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第三节 中国西部的人口大省——四川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6
第 7章认识我国的区第三节四川省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结合地图了解四川省的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内容和主要自然灾害。
2.结合相关资料了解四川省的经济发展。
二、过程与方法结合图文资料了解四川省独特的地域文化。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地域独特文化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四川省的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内容和主要自然灾害。
难点分析四川省的经济发展。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同学们,你听说过“蜀犬吠日”的故事吗?蜀:四川省的简称;吠:狗叫。
原意是四川多雨,那里的狗不常见太阳,出太阳就要叫。
比喻少见多怪。
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走进四川了解一下四川省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特点。
(板书)四川省【自主学习】请同学们结合教材P76-P82,完成下列要求。
一、川西高原山地和四川盆地1.四川省位于我国的西南腹地,位于长江上游地区,面积48万平方千米,居全国第五位,人口8 042万(2019年),居全国第四位,包括川西高原山地和四川盆地两大部分。
2.四川省地跨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地势西高东低。
3.川西高原山地位于四川省西部,包括四川西北部的高原、四川西南部山高谷深、森林广布的山地。
4.四川盆地位于四川省东部以及重庆市西部,盆地西部为,地势低平;中部为成都平原,占盆地总面积的62%;东部有许多丘陵东北——西南走向的低山丘陵。
5.川西高原山地属于高原、高山气候,其特点是长冬无夏,春秋相连,降水量少而集中。
四川盆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冬暖夏热 ,降水丰沛,冬春多雾。
6.自然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二、西部强省四川省内还存在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主要表现在川西高原山地和四川盆地。
三、独特的地域文化独特的地域文化有:川菜、小吃、川剧、茶馆、川酒、民族风情等。
【小组探究】探究四川省的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读“四川省地势分布图”(甲)和“四川省气候分布图”略图(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四川省》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四川省》这一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四川省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四川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水系分布、动植物资源、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情况。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形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基本地理知识。
但对于四川省的具体情况,学生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四川省的相关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四川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水系分布、动植物资源、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以及经济发展等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观察地图、讨论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地理资源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四川省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2.教学难点:四川省的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水系分布、动植物资源等方面的具体内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讨论交流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结合板书,生动形象地展示四川省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我国地图为背景,引导学生找到四川省的位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四川省的基本情况,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3.课堂讲解:结合多媒体课件和地图,详细讲解四川省的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水系分布、动植物资源等方面的内容。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四川省的经济发展状况,使学生了解四川省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 7章认识我国的区第三节四川省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结合地图了解四川省的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内容和主要自然灾害。
2.结合相关资料了解四川省的经济发展。
二、过程与方法结合图文资料了解四川省独特的地域文化。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地域独特文化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四川省的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内容和主要自然灾害。
难点分析四川省的经济发展。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同学们,你听说过“蜀犬吠日”的故事吗?蜀:四川省的简称;吠:狗叫。
原意是四川多雨,那里的狗不常见太阳,出太阳就要叫。
比喻少见多怪。
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走进四川了解一下四川省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特点。
(板书)四川省【自主学习】请同学们结合教材P76-P82,完成下列要求。
一、川西高原山地和四川盆地1.四川省位于我国的西南腹地,位于长江上游地区,面积48万平方千米,居全国第五位,人口8 042万(2021年),居全国第四位,包括川西高原山地和四川盆地两大部分。
2.四川省地跨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地势西高东低。
3.川西高原山地位于四川省西部,包括四川西北部的高原、四川西南部山高谷深、森林广布的山地。
4.四川盆地位于四川省东部以及重庆市西部,盆地西部为,地势低平;中部为成都平原,占盆地总面积的62%;东部有许多丘陵东北——西南走向的低山丘陵。
5.川西高原山地属于高原、高山气候,其特点是长冬无夏,春秋相连,降水量少而集中。
四川盆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冬暖夏热 ,降水丰沛,冬春多雾。
6.自然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二、西部强省四川省内还存在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主要表现在川西高原山地和四川盆地。
三、独特的地域文化独特的地域文化有:川菜、小吃、川剧、茶馆、川酒、民族风情等。
【小组探究】探究四川省的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读“四川省地势分布图”(甲)和“四川省气候分布图”略图(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四川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说出四川省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了解四川省的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
-掌握四川省丰富的资源和特色产业。
-知道四川省的主要城市和文化特色。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读图、分析资料,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分析能力。
-组织小组讨论,锻炼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四川省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四川省的地形、气候特点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四川省的主要资源和特色产业。
2.教学难点:-理解四川省自然地理条件与人文地理现象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四川省的美丽风光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2.地理位置结合地图,让学生指出四川省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省份。
3.自然地理特征讲解四川省的地形(如川西高原、四川盆地等)、气候特点。
4.资源与产业介绍四川省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矿产、水能等)和特色产业(如农业、旅游业等)。
5.主要城市讲述成都等主要城市的特点和重要地位。
6.小组讨论分组探讨四川省发展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
7.课堂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8.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四川省印象的短文。
教学反思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学生对四川省有了较全面的认识。
但在讲解某些复杂地理关系时,可能需要进一步放慢节奏,确保学生理解透彻。
小组讨论环节的组织还可以更加优化,提高讨论的效率和质量。
对于一些拓展性内容,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自主探究的机会。
在今后教学中,要更加注重细节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以提升教学效果。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四川省》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四川省》这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四川省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地图和文字,帮助学生了解四川省的自然和人文特点,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对于地理空间概念和地理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四川省的具体情况和特点,他们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四川省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四川省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经济、文化等特点。
2.培养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兴趣和地理素养。
3.提高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四川省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2.四川省的气候特点和资源分布。
3.四川省的经济和文化特点。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了解四川省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四川省的气候特点、资源分布、经济和文化特点。
3.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四川省的地图、图片和文字材料。
2.准备相关的案例和实例。
3.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和话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四川省的美丽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简要介绍四川省的地理位置,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利用地图和文字材料,详细介绍四川省的地形、气候、资源、经济和文化等特点。
让学生对这些方面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设计一些有关四川省的地理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他们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巩固(10分钟)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四川省的认识和看法,加深他们对四川省的了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关注四川省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规划,让他们了解四川省的发展前景。
课题名称:第七章比较区域差异
第三节中国西部的人口大省——四川
备课单位:敖家中学万熙燕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掌握四川的位置、地形、地势、气候、各种资源、经济差异和文化。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地图,了解四川的位置和范围、地形和地势、经济和文化。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热爱大自然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四川的位置和地形、地势、气候、各种资源。
教学难点:四川经济差异的原因。
教具准备:四川地形图、政区图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阅读探索的内容并回答问题,四川仅仅是一个盆地吗?你了解四川吗?让我们一同走进四川吧!
二、新课讲授
1、四川的地理环境
教师提问;从图A可以看出四川的地形由那两部分组成?
川西高原山地和四川盆地。
教师提问:从图B可以看出四川的地势特征有什么特点?
西高东低,地跨一二级阶梯。
①教师介绍:四川省地形西高东低,大致西部为高原、山地,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东部为盆地.丘陵,海拔多在1000—3000米之间,全省分为川西高原和四川盆地两大部分。
川西北高原是四川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四川盆地西部的成都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也是四川人口最稠密、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四川的省会位于该平原上。
全省最高点是川西的大雪山主峰贡嘎山,海拔7556米。
②教师指导学生结合地理图册说出四川的位置和范围:四川位于中国西南地区,长江上游,是中国第五大省,介于东经97°21′~108°31′和北纬26°03′~34°19′之间,全省东西长1075公里,南北宽921公里,面积48.41万平方公里。
四川西部地区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东部地区则大都位于四川盆地内。
四川与重庆、陕西、甘肃、青海、云南、贵州和西藏自治区接壤。
四川省有地区6个:达川.广安、巴中:黔江.宜宾、雅安;少数民族自治州3个: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和凉山彝族自治州;地级市13个:成都、自贡、攀枝花、泸州、绵阳、德阳,广元、遂宁、南充。
万县、涪陵,内江、乐山;15个县级市,43个市辖区和156个县。
③教师指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出四川的河流:四川省除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小部属黄河流域外,其余均属长江流域。
长江也是流经四川的最大河流,上游称金沙江,是四川和西藏的界河,金沙江流至宜宾后称长江。
长江四川境内主要支流有雅砻江、岷江(包括大渡河、青衣江)、沱江、嘉陵江(包括涪江、渠江)、赤水河等。
四川是中国水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拥有大量水电站。
④教师指导学生结合图F和G分析四川的气候特征;受地形影响,全省东西部气候差异明显。
东部盆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平均气温14-19℃,全年降水量900-1200毫米;四川盆地春早,夏长.冬暖,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约6℃,无霜期始于2月初至3月初,长 8-10个月,农业发达,素称“天府之国”,水稻产量居全国首位,麦、棉、丝、油菜籽、茶、柑桔、桐油、白蜡(产量居全国首位)、猪棕等都在全国占重要地位;西部属高原性大陆气候,干燥寒冷,平均气温6-12℃,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约-5℃,全年降水量600~700毫米,无霜期短(在7月前后一个月左右时间),水草丰美,牛羊成群。
⑤教师介绍;由于四川面积广大,气候条件和地质条件复杂多样导致四川是一个自然灾害较多的省份,如;图H所列。
2、四川的经济差异
教师提问;看图K说说四川经济的地区差异?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
四川是我国西部地区工业总量最大,门类最齐全,优势产品最多的省。
也是我国西部地区的第一人口大省。
省内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在工业、农业、科技、教育和资源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这与各地的自然环境差异大是密不可分的。
阅读图L了解四川的各种资源分布情况?
①旅游资源:山水名胜、文物古迹、民族风情兼备。
长江三峡之一半,大宁河小三峡在四川境内,峨眉山、青城山、缙云山、九寨沟黄龙、兴文石林等都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引人入胜。
都江堰、剑门蜀道则是人工改造自然的辉煌成果。
乐山大佛(位于四川乐山东面凌云山西壁,是世界最大的石刻佛像,“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大足与安岳石刻等是著名的宗教遗存。
王建墓、刘备墓与武侯祠、杜甫草堂、望江楼公园都与著名历史人物有密切关系。
红岩、白公馆、
渣滓洞是现代史的重要纪念地。
自贡是“恐龙窝”,为恐龙化石集中产地。
卧龙自然保护区因大熊猫而为世界注目。
成都青羊宫花会、凉山彝族火把节、川西北藏族转山会、重庆灯会等,都是民俗旅游的重点。
②动植物资源:大熊猫、金丝猴、羚羊、小熊猫、白唇鹿、梅花鹿、黑颈鹤、四川红杉、岷江柏、独叶草、追龄草、香樟、珙桐、桫椤、攀枝花苏铁等。
③矿产资源:已探明的地下矿藏132种,仅攀西地区就蕴藏有全国13.3%的铁、93%的钛、69%的钒和83%的钴。
有32种矿产的保有储量居全国前五位,它们分别是:第1位:钛矿、钒矿、硫铁矿、熔炼水晶、光学萤石、白垩、玻璃用脉石英,共计7种;第2位:天然气、锂矿、芒硝、碘矿、盐矿、晶质石墨、石棉、云母、砖瓦用砂岩、霞石正长岩、石榴子石,共计11种;第3位:铂族金属、铁矿、铍矿、熔剂用灰岩、毒重石,共计5种;第4位:炼镁用白云岩、轻稀土矿、镉矿、铸型用砂岩、蓝石棉、玻璃用白云岩、海泡石粘土、水泥配料用粘土,共计8种;第5位:磷矿1种。
在对国民经济有重要价值的45种矿产资源中,有天然气、铁、钛、钒、铂族、轻稀土、硫铁矿、磷、芒硝、岩盐、玻璃用石英、石棉、石墨、炼镁白云岩等14种矿产资源的保有储量居全国前五位。
煤、铅、锌、银、饰面大理石、水泥原料等矿种,虽然探明储量较少,但开发强度大,产量在全国仍占重要地位。
迄至1997年底,四川省探明储量的矿产有90种,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矿种155种的60%。
3、独特的地域文化
教师结合课本上的图介绍:
①地方文艺:康定转山会:每年四月初八这一天,人们从四面八方云集康定,在山顶草坪上,帐篷绵延,人山人海,白天赛马,摔跤等民族体育活动。
入夜,燃起篝火,席地饮酒,载歌载舞,通宵达旦,黄龙庙会:每年农历六月十六日,方圆数百里的藏.羌、回、汉各族人民集会黄龙寺,在寺前空地上帐篷连营,炉火如星,各部酋长率众排列大围.环跳互唱,应声山谷。
川剧:是流行四川地区的一种地方戏剧,是戏曲中较为古老的剧种之一,川剧形式活泼,曲调多样,浅显易懂,语言诙谐,表演程式多样化,一些特技如变脸、旋舞、喷火等,有强烈艺术效果。
四川扬琴、四川清音等为主要曲艺形式。
相书由一人在幔后表演,能模拟各种声音,维妙维肖。
谐剧寓壮于谐,能及时反映生活现实。
由于它历史悠久,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在我国戏剧舞台上占有一定位置,文艺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还有自贡的灯会,彝族的火把节等
②饮食文化:川菜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用料广泛,味多而深浓,以麻辣味为特色。
宫爆鸡丁、麻婆豆腐、灯影牛肉、怪味鸡块等最有特色。
小吃品种极多,赖汤园、担担面、豆花面、宋嫂面、小笼蒸牛肉、蛋烘糕等均为传统小吃。
四川茶文化:四川人利用茶叶的历史,有文献可查的.已有三干多年。
饮茶对人体有益无害,因茶叶中含有30多种芳香物质,可以溶解脂肪,使胆固醇含量下降。
而四川茶馆之多堪称中国之最。
城乡处处有茶馆,形成人们都喜爱喝茶的——大地方特色。
茶馆除休闲之外还是社会社交的一重要场合:了解行情,洽淡生意,有些茶馆增设娱乐文艺节目,打围鼓、唱清音、打金钱板等曲艺节目,看板,录像节目等:四川酒文化:川酒在中国酿酒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五粮液,剑南春,泸州老窖,郎酒、全兴大曲,沱牌酒被国人称为川酒的“六朵金花”。
③比较四川和北京在饮食、文化、民居等方面的差异?见课本
三、课堂小结:四川的地形、地势、范围、气候、各种资源、经济差异和文化
板书设计:第七章比较区域差异
第三节中国西部的人口大省——四川
1、四川的地理环境
地形、地势、范围、气候
2、四川的经济差异
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3、独特的地域文化
地方文艺饮食文化
备课心得:1、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自己的学生情况做出合理的取舍 2、注重地图在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