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弹力图简介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1.15 MB
- 文档页数:54
血栓弹力图概要2022-06-27 07:47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m,TEG)是反映血液凝固动态变化(包括纤维蛋白的形成速度,溶解状态和凝状的坚固性,弹力度)的指标,因此影响血栓弹力图的因素主要有:红细胞的聚集状态、红细胞的刚性、血凝的速度,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活性的高低等。
血栓弹力图的主要指标有:①反应时间(R)表示被检样品中尚无纤维蛋白形成;②凝固时间(K)表示被检样品中开始形成纤维蛋白,具有一定的坚固性;③图中两侧曲线的最宽距离(MA)表示血栓形成的最大幅度;④血栓弹力图(ε),表示血栓的弹性的大小。
⑤最大凝固时间(m),表示凝固时间至最大振幅的时间。
血栓弹力图均用血栓弹力图仪进行检测。
血液凝固过程的最终结果是形成血凝块,血凝块的物理性质(速率、硬度、稳定性)将决定病人是否具有正常的凝血功能,是否会出血或形成血栓。
血栓弹力图仪通过对血样凝血过程进行监控、测度、分析,对患者凝血情况做出定量和定性预测。
随着血凝块的形成、回缩和/或溶解,电脑控制的血栓弹力图仪能自动记录动力学变化,绘出血栓弹力图(TEG)。
血栓弹力图仪是对凝血全过程进行动态、完整、连续、真实再现的一种检测手段。
血栓弹力图项目解读R:凝血因子反应时间,反映参加凝血启动过程的凝血因子的综合作用,代表凝血因子的总体活性。
MA:最大振幅,反映已形成的血凝块的最大强度或硬度,主要代表血小板的聚集功能。
K和α角:二者均是血凝块聚合速度参数,反映血凝块形成的速率,代表纤维蛋白原的功能与水平。
LY30:MA值出现后30分钟内血凝块溶解百分比,反映纤溶活性。
EPL:预测MA值出现后30分钟内血凝块溶解百分比,反映纤溶活性。
CI:综合凝血指数,反映不同条件下凝血的综合状态。
AA抑制率(花生四烯酸抑制率):反映服用阿司匹林等药物后病人血小板抑制的百分率,大于等于50%药物起效。
ADP抑制率(二磷酸腺酐抑制率):反映服用波利维等药物后病人血小板抑制的百分率,大于等于30%药物起效。
TEG简介美国Haemoscope公司生产的血栓弹力图仪(Thrombelastography, TEG)是一种从整个动态过程来监测凝血过程的分析仪。
血栓弹力图仪于1948年由德国人Harter发明,80年代开始广泛用于临床指导术中输血,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已成为当今围术期监测凝血功能的最重要指标。
同时也是世界上先进国家进行血制品管理的重要工具,在输血指南里使用该设备。
其节约20%-50%的血制品使用功能被国内、外临床文献大量证明。
该设备在95-96年开始在心脏外科开始使用。
目前以TEG为主要监测手段的体外循环术中凝血监测方案已经在世界上40多个国家使用。
2004年,该设备上市了抗血小板药物疗效监测的方法—PlateletMapping,即血小板图试验,从而为临床带来了快速、准确的监测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技术。
国内外近4000份临床文献从各个角度就TEG对临床诊疗效果进行了论证。
TEG在国内的使用情况我国许多三甲医院的麻醉科、ICU、体外循环、器官移植科等在2000年左右率先使用TEG指导术中成分血和凝血相关药物的使用,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并有大量文献报道。
2006年,检验科开始使用TEG作为凝血检测的筛选和补充;同年,一些输血科开始将TEG正式纳入临床选择血制品的客观依据,并开始用TEG进行血制品使用的管理的主要设备。
使临床医生真正做到了在合适的时间,选择和使用正确种类和剂量的成分血制品,从根本上杜绝了我国临床用血的盲目和浪费。
2006年初,TEG的PlateletMapping,即血小板图试验开始在中国上市,从而开创我国心脑血管病抗血小板药物检测的新方法。
填补了我国临床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缺乏药物疗效监测的空白。
为实现个性化的抗血小板治疗和解决PCI冠脉搭桥等手术的疑难病例,开创了新的起点。
同时它为预防血栓和进行血栓分层等领域提供了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法。
国家认可的检测方法TEG血栓弹力图试验列入2007年6月卫生部公布的《医疗机构临床检验项目目录》和《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试行2001年版)》新增和修订的项目目录中。
TEG简介及应用血栓弹力图仪(Thrombelastography, TEG)是一种从整个动态过程来监测凝血过程的分析仪。
血栓弹力图仪于1948年由德国人Harter发明,80年代开始广泛用于临床指导术中输血,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已成为当今围术期监测凝血功能的最重要指标。
同时也是世界上先进国家进行血制品管理的重要工具,在输血指南里使用该设备。
其节约20%-50%的血制品使用功能被国内、外临床文献大量证明。
该设备在95-96年开始在心脏外科开始使用。
目前以TEG为主要监测手段的体外循环术中凝血监测方案已经在世界上40多个国家使用。
抗血小板药物疗效监测的方法—PlateletMapping,即血小板图试验,从而为临床带来了快速、准确的监测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技术。
国内外近4000份临床文献从各个角度就TEG对临床诊疗效果进行了论证。
TEG在国内的使用情况我国许多三甲医院的麻醉科、ICU、体外循环、器官移植科等在2000年左右率先使用TEG指导术中成分血和凝血相关药物的使用,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并有大量文献报道。
2006年,检验科开始使用TEG作为凝血检测的筛选和补充;同年,一些输血科开始将TEG正式纳入临床选择血制品的客观依据,并开始用TEG进行血制品使用的管理的主要设备。
使临床医生真正做到了在合适的时间,选择和使用正确种类和剂量的成分血制品,从根本上杜绝了我国临床用血的盲目和浪费。
2006年初,TEG的PlateletMapping,即血小板图试验开始在中国上市,从而开创我国心脑血管病抗血小板药物检测的新方法。
填补了我国临床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缺乏药物疗效监测的空白。
为实现个性化的抗血小板治疗和解决PCI冠脉搭桥等手术的疑难病例,开创了新的起点。
同时它为预防血栓和进行血栓分层等领域提供了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法。
国家认可的检测方法TEG血栓弹力图试验列入2007年6月卫生部公布的《医疗机构临床检验项目目录》和《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试行2001年版)》新增和修订的项目目录中。
血栓弹力图血栓弹力图英文名:thromboela-stogram血栓弹力图是反映血液凝固动态变化(包括纤维蛋白的形成速度,溶解状态和凝状的坚固性,弹力度)的指标,因此影响血栓弹力图的因素主要有红细胞的聚集状态、红细胞的刚性、血凝的速度,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活性的高低等。
血栓弹力图的主要指标有:①反应时间(γ)表示被检样品中尚无纤维蛋白形成。
②凝固时间(κ)表示被检样品中开始形成纤维蛋白,具有一定的坚固性。
③图中两侧曲线的最宽距离(ma)表示血栓形成的最大幅度。
④血栓弹力图(ε),表示血栓的弹性的大小。
⑤最大凝固时间(m),表示凝固时间至最大振幅的时间。
目前血栓弹力图均用血栓弹力图仪进行检测。
展开就诊贴士检查分类:心血管科、血液检查适用性别:男女均合适是否空腹:空腹参考价格:20-30元正常值一、先看CK样本的R值、MA值、K(α)值⑴R值正常范围为5~10分钟;⑵MA值正常范围为50~70mm;MA<50mm显示低血小板功能,可通过补充血小板制剂纠正MA>70mm显示血小板活性高,需进行抗血小板治疗⑶高MA值时,如果是服药病人,需关注抗血小板药物的疗效。
可通过血小板图检测了解服用ADP、AA诱导剂抑制血小板的情况。
当抑制率小于20%时不起效;在20%~50%起效不明显;在50%~75%起效;抑制率大于75%时较好抑制。
根据疗效进行加大剂量或更换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
二、血小板图检测报告(PCI术后病人)①如果血小板图ADP的MA值在31~47mm之间显示ADP诱导剂为较好抑制状态;当MA<31mm提示会有出血风险;当MA>47mm会有血栓风险。
②CK的MA值超过65mm显示有血栓风险;③A的MA值(纤维蛋白原的MA值)不能超过20mm,超过20mm提示纤维蛋白原活性强有血栓风险,并不是血小板活性高原因造成,这时即使血小板药物抑制较高仍然会存在血栓风险。
需要对纤维蛋白原进行处理,降低其活性。
三、肝素酶杯对比检测将CK(普通检测)的R图形与CKH(肝素酶杯检测)的R值叠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