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第十二章 近代欧美和日本的学前教育
- 格式:ppt
- 大小:4.67 MB
- 文档页数:23
外国近代学前教育史-教案章节一:外国近代学前教育概述1.1 近代学前教育的起源与发展背景1.2 近代学前教育的主要特点1.3 近代学前教育的重要人物与理论章节二:欧洲学前教育的发展2.1 德国学前教育的发展2.2 英国学前教育的发展2.3 法国学前教育的发展章节三:美国学前教育的发展3.1 美国学前教育的历史背景3.2 美国学前教育的主要特点3.3 美国学前教育的重要人物与理论章节四:日本学前教育的发展4.1 日本学前教育的历史背景4.2 日本学前教育的主要特点4.3 日本学前教育的重要人物与理论章节五:外国近代学前教育的启示与借鉴5.1 外国近代学前教育的成功经验5.2 外国近代学前教育的启示与借鉴5.3 我国近代学前教育的发展方向章节六:欧洲学前教育的发展(续)6.1 意大利学前教育的发展6.2 瑞典学前教育的发展6.3 其他国家学前教育的发展概况章节七:美国学前教育的发展(续)7.1 美国学前教育政策与制度的发展7.2 美国学前教育课程与教学方法的创新7.3 美国学前教育中的种族、性别与文化平等问题章节八:日本学前教育的发展(续)8.1 日本学前教育体制的演变8.2 日本学前教育课程与教学方法的特点8.3 日本学前教育中的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关系章节九:外国近代学前教育的重要理论9.1 福禄贝尔的教育理论9.2 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论9.3 杜威的教育理论章节十:外国近代学前教育的实践与案例分析10.1 外国近代学前教育的成功案例10.2 外国近代学前教育的挑战与困境10.3 外国近代学前教育的未来发展展望章节十一:比较学前教育的视角11.1 比较学前教育的方法与意义11.2 不同国家学前教育制度的比较11.3 学前教育政策与实践的跨国比较章节十二:外国近代学前教育的影响与启示12.1 外国近代学前教育对全球教育的影响12.2 外国近代学前教育的启示与挑战12.3 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策略与应对章节十三:外国近代学前教育的案例研究13.1 外国近代学前教育的经典案例分析13.2 外国近代学前教育创新案例的启示13.3 案例研究在学前教育研究中的应用章节十四:外国近代学前教育的历史评价14.1 外国近代学前教育的成就与贡献14.2 外国近代学前教育的局限性与批评14.3 外国近代学前教育的历史意义与价值章节十五:外国近代学前教育的未来趋势15.1 全球化背景下的学前教育发展趋势15.2 科技发展对学前教育的影响15.3 外国近代学前教育未来的挑战与机遇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外国近代学前教育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主要特点、重要人物与理论,以及对我们国家的启示和借鉴。
12第十二章近代欧美和日本的学前教育近代欧美和日本的学前教育发展近代欧美和日本的学前教育,作为一个关键教育领域,具有重要的发展历程和不同的教育特点。
本文将介绍近代欧美和日本学前教育的发展情况,包括其历史背景、制度建设和教育方法,并对比这些国家在学前教育领域的异同之处。
一、近代欧美学前教育的发展1. 历史背景近代欧美学前教育的发展始于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当时工业革命和城市化进程加速,劳动力的需求使得越来越多的妇女参与到工作中,孩子们无人照料。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前教育开始兴起。
2. 制度建设从制度建设的角度看,欧美国家的学前教育分为公立和私立两种形式。
在公立学前教育中,政府为学前儿童提供普惠性的教育服务,通常是全日制的。
而私立学前教育则是由私人或非营利性机构提供,多以半日制为主。
这些学前教育机构遵循一定的教育理念和课程标准,在发展孩子的认知、情感、社会和实践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3. 教育方法近代欧美学前教育注重“儿童中心”的理念,强调儿童的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教育方法上,注重以游戏为基础的学习,让儿童通过互动和自主探索来获取知识和发展技能。
同时,学前教育的内容也包括社交技能、情感和道德素养以及创造力的培养。
二、近代日本学前教育的发展1. 历史背景日本的学前教育在明治维新后开始迅速发展,当时的新教育制度为学前教育的兴起提供了契机。
随后,日本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提倡并推动学前教育的普及。
2. 制度建设日本的学前教育分为幼儿园和保育所两种形式。
幼儿园主要由私立和公立机构提供,一般是全日制的,主要面向3到5岁的儿童。
而保育所则提供托儿服务,面向0到5岁的儿童,更多关注儿童的生活照料和基本保育。
3. 教育方法日本的学前教育强调儿童综合能力的培养,将教育和照顾相结合。
在教育方法上,注重以游戏和互动为主,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来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另外,日本的学前教育也注重培养儿童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交技能。
一、引言学前教育是人生教育的起点,对儿童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学前教育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和家庭的重视。
本文将对外国近代学前教育实践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期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外国近代学前教育实践概述1. 欧洲学前教育实践(1)英国学前教育实践英国是世界上最早的学前教育国家之一。
18世纪末,英国教育家约翰·洛克提出“教育应该从出生开始”,并创立了英国最早的学前教育机构——伦敦幼儿学校。
19世纪末,英国政府开始重视学前教育,建立了国家学前教育制度。
20世纪初,英国学前教育实践以福禄贝尔、蒙台梭利等教育家的理论为指导,强调儿童自我教育、生活教育等理念。
(2)德国学前教育实践德国学前教育历史悠久,18世纪末,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为学前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世纪末,德国政府开始重视学前教育,并颁布了一系列学前教育法规。
德国学前教育实践强调游戏、自由、创造等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儿童的自主性和社会性。
2. 美国学前教育实践(1)美国学前教育发展历程美国学前教育起源于19世纪末,以家庭教育和宗教教育为主。
20世纪初,美国学前教育开始向国家层面发展,政府开始介入学前教育。
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前教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学前教育政策,如《儿童发展法案》、《教育机会法案》等。
(2)美国学前教育实践特点美国学前教育实践具有以下特点:①注重儿童个体差异,尊重儿童兴趣和需求;②强调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提倡早期干预;③重视家庭与学校的合作,强调家庭教育的作用;④课程设置多元化,注重培养儿童的全面素质。
3. 亚洲学前教育实践(1)日本学前教育实践日本学前教育历史悠久,20世纪初,日本政府开始重视学前教育,建立了国家学前教育制度。
日本学前教育实践以福禄贝尔、蒙台梭利等教育家的理论为指导,强调游戏、生活教育等理念。
日本学前教育注重培养儿童的自主性、创造性和社会性。
第十二章欧美近现代教育思潮一、名词解释1.新教育运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出现的一种新的教育思潮,更注重精英教育和自由教育。
1889年,被称作“新教育之父”的英国教育家雷迪创办了阿博茨霍姆学校,标志着欧洲新教育运动的兴起。
20世纪初,比利时的德克乐利和意大利的蒙台梭利等人也创办了新学校。
1921年,成立国际新教育协会,20年代,一直推行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目标,到了30年代,开始强调教育为社会变革服务,1966年,新教育联谊会改名为世界教育联谊会,标志着新教育运动结束。
2. 美国进步教育运动:是产生于19世纪末并持续到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的一种教育革新思潮。
运动中涌现了一系列有代表性的教育实验,如昆西教学法、葛雷制、道尔顿制等。
进步教育运动关注普通民众的教育,强调对儿童天性的尊重和维护,强调教育与生活的联系,重视从做中学,不仅对美国而且对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3. 昆西教学法:美国进步教育运动的先驱者帕克在马萨诸塞州昆西市和芝加哥库克师范学校进行教育革新实验创立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
其主要内容有:强调儿童在学校教育的中心地位;重视学校的社会功能;主张学校课程与实践活动相联系;强调培养儿童自我探索和创造的精神。
昆西教学法的创立,标志着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兴起。
4.道尔顿制:是一种个别教学制度,由美国教育家帕克赫斯特创立。
以自由和合作为基本原则,注重个体差异,它废除课堂教学,废除课程表和年级制,代之以公约或合同式的学习;将教室改为各科作业室或实验室,按学科的性质陈列参考用书和实验器材,供学生使用,各作业室配有该科教师一人,负责指导学生;用表格法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可增强学生的学习进度,也可使学生管理简单化。
5.有机教育学校:1907年,美国教育家约翰逊在亚拉巴马州创办了费尔霍普学校,以“有机教育学校”而闻名。
该学校的课程是活动课程,目的在于为儿童提供每个发展阶段所必需的作业和活动;主张以一般的发展而不是以获得知识的分量作为教育的目标,是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著名的教育实验。
近代各国的学前教育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学前教育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近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变革和进步,各国的学前教育也经历了显著的发展和变化。
英国作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其学前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在 19 世纪初,英国出现了一些慈善性质的学前教育机构,主要是为贫困家庭的儿童提供照顾和简单的教育。
这些机构条件简陋,教育内容也较为单一。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英国的学前教育逐渐得到重视。
福禄贝尔的教育思想对英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促使其学前教育开始注重儿童的游戏和活动,强调通过自然和生活来教育儿童。
法国在近代学前教育领域也有着独特的贡献。
19 世纪 80 年代,法国政府开始积极干预学前教育,逐步建立起公立的学前教育机构。
法国的学前教育注重培养儿童的感官和语言能力,教学方法较为灵活多样。
同时,法国的学前教育也强调艺术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通过绘画、音乐等形式激发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德国在学前教育方面的发展也不容忽视。
福禄贝尔在德国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他提出的“恩物”和“游戏教学法”为学前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德国的学前教育注重儿童的自我活动和发展,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培养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美国在近代学前教育的发展中展现出了实用主义的特点。
19 世纪后期,美国的学前教育机构逐渐增多,教育内容注重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儿童的实用技能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同时,美国的学前教育也重视儿童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个孩子的独特性。
日本在近代化的进程中,积极借鉴西方的学前教育经验。
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开始引入西方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并结合本国的文化传统,发展出具有特色的学前教育体系。
日本的学前教育注重培养儿童的品德和纪律意识,同时也重视儿童的身体锻炼和智力开发。
俄国在近代学前教育的发展中,经历了从模仿西方到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
19 世纪后期,俄国开始出现一些学前教育机构,教育内容包括语言、数学、自然常识等。
近代各国的学前教育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学前教育逐渐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成为了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近代,各国的学前教育都经历了不同的发展轨迹,形成了各自独特的特点和模式。
英国作为率先开展工业革命的国家,其学前教育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开创性。
19 世纪初,英国出现了一些慈善性质的幼儿学校,旨在为贫困家庭的儿童提供基本的照顾和教育。
罗伯特·欧文是其中的重要推动者,他强调环境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主张为儿童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这些幼儿学校通常注重儿童的道德教育和基本的读写算训练,教学方法较为简单直接。
随着时间的推移,英国的学前教育逐渐走向规范化和专业化。
福禄贝尔的教育理念在英国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强调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和自主性。
20 世纪后,英国政府开始更加重视学前教育,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大了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学前教育的普及率不断提高。
法国的学前教育在近代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18 世纪末,法国爆发了大革命,对教育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 世纪 30 年代,法国出现了最早的托儿所,主要接收 2 岁至 6 岁的儿童。
这些托儿所注重对儿童的身体养护和生活习惯的培养。
到了20 世纪,法国政府积极推动学前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1969 年,法国政府颁布了《教育方针法》,将学前教育纳入了终身教育体系,强调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法国的学前教育注重培养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创造力,课程设置丰富多样,包括语言、艺术、科学等多个领域。
德国的学前教育同样有着独特的发展历程。
福禄贝尔于 1837 年在德国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这被视为德国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福禄贝尔提出了“恩物”的概念,通过特定的玩具和活动来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
在德国,学前教育不仅注重儿童的智力发展,还强调培养儿童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幼儿园的环境布置通常充满自然元素,让儿童能够亲近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