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弹力图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115.29 KB
- 文档页数:3
血栓弹力图结果怎么看前言:血栓弹力图报告完全看不懂?看完这篇文章你就知道!血栓弹力图在不良妊娠的诊治中起着重要的决定,以此可以判断易栓情况,可以来指导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林的用量和疗程的调整。
所以,它的报告结果也是非常的重要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它这一层神秘的面纱。
血栓弹力图到底是何方神圣很多论坛上有姐妹发言说自己也是因为凝血高,医生才让做血栓弹力图,在做这个检查的时候,对它的了解也几乎为零。
其实,血栓弹力图(以下简称:TEG)是一种能整体评估凝血和纤溶动态过程的检测方法,它能对纤维蛋白凝块的形成速度、溶解状态、坚固度、稳定性、弹力度及凝血因子(主要是纤维蛋白原、血小板数量和功能)等因素进行全面评价。
检验血栓弹力图太重要TEG检测仅使用患者微量全血,可动态监测整个凝血过程,检测原理与传统凝血功能检验不同,可准确地反映体内凝血和纤溶的真实动态过程,检测结果更接近体内凝血反应的发生与发展。
根据研究结果显示非孕状态时,部分具有不良妊娠史的患者处在一种血栓前状态,其孕前MA(最大振幅)值升高,这使得其再次妊娠处于一个流产高风险状态。
PTS(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导致自然流产的机制为:PTS患者处于血液高凝状态,妊娠时容易形成胎盘微血管血栓,引发胎盘微循环障碍,进而发生流产。
研究表明,PTS还会增加晚年缺血性心脏病的风险。
如何来看待检验结果呢?以下是来自一位患者的血栓弹力图报告结果(截取了部分内容供参考)上面的英文对于英语小白的姐妹来说就已经需要用到单词查找软件了,所以大沃沃为姐妹们送一些关于血栓弹力图报告上的一些项目解读,希望能为姐妹们节省查找一点时间。
反应时间(R值)其表示凝血系统的整体功能,被检样品中尚无纤维蛋白形成,代表凝血因子的总体活性,参考范围6~8min。
凝血时间(K值)从R值终点至TEG幅度达到20mm所需的时间(min),其表示血凝块强度达到某一水平的速率反映血小板(platelet,PLT)功能和纤维蛋白原活性,参考范围1~3min。
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栓弹力图检查结果分析脑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脑血管病变或血管破裂导致的大脑缺血或梗塞,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同时也是引起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
精准的诊断和治疗是预防及减轻后遗症的关键。
其中,血栓弹力图检查可以为医生提供重要的治疗参考。
血栓弹力图(TEG)是一种全面评估凝血能力的检测手段,可以帮助医生了解凝血和纤维蛋白溶解功能,评估患者出血和血栓的风险。
对于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血栓弹力图也可以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在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由于大脑供血不足,发生缺血,导致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
血栓弹力图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血栓形成风险以及治疗的需要。
下面是血栓弹力图检查报告的结果分析:1. R时间R时间是指从开始观察到血液开始凝固到达到2mm弹性缓冲度的时间。
这个时间过长可能意味着某些因素导致了凝血功能降低。
在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R时间可能会延长,因为脑缺血会对凝血功能产生不利影响,由于这个时间延长可能存在出血风险。
K时间是指从达到2mm弹性缓冲度到达到20mm弹性缓冲度的时间,通常情况下,K时间越短,说明血液凝血能力越强。
在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K时间延长意味着凝血功能存在问题,可能需要一定程度的治疗来控制凝血。
3. AngleAngle是指从K时间至产生2mm弹性缓冲度并形成45度角度的时间段,这个值可能会受到凝血和纤维蛋白溶解因素的影响。
在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Angle的变化可能会对血栓和出血风险产生影响。
4. MA值MA值是指在20分钟内完成的最大弹性缓冲值,它可以反映出血栓形成的速度和力度。
MA值过高可能存在血栓风险,而MA值低可能存在出血风险。
在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MA值的变化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治疗方法,以适当地控制血栓或出血风险。
5. LY30值LY30值反映了纤维蛋白溶解功能的能力,它表示30分钟内的溶解比例。
LY30值越高,说明溶解能力越强。
血栓弹力图结果解读及临床意义血栓弹力图(TEG)是一种用于评估血液凝固特性的诊断工具,对于了解血液凝固过程、预测血栓形成以及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解读血栓弹力图的结果,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正常TEG曲线呈光滑的弧形,起始部分代表纤维蛋白的形成,中间部分代表凝血因子的消耗,最后部分代表纤维蛋白在纤溶酶的作用下可降解为可溶性纤维蛋白,在纤溶酶及纤溶酶原激活物作用下可降解为可溶性纤维蛋白,最后降解为可溶性纤维蛋白产物,包括D-二聚体、可溶性纤维蛋白产物。
正常TEG曲线的参数包括K时间(反应时间)、Angle角度(凝固角)、MA值(最大振幅)及LY30(30分钟内样本中血栓振幅衰减的百分比)。
异常TEG曲线可表现为K时间延长、Angle角度减小、MA值降低及LY30增大。
这些参数的异常提示血液凝固过程出现异常。
例如,K时间延长表示血液凝固过程减缓,可能存在凝血因子缺乏或纤溶系统障碍;Angle角度减小意味着纤维蛋白形成速度减慢,可能存在纤维蛋白原缺乏或血小板功能异常;MA值降低提示血液凝固过程中出现血栓的可能性增加;LY30增大则表示血栓振幅衰减速度加快,可能与纤溶系统异常有关。
TEG能够全面评估凝血功能,包括共同凝血途径的功能(内源性凝血功能)、血小板功能以及纤溶系统功能。
通过分析TEG结果,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凝血状况,为治疗提供指导。
例如,对于肝衰竭患者,TEG可以评估其凝血功能,为输血及血浆置换等治疗提供依据。
TEG结果异常往往提示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形成血栓。
例如,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TEG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处于高凝状态,从而采取相应的抗凝治疗措施,预防血栓形成。
TEG还可以用于指导抗血小板及抗凝药物的使用。
在外科手术或创伤治疗中,TEG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需要输血以及输注何种成分的血制品。
例如,对于手术中大量失血的患者,TEG 可以指导医生输注浓缩红细胞、血小板或血浆等血制品,以满足患者的生理需求。
怎么看血栓弹力图的结果一、先看CK样本的R值、MA值、K(α)值⑴R值正常范围为5~10分钟;R<5分钟,显示凝血因子活性强,需要用抗凝药物纠正R>10分钟,说明凝血因子缺乏,可通过补充FFP进行纠正⑵MA值正常范围为50~70mm;MA<50mm显示低血小板功能,可通过补充血小板制剂纠正MA>70mm显示血小板活性高,需进行抗血小板治疗⑶高MA值时,如果是服药病人,需关注抗血小板药物的疗效。
可通过血小板图检测了解服用ADP、AA诱导剂抑制血小板的情况。
当抑制率小于20%时不起效;在20%~50%起效不明显;在50%~75%起效;抑制率大于75%时较好抑制。
根据疗效进行加大剂量或更换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
二、血小板图检测报告(PCI术后病人)①如果血小板图ADP的MA值在31~47mm之间显示ADP诱导剂为较好抑制状态;当MA<31mm提示会有出血风险;当MA>47mm会有血栓风险。
② CK的MA值超过65mm显示有血栓风险;③ A的MA值(纤维蛋白原的MA值)不能超过20mm,超过20mm提示纤维蛋白原活性强有血栓风险,并不是血小板活性高原因造成,这时即使血小板药物抑制较高仍然会存在血栓风险。
需要对纤维蛋白原进行处理,降低其活性。
三、肝素酶杯对比检测将CK(普通检测)的R图形与CKH(肝素酶杯检测)的R值叠加。
当R值无差异提示:没有肝素存在(或未起效);当CK的R值为CKH的R值的2~3倍且CK的R<20min,为肝素起效较好;当CK的R值为CKH的R值的3倍以上或CK的R>20min,提示有肝素存在且肝素过量,应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直至中和完全。
血栓弹力图报告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血栓弹力图报告
一、观察血栓弹力图报告中的LY30值、EPL值、R值、MA值、K(α)值当LY30、EPL值处于正常范围时,排除纤溶亢进的可能
⑴R值正常范围为5~10分钟;
R<5分钟,显示凝血因子活性强,需要用抗凝药物纠正
R>10分钟,说明凝血因子缺乏,如病人术中出血可通过补充FFP
进行纠正,详见输血指导建议
⑵MA值正常范围为50~70mm;
MA>70mm,显示血小板活性高,需进行抗血小板治疗
MA<50mm,显示低血小板功能,如病人术中出血可通过补充血小板制剂纠正,详见输血指导建议
(3)MA CK值超过65mm显示有血栓风险;
R↑凝血因子活性低或缺乏
R↓凝血因子活性高
K↓ Angle↑纤维蛋白原水平高
K↑ Angle↓纤维蛋白原水平低
MA↑血小板聚集功能强
MA↓血小板聚集功能低或数量不足
EPL>15%或LY30>7.5% 提示纤溶亢进
报告中末尾都要加上:请结合临床具体分析
二、肝素对比检测
将CK(普通检测)的R图形与CKH(肝素酶杯检测)的R值叠加。
①当R值无差异提示:没有肝素存在(或未起效);
②当CK的R值为CKH的R值的2~3倍且CK的R<20min,为肝素起效
较好;
③当CK的R值为CKH的R值的3倍以上或CK的R>20min,提示有肝素
存在且肝素过量,应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直至中和完全。
备注:检测血液样本为全血(无需空腹,动脉血或静脉血),采血管为柠檬酸钠抗凝管/枸橼酸钠抗凝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