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结果汇总表
- 格式:pdf
- 大小:297.48 KB
- 文档页数:5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关于修订《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管理办法》的公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日期】2022.03.24•【文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告2022年第9号•【施行日期】2022.03.2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标准化正文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告2022年第9号关于修订《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管理办法》的公告行政规范性文件《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管理办法》已经2022年3月24日市场监管总局党组第12次会议修订通过,现予公告,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020年4月14日发布的《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管理办法》(市场监管总局公告2020年第15号)同时废止。
市场监管总局2022年4月1日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管理办法(2009年8月1日发布2016年8月29日第一次修订2020年4月14日第二次修订2022年4月1日第三次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实施标准化战略,表彰在标准化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调动标准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标准化事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评比达标表彰活动管理办法》(中办发〔2018〕69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表彰奖励管理暂行办法》(市监人函〔2019〕1683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是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委)〕设立,并经中央批准的奖项。
第三条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分为标准项目奖、组织奖和个人奖,每2年评选1次。
第四条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评选表彰面向基层和工作一线,一般不评选副司局级或相当于副司局级以上的个人和集体,不评选县级以上党委、政府,评选处级或相当于处级干部比例原则上不超过表彰总数的20%。
第五条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的提名、评审和授奖,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坚持突出先进性、代表性、时代性,坚持以德为先、依法守规、注重实绩、群众公认,不收取任何费用。
46 科学中国人 2020年12月创新之路Way of Innovation领跑新能源技术 奏响新时代强音——记北京理工大学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王志福 倪海波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火爆。
2012年,我国电动汽车销量是美国的1/4,在国际新能源汽车市场上,中国还只是一个配角。
而到了2016年,我国电动汽车的销量已是美国的2倍,占全球的40%。
截至2019年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381万辆,并且增量连续两年超过100万辆。
短短数年间,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如此迅猛的发展态势,既得益于国家政策层面的大力支持,也得益于汽车企业的积极行动,更离不开广大汽车技术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协同攻关,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支部书记、副主任王志福就是其中的一位佼佼者。
十多年来,他致力于新能源智能车辆、驱动电机及其控制系统控制技术与测试技术等的研发工作,主持参与了包括科技部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总装预研等在内的数十项科研项目。
在电动汽车电驱动控制技术、驱动系统测试技术、电动汽车辆综合控制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创新性成果,部分成果已经实现了产业化转化,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建立起一定的先发优势和规模优势。
然而,随着汽车“新四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浪潮的开启,百年汽车产业正处于大变局、大洗牌的黎明前夜。
如何继续领跑新能源汽车行业,在新的科技浪潮中争取主动,是王志福和他的团队正在思索的问题。
主动选择1996年高考后,19岁的王志福面临着决定人生发展方向的第一道难题——报志愿。
当时的山东农村,消息闭塞,人们对于高校、专业等知之甚少,几乎没有可以与之商量和求助的人。
就在此时,王志福突然想起曾经看过的一本课外书。
那本书简单介绍了北京理工大学的办学情况、教学风格、知名教授等,让他对北京理工大学有了模糊的印象。
4858电 工 技 术 学 报 2019年11月《电工技术学报》储能系统规模化应用技术专题征 稿 启 事李建林,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可再生能源储能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先进碳材料促进会储能专委会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大规模储能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长期从事间歇式电源发电控制,间歇式电源数理特性分析研究,储能系统容量配置研究,间歇式电源与储能系统协调运行控制、经济性评估研究,储能示范工程性能测试及评价,间歇式电源和储能系统运行数据分析软件开发等研究工作。
目前为《电工技术学报》、《高电压技术》、《太阳能学报》等杂志编委会委员。
近年来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文章150余篇,其中100余篇被EI 检索,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
(Email: dkyljl@ )储能是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高占比能源系统、“互联网+”智慧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支撑技术。
加快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对于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推进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近日,国家能源局联合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联合发布贯彻落实《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2019—2020年行动计划,旨在推动储能在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消纳、分布式发电、微网、用户侧、电力系统灵活性、电力市场建设和能源互联网等领域的示范应用,支撑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建设和能源高质量发展。
储能是构建能源互联网的关键要素。
基于低成本、高性能的储能技术,采用集中式或分布式接入,能够构建高比例、泛在化、可共享、可广域协同的储能形态,为电力系统提供毫秒到数天的宽时间尺度上的灵活双向调节能力,改变电能的时空特性直至改变传统电力系统即发即用、瞬时平衡的属性。
为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及时展示储能行业的最新科研成果和研发趋势,推动储能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工技术学报》编辑部特邀请北京先进碳材料产业促进会储能专委会主任李建林教授、袁铁江教授担任特约主编,共同组织“储能系统规模化应用技术”专题,特向国内外此领域的专家、学者征稿,征稿方向及注意事项如下: 一、专题征稿范围(包括但不限于):1.氢能利用关键技术2. 退役动力电池分类、筛选及梯级利用技术3. 分布式储能云平台设计、运行及商业模式研究4. 区块链+共享储能在电力市场的应用分析5. 大规模光储充一体化电站关键技术6. 储能在岸电系统中的规划配置与协调运行技术7. 电化学储能系统标准规范分析研究8. 储能系统商业模式探索研究9.其他储能相关研究二、投稿要求1. 研究性论文。
2019年度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2019年度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导读:2019年度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评选出了一批在有色金属行业科学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和创新成果的单位和个人。
他们的成果不仅推动了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也为我国在全球有色金属行业的话语权和竞争力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对2019年度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进行全面解读,从获奖成果、获奖单位和个人以及对行业发展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帮助读者更全面、深刻地了解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
第一部分:2019年度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获奖成果1. 研究成果一:《某项重大有色金属冶炼新工艺的研发与应用》- 该项研究成果针对传统有色金属冶炼工艺存在的能耗高、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通过创新技术和工艺,成功研发出一种高效低耗的新型冶炼工艺,并在实际生产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这一成果的应用将极大地推动有色金属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减少对环境的损害,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 研究成果二:《某种有色金属材料的结构设计与性能优化》- 该项研究成果通过对某种有色金属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深入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新的设计思路和优化方案,使该材料的强度、韧性和耐腐蚀性得到了极大提升,满足了特定工程要求。
这一成果的成功将为有色金属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领域的应用提供重要支撑。
3. 研究成果三:《某项有色金属新材料的合成与应用研究》- 该项研究成果通过对某种有色金属新材料的合成工艺和应用性能进行系统研究,成功实现了该材料的规模化生产和工程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这一成果的突破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为我国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通过对以上获奖成果的介绍,我们不难看出,2019年度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获奖成果涵盖了冶炼工艺、材料设计与合成等多个重要领域,体现了我国在有色金属科学技术创新方面取得的重要突破和成就。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科技进步奖名单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科技进步奖是该学会颁发的一项重要奖项,旨在表彰在电工技术领域中做出卓越贡献的个人和团队,并推动电工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以下是最近几年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科技进步奖的获奖名单:
2021年获奖名单:
一等奖:华电集团电力科学研究院“高温超导电力设备及应用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项目团队
二等奖:南华大学“高效节能电机及其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团队
三等奖:上海交通大学“光伏光催化器设计与制备及其光生氧化降解应用研究”团队
2020年获奖名单:
一等奖: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智慧电网数字化运营和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团队
二等奖:高能物理研究所“光电探测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团队
三等奖:清华大学“直流配电网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团队
2019年获奖名单:
一等奖: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全球最大±800kV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项目团队
二等奖:清华大学“电力电子开关器件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团队
三等奖:北京交通大学“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团队
以上团队和个人的科研成果在电工技术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和推动作用,为行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浙电学〔2019〕7号
2019年浙江电力科学技术奖奖励通报
各会员单位:
根据《浙江电力科学技术奖励办法》,浙江省电力学会、浙江电力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对各单位择优推荐申报2019年科学技术奖的项目,进行了形式审查、专业评审和评审委员会最终审定,并经学会网站公示无异议。
现决定对2019年浙江电力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68项)给予奖励并通报表扬。
附件:2019年浙江电力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
—1—
浙江省电力学会浙江电力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
2019年3月15日
附件
—2—
2019年浙江电力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
技术进步奖(67项)
一等奖(12项)
—3—
—4—
二等奖(16项)
—5—
—6—
三等奖(27项)
—7—
—8—
优秀奖(11项)
—9—
技术发明奖(1项)
三等奖(1项)
抄送:各专业委员会,各地区学会。
浙江省电力学会2019年3月15日印发—10—。
2005年度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获奖工程评选揭晓2005 年度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会会议于2005 年12 月27 日在京召开。
会议由陆延昌主任委员主持,张贵行副主任委员和潘家铮、王久玲、刘彭龄、张晓鲁、田勇、叶大戟、周孝信、杨奇逊、谭靖夷、马洪琪、陈厚群、黄其励等30位委员出席了会议,周大兵、陆启洲副主任委员和其他10 委员委派代表参加了会议,出席会议的还有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原京处长,各专业评审组的正副组长等也列席了会议。
通过评审核准,从而最终产生了78 项(详见附件一),其中:一等奖工程3 项、二等奖工程25 项、三等奖工程50 项。
附件二:陆延昌主任委员在(2005年12月27日)各位评委:一年来,在各设奖单位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国家奖励办的指导下,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又有了新的进展。
2004年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评委会推荐国家级奖励工程共9项,获奖工程3项,成绩应当说是不错的。
2005年报奖工程总数大大增加(50%),但质量、水平没有明显提高。
今天评出了一等奖3项,二等奖25项,三等奖50项,都没有达到限额。
这一方面说明各位评委严格掌握规范,宁缺毋滥;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工程整体水平不高,值得引起充分重视。
与此同时,我们看到一年来,一些电力企业注重科技创新工作,注重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注重科技成果的经管,表现比较突出,可喜可贺,希望继续努力。
特别是令大家受到鼓舞的是目前不论是在电网领域,还是在发电领域,还是在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都在实施一批立足于促进国产化的重大工程工程,都在开展一批自主创新、集成创新或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重大科研和实验工程。
我们有理由相信,今后一定会不断涌现出一大批高质量、高水平、具有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科技成果。
⏹一年来在奖励工作方面也有一些新的探索和尝试,取得成绩。
如:1、初步建立了网络评审制度,已总结了一些经验,提高了奖励工作的信息化经管水平;2、在奖励工程当中,增设了新技术集成奖和重大工程奖,这在促进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方面将起到积极作用;3、补充调整了专家库,建立了新的专家库经管机制;4、探索在初评之后公示推荐奖励工程,征求意见。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科学技术奖简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科学技术奖简介第一节: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科学技术奖的背景及意义1.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科学技术奖的设立背景2.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科学技术奖的意义第二节: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科学技术奖的评选标准和流程1.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科学技术奖的评选标准2.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科学技术奖的评选流程第三节: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科学技术奖的历年获奖项目1.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科学技术奖的一等奖获奖项目2.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科学技术奖的二等奖获奖项目3.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科学技术奖的三等奖获奖项目第四节:结语第一节: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科学技术奖的背景及意义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科学技术奖是由中国电工技术学会设立的奖项,旨在表彰在电工技术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科研人员和团队,推动我国电工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具备国家科技奖(通用项目)提名资格的组织机构(专家)名录( 2019,转自“科奖在线” )近日,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正式启动,根据通知要求以及《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制实施办法(试行)》的规定,本年度依旧实施专家学者、组织机构和相关部门相结合的提名方法,但是以往的官方文件并未详细说明具备提名资格的组织机构情况。
此篇依据近10年的国家奖公开提名情况,将具备提名资格(通用项目)的单位以及专家学者情况进行列举说明,供大家参考,不足之处欢迎补充。
具体如下。
一、组织机构提名(160余家)1、省市级行政单位o省:23个,浙江、广东、江苏、山东等o自治区:5个,新疆、内蒙、宁夏、广西、西藏;o直辖市:4个,北京、上海、天津、重庆;o特别行政区:2个,香港,澳门;o计划单列市:5个,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深圳;o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个;2、国务院有关部门、事业单位、央企等组成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文化和旅游部、应急管理部直属机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医疗保障局、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直属事业单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地震局、中国气象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协、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华全国供销总社部委管理国家局国家能源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防科技工业局、国家烟草专卖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国家档案局、国家铁路局、国家文物局、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国家海洋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邮政局大型央企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铁路总公司、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包装总公司3、经认证的学会、协会等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钢结构协会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中国工程爆破协会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中国分析测试协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华医学会中国抗癌协会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 中国发明协会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 中国化学会 中国力学学会 中国物理学会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中国通信学会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 中国商业联合会 中国水利学会中国大坝协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 中国公路学会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化工学会 中国质量协会 中国大坝工程协会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中国电子学会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中国航空学会 中国节能协会中国保险学会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中国黄金协会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中国爆破行业协会 中国农学会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核能行业协会 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 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 詹天佑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中国数学会 中华口腔医学会 中国地质学会 中国解剖学会o提名专家每人每年度独立或与他人联合提名的国家科学技术奖限1项,联合提名时列第一位的为责任专家。
2018年度国家科技奖提名出炉3月23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发布第89号公告: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已结束,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对形式审查合格的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269项、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240项以及科学技术进步奖通用项目763项予以受理,专用项目在一定范围内公布。
形式审查不合格项目45项不予受理,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3项,技术发明奖8项(通用项目7项,专用项目1项),科学技术进步奖34项(通用项目30项,专用项目4项)。
从2017年开始,国家科技奖试行授奖数量总额控制,将自然科学奖数量控制在45项左右,技术发明奖数量控制在65项左右,三大奖总数不超过300项。
这也意味着受理项目最终仅有20%左右能够获奖。
根据往年国家科技奖的评奖流程,2018年国家科技奖的初评结果将在6月底揭晓,2019年初正式公布获奖名单。
下面为大家整理了材料领域的详细名单: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受理项目-材料科学组序号项目名称(第一)完成单位提名专家(第一完成人)1基于纳米热力学的吸附材料表面能/吸附能调控研究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吉林大学、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武晓雷、李元元、成会明2定向碳纳米管的可控生长与宏量制备原理华东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清华大学钱旭红、彭孝军、岳光溪3聚合物-无机杂化胶体复合微球的设计制备及其组装与性能浙江大学、上海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杨德仁、孙晋良、解孝林4聚变堆金属材料氢致起泡机制与控制方法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段文晖、龚新高、郭林5应力腐蚀基础理论研究及在工程中的成功应用西北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李贺军、贾金锋、温维佳6高效有机光电材料设计及界面调控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华南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王利祥、马於光、陈立东7过渡金属氧化物纳米结构新颖的外场作用响应特性及机理研究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范守善、高鸿钧、包信和8纤维状光伏及能量存储器件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周其凤、石高全、胡文平9面心立方及相关材料弹塑性行为与原子层次机理北京工业大学韩晓东10新型实用化超导材料的制备科学与性能研究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马衍伟11多功能稀土发光材料的可控合成,性能调控及应用基础研究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林君12限域反应构建晶态氧化物能量转换材料及调控机制华东理工大学李春忠13石墨烯微结构调控及其表界面效应研究上海大学吴明红14秉承自然生物精细构型的遗态材料上海交通大学张荻15组分间强耦合作用的构建及其在石墨烯基能源杂化材料中的应用南京理工大学汪信16平面三角构型紫外非线性光学晶体的结构设计与生长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叶宁17微孔有机聚合物构建新策略及其应用华中科技大学谭必恩18基于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调控与器件设计中山大学童叶翔19生物医用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形状记忆功能调控及其机理西南交通大学周绍兵20金属材料非平衡相变的热-动力学协同效应与调控西北工业大学刘峰21功能复合材料的结构设计、多级构筑与性能定制研究北京科技大学王戈22一维氧化锌的界面调控及其应用基础研究北京科技大学张跃23生物医用功能材料武汉大学张先正24稳定纳米结构金属及其优异性能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卢柯25功能纳米颗粒与微/纳结构阵列的制备及其器件性能研究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蔡伟平26带共轭侧链的聚合物给体和茚双加成富勒烯受体光伏材料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李永舫27原位电镜纳米表征方法及其材料科学应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白雪冬28低维材料和器件的加工与新奇物理特性研究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顾长志29石墨烯结构及物性调控研究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张广宇30块体非晶合金的结构与强韧化研究北京科技大学吕昭平31低导热陶瓷的材料设计与热物理性能清华大学潘伟32新型结构碳基复合材料形成机理及电化学行为的原位电子显微学研究太原理工大学许并社2018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受理项目目录-材料与冶金组序号项目名称(第一)完成单位提名专家(第一完成人)1大尺寸高性能激光偏振薄膜元件成套制备工艺技术及应用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曦、张维岩、罗先刚2叠层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材料、结构及其制备技术苏州大学、清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李述汤、邱勇、黄乃正3聚合物搪塑成型成套技术及装备研发大连理工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蹇锡高,张希,谢在库4红外量子级联激光器关键技术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武汉大学、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屠海令,徐红星,刘云圻5微波与光通信旋磁集成材料与元器件技术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汪卫华6复杂组分战略金属再生关键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北京科技大学张深根7高精度宽带钢冷轧机板形智能测控系统燕山大学刘宏民8空间碎片与高能粒子探测和防护关键材料及应用燕山大学刘日平9新型亚稳金属材料制备技术及应用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张海峰10新型抗高温氧化耐热疲劳热作模具钢及强韧化关键技术吉林大学姜启川11新型高强、高韧稀土镁合金研发及关键工程技术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孟健12金属熔体中夹杂物和气泡高效电磁净化技术与装备上海大学任忠鸣13高性能铝合金架空导线材料与应用上海交通大学孙宝德14浮法在线高效制备氧化物功能薄膜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浙江大学韩高荣15锂矿石提锂制备系列高纯锂盐新工艺江西赣锋锂业股份有限公司李良彬16超宽密度分布、复杂变化梯度材料的模块化制备技术及其工程应用武汉理工大学沈强17大型复杂薄壁轻合金结构件真空增压精铸技术西北工业大学介万奇18磁共振成像仪用超导线材制备技术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张平祥19基于湿法凹凸棒石高值利用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王爱勤20压水堆核电高温高压水环境材料损伤关键测试技术及成套装备与应用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韩恩厚21基于M3组织调控的钢铁材料基础理论研究与高性能钢技术钢铁研究总院董瀚22特种工程塑料PA10T聚合新技术-固相悬浮聚合技术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黄险波23环保用多孔炭微结构调控及其织物立式炭化活化一体化生产技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吴明铂24大尺寸、高均匀、近净成型红外玻璃工程化制备成套技术与典型应用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祖成奎25环境友好无钒稀土基脱硝催化剂技术及产业化应用南京工业大学祝社民26生态环保微生物矿化胶凝材料和功能性混凝土及其应用东南大学钱春香27基于硫磷混酸协同浸出的钨冶炼新技术中南大学赵中伟28氧化铝微扰动平推流晶种分解新技术及其应用贵州理工学院苏向东29X70HD大应变管线钢管及应用关键技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管材研究所吉玲康30低成本多晶硅生产关键技术与应用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严大洲31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全产业链关键技术及应用清华大学韩敏芳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受理项目目录—非金属材料组序号项目名称(第一)完成单位提名专家(第一完成人)1大型乙烯及煤制烯烃装置成套工艺关键助剂技术与应用北京斯伯乐科学技术研究院刘宽胜2聚丙烯高性能化技术及其在汽车轻量化上的应用上海杰事杰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杨桂生3高效光学功能薄膜关键技术及其应用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戴宁4高性能聚乙烯醇产业化关键技术及产品功能化应用安徽皖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吴福胜5高纯单晶硅生长炉用热场部件制备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中南大学廖寄乔6高强超薄浮法铝硅酸盐屏幕保护玻璃规模化生产成套技术与应用开发东旭集团有限公司任书明7基于单芯片技术的全光谱白光照明材料和器件的研发以及产业化大连路明发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肖志国8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用高安全功能隔膜的技术开发与产业化厦门大学赵金保9外墙保温与结构一体化断热节能复合板块墙体成套技术西北民族大学曹万智10建筑固体废物资源化共性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同济大学肖建庄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受理项目目录—金属材料组序号项目名称(第一)完成单位提名专家(第一完成人)国产非晶带材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开发及工程化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周少雄2高热强性热轧无缝钢管精细组织控制技术与应用天津大学刘永长3绿色高服役安全桥梁钢创新型制造体系及技术引领型应用鞍钢股份有限公司王义栋4核反应堆安全壳、核岛及常规岛系列用钢的研制与开发鞍钢股份有限公司王勇5天然气开采用耐蚀合金管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张忠铧超高强度钢丝微结构调控机制及产业化关键技术南京林业大学蒋建清7稀土永磁材料防腐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王向东8碳酸稀土结晶新方法及抛光材料绿色制造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南昌大学李永绣9超低硫冶炼关键技术及在特殊品种钢中的应用武汉科技大学陈奎生10大型高效环保捣固焦炉机械成套设备大连华锐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李文峰11高世代声表面波材料与滤波器产业化技术清华大学潘峰12炼铁全流程铁矿石评价体系构建及难处理矿高效利用重庆大学白晨光13清洁高效炼焦技术与装备的开发及应用中冶焦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戴成武14超纯净高稳定性轴承钢关键技术创新与智能平台建设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钱刚15超大型水电站用金属结构关键材料成套技术开发应用秦皇岛首秦金属材料有限公司周德光16金属表面缺陷在线检测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北京科技大学徐科17清洁兰炭-金属镁规模化联产技术与应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兰新哲18锌清洁冶炼与高效利用关键技术和装备北京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蒋开喜19新型稳流保温铝电解槽节能技术开发及推广应用中国铝业郑州有色金属研究院有限公司史志荣20600kA级超大容量铝电解槽技术开发与产业化应用东北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吕定雄21电子废弃物绿色循环关键技术及产业化中南大学郭学益22大容量矿热炉生产低硼磷工业硅关键技术及应用昆明理工大学马文会23多形态钴资源高效绿色制造锂电材料关键技术及产业示范浙江华友钴业股份有限公司陈雪华24高效节能强化平行流电解技术及产业化阳谷祥光铜业有限公司周松林25三代7000系航空铝合金预拉伸厚板/超厚板工业化制造技术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熊柏青26具有桩钉效应铁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及产业化广东省材料与加工研究所郑开宏27高性能稀土汽车催化剂/器制备及应用天津大学沈美庆28高性能特种金属线材制品关键技术与产业化法尔胜泓昇集团有限公司刘礼华各高校材料领域受理情况清华大学8北京科技大学5上海大学3西北工业大学3上海交通大学3天津大学3中南大学3大连理工大学2华东理工大学2浙江大学2华中科技大学2武汉大学2燕山大学2吉林大学2复旦大学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香港科技大学1北京大学1北京工业大学1南京理工大学1中山大学1西南交通大学1太原理工大学1苏州大学1香港中文大学1武汉理工大学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1南京工业大学1东南大学1贵州理工学院1厦门大学1西北民族大学1同济大学1南京林业大学1南昌大学1武汉科技大学1重庆大学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1昆明理工大学1从受理名单来看,材料领域总共受理101项,其中中科院系统最多,作为第一或共同参与项目达到了20项,而清华大学作为高校之首,仅材料一个方向就受理了8项之多,紧随其后的北京科技大学也以5项的受理项目遥遥领先,另外上海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天津大学、中南大学也都受理了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