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不要送伞来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3
妈妈,不要送伞来
不要送伞来,
妈妈。
我喜欢在丝丝小雨中,
踩着小水洼走回家。
我喜欢听雨姐姐亲切的话语:
“小妹妹,快回家吧,可别
着凉了。
”
不要送伞来,
妈妈。
我喜欢把心爱的书包,
顶在头顶上当雨伞。
我喜欢听雨珠宝宝落在上
面的乐曲:
“滴答,滴答……”
不要送伞来,
妈妈。
我喜欢在雨珠的伴奏中,
自由自在的跳着舞。
我喜欢听自己跳出来的
歌声:
“咚咚咚,咚咚……”
不要送伞来,
妈妈。
我喜欢在雨下大时,
躲到一旁的屋檐下。
我喜欢听店主和蔼的赞扬声:
“小姑娘,你自己回家呀,可真棒!”
不要送伞来,
妈妈。
我喜欢在街道边,
看大家撑着雨伞无忧无虑地走在路上,
你瞧,
多像一个个躲在蘑菇下的小精灵。
不要送伞来,
妈妈。
小学二年级语文《妈妈不要送伞来》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领读课文,并背诵诗歌。
2、体会孩子不愿娇生惯养,希望自立的愿望。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领读课文,并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体会孩子不愿娇生惯养,希望自立的愿望。
教法:启发引导讨论学法: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3分钟)1、出示词语认读。
2、句子测读。
二、出示学习目标(1分钟)1、有感情地领读课文,并背诵诗歌。
2、体会孩子不愿娇生惯养,希望自立的愿望。
三、朗读课文,感悟语言。
(15分钟)1、这些淘气的生字都变成我们的好朋友了,我们再来读课文,比比看谁读得听,试着读一遍。
2、小声跟师朗读,齐诵读。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刚才大家读得很认真,现在,咱们一起来说说收获,好吗?4、师小结:丁丁长大了,自己开始做一些合适的事情。
四、拓展练习。
(10分钟)学习了这首小诗,我觉得大家也长大了许多,为了证明我们长大了,你们想对妈妈、爸爸、老师、同学说些什么呢?(出示课件――仿照例子编一编)不要送伞来,妈妈,我喜欢在小雨中走回家。
不要______,妈妈,我__________________。
不要______,爸爸,我__________________。
不要______,______,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师小结:(2分钟)同学们想的、说的都很好,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相信大家做的比说的更好。
六、课堂检测(7分钟)1、想一想,写一写:不要送伞来,妈妈,我喜欢在小雨中走回家。
不要______,妈妈,我__________________。
不要______,爸爸,我__________________。
不要______,______,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背诵诗歌。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识字9个,写字8个。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自力的能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北师大二年级语文弟三册第二单元自立《妈妈,不要送伞来》主备人:黄霞教材分析《妈妈,不要送伞来》是一篇小诗。
这篇小诗用呼告的语气,表达了小朋友不愿意娇生惯养,希望自立的愿望;也表达了小朋友对母亲的感情。
诗中第一个“我喜欢……”,抒发了小朋友贴近大自然的喜悦心情,第二个“我喜欢……”,抒发了小朋友搏斗风雨的喜悦之情。
两处“喜欢”,都流露了希望自已行动、自身去闯,希望自立、自强的愿望,这样的愿望通过对妈妈的直接对话表达出来了。
教学目标:1.综合运用查字典等多种识字方法认识生字,学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意境,体会诗歌的情感,并练习背诵。
教学重、难点:会写5个字,体会诗歌的情感。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学:联系生活谈话,激发学习的兴趣。
同学们,在上课前,我知道了我们班的学生能自身做很多很多的事,你能告诉大家吗?(3-4名学生谈想法)我真为你们高兴,自身能做这么多的事,你们长大了、懂事了。
有一个小朋友,名叫丁丁,他也觉得自身长大了,他用一首小诗,告诉我们他想怎样做,大家想听吗?(学生答:想)(课件出示课题)这首小诗的题目是《妈妈,不要送伞来》。
我们把课题写在黑板上,好吗?你们看,我来写(板书课题),大家齐读两遍。
二.自学:1.自己读课文,边读边圈出不认识的字,并通过生字条、田字格和查字表或问别人等方法给不认识的字柱上拼音,再读一读。
2.再读课文一遍,拼一拼生字条里的字,并在书上用“----”勾出词语,再读一读。
3.读课文第三遍,拼读田字格里的字,用方框框出词语,读一读。
4.正确、通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三.共学:1.检查预习情况:(1)同桌检查圈字情况,一起认一认(我指你读,你指我读),不会的教一教;(2)同桌一起读一读生字条里的字和勾出的词语;(3)同桌认一认田字格里的字和框出的词语,不会的教一教,读得好的夸夸他;(4)抽生认读生字,教师相机教一教;(5)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教师及时正音,火车开得好的大家夸夸他;(6)全班齐读课文。
妈妈,不要送伞来阅读答案5则范文第一篇:妈妈,不要送伞来阅读答案妈妈,不要送伞来不要送伞来,妈妈,我喜欢在小雨中慢悠悠地走回家,我喜欢细细的雨丝对我悄悄说话。
不要送伞来,妈妈,我喜欢头上顶着外衣裹(guǒ)住的书包,变成大雨里机灵的小鹿,在五彩的伞群中奔跑。
妈妈,我懂得你的爱,但我不是小糖(táng)人,雨点不会把我淋坏。
我像街边的小树,风雨中更加勇敢、欢快。
1.“我”喜欢在小雨中__________________,喜欢在大雨中__________________,“我”像街边的小树,风雨中更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说心里话。
不要送伞来,妈妈,我喜欢在小雨中走回家。
不要__________________,妈妈,我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慢悠悠地走回家奔跑勇敢欢快2.担心我可以照顾好自己(答案不唯一)第二篇:妈妈不要送伞来妈妈,不要送伞来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书写5个。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从小养成不依赖父母,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
4.复习巩固查字典。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自立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学写5个生字,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学习、互相帮助的好品质。
3.复习巩固查字典。
教学重点:学习本课生字。
教学用具:生字卡片、挂图、课件。
教学过程:【课前预习】1、给下面字加拼音。
()()()()()()()寻拾总朝霞贴诗2、课文共有____个自然段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习自测】填上合适的词。
一()枫叶一()纸一()小诗一()贺卡一()的枫叶一()老师一、看图导入新课出示课文中的挂图,让学生说说图意。
《妈妈,不要送伞来》的教学反思《妈妈,不要送伞来》的《妈妈,不要送伞来》是一篇用呼告的语气进行表述的诗歌,孩子们对此很有朗读的兴趣。
因而,本课的教学,我主要采用以读代讲法。
整堂课上,孩子们始终都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在学习中,朗读擂台赛更是把课堂推向了高潮: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擂台赛,再选出小组中读得最好的代表参加班级擂台赛,接着通过组织评议,评选出每小节读得最好的同学。
最后,在三位朗读擂主的带领下,全班同学一起完整地把课文读一读。
经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孩子们读通课文——读顺课文——读懂课文。
虽说这堂课的教学效果挺不错,但从中也暴露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我认真地探究:①朗读擂台赛中,最后评选擂主时,我发现多数孩子是根据自己的主观意识来进行评定的:不管他(她)读得如何,只要是与自己关系不错的或自己喜欢的人,就是读得最好的。
我想这是因为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年龄特征所导致的,他们对行为的判断与其的认识水平相适应。
所以,今后我将得更注重这方面地训练与指导。
②课堂上,孩子们的发言真是令人难以欲料,有时根本无法配合咱们的教学程序。
比如,在引导学生通过语境了解“勇敢、欢快”这两个重点词语并造句的教学环节中:学生学会了“勇敢”这个词语后,我出示课文插图(小女孩顶着书包奔跑),想让他们通过观察图画理解“欢快”这个词语。
可谁知,有的学生却说:“这个小女孩真勇敢,不怕冷,脱掉了外衣。
”又有的说:“她真聪明啊!没有雨伞,不让妈妈送过来,会自己想办法。
”还有的说:“我也要像她那样去淋淋雨。
”……可能是我刚才的引导语不够明确,以致学生一时跟不上我的脚步,往下我必须时刻注意语言的准确性。
不过,从我记录的几个学生的话语中,我们不难看出他们的思维发展了,发言很有开阔性,可这也为我提供了一些有利与弊之别的课堂资源。
因而,我用了不少时间来处理,特别是第三个孩子的发言真得注意,万一他真跑出去淋大雨,那就不好了。
我试着这样做:在毛毛细雨中散步、奔跑,感觉真的非常不错,但下着哗啦啦的大雨时还跑出去,会怎么样啊?学生们一听,也立即作出了回答——会感冒,生病;那样要打针吃药;挺难受……所以呀,小朋友们别忘了要爱护自己的身体。
《妈妈不要送伞来》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妈妈不要送伞来》的故事内容,掌握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和情节。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通过图片和文字理解故事情节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关爱家人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第二章: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掌握故事的主要情节和角色,理解故事中的道理。
2.2 教学难点通过故事培养学生关爱家人的情感。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故事背景,分析故事情节。
3.2 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故事中的问题。
3.3 情景教学法:模拟故事情节,让学生体验亲情。
第四章:教学准备4.1 教材:《妈妈不要送伞来》。
4.2 教学图片:故事中主要角色的图片。
4.3 教学视频:故事相关的视频资料。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故事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5.2 讲解故事讲述故事,展示故事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故事细节。
5.3 讨论交流提问学生关于故事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5.4 情感体验模拟故事情节,让学生体验亲情。
5.5 总结拓展总结故事中的道理,引导学生关爱家人。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关于故事情节和道理的问题,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6.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6.3 情感反馈:通过学生对亲情体验的描述,了解学生对关爱家人的认识和感受。
第七章:教学反思7.1 教学效果: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成果,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
7.2 教学方法:反思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提出改进措施。
7.3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
第八章:教学拓展8.1 相关活动:组织学生开展亲情主题活动,如制作亲情卡片、讲述亲情故事等。
8.2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亲情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感悟。
8.3 家长沟通: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妈妈不要送伞来》教学设计
临河小学韩素芳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育小朋友不要娇生惯养,要自立。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新课
1、出示课文中的挂图,让学生说说图意。
(一个小女孩头顶着外衣裹住的书包在雨中跑)
师:这位小女孩为什么没有带伞呢?
生:因为她忘记了带伞。
生:因为她喜欢在雨中走。
生:是因为她在学校等妈妈好久,妈妈都没送伞给她,所以她只好冒着雨跑回家了。
生:老师,刚才那位同学说错了,不是她妈妈没送伞给她,而是她不要妈妈送伞来。
因为她不怕被雨淋坏。
师:你怎么知道的呢?生:我看课文的。
师:同学们都说得真棒。
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样一篇课文《妈妈,不要送伞来》。
二、学习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
想一想每节诗主要讲什么。
2、学习第一节诗
(1)全班同学自由读第一节诗。
(2)小组讨论交流:这一节诗主要写了什么?
生:读了这一节诗,我知道小女孩不要妈妈送伞来,她喜欢在小雨中慢慢走回家。
生:读了这一节诗,我知道小女孩很喜欢听小雨说话。
(3)刚才同学们都读了第一小节,有什么疑问吗?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
问题:慢悠悠是什么意思?
小雨会说话吗?
解决:慢悠悠指慢慢的意思。
不是小雨会说话,而是下雨的声音就像人在说话。
4)通过刚才的精彩对答,同学们一定知道这一节该以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同桌先讨论一下,再互读。
(轻柔、喜爱)
3、学习第二节诗。
(方法如上,以学生自学为主)
(1)学生自由读第二节诗。
想想第二节诗写了什么?并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通过小组讨论后回答。
生:第二节诗写我不要妈妈送伞来,我喜欢外衣裹住书包在大雨中奔跑。
问题:五彩的伞群是什么意思?
解决:下雨了,每个人拿的伞都不一样,有很多种颜色,所以看上去像五彩的伞群。
你瞧,书上不也画了很多颜色不一的伞吗?
(2)小组讨论:这一节诗要怎样读才好?(欢快)
(3)全班有感情地读一读,然后请一生上台表演头顶书包在雨中欢快奔跑的样子。
4、学习第三节诗
(1)全班默读第三节诗。
(2)同桌讨论:这节诗写了什么?(这节诗讲我懂得妈妈的爱,我要像街边的小树在风雨中更加勇敢、欢快。
)
(3)刚才大家在读的时候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尽可提出来,我们一起来讨论解决。
问题:你的爱指的是什么爱?
什么是小糖人?
解决:你的爱指的是妈妈怕女儿被雨淋坏了。
小糖人就是指那种被雨淋了容易生病的人。
(4)小组讨论一下,这节诗要怎样读才好?(勇敢、欢快)
5)学生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节诗。
三、归纳小结
这首诗主要告诉我们:作为一名真正的少先队员,必须从小学会自主,不要事事都依赖别人。
四、布置作业
作业:语文天地中的“仿照例子编一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