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不要送伞来课文
- 格式:ppt
- 大小:363.00 KB
- 文档页数:5
小学二年级语文《妈妈不要送伞来》北师版课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1.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1.3学习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2.2通过观察、体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3.2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勇于面对困难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教学难点:1.1体会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1.2理解课文中的寓意。
三、教学过程1.导入1.1教师出示一幅雨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这是什么天气?2.课文朗读2.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指导学生正确朗读,理解课文大意。
2.2学生自读课文,巩固朗读效果。
3.生字词学习3.1教师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认读并组内交流。
4.课文分析4.1教师提问:课文讲述了什么故事?5.修辞手法学习5.1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6.课文寓意理解6.1教师提问:课文中小明为什么不要妈妈送伞?7.课后作业7.1教师布置课后作业: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故事,并写一篇关于雨天的日记。
8.小结8.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分享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理解了课文寓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关注和改进。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师:谁可以告诉我,“拒绝”是什么意思?生:就是不愿意接受。
师:很好,那在课文中,小明拒绝的是什么?生:妈妈送伞。
师:同学们,你们在课文中发现了哪些像人一样行为的自然事物?生:雨点在唱歌。
《妈妈,不要送伞来》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妈妈,不要送伞来》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妈妈,不要送伞来》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妈妈,不要送伞来》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1教学内容:《妈妈不要送伞来》是北师大版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的一首诗歌。
教材分析:这篇小诗用呼号的语气,表达了孩子不愿意娇生惯养,希望自立的愿望;也表达了孩子对母亲的感情;语言中流露了希望自己行动、自己去闯,希望自立的愿望,这样的愿望通过对妈妈的直接对话表达出来了。
教学方法:1:给学生创造情境,让学生体验雨中的感受,体验自立的快乐!2、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并谈谈自己的理解,师在教学起到“引”的`作用。
3、重点指导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以读代讲。
4、联系生活实际,想想自己在生活中自立方面做的怎么样?从而反思自己,感悟诗的内涵。
教学重点:1、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了解诗歌内容,体会孩子不愿娇生惯养、希望自立的愿望。
2、学生反思自己生活中不对的做法,学会自立。
教学难点: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诗歌内涵。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环节设计: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下雨情景)师:放学了,下雨啦!同学们最需要什么?(雨伞)没带怎么办?(跑回家、让妈妈送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送伞的诗歌。
板书:妈妈不要送伞来二、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1、老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闭上眼睛听,展开想像,浮现画面。
2、通过听,你了解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在音乐声中范读课文,引导学生认真听读,并展开想象,为下面的学习打开了思路,创设了学习的氛围]3识字: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自由组合识字,小组汇报,教师指导。
4、查识字情况;a) 游戏:打气球b) 游戏:击鼓传花5、请读一读课文,对自己喜欢的诗句多读几遍(让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有选择地读自己喜欢的语句,体现了对学生选择学习内容的尊重)谁能把自己读得最好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句话?根据学生读书情况,教师适当引导根据学生的选择理解词语、指导朗读。
小学二年级语文《妈妈不要送伞来》课文及教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弄通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
下面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二年级语文《妈妈不要送伞来》课文及教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妈妈不要送伞来》课文我喜欢在小雨中慢悠悠地走回家。
我喜欢细细的雨丝对我悄悄说话。
不要送伞来,妈妈,我喜欢头上顶着外衣裹住的书包,变成大雨里机灵的小鹿,在五彩的伞群中奔跑。
妈妈,我懂得你的爱,但我不是小糖人,雨点不会把我淋坏。
我像街边的小树,风雨中更加勇敢、欢快。
《妈妈不要送伞来》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识字9个,写字8个。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自力的能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4.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二、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自立的愿望。
2.增强孩子渴求自立的信心。
3.体会孩子与母亲间的爱。
4.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学习、互相帮助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1.识字9个。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自立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谈话,激发学习的兴趣。
同学们,在上课前,我知道了我们班的学生能自己做很多很多的事,你能告诉大家吗?(3-4名学生谈想法)我真为你们高兴,自己能做这么多的事,你们长大了、懂事了。
有一个小朋友,名叫丁丁,他也觉得自己长大了,他用一首小诗,告诉我们他想怎样做,大家想听吗?(学生答:想)(课件出示课题)这首小诗的题目是《妈妈,不要送伞来》。
我们把课题写在黑板上,好吗?你们看,我来写(板书课题),大家齐读两遍。
二、朗读课文,随文识字。
1.范读课文。
(出示课件)边看大屏幕,边听小诗,想想丁丁对妈妈说些什么?2.学生尝试读。
好听吗?你们想不想自己读一读?我想知道,你们遇到不认识的字的时候,怎么办?生:先划出来,再练习上下文猜一猜。
生:可以查字典。
生:可以问别人,也可以查认字条中的音节。
师:就请同学们用上这些方法,试着把课文读两遍。
小学二年级语文《妈妈不要送伞来》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导语】《妈妈不要送伞来》这篇小诗用呼号的语气,表达了孩子不愿意娇生惯养,期望自立的愿望。
也表达了孩子对母亲的感情,语言中显露了期望自己行动、自己去闯,期望自立的愿望,这样的愿望通过对妈妈的直接对话表达出来了。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小学二年级语文《妈妈不要送伞来》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干资料,期望帮助到您。
1.小学二年级语文《妈妈不要送伞来》原文不要送伞来,妈妈,我爱好在小雨中慢悠悠地走回家。
我爱好细细的雨丝对我悄悄说话。
不要送伞来,妈妈,我爱好头上顶着外衣裹住的书包,变成大雨里机警的小鹿,在五彩的伞群中奔跑。
妈妈,我知道你的爱,但我不是小糖人,雨点不会把我淋坏。
我像街边的小树,风雨中更加大胆、轻巧。
2.小学二年级语文《妈妈不要送伞来》教案教学内容:《妈妈不要送伞来》是北师大版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的一首诗歌。
教材分析:这篇小诗用呼号的语气,表达了孩子不愿意娇生惯养,期望自立的愿望;也表达了孩子对母亲的感情;语言中显露了期望自己行动、自己去闯,期望自立的愿望,这样的愿望通过对妈妈的直接对话表达出来了。
教学方法:1、给学生创造情境,让学生体验雨中的感受,体验自立的快乐!2、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挑选自己爱好的语句,并谈谈自己的知道,师在教学起到“引”的作用。
3、重点指导朗诵,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知道、以读代讲。
4、联系生活实际,想想自己在生活中自立方面做的怎么样?从而反思自己,感悟诗的内涵。
教学重点:1、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诵课文,在朗诵中了解诗歌内容,体会孩子不愿娇生惯养、期望自立的愿望。
2、学生反思自己生活中不对的做法,学会自立。
教学难点:在朗诵中知道课文内容,感悟诗歌内涵。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环节设计:一、情形导入、激发爱好。
(出示下雨情形)师:放学了,下雨啦!同学们最需要什么?(雨伞)没带怎么办?(跑回家、让妈妈送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送伞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