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不要送伞来
- 格式:ppt
- 大小:2.11 MB
- 文档页数:19
妈妈,不要送伞来
不要送伞来,
妈妈。
我喜欢在丝丝小雨中,
踩着小水洼走回家。
我喜欢听雨姐姐亲切的话语:
“小妹妹,快回家吧,可别
着凉了。
”
不要送伞来,
妈妈。
我喜欢把心爱的书包,
顶在头顶上当雨伞。
我喜欢听雨珠宝宝落在上
面的乐曲:
“滴答,滴答……”
不要送伞来,
妈妈。
我喜欢在雨珠的伴奏中,
自由自在的跳着舞。
我喜欢听自己跳出来的
歌声:
“咚咚咚,咚咚……”
不要送伞来,
妈妈。
我喜欢在雨下大时,
躲到一旁的屋檐下。
我喜欢听店主和蔼的赞扬声:
“小姑娘,你自己回家呀,可真棒!”
不要送伞来,
妈妈。
我喜欢在街道边,
看大家撑着雨伞无忧无虑地走在路上,
你瞧,
多像一个个躲在蘑菇下的小精灵。
不要送伞来,
妈妈。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妈妈,不要送伞来》——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2)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2)引导学生学会感恩,珍惜父母的爱。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妈妈的爱意,学会感恩。
2. 学会关爱他人,乐于助人。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与课文相关的情景图片或视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出示课文《妈妈,不要送伞来》,引导学生猜测课文内容。
(2)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背景。
2. 学习课文:(1)分组朗读课文,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朗读。
(2)教师引导学生跟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3)分组讨论:请同学们说一说,课文中的妈妈为什么要说“不要送伞来”?3. 理解课文:(1)教师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
4. 拓展延伸:(1)请同学们想一想,爸爸妈妈在日常生活中还为我们做了哪些事情?(2)学生分享感受,教师进行点评。
5. 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课文中的知识点。
(2)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乐于助人,学会感恩。
6. 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写一篇关于“爸爸妈妈的爱”的作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合作意识。
2. 朗读评价:评价学生对课文的正确朗读,关注发音、语调、情感表达等方面。
3. 生字词掌握评价:通过课后练习或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4. 作文评价:评价学生在作文中对“爸爸妈妈的爱”的表达,关注内容充实、语言通顺等方面。
小学二年级语文《妈妈不要送伞来》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导语】《妈妈不要送伞来》这篇小诗用呼号的语气,表达了孩子不愿意娇生惯养,期望自立的愿望。
也表达了孩子对母亲的感情,语言中显露了期望自己行动、自己去闯,期望自立的愿望,这样的愿望通过对妈妈的直接对话表达出来了。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小学二年级语文《妈妈不要送伞来》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干资料,期望帮助到您。
1.小学二年级语文《妈妈不要送伞来》原文不要送伞来,妈妈,我爱好在小雨中慢悠悠地走回家。
我爱好细细的雨丝对我悄悄说话。
不要送伞来,妈妈,我爱好头上顶着外衣裹住的书包,变成大雨里机警的小鹿,在五彩的伞群中奔跑。
妈妈,我知道你的爱,但我不是小糖人,雨点不会把我淋坏。
我像街边的小树,风雨中更加大胆、轻巧。
2.小学二年级语文《妈妈不要送伞来》教案教学内容:《妈妈不要送伞来》是北师大版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的一首诗歌。
教材分析:这篇小诗用呼号的语气,表达了孩子不愿意娇生惯养,期望自立的愿望;也表达了孩子对母亲的感情;语言中显露了期望自己行动、自己去闯,期望自立的愿望,这样的愿望通过对妈妈的直接对话表达出来了。
教学方法:1、给学生创造情境,让学生体验雨中的感受,体验自立的快乐!2、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挑选自己爱好的语句,并谈谈自己的知道,师在教学起到“引”的作用。
3、重点指导朗诵,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知道、以读代讲。
4、联系生活实际,想想自己在生活中自立方面做的怎么样?从而反思自己,感悟诗的内涵。
教学重点:1、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诵课文,在朗诵中了解诗歌内容,体会孩子不愿娇生惯养、期望自立的愿望。
2、学生反思自己生活中不对的做法,学会自立。
教学难点:在朗诵中知道课文内容,感悟诗歌内涵。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环节设计:一、情形导入、激发爱好。
(出示下雨情形)师:放学了,下雨啦!同学们最需要什么?(雨伞)没带怎么办?(跑回家、让妈妈送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送伞的诗歌。
妈妈,不要送伞来
邱易东
不要送伞来,妈妈,
我喜欢在小雨中
慢悠悠地走回家,
我喜欢细细的雨丝
对我悄悄说话。
不要送伞来,妈妈,
我喜欢顶着书包
外衣裹住的书包,
变成大雨里机灵的小鹿,
在五彩的伞群中奔跑。
妈妈,我懂得你的爱,
但我不是小糖人,雨点不会把我淋坏。
我像街边的小树,
风雨中更加勇敢、欢快。
思考与练习
1.读了诗歌的第二小节,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呢?
2.这首诗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①我们不需要妈妈的疼爱
②我们要变得独立、坚强
③我喜欢在雨中玩耍
参考答案
1.我仿佛看到一个孩子头上顶着用外衣包裹起来的书包,在大雨中飞快地奔跑。
他在人群中间来回地穿插,避免碰撞到别人。
2.②。
妈妈,不要送伞来
下文为大家整理的作文是关于妈妈,不要送伞来,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不要送伞来,妈妈,我喜欢在小雨中,慢悠悠地走回家。
我喜欢细细的雨丝,对我悄悄说话。
不要送伞来,妈妈,我喜欢路边挺拔的小树,和我一起吮吸春天的甘露。
我喜欢听小雨滴的歌声,那么让人陶醉。
不要送伞来,妈妈,我还喜欢小雨滴伴着我回家。
不要送伞来,妈妈,让我一个人自由自在走回家,让你感受女儿已经长大。
不要送伞来,妈妈,我懂得你的爱,但我不是小糖人,雨点不会把我淋坏。
我像街边的小树,风雨中更加勇敢、欢快。
妈妈,不要送伞来阅读答案5则范文第一篇:妈妈,不要送伞来阅读答案妈妈,不要送伞来不要送伞来,妈妈,我喜欢在小雨中慢悠悠地走回家,我喜欢细细的雨丝对我悄悄说话。
不要送伞来,妈妈,我喜欢头上顶着外衣裹(guǒ)住的书包,变成大雨里机灵的小鹿,在五彩的伞群中奔跑。
妈妈,我懂得你的爱,但我不是小糖(táng)人,雨点不会把我淋坏。
我像街边的小树,风雨中更加勇敢、欢快。
1.“我”喜欢在小雨中__________________,喜欢在大雨中__________________,“我”像街边的小树,风雨中更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说心里话。
不要送伞来,妈妈,我喜欢在小雨中走回家。
不要__________________,妈妈,我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慢悠悠地走回家奔跑勇敢欢快2.担心我可以照顾好自己(答案不唯一)第二篇:妈妈不要送伞来妈妈,不要送伞来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书写5个。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从小养成不依赖父母,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
4.复习巩固查字典。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自立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学写5个生字,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学习、互相帮助的好品质。
3.复习巩固查字典。
教学重点:学习本课生字。
教学用具:生字卡片、挂图、课件。
教学过程:【课前预习】1、给下面字加拼音。
()()()()()()()寻拾总朝霞贴诗2、课文共有____个自然段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习自测】填上合适的词。
一()枫叶一()纸一()小诗一()贺卡一()的枫叶一()老师一、看图导入新课出示课文中的挂图,让学生说说图意。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妈妈,不要送伞来》教案及教学设计【导语】《妈妈,不要送伞来》一诗通过写一个孩子期望妈妈在下雨天不要送伞的祈盼,表达了孩子不愿意娇生惯养,期望自立的愿望,也表达了孩子对母亲的感情。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妈妈,不要送伞来》教案及教学设计),期望帮助到您。
【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3、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4、培养学生自立的能力二、进程与方法1、在朗诵中了解诗歌内容。
2、在朗诵中体会孩子不愿娇生惯养,期望自立的愿望。
3、在朗诵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对语言的感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孩子对妈妈的情感。
2、增强孩子渴求自立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3、在朗诵中了解诗歌内容,体会孩子不愿娇生惯养,期望自立的愿望。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一、激发爱好、导入新课1、播放雨中情境的课件,学生相互交换,说出图上的情境。
2、再播放课件(下雨了,校门口站满了前来接孩子的家长,很多家长都纷纭接走了自己的孩子,只有一个孩子没人来接,独自一人奔跑在雨中)指导学生看图,说说当你看到这种情境,有何感受?(学生谈想法)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自立能力强,而且很大胆的小伙伴,你们想不想认识他?(生答)3、板书课题:妈妈,不要送伞来齐读课题,认读“伞”字,老师拿出雨伞,说一说与实物的异同?〔设计意图:从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
〕二、整体感知1、播放配乐课文录音学生闭上眼睛听,展开想象,显现画面2、通过听,你知道了什么?〔设计意图:通过录音唤起学生对文章的爱好,再让学生各抒已见,各有所悟,各有所得,培养学生的语感,〕三、自主识字1、对照字表圈画生字2、学生自由组合挑选自己爱好的方法识字。
3、你能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老师引导学生用爱好的方式说)4、全班交换学习情形5、生字的运用:挑选你爱好的生字组词“大胆、机警、慢悠悠”等说一句话。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妈妈,不要送伞来》——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学会用恰当的词语描述天气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2)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3)运用图片、实物等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父母、感恩父母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独立自主的品质。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友谊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理解课文中天气变化和情感变化的联系。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引导学生体验课文中角色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图片、实物等教学辅助材料。
4. 角色扮演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谈论天气变化。
(2)引导学生思考:当天气变化时,我们会怎么做?(3)引入课文《妈妈,不要送伞来》,讲述故事背景。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跟随课件或老师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情感。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3)分组讨论,理解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3. 学习生字词(1)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朗读。
(2)讲解生字词的意思,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进行生字词练习,巩固学习效果。
4. 情感体验(1)分组角色扮演,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中的情感。
(2)引导学生谈谈自己与父母之间的关爱和感恩之情。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妈妈,不要送伞来》教案及教学反思(精选3篇)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妈妈,不要送伞来》及篇1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识字9个,写字8个。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自力的能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4.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二、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自立的愿望。
2.增强孩子渴求自立的信心。
3.体会孩子与母亲间的爱。
4.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学习、互相帮助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1.识字9个。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自立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谈话,激发学习的兴趣。
同学们,在上课前,我知道了我们班的学生能自己做很多很多的事,你能告诉大家吗?(3-4名学生谈想法)我真为你们高兴,自己能做这么多的事,你们长大了、懂事了。
有一个小朋友,名叫丁丁,他也觉得自己长大了,他用一首小诗,告诉我们他想怎样做,大家想听吗?(学生答:想)(课件出示课题)这首小诗的题目是《妈妈,不要送伞来》。
我们把课题写在黑板上,好吗?你们看,我来写(板书课题),大家齐读两遍。
二、朗读课文,随文识字。
1.范读课文。
(出示课件)边看大屏幕,边听小诗,想想丁丁对妈妈说些什么?2.学生尝试读。
好听吗?你们想不想自己读一读?我想知道,你们遇到不认识的字的时候,怎么办?生:先划出来,再练习上下文猜一猜。
生:可以查。
生:可以问别人,也可以查认字条中的音节。
师:就请同学们用上这些方法,试着把课文读两遍。
3.同桌互相读。
相互学习,纠正不认识的字。
4.检查读:指名读(3人,每人一个小节)引导听的同学注意对朗读的同学做出评价。
(读准字音、读得好听)5.随文识字:刚才大家读得很认真,你能很快划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吗?像老师这样(示范)看谁划得又快又准。
边读边划。
6.脱离课文,独立识字。
这些词语中的一些生字像淘气的娃娃从小诗中飞出来,你还认得吗?(出示课件)如果认识就大声读一读,如果不认识可以再来读小诗,想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