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人版-语文-高二-第11课将进酒分层训练
- 格式:doc
- 大小:107.00 KB
- 文档页数:4
1.1《将进酒》教案教学目标: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余光中的诗中有这么几句“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口一吐就半个盛唐”(课件),这是写谁的?杜甫《饮中八仙歌》有对他的精彩描述: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课件)你读到的是怎样的李白?如此一个好酒、狂放的李白喝起酒来是怎样的情形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李白的《將进酒》。
二、释题:“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
将,读qiāng,“请”“愿”的意思。
关于“将”字的这一含义,《诗经·卫风·氓》中间有“将子无怒,秋以为期”的先例。
“将进酒”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
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三、背景简介跟谁喝酒呢?注意课本注释,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
《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
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
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曾多次应邀到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隐士)家做客。
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
四、基础落实1、字音:朝(zhāo) 樽(zūn) 还(huán) 岑(cén) 烹(pēng) 馔(zhuàn) 恣欢谑(zì) (xuè) 径(jìng) 裘(qiú)2、词语解释:“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悲”,为动用法,“为……而悲”。
“青丝”指黑发。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得意”这里是指有兴致的时候,今义是指称心如意,感到非常满意。
樽:酒器酒具。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烹羊宰牛,丰盛的酒宴。
且,姑且。
赏析示例将进酒新提升·跟踪训练一、名句默写1.补写出下列语句空缺部分。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__________________。
(2)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__________________。
(3)人生得意须尽欢,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千金散去还复来。
(5)烹羊宰牛且为乐,__________________。
(6)岑夫子,丹丘生,__________________,杯莫停。
(7)与君歌一曲,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但愿长醉不愿醒。
(9)古来圣贤皆寂寞,__________________。
(10)陈王昔时宴平乐,__________________。
(11)主人何为言少钱,__________________。
(12)五花马、千金裘,__________________,与尔同销万古愁。
【答案】(1)奔流到海不复回(2)朝如青丝暮成雪(3)莫使金樽空对月(4)天生我材必有用(5)会须一饮三百杯(6)将进酒(7)请君为我倾耳听(8)钟鼓馔玉不足贵(9)惟有饮者留其名(10)斗酒十千恣欢谑(11)径须沽取对君酌(12)呼儿将出换美酒二、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2~3题。
月下独酌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2.诗人笔下,月亮不仅是美好事物的象征,也成了诗人思想情感的寄托。
“月”的形象有什么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意象的理解。
鲁教高中语文必修6李白诗两首-—将进酒同步练习鲁教高中语文必修6李白诗两首--将进酒同步练习1.为下列加黑的词语注音将进酒 ( )莫使金樽空对月( )烹羊宰牛且为乐()岑夫子 ( )钟鼓馔玉不足贵( )斗酒十千恣欢谑( )呼儿将出换美酒()千斤散尽还复来( )2.解释下列诗句中加黑的词语①高堂明镜悲白发( )②会须一饮三百杯( )③钟鼓馔玉不足贵( )④斗酒十千恣欢谑()⑤径须沽取对君酌( )⑥与尔同销万古愁( )⑦但愿长醉不复醒( )⑧主人何为言少钱()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C.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D.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4.对第一段诗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诗人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老;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
B.“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人生说得更短暂。
C.“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表现了作者消极的思想:人生得意时,要尽情地寻欢作乐,别让金杯玉露,空对天上明月。
因为人生寿命如黄河之水奔流人海,一去不复返,因此,应及时行乐,莫负光阴。
D.“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诗人乐观自信的肯定自我价值的宣言,流露出怀才不遇和渴望用世的积极思想感情。
5.对全诗分析不正确的是()A.《将进酒》是一首劝酒歌,诗人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也流露了施展抱负的愿望.“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两句,是诗的主旨,有统摄全诗的作用。
B.全篇诗情忽张忽翕,大起大落,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奔放跌宕.C.诗中起兴夸张的手法运用颇具特色.如诗篇开头的两组夸张的长句,就有挟天风海雨而来之势,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
《将进酒》分层作业建议用时:40分钟得分题型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玉石之国”的美名,古医书称“玉乃石之美者,味甘性平无毒”,并称玉是人体蓄养元气最充沛的物质。
因而玉石不仅作为首饰、摆饰、装饰之用,还用于养生健体。
自古各朝各代帝王嫔妃养生不离玉,如宋徽宗嗜玉成癖,杨贵妃含玉镇暑。
大自然将玉作为漂亮珍宝赠与人类。
中国自有历史起,玉石深得国人喜欢,玉石文明不断发扬和传承。
它表里如一,瑕不掩瑜;光泽滋润,刚柔相济;宁折不弯,不为瓦全;断口锋利,却不伤人;声音清越,却不张扬。
中华民族是一个爱玉、尚玉的民族,在使用玉石的悠久的历史中,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玉石文化。
古代文人甚爱风雅,巧妙地将“玉”运用于诗文之中。
诸如屈原的“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李白的“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等借玉石寄托思想与感情。
1.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B.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C.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D.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下列选项中引号的用法和文中“玉石之国”引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黄河近2000年的“表现”令人大吃一惊。
B.他看上去更像一个地道的湖南农民,这使我想起了农民送给他的“泥腿子专家”“泥腿子院士”的称谓。
C.中国在现在和将来相当长的岁月里,都将是一个农业大国,“民以食为天”的说法自古流传。
D.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自中国有历史起,玉石深得国人喜欢,玉石文明不断发扬和传承B.中国自有历史起,玉石深得国人喜欢,玉石文明不断传承和发扬。
C.自中国有历史起,玉石深得国人喜欢,玉石文明不断传承和发扬。
D.中国自有历史起,玉石文明不断传承和发扬,玉石深得国人喜欢。
[基础巩固层次(A)]1.下列加点词的注音和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①君不见高堂..(高大的厅堂)明镜悲白发②古来圣贤皆寂寞..(被世人冷落)③钟鼓馔玉..(zhuàn yù,这里指美好的饮食)不足贵B.①将.(jiānɡ,请)进酒,杯莫停②但.(只)愿长醉不愿醒③呼儿将.(qiānɡ,请)出换美酒C.①斗酒十千恣欢谑.(xuè,玩笑)②径须沽.(通“酤”,买或卖,这里指卖)取对君酌③陈王昔时宴.(举行宴会)平乐D.①请君为我倾.(侧)耳听②会须..(应当。
会,意为应当;须,意为必须)一饮三百杯③主人何为..(为什么)言少钱【解析】B项,①应读qiānɡ;③应读jiānɡ,拿。
C项,②“沽”这里指买。
D项,②“会、须”都是“应当”的意思。
【答案】 A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B.君不见/高堂明境/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C.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D.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解析】A项,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答案】 A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全都不同的一组是()A.⎩⎨⎧与尔.同销万古愁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B.⎩⎨⎧但.愿长醉不愿醒但.见悲鸟号古木 C.⎩⎨⎧主人何为.言少钱为.击破沛公军 D.⎩⎨⎧将进酒,杯莫.停莫.使金樽空对月 【解析】 A 项,“尔”,均为代词,你。
B 项,“但”,均为副词,只。
C 项,“为”,句中助词,无实义;介词,替、给。
D 项,“莫”,均为副词,不要。
【答案】 C4.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_____,朝如青丝暮成雪。
(李白《将进酒》)________________,举杯销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2)人生得意须尽欢,________________。
(李白《将进酒》)燕山雪花大如席,______________。
古诗词诵读《将进酒》课后习题一、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月夜听卢子顺弹琴李白闲坐夜明月,幽人弹素琴。
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
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
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注】释居月《琴曲谱录》有《悲风》《寒松》《白雪》《绿水》,并琴曲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首联描绘了一幅月夜闲坐、明月当空、静听幽人弹素琴的落寞景致。
B.颔联诗人以琴曲比琴曲,“悲”“寒”两字渲染了悲凉的氛围。
C.诗中将悲风、寒松、白雪、绿水名曲巧妙入诗,意在展示诗人的音乐修养。
D.尾联引用俞伯牙与钟子期的典故,抒发了诗人知音难觅的孤寂忧伤之情。
E.这首诗并没有着重写琴声,而是把重点放在描写弹奏技巧上来表现音乐的高妙。
2.请简要赏析“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文后各题。
古风(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鵷鸾③。
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cú)晖:落日余晖。
②枳(zhǐ)棘:枝小刺多的灌木。
③鵷(yuān)鸾(luán):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前四句,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
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
C.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
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鵷鸟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
E.本诗直率激越,和李白其他作品中清新飘逸的诗风迥异,这和诗人要表达的感情紧密相关。
4.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浦歌十七首选二①李白其四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
赏析示例将进酒一、注音将.进酒(qiānɡ) 呼儿将.出换美酒(jiānɡ) 金樽.(zūn) 岑.夫子(cén)钟鼓馔.玉(zhuàn) 恣.欢谑.(zì xuè)沽.取(ɡū) 千金裘.(qiú)烹.羊(pēnɡ) 跌宕.(dànɡ)二、解释词义1.将.进酒请2.人生得意须.尽欢应当3.烹羊宰牛且.为乐暂且4.请君为.我倾耳听替,给5.钟鼓馔.玉吃喝6.径.须沽.取径:即,就;沽:通“酤”,买或卖,这里指买7.斗酒十千恣.欢谑.恣:放纵、无拘束;谑:玩笑8.呼儿将.出换美酒拿9.与尔同销.万古愁通“消”,消除,解除三、积累名句1.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2.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4.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5.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一、基础达标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A.①君不见高堂..(高大的厅堂)明镜悲白发②古来圣贤皆寂寞..(被世人冷落)③钟鼓馔玉..(zhuàn yù,这里指美好的饮食)不足贵B.①将.(jiānɡ,请)进酒,杯莫停②但.(只)愿长醉不愿醒③呼儿将.(qiānɡ,请)出换美酒C.①斗酒十千恣欢谑.(xuè,玩笑)②径须沽.(通“酤”,买或卖,这里指卖)取对君酌③陈王昔时宴.(举行宴会)平乐D.①请君为我倾.(侧)耳听②会须..(应当。
会,意为应当;须,意为必须)一饮三百杯③主人何为.(为什么)言少钱解析:B项,①qiānɡ,③jiānɡ,拿;C项,“沽”,买;D项,“会”“须”都是“应当”的意思。
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C.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11课将进酒
(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
积累与运用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金樽.(zūn)归还.(huán)岑.夫子(cén)
B.馔.玉(zhuàn) 欢谑.(xüè) 恣.肆(zì)
C.裘.衣(qiú) 沽.酒(ɡū) 将.进酒(jiānɡ)
D.旌旆.(fèi) 乱飐.(zhǎn) 清酌.(zhuó)
解析B.“谑”应读“xuè”。
C.“将”应读“qiānɡ”。
D.“旆”应读“pèi”。
答案 A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斑驳辩认宽裕钟鼓馔玉
B.倾耳潦草寂寞飞皇腾达
C.沽取走廊金樽天生我材
D.欢谑溺死径需烹羊宰牛
解析A.辩认—辨认。
B.飞皇腾达—飞黄腾达。
D.径需—径须。
答案 C
3.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 )
A.莫使金樽
..空对月金樽:金属制作的酒杯。
B.将.进酒,君莫停将:读“qiānɡ”,请。
C.古来圣贤皆寂寞
..寂寞:孤单冷清。
D.呼儿将.出换美酒将:拿出。
解析寂寞,古义:被世人冷落;今义:孤单冷清。
答案 C
4.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C.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D.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解析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答案 A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全都不同的一组是( ) A.与尔.同销万古愁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B.但.愿长醉不愿醒但.见悲鸟号古木
C.主人何为.言少钱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D.将进酒,杯莫.停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解析你/形容词词尾,不译。
答案 A
阅读与鉴赏
二、课内精读(15分,选择题每题3分)
阅读《将进酒》,回答6~10题。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
会须
..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
馔玉
..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6.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会须
..一饮三百杯会须:应当。
B.钟鼓馔玉
..不足贵馔玉:美好的饮食。
C.斗酒十千恣.欢谑恣:放纵,无拘束。
D.与尔同销.万古愁销:销毁。
解析D.销:同“消”,使不复存在。
答案 D
7.下列诗句与“黄河之水天上来”所写意境不同的一句是( ) A.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B.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
C.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D.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泻入胸怀间。
解析A.虽雄阔苍凉,但突出的是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的是一种静态美;例句
气势豪壮,着意渲染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表现的是动态美。
答案 A
8.下列对诗中的诗人形象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诗人怀着平生之得意,又逢老友相聚,纵酒狂歌,互诉衷肠,感到无限快乐。
B.诗人大声呼喊不喝上“三百杯”誓不罢休,表现他已从悲感中突破,豪气洋溢。
C.诗人频频举杯相邀,气氛热烈,酒到高潮,情不自禁狂歌起来。
D.诗人高歌后酒兴更浓,不惜宝马金裘换酒畅饮,活现慷慨爽快之态。
解析A.“怀着平生之得意”“感到无限快乐”两处有误。
答案 A
9.对《将进酒》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的主旨跟《蜀道难》不同,它着力刻画诗人的自我形象,其实是以劝酒为名浇诗人胸中块垒。
B.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愤激之情是占主导地位的。
豪放只是它的外壳,而内核则是愤激。
C.这首诗中,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
开头四句写悲,“人生”以下六句写欢。
“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
“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
D.诗的开头两联用的是古代民歌中赋的手法,渲染了一种阔大的境界,读来很有声势,又富有慷慨悲壮的韵味。
解析D.“古代民歌中赋的手法”有误,应该是排比、夸张。
答案 D
10.诗人要“但愿长醉不愿醒”,用古人的酒杯,浇自己的块垒。
说到“惟有饮者留其名”,便举出“陈王”曹植的例子。
引用陈王的典故,用意又何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陈王,即曹植,才华横溢但遭其兄曹丕猜忌而郁郁不得志,一生才学无可施展,只能借酒销愁,以泪度日。
其狂放不羁的性格与李白极为相似。
作者有感于自己像曹植一样备受排挤,怀才不遇,有志难展。
这既是对陈王昔时宴饮的倾慕,更是对现实遭遇的愤恨与控诉。
作者是借曹植的典故尽吐心中的不平。
三、课外拓展(30分)
阅读李白《行路难三首(其一)》,回答11~13题。
行路难三首(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1.李白是一个不惜千金买醉的诗仙,但这首诗里,美酒当前,他却一再推杯,放箸,离席。
这表现了他什么样的心情?最能准确地体现他这种心情的字是哪几个?(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表现了李白由于政治上失意,内心非常苦闷抑郁,情感激荡变化。
最能准确表现这种感情的字是“停”、“投”、“拔”、“顾”。
12.诗中化用姜太公垂钓遇文王、伊尹在受汤聘前梦见自己乘舟绕明月而过的典故,有何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歌中化用的两个典故中的人物都是开始时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终大有作为。
诗人以此来鼓舞自己要有继续追求的信心。
13.“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句采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象征手法,“黄河”“太行”象征作者追求的宏大理想。
用“冰塞川”“雪满山”
写道路艰难,象征自己仕途受阻的艰难处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14~15题。
送友人入蜀①
李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②。
【注】①这首诗作于天宝二年(743年),诗人当时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
②君平:是汉代严遵的字,他不愿做官,过着隐忧生活,曾经在成都集市上以卖卜为生。
14.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
你认为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请作简要赏析。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笼、绕。
笼:表现了树木繁茂幽深、峰壑起伏陡峭的景象。
绕:表现了山水相依、水流曲折绵长、峰峦蜿蜒的景象。
15.最后一联中蕴涵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既是劝导朋友不要沉溺于功名利禄之中,又寄寓作者在长安政治上受人排挤的深层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