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电学经典题目
- 格式:docx
- 大小:191.81 KB
- 文档页数:3
1.饮水机是一种常见的家用电器,其工作电路可简化为如图1所示的电路,其中S是一个温控开关,当开关S接a时,饮水机正常工作,将水迅速加热;当水达到一定温度时,开关S 自动换到b,饮水机处于保温状态,若饮水机正常工作时发热板的电功率为550 W,而保温时的发热板的功率是正常工作时电热板功率的0.1倍,求电阻R1的阻值.【答案】190Ω图12.在如图2的电路中,已知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18Ω,电流电压恒为6 V,灯泡上有“6 V3 W”的字样.图2(1)闭合S1、S2滑片P滑到b端时,电流表示数为1 A,求电阻R1的值.(2)闭合S1断开S2,滑片P滑到a端时,电压表的示数为多少?电阻R上消耗的电功率是多大?【答案】(1)12Ω(2)2.4 V,0.48 W3.如图3所示的电路中,滑动变阻器R3的最大阻值是20Ω,电源电压为8 V且保持不变,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至a端时,将S1闭合,S2断开,电流表的示数为0.8 A,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移至b端时,将S1、S2都闭合,电流表的示数为2A,求:R1、R2的阻值.图3ΩΩ.I U R 108082===则解:(1)当滑片P 移至a 端,闭合S1,断开S2时,R3连入电路的阻值为0,R1短路,只有R2连入电路,其等效电路为图4(a)所示(2)当滑片P 移至b 端,闭合S1、S2时,R2短路,R1与R3并联,且R3=20Ω,其等效电路如图4(b)所示I3=8/20 A=0.4 AI2=2A-0.4 A=1.6 AR3=U/I3=8/1.6Ω=5Ω图44.如图5所示电路,电源电压U=4.5 V 且保持不变,R 1=5Ω,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为20Ω,电流表量程为0~0.6 A ,电压表量程为0~3 V ,通过分析计算:说明变阻器R2允许的取值范围图5解:(1)当滑片P 向左端移动时,R2减小,电路中电流增大,R2两端的电压减小,电流表的量程为0~0.6 A ,即电路中的电流最大值为0.6 A ,那么此时R2接入电路中的值为最小值、R2minU1=I1·R1=0.6×5 V=3 VU2=4.5 V-3V=1.5 V∴R2min=U2/I2=1.5/0.6Ω=2.5Ω(2)当滑片P 向右端移动时,R2增大,R2两端的电压增大,电压表的量程为0~3 V ,即R2两端的电压最大值为3 V ,此时R2接入电路中的阻值为最大值R2maxU ′1=4.5 V-3 V=1.5 VI ′1=1.5/5 A=0.3 A∴R2max=U ′/I ′2=3/0.3Ω=10Ω综上所述R2的取值范围为2.5Ω≤R2≤10Ω.2020.R U L =+∴⎩⎨⎧==⎩⎨⎧==Ω1063010L L R V U ΩR V U (舍去)或W .W R U P P L 6310622====额额实t 0020R U R =V V t QR U 22604846000=⨯==∴ΩΩ43562219848400=⨯=⨯=∴U U R R R 5.如图6所示电路,电源电压U 恒定且小于10 V ,R1=1 5Ω,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20Ω,小灯泡L 的电阻小于15Ω,当开关S 断开,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于b 端时,○A 表示数为0.2 A ,当开关S 闭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于a 端时,○A 表示数为1 A ,且小灯泡正常发光,求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忽略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图6解:(1)当开关S 断开,滑动变阻器置于b 端时,灯泡与RL 串联①(2)当开关S 闭合,滑动变阻器置于a 端时,灯泡与R1并联115=+U R U L ②解①②式方程组得 此时灯泡正常发光则U 额=6 V6.如图7所示是一个电热毯示意图,R0是电热毯中的电阻丝,R 是与电阻丝串联的电阻,电热毯上标有“220V100W ”字样,S 是控制电热毯处于加热状态或保温状态的开关.(1)用学过的公式推理说明开关S 断开时,电热毯是处于加热状态还是保温状态?(2)若要求在保温时电流通过电阻丝R0每1分钟有60 J 的电能转化为内能,电阻R 的阻值为多大?【解析】(1)当S 闭合时,R0的功率,P0=U2/R0当S 断开时,R0的功率,P ′0=U20/R0 图7∵U0<U ∴P ′0<P0即S 断开时,电热毯处于保温状态.(2)电阻丝的电阻R0=U2额/P 额=2202/100Ω=484Ω保温状态时,电阻丝两端的电压为U0R 两端电压 UR=220 V-22 V=198 V492112221222=⋅⎪⎪⎭⎫ ⎝⎛==∴P P R R U R I P 222122*********⎪⎪⎭⎫ ⎝⎛=∴=⎪⎪⎭⎫ ⎝⎛∴R U I R U R I ΩΩ332632332122221=⨯⨯==∴=I U R R U I 即A A R U I 236222===ΩΩ6233221221=-⨯=-⋅=∴I I R I R 7.如图8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 ,已知当滑片P 分别滑至a 端和b 端时,电阻R1消耗的电功率之比为P1∶P2=9∶4,当滑片在a 端时,电流表示数为3 A ,滑片P 在b 端时电压表示数为6 V ,求:(1)R1的阻值和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R2;(2)电源电压是多少伏?图8【解析】(1)当滑片P 在a 端时P1=I21R1当滑片P 在b 端时I2=U2/R2滑片在a 端时U=I1·R1滑片在b 端时U=I2(R1+R2)I1·R1=I2(R1+R2)(2)由I=U/R 得U=I1·R1=3×6 V=18 V8.如图9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12 V 且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最大值为R2,闭合开关S 后,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由a 端向b 端滑动时,○A 表示数由1.5A 变为0.5 A.求:图9(1)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2)电压表的示数的变化范围.(3)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滑到b端时,通电2minR1产生的热量.【答案】(1)16Ω(2)0~8 V(3)240 J9.如图10所示,灯L1标有“6V3W”灯L2标有“12V4W”,将开关闭合后L1恰好正常发光,求:(1)电压表示数.(2)电流表A2的示数. 图10(3)灯L2的实际功率和L2通电1min产生的热量.【答案】(1)6 V(2)0.17 A(3)60 J10.如图11所示,电源电压为6 V且保持不变;灯L1上标有“8V8W”字样,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20Ω.图11(1)当滑片P移到b端,开关S1闭合,S2断开时,○A示数为0.2 A,求电压表的示数和L2的电阻.(2)当滑片P移到a端,开关S1、S2均闭合时,求灯L1消耗的实际功率和电流表的示数. 【答案】(1)4 V,10Ω(2)4.5 W,0.6 A。
初二电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与通电时间成正比。
这个规律叫做()。
A. 欧姆定律B. 焦耳定律C. 欧姆定律的推论D. 焦耳定律的推论答案:B2.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导体()。
A. 铜丝B. 铁丝C. 橡胶棒D. 盐水答案:C3. 以下哪个选项是绝缘体()。
A. 铜丝B. 铁丝C. 橡胶棒D. 盐水答案:C4. 以下哪个选项是半导体()。
A. 铜丝B. 铁丝C. 橡胶棒D. 硅答案:D5. 以下哪个选项是超导体()。
A. 铜丝B. 铁丝C. 橡胶棒D. 某些合金答案:D6. 以下哪个选项是电源()。
A. 铜丝B. 铁丝C. 电池D. 盐水答案:C7. 以下哪个选项是导体()。
B. 铁丝C. 橡胶棒D. 盐水答案:A8. 以下哪个选项是导体()。
A. 铜丝B. 铁丝C. 橡胶棒D. 盐水答案:B9. 以下哪个选项是导体()。
A. 铜丝B. 铁丝D. 盐水答案:D10. 以下哪个选项是导体()。
A. 铜丝B. 铁丝C. 橡胶棒D. 盐水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与通电时间成正比,这个规律叫做______。
答案:焦耳定律2. 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______。
答案:电阻3. 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通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大,说明导体的电阻越______。
答案:小4. 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跟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有关,还跟导体中的______有关。
答案:电流5. 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跟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有关,还跟导体两端的______有关。
答案:电压6. 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跟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有关,还跟导体中的电流和导体两端的电压有关。
答案:×7. 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跟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有关,还跟导体中的电流和导体两端的电压无关。
初中基础电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之间的关系,是由下列哪个定律描述的?A. 欧姆定律B. 焦耳定律C. 基尔霍夫定律D. 楞次定律答案:A2. 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其大小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A. 材料B. 长度C. 横截面积D. 以上都是答案:D3.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的电压关系是:A. 各支路电压相等B. 各支路电压不相等C. 各支路电流相等D. 各支路电流不相等答案:A4. 串联电路中,电流在各个电阻上的分配关系是:A. 各电阻电流相等B. 各电阻电流不相等C. 各电阻电压相等D. 各电阻电压不相等答案:A二、填空题5. 电流的单位是______,电压的单位是______。
答案:安培;伏特6. 电阻的单位是______,其符号为______。
答案:欧姆;Ω7. 电路中,当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是______的。
答案:正比8. 电路中,当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之间的关系是______的。
答案:反比三、计算题9. 一个电阻为10Ω的电阻器,通过它的电流为0.5A,求电阻器两端的电压。
答案:5V10. 一个电源电压为6V,通过一个电阻为12Ω的电阻器,求通过电阻器的电流。
答案:0.5A四、实验题11. 在一个简单的串联电路中,有一个电池组,其电压为9V,一个开关,一个电阻为5Ω的电阻器,一个电流表。
请描述如何测量电阻器两端的电压。
答案:首先,确保电路是断开的,然后将电池组、开关、电阻器和电流表按照串联的方式连接起来。
闭合开关,使用电压表测量电阻器两端的电压,记录读数。
12. 在一个并联电路中,有两个电阻器,电阻分别为4Ω和6Ω,一个电流表连接在4Ω电阻器的两端。
如果总电流为1.5A,请计算通过4Ω电阻器的电流。
答案:首先,根据并联电路的特性,可以知道两个电阻器两端的电压是相等的。
然后,根据欧姆定律,可以计算出通过4Ω电阻器的电流为0.75A。
电学部分习题汇总一.电流、电压、电阻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短导线的电阻比长导线的电阻小B.粗导线的电阻比细导线的电阻小C.铜导线的电阻比铁导线的电阻小D.同种材料长度相等,粗导线的电阻比细导线的电阻小2.两条粗细相同的镍铬合金电阻线,长度分别为3米和1米,20℃时它们的电阻之比为3:1,当温度上升到40℃,它们的电阻之比是(横截面积变化不计)[]A.大于3:1 B.等于3:1C.小于3:1 D.等于1:3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铁导线的电阻一定比铜导线的电阻大B.同种材料的导线,若长度相同,则细的导线电阻大C.长度相同的两根导线,细的导线电阻一定大D.粗细相同的两根导线,长的导线电阻一定大4.有关导体电阻的说法,正确的是[]A.粗细相同的两根导线,长度大的,电阻一定大B.长度相同的两根导线,横截面积小的,电阻一定大C.同种材料制成的长短相同的两根导线,横截面积小的,电阻一D.铝导线的电阻一定比铜导线的电阻大5.将图12的变阻器接入电路中,当滑片向左移动时,要使电阻减少,下列哪种接法正确[]A.a和b B.a和c C.c和d D.b和d6.如图13所示的滑动变阻器正确接入电路的两个接线柱可以是[]A.a和c B.b和c C.a和d D.b和d7.图14,A、B、C、D中所示的为滑线变阻器的结构和连入电路情况示意图,当滑片向右滑动时,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小的为[]8.如果将图15中滑线变阻器的C、D二接线接在电路中的MN间,为使电压表读数变小,问触头P应该:[]A.向左滑动B.向右滑动C.向左、向右均可以D.无法实现9.如图16所示,为一电阻箱结构示意图,下面关于此电阻箱接入电路电阻值大小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拔出铜塞a、b,接入电路电阻为7欧姆B.只拔出铜塞c、d,接入电路电阻为7欧姆C.要使接入电路电阻为7欧姆,只有拔出铜塞c、d才行D.将铜塞a、b、c、d全拔出,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小10.图17为电阻箱结构示意图,要使连入电路的电阻为7欧姆,应将铜塞插入插孔的是[]A.C和B B.A和CC.A和D D.B和D12.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是[]A.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B.通过导体的电流强度C.导体的电功率D.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13.用伏特表、安培表测量电阻实验中,在连接电路时,下列注意事项中,其中不必要的一点是[]A.连入变阻器时,应使滑片位于变阻器值最大的位置B.电键、安培表应接在靠近电源电流流出的一端C.连入电键时,应先将电键打开D.伏特表应与待测电阻并联,安培表应与待测量电阻串联,并使它们的“+”接线柱,靠近电源的“+”极一端14.在图18所示的电路中,有可能造成电源和安培表都损坏的是[]15.如图19所示,a、b、c表示的是伏特表或安培表,当K1、K2都闭合时,下列正确说法是[]A.a、b、c都是安培表B.a、b、c都是伏特表D.b、c是安培表,而a是伏特表C.a、b是伏特表,而c是安培表16.某同学做实验时,如图20连接电路,闭合电键后,灯泡正常发光,但安培表指针不动,伏特表读数正常,那么有可能是[]A.安培表已被烧坏,致使电路不通B.安培表完好,但未与导线接牢C.灯L的灯座接线处短路D.安培表接线处碰线(安培表被短路)17.图21,电键K合上,电灯L1、L2都不亮,伏特表示数为6伏特,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A.L1短路,L2断路B.L1断路,L2短路C.L1、L2都断路D.L1、L2都短路18.要使合上电键K,小灯泡L1、L2都发光,那么,下列图22中错误的是[]二、填空题20.如图23所示的导线,A处导线的直径大于B处导线的直径,那么通过A处和B处电流强度的关系I1______I2(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九年级物理电学专题训练一、电路的基本概念与组成部分1. 题目下列物体中,属于导体的是()A. 橡胶B. 铁丝C. 塑料D. 干木棒解析:导体是容易导电的物体,常见的导体包括金属、人体、大地、石墨等。
在选项中,铁丝是金属,金属是导体,而橡胶、塑料、干木棒都属于绝缘体,不容易导电。
所以这题答案是B。
2. 题目一个完整的电路包括电源、______、开关和导线四部分。
解析:一个完整的电路包括电源(提供电能)、用电器(消耗电能)、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和导线(传输电能)四部分。
所以这里应填“用电器”。
二、电流、电压和电阻1. 题目关于电流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金属导体中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的电流,所以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就是电流的方向B. 在导电溶液中有可能是正离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所以电流的方向不能确定C. 不论何种导体,电流的方向都规定为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D. 电流的方向总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解析:A选项,在金属导体中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但电流方向规定为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所以自由电子定向移动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A错误。
B选项,在导电溶液中,正离子定向移动方向就是电流方向(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方向为电流方向),B错误。
C选项,不论何种导体,电流的方向都规定为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C正确。
D选项,在电源外部,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在电源内部,电流从负极流向正极,D错误。
所以答案是C。
2. 题目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______V,家庭电路的电压是______V。
解析: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1.5V,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V。
3. 题目有一段导体,当它两端的电压为2V时,通过它的电流为0.1A,它的电阻是多少?当它两端的电压为4V时,通过它的电流是多少?解析:根据欧姆定律R = (U)/(I),当U = 2V,I = 0.1A时,R=(2V)/(0.1A)=20Ω。
当U'=4V时,因为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电压和电流无关,所以电阻R = 20Ω不变,此时电流I'=(U')/(R)=(4V)/(20Ω)=0.2A。
电学考试题初三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1. 电流的单位是安培,用符号表示为:A. mAB. AC. μAD. kA答案:B解析:电流的国际单位制单位是安培(A),毫安(mA)和微安(μA)是它的分数单位,千安(kA)是它的倍数单位。
2. 欧姆定律的公式是:A. I = V/RB. I = R/VC. R = V/ID. V = R * I答案:A, C, D解析:欧姆定律表明电流(I)与电压(V)成正比,与电阻(R)成反比。
公式可以表示为 I = V/R,R = V/I 或 V = I * R。
二、填空题1. 家庭电路中的电压是_______伏特。
答案:220解析:中国大陆家庭电路的标准电压是220伏特。
2. 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阻之_______。
答案:和解析:串联电路中,电阻是相加的,即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阻之和。
三、计算题1. 一个电阻为20Ω的电阻器,通过它的电流为0.5A,求电压。
答案:10V解析:根据欧姆定律 V = I * R,将已知数值代入公式得 V =0.5A * 20Ω = 10V。
2. 如果将上述电阻器与一个10Ω的电阻器并联,求并联后的总电阻。
答案:8Ω解析:并联电路中,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电阻倒数之和,即 1/R总= 1/R1 + 1/R2。
代入数值得 1/R总= 1/20Ω + 1/10Ω = 3/20Ω,所以 R总= 20Ω * 10Ω / (20Ω + 10Ω) = 8Ω。
四、简答题1. 什么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答案:串联电路是指电路中的元件首尾相接,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并联电路是指电路中的元件两端分别连接,电流有多条路径。
结束语:通过本次电学考试题的练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电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公式,提高解题能力。
电学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分支,掌握好电学知识对于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
希望大家能够不断探索,持续进步。
九年级电学计算题一、简单电路电流、电压、电阻计算。
1. 已知一个电阻R = 10Ω,两端电压U=20V,求通过电阻的电流I。
- 解析:根据欧姆定律I = (U)/(R),将R = 10Ω,U = 20V代入公式可得I=(20V)/(10Ω)=2A。
2. 一个电路中通过灯泡的电流I = 0.5A,灯泡电阻R=20Ω,求灯泡两端的电压U。
- 解析:由欧姆定律U = IR,把I = 0.5A,R = 20Ω代入,得到U=0.5A×20Ω = 10V。
3. 有一导体,当两端加3V电压时,通过它的电流为0.2A,求该导体的电阻。
- 解析:根据R=(U)/(I),这里U = 3V,I = 0.2A,所以R=(3V)/(0.2A)=15Ω。
二、串联电路相关计算。
4. 两个电阻R_1 = 10Ω,R_2 = 20Ω串联在电路中,电源电压U = 9V,求电路中的电流I以及R_1、R_2两端的电压U_1、U_2。
- 解析:- 首先求串联电路的总电阻R = R_1+R_2=10Ω + 20Ω=30Ω。
- 根据欧姆定律I=(U)/(R),将U = 9V,R = 30Ω代入可得I=(9V)/(30Ω)=0.3A。
- 根据U = IR,U_1=IR_1 = 0.3A×10Ω = 3V,U_2=IR_2=0.3A×20Ω = 6V。
5. 三个电阻R_1 = 5Ω、R_2 = 10Ω、R_3 = 15Ω串联在电路中,电路中的电流I = 1A,求总电压U。
- 解析:- 总电阻R=R_1 + R_2+R_3=5Ω+10Ω + 15Ω = 30Ω。
- 根据U = IR,把I = 1A,R = 30Ω代入得U = 1A×30Ω=30V。
三、并联电路相关计算。
6. 两个电阻R_1 = 10Ω,R_2 = 20Ω并联在电路中,电源电压U = 6V,求通过R_1、R_2的电流I_1、I_2以及干路电流I。
初三电学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电流的单位是:A. 伏特B. 欧姆C. 安培D. 瓦特答案:C2.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导体?A. 铁丝B. 铜线C. 橡胶D. 盐水答案:C3. 欧姆定律描述的是:A. 电流与电压的关系B. 电流与电阻的关系C. 电压与电阻的关系D. 电流与功率的关系答案:A4. 串联电路中,总电阻与各分电阻的关系是:A. 等于各分电阻之和B. 等于各分电阻之积C. 等于各分电阻的倒数之和D. 等于各分电阻的平方和5. 并联电路中,总电流与各支路电流的关系是:A. 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B. 等于各支路电流之积C. 等于各支路电流的倒数之和D. 等于各支路电流的平方和答案:A6. 电功率的单位是:A. 焦耳B. 瓦特C. 伏特D. 安培答案:B7. 以下哪个选项是电能的单位?A. 瓦特B. 焦耳C. 库仑D. 安培答案:B8. 家庭电路中,电灯与插座的连接方式是:A. 串联B. 并联C. 混联D. 独立答案:B9. 以下哪个选项是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B. 光波C. 无线电波D. 机械波答案:C10. 以下哪个选项是电容器的特性?A. 储存电荷B. 储存能量C. 储存电压D. 储存电流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1.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______。
答案:电流2. 电路中,电阻的单位是______。
答案:欧姆3. 家庭电路中的电压是______伏特。
答案:2204. 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发热的现象称为______。
答案:焦耳热5. 电能表是用来测量______的仪表。
答案:电能6. 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______有关。
答案:电流大小7. 电容器的电容大小与______有关。
答案:两极板间的距离8. 电感器的电感大小与______有关。
答案:线圈的匝数9. 家庭电路中,开关应该与______串联。
答案:用电器10. 电能的单位是______。
答案:焦耳三、计算题(每题10分,共40分)1. 已知一个电阻为10欧姆,通过它的电流为2安培,求电阻两端的电压。
初中电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电路中两个串联的电阻分别为R1=10Ω和R2=20Ω,则总电阻为:A. 10ΩB. 20ΩC. 30Ω [正确答案]D. 200Ω2. 电阻为R、电流为I的一段电路中,通过该电路的功率为P,根据功率公式可得:A. P = R/I² [正确答案]B. P = R²/IC. P = I/RD. P = R * I²3. 电路中两个并联的电阻分别为R1=10Ω和R2=20Ω,则总电阻为:A. 10ΩB. 20ΩC. 30ΩD. 1/(1/10 + 1/20)Ω [正确答案]4. 电压为U、电阻为R的一段电路中,通过该电路的功率为P,根据功率公式可得:A. P = U²/R [正确答案]B. P = U/RC. P = U*RD. P = R/U²5. 电路中两个串联的电阻分别为R1=10Ω和R2=20Ω,则总电阻为:A. 10ΩB. 20ΩC. 30Ω [正确答案]D. 200Ω二、填空题1. 根据欧姆定律,电流I与电阻R、电压U之间的关系为:I = U/R。
2. 当电阻为10Ω,电流为2A时,通过该电路的功率为:20W。
3. 在电阻不变的情况下,电压越大,通过电路的电流越大。
三、解答题1. 简述并联电路与串联电路的区别。
并联电路:指两个或多个电器的正极相连(接到一起),负极相连(接到一起),形成电器的平行排列。
在并联电路中,电流有选择性地分配到各个电器上,电压相同。
串联电路:指两个或多个电器的正极相连,负极相连,形成电器的串行排列。
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强制地通过每个电器,电压按照各个电器的电阻比例分配。
2. 简述欧姆定律的基本原理,并给出欧姆定律的公式。
欧姆定律是电学中最基本的定律之一。
它表明,电流通过一段导体的大小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本身的电阻成反比。
欧姆定律的公式为:I = U/R,其中I代表电流,U代表电压,R代表电阻。
九年级电学大题一、电路连接与基本概念(5题)题1: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开关S闭合后,电灯L不亮,用测电笔测试a、b、c、d四处时,测电笔氖管都发光,则故障可能是()A. 入户零线断路。
B. 入户火线断路。
C. 电灯L短路。
D. c、d间某处断路。
[解析]1. 首先明确测电笔的工作原理:测电笔接触火线时氖管发光,接触零线时氖管不发光。
2. 在这个电路中,开关S闭合后,电灯L不亮,但是测电笔测试a、b、c、d四处时氖管都发光。
- 如果入户火线断路,那么测电笔在a点就不会发光,B选项错误。
- 如果电灯L短路,那么电路是通路,电灯会亮,C选项错误。
- 如果c、d间某处断路,那么测电笔在d点不会发光,D选项错误。
- 当入户零线断路时,电流无法通过零线形成回路,使得a、b、c、d四处都通过灯泡与火线相连(相当于整个电路都带了电),所以测电笔氖管都发光,A选项正确。
题2:将图中的器材连接成电路,要求:L1和L2串联,电压表测L1两端的电压。
[解析]1. 首先确定串联电路的连接方式:将电源、L1、L2顺次连接起来。
2. 然后连接电压表:电压表要与L1并联,注意电压表的正接线柱靠近电源正极一侧,负接线柱靠近电源负极一侧。
题3:一个电阻,在它两端加10V的电压时,通过的电流为0.5A,则该电阻的阻值是多少?如果电阻两端电压为零,电阻的阻值是多少?[解析]1. 根据欧姆定律I = (U)/(R),可得R=(U)/(I)。
- 已知U = 10V,I = 0.5A,则R=(10V)/(0.5A)=20Ω。
2. 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
- 所以当电阻两端电压为零,电阻的阻值仍然是20Ω。
题4:在探究串联电路电压特点的实验中,有两个小灯泡L1、L2,电源电压为3V。
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完整,要求电压表测量L1两端的电压。
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L1、L2均不发光,电压表有示数且接近电源电压,则电路故障可能是L1发生了______(选填“短路”或“断路”)。
(1)图:R0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滑动变阻
器两端的电压。
已知:R0=5欧,当滑片由某一位置滑到
另一位置内,电压表示数由4V变为8V,且滑片在某
一位置时R0的电功率与另一位置时R0的电功率比值为25:1,求,电源电压是多少以及滑片在两个位置时滑动
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是多少?
(2)图:R0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R0两端的电压。
已知:电源电压不变,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读数为10V,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为10W,调节滑动变阻器到另一位置时,电压表读数为5V,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为7.5W,求电源电压和电阻R0的大小?
(3)图:滑动变阻器与灯L串联,电压表测灯L两端的电压。
已知:电路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L是标有“6V 3W”的灯泡,它的电阻不随温度变化,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于某一位置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1,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为P1,移动滑片到某一位置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2,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为P2,要使U1=2U2,P2=P1,滑动变阻器的总电阻至少是多少欧?
9 4 40 20 10 24
20. 如图19所示,电源电压不变,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放在c处,已知ac的电
阻值为滑动变阻器的总电阻的1/3,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6V,电流表示数为1A;
当把滑片P放在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的b端时,电压表的示数为9V。
求;在这
两种情况下,灯泡L的功率各为多大?(灯L的电阻不变)
21. 如图20所示,灯L的电阻和电源电压U不变,滑片P从滑动变阻器的中点移
到b端时,电压表前后示数之比是1.6:1。
求:1)p在滑动变阻器的中点和p在
b端时电灯L消耗的电功率之比;2)若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R ab=60Ω,电灯L
的电阻是多少?
22.如果将两个定值电阻R1和R2以某种形式连接起来,两端与电源接通,则电阻R1消耗的电功率为9W;如果将这两个电阻换另外一种形式连接起来后,两端仍与该电源接通,则电阻R1消耗的电功率为16W,且通过电阻R2的电流为4A。
求:
1)电源电压;
2)电阻R1和R2的阻值为多大?
23. 如图21所示,R0为定值电阻,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滑到M点时,电压表
示数为9V;当滑片P滑到N点时,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为滑片P滑到M点
时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的5倍,此时电压表示数为4.5V。
已知R0=3Ω。
求:1)
电源电压;2)滑片P滑到N点时变阻器的电功率。
6 1.5 2.56:1 20 12 9 3 12 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