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罗帕酮和维拉帕米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对比观察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3
普罗帕酮和维拉帕米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对比观察
目的:比较并分析普罗帕酮和维拉帕米两种药物在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PSVT)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按照贯序法将136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采用普罗帕酮和维拉帕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中显效33例,占48.53%,有效31例,占45.59%,总有效率达94.12%;而对照组中显效25例,占36.76%,有效31例,占45.59%,总有效率达82.35%。经统计学分析发现观察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维拉帕米相比,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好,副作用小,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有效药物,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标签: 普罗帕酮;维拉帕米;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本院于2008年1月~2010年10月分别采用普罗帕酮和维拉帕米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并对两种药物进行疗效对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2010年10月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136例,其中,男84例,女52例;年龄18~71岁,平均(51.02±8.84)岁;心率(185.02±19.10)/min;原发病诊断:心脏病32例,冠心病16例,肺心病12例,心肌炎12例,预激综台征40例,原因不明24例;入选的患者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且与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按照贯序法将136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心率和原发病等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观察组:10%葡萄糖30 ml+普罗帕酮70 mg缓慢静注,10 min推完;如无效,间隔15~30 min重复静脉注射普罗帕酮上述剂量。对照组用10%葡萄糖20
ml+维拉帕米5 mg静注,10 min推完;若无效,15 min重复1次。静脉用药前及治疗期间,全部患者均持续心率和血压监测[1]。
1.3 疗效标准
①显效:注射药物后30 min内PSVT消失,恢复窦性心律,症状缓解;②有效:注射药物后30 min,PSVT心室率减慢,但未中止,未转成窦性;③无效:注射药物30 min后PSVT无变化[2]。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两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经过积极的治疗,观察组68例中显效33例,占48.53%;有效31例,占45.59%;无效4例,占5.88%;总有效率达94.12%。而对照组68例中显效25例,占36.76%;有效31例,占45.59%;无效12例,占17.65%;总有效率达82.35%。观察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不良反应
观察组中有1例头昏,1例轻度胸闷;对照组中有3例出现房室传导阻滞,2例头昏,1例轻度胸闷。经统计学分析发现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是由心跳突然急剧加快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PSVT是发生于心房及房室交界区以及房室间以折返为发生机制的一类心律失常,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生理和心理上增加了负担[3]。维拉帕米作为一种钙离子通道阻滞剂,是临床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首选药物[4]。普罗帕酮作为一种高效的抗心律失常药,对由异位刺激或再入功能所引起的心律失常有较好效果[5]。本文分别采用普罗帕酮和维拉帕米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并对两种药物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与维拉帕米相比,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好,副作用小,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有效药物,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陆兆华,许北柱,叶少武.普罗帕酮和维拉帕米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对比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4):33-34.
[2]王雨,高士朴.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5):127-128.
[3]胡晓,吴金辉.维拉帕米与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对比研究[J].实用药物与临床,2009,12(2):136-138.
[4]李華平,徐荣丰.三磷酸腺苷、普罗帕酮治疗82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9,6(27):40.
[5]吴玉敏,王雪莹.急诊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35例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