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概况
- 格式:doc
- 大小:133.00 KB
- 文档页数:33
国家博物馆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东侧,东长安街南侧,与人民大会堂东西相对称,始建于1959年8月,是
中国收藏文物价值最大、文物最多的综合性国家一级博物馆。
国家博物馆建筑面积为近20万平方米,高42.5米,地上5层,地下2层,展厅48个,是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
博物馆。
建筑由两轴两区构成,两轴为:由西门到东门的东西轴线和由南到北的南北轴线。
两区为:由中轴内中央大厅分隔的南北两个展区。
西门面向天安门广场,与人民大会堂相对;北门面向长安街。
南北艺术长廊长260米,高28米;顶部有368个采用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藻井,楼顶有近2万平方米的屋顶绿地。
《古代中国陈列》展出文物2026件,
包括一级文物521件,陈列以王朝更替为脉络,以珍贵文物为核心,展示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发展特点,展示各族人民共同缔造多民族历史发展进程。
中国古代早期国家形态形成与初步发展阶段,王权政治得以强化并完善。
国家博物馆于2012年完成改扩建工程,新馆建筑保留了原有老建筑西、北、南建筑立面,总用地面积7万平方米,建筑高度42.5米,地上5层,地下2层。
新馆建筑还保留了原有老建筑西、北、南建筑立面,总用地面积7万平方米,建筑高度42.5米,地上5层,地下2层,展厅48个。
新馆与原有的历史博物馆
和革命博物馆合并组建成为中国国家博物馆。
总的来说,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丰富文化内涵的
博物馆,它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展览内容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和学习。
第一章编制依据1.1 工程建设文件1.4 企业相关管理文件第二章工程概况2.1 工程总体简介国家博物馆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北临长安街,东靠公安部,利用原有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的原址,并向东新增建设用地,改扩建成为新的中国国家博物馆。
2.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2.2.1 工程地质概况根据《中国国家博物馆工程岩土勘察报告》(2005房建详勘025),拟建场区地貌属于北京平原区,位于永定河冲洪积扇中部,东侧地势较低,西侧较高,地面标高为43.88m~47.59m。
勘察最大勘探深度范围内的土层划分为人工堆积层、新近沉积层、第四纪全新世冲洪积层和第四纪晚更新世冲洪积层四大类。
在本工程拟建场地范围内,不存在影响建筑物整体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
基础底标高为-14.05m,天然地基方案地基承载持力层为中粗砂④层和细砂④1,地基承载力标准值综合考虑为260kpa。
2.2.2 水文地质概况根据工程勘查报告,本工程实测到三层地下水位,地下水类型分别为上层滞水(一)水位埋深4.13m~7.50m,标高39.02m~40.50m,分布不连续,仅在局部分布;层间潜水(二)水位埋深15.90m~20.06m和16.40m~17.80m,标高25.98m~28.15m和26.00m~28.63m,连续分布,总体趋势南高北低;层间潜水(三) 水位埋深23.00m~24.13m和29.70m,标高16.13m,分布连续,水力性质经历了由承压向无压的转变。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层间潜水(二)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在长期浸水条件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有弱腐蚀性;层间潜水(三)对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有弱腐蚀性。
2.3 建筑工程概况2.3.1装修装饰门窗工程:木质防火门、木门、夹板装饰门、钢质门、钢框玻璃门、铝合金框玻璃门、钢质防火门、钢质三防门、钢质卷帘门、全玻门、铝合金框玻璃窗、铝合金百叶窗、钢筋砼防护密闭门、钢筋砼密闭门、防射线辐射门等。
博物馆装修工程方案说明一、项目概况本次博物馆装修工程项目位于城市中心,总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内涵的博物馆。
建筑结构为三层砖混结构,外立面为仿古砖和玻璃幕墙混合设计,建筑风格独特。
博物馆内陈列着大量珍贵文物和历史遗迹,是城市的文化名片和重要的文化遗产保护单位。
本次装修工程的主要目标是对博物馆的室内和外立面进行改造和升级,提升博物馆的整体形象和展示效果,改善博物馆的参观体验和环境氛围,以及提高文物的保存和展示条件。
本方案将对博物馆的内部空间分布、展陈布置、照明设计、装饰材料以及外立面设计等方面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力求达到优化博物馆空间利用和提升观众体验的效果。
二、装修工程内容及重点1.内部空间分布改造根据博物馆的不同功能区域,本方案将细化对博物馆内部空间的分布进行改造。
其中包括对展厅、接待大厅、办公区、仓库和设施区域的布局和功能划分进行重新规划,以提高空间利用率和服务效率。
2.展陈布置设计本方案将对博物馆内的文物展陈进行重新布置和设计,以突出展品的特色和历史内涵。
在展陈设计上,将充分考虑文物的保存和展示条件,采用最新的展陈技术和手段,提高展品的安全性和可视性。
3.照明设计博物馆照明是展品展示的重要环节,本方案将对博物馆的照明系统进行升级改造,采用LED照明技术和智能控制系统,优化照明效果,提高观众的视觉体验和文物的保护效果。
4.装饰材料选择在博物馆内部装修中,本方案将注重选择环保、耐用、美观的装饰材料,如石材、实木、玻璃等材料,以提高博物馆的整体品质和氛围。
5.外立面设计博物馆的外立面是城市的文化地标,本方案将对博物馆建筑外立面进行改造,采用古朴大气的设计风格,突出博物馆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特色,提高博物馆在城市中的外观形象和辨识度。
三、技术方案1.内部空间改造技术方案本方案将采用CAD等设计软件对博物馆内部空间进行方案设计和平面布置,根据空间尺寸、功能需求等因素,优化空间利用和功能分区。
暖121班松柏2104081211131中国国家博物馆新馆建论分析一、国博新馆——建筑体基本情况中国国家博物馆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东侧,东长安街南侧,西门面向天安门广场与人民大会堂相对称布局,在原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两馆合并的基础上组建成立。
中国国家博物馆总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总用地面积7万平方米,总用地面积相当于近10个足球场的大小。
建筑高度42.5米,地下2层,地上5层。
是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
国家博物馆新馆已于2011年3月1日竣工。
经过2004年10家优秀的著名设计公司的竞标,最后由,冯·格康,玛格及合伙人建筑师事务所(gmp) 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联合赢得了项目的设计委托。
设计师最初的设计理念是拆除现存博物馆中央大厅部分,以黄铜板作为外饰面的“漂浮屋顶”覆盖于原中央大厅被拆除后产生的巨大空间——当时称之为“博物馆广场”的上方,将旧建筑和扩建部分连为一体。
博物馆的主演展览空间位于巨大的屋面之下、博物馆广场之上,享有眺望北京城内各名胜景观的美好视野。
设计小组对老馆和紫禁城进行了多次仔细的参观和研究,获得了很多创作的灵感。
通过与馆方以及中方专家的合作对话,反复论证,方案几易其稿,最终确定了设计目标—扩建部分应与保留建筑协调一致,与此同时新旧建筑形象一目了然,从而展现建筑本身在历史进程中的发展演变。
原有建筑南翼为中国历史博物馆,北翼是中国革命博物馆,两座博物馆建筑在功能布局上被一分为二,泾渭分明。
改扩建工程的目的为通过一个置于中央的空间元素将两个功能区合二为一,促成一个宏伟庄严的综合体—中国国家博物馆。
设计对老馆最大程度地保留体现出了国家博物馆对待历史的基本态度,新馆的建筑设计没有采用对中国传统建筑元素的简单复制,而是从中国的文化、中国的哲学出发,力图创造出符合时代精神的现代中国建筑。
在文化方面中国国家博物馆已经走过百年的光辉历程。
百年来中国国家博物馆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已发展成为中国博物馆事业的旗舰。
中国国家博物馆屋面防水工程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中国国家博物馆屋面防水工程,工程项目地址位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大楼。
二.编制依据1.建筑安装分项工程施工工艺规程DBJ/T01-26-20032. 国家现行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环保及消防有关规定3.北京市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标准、规定三.维修改造内容概况本次维修项目目标为,在保持原有屋面保温层基础上进行屋面大修,大修后保证屋面平整、防水性能好、排水通畅,檐口、雨落管等结构设施修缮完备。
结合实际情况,实施的主要施工项目如下:1.铲除原有屋面防水层;2.检查并修补原有屋面找平层,保证屋面整体平整;3.检修屋面其他设施,如排水、排气管道等,保证各项设施正常使用;4. 铺设奥克兰聚酯胎-18℃SBS(热熔法Ш型)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四.施工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本工程定于2006年4月5日开工,竣工日期2006年4月20日,总工期16天。
为了确保工程按期完成和确保工程达到质量目标的要求,公司为此工程组建项目经理部,技术业务精通,有丰富的阅历和施工经验,对工程的各种技术问题有很强的协调和解决能力,对工作认真负责是本工程项目班子的组成条件。
其他各专业技术管理人员要求从资格、学历、经验、责任心等各方面优选,以确保工程按工期优质高效地完成。
我们将严格控制劳务队伍,施工质量综合能力,施工人员政治及技术水平,通过技术考核、政治审查等方式,选出素质高、信誉好、政治可靠、有同类工程施工经验的队伍,确保工程的工期、质量、安全,保证工程质量达到合格标准。
五.SBS卷材防水层施工工艺1、材料要求:(1)防水层材料应有产品合格证和性能检测报告,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并按规定进行见证,现场抽样复试合格。
(2)卷材防水层施工时所选用的基层处理剂、接缝胶粘剂、密封等配套材料应与铺贴的卷材材料性能相容。
(3)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Ш型外观质量要求:不允许有孔洞、缺边、裂口;边缘不整齐不超过10mm;不允许胎体露白、未浸透;撒布材料粒度、颜色均匀;每卷卷材的接头不超过1处,较短的一段不应小于1000mm,接头处应加长150mm。
各成果发布单位:请将上报的成果报告书严格参照下面两篇成果报告书格式提交,字数控制在4000到8000字,不得超过10000字。
成果发布会时向会务组提交word版成果报告书。
本次汇编采取文责自负的原则,成果一旦录用,概不修改。
践行“绿色、科技、人文”理念精心建设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北京城建集团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项目彭成均李克锐郭付乐邵茂潘江津【摘要】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地处政治核心区,是继奥运工程之后北京建设的国家级文化设施重点工程。
也是实施“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城市管理理念的实践,体现了和谐的环境意识,崇尚科学的文明风尚,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
在工程实施之前,项目部提前策划,细化目标,制定了详细的管理措施,加强过程检查和控制,在工期、质量、技术、安全等管理中创新管理方法,圆满地实现了策划目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绿色科技精细化管理一、成果背景(一)社会背景:北京2008年奥运会以后,市委市政府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城市管理理念变成了现在和将来首都建设的主题实践。
坚持和谐的环境意识,崇尚科学的文明风尚,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节约型城市不可或缺的精髓,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二)行业背景:住建部于2007年印发《绿色施工导则》指导建筑工程绿色施工,又于2010年发布了《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
北京市住建委于2008年印发《绿色施工管理规程》,又于2009年发布了“北京市2009年安全生产和绿色施工管理要点”。
各级政府发布的“规范”“规程”对施工企业提出了新要求。
(三)工程简介: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地处北京市东城区天安门广场东侧,北临长安街,东临公安部,利用原有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的原址,保留原建筑物南、西、北三段外立面建筑(以下简称老馆),并进行加固改装,同时拆除东部和中部建筑,并向东扩展40米,新建展厅、文物库房等(以下简称新馆),改扩建成为新的中国国家博物馆,总建筑面积约为19.2万m2,总高42.5米。
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原建筑保留部分结构加固方案顺利通过
技术论证
佚名
【期刊名称】《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年(卷),期】2005(27)2
【摘要】2005年2月28日。
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工程抗震研究所参与设计的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原建筑保留部分结构加固方案技术论证会在国家博物馆报告厅召开。
通过认真的分析研讨,与会专家对该结构加固方案给予了高度评价,一致认为:设计单位采用的加固方案和技术措施是恰当而先进的,方案中30年使用年限比较可靠、可行。
本次会议通过的《国家博物馆原建筑保留部分结构加固方案技术评审稿》标志着国家博物馆原建筑保留部分的结构设计工作顺利进入下一阶段。
【总页数】1页(P12-12)
【关键词】国家博物馆;加固方案;改扩建工程;部分结构;技术论证;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05年;工程抗震;技术措施;设计单位;使用年限;设计工作;技术评审;报告厅;论证会;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45.72;G269.2
【相关文献】
1.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基坑支护形式方案比较 [J], 盛永波
2.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设计方案招标工作启动 [J], 无
3.某建筑改扩建工程结构加固方案比选及施工要点 [J], 范大龙
4.建筑改扩建工程结构加固方案与施工研究 [J], 卢婷
5.国博改扩建保留部分加固方案通过论证 [J], 建研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家博物馆基本介绍中国国家博物馆简称国博,是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中国国家博物馆总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藏品数量120余万件,展厅数量48个,是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是中华文物收藏量最丰富的博物馆之一,整体规模在世界博物馆中位居前列,2012年观众接待量达到537万人次[1] ,2013年达到745万人次(当年全球第三[2] ),是全世界最受游客欢迎的博物馆之一。
中国国家博物馆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与人民大会堂遥相呼应。
2003年2月在原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两馆合并的基础上组建成立。
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中国收藏本国古代、近代文物资料及研究历史科学和有关学术问题的机构,拥有一支专业的文物保护、修复队伍和国际一流的仪器设备。
国家博物馆的考古研究力量拥有水下考古、田野考古和航空遥感摄影考古的专门机构。
馆属水下考古研究中心是中国唯一的水下考古专业机构,具备一支专业的水下考古队伍和先进水平的技术设备,所属“中国水下考古培训基地”2003年在广东省阳江市海陵岛。
独立发行刊物:《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月刊).中国国家博物馆已经走过百年的光辉历程。
百年来中国国家博物馆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已发展成为中国博物馆事业的旗舰。
这里记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足迹,展示着伟大祖国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社会发展的光辉成就,是中华儿女传承历史、开拓未来的精神家园。
同时,这里也是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对话的重要窗口,是展示整个人类文明的宏伟殿堂。
扩建情况扩建过程中国国家博物馆于2007年进行改扩建工程,2010年完成改扩建,建筑面积由6.5万平方米增加到15万平方米,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博物馆之一。
作为“十一五”期间我国重大文化建设工程项目,改扩建后的国博建筑面积由过去的6.5万平方米增加到近20万平方米。
800—2000平方米展厅达到49个,藏品数量超过105万件。
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概况
1.1 工程总体简介
国家博物馆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北临长安街,东靠公安部,利用原有某历史博物馆和某革命博物馆的原址,并向东新增建设用地,改扩建成为新的某国家博物馆。
1.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
1.1.1 工程地质概况
根据《某国家博物馆工程岩土勘察报告》(2005房建详勘025),拟建场区地貌属于某平原区,位于永定河冲洪积扇中部,东侧地势较低,西侧较高,地面标高为43.88m~47.59m。
勘察最大勘探深度范围内的土层划分为人工堆积层、新近沉积层、第四纪全新世冲洪积层和第四纪晚更新世冲洪积层四大类。
在本工程拟建场地范围内,不存在影响建
筑物整体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
基础底标高为-14.05m,天然地基方案地基承载持力层为中粗砂④层和细砂④1,地基承载力标准值综合考虑为260kpa。
1.1.2 水文地质概况
根据工程勘查报告,本工程实测到三层地下水位,地下水类型分别为
上层滞水(一)水位埋深4.13m~7.50m,标高39.02m~40.50m,分布不连续,仅在局部分布;
层间潜水(二)水位埋深15.90m~20.06m和16.40m~
17.80m,标高25.98m~28.15m和26.00m~28.63m,连续分布,总体趋势南高北低;
层间潜水(三) 水位埋深23.00m~24.13m和29.70m,标高16.13m,分布连续,水力性质经历了由承压向无压的转变。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层间潜水(二)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在长期浸水条件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有弱腐蚀性;层间潜水(三)对混凝土结构、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有弱腐蚀性。
1.3 建筑工程概况
1.3.1装修装饰
门窗工程:木质防火门、木门、夹板装饰门、钢质门、钢框玻璃门、铝合金框玻璃门、钢质防火门、钢质三防门、钢质卷帘门、全玻门、铝合金框玻璃窗、铝合金百叶窗、钢筋砼防护密闭门、钢筋砼密闭门、防射线辐射门等。
地面:细石混凝土楼地面、通体玻化防滑地砖楼地面、水泥楼地面、彩色水泥自流平涂料楼地面、抗静电活动地板楼地面、耐酸砖楼地面、花岗岩石材楼地面、硬实木复合地板等。
楼地面:通体玻化防滑地砖地面、水泥地面、彩色水泥自流平涂料地面、现制水磨石地面、硬实木复合地板、耐磨混凝土、花岗岩地面;
踢脚及墙裙:通体玻化防滑地砖、水泥、花岗岩踢脚、樟木、现制水磨石、耐酸砖踢脚、。
内墙面:防火型乳胶漆、轻钢龙骨矿棉吸声板、釉面砖防水墙面、抗菌防霉可檫洗高级涂料、干挂花岗石、轻钢龙骨石膏板刷乳胶漆、木吸音板墙面、大理石板防水墙面、天然安石粉墙面等。
顶棚:矿棉吸声板顶棚、板底喷涂顶棚、铝合金方板、板底刮腻子抹灰顶棚、轻钢龙骨硅钙板、水性耐檫洗涂料、轻钢龙骨穿孔吸音石膏板顶棚、水泥加压板、铝合金网板吸声吊顶等。
外墙装修:外墙喷仿石涂料、玻璃幕墙、石材幕墙。
1.3.2防水工程
地下室底板及外墙地下室防水等级为一级。
防水混凝土加2道4+4厚SBS聚酯胎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外墙为50厚挤塑聚苯板。
新馆地下防水混凝土顶板,加2道4+4厚SBS 聚酯胎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80mm厚C20钢性混凝土钢
性防水保护层。
地下室车库及文物库房室内及周围文物走廊防水做法
为≥1.0mm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局部增加1.5mm厚环保型聚氨酯涂膜;文物库房顶板上及管线夹层内防水做法为两道1.5mm+1.5mm有胎型自粘橡胶沥青防水卷材。
室内楼面文物库房顶板防水为防水混凝土顶板,加两道2厚单面和双面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聚酯胎防水卷材;卫生间、淋浴间、厨房、设备机房等楼地面防水为1.5mm厚环保型聚氨酯涂膜,涂膜高度淋浴间高度至吊顶下,其他房间上卷1.8m。
屋面工程屋面防水等级为一级。
屋面防水采用三道设防,4厚SBS聚酯胎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1.5厚双面自粘橡胶沥青防水卷材+1.5mm厚环保型单组分聚氨酯涂膜。
屋面工程水泥板屋面、水泥砂浆屋面、水泥砖屋面、聚合物砂浆屋面、防滑地砖屋面、花岗岩石材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