闭防火门、关闭空调设备等措施减少氧气供应。
3. 使用适当的灭火器材:在扑救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火灾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灭火器材。
干粉灭火器是一种常用的灭火工具,适用于多种类型的火灾,包括易燃易爆物质火灾。
4. 用水冷却:如果条件允许,可以使用水冷却的方法来控制火势。
水可以降低火灾的温度,减少火势的蔓延和燃烧速度。
5. 避免直接接触:在扑救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火灾时,要尽量避免直接接触危险物质。
可以使用长柄灭火器具,保持适当的距离,以减少人员的伤害和风险。
6. 及时报警和疏散:在发现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火灾时,首先要及时报警,通知消防部门和相关人员。
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火灾特点与扑救范文易燃易爆化学物品是发生火灾时具备很高燃烧性和爆炸性的化学物质。
由于其特殊的性质,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火灾呈现出一系列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重点探讨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火灾的特点以及相应的扑救方法。
一、火势蔓延迅猛易燃易爆化学物品一旦发生火灾,火势往往迅速蔓延,瞬间形成大面积的火场。
这是由于易燃易爆化学物品通常具有较低的燃烧温度和高热值,能迅速释放大量热能。
火焰温度高,燃烧速度快,火势蔓延迅猛,形成火场的规模往往超出我们的想象。
对于这种情况,扑救人员应采取果断的灭火措施。
首先,应迅速报警并立即启动灭火器材,在最短时间内扑灭初期火源,防止火势的进一步扩大。
其次,应注意避免使用水进行扑救,因为易燃易爆化学物品一般为有机物质,与水相遇会加剧燃烧反应,甚至引发爆炸。
因此,选择适当的灭火剂,如二氧化碳、泡沫等进行扑救,以迅速控制火势,并保持安全距离,避免受到爆炸、滴落物等伤害。
二、释放有毒气体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在燃烧过程中,常常会释放出大量有毒气体。
这些有毒气体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威胁,甚至会导致窒息、中毒、死亡等后果。
这是由于易燃易爆化学物品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如亚硝酸类、氯化物、苯类等。
在燃烧时,这些有害物质会分解产生大量有毒气体,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气、氨气等。
面对这种情况,扑救人员应及时进行人员疏散,确保人员的安全。
同时,应佩戴防护装备,如呼吸器、防护服等,以防止有毒气体的吸入。
在灭火过程中,尽量减少扑救人员的身体接触面积,避免皮肤直接接触有毒物质。
在火灾扑救后,要进行充分通风,排除残留的有毒气体,确保环境的安全。
三、爆炸威胁较大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具有高度的爆炸性,一旦受到外部条件的刺激,如高温、火花等,就可能引发爆炸。
这是由于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常常含有高能物质,如硝酸酯、硝化甘油等,它们具有很高的爆炸性和敏感性。
一旦发生爆炸,不仅会给现场人员造成严重危害,还会引发次生事故,如建筑物倒塌、火势蔓延等。
烟花爆竹火灾事故的危险性及扑救对策第一部分:烟花爆竹的危险性常识一、烟火药的基本常识烟火药是一种混合物,属易燃易爆物品,具有燃烧和爆炸性能,对热和机械敏感度较高。
烟火药受热能、机械能、电能(包括静电、电火花等)和化学能等激发作用,都可以燃烧或爆炸。
二、烟花爆竹的分类根据烟花爆竹安全与质量标准(GB10631-2004),按照产品的结构和燃放后的运动形式将产品分为14类。
1、喷花类2、旋转类3、升空类4、旋转升空类5、吐珠类6、线香类7、烟雾类8、造型玩具类9、摩擦类10、小礼花类11、爆竹类12、礼花弹类13、组合烟花14、架子烟花三、烟花爆竹的危险性分类根据烟花爆竹安全与质量标准,按照产品的药量及所能极成的危险性分为A、B、C、D四级。
A级:适应于由专业燃放人员燃放,在特定条件下燃放的产品。
B级:适应于室外大的开放空间燃放的产品,距离产品及其燃放轨迹25m(米)以上的人或财产不应受到伤害。
C级:适应于室外相对开放的空间燃放的产品,当按照说明燃放时,距离产品及其燃放轨迹5m以上的人或财产不应受到伤害。
D级:适应于近距离燃放,当按照说明燃放时,距离产品及其燃放轨迹1m(米)以上的人或财产不应受到伤害。
四、烟花爆竹工厂的分类及危险性烟花爆竹工厂的事故有两种形式,即燃烧和爆炸。
国家标准《烟花爆竹工厂设计安全规范》将烟花爆竹工厂中建筑物的危险等级分为两级:即“具有爆炸危险的”定为A级,“具有燃烧危险的”定为C级。
(一)A级建筑物的特点:其中的危险品可能发生爆炸事故;事故一旦发生,主要以爆炸冲击波和爆炸碎片的形式对外界产生破坏。
这种破坏不局限于本建筑物中,周围的建筑物及附近的人员也会受到严重的破坏和伤害。
根据A级建筑物破坏效应的不同,将其又分为A2、A3级: 破坏力相当于TNT的为A2级;破坏力相当于黑火药的为A3级。
(二)C级建筑物的特点:其中的危险品具有燃烧危险性,事故的破坏性主要是靠火焰以及辐射出的热量烧伤人员和引燃其他财产;建筑物内的危险品偶尔有轻微爆炸,但这种爆炸轻微到破坏效应只局限于本建筑物内。
危险化学品火灾扑救掌握8方法有效灭火化学物质品种繁多,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危险化学品,分别具有不同程度的燃烧、爆炸、腐蚀和放射性等危险特性。
危险化学品发生火灾事故,如果灭火方法不当,措施不得力就有可能使火灾扩大,甚至导致爆炸、中毒事故发生,造成巨大财产损失和人身伤亡。
因此,从事化工生产的广大职工和消防人员,必须掌握这些物质的理化性质,学会正确的灭火方法。
1、易燃和可燃液体火灾扑救液体火灾特别是易燃液体火灾发展迅速而猛烈,有时甚至会发生爆炸。
这类物品发生的火灾主要根据它们的比重大小,能否溶于水等性质来确定灭火方法。
一般来说,对比水轻(比重小于1)又不溶于水的易燃和可燃液体,如苯、甲苯、汽油、煤油、轻柴油等的火灾,可用泡沫或干粉扑救。
初始起火时,燃烧面积不大或燃烧物不多时,也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剂扑救。
但不能用水扑救,因为当用水扑救时,易燃可燃液体比水轻,会浮在水面上随水流淌而扩大火灾。
如梅山冶金公司焦化厂,由于工人操作不当,致使2t多苯从下水道流入长江,在江面上扩散面积很大。
适逢挂有5条木船的“海电1号”轮船停靠在江边避风,一船员将未燃尽的木柴丢入江中,遇苯起火,烧坏船只。
比水重(比重大于1)而不溶于水的液体,如二硫化碳、荼、蒽等着火时,可用水扑救,但覆盖在液体表面的水层必须有一定厚度,方能压住火焰。
但是,被压在水下面的液体温度都比较高,现场消防人员应注意不要烫伤。
如某厂荼着火用水扑救,大量高温荼(最低温度80℃以上)被压在水下面,多人在灭火过程中被水下面的高温荼烫伤。
能溶于水的液体,如甲醇、乙醇等醇类,醋酸乙酯、醋酸丁酯等酯类,丙酮、丁酮等酮类发生火灾时,应用雾状水或抗溶性泡沫、干粉等灭火刘扑救。
在火灾初期或燃烧物不多时,也可用二氧化碳扑救。
如使用化学泡沫灭火时,泡沫强度必须比扑救不溶于水的易燃液体大3~5倍。
敞口容器内易燃可燃液体着火,不能用砂土扑救。
因为砂土非但不能覆盖液体表面,反而会沉积于容器底部,造成液位上升以致溢出,使火灾蔓延。
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火灾特点与扑救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火灾特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具有自燃性,即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自行燃烧,例如氧化剂、金属粉末等。
这些物质在受到外界激发或接触到火种时,会自发地燃烧,并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和火焰。
其次,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燃烧速度较快,并且释放的热量和火焰较大。
这些物质在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并伴随着明亮的火焰和黑烟的释放。
再次,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火灾容易蔓延,形成火势扩大的态势。
由于这些物质燃烧时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可以引燃周围的可燃物质,导致火势不断扩大。
最后,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火灾往往伴随着剧烈的爆炸现象。
由于这些物质在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气体,当气体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就可以形成爆炸。
这种爆炸不仅会释放更大的热量和火焰,还会产生冲击波和碎片,造成极大的伤害。
对于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火灾,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扑救方法来控制火源,并将其扑灭。
首先,我们需要迅速使用灭火器或灭火器喷射出的二氧化碳等灭火剂来控制火源。
二氧化碳具有窒息和冷却的作用,可以迅速扑灭明火,并降低温度,以防止火势继续蔓延。
其次,我们需要使用惰性气体(如氮气)或水剂来控制易燃易爆物质的蒸汽和气体,以防止其进一步燃烧或爆炸。
同时,我们还应采取措施隔离危险区域,防止火势蔓延,并保证人员的安全。
最后,我们应该对火灾现场进行彻底清理,以防止残留物重新燃烧或引发二次事故。
总而言之,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火灾具有高温、高速、高能、高危等特点。
针对这些特点,我们需要迅速采取措施控制火源、扑灭明火,并保证周围环境的安全。
预防和扑灭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火灾是一项十分重要且危险的工作,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并结合现场具体情况进行灵活的应对。
只有加强预防,掌握正确的扑灭方法,并保持高度的警惕性,才能有效地降低火灾事故的发生率,并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火灾特点与扑救范文一、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火灾特点易燃易爆化学物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与空气中的氧气或其他氧化剂剧烈反应,产生大量的热和火焰,并能迅速蔓延,引发火灾的物质。
它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高度危险性: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具有极高的火灾危险性,一旦发生火灾,往往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 易于燃烧: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具有很高的燃点和闪点,一旦接触到明火或高温源,即可迅速燃烧起来,并产生大量的热和火焰。
3. 快速蔓延: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火灾燃烧速度快,火势蔓延迅速。
火焰可以跳跃、爆炸,形成火网。
4. 毒性较大: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燃烧产生的烟雾和气体含有大量有毒物质,对人体和环境具有较大的危害。
二、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火灾的扑救措施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火灾扑救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巧,下面是一些扑救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火灾的基本范文:1. 首先要保护好自己的安全,戴好防护用具,如防火服、防毒面具等。
2. 迅速切断火源:如果火灾的起因是明火或高温源,应立即采取措施将其切断,如用灭火器喷射、用湿布或泥土覆盖等。
3. 防止蔓延:用湿毛巾封闭门缝、窗缝等燃烧处的漏洞,防止火势蔓延。
4. 切勿使用水贸然灭火:对于油类、酒精等易燃液体的火灾,切勿使用水贸然灭火,如使用水会加剧火势扩散。
可以使用泡沫、二氧化碳等灭火剂来灭火。
5. 使用灭火器:根据火灾的性质选择合适的灭火器,使用正确的灭火方法进行扑灭。
6. 寻找逃生通道:如果火势无法控制,应立即寻找逃生通道,保证自己的安全。
7. 扑灭小火:对于较小火灾,如在初始阶段,可以使用适当的灭火器具进行扑灭。
8. 报警求援:在扑灭火灾的过程中,应及时报警求援,通知消防队进行进一步救援。
总之,在面对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火灾时,我们首先要确保自己的安全,采取正确的扑灭方法,并及时报警求援,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同时,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加强对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安全防范意识,合理储存、运输等,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
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火灾特点与扑救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火灾是指在储存、运输、使用或处理过程中,由于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发生不可控的燃烧或爆炸,导致火灾发生。
这种火灾具有以下特点:1. 火势迅速蔓延:由于易燃易爆化学物品本身具有较高的燃烧性和爆炸性,一旦发生火灾,火势往往迅速蔓延,燃烧速度加快。
这也使得扑救工作变得困难,需要快速而有效的行动。
2. 热辐射强度高: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燃烧时产生的热辐射强度较高,容易引发周围的物体热燃,甚至加重火势。
在扑救过程中,对热辐射的控制和减缓燃烧的蔓延至关重要。
3. 粉尘与蒸汽爆炸:一些易燃易爆化学物品会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粉尘或蒸汽,与空气中的氧气混合后,发生爆炸。
这种爆炸往往没有火焰,但威力巨大,危害较大。
扑救时需特别防范粉尘或蒸汽引发的爆炸。
4. 毒性气体释放:在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燃烧过程中,往往会释放出大量的毒性气体,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对于扑救人员来说,需要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防止吸入有害气体。
在扑救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火灾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知识储备:扑救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化学知识,了解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性质和特点,掌握正确的扑救方法,以提高扑救效果。
2. 优先保护人员安全:在扑救过程中,首要任务是保护扑救人员的安全。
扑救人员应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避免接触火源和有害物质。
在无法保证人员安全的情况下,应立即撤离现场。
3. 封堵与隔离:在火灾初期,应尽快采取措施将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周围的区域隔离,防止火势蔓延。
同时,应封堵可能的扩散路径,切断火势传播。
4. 利用灭火器材:对于小型的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火灾,可以使用灭火器材进行扑救。
正确选择灭火器种类,并掌握正确使用方法,才能有效控制火势。
5. 水冷与包裹灭火:对于大型的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火灾,可以采用水冷和包裹等方法进行灭火。
水冷可以降低火势和热辐射,防止火势蔓延。
包裹可以隔绝火源和氧气,控制火势的发展。
6. 毒气疏散与防护:在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火灾中,往往会产生大量的毒性气体。
火灾的类型及扑救方法化学物质品种繁多,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危险化学品,分别具有不同程度的燃烧、爆炸、腐蚀和放射性等危险特性。
危险化学品发生火灾事故,如果灭火方法不当,措施不得力就有可能使火灾扩大,甚至导致爆炸、中毒事故发生,造成巨大财产损失和人身伤亡。
因此,从事化工生产的广大职工和消防人员,必须掌握这些物质的理化性质,学会正确的灭火方法。
易燃和可燃液体火灾扑救液体火灾特别是易燃液体火灾发展迅速而猛烈,有时甚至会发生爆炸。
这类物品发生的火灾主要根据它们的比重大小,能否溶于水等性质来确定灭火方法。
一般来说,对比水轻(比重小于1)又不溶于水的易燃和可燃液体,如苯、甲苯、汽油、煤油、轻柴油等的火灾,可用泡沫或干粉扑救。
初始起火时,燃烧面积不大或燃烧物不多时,也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剂扑救。
但不能用水扑救,因为当用水扑救时,易燃可燃液体比水轻,会浮在水面上随水流淌而扩大火灾。
比水重(比重大于1)而不溶于水的液体,如萘、蒽等着火时,可用水扑救,但覆盖在液体表面的水层必须有一定厚度,方能压住火焰。
但是,被压在水下面的液体温度都比较高,现场消防人员应注意不要烫伤。
能溶于水的液体,如液体甲醇、乙醇等醇类,醋酸乙酯、醋酸丁酯等酯类,丙酮、丁酮等酮类发生火灾时,应用雾状水或抗溶性泡沫、干粉等来灭火剂扑救。
在火灾初期或燃烧物不多时,也可用二氧化碳扑救。
如使用化学泡沫灭火时,泡沫强度必须比扑救不溶于水的易燃液体大3-5倍。
敞口容器内易燃可燃液体着火,不能用砂土扑救。
因为砂土非但不能覆盖液体表面,反而会沉积于容器底部,造成液位上升以致溢出,使火灾蔓延。
易燃固体火灾扑救易燃固体燃点较低,受热、冲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接触能引起急剧及连续的燃烧或爆炸。
易燃固体发生火灾时,一般都能用水、砂土、石棉毯、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等灭火剂材扑救,但,铝粉、镁粉等着火不能用水和泡沫灭火剂扑救。
另外,粉状固体着火时,不能用灭火剂直接强烈冲击以避免粉尘被冲散,在空气中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引发爆炸。
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火灾特点与扑救
一、可燃气体火灾
(一)火灾特点
(1)易造成大面积燃烧爆炸。
可燃气体的显著特点是具有燃烧爆炸性,当气体泄漏后,比空气轻的气体则有可能积聚于建筑物上空;比空气重的气体则扩散于低处聚集。
液化气体泄漏后由于急剧气化导致体积膨胀,很快形成大面积气雾区,遇火源则发生强烈的爆炸,瞬间形成大面积燃烧。
(2)储罐、气瓶在火灾时容易受热发生爆炸。
(3)储罐爆炸会引起相邻储罐发生连锁爆炸,导致灾情扩大,引发大面积火灾。
(4)易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对易燃易爆气体火灾的研究表明,几乎没有任何一起可燃气体火灾不造成人员伤亡的。
(5)火灾扑救难度大。
易燃易爆气体火灾在爆燃时面积大,破坏性强,一瞬间即可覆盖整个气体扩散区,在形成稳定燃烧后则危险性相对减少。
(二)扑救方法
(1)可燃气体发生火灾,应首先扑灭泄漏处附近被引燃的可燃物火势,控制灾害范围,为进一步扑救泄漏处燃烧做好准备。
(2)气体泄漏着火后,不可轻易关闭阀门,更不能随便关停输送气体的设备,以防止回火引起爆炸。
应先关小阀门,控制阀门流量,降低气体泄漏压力后进行灭火,并事先做好堵漏准备,火焰熄灭后立即进行堵漏。
(3)气体泄漏起火后,不能盲目扑灭泄漏处燃烧,以防堵漏失败后大量可燃气体继续泄漏,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遇火源发生二次爆炸。
(4)如果确认泄漏口不大,能在短时间内快速予以封堵,则可用水、干粉、卤代烷、蒸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灭火,然后组织人员迅速实施堵漏,同时用雾状水稀释驱散泄漏气体。
(5)如果泄漏口裂缝较大,确认难以堵漏或无法堵漏,则可用冷却着火容器及周围容器的办法,以防止发生爆炸,任其稳定燃烧,直至自行燃尽熄灭。
(6)对于有爆炸危险的可燃气体容器、气瓶或设备的冷却或灭火工作,要利用地形、地物、建筑物等为掩体,将容器放置其中,以防爆炸伤人。
如果有爆炸预兆,要果断将人员撤离。
二、易燃液体火灾
(一)火灾特点
(1)先爆炸后燃烧。
这是易燃液体储罐火灾时常见的特点。
(2)先燃烧后爆炸。
有三种情况:一是在易燃液体泄漏遇明火发生燃烧,容器发生物理性爆炸;二是易燃液体储罐已经发生燃烧,在燃烧中发生爆炸;三是易燃液体储罐内蒸气浓度超过爆炸极限,遇明火发生燃烧过程中,由于空气的进入使浓度达到爆炸极限,从而使燃烧瞬间转为爆炸。
(3)泄漏易燃液体遇明火发生燃烧,燃烧面积随液体流散面积扩大而扩大。
(4)火焰温度高,热辐射强。
(5)液体形成稳定燃烧。
(6)易造成人员伤亡。
一是易燃液体爆燃时造成人员伤亡;二是有些易燃液体毒性很强,使人中毒伤亡。
(二)扑救方法
(1)储罐火灾的扑救。
.
①及时冷却罐体。
当易燃液体储罐发生火灾时,首先启动固定式水喷淋系统,对燃烧罐和临近罐进行冷却。
在未灭火之前要持续不问断地冷却,防止罐体受破坏。
②集中力量灭火。
针对不同的易燃液体,正确使用灭火剂,一般使用干粉、泡沫等,集中力量进行灭火。
灭火前准备足够的灭火剂,扑灭后再持续喷射一段时间,防止复燃。
③优先扑灭液体溢流燃烧。
因为溢流液体在防护池内燃烧,直接威胁罐体的安全和灭火行动;
(2)泄漏火灾的扑救。
①及时堵漏。
泄漏易燃液体燃烧,应及时采取关阀、倒罐、塞孔、捆扎等方法,目的在于减少或制止易燃液体泄漏。
例如,某化工厂苯罐底部阀门损坏,苯液泄漏并燃烧,扑救中采用向苯罐注水以提高液面制止苯液泄漏的方法,取得良好效果。
②控制扩散。
泄漏易燃液体燃烧,随着流淌面积的扩大,燃烧面积也随之扩大。
③迅速灭火。
易燃液体在流动中燃烧,扑救比较困难。
可集中大量干粉、泡沫等灭火,迅速扑灭初期火灾是减少损失的关键。
④防止燃爆伤人。
在及时扑灭了易燃液体燃烧后,液体迅速挥发的蒸气很快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火源发生燃烧。
因此,灭火后要采取泡沫覆盖、导流回收等方法,减少液体挥发,同时要严格控制各种火源。
(3) 可溶性易燃液体火灾的扑救
①灭火时采用抗溶性泡沫、干粉、卤代烷等灭火剂,使用普通蛋白泡沫,则应加大泡沫供给强度,不间断喷射至燃烧停止。
②根据实际情况可用大量水稀释燃烧液体,但此方法灭火后,易燃液体不能再使用,损失较大。
③泄漏出的可燃液体燃烧,可使用大量水稀释,降低火灾危险性。
④可溶性易燃液体因本身含氧、含碳量较少,燃烧时火焰为蓝色,有时不易发现,因此在灭火时要避免流淌的燃烧液体伤人。
三、易燃固体火灾
(一)火灾特点
(1)燃点低、遇火即着,燃烧猛烈。
(2)易燃固体粉尘易燃爆。
(3)易燃固体燃烧产物毒性强,如硫磺、硝基化合物等。
(二)扑救方法
(1)及时扑灭初期火灾。
多数易燃固体可用水扑救,使用干粉等灭火器后要防止复燃。
(2)采取疏散、隔离方法,控制火势。
疏散是把可搬运的易燃物质运出火场,存放在安全的地方。
隔离是对难以搬运而又受火势直接威胁的易燃易爆物,使用水幕、不燃物质等与燃烧隔离,降低危险。
(3)防止爆炸,迅速灭火。
易燃固体多数怕猛烈冲击、碰撞或摩擦。
因此在灭火时,尽量避免强水流直冲易燃固体,在扑救金属粉末火灾时,更要避免冲击,造成粉尘飞扬,发生粉尘爆炸。
四、自燃物品火灾
(一)火灾特点
(1)有些自燃物品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能在空气中自燃,扑救中忌水,如三乙基铝,在空气中自燃,遇水发生爆炸。
(2)燃烧后熔融,扩大火势,如黄磷、硝化纤维胶片等。
(3)积热不散自燃,火势凶猛,如硝化纤维类物品和含植物油物品等。
(二)扑救方法
(1)锌、锑、硼、铝等有机金属化合物燃烧,不可用水扑救,使用干粉、食盐、干砂等。
(2)黄磷等自燃起火,可用大量的水扑救,但要避免直冲,防止熔磷冲溅伤人。
灭火时应及时采取措施将磷浸没于水中,否则火势难以控制。
(3)硝化纤维类物品、含植物油物品(油纸)等自燃起火,可大量使用水扑救,并不断翻动,防止复燃。
(4)疏散物质,防止火势蔓延。
扑救自燃物品火灾时,首先要控制火势,缩小燃烧范围,对受火势威胁和有可能导致火势蔓延的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及时疏散隔离,把燃烧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五、遇湿易燃物品火灾
(一)火灾特点
(1)燃烧猛烈,火焰温度高。
特别是金属钾、钠等燃烧,火焰温度达1500℃以上,其辐射热也很强。
(2)金属粉末易发生爆炸。
活泼金属粉末燃烧时,扑救不当则造成粉末飞扬,使粉尘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当达到爆炸极限范围时,遇火源则发生猛烈爆炸。
(3)燃烧产生的烟雾和气体有毒,对人体危害较大。
(二)扑救方法
(1)正确选用灭火剂,严禁用水或二氧化碳扑救。
可用于粉、食盐、干砂等灭火剂。
(2)金属粉末起火不可用有压力灭火剂,防止吹散而造成粉尘飞扬,发生粉尘爆炸。
(3)疏散隔离、控制燃烧。
对燃烧的遇湿易燃易爆物品,要组织人员及时疏散、隔离,有效控制燃烧范围。
对已经引燃的相邻易燃物品火灾,要首先扑救。
(4)通风排烟,防止中毒。
六、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火灾
常见的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硝酸盐类、氯的含氧酸及其盐类、高锰酸盐类、过氧化物等。
(一)火灾特点
(1)燃烧猛烈,伴有爆炸。
无机氧化物本身不能燃烧,但一旦被卷入燃烧,会因高温作用而发生猛烈的燃烧或爆炸;有机过氧化物除具有极强的氧化性外,本身能燃烧,火焰温度高,火势猛烈,伴有爆炸。
(2)烟雾毒性很强。
燃烧中的氧化剂和过氧化物产生的烟雾和分解的气体毒性强,易造成人员伤亡。
(3)扑救难度大。
由于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性质各异,特别是活泼金属的过氧化物,遇水分解释放出氧气和热量,因此不能用水、泡沫、二氧化碳等灭火剂。
(二)扑救方法
(1)采用浸没灭火。
由于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着火或被卷入火中时会放出氧,加剧火势,因此无论是采取封闭、蒸气、二氧化碳、惰性气体等方式灭火都是无效的,只有使用大量的水或用水浸没,才是最为有效的方法。
(2)疏散或投弃,控制火势。
(3)正确选用灭火剂,及时扑灭火灾。
一般情况下,可用大量水来扑灭,少数活泼金属氧化物可采用千粉等进行扑救。
(4)参加火灾扑救人员要做好安全防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