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次》公开课
- 格式:ppt
- 大小:2.39 MB
- 文档页数:13
《第八次》教学反思15篇《第八次》教学反思1《第八次》是一篇寓含深刻道理的外国历史故事。
课文讲述了古时候,苏格兰受外国的入侵,苏格兰王子布鲁斯七战七败,他几乎丧失了信心。
就在他没有信心再战的时候,有一天,他突然看到了这样的一个情形:有一只蜘蛛在结网,刚要结好时,一阵大风吹来,丝断了,网破了。
就这样,结了断,断了结,最后经过了第八次,终于结成了。
布鲁斯从中受到启发,决定也要干第八次,结果他也成功了,最后终于赶跑了入侵者。
一、本次教学的目的:1.弄懂布鲁斯成功的原因。
2.体会布鲁斯七战七败,受到蜘蛛结网的启发后,坚持不懈斗争的精神。
3.弄懂课文所揭示的道理。
在指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深入文本,理解文本,升华文本方面,我总结如下:品词析句,理解文本,体会品质。
在教学“布鲁斯七战七败,几乎失去信心”时,我指导学生分析“失去信心”和“几乎失去信心”的不同,让学生体会到:此时,布鲁斯还有崛起的可能。
在教学“蜘蛛结网”时,让学生带着问题“蜘蛛结网时遇到了什么困难?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蜘蛛没被困难吓倒”,朗读课文勾词画句。
引导学生品词析句,“丝断了,网破了。
”“结了断,断了结。
”教师让那个学生分析、理解了“丝断了,网破了。
”“网破了,丝断了。
”的不同。
让学生体会到了蜘蛛的坚持不懈。
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本课的教学中,为培养学生想象力,我通过创设多个语言情境,促使学生进行语言与想象力的训练。
如:七战七败后的布鲁斯在磨坊里唉声叹气,他在想些什么?我给学生出示了相应的的插图,并且加上教师的语言情境作为先导,学生较能展开想象,进行充分想象,语言表达也较不错。
又如:面对着这些身上负了伤,几乎失去了信心的士兵们,布鲁斯会怎样动员他们起来参加第八次抵抗呢?让学生把自己当成布鲁斯自己先练说,给了学生人物角色来体验,给了学生语言环境来想象。
这样学生就有了角色定位和想象的环境,能促使学生进行有效的,贴近__的想象与阐述,同时在无意之中,把课文主要内容复述了出来。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我心中的鲁迅单元任务群整体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第八单元我心中的鲁迅—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任务群整体教学设计)(人文主题分析)本单元以“走近鲁迅"为人文主题,带领大家一起走近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的世界, 编排了四篇各具特色的文章。
《少年闰土》是小说,节选自《故乡》,刻画了鲁迅少年时的伙伴闰土的形象;《好的故事》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描绘了一个美好的梦境;《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鲁迅侄女周晔写的回忆性散文,选择生活中的几件小事展现了鲁迅“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特点;《有的人》是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所写的一首现代诗歌,赞扬了鲁迅为人民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前两篇精读课文是鲁迅自己的作品,后两篇略读课文是别人写鲁迅的作品,语文园地中日积月累部分也选编了鲁迅的经典名言, 旨在通过多个角度展现鲁迅的形象,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其文学成就,感知其性格特点,体会其精神境界。
(语文要素分析)本单元的阅读要素是“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因为鲁迅生活的时代距离现在的学生较远,当时的语言表达也与现在的语言表达有差异,所以必须借助资料,才能真正读懂课文。
教材从中年级就开始有意识地涉及资料的搜集查阅,有的是直接作为单元语文要素强调,有的则出现在交流平台以及课后习题中,体现了针对不同难度的文章,资料发挥的作用不同。
本单元的习作要素是“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基于对单元内容的整体解读发现,教材在选文编排、课后题设计等方面,都旨在引导学生由读到写,迁移运用学到的方法进行习作。
学习《少年闰土》,引导学生发现通过抓典型事例来写闰土形象的写作方法;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引导学生发现从不同角度写对鲁迅的印象的写作方法。
不仅如此,这两篇课文都借助场景描写表达了主观情感, 因此,引导学生聚焦场景,揣摩表达情感的方法,也是学习时应该重点关注的写作方法。
苏教版三年级《翻越远方的大山》公开课教学设计4. 翻越远方的大山南化四小胡红授课时间:2012.2.23上午9:15-9:55 10:05-10:40授课人:胡红授课班级:三(2)班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刘翔为实现目标不畏艰难、敢于挑战的进取精神。
明白人生路上需要确定目标、积极进取、不断超越,有梦想就有可能。
教学重点:结合语言文字,感知刘翔不断超越、挑战自我、实现梦想的过程,学习刘翔敢于挑战、执着追求、不断超越的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翻越远方的大山”的含义,学习刘翔的精神,努力翻越自己心中“远方的大山”。
教学时间:两课时(连上)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了解人物1.看一组图片,说说对刘翔的了解。
2.无数的鲜花与掌声背后,一次次成功与超越的背后,往往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与汗水。
2004年年底,“亚洲飞人”刘翔出版了自传《我是刘翔》,全书以第一人称讲述了他进入体校、学习跨栏、遇到教练孙海平等体育生涯,还曝光了大量鲜为人知的个人生活和成长经历。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选自《我是刘翔》。
4.读题:翻越远方的大山在“亚洲飞人”刘翔心里,有一座远方的大山,那是谁?阿兰·约翰逊。
5.阿兰·约翰逊是什么人?为什么会成为刘翔心里的“大山”呢?说说你对他的了解。
补充资料。
原来,约翰逊是个这么有名的运动员,难怪被刘翔视为一座“大山”。
那么,刘翔是如何跨越这座大山的呢?让我们一起阅读刘翔的自传。
【设计意图:刘翔和约翰逊,这是文中两个关键的人物,如果不了解他们,学生就无法真正理解文章内容。
课前已经布置学生查阅资料,为了防止学生对资料不加选择地照本宣科,我特别强调“说出你认为最重要的信息”。
而对于约翰逊,我则在课件中重点出示他在刘翔没有成名之前的巨大影响力,旨在突出他的“大山”地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表格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课时)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主题《语文园地八》第一课时(共2课时)课型新授课章/单元复习课□专题复习课□习题/试卷讲评课□学科实践活动课□其他□【学习目标】1.通过交流总结出简要复述的一些方法:复述课文时注意熟悉课文内容,按照一定顺序,抓住重点、详略得当地复述课文。
2.通过利用熟字识记生字,认识12个由熟字加偏旁组成的生字。
3.通过正确抄写12个易写错的词语,关注汉字中的易错笔画或偏旁,提升书写能力。
【评价任务】1.能掌握简要复述的一些方法:一是要熟悉课文内容,二是要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次要内容适当简略,三是抓住表示故事发展顺序的关键词句进行复述,做到不遗漏情节。
(目标1)2.认识识字加油站的12个生字,并能结合语境理解字意了解。
(目标2)3.认真、正确地抄写词语,注意易错字,掌握汉字容易写错的几种情况。
(目标3)【学习内容】这八单元语文园地的第一课时涵盖了三个大版块:复述、形近字、易错字。
复述主要引导学生结合本单元的学习体验交流简要复述的一些方法。
12个形近字由熟字加偏旁组成,读音和数字相同或相近,旨在让学生利用熟字识记生字。
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有助于学生结合语境理解字意。
易错字通过抄写词语,关注汉字中的易错笔画或偏旁提高书写的能力,此题梳理了汉字容易写错的几种情况,增减笔画如“茂"容易多加一点,“雀”容易少写一横;改变笔画,如“降”,容易将竖折这个笔画写成竖和横两个笔画;与形近字混淆,如“拨”,容易写成“拔";与同音字混淆如“历”,容易写成“厉"。
【学情分析】统编教材在二三年级安排了借助插图、示意图等讲故事,三年级安排了集中学习详细复述的单元,四年级安排简要复述,五年级要求进行创造性复述。
从“思维发展”这个维度看,相比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更高,需要学生抓住主要情节,对相关内容进行提炼、概括和梳理。
第八课中国人中国梦
第二框共圆中国梦
一、课时教学目标
1.对国家有认同,对文化有底气,对发展有自信,做一个自信的中国人。
2.提高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做自信的中国人。
3.知道我国中国梦的实现方式;理解和把握中国人自信的原因以及自信中国人的时代内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中国梦的实现方式。
2.教学难点
做自信的中国人。
三、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一
总结:国家强大,国人自信;国人自信,国家更强。
同学们你们是幸运的,你们是两个百年的亲历者、见证者、也将会是开创者,今日你们是国家的未来,明日你们将是圆梦中国的中坚力量。
少年啊,让我们满怀赤诚之心,对中国梦实现充满信心;也让我们满怀实干之心,共筑国之辉煌!。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习作那次玩得真高兴》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及反思习作:那次玩得真高兴【课前解析】关注文本:本次习作的话题是“那次玩得真高兴”,要求把一次玩的过程写下来,并表达出当时快乐的心情。
这是本套教材第一次要求写事,写亲身经历的一件事的过程,使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真实的经历与感受。
关注结构:教材第一部分以问题激趣,引出本次习作的话题。
还提供了与同伴掰手腕、和爸爸妈妈外出旅行、和爷爷一起钓鱼、去游乐场游玩的4幅图,为学生习作的选材做铺垫。
教材第二部分布置了本次习作的任务——写一次玩的过程,并指导学生用“放电影”、看照片、和别人聊一聊等方法回忆当时的情形,以便选择习作内容,梳理习作顺序。
教材第三部分提供了交流和评价的建议,提示学生写后大声朗读,重新在文字中体验当时的快乐心情,并和同学分享交流这种快乐心情。
【教学目标】1.能简单地写一次玩的过程,表达出当时快乐的心情,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重难点)2.能和同学交流习作,修改同学看不明白的地方。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2课时评改略)。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引入话题你平时都喜欢玩什么?说一说,在你玩过的活动中,有没有哪一次让你玩得特别开心,印象特别深刻。
学生充分交流。
预设:跳绳、捉迷藏、拔河比赛、荡秋千……教师引入习作话题,适时板书课题。
(板书:那次玩得真高兴)二、指导审题,关注习作重点1.阅读习作要素,了解写作重点。
引导学生明确本次习作重点:把玩耍的过程写下来,表达自己当时快乐的心情。
2.阅读习作要求,明确习作要求。
(1)引导学生解读教材,明确习作对象及习作要求。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梳理:①选择一次印象深刻的玩的经历来写。
②写出自己玩时的快乐心情。
教师提示:把自己玩儿的过程写清楚;体现出高兴的心情。
(板书:玩的经历快乐心情)(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审题,培养学生在写作中养成审题的好习惯,让他们有所思、有所想。
《第八次》(第二课时)设计理念:阅读的过程是学生置身课文情境的体验过程,语文教学理应创设适合学生想象、体验的学习情境,以促进学生对文中任务、事件的感受,并催生学生自己的独特感悟。
教学目标:1、感悟课文,弄懂布鲁斯成功的原因,领悟课文所寓含的道理。
从而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
2、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通过朗读,感悟课文。
3、结合课文内容,想象布鲁斯王子动员人民起来抵抗的情景,练习写话。
教学重点:通过读悟,感受布鲁斯王子和蜘蛛坚持不懈的品质教学难点:练习写话中感悟“有志者,事竟成”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第八次》,这是一个?故事。
2.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拿出练习纸,写一写。
3.王子布鲁斯为何要进行第八次战斗呢?(板书:七战七败)4.七战七败的布鲁斯心情如何?二、精读“蜘蛛结网”1.过渡:就在布鲁斯心灰意冷,几乎失去信心的时候,在磨坊看到了一幕,让他感动极了,重新拾回信心,他看到了什么?2.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让布鲁斯如此感动呢?请同学们读读描写“蜘蛛结网”的句子,边读边圈出让你感动的词句。
3.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蜘蛛坚持不懈、执着、坚强)你从哪个词语看出他坚持不懈?(1)忽然,一阵大风吹来,丝断了,网破了。
这只蜘蛛十分坚强,风那么大,它的力量那么小,勇敢极了。
(2)蜘蛛重新扯起细丝再次结网,又被风吹断了。
蜘蛛一点儿也不在乎遇到的困难,吹断了,接着织。
(3)就这样结了断,断了结,一连结了七次,都没有结成。
假如你做一件事,一连失败七次,你的心情如何?(4)可蜘蛛并不灰心,照样从头干起,这一次它终于结成了一张网。
体会“终于”。
(比较句子)4、同学们,第八次,蜘蛛成功了,如果这次不成功,它会放弃吗?它一定还会织——第九次——第十次……直到成功为止。
这真是一只蜘蛛啊!(永不言败、毫不灰心、百折不回、坚持不懈……)5.过渡、板书:同学们,布鲁斯打仗七战七败,蜘蛛结网七结七断,他们的命运多么相似啊,真可谓同是天涯沦落人呀!可当布鲁斯看到这只小小的蜘蛛第八次结网成功时,他会想些什么?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