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消毒剂浓度监测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1
常用化学消毒剂的使用与浓度监测化学消毒是一种常见的消毒方式,常见的化学消毒剂包括氯化物、臭氧、过氧化氢、氢氧化钠等。
在实际应用中,正确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和浓度非常重要,同时也需要对浓度进行监测,以确保消毒效果和安全性。
氯化物消毒剂氯化物消毒剂是最常用的消毒剂之一,常见的有次氯酸钠、氯气、氯酸、氯化钠等。
使用氯化物消毒剂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氯化物消毒剂的浓度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2.在使用前应对所需的物品和器材进行清洗和除菌处理;3.消毒时间应长,一般需要十分钟以上;4.保持通风,避免因氯气刺激造成危险。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氯化物消毒剂和有机物质接触会产生不良反应,因此在使用时需要避免与有机物质接触。
臭氧消毒剂臭氧消毒剂是一种强氧化剂,对微生物杀灭效果好,而且臭氧本身不会产生有害物质。
使用臭氧消毒剂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臭氧发生器和功率应符合要求;2.臭氧浓度应符合国家及地方相关标准;3.臭氧消毒时间应长,一般需要三十分钟以上;4.臭氧应在空气中彻底分解,需要放置一段时间。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臭氧浓度过高或使用不当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因此应在专业人员指导下使用。
过氧化氢消毒剂过氧化氢消毒剂广泛应用于医疗和生命科学领域,它是一种高效杀灭细菌、病毒和真菌的消毒剂。
使用过氧化氢消毒剂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过氧化氢浓度应符合国家及地方相关标准;2.确保过氧化氢浓度和时间充分杀菌;3.确保消毒完全,杀菌完整无死角。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过氧化氢具有氧化性,使用时应避免与有机物质接触以及引起的危险。
氢氧化钠消毒剂氢氧化钠消毒剂是一种常见的较强碱性消毒剂,它的杀菌率很高。
使用氢氧化钠消毒剂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确保氢氧化钠浓度符合国家及地方相关标准;2.在使用前应对所需的物品和器材进行清洗和除菌处理;3.消毒时间要长,通常需要超过10分钟。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氢氧化钠是一种强碱性物质,使用时应避免与其他物质混合以免引起伤害。
实验室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一、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一)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1.化学监测法(1)化学指示剂监测方法:将既能指示蒸汽温度,又能指示温度持续时间的化学指示剂放入大包和难以消毒部位的物品包中央,经一个灭菌周期后,取出指示剂,根据其颜色及性状的改变判断是否达到灭菌条件。
(2)化学指示胶带监测法:将化学指示胶带粘贴于每一待灭菌物品包外,经一个灭菌周期后,观察其颜色的改变,以指示是否经过灭菌处理。
对预真空和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应进行B-D 试验。
结果判定:检测时,所放置的指示卡/管、胶带的性状或颜色均变至规定的条件,判为灭菌合格;若其中之一未达到规定的条件,则灭菌过程不合格。
2.物理监测法应每年用温度压力检测仪检测温度、压力和时间等参数,检测仪探头放置于最难灭菌部位。
3.生物监测法生物指示物为嗜热脂肪杆菌(ATCC7953或SSIK31株)芽孢。
试验用培养基为溴甲酚紫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
检测方法:将两个嗜热脂肪杆菌芽孢菌片分别装入灭菌小纸袋内或使用自含式生物指示剂,置于标准试验包中心部位。
分别在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柜室内,排气口上方放置一个标准试验包;预真空和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柜室内,排气口上方放置一个标准测试包;手提压力蒸汽灭菌器用带有指示菌的小型测试包,放于手提压力蒸汽灭菌器底部。
经一个灭菌周期后,取出标准试验包,无菌取出指示菌片,投入溴甲酚紫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中,经56℃培养7d(自含式生物指示物按说明书执行),观察培养基颜色变化。
同时设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
结果判定:每个试验组和阴性对照组指示菌片接种的溴甲酚紫蛋白胨水培养基都不变色,阳性对照组由紫色变为黄色时,判定为灭菌合格;否则灭菌不合格。
(二)干热灭菌效果监测方法1.化学监测法(1)检测方法:将既能指示温度又能指示温度持续时间的化学指示剂3~5个分别放入待灭菌的物品中,并置于灭菌器最难达到灭菌的部位。
经一个灭菌周期后,取出化学指示剂,据其颜色及性状的改变判断是否达到灭菌条件。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一、应对消毒、灭菌效果定期进行监测。
灭菌合格率必须达100%,不合格物品不得进入临床使用部门。
l、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应进行生物和化学监测。
生物监测:消毒剂每季度一次,使用中皮肤黏膜消毒液染菌量≤10CFU/ml,其他使用中消毒液染菌量≤l00CFU/ml;灭菌剂每月监测一次,必须无菌生长。
化学监测:应根据消毒剂、灭菌剂的性能定期监测,如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应每日监测,'对戊二醛的监测应每周不少于一次,消毒内镜时戊二醛浓度必须每日定时监测,并做好记录。
2、对消毒物品进行消毒效果监测。
消毒后直接使用的物品应每季度进行监测,每次检查3-5件有代表性的物品。
3、对灭菌质量进行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
物理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包外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包内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使用;生物监测不合格时,应尽快召回上次生物监测合格以来所有尚未使用的灭菌物品重新处理;灭菌植入型器械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发放。
4、压力蒸汽灭菌必须进行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
物理监测应每锅进行,并详细记录。
化学监测应每包进行。
生物监测应每周进行,紧急情况灭菌植入型器械时,可在生物PCD中加用5类化学指示物,5类化学指示物合格可作为提前放行的标志,生物监测的结果应及时通报使用部门。
预真空(包括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天灭菌前进行B-D 试验。
5、环氧乙烷气体灭菌必须每锅进行物理监测,每包进行化学监测,每灭菌批次进行生物监测。
6、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器必须每锅进行物理监测,每包进行化学监测,每天至少进行一次生物监测。
7、紫外线消毒。
应进行日常监测、紫外灯管照射强度监测和生物监测。
日常监测包括灯管应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问和使用人签名。
对新的和使用中的紫外灯管应进行照射强度监测,每年一次。
8、各种消毒后的内镜(如胃镜、肠镜、喉镜、气管镜等)应每季度进行生物监测,细菌总数< 20cfu/件'不得检出致病菌;各种灭菌后的内镜(如腹腔镜、关节镜、胆道镜、膀胱镜、胸腔镜等)必须每月进行生物监测,无菌检浏合格。
一、适用范围监测消毒液(含氯消毒液和戊二醛等)的有效浓度和染菌量情况。
二、监测时机新配制(购进)的消毒液或使用中的消毒液。
三、基本方法化学指示法(消毒液的浓度)、琼脂倾注法(消毒液的染菌量)。
四、基本试剂1.PBS缓冲液(无水磷酸氢二钠2.85 g,磷酸二氢钾1.36 g,蒸馏水1 000 m1)。
2.缓冲液A(PBS缓冲液+亚硫酸钠2 g):用于醛类、碘类消毒剂。
3.缓冲液B(PBS缓冲液+硫代硫酸钠2 g):用于过氧乙酸、含氯制剂。
五、操作步骤(一)浓度的监测1.根据消毒剂的种类,选择相应的浓度测试纸条。
若检测戊二醛浓度可选择戊二醛测试卡;检测含氯制剂和过氧乙酸采用G-1型消毒液浓度试纸。
2.结果按试纸条说明操作并判断结果。
(二)染菌量的监测1.用无菌移液管吸取使用中消毒液O.5 ml,加入4.5 ml含相应中和剂的缓冲液中,充分混匀,作用约10 min.2.再用无菌吸管分别吸取上述0.5 ml的待检样本,置于2个直径为90 mm的灭菌平皿内。
3.加入已熔化的45~48℃的营养琼脂16~18 ml,边倾注边摇匀,待琼脂凝固。
4.其中一个平板置于(25±1)℃温箱培养7日,观察霉菌生长情况;另一个平板置于(36±1)℃温箱培养72 h,记数菌落数,必要时做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的检测。
5.计算公式:消毒液染菌量(cfu/m1)=每个平板上的菌落数×10(三)细菌种类鉴定1.从营养琼脂中挑取可疑菌落,根据实际情况可选择血平板、中国蓝平板、双S平板、麦康凯平板或各种商用快速筛选平板进行细菌接种。
2.接种后将平板置于(36±1)℃温箱培养24~48 h,挑取可疑菌落进行微生物学鉴定,必要时做药敏或分子生物学分型。
六、注意事项1.正确选择试纸条进行检测,并注意作用时间、温度对结果的影响。
2.消毒液染菌量结果应≤100 cfu/ml,不得检出致病菌。
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的监测方法采样及检查原则:采样应具有一定数量和代表性,采样后必须尽快对样品按要求指标进行检测,送检时间不得﹥6小时,若样品保存在冰箱内送检时间不﹥24小时。
一、空气监测:1、采样时间:消毒处理后,操作前2、采样方法:平板沉降法(1)布点方法:室内面积≤30m²,设内、中、外对角线3点,两端距墙1米;室内面积>30m²,设东、西、南、北4角及中央5点,其中东、西、南、北均距墙1米。
洁净手术室9个点。
(2)采样方法:将直径为9cm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在室内各采样点处,采样高度为距地面0.8--1.5米,采样时将平板盖打开,扣放于平板旁,暴露5、15、30分钟,盖好立即送检。
( 3)注意事项:采样前,关好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10min 进行采样。
二、医务人员手的监测:1、采样时间:在接触病人和从事医疗活动前进行采样或消毒后立即采样。
2、采样面积及方法:放被检人(五指并拢),用浸有无菌盐水的棉拭子在双手指屈面从指根到指端往返涂擦各 2 次(双手涂擦面积约60平方厘米),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剪去操作者手接触部位,将棉拭子投入 5ml 无菌盐水试管内,立即送检。
三、物体表面监测1、.采样时间:在消毒处理后4小时内进行采样。
2、.采样方法:用5cm×5cm的标准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无菌盐水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均匀涂擦各5次,并随之转棉拭子,连续采样4个,采样面积100cm2剪去手接触部位后,将棉拭子投入5ml含无菌盐水试管内,立即送检。
门把手等不规则物体表面用棉拭子直接涂擦采样4.注意事项:采集样本要有足够的数量且具有代表性,如层流洁净手术室,选择具有代表性采样地点(如手术台、治疗车、无影灯把手等);采样时,棉拭子处于湿润状态,如处于饱和状态可将多余的采样液在采样管壁上挤压去除。
禁止使用干棉拭子采样。
四、消毒液的监测1、常用消毒液有效成分含量测定2、使用中消毒液细菌监测:1ml使用中消毒液+9ml中和剂3、结果判定:使用中的灭菌用消毒液、无细菌生长。
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试题一、单项选择(10题)1、牙科手机和耐湿热、需要灭菌的口腔诊疗器械,首选下列哪种方法进行灭菌(C)A 2%戊二醛浸泡10小时B 环氧乙烷C 压力蒸汽灭菌D 等离子体灭菌2、医务人员在每次牙科治疗前和结束后及时踩脚闸冲洗管腔多长时间减少回吸污染(A)A 30秒B 60秒C 10秒D 5秒3、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易挥发的消毒剂应多长时间监测有效浓度(B)A 每周B 每天C 每8小时 D每4小时4、对结构复杂、缝隙多的口腔科器械,应当采用下列哪种方法清洗(D)A 酶洗B 流水手洗C 浸泡后毛刷刷洗D 超声清洗加酶洗5、采用卡式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器械裸露灭菌后存放于无菌容器中备用,一经打开不得超过多长时间(D)A 24小时B 2小时C 8小时D 4小时6、对口腔诊疗、清洗、消毒区域应多长时间进行清洁、消毒一次。
对可能造成污染的诊疗环境表面应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处理(D)A 4小时B 每周C 2小时D 每日7、口腔诊疗环境应多长时间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洁、消毒。
(B)A 4小时B 每周C 每月D 每日8、牙科综合治疗台及其配套设施应多长时间清洁、消毒,遇污染应及时清洁、?消毒(D)A 每周B 4小时C 每月D 每日9、选择压力蒸汽灭菌牙科手机时,应严格控制灭菌器的灭菌温度和灭菌时间,温度达到多少以上会损坏手机内的密封胶圈和轴承(C)A >121°B >130°C >135°D >125°10.口腔科的压力蒸汽灭菌器常规使用时,多长时间进行一次生物监测(根据消毒供应中心三个规范的新规定的要求)(A)A 每周B 每天C 每月D 每季度二、多项选择(10题)1、从事口腔诊疗医务人员应掌握以下哪方面知识和技能(ABCDE)A 口腔诊疗器械消毒B 个人防护C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D 标准预防的原则E 本科室的部门规章2、以下哪些口腔诊疗器械使用前必须达到灭菌(ABCD)A 根管治疗器械B 车针C 拔牙钳D 牙周治疗器械E 口镜3、无全自动手机清洗机的采用手工清洗方法流程是(ABCD)A 流动水冲洗B 酶洗或超声清洗机加酶洗C 漂洗D 终末漂洗(软水、纯化水或蒸馏水)E 以上均不是4、清洗后的手机有哪种方法干燥(ABCD)A 注射器吹干B 高压气枪C 外表可注入75%乙醇D 擦干或机械设备烘干E 以上都不对5、口腔科的器械消毒包括那些工作程序(ABCD)A 清洗B 器械维护与保养C 消毒或灭菌D 贮存 E以上均不是6、牙科手机和拔牙钳可以选择下列哪几种的方法进行灭菌(ACD)A 压力蒸汽灭菌B 75%乙醇擦拭C 环氧乙烷D 等离子体E 以上都不对7、口腔诊疗器械的灭菌效果工艺监测包括哪些(ABCD)A 灭菌物品、洗涤、包装质量合格B 灭菌物品放置灭菌器的方法合格C 灭菌器的仪表运行正常D 灭菌器的运行程序正常E 以上都不对8、新灭菌设备和维修后的设备在使用前,应确定设备哪些环节并进行灭菌效果确认性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ABC)A 灭菌操作程序B 灭菌物品重量发生改变时C 灭菌物品包装形式 D一件灭菌物品潮湿E 以上都不是9、工作人员应该在下列哪些操作过程中应做好个人防护(ABCD)A 拍牙片操作B 医生诊疗时C 诊疗器械清洗时D 诊疗器械消毒或灭菌时E 以上都不是10、下列哪些口腔诊疗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灭菌(ACDE)A 牙科手机B 口镜C 拔牙钳D 手术用持针器E 牙周治疗器械三、填空题(10题)1、口腔诊疗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者灭菌的要求。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医院清洗、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标准操作规程一、消毒灭菌设备的监测(一)清洗消毒器的监测1.日常监测:应每批次监测清洗消毒器的物理参数及运转情况,并记录。
2.监测方法: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监测结果不符合要求,清洗消毒器应停止使用。
清洗效果测试指示物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
清洗消毒器更新、大修、更换清洗剂、消毒方法、改变装载方法等时,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进行检测,清洗消毒质量检测合格后,清洗消毒器方可使用。
3.化学消毒:应根据消毒剂的种类特点,定期监测消毒剂的浓度、消毒时间和消毒时的温度,并记录,结果应符合该消毒剂的规定。
4.消毒效果监测:消毒后直接使用物品应每季度进行监测,监测方法及监测结果符合要求。
每次检测3件~5件有代表性的物品。
(二)压力蒸汽灭菌的监测1.物理监测法: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灭菌参数。
温度波动范围在+3℃以内,时间满足最低灭菌时间的要求,同时应记录所有临界点的时间、温度与压力值,结果应符合灭菌的要求。
2.化学监测法:应进行包外、包内化学指示物监测。
具体要求为灭菌包包外应有化学指示物,高度危险性物品包内应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最难灭菌的部位。
如果透过包装材料可直接观察包内化学指示物的颜色变化,则不必放置包外化学指示物。
通过观察化学指示物颜色的变化,判定是否经过灭菌和灭菌是否合格。
采用快速压力蒸汽灭菌程序灭菌时,应直接将一片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待灭菌物品旁边进行化学监测。
3.生物监测法:(1)应每周监测一次。
灭菌植入型器械应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
按照《消毒技术规范》的规定,将嗜热脂肪杆菌芽胞菌片制成标准生物测试包或生物PCD,或使用一次性标准生物测试包,对灭菌器的灭菌质量进行生物监测。
标准生物监测包置于灭菌器排气口的上方或生产厂家建议的灭菌器内最难灭菌的部位,并设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
如果一天内进行多次生物监测,且生物指示剂为同一批号,则只设一次阳性对照即可。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细则一、空气、物表监测:(各科室采样)I类环境监测频次:一次/季;Ⅱ类环境监测频次:一次/季;Ⅲ类环境的消毒供应中心检查包装区及无菌物品存放区、血液净化室的透析治疗区等监测频次:一次/季;其他Ⅲ类环境在遇感控暴发怀疑与空气污染有关时监测;(I类环境科室包括:洁净手术部及其他洁净场所)(Ⅱ类环境科室包括:各非洁净手术部、各类1CU、血液病房、新生儿室、无菌腔镜诊疗室、人流手术室、分娩室、普通保护性隔离室等)卫生标准:I类环境卫生标准:见表I和表ⅡⅡ类环境卫生标准:空气细菌总数≤4cfu/(15min.直径9cm平皿)。
I类、Ⅱ类环境物体表面最大染菌密度≤5cfu/cm²Ⅲ类环境卫生标准:空气细菌总数≤4cfu/(5min.直径9cm平皿)Ⅲ类环境物体表面最大染菌密度≤10cfu/cm²注:1、浮游法的细菌最大平均浓度采用括号内数值。
细菌浓度是直接所测的结果,不是沉降法和浮游法互相换算的结果。
2、眼科专用手术室周边区比手术区可低2级。
表Ⅱ洁净辅助用房的等级标准(空态或静态)注:浮游法的细菌最大平均浓度采用括号内数值。
细菌浓度是直接所测的结果,不是沉降法和浮游法互相换算的结果。
二、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应进行浓度和染菌量监测(各使用科室采样)。
(一)染菌量监测:1、使用中的消毒液:监测频次:1次/季度卫生标准:细菌菌落总数≤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2、使用中的灭菌剂监测频次:一次/月卫生标准: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3、使用中皮肤黏膜消毒剂:监测频次:1次/季度卫生标准:细菌菌落总数≤1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4、使用中消毒液有效浓度监测:(各使用科室监测)。
使用中的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戊二醛等,每日监测卫生标准:≥规定的有效浓度三、消毒后物品质量监测(消毒科室采样):监测频次:1次/季度。
(一)消毒后直接使用物品每次检测3—5件有代表性物品(消毒供应中心采样)应每季度进行监测。
化学消毒剂浓度监测
名称浓度监测方法注意事项戊二醛2% 戊二醛浓度指示卡(3M公司)等候的时间不
只需5~8min即能检测出无效的能低于5min,
戊二醛浓度。
使用时从包装瓶中否则造成颜色
取出一条,将其指示的色块完全变化不彻底,
浸没于戊二醛溶液中,1s后取出,判断结果不正
在瓶盖的纸垫上沾一下,去除色确。
但超过
上的多余液体,横置于瓶盖上,8min,颜色逐
注意不要将色块面朝下以免受渐褪去,也会
到污染。
等候5~8min的颜色变使判断困难。
化,指示色块变成均匀黄色时,
则表示溶液浓度>2%;指示色
块没有变化或部分是白色时,
则<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