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优质课大赛一等奖
- 格式:ppt
- 大小:725.00 KB
- 文档页数:17
《将进酒》的一等奖教案《将进酒》的一等奖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将进酒》的一等奖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将进酒》的一等奖教案篇1一、导入新课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
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
许多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借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为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
李白好饮,也善饮,这有杜甫诗为证:“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酒中八仙歌》)酒为液态食品,人称“水中之宝”,能满足人们的某些生理需要,但自古以来,中国文人不是“饿了”才喝酒,多半是“愁了”才喝酒。
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
他是“诗仙”,又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曰“酒圣”。
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
且沿用至今。
他一生写下了许多咏酒的诗篇。
他的《将进酒》就是酒与愁经过心理反应后留下的结晶。
《将进酒》是一支劝酒歌,是汉乐府曲名,大约作于李白以梁园(开封)为中心的十载漫流期间。
诗中记李白与岑勋、元丹丘相聚饮酒之事。
岑勋,李白称他为“相门子”。
元丹丘是当时著名的隐士,主要隐居地在嵩阳。
从李白《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一诗中可以看出,李、岑、元三人曾一同在元丹丘家聚饮过,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次饮酒宴中写的。
二、诵读指导这首诗,诗人感情的大起大落是一个显著的特点,这就是豪放的表现。
诵读时应适应着诗人感情的变化来选择不同的声调,要注意诗中节奏的变化。
①起兴:开头用“君不见”领出,要读得从容、亲切。
“黄河”一联用了比兴手法,“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不复回”隐含韶光易逝之意,均须重读。
“高堂”一联说及人生,“悲白发”叹意极浓,“悲”字应重读。
这两联把天地人生都说到了,境界极其阔大,应读得很有声势,有慷慨生悲的韵味。
将进酒优秀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这是将进酒优秀公开课一等奖教案,是优秀的语文必修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将进酒优秀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第1篇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吟诵,把握诗歌感情脉络2、把握诗人形象3、体会比兴、夸张艺术手法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读、赏、品、悟过程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趣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习李白乐观思想并感受其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1、吟诵,赏析。
2、把握诗人情感变化线索。
3、品味比兴、夸张等艺术手法。
4、感受李白人格魅力。
教学难点把握诗人情感变化线索。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诗仙、酒中仙“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杜甫《饮中八仙哥》)二、读一读自由读齐读朗诵学生评价、老师指导听名家配乐朗诵三、赏一赏,自主探究理解赏析诗句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水——人生比兴、夸张感情:悲2、“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表达哪种感情,为什么?(联系文本中诗句回答)A、沉沦消极,及时行乐B、怀才不遇,积极用事3、有人认为“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就是李白“赐金放还”后的人生追求。
你同意么?为什么?(1)、为什么作者会产生这种想法?因为“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寂寞:_________。
皆:__________。
(2)、这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感情?a、蔑视权贵b、消极避世,麻醉自己c、不平,愤恨。
4、为什么单单举陈王曹植宴平乐的典故?(讨论探究)四、品一品:解读艺术手法比兴夸张小结:浪漫风格、豪迈气概(正如一头受伤的雄狮的悲吼)五、悟一悟:课堂总结:回顾全篇,授之以渔诗仙酒仙读、赏、品、悟六、作业布置:1、有感情朗诵《将进酒》2、联系学过的李白诗歌,走进李白,以“我心中的李白”为题,写一篇200字的鉴赏文章。
将进酒优秀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第2篇教学背景我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通过一年多的高中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中国古典诗歌的学习兴趣和方法,所以在这个基础上,学生完全可以通过预习,参照书下注释和练习册上的提示,大体理解诗歌的内容。
《将进酒》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将进酒》这首诗的背景和创作背景。
2. 理解和解析诗人在这首诗中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3. 掌握诗歌的基本技巧和修辞手法。
4. 提高学生的朗读和鉴赏能力。
5.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和创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分析《将进酒》的主题和情感。
2. 解释并运用诗歌的修辞手法。
3. 培养学生的朗读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材:《将进酒》原文及译文。
2. 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复述唐代诗人李白的名字和其作品《将进酒》,引起学生对这首诗的兴趣。
Step 2:了解背景(10分钟)1. 分享《将进酒》的背景,诗歌背后的故事。
2. 介绍李白这位著名的唐代诗人,他的诗歌创作特点和成就。
Step 3:诗歌分析(30分钟)1. 分段解读《将进酒》的诗句,解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让学生理解并尝试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3. 引导学生探讨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激发学生对诗歌的感受和想象力。
Step 4:朗读和鉴赏(20分钟)1. 请学生朗读《将进酒》,注重语音、节奏和情感的表达。
2. 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朗读技巧和感情表达。
3. 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鉴赏,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Step 5:创作与分享(25分钟)1. 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感受和想象力创作一首类似的诗歌。
2. 鼓励学生主动分享自己的创作,并进行互相欣赏和评价。
3. 教师对学生的创作进行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歌创作的技巧和方法。
Step 6:总结与展望(5分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总结《将进酒》的主题和情感,以及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创作能力的提高。
五、作业要求学生将创作的诗歌进行整理和润色,并提交给教师。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将进酒》这首诗的背景、主题和情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掌握了一些诗歌的基本技巧和修辞手法。
将进酒优秀公开课一等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五课《将进酒》。
本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豪放派诗歌,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热爱和对命运的不屈。
诗歌内容丰富,意境开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把握诗歌主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生能够理解诗歌中的关键字词,体会诗人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诗歌字词的理解,诗歌大意的把握,朗读的技巧。
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中的象征手法,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拓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教学挂图。
2.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李白生平简介,引导学生了解李白及其作品《将进酒》。
2. 自主学习(5分钟)学生自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不懂的地方可以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3. 合作探讨(15分钟)4. 朗读指导(5分钟)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注意朗读的节奏、语气和情感。
学生跟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5. 情感体验(5分钟)学生发挥想象,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诗人在创作诗歌时的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感受。
6. 拓展延伸(5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李白的诗歌,进行朗诵和简要介绍。
其他同学和老师点评,评选出“最佳朗诵奖”和“最佳介绍奖”。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将进酒天上来人生短暂,珍惜当下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背诵《将进酒》。
2. 请学生写一篇关于《将进酒》的读后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朗读指导等方式,学生对《将进酒》这首诗歌有了深入的理解和体会。
高中语文《将进酒》教学设计篇6(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清诗歌情感变化,抓住意象解读诗歌的方法。
2.过程和方法:反复诵读,体会李白诗歌的豪放风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悟李白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
(二)教学重、难点:1、通过诵读、借助“酒”意象的解读,走进李白的内心深处。
2感受李白借豪写悲,悲而能壮的诗歌风韵。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赏析法合作探究法(四)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导语:由诗歌、李白、导入本节内容。
2、出示学习环节浅读——品读——深读读诗亦如饮酒,需要我们慢慢品味,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先浅尝滋味,然后细细品味,最后深入体味。
二、诗歌学习(一)、浅读——读出诗歌内容1、自由朗读、注意字词的准确性。
2、单个朗读。
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对节奏、读出感情,其他同学从字音、节奏和感情三方面点评3、齐读提示:读李白的诗,一定要把自己想象成李白,放开胆来旁若无人,这样才能获得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
4、多媒体听读(二)、品读——读出情感变化1、引入:一个人心情不同,场合不同,喝酒的方式也不一样。
那么在《将进酒》中李白是怎么喝酒的呢?怎么劝酒的?找出相关诗句。
——“会须一饮三百杯”喝得多,“将进酒,杯莫停”喝得急,“但愿长醉不复醒”喝得沉醉,“斗酒十千恣欢谑”喝得畅快,“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喝得倾其所有。
———可谓“豪饮、狂饮”。
2、那么,李白为什么要如此喝酒,如此劝酒呢?甚至要长醉不醒呢?再走进诗歌,感受他丰富复杂的情感世界。
分组讨论、交流。
(读出相关的诗句)点拨:悲——“欢”——愤——狂小结:但李白毕竟是李白,悲也好,愤也罢,都磨钝不了李白内心澎湃的激情和经世济民的大志,他还能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迈宣言,悲愁之中不失万丈豪情,3、指名朗读(男生女生各推荐一名最能代表你们各自最高水平的选手朗诵《将进酒》,比一比,看谁能通过自己的朗读传达出李白丰富复杂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