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第一章导论
- 格式:ppt
- 大小:2.00 MB
- 文档页数:72
(完整版)罗宾斯《管理学》内容概要,中英文对照罗宾斯《管理学》内容概要第一篇导论1章管理者和管理1、组织组织(organization)的定义: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们的系统性安排组织的层次:操作者(operatives)和管理者(基层、中层、高层)2、管理者和管理管理者(managers)的定义:指挥别人活动的人管理(management)的定义:同别人一起或者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得更有效的过程。
管理追求效率(efficiency)和效果(effectiveness)管理职能(management functions):计划(planning)、组织(organizing)、领导(leading)、控制(controlling)管理者角色(management roles):人际关系角色(interpersonal roles)、信息角色(information roles)、决策角色(decision roles) 成功的管理者和有效的管理者并不等同,在活动时间上,有效的管理者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用于沟通,而网络联系(社交等)占据了成功的管理者很大部分时间。
管理者在不同的组织中进行着不同的工作。
组织的国别、组织的类型、组织的规模以及管理者在组织中的不同层次决定了管理者的角色扮演、工作内容以及职能和作用。
2章管理的演进1、20世纪以前的管理: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理论(division of labor)产业革命(industrial revolution)2、多样化时期(20世纪):科学管理(scientific management):弗雷德里克·泰勒一般行政管理理论(general administrative theory):亨利·法约尔(principles of management)、马克斯·韦伯(bureaucracy) 人力资源方法(human resources approach):权威的接受观点(acceptance view of authority),霍桑研究,人际关系运动(卡内基、马斯洛),行为科学理论家(behavioral science theorists) 定量方法(quantitative approach)3、近年来的趋势(20世纪后期):趋向一体化过程方法(process approach)系统方法(systems approach):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closed systems)权变方法(contingency approach):一般性的权变变量包括组织规模、任务技术的例常性、环境的不确定性、个人差异4、当前的趋势和问题(21世纪):变化中的管理实践全球化(globalization)工作人员多样化(work force diversity)道德(morality)激励创新(innovations)和变革(changes)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QM):由顾客需要和期望驱动的管理哲学授权(delegation)工作人员的两极化(bi-modal work force)3章组织文化与环境:管理的约束力量1、组织组织文化(organizational culture)被用来指共有的价值体系。
《管理学》配套课件教案XX 编XX年XX月第一章管理导论一、教学目的任何人类活动,特别是人类有组织的群体活动都需要管理。
本章旨在让学生理解管理的内涵与本质,熟悉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在这个过程种,使学生了解管理者应依循的原理、借助的方法和工具。
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第2-3 课时四、教学重难点1.理解组织与管理的内涵。
2.认识组织的特征、企业的特征。
3.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4.理解管理的本质。
5.如何理解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6.管理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与工具。
7.认识理性分析与直觉判断的关系。
五、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六、教学内容1.内容摘要第一节介绍了管理的内涵与本质。
管理就是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由管理者利用相关知识、技术和方法对组织活动进行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并不断创新的过程。
管理是对人或对人的行为的管理,管理本质是对人的行为进行协调。
第二节介绍了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管理的基本原理是管理者在组织管理活动的实践中必须依循的基本规律,这些规律主要有人本原理、系统原理、效益原理以及适度原理。
管理者在组织管理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借助大量的方法。
抽象地看,这些方法或者以理性分析为基础,或者以直觉判断为依据。
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可以借助许多工具,既需要运用权力直接规范被管理者在组织中必须表现的行为,并对其进行追踪和控制,也需要借助组织文化引导组织成员在参与组织活动过程中不同时空的行为选择。
第三节分析管理活动的时代背景。
全球化和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的两大重要特征。
作为新兴的经济大国,中国20 世纪70 年代末开始改革开放,引入市场机制,市场化因此逐渐成为中国经济生活的主旋律。
2.基本概念组织,企业,管理,人本原理,系统原理,效益原理,适度原理,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
3.基本理论( 1)组织是指一群人为了实现某个共同目标而结合起来协同行动的集合体。
组织的特征:第一,组织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员构成的。
第一篇总论第一章 管理导论第一节 管理的内涵与本质组织与管理I组织的概念组织的特征企业——一种特殊的社会经济组织管理的内涵II管理的概念管理的基本特征管理工作的内容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管理的本质III管理是人或对人的行为的管理管理的本质是对人的行为进行协调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管理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第二节 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管理的基本原理I人本原理系统原理效益原理适度原理管理的基本方法II理性分析直觉判断管理的基本工具III作为管理工具的权力作为管理工具的组织文化第三节 管理活动的时代背景全球化I信息化II市场化III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第一节 古典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研究——泰勒I改进工作方法,并根据工作的要求挑选和培训工人改进分配方法,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改进生产组织,加强企业管理在企业中设置计划部门,把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实行职能工长制进行例外管理一般管理研究——法约尔II经营与管理管理的原则劳动分工权力和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人员的报酬集中等级制度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人员的团结管理要素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科层管理研究III理想的科层组织体系权力的类型传统型权力个人魅力型权力法理型权力第二节 现代管理流派管理思维的系统与权变研究I管理思维的系统观——巴纳德组织是一个协作系统协作系统的三个基本要素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信息的沟通经理人员的职能管理思维的权变观管理本质的决策与协调研究II管理本质的决策研究——西蒙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贯穿整个管理过程决策过程决策的准则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管理本质的协调研究——明茨伯格组织的协调机制组织的基本构成部分组织结构的基本形态管理分析的技术与方法研究III第三节 当代管理流派制度视角的研究:新制度学派的组织趋同理论I组织趋同的现象观察组织趋同的原因分析:“合法性”释义梅耶道格拉斯迪马吉奥和鲍威尔强迫性机制模仿机制社会规范机制技术视角的研究:企业再造理论II流程再造的原则业务流程再造过程观念再造流程再造组织再造试点和切换实现愿景目标。
第一章导论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管理的概念,掌握管理的管理的二重性、性质、管理的职能、管理者的角色和应具备的能力、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管理的概念、管理的二重性、性质、管理的职能、管理者的角色与能力要求。
教学难点:管理的二重性、管理的角色教学课时:4(其中1课时为案例分析讨论)导入案例:蒋华是某新华书店邮购部经理。
该邮购部每天要处理大量的邮购业务,在一般情况下,登记订单、按单备货、发送货物等都是由部门中的业务人员承担的。
但在前一段时间里,接连发生了多起A要的书发给了B,B要的书却发给了A之类的事,引起了顾客极大的不满。
今天又有一大批书要发送,蒋华不想让这种事情再次发生。
问题:他应该亲自核对这批书,还是仍由业务员们来处理?第一节管理的内涵一、管理的基本概念“管”,中国古代指锁匙。
《左传》:“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可引伸为管辖、管制,体现着权力的归属。
“理”,本意是治玉。
《韩非子·和氏》:“王乃使人理其璞,而得玉焉。
”引伸为整理或处理。
二字连用,表示在权力范围内,对事物的管束和处理过程。
由于管理活动的复杂性,不同的学者对此见仁见智,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一)国外学者的观点:1. 法约尔(1916年):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2.卢瑟·古利克:计划(Planning)、组织(Organizing)、人事(Staffing)、指挥(Directing)、协调(Coordinating)、报告(Reporting)、预算(Budgeting)。
——七职能说 (POSDCORB) 。
3.哈罗德·孔茨:计划、组织、人事(人员配备)、指挥和控制。
4.斯蒂芬·罗宾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二)国内学者的观点:南京大学的周三多教授: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复旦大学的芮明杰教授:决策、计划、领导、激励和控制。
清华大学的徐国华:计划、组织、控制、激励、领导和协调。
《管理学》周三多第五版教案第一章管理学导论1.1 管理学的定义与概念- 管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管理学的基本概念1.2 管理学的理论体系- 经典管理理论- 现代管理理论1.3 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方法- 理论建构方法第二章组织管理2.1 组织的概念与特征- 组织的定义- 组织的特征2.2 组织结构与设计- 组织结构的类型与原则- 组织设计的要素与过程2.3 组织权力与决策- 权力与权威- 决策的类型与过程第三章领导与管理3.1 领导的概念与作用- 领导的定义- 领导的作用与功能3.2 领导风格与行为- 领导风格的类型与特征 - 领导行为的分类与要素3.3 领导力的培养与发展 - 领导力的培养途径- 领导力的个人修炼第四章组织文化与创新4.1 组织文化的概念与元素 - 组织文化的定义- 组织文化的核心元素4.2 组织文化的建设与塑造 - 组织文化的建设步骤 - 组织文化的塑造方法4.3 创新与组织变革- 创新的概念与重要性 - 组织变革的过程与策略第五章绩效管理与激励5.1 绩效管理的概念与目的 - 绩效管理的定义- 绩效管理的目标与意义5.2 绩效评估与反馈- 绩效评估的方法与工具 - 绩效反馈的原则与技巧5.3 激励与奖励制度- 激励理论的基本概念 - 奖励制度的设计与管理第六章沟通与冲突管理6.1 沟通的过程与作用- 沟通的定义与要素- 沟通的作用与效果6.2 冲突的原因与类型- 冲突的常见原因- 冲突的不同类型6.3 冲突管理与解决- 冲突管理的策略与方法 - 冲突解决的技巧与原则第七章变革管理与危机应对7.1 变革管理的概念与原则 - 变革管理的定义- 变革管理的基本原则7.2 变革管理的步骤与技巧 - 变革管理的六个步骤- 变革管理的关键技巧7.3 危机管理与应对- 危机管理的基本原则- 危机应对的策略与方法第八章管理伦理与社会责任8.1 管理伦理的概念与特点 - 管理伦理的定义- 管理伦理的特点8.2 管理伦理的挑战与应对 - 管理伦理的挑战- 管理伦理应对的方法8.3 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 - 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与实践结语- 管理学的实际应用- 对管理学的思考与展望以上为《管理学》周三多第五版教案的内容大纲,希望能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第一章导论1、管理的四个阶段的特点(1)史前人类社会:习惯化的管理方式/原始民主的管理制度/简单的管理机构/人格化的管理权力/单一的公共事务(2)前资本主义国家:管理阶层兴起,管理成为政治统治的手段/管理内容趋于复杂,管理权力开始分化/管理制度产生,但在管理中的作用受到限制/管理思想提出,但经验管理仍占主导地位.(3)资本主义社会:科学管理/分权管理/法制管理/经济管理(作为管理的重点)(4)现代社会管理:系统化管理/民主化管理/科学化管理/法制化管理/以人为本/追求效率a.管理是维系人类正常社会生活的条件;b.管理是社会资源有效配置手段;c.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实现基础;d.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保证,还能创造出新的生产力3、管理学学科特征(04简答):(五点)a.管理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统一的学科;b.管理学是一门定性和定量相统一的学科;c.管理学是一门社会属性与阶级属性相统一的学科;d.管理学是一门软科学;e.管理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4、现代管理学特点:(四点)变革性/开放性/严密性/实用性a.有助于把握现代管理规律,提高人类社会实践活动能力;b.有助于合理组织生产力,发挥生产力在人类文明进步中的作用;c.有助于面向未来,实现管理国际化和管理创新.6、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途径:(四点)a. 基本前提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b.出发点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认识国情;c.重要条件是分析借鉴国外有关理论;d.保证是掌握相关学科基本知识.7、学习现代管理的具体方法:(五点)a.比较研究法;b.定量分析法;c.历史分析法;d.案例研究法;e.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第二章管理学的形成和发展一、本章基本框架1、前管理时期管理思想:中外古代管理思想/西方近代管理思想产生背景/近代西方管理理论先驱2、管理科学发展三个阶段: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现代管理理论3、古典管理理论:泰罗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韦伯管理组织理论4、行为科学理论:早期行为科学理论、后期行为科学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弗鲁姆期望价值理论、麦格雷戈X-Y理论、布莱克和穆顿管理方法5、现代管理理论:管理过程学派、经验主义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学派、权变管理学派代表人物和基本观点6、现代企业文化理论兴起于美日经济的比较研究二、知识点细化1、a.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古代朴素的系统管理思想、古代的用人思想、古代的经济管理思想;b.西方:行政管理思想、生产管理思想、教会管理思想.2、近代西方理论产生的背景:机器大工业的需要、市场竞争的需要、提高生产效率的需要、阶级斗争的需要3、首次提出关心人的哲学,是人事管理先驱、是产业革命后期对管理思想贡献最大的,劳动分以管理教育先驱著称,三项原则为机械、道德、商业原三项原则:组织、沟通、信息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