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概况建研院
- 格式:ppt
- 大小:26.40 MB
- 文档页数:41
目录一、编制依据 (1)二、工程概况 (1)三、施工部署及安排 (2)3.1 总体思路 (2)3.2 施工区、段划分 (2)3.3 施工工艺流程 (3)四、施工准备 (4)4.1 技术准备 (4)4.2 人员及机具准备 (9)4.3 作业条件准备 (10)五、主要施工方法 (10)5.1 钻孔植筋 (10)5.1.1 分类及主要参数 (10)5.1.2 施工工艺 (11)5.2 碳纤维加固 (12)5.3 粘钢加固 (18)5.4 钢丝绳网片—聚合物 (21)5.5 结构缺陷修补 (26)5.5.1 结构裂缝缺陷修补 (26)5.5.2 结构孔洞、烂根等结构缺陷修补 (28)5.5.3 混凝土框架柱烂根的处理 (29)六、质量保证措施 (30)6.1 钻孔植筋质量控制 (30)6.2 粘贴碳纤维布质量控制 (30)6.2.1 原材料的控制 (30)6.2.2 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措施 (31)6.3 粘钢质量控制 (32)七、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33)7.1安全管理目标 (33)7.2安全组织保证体系 (33)7.3主要措施 (34)八、环境保护措施 (35)一、编制依据1、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老馆改造)招标文件及施工合同;2、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老馆改造)施工图纸;3、《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4);4、《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95);5、《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JGJ116-98);6、《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程》(GB50367-2006);7、《碳纤维片材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146:2003);8、《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87);9、《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JGJ123-2000);10、《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2004);11、《钢筋阻锈剂使用技术规程》(YB/T9231-98);12、《冷扎扭钢筋混凝土构件技术规程》(JGJ115-97);12、《喷射混凝土加固技术规程》(CECS161:2004);13、《北京市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操作规程》(DBJ01-62-2002);14、《北京市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标准》京建施2003年1号文。
中国国家博物馆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拥有浓烈的地方特色。
而博物馆的建筑造型也是当地文化的极致体现,反映了当地独特的风俗文化。
以下是给大家带来的关于全国博物馆建筑结构的详细介绍。
中国国家博物馆简称国博,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东侧,东长安街南侧,与人民大会堂东西相对称,是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建筑布局建筑结构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世界上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总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
总用地面积7万平方米。
建筑高度42.5米,地上5层,地下2层。
建筑由两轴两区构成。
两轴为:由西门到东门的东西轴线和由南到北的南北轴线。
两区为:由中轴内中央大厅分隔的南北两个展区。
西门面向天安门广场,与人民大会堂相对;北门面向长安街。
南北艺术长廊长260米,高28米;顶部有368个采用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藻井,有着独特的装饰、采光、照明和通风等作用。
楼顶有近2万平方米的屋顶绿地,表现出了环保和节能的理念。
建设进度2007年3月17日,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举行动工仪式,老建筑拆除开始。
2007年7月23日,初步设计和概算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
2007年7月26日,老馆结构加固工程进场施工。
2007年8月19日,新馆基坑开挖。
2008年3月18日,工程总承包城建集团进场施工。
2008年7月底,在奥运盛会之前完成了老馆外立面亮相。
2008年12月18日,新馆结构封顶。
2009年12月完成了老馆办公区装修工作,全馆职工2010年2月顺利回迁,确保了国家博物馆各项业务及对外文化交流工作的正常开展。
2010年6月中旬,完成扩建部分外檐亮相。
2011年3月1日,改扩建工程竣工典礼在新建成的西入口大厅举行。
中国国家博物馆。
目录1、编制依据 (1)1。
1 图纸依据: (1)1。
2 测量依据: (1)1。
3 规程依据: (1)2、工程概况及测量的重要性 (1)2.1 工程概况 (1)2。
2 测量现状 (1)2。
3 测量的重要性 (2)2.4 测量精度要求 (2)3、测量准备 (3)3.1 人员培训 (3)3。
2 仪器校对 (3)3。
3 测量基准点的校核及保护: (3)4、施工测量 (4)4.1 复测并确定本工程水准点及坐标点 (4)4。
2 结构的平面控制 (4)4。
2.1 导线控制网 (4)4。
2。
2 轴线控制网 (4)4.2.3 老结构的轴线复核 (5)4.3 高程控制 (5)4.4 二次结构及初装修测量放线控制 (6)5、测量允许偏差: (6)6、测量管理制度: (7)7、测量监控及验线 (7)7。
1 监控制度 (7)7。
2 验线制度 (7)8、测量中的其他配合事项 (8)8.1 变形观测配合 (8)8。
2 与其他单位配合 (8)9、测量安全及文明施工要求 (8)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老馆改造)测量施工方案1、编制依据1.1 图纸依据: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老馆改造)施工总平面图1。
2 测量依据: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提供的普通测量成果表:2007普测17671.3 规程依据:《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北京市《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DB11/T446—2007)2、工程概况及测量的重要性2.1 工程概况国家博物馆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长安街南侧,是建国十周年首都“十大建筑”之一,1959年建成,1960年正式命名为“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是天安门地区的重要标志性景观建筑。
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老馆改造)建筑规模约3。
5万m2,条形基础,框架剪力墙结构,局部有一层地下室,地上三层,檐口高度约26米。
2.2 测量现状根据北京市测绘院给出的测绘成果(2007普测1767)可知,目前施工现场共有D1、D2、D3、D4、D5、D6、D8、D9八个测绘点(其中D5已经被破坏),且有A、B、C三个城市点(具体点位详下图),根据监理要求,需对根据三个城市点对测绘院给出的八个测绘点进行复核,并且要在现有厂区内放出内控点,建立控制网。
第一章编制依据1.1 工程建设文件1.4 企业相关管理文件第二章工程概况2.1 工程总体简介国家博物馆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北临长安街,东靠公安部,利用原有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的原址,并向东新增建设用地,改扩建成为新的中国国家博物馆。
2.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2.2.1 工程地质概况根据《中国国家博物馆工程岩土勘察报告》(2005房建详勘025),拟建场区地貌属于北京平原区,位于永定河冲洪积扇中部,东侧地势较低,西侧较高,地面标高为43.88m~47.59m。
勘察最大勘探深度范围内的土层划分为人工堆积层、新近沉积层、第四纪全新世冲洪积层和第四纪晚更新世冲洪积层四大类。
在本工程拟建场地范围内,不存在影响建筑物整体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
基础底标高为-14.05m,天然地基方案地基承载持力层为中粗砂④层和细砂④1,地基承载力标准值综合考虑为260kpa。
2.2.2 水文地质概况根据工程勘查报告,本工程实测到三层地下水位,地下水类型分别为上层滞水(一)水位埋深4.13m~7.50m,标高39.02m~40.50m,分布不连续,仅在局部分布;层间潜水(二)水位埋深15.90m~20.06m和16.40m~17.80m,标高25.98m~28.15m和26.00m~28.63m,连续分布,总体趋势南高北低;层间潜水(三) 水位埋深23.00m~24.13m和29.70m,标高16.13m,分布连续,水力性质经历了由承压向无压的转变。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层间潜水(二)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在长期浸水条件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有弱腐蚀性;层间潜水(三)对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有弱腐蚀性。
2.3 建筑工程概况2.3.1装修装饰门窗工程:木质防火门、木门、夹板装饰门、钢质门、钢框玻璃门、铝合金框玻璃门、钢质防火门、钢质三防门、钢质卷帘门、全玻门、铝合金框玻璃窗、铝合金百叶窗、钢筋砼防护密闭门、钢筋砼密闭门、防射线辐射门等。
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概况1.1 工程总体简介国家博物馆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北临长安街,东靠公安部,利用原有某历史博物馆和某革命博物馆的原址,并向东新增建设用地,改扩建成为新的某国家博物馆。
1.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1.1.1 工程地质概况根据《某国家博物馆工程岩土勘察报告》(2005房建详勘025),拟建场区地貌属于某平原区,位于永定河冲洪积扇中部,东侧地势较低,西侧较高,地面标高为43.88m~47.59m。
勘察最大勘探深度范围内的土层划分为人工堆积层、新近沉积层、第四纪全新世冲洪积层和第四纪晚更新世冲洪积层四大类。
在本工程拟建场地范围内,不存在影响建筑物整体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
基础底标高为-14.05m,天然地基方案地基承载持力层为中粗砂④层和细砂④1,地基承载力标准值综合考虑为260kpa。
1.1.2 水文地质概况根据工程勘查报告,本工程实测到三层地下水位,地下水类型分别为上层滞水(一)水位埋深4.13m~7.50m,标高39.02m~40.50m,分布不连续,仅在局部分布;层间潜水(二)水位埋深15.90m~20.06m和16.40m~17.80m,标高25.98m~28.15m和26.00m~28.63m,连续分布,总体趋势南高北低;层间潜水(三) 水位埋深23.00m~24.13m和29.70m,标高16.13m,分布连续,水力性质经历了由承压向无压的转变。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层间潜水(二)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在长期浸水条件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有弱腐蚀性;层间潜水(三)对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有弱腐蚀性。
1.3 建筑工程概况1.3.1装修装饰门窗工程:木质防火门、木门、夹板装饰门、钢质门、钢框玻璃门、铝合金框玻璃门、钢质防火门、钢质三防门、钢质卷帘门、全玻门、铝合金框玻璃窗、铝合金百叶窗、钢筋砼防护密闭门、钢筋砼密闭门、防射线辐射门等。
绪论1.新中国的建设发展史,也正是各个领域的“专门史”所构成。
答案:对第一章1.1952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党旗问题的批复》指出:“党旗上只有镰刀锤头,由五星,此点请注意”。
这一表述准确吗?答案:错2.中华人民共和国新政协会徽所要表达的含义为:“无产阶级所领导的,以工农为基础的民主阶级大团结”。
答案:对3.中华人民共和国新政协会徽的主要设计者为:()答案:钟灵;张仃;周令钊4.1938年,张仃教授奔赴延安,任教于鲁迅艺术学院,后任陕甘宁边区美术家协会主席。
答案:对5.新中国成立之后,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勋章的主要设计者是:()答案:周令钊6.1949年开国大典天安门城楼上毛主席像为周令钊教授所创作。
答案:对7.“五星分天之中,积于东方,中国利”原文出自哪部著作:()答案:史记8.1995年10月,中日尼雅遗址学术考察队,在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遗址一处古墓中,发现一件汉代织锦护臂。
答案:对9.代织锦护臂织有八个隶书文字为“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答案:错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设计者为:()答案:曾联松第二章1.人民大会堂从1958年10月26日打地基,到1959年8月竣工,大会堂建设仅280天左右,创造了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
答案:对2.人民大会堂建筑总面积约为( )万平方米,当时是世界最大的会堂。
答案:173.万人大礼堂顶棚与墙壁采用圆角过渡,体现(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设计灵感。
答案:周恩来4.北京“十大建筑”总面积超过( )万平方米,集中了当时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和设计力。
答案:675.当我们乘船,沿黄浦江进入长江入海口时,经过上海时,你右手的方向是:( )答案:浦东6.1984年3月,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汪道涵同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上海将新建一座电视发射塔的设想。
答案:对7.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1995年5月竣工时,其高度为:( )答案:亚洲第一8.上海浦东陆家嘴,摩天大厦“三剑客”分别包括:( )答案: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上海中心大厦;上海金茂大厦9.截止到2019年,世界已经坚持的十大摩天大楼中,中国占( )座。
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方案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施工现场十分狭小,周边环境复杂,在平面布置时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不同的施工阶段,重点考虑塔吊、施工电梯、材料场地和现场临时道路的布置,为组织施工创造条件.1 现场条件分析1.1 工程位置该工程施工现场位于XX 广场东侧、长安街南侧、公安部西侧(见图1.1),工程地理位置十分显要.国家博物馆正门(西门)矗立的奥运会倒计时牌,提醒着过往的游人奥运会开幕的日子,同时也时时刻刻提醒在这里施工的单位注意形象.1.2 出入口设置情况现场现阶段共设有五处大门,其中3号门为办公区入口,主要用于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和管理人员进入办公区;1号门位于现场西侧北出口,奥运会倒计时牌北侧,为主要施工通道之一,用于混凝土车辆以及施工车辆出入施工现场,2号门位于奥运倒计时牌南侧,为备用出入口;4号门位于施工现场北侧,面对长安街,为夜间施工车辆主要施工出入口;5号门位于施工现场东侧,需要从公安部大门通行.1号、2号、4号、5号大门在大型车辆限行时间之外可以进入施工现场,5号门出入现场还需与公安部协调.出入口设置见图1.2.1.3 周边情况施工现场东侧和南侧有部分非业主建筑物,如图1.3所示,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保护.1.4 水电情况根据业主提供的平面图,施工用水、用电已接到施工现场边缘,临时供水管管径为DN150,位于现场西侧和北侧,临时供电容量为两处2×500KVA 的变压器,分别位于现场的南侧和北图1.3 东侧及东南角现状施工现场图1.1 施工现场位置长安街图1.2 现场大门位置侧.1.5 交通情况现场周边交通情况复杂,周边限行情况较多,具体交通限行情况见表1.5.表1.5 周边具体交通情况序号内容备注1 限行时间上午7:00~9:00 下午16:00~21:002 交通高峰时段上午7:00~9:00 下午16:00~21:003 加长大型车辆通行时段22:00~次日6:004 特殊情况视交通管制安排1.6 现场交接时状态现阶段工程正在进行土方开挖和老馆的改造施工,待本工程开始施工时,土方开挖以及老馆改造已经施工完毕.2 布置原则与布置依据平面布置时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结合工程特点进行布置,就本工程而言,布置原则和依据如下:2.1 布置原则施工现场平面布置以现场条件及工程施工特点为根据,本着施工现场布置紧凑合理、减少临时设施的拆改,经济节约的原则开展现场的布置及施工活动,详细的施工平面布置原则确定如下:1 施工现场平面分办公设施、生产设施和现场围蔽进行布置.2 施工平面紧凑有序,在满足土建、钢结构、机电安装、装修施工的条件下,尽量节约施工用地,以适应国家博物馆现场狭小的条件.3 利用业主提供的水、电条件,本着尽量节约线路的原则对施工现场临时用水、电路进行合理的布置.4 合理布置塔吊和施工电梯的位置和型号,利用原有场内施工道路,合理布置材料堆放场地,减少运输费用和场内二次搬运.5 尽量避免对周围环境的干扰和影响,减少对公安部办公楼、居民以及天安门广场的影响.6 按市有关现场卫生、安全防火和环境保护等的要求进行布置.2.2 布置依据1 招标文件有关要求.2 现场临界线、水源、电源位置,以及现场勘察结果.3 招标提供的招标图纸.4 总进度计划及资源需用量计划.5 总体部署和主要施工方案.6 安全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要求等.3 生活区布置由于本工程施工场地狭小,生活区、钢结构堆场以及其他临时周转材料场地在场外设置.3.1 生活区租场地的选择本工程可用场地狭小,现场仅能满足总承包管理人员办公及住宿.本工程施工高峰期时施工人员多达4300多人,因此考虑在场外租用场地设置生活区.经过考察与协商,综合考虑交通、距离、场地大小等各项因素,拟在南三环与南四环之间租赁一块场地,约15000多㎡,租期至2010年3月15日.生活区距现场距离10公里多,交通较为便利,由生活区到施工现场时间约为20分钟,行驶路线及距离如图3.1-1.3.2 生活设施的布置生活区内设置职工宿舍、食堂、活动室等房间,满足职工休息以及文化活动的需要.3.2.1 宿舍布置职工宿舍共360间,宿舍尺寸为7.28米×3.64米,每间12人,上下铺,床架被褥统一、实行公寓化管理.宿舍内设置生活用品专柜,门口设置垃圾桶.3.2.2 食堂布置在生活区的北侧西设置510㎡的职工食堂,内配冰柜,蒸箱、炉灶、排风扇等设施.食堂设置独立的制作间、储藏间,门扇下方设置防鼠挡板,燃气罐单独设置存放间.食堂的制作间灶台及其周边铺贴瓷砖,高度1.8米.3.2.3 浴室布置在生活区东、西两端各设一间浴室.浴室内贴瓷砖和防滑地砖.3.2.4 厕所布置按照每25人一个蹲位,在宿舍楼东、西两侧各设一处水冲式厕所.厕所墙地面铺设白色瓷砖,由专人进行打扫,保持清洁卫生.3.2.5 娱乐设施布置在生活区北侧设置职工活动室,配备书报和杂志,餐厅、活动室均安放电视;在工人生活区施工现场图3.1-1 生活区位置职工生活区内北侧东设置一个标准篮球场;生活区布置读报栏.生活区平面布置见图3.3.4 办公设施布置根据招标文件及答疑文件要求,业主现场能提供1300㎡办公用房可供施工单位使用,主要包括两层彩钢板房以及西南门入口处的两栋办公用房.届时,将外侧房子作为管理人员宿舍,幕墙装饰的房子作为办公用房,彩钢板房作为各个分包单位的办公室.现场办公室内统一配备办公桌椅和文件柜,并配备电脑、复印机、传真机等办公设施;会议室内配备拼装式长型会议桌,满足现场会议需要.5 生产设施布置5.1 现场围挡及出入口1 现场大门:现场设置5处大门,其中西侧2号门为备用大门.其余大门分别为施工现场西侧、西南角、北侧和东侧.西南角的门为办公区出入口,其他三处为施工出入口.施工区大门宽度8米,均按照天安门广场管理要求制作,现场北侧和西侧等处,为了保持和周边环境的协调,设置成同周边环境相协调的样式,如图5.1.2 现场围护:现场已有封闭围墙围护,其中东侧为砌墙,北侧和西侧为围挡板,南侧为临时办公用房.东侧因为其他单位尚未把占用的场地腾空,因此,现场东南侧需要进一步完善,使整个现场全部封闭.3 门卫室:现场所有大门处均设有门卫室,门卫24小时值班,负责施工现场的保卫.5.2 临时堆场及加工场施工场地主要在现场东侧和西侧的老馆与新馆之间的庭院处,因此将施工临时堆场和加工场分为两个区,即东区和西区.东区场地主要用于A1-A3的施工,西区场地主要用于A4-A6的施工.各阶段平面布置内容根据进度需要进行调整,场地的面积见表5.2.表5.2 临时堆场及加工场面积区域名称面积小计位置备注东区钢筋原材存放区1400㎡详见平面布置图各种施工场地根据施工钢筋加工棚745㎡详见平面布置图区域名称面积小计位置备注钢筋加工场420㎡详见平面布置图的不同阶段进行布置钢筋半成品存放区436㎡详见平面布置图钢筋半成品周转区750㎡详见平面布置图木工棚254㎡详见平面布置图模板及三大工具周转区680㎡详见平面布置图安装场地260㎡详见平面布置图钢结构构件周转场地2800㎡详见平面布置图装修材料周转场地780㎡详见平面布置图幕墙施工场地800㎡详见平面布置图临时周转材料场地400㎡详见平面布置图西区钢筋原材存放区360㎡详见平面布置图钢筋加工棚180㎡详见平面布置图钢筋半成品存放区180㎡详见平面布置图钢筋半成品周转区400㎡详见平面布置图木工棚135㎡详见平面布置图模板及三大工具周转区400㎡详见平面布置图安装场地135㎡详见平面布置图钢结构构件周转场地1200㎡详见平面布置图装修材料周转场地900㎡详见平面布置图幕墙施工场地800㎡详见平面布置图临时周转材料场地400㎡详见平面布置图钢筋加工场分钢筋原材存放区、钢筋加工区和成型钢筋存放区.根据现场场地条件,在现场北门处设置钢筋主加工场,主要用于成型钢筋、调直、切断等,东北角加工场主要用于加工机械连接钢筋,在不同施工阶段,对钢筋加工场地进行适当调整,以满足结构施工需要.5.2.2 模板加工场在施工现场的东北部和西部2号门南侧各设一个模板加工棚,模板加工分模板原材存放区、模板加工区和模板存放区.5.2.3 砌体材料堆场现场不设砌体材料专用堆场,材料夜间进场后,卸在施工电梯附近,及时安排人员用施工电梯将砌体材料倒运至施工所需部位.5.2.4 钢结构材料堆场钢结构构件在场外存放,在夜间按施工进度用量进场,地下室施工阶段布置在底板上,主体结构施工阶段布置在地下室顶板上塔吊覆盖范围内,便于构件吊运.5.2.5 装修材料装修材料在夜间按施工进度用量进场,及时运送到施工楼层,室外不设装饰材料专用堆场.西大门北大门图5.1 现场大门做法11.4.1-2 生活区总平面布置图围墙临时道路绿化图例:图3.3 生活区平面布置5.2.6 周转材料场地周转材料堆场主要设置在现场结构楼层上,随结构施工而迁移.5.3 库房、机修房布置施工现场北侧及东南角和东北角设置机修用房、工具库房、土建库房、安装库房等,满足现场生产需要.另外为了满足现场值班需要,设置值班人员宿舍5间,主要用于塔吊司机、施工电梯司机、临时电工等现场必须的值班人员住宿.5.4试验、标养室布置现场混凝土标准养护室设置在现场西北角,内配空调、增湿器、温度计、湿度计、混凝土振捣台等设备,满足现场标养试验室条件.5.5 临时厕所布置在现场东北角、东南角、现场西侧连廊下设置临时厕所.厕所采用环保型可移动厕所.5.6 标识标牌布置1 施工图牌:在大门入口处设置施工图牌,包括企业标牌、工程概况牌、质量管理组织构架牌、安全管理组织构架牌、消防组织架构、项目组织架构、施工平面布置图、农民工须知牌等.2 安全标识牌:在施工通道、塔吊、施工电梯、临边洞口等处悬挂安全标识牌.3 导向牌:为便于交通管理,在现场大门口设置导向牌.4 物资标识牌:各种物资设置现场标识牌,便于现场物资管理.6 大型机械设备布置6.1 塔吊布置工程占地范围大,塔吊布置时既考虑了工作面的覆盖,也考虑了钢结构安装的需求,选用的塔吊见表6.1-1,塔吊安装位置见表6.1-2.表6.1-1 塔吊设置概况表6.1-2 塔吊安装位置6.2 施工电梯布置施工电梯根据不同的施工阶段进行了 布置,电梯型号及安装位置见6.2.表6.2 施工电梯设置情况一览表序号 编号 型号 设置形式设置位置1 1号施工电梯 SCD200/200 外墙外附着 见下图2 2号施工电梯 SCD200/200 外墙外附着3 3号施工电梯 SCD200/200 外墙外附着4 4号施工电梯 SCD200/200 外墙外附着5 5号施工电梯 SCD200/200 外墙外附着,穿6米标高结构.6 6号施工电梯 SCD200/200 外墙外附着,穿6米标高结构.7 7号施工电梯 SCD200/200 外墙外附着8 8号施工电梯 SCD200/200 外墙外附着9 9号施工电梯 SCD200/200 外墙外附着,穿6米标高结构. 10 10号施工电梯 SCD200/200 外墙外附着,穿6米标高结构. 11 11号施工电梯 SCD200/200 A4区室内设置 1212号施工电梯SCD200/200A6区室内设置1#施工电梯2#施工电梯3#施工电梯4#施工电梯5#施工电梯6#施工电梯10#施工电梯11#施工电梯12#施工电梯7施工电梯9#施工电梯8#施工电梯2#施工电梯3#施工电梯4#施工电梯5#施工电梯6#施工电梯10#施工电梯11#施工电梯12#施工电梯7施工电梯9#施工电梯8#施工电梯2#施工电梯3#施工电梯4#施工电梯5#施工电梯6#施工电梯10#施工电梯11#施工电梯12#施工电梯7施工电梯9#施工电梯8#施工电梯本工程混凝土用量约18万立方米,采用地泵进行浇注.为减少混凝土输送泵的用地,现场东侧4台地泵采用暗埋方式固定,不占用地面的施工场地,即将地泵放入预先挖成的泵坑之内,表面覆盖可移动式盖板.如图6.3所示.其他混凝土泵的具体位置布置在施工道路和需要浇筑混凝土的施工区,混凝土浇筑量不大的区域采用移动式汽车泵浇筑,具体位置见各阶段总平面布置图.7 各阶段施工总平面布置7.1 第一施工阶段总平面布置本阶段施工内容主要包括:施工准备、老馆新增结构及二次结构施工,扩建部分土方、垫层、基础以及地下室施工.施工时间为2008年2月~2008年6月.本阶段老馆二次结构施工设置4台SCD200/200施工电梯;扩建部分垂直运输设备采用6台大型塔吊,混凝土浇注采用8台混凝土拖式地泵进行施工,其中东侧4台地泵采用暗埋式.现场设置办公室和值班用房,满足现场办公和值班住宿需要.现场加工场及周转场地主要设置在现场东侧和西侧扩建部分与老馆中间的庭院部位.第一施工阶段总平面布置见图7.1. 7.2 第二施工阶段总平面布置本阶段施工内容主要包括:老馆装饰及机电工程施工和扩建部分地上主体结构施工.施工时间为2008年6月~2008年8月.本阶段机械设备和临设的布置与第一施工阶段相同,施工场地因回填土的完成而变大. 第二施工阶段总平面布置见图7.2. 7.3 第三施工阶段总平面布置本阶段施工内容主要包括:扩建部分钢结构吊装、二次结构施工、初装修和机电安装工程施工;老馆装饰及机电工程施工.施工时间为2008年9月~.本阶段拆除A1、A3区的1号和3号塔吊,其余塔吊配合钢结构吊装,同时扩建部分安装8台SCD200/200施工电梯,现场设置钢结构临时周转场地和二次结构材料周转场地.第三施工阶段总平面布置见图7.4. 7.4 第四施工阶段总平面布置此处混凝土浇注完成后覆盖盖板操作人员上下爬梯图6.3 暗埋地泵做法示意本阶段施工内容主要包括:老馆展陈施工,扩建部分二次结构施工以及装修和机电安装工程施工.施工时间为~2009年5月.本阶段拆除全部塔吊,施工场地及材料周转场地根据装饰施工需要重新设置. 第四施工阶段总平面布置见图7.4. 7.5 第五施工阶段总平面布置本阶段老馆“复兴之路”展览开放,现场施工的主要内容包括:扩建部分机电安装、装饰装修施工;老馆南区机电及装饰工程收尾.施工时间为2009年5月~2010年2月.本阶段为满足参观人员的安全,现场在老馆与新馆之间设置临时隔断,北侧4号门和西侧1号门不再作为施工用出入口,进出现场使用西侧2号门、西南3号门、东侧5号门.现场机电安装、装饰材料周转场地按照需要重新设置.第五施工阶段总平面布置见图7.5.8 临时用水方案8.1 临时用水计算1 施工用水量q1(L/s),按下式计算:36008.K.N Q K q 21111⨯=∑式中 K 1—未预计的施工用水系数(1.05~1.15) Q 1—日工程量 N 1—施工用水定额(L/米3) K 2—用水不均衡系数 以用水量最大的混凝土底板浇灌混凝土按500米3计算:2.6L/S 36008 1.55001001.1536008.K.N Q K q 21111=⨯⨯⨯⨯=⨯=∑2 施工机械用水量q 2(L/s),现场因无特殊的用水施工机械,q 2=0.3 施工现场生活用水量q 3(L/s),按下式计算:36008t .K .N P q 431⨯⨯=3式中 P 1——施工现场高峰昼夜人数(人)K 4——施工现场用水不均衡系数(1.30~1.50)N 3——施工现场生活用水定额(一般为20~60L/人·班) T ——每天工作班数(2班)3L/s 36008 1.32530036008t .K .N P q 431.1223=⨯⨯⨯⨯=⨯⨯=4 现场无生活区,生活区生活用水量q 4=0(L/s).5 消防用水量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室外消火栓用水量为15L/s,室内消火栓用水量20L/s, Q 5=20L/s6 施工总用水量计算:根据规定,当q 1+q 2+q 3+q 4<q 5时,采用q 5的原则,现场总用水量为q=q 5=20L/s 7 管道规格选择: 管径mm V Q D 9.10010005.214.320410004=⨯⨯⨯=⨯=π式中 d —配水管直径(米) Q —耗水量(L/s)υ—管网中水流速度(米/s) 本工程选择DN150的焊接钢管引入管. 8 水压计算按下列公式计算沿程水头损失:h=λ×(l/d)×(v2/2g) ——达西公式 λ=0.3164/(d1/4 ) ——勃拉修斯公式 式中 h ——沿程水头损失λ——摩阻系数 d ——配水管直径业主提供的市政水源水压按25米H 2O 考虑,根据实际的管路走向,从水源到最远处水龙头的沿程水头损失为:h=λ×(l/d)×(v2/2g)=10.48米H 2O, 其局部水头损失取沿程水头损失的8%,即10.48×0.08=0.84米H 2O,水源处到最远用水点处的高差为零,故水源到最远用水点的水头损失为:h=10.48+0.84=32米H 2O.因此,最末端的水头为H=25-32=13.68 米H 2O,能够满足使用要求. 8.2 临时用水布置1 室外、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本系统的设置旨在保护施工现场、主体建筑及邻近建筑物.本设计沿楼周边外围环形敷设室外消火栓系统给水主管,主管各处按用水点需要预留甩口,并按不小于50米的间距布置室外地上式消火栓,消火栓规格为SX100-1.6.室内消火栓用水量设计为20L/s.设临时泵房,将市政水加压后送至主楼内.加压泵采用两台,一台为生产用水加压泵,一台为临时消防泵,互做备用.消防泵可满足室内消防及室外消防用.楼层预留洞设一根DN80竖管供主楼施工及消防用,竖管每层设DN65室内消火栓.室内消火栓设计采用φ65栓口,25㎜长麻质水龙带.2 给水布设从建设单位指定位置接入水源,管径DN150,并做水表井.水表后分为两路,一路供施工现场消防、施工用水施工,并形成环状管网,另一路横干管采用DN50镀锌钢管至办公区. 施工场区楼层施工用水单独设置DN50立管.每层从竖管引两路DN25支管,加截门,用软管引至施工作业面,供施工生产用水.给水干管接至办公区后,支管分别采用DN25、DN20、DN15热镀锌钢管.国家公安部图例:北31号院改扩建工程地下室前门公安分局1.本图为2008年2月至2008年6月施工阶段总平面布置图;2.此阶段施工内容主要包括:老馆新增结构及二次结构施工,扩建部分土方、垫层、基础以及地下室施工。
gmp建筑事务所:中国国家博物馆来源:互联网上传人:NorthernStar 发表时间:2011年3月30日改建和扩建工程由冯—格康,玛格及合伙人建筑师事务所担纲设计在奠基4年后的2011年4月1日,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式面对公众开放。
博物馆在原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的基础上组建而成,改建和扩建工程由冯•格康,玛格及合伙人事务所担纲设计。
位于北京心脏位置的中国国家博物馆总面积191900平方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并将成为一扇展示古老中华文明历史进程与辉煌文化的窗口。
届时柏林国际博物馆馆长米歇尔•艾森豪尔、德累斯顿国家艺术收藏馆馆长马丁•罗特、慕尼黑巴伐利亚国家绘画收藏馆馆长克劳斯•施恩克、建筑师曼哈德•冯—格康以及多位中方代表将应邀出席开幕庆典。
原有建筑建于1959年,坐落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东侧,是新中国十大建筑之一,被誉为新中国建筑史上的里程碑:建筑屋顶的叠加退阶设计借鉴了紫禁城殿宇重檐庑顶的同时,也充分考虑到了天安门广场建筑屋面样式,但其局部细节与建筑材料均富有时代特色。
此外,保留建筑极具代表性的柱廊和开窗也经由现代的建筑语汇得到了重新演绎。
中国国家博物馆将于4月1日开幕,届时一个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德国临时展览“启蒙的艺术”也将同期开幕。
2700平方米的陈列空间内将展出来自柏林国家博物馆、德累斯顿国家艺术博物馆和巴伐利亚国家绘画博物馆珍藏的450件启蒙时代的艺术珍品。
展览呈现了启蒙主义思想对18世纪乃至近现代造型艺术和艺术思潮所产生的影响。
‘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北京设计竞赛:2004年一等奖设计:曼哈德•冯—格康和斯特凡•胥茨,以及施蒂芬•瑞沃勒和多莉丝•舍弗勒方案调整阶段设计:曼哈德•冯—格康和斯特凡•胥茨,以及施蒂芬•瑞沃勒项目负责人:马提亚斯•魏格曼,以及帕特里克•弗莱德方案设计人员:Gregor Hoheisel,Katrin Kanus,Ralf Sieber,杜鹏,董春嵩施工设计人员:鲍威, Johanna Enzinger,Anna Bulanda-J.,孔晶,Andreas Goetze,郭福慧,Mulyanto,陈悦,郑昕,高华, 邢九洲,Helga Reimund,Tobias Keyl,Christi-an Dorndorf,Annette Loeber,Verena Fischbach,姜琳琳,刘焱,Mehrafarin Ruz-behi,Yoko Uraji,韩露,夏琳,田江海,Uli Bachmann,Ajda Guelbahar,Iris Belle,Sabine Stage 中国合作设计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北京业主:中国国家博物馆建筑面积:192000平方米设计开始:2004年设计调整:2005年奠基:2007年3月17日建设周期:2007年—2010年德国建筑事务所gmp architekten最近完成了“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设计,gmp的方案在这次国际竞赛中获胜。
国家博物馆基本介绍中国国家博物馆简称国博,是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中国国家博物馆总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藏品数量120余万件,展厅数量48个,是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是中华文物收藏量最丰富的博物馆之一,整体规模在世界博物馆中位居前列,2012年观众接待量达到537万人次[1] ,2013年达到745万人次(当年全球第三[2] ),是全世界最受游客欢迎的博物馆之一。
中国国家博物馆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与人民大会堂遥相呼应。
2003年2月在原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两馆合并的基础上组建成立。
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中国收藏本国古代、近代文物资料及研究历史科学和有关学术问题的机构,拥有一支专业的文物保护、修复队伍和国际一流的仪器设备。
国家博物馆的考古研究力量拥有水下考古、田野考古和航空遥感摄影考古的专门机构。
馆属水下考古研究中心是中国唯一的水下考古专业机构,具备一支专业的水下考古队伍和先进水平的技术设备,所属“中国水下考古培训基地”2003年在广东省阳江市海陵岛。
独立发行刊物:《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月刊).中国国家博物馆已经走过百年的光辉历程。
百年来中国国家博物馆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已发展成为中国博物馆事业的旗舰。
这里记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足迹,展示着伟大祖国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社会发展的光辉成就,是中华儿女传承历史、开拓未来的精神家园。
同时,这里也是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对话的重要窗口,是展示整个人类文明的宏伟殿堂。
扩建情况扩建过程中国国家博物馆于2007年进行改扩建工程,2010年完成改扩建,建筑面积由6.5万平方米增加到15万平方米,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博物馆之一。
作为“十一五”期间我国重大文化建设工程项目,改扩建后的国博建筑面积由过去的6.5万平方米增加到近20万平方米。
800—2000平方米展厅达到49个,藏品数量超过105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