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呼吸运动和肺通气
- 格式:ppt
- 大小:3.63 MB
- 文档页数:50
1.肺通⽓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体交换过程称为肺通⽓。
⽓体进出肺取决于两⽅⾯因素的相互作⽤:⼀是推动⽓体流动的动⼒;⼀是阻⽌其流动的阻⼒。
前者必须克服后者,⽅能实现肺通⽓。
呼吸运动是肺通⽓的原动⼒。
2.呼吸运动引起呼吸运动的肌⾁为呼吸肌。
使胸廓扩⼤产⽣吸⽓动作的肌⾁为吸⽓肌,主要有膈肌和肋间外肌;使胸廓缩⼩产⽣呼⽓动作的肌⾁是呼⽓肌,主要有肋间内肌和腹壁肌。
此外,还有⼀些辅助呼吸肌,如斜⾓肌、胸锁乳突肌和胸背部的其他肌⾁等,这些肌⾁只在⽤⼒呼吸时才参与呼吸运动。
平静呼吸:吸⽓是主动的,呼⽓是被动的。
吸⽓运动:
呼吸运动:
⽤⼒呼吸:吸⽓是主动的,呼⽓也是主动的。
吸⽓运动:基本过程同前述。
除膈肌、肋间外肌收缩强度增⼤外,根据⽤⼒程度吸⽓辅助肌也参与收缩。
呼⽓运动:此时由于呼⽓肌⾁参与,故呼⽓也是主动的。
呼吸——肺通气一、概述1、定义:呼吸是指机体摄入并利用O2、排出CO2的过程。
2、组成:呼吸包括四个步骤:①肺通气②肺换气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④组织换气二、肺通气(Pulmonary Ventilation)的原理1、定义: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2、生理功能:①传送气体,调节气道阻力②加温、湿润吸入的气体③过滤、清洁吸入的气体④气体交换3、肺通气的机理:气体从高气压区向低气压区的流动。
Boyl e定理:体积V×气压P=常数C,故气压与体积负相关。
肋骨和膈肌移动导致胸廓容积的变化,进而导致胸内压及肺内压的变化,导致呼气或吸气4、呼吸肌吸气肌:膈肌、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膈肌下降→胸廓容积增大肋间外肌收缩→肋骨向外向上运动→胸廓容积增大呼气肌:腹肌和肋间内肌5、呼吸的模式:腹式呼吸:以膈肌舒缩活动为主的呼吸运动,婴幼儿主要。
胸式呼吸:以肋间外肌舒缩活动为主的呼吸运动。
成年人的呼吸运动呈腹式和胸式混合式呼吸。
平静呼吸:吸气动作是主动的,由膈肌和肋间外肌收缩所致;呼气动作是被动的,无需呼气肌的参与。
用力呼吸/深呼吸:吸气动作是主动的,且辅助吸气肌也参与;呼气动作也是主动的,腹肌和肋间内肌收缩。
6、胸膜腔:定义:覆盖于肺表面的脏层胸膜和紧贴于胸廓内壁的壁层胸膜在肺门处相互延续,在胸腔两侧各形成一个密闭的腔隙,称胸膜腔(pleural cavity)。
产生胸膜腔负压的原因:①由于胸廓的自然容积比肺大,而脏层胸膜与壁层胸膜紧贴在一起,故肺总处于一定程度地扩张状态。
被扩张的肺所产生的弹性回缩力使肺趋于缩小,恢复其自然体积。
②由于肺回缩所形成的向内牵引也使胸廓的容积小于其自然容积。
这也将使得胸廓形成向外扩展的弹性回位力,使胸廓的容积趋于扩大,以回到其自然容积位置。
胸膜腔内负压的生理意义①维持肺扩张状态的主要因素。
②胸膜腔负压也作用于壁薄而可扩张性大的腔静脉和胸导管等,使他们处于扩张状态而有利于静脉血和淋巴液的回流。
七年级生物下册导学案 七年级生物下册导学案胸廓肺肺内气压气体扩大扩张下降进入肺(吸气)缩小收缩升高排出肺(即呼气)胸廓肺肺内气压气体扩大扩张下降进入肺(吸气)扩大扩张下降进入肺(即吸气)课题:呼吸道和肺的功能组 号 姓名 课型 预习·展示 编制人 宋小红备课组长 张瑞强 学科主任 使用日期 编号 13 一、教学目标 :1.识记人体呼吸系统由哪些组成2.了解呼吸道及肺的功能3.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引入新课:早春的天气变化无常。
突如其来的寒流使气温骤降,许多同学都感冒了。
他们打喷嚏,流鼻涕,不停的咳嗽,痰很多。
为什么感冒时会有这些现象呢? 三、互动课堂:活动一:看图了解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1. 观察课本50页图3-1回答下列问题并在右图中填出相应名称(1) 按顺序说出组成呼吸系统的各个器官的名称: (2) 哪些器官组成呼吸道 总结:呼吸系统由 和 组成 活动二:了解呼吸道的功能 (一)根据活动一思考:1.呼吸道有哪些结构特点保障气体顺畅通过?(请同学们摸摸鼻子和喉咙,仔细阅读气管和支气管的相关文字)2.呼吸道有哪些结构特点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气体变得清洁、温暖、湿润? (二)请同学们仔细阅读图3-2理解纤毛、黏液和腺细胞的作用。
思考:(1).痰是怎样形成的?(结合纤毛和腺细胞的有关文字思考)(2) 咳嗽有痰是对呼吸道的保护反应还是有害反应?(三)1.手摸喉结体会吞咽如何移动理解会厌软骨在呼吸及吞咽时所起的作用,吃饭时为什么不让大笑?2.请同学们用手捏住鼻子能不能呼吸?为什么用鼻呼吸比用口好? 活动三:了解肺及肺的功能(一)观察肺的结构图,总结肺有哪些特点?(肺泡的数量,肺泡壁厚度、肺泡外面的结构)肺的结构特点 (二)总结:呼吸道的功能 肺的功能 活动四:阅读52页实际用及开眼界树立保护环境及保护嗓子的意识 达标测评:同步练习册1、2、3、4、5、6、7课题:肺通气是怎样实现的组 号 姓名 课型 预习·展示 编制人 宋小红 备课组长 张瑞强 学科主任 使用日期 编号 14 一、教学目标 1.叙述肺通气的概念2. 概述呼吸运动与胸廓变化的关系3. 描述呼吸运动的过程二、引入新课我们在剧烈运动之后,都会胸脯起伏加剧,呼吸加促。
第二节肺通气呼吸运动:由呼吸肌收缩舒张引起的胸廓扩大与缩小的变化。
呼吸动作:指随胸扩变化肺容积也随之变化使气体进出肺的过程。
肺通气:胸廓运动的结果,其过程与肺内容积和压力变化密切相关。
一、呼吸运动(肺通气原动力)肺通气是指肺与外界环境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之出入肺靠肺内外气体的压差。
空气之被吸入肺内,是由于肺扩张,肺内压低于大气压;而气体之被呼出体外,则是由于肺缩小,肺内压高于大气压,肺本身不能主动地扩张和缩小,它的张缩是靠胸廓运动。
呼吸运动就是肋间肌和隔等呼吸肌群的收缩和舒张,使胸廓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它是肺通气的动力。
呼吸肌群收缩和舒张时,胸廓的变化如下:(一)呼吸肌属于骨骼肌,受躯体运动神经支配。
1、吸气肌膈肌、肋间外肌膈和肋间外肌属于吸气肌。
膈受膈神经支配,收缩时,其穹窿圆顶下降,使胸廓上下直径增大,同时使腹腔脏器下移,腹内压升高,腹壁向外凸出。
肋间外肌受肋间神经支配,收缩时使肋骨上抬并外展,胸骨亦随之上移,使胸廓前后、左右直径增大。
胸廓扩大肺容积随之扩大,肺内压下降,低于大气压,空气吸入肺内,为吸气动作。
2、呼气肌腹壁肌、肋间内肌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膈和肋骨回位,腹腔脏器也上移回位,腹壁收敛,胸廓缩小,肺容积缩小,肺内压增加,高于大气压,肺内气体呼出,为呼气动作。
这种呼气是一种被动呼气。
(二)呼吸运动分类1、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腹式呼吸呼吸运动主要由于隔肌的活动,腹壁的起落动作比较明显,称为腹式呼吸。
膈肌收缩为主,腹壁起伏明显。
胸式呼吸呼吸运动主要由于肋间外肌的活动,则胸壁的起落动作比较明显。
称为肠式呼吸。
肋间外肌收缩为主,胸壁起伏明显,一般情况多为混合型。
当机体因某种原因如溺水,电击等,不能进行呼吸运动时,应及时采用人工呼吸以维持呼吸,人工呼吸的基本原理是采用手操作,造成胸廓的被动扩大和回流而维持肺通气或用人工呼吸仪,使将外界空气入出肺内,再流出,以进行通气维持生命。
也常采用口对口的人工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