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稿)王戎不取道旁李公开课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3
25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重点句子“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并引导学生分析王戎得出这个结论的原因。
2.能够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并理解故事内容。
3.学习王戎善于观察和思考、遇事冷静分析的精神。
重点:理解故事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难点:学习王戎善于观察和思考、遇事冷静分析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置情导入
1. 齐读课题,回顾课题的意思。
2. 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自主“三勤”
(一)勤读
1. 师示范读,生注意节奏。
2. 有节奏地齐读。
(二)勤说
1. 回顾理解文言文的方法:(1)看注释(2)联系生活(3)联系上下文
(4)看插图(5)查工具书
2. 请用上这些方法,进行小组活动。
要求:(1)4人一个小组,每人说一句古文的意思。
(2)说的句式:
例如:我用 的方法理解了“尝”的意思是 ,用
的方法理解了“诸”的意思是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这一句话的意思是 。
(3)当同学说时,其他同学认真听,并及时进行纠正补充。
3. 小组全班汇报自己的理解(师适时出示全文的翻译)。
4. 自己练习把全课的翻译说出来,并尝试背诵课文。
5.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6.教师谈话:同学们,在这一课中有三个“之”,它们的意思有区别吗?
理解“之”的意思。“诸儿竞走取之”中的“之”代表“李子”。“人问之”中的“之”代表“王戎”,“取之,信然”中的“之”代表“李子”。7.想一想: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8.你觉得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9.演一演:请4位同学上台演一演这个故事,其他同学认真看。
(三)勤写(只想不写)
请你展开合理想象,(可以根据同学们演的)把众小儿是如何去摘李子,如何品尝李子,尝之后又是如何说的……用上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方法,用现代文写下这一过程。
看到道路旁边的李树结满了李子,这群小孩子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李子,有的 ,有的 ,有的 。只有 。那些小孩摘到李子后就
三、融情拓展
《世说新语》中曹冲称象的故事。
四、课堂小结
学了这篇古文,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王戎不取道旁李
诸儿:竞走取之 善于观察和思考
王戎:不动 冷静分析和推理
(二)勤说
请用上所学的理解文言文的方法,进行小组活动。
要求:(1)4人一个小组,每人说一句古文的意思。
(2)当同学说时,其他同学认真听,并及时进行纠正补充
(3)说的句式:
1号:我用 的方法理解了“尝”的意思是 ,用 的方法理解了“诸”的意思是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这一句话的意思是 。
2号:我用 的方法理解了“折枝”的意思是 ,用 的方法理解了“竞走”的意思是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这一句话的意思是 。
3号:我用 的方法理解了“人问之”的意思是 ,用 的方法理解了“必”的意思是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这一句话的意思是 。
4号:我用 的方法理解了“之”指的是 ,用 的方法理解了“信然”的意思是
,“取之,信然”这一句话的意思是 。
(四)勤写(只想不写)
请你展开合理想象,(可以根据同学们演的把众小儿是如何去摘李子,如何品尝李子,尝之后又是如何说的……用上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方法,用现代文写下这一过程。
看到道路旁边的李树结满了李子,这群小孩子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李子,有的 ,有的 ,有的
。只有 。那些小孩摘到李子后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