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书斋记
- 格式:ppt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2
醉书斋记时间:2017-03-24 21:52:44 | 作者:包燕阳我钟情于书籍,便在堂屋左侧收拾干净一间屋子作为书斋,名曰“醉书斋”。
至于为何以此命名,还且听我慢慢道来。
醉书斋内明窗素壁、安静怡人,是读书的好地方。
我在书斋内放了两个几案,一个用来陈放笔墨,一个用来放置香炉、茗碗一类的东西。
其中还有两张用来坐的竹床和躺卧的木榻,旁边还分别摆放了四个书架、书筒,从古至今的书籍都放在里面。
琴、磬等日用的杂物也错杂在两侧。
如此书斋,嗜书之好只会愈加难以自拔。
醉书趣事也由此而生。
每日一早,我刚起床连帽子都不戴就开始做读书的准备工作,拂去几案上蒙的一层淡淡的灰尘,快速地把水倒进砚台里,随即研磨好墨和丹砂、铅粉,把笔蘸饱墨水随时待命。
我伸了个懒腰,随意抽出一卷书,赶忙靠坐在几案边阅读。
读着读着,我突然读到自己有所感悟的地方,便迫不及待地拿起笔在纸上尽情地批注,书上的字因此几乎看不清楚了,但我毫不在意,只因圣贤书文已入我脑。
就这般“批阅”,我又读到了有趣的地方:流畅的韵律不由得令我轻哼;古贤的高瞻远瞩让我自叹不如;滑稽可笑的故事令我捧腹大乐;凄美感伤的情节使我泣涕涟涟;卑鄙下流的小人引得我气极怒斥;功高盖世却最终默默无名的英雄看得我郁闷不已;诡秘离奇的事件弄的我惊叹诧异;深含哲理的话语让我终日静思;除暴安良的义举我不禁拍手叫好,大嚷痛快;艰难无解的问题让我心烦意乱,四处一阵乱跑?我的眼角瞟过,看到周围的仆人似目露惊恐,一个个身体轻颤,活见了鬼一样,估计是猜不出我到底是什么意思,便偷偷地议论起来。
直等到我渐渐平静,他们才匆忙地散开离去,许久还能听见他们的惊恐之声。
还有好几次,婢女在我“批阅”时送来茶水和美酒,我沉溺书中,甚至忘了把这些端过来喝。
同时,也没人敢提醒我,有一天只听仆人议论那次妻子在帘外静静地观察,好不容易找到间隙才进来询问我吃喝一事,我随口应答后仍是废寝忘食。
好不容易去吃一口,手上还拿着本书,边吃边看,即使饭菜凉了,变味了都毫不察觉。
《漏》阅读答案《漏》阅读答案篇一:露水硕大阅读理解答案篇一:露水硕大阅读理解答案许冬林①露水是下在乡村的。
只有古老的山野乡村,才养得活精灵一样的露水。
[②童年时,在露水里泡大,以为露水是入不得诗文的,直到读《诗经》里的《蒹葭》才开了心窗。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古老的风情画呈现于眼前:雾色迷蒙,芦苇郁郁葱葱,美丽的女子在露水的清凉气息里如远如近??③我的童年里也有睡在苇叶上的露水,但那是另一种风情。
生产队里养着一条褐色水牛,农忙时节,孩子们大清早起来割牛草。
我和堂姐相约着,去村西河边的芦苇荡里割草。
卷起裤管下去,脚下的软泥滑腻清凉,芦苇一碰,露水珠子簌簌洒一身。
从脖子到后脊,到前胸,露水的凉意在皮肤上蔓延,还似乎带着微甜的味道。
苇丛里的青草又长又嫩,几刀便可割一大把,有时还顺便割一把细嫩的水芹,算作中饭菜。
出了芦苇荡,几个大青草把子拎在手上,一路滴着露水。
我们的头发和衣服,也被露水打得湿透。
仿佛洗了个露水浴,身上、眉毛上、眼睛里,皆是露水。
白露未晞。
白露未已。
④那时候过暑假,晚上不爱在家里睡觉,而是在平房顶上露宿。
堂姐堂哥堂弟,唧唧喳喳的一大群,自带凉席,都来我家的平房顶上睡觉。
我们简直成了原始部落,月光为帐,星星为灯,感觉自己就那么睡在天地之间,也像草叶子上的一滴露水。
到后半夜,露水重重地下来,裹身的毯子又凉又软,翻个身,贴着堂姐的后背,听她说断断续续的梦话,窃窃想笑。
星星在耳边,垂垂欲落,虫声蛙声都已歇了,四下阒寂。
满世界,只剩下露水的清凉气息在流散、漫溢。
露水里睡着,露水里醒来。
清晨下房顶,常看见邻家的瓦楞上结着蛛网,蛛网上也悬挂着露珠,亮晶晶的,在晨风里摇摇欲坠。
⑤暑假一过,初秋早晨上学,穿过弯弯曲曲的田埂,也是一路蹚着露水去学校。
到学校,一双小脚泡得好白,又白又凉,嫩藕一般,脚丫里有草屑和碎小的野花。
那时候,常提着凉鞋上学,到了学校后,才下到学校前的池塘边,洗掉脚上的草屑和野花,将一双被露水洗得格外好看的小脚插进凉鞋里。
江西200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唐临,京兆长安人,周内史瑾孙也。
其先自北海徙关中。
伯父令则,开皇末为左庶子,坐谄事太子勇诛死。
临少与兄皎俱有令名。
……,出为万泉丞。
县有轻囚十数人,会春暮时雨,临白令请出之,令不许。
临曰:"明公若有所疑,临请自当其罪。
"令因请假,临召囚悉令归家耕种,与之约,令归系所。
囚等皆感恩贷,至时毕集诣狱,临因是知名。
再迁侍御史,奉使岭外,按交州刺史李道彦等申叩冤系三千余人。
累转黄门侍郎,加银青光禄大夫。
俭薄寡欲,不治第宅,服用简素,宽于待物。
尝欲吊丧,令家童自归家取白衫,家僮误将余衣,惧未敢进。
临察知之,使召谓曰:"今日气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之也。
"又尝令人煮药,失制。
潜知其故,谓曰:"阴暗不宜服药,宜即弃之。
"竟不扬言其过,其宽恕如此。
高宗即位,检校吏部侍郎。
其年,迁大理卿。
高宗尝问临在狱系囚之数,临对诏称旨。
帝喜曰:"朕昔在东宫,卿已事朕,朕承大位,卿又居近职,以畴昔相委,故授卿此任。
然为国之要,在于刑法,法急则人残,法宽则失罪,务令折中,称朕意焉。
"高宗又尝亲录死囚,前卿所断者号叫称冤,临所入者独无言。
帝怪问状,囚曰:"罪实自犯,唐卿所断,既非冤滥,所以绝意耳。
"帝叹息良久曰:"为狱者不当如此耶!"永徽元年,为御史大夫。
明年,……寻迁刑部尚书,加金紫光禄大夫,复历兵部、度支、吏部三尚书。
显庆四年,坐事,贬为潮州刺史。
卒官,年六十。
(节选自《旧唐书.唐临传》) 【参考译文】唐临是京兆长安人,周内史唐谨的孙子。
他的先人从北海迁徙到关中。
他的伯父唐令则,在开皇末年担任左庶子,因谄媚,曲意迎合太子李勇获罪而被杀。
唐临年青时与兄唐皎都有很好的名声,出任万泉县丞。
万泉县有轻罪囚犯十几人,恰逢春末下了及时雨,唐临禀告县令请求放出他们,县令不允许。
唐临说:“您如果有所疑虑,我自己承受这个罪责。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扬州市华东师大广陵实验中学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得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 班级举行“做一个精神明亮的人”主题读书活动,阅读节选的开场致词,完成相应题目。
阅读,是一次精神的漫游,是一场心灵的。
书的神圣不容xiè 渎。
,濡了一颗柔韧舒展的心,读书不能延长我们生命的长度,▲它能够拓展我们生命的宽度和广度。
如果说生命是一场山高水长的旅行,那么阅读就是一场灵魂的修行,让我们建构起一座精神的大shà。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根据汉字写出相应的拼音。
(xiè)______ 渎大(shà)______跋涉______濡______ 养(2) 选出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______A.“柔韧舒展”和“山高水长”都是并列短语。
B.“一本好书,犹如一股滋润心田的甘露”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明喻的修辞手法。
C.语段中▲处可填入关联词“但是”。
D.“如果说生命是一场山高水长的旅行,那么阅读就是一场灵魂的修行,让我们建构起一座精神的大shà”这个句子是条件复句。
2.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阳廷安班”“智勇侦察排”……战旗的名字______,战旗背后的队伍功勋卓著。
②漫步梁园里的花园,但见回廊环绕,绿树婆娑;一池绿水,与船厅、桥亭______。
③红军打了大胜仗,村里的老百姓拥到村口,______,夹道欢迎人民子弟兵凯旋归来。
A. 如雷贯耳相映成趣箪食壶浆B. 响彻云霄相映成趣箪食瓢饮C. 如雷贯耳相得益彰簞食瓢饮D. 响彻云霄相得益彰箪食壶浆3. 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诗歌通过意象传达情感。
《醉书斋记》中学生课外文言文阅读强化专项训练试题及答案及翻译三、(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醉书斋记郑日奎于堂左洁一室,为书斋,明窗素壁,泊如也。
设几二,一陈笔墨,一置香炉、茗碗之属。
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
书架书筒各四,古今籍在焉。
琴、磬、麈尾诸什物,亦杂置左右。
甫晨起,即科头①拂案上尘,注水砚中,研墨及丹铅,饱饮墨以俟。
随意抽书一帙,据坐批阅之。
顷至会心处,则朱墨淋漓渍纸上,字大半为之隐。
有时或歌或叹,或笑或泣,或怒骂,或闷欲绝,或大叫称快,或咄咄诧异,或卧而思,起而狂走。
家人瞷②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
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
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而责,后乃不复持至。
逾时或犹未食,无敢前请者。
惟内子时映帘窥余,得间始进,曰:“日午矣,可以饭乎?”余应诺。
内子出,复忘之矣。
羹炙皆寒,更温以俟者数四。
及就食,仍挟一册与俱,且啖且阅,羹炙虽寒,或且变味,亦不觉也。
至或误以双箸乱点所阅书,良久始悟非笔,而内子及婢辈罔不窃笑者。
夜坐漏常午,顾童侍,无人在侧。
俄而鼾震左右,起视之,皆烂漫睡地上矣。
客或访余者,刺③已入,值余方校书,不遽见。
客伺久,辄大怒诟,或索取原刺,余亦不知也。
盖余性既严急,家中人启事不以时,即叱出,而事之紧缓不更问,以故仓卒不得白。
而家中盐米诸琐物,皆内子主之,颇有序。
余是以无所顾虑,而嗜益僻。
他日忽自悔,谋立誓戒之,商于内子。
内子笑曰:“君无效刘伶断饮④法,只赚余酒脯,补五脏劳耶?吾亦惟坐视君沉湎耳,不能赞成君谋。
”余惝然久之,因思余于书,诚不异伶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且为文字饮,不犹愈于红裙耶?遂笑应之曰:“如卿言,亦复佳。
”乃不复立戒,而采其语意,以名吾斋曰“醉书”。
(选自《续古文观止》,有删改)[注]①科头:不戴帽子。
②瞷(jiàn):窥视。
③刺:名帖。
④刘伶断饮:刘伶戒酒。
《晋书·刘伶传》记刘伶曾求其妻具酒肉立誓戒酒,誓后依然嗜酒如故。
2023-2024学年浙江省宁波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质量检测试题一、书写(5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5分)家国情怀亘古不变地流淌在国人的血液里。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得以从无数磨难中觉醒,愈变愈强,正是因为一代又一代有志之士鞠躬尽瘁,以己之力锲而不舍地投身到民族复兴的历史浪潮中。
英雄,就是普通人拥有一颗担当的责任心,他(她)所做的事情,也许并不是妇(rú)皆知。
和平年代,每一位坚守岗位、默默付出的平凡人都是当之无愧的英雄,他们把这个世界变得五彩斑(lán),他们也被这个世界照得锋芒毕露。
1、根据拼音,在词语空缺处填写汉字。
(2分)(1)妇_______ (rú) 皆知(2)五彩斑_______(lán)2、给语段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将序号填入横线处。
(2分)(1)亘(A.gèng B.gèn) (2)锲(A.qiè B.qì )3、语段中画横线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1分)A. 鞠躬尽瘁B. 锲而不舍C. 当之无愧D. 锋芒毕露三、古诗文默写(10分)4、小江在学习九年级上册的古诗文后,探究到“绵延数千年的中国古代诗歌创作赋予了山川明月、江海草木等自然景观以诗意,一草一木承载了诗人的悲欢喜乐”,提笔写下这段感想。
你可以从“槲叶落山路,(1) ”中,觉察到温庭筠羁旅艰辛时的自解情趣;你可以从“(2) ,病树前头万木春”中,感受到刘禹锡面对世事沧桑的乐观豁达;你可以从“长风破浪会有时,(3) ”,感受到李白想要冲破一切阻力的豪迈气概;你可以从“(4) ,月有阴晴圆缺”,感受到苏轼对世事难全的哲理思考。
“寂寂江山摇落处(5), ”,落叶纷纷,回荡刘长卿过贾谊宅的叹息;“野芳发而幽香,(6) ”,花荣树茂,深藏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愉悦;“(7) ?(8) ”,云遮雪塞,道尽韩愈英雄失路的悲慨。
“(9) , (10) ,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是张岱冬夜游西湖所见独特的美景。
《醉书斋记》改写(2篇,附原文)醉书斋记“好了,别哭了,下次送饭注意点就是了。
”我不断安慰着小红,心中又充满着无奈。
“是老爷自己没有注意,他至于这么喜欢读书吗?”小红哭着跑回了房间。
老爷也真是的,书比他的命都重要?我不由地叹了口气,决定好好劝劝老爷。
我又来到老爷的书斋。
北风呼呼地吹着,墙外的竹子跳着轻快的舞蹈,不时有几只鸟低声鸣叫几声,夜深人静……此时老爷的书斋还亮着灯,为了不打扰他,我悄悄踮着脚尖进去。
书斋还是和以前一样,窗明几净,书柜、书桌被打理得井井有条.“夫人,你来啦。
”不料我还是被老爷发现了,他微笑地放下手中的笔,手上的茧子清晰可见。
“老爷,你就别怪小红了,她不是有意要冒犯您的。
"我边说边理一理老爷身上的衣服.“可以,但要给她点惩罚,好好的一本《礼记》被她弄脏了,你是知道我的脾气的。
"“行啦,之前你还让客人等了两个时辰,人家气得肺都炸了好了,……快戌时了,您也早点休息吧!”“还是夫人疼我啊,好的,我知道了,夫人您先回房休息吧,我一会就来.”老爷不舍放下手中的书,等我离开又回去读了一个时辰的书,写了好几页的笔记,真让我无可奈何.虽说老爷嗜书如命,家中的衣食住行均由我掌管,但我还是打心底支持老爷读书的.只不过,老爷有时候还真让我哭笑不得。
又是一个宁静的夜晚,小红正准备去送饭菜.“老爷,饭好了,夫人已经第四次为您热饭了。
”老爷一声不吭,徜徉在书的海洋中,小红埋怨似的撇了撇嘴,将饭菜放在一旁。
也就在这时,老爷做出了一个奇异的举动:他竟然拿筷子对书指指点点.老爷不会真的读书读傻了吧,听到小红的描述,我已忍俊不禁,冲到书斋,几位婢女也赶来凑热闹,看到这“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行为,都躲到一旁濒临笑破肚子的境界。
只见老爷用筷子专心地在书上“做笔记”,将筷子蘸墨后工工整整地书写起来.“这笔怎么这么硬?我写的字怎么是这个样子?”老爷定睛一看,这时才发现竟是一双筷子!看着老爷一脸尴尬的样子,我已憋不住要笑了。
古代小品文论读书篇一:《醉书斋记》 - 〔清〕郑日奎于堂左洁一室为书斋,明窗素壁,泊如也。
设几二,一陈笔墨,一置香炉茗碗之属。
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
书架书筒各四,古今籍在焉。
琴磬麈尾诸什物,亦杂置左右。
甫晨起,即科头拂案上尘,注水砚中,研墨及丹铅,饱饮笔以俟。
随意抽书一帙,据坐批阅之。
顷至会心处,则朱墨淋漓渍纸上,字大半为之隐。
有时或歌或叹,或笑或泣,或怒骂,或闷欲绝,或大叫称快,或咄咄诧异,或卧而思,起而狂走。
家人瞷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
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
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而责,后乃不复持至;逾时或犹未食,无敢前请者。
惟内子时映帘窥余,得间始进,曰:“日午矣,可以饭乎?”余应诺。
内子出,复忘之矣。
羹炙皆寒,更温以俟者数四。
及就食,仍挟一册与俱,且啖且阅,羹炙虽寒,或且味变,亦不觉也。
至或误以双箸乱点所阅书,良久始悟非笔,而内子及婢辈罔不窃笑者。
夜坐,漏常午,顾僮侍,无人在侧,俄而鼾震左右,起视之,皆烂漫睡地上矣。
客或访余者,刺已入,值余方校书,不遽见。
客伺久,辄大怒诟,或索取原刺,余亦不知也。
盖余性既严急,家中人启事不以时,即叱出,而事之紧缓不更问,以故仓卒不得白。
而家中盐米诸琐务,皆内子主之,颇有序,余是以无所顾虑,而嗜益僻。
他日忽自悔,谋立誓戒之,商于内子。
内子笑曰:“君无效刘伶断饮法,只赚余酒脯,补五脏劳耶?吾亦惟坐视君沉湎耳,不能赞成君谋。
”余惝然久之,因思余于书,洵不异伶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且为文字饮,不犹愈于红裙耶?遂笑应之曰:“如卿言,亦复佳,但为李白妇、太常妻不易耳。
”乃不复立戒,而采其语意以名吾斋,曰“醉书”。
篇二: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书非借不能读也。
子不闻藏书者乎? 《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非读书为然,天下物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