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第四中学2015-2016年高二化学上册第一次阶段性考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127.50 KB
- 文档页数:10
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测试化学试题2015.5说明:本试题共分三卷,第Ⅰ卷为必修内容的选择题,共48分;第Ⅱ卷为必修内容的非选择题,共28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为全体考生必做题。
第Ⅲ卷为选修内容的非选择题,共六个模块,每个模块24分,考生只能任选一个模块作答,多选作者,按照模块呈现的顺序首先作答的计分。
考生所作答题目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Mg 24 S 32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以下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3分,共16小题。
1.在初中时我们就知道,有新物质生成的反应属于化学反应,但从化学键的观点看,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的断裂,新键的形成”。
据此你认为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反应的是( ) A.蔗糖溶于水B.金刚石变成石墨C.氯化钠熔化D.水的汽化2.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你认为下列行为中有悖于这一保证的是()A.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等新能源,减少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B.研究采煤、采油新技术,提高产量以满足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C.在农村推广使用沼气D.减少资源消耗,增加资源的重复使用和资源的循环再生3.下列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点燃A.2H2+O22H2O B.H2→2H C.CaO+H2O=Ca(OH)2D.2Cl→Cl24.有人形象地把人体比喻为一架缓慢氧化着的“高级机器”,人体在正常生命过程中也需要不断地补充燃料。
依照这种观点,你认为人们通常摄入的下列物质中不能看作燃料的是()A.淀粉类物质B.水C.脂肪类物质D.蛋白质5.某些不合格的建筑装饰材料,会缓慢释放出浓度过高、影响人体健康的气体,这些气体最常见的是()A.二氧化氮 B.二氧化硫C.一氧化碳D.甲醛和苯、甲苯等有机物蒸气6.据报道,某些建筑材料会产生放射性同位素氡22286Rn ,从而对人体产生伤害,该同位素原子的中子数和质子数之差是( )A .136B .50C .86D .2227.据报道,科学家己经研制出世界上最薄的材料一—碳膜片,其厚度只有一根头发的二十万分之一。
高二化学周末测试题(三) 2015.9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1、空气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重要资源。
为改善空气质量而启动的“蓝天工程”得到了全民的支持。
下列措施不利于“蓝天工程”建设的是A.推广使用燃煤脱硫技术,防治SO2污染B.实施绿化工程,防治扬尘污染C.研制开发燃料电池汽车,消除机动车尾气污染D.加大石油、煤炭的开采速度,增加化石燃料的供应量2、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A.铝片与盐酸的反应B.灼热的碳与CO2的反应C. 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D.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3、等质量的氢气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Q1,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热量Q2,则Q1与Q2的关系是A. Q1>Q2B. Q1<Q2C. Q1=Q2D. 无法确定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101kPa时,1mol物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B.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C.燃烧热或中和热是反应热的种类之一D.在稀溶液中,1molCH3COOH和1molHCl分别与1mol NaOH完全中和时,反应热相等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既可表示微粒数,又可表示物质的量。
B.热化学方程式中,如果没有注明温度和压强,则表示在标准状况下测得的数据。
C.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不仅要写明反应热的符号和数值,还要注明各物质的聚集状态。
D.凡是化合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分解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放热反应不需要加热即可发生B.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除了热能外,还可以是光能、电能等C.需要加热才能进行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D.化学反应热效应数值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多少有关7、“摇摇冰”是一种即用即饮的饮料。
吸食时,将饮料罐隔离层中的化学物质和水混合后摇动即会制冷。
山东省聊城四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第一次段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分.)1.升高温度时,化学反应速率加快,主要原因是()A.分子运动速率加快,使该反应物分子的碰撞机会增多B.反应物分子的能量增加,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有效碰撞次数增多C.该化学反应的过程是吸热的D.该化学反应的过程是放热的2.下列关于反应热的表述正确的是()A.当△H<0时,表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B.由C(s)+0.5O2(g)═CO(g)的反应热为110.5 kJ•mol﹣1,可知碳的燃烧热为110.5 kJ•mol ﹣1C.反应热的大小与反应物所具有的能量和生成物所具有的能量无关D.1mol NaOH分别和1mol CH3COOH、1mol HNO3反应放出的热量:CH3COOH<HNO33.在恒温恒容的容器中进行反应H2⇌2H,若反应物浓度由0.1mol/L降到0.06mol/L需20s,那么由0.06mol/L降到0.024mol/L,需反应的时间为()A.等于18s B.等于12s C.大于18s D.小于18s4.能够充分说明在恒温下的密闭容器中,反应 2SO2+O2⇌2SO3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A.容器中SO2、O2和SO3共存B.SO2和SO3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C.容器中SO2、O2、S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2D.反应器内压强不再随时间发生变化5.用CH4催化还原 NO x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例如:①CH4(g)+4NO2(g)═4NO(g)+CO2(g)+2H2O(g);△H=﹣574kJ•mol﹣1②CH4(g)+4NO(g)═2N2(g)+CO2(g)+2H2O(g);△H=﹣1160kJ•mol﹣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反应①可推知:CH4(g)+4NO2(g)═4NO(g)+CO2(g)+2H2O (l)△H>﹣574 kJ•mol ﹣1B.反应①②转移的电子数相同C.若用标准状况下4.48LCH4还原NO2至N2,放出的热量为173.4kJD.若用标准状况下4.48LCH4还原 NO2至 N2,整个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总数为1.60 mol6.已知Zn(s)+H2SO4(aq)═ZnSO4(aq)+H2(g)△H<0,则下列关于该反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中旧键断裂需吸收能量小于新键形成需放出能量B.上述热化学方程式中的△H的值与反应物的用量无关C.该反应的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D.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7.灰锡(以粉末状存在)和白锡是锡的两种同素异形体.已知:①Sn(s,白)+2HCl(aq)═SnCl2(aq)+H2(g)△H1②Sn(s,灰)+2HCl(aq)═SnCl2(aq)+H2(g)△H2③Sn(s,灰)Sn(s,白)△H3=+2.1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1>△H2B.锡在常温下以灰锡状态存在C.灰锡转为白锡的反应是放热反应D.锡制器皿长期处在低于13.2℃的环境中,会自行毁坏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活化分子间的碰撞一定能发生化学反应②普通分子间的碰撞有时也能发生化学反应③活化分子比普通分子具有较高的能量④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⑤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过程⑥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活化分子有合适取向时的有效碰撞.A.①③④⑤ B.②③⑥C.③④⑤⑥ D.②④⑤9.对可逆反应4NH3(g)+5O2(g)⇌4NO(g)+6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达到化学平衡时,4υ正(O2)=5υ逆(NO)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的同时,消耗x mol NH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少D.化学反应速率关系是:2υ正(NH3)=3υ正(H2O)10.(2分)(2015春•肥西县校级期末)航天飞机用铝粉与高氯酸铵(NH4ClO4)的混合物为固体燃料,点燃时铝粉氧化放热引发高氯酸铵反应,其方程式可表示为:2NH4ClO4N2↑+4H2O+Cl2↑+2O2↑△H<0.下列对此反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上述反应属于分解反应B.上述反应瞬间产生大量高温气体推动航天飞机飞行C.反应从能量变化上说,主要是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动能D.在反应中高氯酸铵只起氧化剂作用二、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30分.)11.已知在101kPa时:CH4(g)+2O2(g)=CO2(g)+2H2O(g);△H=﹣820kJ/mol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反应过程中能量关系可用如图表示B.CH4的燃烧热是820kJC.11.2LCH4完全燃烧放出热量410kJD.若将此反应设计成原电池,甲烷在正极被氧化12.反应4A(s)+3B(g)=2C(g)+D(g),经2min,B的浓度减少0.6mol•L﹣1,对此反应速率的表示正确的是()A.用A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4 mol•L﹣1•min﹣1B.分别用A、B、C、D表示的反应速率其比值为4:3:2:1C.在2 min末的反应速率,用B表示是0.3 mol•L﹣1•min﹣1D.在这2 min内用B和C表示的反应速率都是逐渐减小的13.由如图分析,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A﹣→B+C和B+C﹣→A两个反应吸收或放出的能量不等B.A﹣→B+C是放热反应C.A具有的能量高于B和C具有的能量总和D.A﹣→B+C是吸热反应,则B+C﹣→A必然是放热反应14.X,Y,Z三种气体,把a molX和b molY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2Y⇌2Z 达到平衡时,若它们的物质的量满足:n(X)+n(Y)=n(Z),则Y的转化率为()A.B.C.D.15.不管化学过程是一步完成或分为数步完成,这个过程的热效应是相同的已知H2O(g)=H2O(l);△H1=Q1kJ•molˉ1C2H5OH(g)=C2H5OH(l);△H2=Q2kJ•molˉ1C2H5OH(g)+3O2(g)=2CO2(g)+3H2O(g);△H3=Q3kJ•molˉ1若使23g酒精液体完全燃烧,最后恢复到室温,则放出的热量为()A.Q1+Q2+Q3B.0.5(Q1+Q2+Q3)C.0.5Q1﹣1.5Q2+0.5Q3D.﹣1.5Q1+0.5Q2﹣0.5Q316.已知A(g)+B(g)═C(g)△H1,D(g)+B(g)═E(g)△H2,且△H1<△H2,若A和D的混合气体1mol完全与B反应,反应热为△H3,则A和D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B.C.D.17.反应C(s)+H2O(g)⇌CO(g)+H2(g)在一可变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A.增加H2O(g)的量B.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C.保持体积不变,充入氮气使体系压强增大D.保持压强不变,充入氮气使容器体积增大18.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铁片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改用98%的浓硫酸可以加快产生氢气的速率B.100mL2mol•L﹣1的盐酸跟锌片反应,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反应速率不变C.SO2的催化氧化是一个放热的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减慢D.汽车尾气中的NO和CO可以缓慢反应生成N2和CO2,减小压强反应速率减慢19.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1)CH4(g)+2O2(g)═CO2(g)+2H2O(l)△H=﹣889.5kJ/mol(2)2C2H6(g)+7O2(g )═4CO2(g)+6H2O(l)△H=﹣3116.7kJ/mol(3)C2H4(g)+3O2(g)═2CO2(g)+2H2O(l)△H=﹣1409.6kJ/mol(4)2C2H2(g)+5O2(g)═4CO2(g)+2H2O(l)△H=﹣2596.7kJ/mol(5)C3H8(g)+5O2(g)═3CO2(g)+4H2O(l)△H=﹣2217.8kJ/mol现有由上述五种烃中的两种组合成的混合气体2mol,经充分燃烧后放出3037.6kJ热量,则下列哪些组合是不可能的()A.CH4和C2H2B.C2H4和C3H8C.C2H6和C3H8D.C2H6和CH420.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N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NB.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C.t3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D.t1时,N的浓度是M浓度的2倍三、填空题(共4题,共计41分)21.(9分)(1)298K时合成氨,每生成1摩氨气,同时放出46.2kJ的热量.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在该温度下,取1molN2和3molH2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时进行反应,测得反应放出的热量总小于92.4kJ,其原因是.(2)将两种浓度都是1mol/L 的气体X2、Y2在密闭容器中的反应生成Z,平衡时测得各物质的浓度是:[X2]=0.58mol/L,[Y2]=0.16mol/L,[Z]=0.84mol/L,则Z的分子式为.22.(14分)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①H2(g)+O2(g)═H2O(l)△H=﹣285.8kJ/mol②H2(g)+O2(g)═H2O(g)△H=﹣241.8kJ/mol③C(s)+O2(g)═CO (g)△H=﹣110.5kJ/mol④C(s)+O2(g)═CO2(g)△H=﹣393.5kJ/mol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反应中属于放热的是(2)H2的燃烧热为△H=,C的燃烧热为△H=(3)燃烧10g H2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4)CO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3.(12分)将等物质的量的A、B混合于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xC(g)+2D(g),经5min后,测得D的浓度为0.5mol/L,c(A):c(B)=3:5,C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mol/(L•min).求:(1)此时A的浓度c(A)= mol/L,反应开始前容器中的A、B的物质的量:n (A)=n(B)= mol;(2)B的平均反应速率v(B)= mol/(L•min);(3)x的值为.24.(6分)已知:(a)2H2(g)+O2=2H2O(g)△H=﹣Q1 kJ/mol(b)2H2(g)+O2=2H2O(1)△H=﹣Q2 kJ/mol(c)2CO(g)+O2(g)=2CO2(g)△H=﹣Q3 kJ/mol(1)Q1(填>、=、<)Q2,因为.(2)CO和H2分别燃烧生成CO2和H2O(g),欲得到相同的热量,所需CO和H2的体积比是:.四.计算题(共1小题,9分)25.在常压和500℃时把O2和SO2按 1:2 体积比混合,如果混合前O2有 10mol,平衡时SO3占总体积的91%,求:(1)平衡时参加反应O2的物质的量为多少?(2)平衡混合气中SO2的体积分数.(3)SO2的转化率.山东省聊城四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第一次段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分.)1.升高温度时,化学反应速率加快,主要原因是()A.分子运动速率加快,使该反应物分子的碰撞机会增多B.反应物分子的能量增加,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有效碰撞次数增多C.该化学反应的过程是吸热的D.该化学反应的过程是放热的【考点】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分析】升高温度,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解答】解:升高温度,将更多的分子转化为活化分子,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则反应速率增大,故B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侧重于学生的基础知识的考查,有利于夯实双基,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度不大.2.下列关于反应热的表述正确的是()A.当△H<0时,表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B.由C(s)+0.5O2(g)═CO(g)的反应热为110.5 kJ•mol﹣1,可知碳的燃烧热为110.5 kJ•mol ﹣1C.反应热的大小与反应物所具有的能量和生成物所具有的能量无关D.1mol NaOH分别和1mol CH3COOH、1mol HNO3反应放出的热量:CH3COOH<HNO3【考点】反应热和焓变.【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A、反应的焓变=生成物总焓﹣反应物总焓,△H<0,说明反应物能量高反应是放热反应;B、依据燃烧热概念分析,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放出的热量,热化学方程式中生成的不是稳定氧化物;C、反应热是由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的能量决定;D、醋酸存在电离平衡,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解答】解:A、△H=生成物总焓﹣反应物总焓,△H<0,说明反应物能量高反应是放热反应,故A错误;B、燃烧生成的一氧化碳不是稳定氧化物,所以反应热不是燃烧热,故B错误;C、反应的焓变=生成物总焓﹣反应物总焓,物质的焓即物质的内能,所以和物质能量有关,故C错误;D、1mol NaOH分别和1mol CH3COOH、1mol HNO3反应,醋酸存在电离平衡时吸热过程,所以放出的热量:CH3COOH<HNO3,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的焓变意义,燃烧热的概念分析判断,注意弱电解质存在的电离平衡是吸热过程,题目难度中等.3.在恒温恒容的容器中进行反应H2⇌2H,若反应物浓度由0.1mol/L降到0.06mol/L需20s,那么由0.06mol/L降到0.024mol/L,需反应的时间为()A.等于18s B.等于12s C.大于18s D.小于18s【考点】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分析】先根据v=计算出20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再利用此反应速率计算出反应物浓度由0.06mol/L降到0.036mol/L的浓度变化消耗的反应时间,由于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反应消耗的时间越大.【解答】解:前20s反应H2⇌2H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0.002mol/(L•s),反应物浓度由0.06mol/L降到0.024mol/L,浓度变化为0.06mol/L﹣0.024mol/L=0.036mol/L,按照前20s的平均反应速率计算,反应消耗的时间为=18s,由于反应物浓度越小,反应速率越小,所以反应需要的时间大于18s,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题目难度中等,关键是理解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难度逐渐降低,从而导致反应速率逐渐降低这一客观事实,然后列式计算即可.4.能够充分说明在恒温下的密闭容器中,反应 2SO2+O2⇌2SO3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A.容器中SO2、O2和SO3共存B.SO2和SO3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C.容器中SO2、O2、S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2D.反应器内压强不再随时间发生变化【考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分析】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解答,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解题时要注意,选择判断的物理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变化,当该物理量由变化到定值时,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解答】解:A、可逆反应只要反应的发生就是反应物和生物共存的体系,故A错误;B、两者浓度相等,而不是不变的状态,故B错误;C、当体系达平衡状态时,SO2、O2、SO3的物质的量之比可能为2:1:2,也可能不是2:1:2,与各物质的初始量及转化率有关,故C错误;D、反应器内压强不再随时间发生变化,说明物质的量不变,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平衡状态,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难度不大,注意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为0.5.用CH4催化还原 NO x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例如:①CH4(g)+4NO2(g)═4NO(g)+CO2(g)+2H2O(g);△H=﹣574kJ•mol﹣1②CH4(g)+4NO(g)═2N2(g)+CO2(g)+2H2O(g);△H=﹣1160kJ•mol﹣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反应①可推知:CH4(g)+4NO2(g)═4NO(g)+CO2(g)+2H2O (l)△H>﹣574 kJ•mol ﹣1B.反应①②转移的电子数相同C.若用标准状况下4.48LCH4还原NO2至N2,放出的热量为173.4kJD.若用标准状况下4.48LCH4还原 NO2至 N2,整个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总数为1.60 mol【考点】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分析】A.气态水变为液态水要放出热量,导致其焓变小于0;B.反应①中C元素化合价由﹣4价变为+4价、N元素化合价由+4价变为+2价,转移电子数为8;反应②中C元素化合价由﹣4价变为+4价、N元素化合价由+2价变为0价,转移电子数为8;C.标况下n(CH4)==0.2mol,将方程式①+②得2CH4(g)+4NO2(g)═2N2(g)+2CO2(g)+4H2O(g);△H=﹣1734kJ•mol﹣1,根据甲烷和反应热之间关系式计算;D.标况下n(CH4)==0.2mol,将方程式①+②得2CH4(g)+4NO2(g)═2N2(g)+2CO2(g)+4H2O(g);△H=﹣1734kJ•mol﹣1,该反应中转移电子数为16,根据甲烷和转移电子之间关系式计算.【解答】解:A.气态水变为液态水要放出热量,导致其焓变小于0,所以由反应①可推知:CH4(g)+4NO2(g)═4NO(g)+CO2(g)+2H2O (l)△H<﹣574 kJ•mol﹣1,故A错误;B.反应①中C元素化合价由﹣4价变为+4价、N元素化合价由+4价变为+2价,转移电子数为8;反应②中C元素化合价由﹣4价变为+4价、N元素化合价由+2价变为0价,转移电子数为8,所以反应①②转移的电子数相同,故B正确;C.标况下n(CH4)==0.2mol,将方程式①+②得2CH4(g)+4NO2(g)═2N2(g)+2CO2(g)+4H2O(g);△H=﹣1734kJ•mol﹣1,根据甲烷和反应热之间关系式得放出热量==173.4kJ,故C正确;D.标况下n(CH4)==0.2mol,将方程式①+②得2CH4(g)+4NO2(g)═2N2(g)+2CO2(g)+4H2O(g);△H=﹣1734kJ•mol﹣1,该反应中转移电子数为16,根据甲烷和转移电子之间关系式得转移电子物质的量==1.60mol,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以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载体考查盖斯定律、反应热的有关计算等知识点,侧重考查学生分析计算能力,易错选项是A,注意放热反应焓变小于0,题目难度不大.6.已知Zn(s)+H2SO4(aq)═ZnSO4(aq)+H2(g)△H<0,则下列关于该反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中旧键断裂需吸收能量小于新键形成需放出能量B.上述热化学方程式中的△H的值与反应物的用量无关C.该反应的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D.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考点】反应热和焓变.【分析】A、旧键断裂需吸收能量,新键形成需放出能量;B、依据焓变概念分析判断,△H=H(生成物总焓)﹣H(反应物总焓);C、反应是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设计成原电池实现化学能转化为电能;D、反应时放热反应,依据能量守恒分析,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解答】解答:解:A、断裂化学键吸收能量,生成化学键会放热,因为△H<0未放热反应,所以旧键断裂需吸收能量小于新键形成需放出能量,故A正确;B、作为一个描述系统状态的状态函数,焓变没有明确的物理意义,△H(焓变)表示的是系统发生一个过程的焓的增量,确定了一个化学方程式,就确定了一个焓变,焓变并不随反应物的增加而增加,焓变与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有关,故B错误;C、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可以设计成原电池,锌做负极,失电子,溶液中氢离子在正极得到电子实现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C正确;D、反应是放热反应,依据能量守恒,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焓变的含义理解,原电池的原理分析,化学反应能量变化和能量守恒关系,化学键变化与能量变化判断,题目较简单.7.灰锡(以粉末状存在)和白锡是锡的两种同素异形体.已知:①Sn(s,白)+2HCl(aq)═SnCl2(aq)+H2(g)△H1②Sn(s,灰)+2HCl(aq)═SnCl2(aq)+H2(g)△H2③Sn(s,灰)Sn(s,白)△H3=+2.1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1>△H2B.锡在常温下以灰锡状态存在C.灰锡转为白锡的反应是放热反应D.锡制器皿长期处在低于13.2℃的环境中,会自行毁坏【考点】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A、根据③来判断反应的焓变大小;B、物质具有的能量越低越稳定;C、根据反应的焓变来确定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D、根据反应③当温度低于13.2℃的环境时Sn的转化来判断.【解答】解:A、根据③:Sn(s,灰) Sn(s,白)△H3=+2.1kJ•mol﹣1,则②﹣①=③,所以△H2﹣△H1=△H3>0,所以△H1<△H2,故A错误;B、根据③:Sn(s,灰) Sn(s,白)△H3=+2.1kJ•mol﹣1,则锡在常温下以白锡状态存在,故B错误;C、根据③:Sn(s,灰) Sn(s,白)△H3=+2.1kJ•mol﹣1,焓变大于0,所以灰锡转为白锡的反应是吸热反应,故C错误;D、根据③:Sn(s,灰) Sn(s,白)△H3=+2.1kJ•mol﹣1,当温度低于13.2℃的环境时,会自行毁坏,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盖斯定律的应用以及物质的能量和其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难度不大.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活化分子间的碰撞一定能发生化学反应②普通分子间的碰撞有时也能发生化学反应③活化分子比普通分子具有较高的能量④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⑤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过程⑥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活化分子有合适取向时的有效碰撞.A.①③④⑤ B.②③⑥C.③④⑤⑥ D.②④⑤【考点】活化能及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分析】①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必须分子间发生有效碰撞,有效碰撞的条件:①活化分子,②有合适的取向,②普通分子间的不能发生有效碰撞,不可能发生化学反应③活化分子的能量普通分子高;④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的段裂和新键的形成,即原子的重新组合;⑤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过程⑥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过程,即活化分子有合适取向时的有效碰撞.【解答】解:①活化分子间有合适的取向,发生的碰撞一定能发生化学反应,故①错误;②普通分子间不可能发生化学反应,故②错误;③活化分子比普通分子具有较高的能量,故③正确;④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的段裂和新键的形成,即原子的重新组合,故④正确;⑤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过程,故⑤正确;⑥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过程,即活化分子有合适取向时的有效碰撞,故⑥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有效碰撞、化学反应的本质等,难度中等,根据课本知识即可完成.9.对可逆反应4NH3(g)+5O2(g)⇌4NO(g)+6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达到化学平衡时,4υ正(O2)=5υ逆(NO)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的同时,消耗x mol NH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少D.化学反应速率关系是:2υ正(NH3)=3υ正(H2O)【考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计量数的关系;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分析】A.不同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达到平衡状态;B.生成x mol NO的同时,消耗x mol NH3,均体现正反应速率关系;C.增加容器体积,压强减小;D.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解答】解:A.不同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达到平衡状态,则达到化学平衡时,4υ正(O2)=5υ逆(NO),故A正确;B.生成x mol NO的同时,消耗x mol NH3,均体现正反应速率关系,不能判断平衡状态,故B错误;C.增加容器体积,压强减小,则正、逆反应速率均减小,故C错误;D.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化学反应速率关系是:3υ正(NH3)=2υ正(H2O),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计量数的关系,为高频考点,涉及平衡状态判断、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等,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10.航天飞机用铝粉与高氯酸铵(NH4ClO4)的混合物为固体燃料,点燃时铝粉氧化放热引发高氯酸铵反应,其方程式可表示为:2NH4ClO4N2↑+4H2O+Cl2↑+2O2↑△H<0.下列对此反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上述反应属于分解反应B.上述反应瞬间产生大量高温气体推动航天飞机飞行C.反应从能量变化上说,主要是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动能D.在反应中高氯酸铵只起氧化剂作用【考点】反应热和焓变.【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反应2NH4ClO4 N2↑+4H2O+Cl2↑+2O2↑+Q中,反应物高氯酸铵为化合物,产物中N2为单质,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故该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Q表示放热.【解答】解:A.由一种反应物发生化学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为分解反应,反应物高氯酸铵为一种物质,产物为N2、H2O、Cl2、O2↑四种物质,符合定义,故A正确;B.2NH4ClO4N2↑+4H2O+Cl2↑+2O2↑+Q,+Q表示放热,故B正确;C.航天飞机用的铝粉与高氯酸铵(NH4ClO4)的混合物为固体燃料,燃料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从能量变化上说,主要是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动能,故C正确;D.2NH4ClO4N2↑+4H2O+Cl2↑+2O2↑+Q,2molNH4ClO4参加反应,2mol+7价Cl变成0价的1mol Cl2转移14 mol电子,NH4ClO4中氮、氧元素被氧化,氯元素被还原,高氯酸铵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以信息的形式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及能量,掌握分解反应的特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注意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的标志,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题目较简单.二、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30分.)11.已知在101kPa时:CH4(g)+2O2(g)=CO2(g)+2H2O(g);△H=﹣820kJ/mol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反应过程中能量关系可用如图表示B.CH4的燃烧热是820kJC.11.2LCH4完全燃烧放出热量410kJD.若将此反应设计成原电池,甲烷在正极被氧化【考点】反应热和焓变.【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A、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B、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放出的热量;C、11.2L甲烷气体,温度压强不是标准状况,物质的量不是0.5mol;D、设计原电池,燃料在负极失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解答】解:A、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图象表示能量变化符合反应特征,故A正确;B、CH4(g)+2O2(g)=CO2(g)+2H2O(g);△H=﹣820kJ/mol,反应中生成的是气态水,不是我的氧化物,燃烧热大于820kJ/mol,故B错误;C、11.2L甲烷气体,温度压强不是标准状况,物质的量不是0.5mol,故C错误;D、若将此反应设计成原电池,甲烷在负极失电子被氧化,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特征分析,燃烧热概念理解,原电池原理的分析应用,掌握基础是关键,题目较简单.12.反应4A(s)+3B(g)=2C(g)+D(g),经2min,B的浓度减少0.6mol•L﹣1,对此反应速率的表示正确的是()A.用A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4 mol•L﹣1•min﹣1B.分别用A、B、C、D表示的反应速率其比值为4:3:2:1C.在2 min末的反应速率,用B表示是0.3 mol•L﹣1•min﹣1D.在这2 min内用B和C表示的反应速率都是逐渐减小的【考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计量数的关系.【分析】A.A为固体,浓度不变,不能用单位时间内浓度变化量表示反应速率;B.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A为固体,不能用单位时间内浓度变化量表示反应速率;C.根据v=计算的v(B)表示2min内的平均速率,不是即时速率;D.随反应进行反应物的浓度降低,B的反应速率减慢,生成物的浓度变化量逐渐减少,用C 表示的速率也降低.【解答】解:A.A为固体,浓度不变,不能用单位时间内浓度变化量表示反应速率,故A错误;B.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v(B):v(C):v(D)=3:2:1,A为固体,不能用单位时间内浓度变化量表示反应速率,故B错误;C.2min内,B的浓度减少0.6mol/L,2min内用B表示的平均速率v(B)==0.3mol/(L•min),不是2min末的即时速率,故C错误;D.随反应进行反应物的浓度降低,反应速率减慢,生成物的浓度变化量逐渐减少,故2min内用B和C表示的反应速率都是逐渐减小,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有关问题,注意固体或纯液体的浓度一般视为常数,故增加或减少固体或纯液体的量,化学反应速率不变,一般也不用固体或纯液体来表示反应速,化学反应速率为一段时间内平均速率,不是即时速率.13.由如图分析,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A﹣→B+C和B+C﹣→A两个反应吸收或放出的能量不等B.A﹣→B+C是放热反应C.A具有的能量高于B和C具有的能量总和D.A﹣→B+C是吸热反应,则B+C﹣→A必然是放热反应【考点】反应热和焓变.【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根据图象分析:A→B+C能量升高,是吸热反应;B+C→A能量降低,是放热反应,同一反应的正逆两个方向的反应反应热大小相等符号相反.【解答】解:A.A→B+C与B+C→A属于同一反应的正逆两个方向的反应,两个反应吸收和放出的热量相等,符号相反,故A错误;B.A→B+C是能量升高的反应属于吸热反应,△H>0,故B错误;C.A→B+C是能量升高的反应,所以A具有的能量低于B和C具有的能量和,故C错误;D.A→B+C是吸热反应,B+C→A必然是放热反应,B+C→A是A→B+C的逆过程,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吸热与放热反应,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提高理解分析图表的信息的能力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题目难度不大.14.X,Y,Z三种气体,把a molX和b molY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2Y⇌2Z 达到平衡时,若它们的物质的量满足:n(X)+n(Y)=n(Z),则Y的转化率为()A.B.C.D.【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令参加反应的Y的物质的量为nmol,利用三段式用n表示平衡时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再根据n(X)+n(Y)=n(Z)列方程计算n的值,根据转化率定义计算.【解答】解:令参加反应的Y的物质的量为nmol,则:X+2Y⇌2Z开始(mol):a b 0变化(mol):0.5n n n平衡(mol):a﹣0.5n b﹣n n故a﹣0.5n+b﹣n=n。
周末测试(七) 2015.10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1、在下列反应中:A 2(g)+B 2(g) 2AB(g),△H<0 ,当其达到平衡时,在右图的曲线中, 符合勒沙特列原理的曲线是 ( )A. ①②B. ③④C. ①D. ①⑤2、在恒温时,一固定体积的容器内发生如下反应:2NO 2(g) N 2O 4(g),达平衡时,再向容器内通一定量的N 2O 4(g),重达平衡后,与第一次平衡时相比,NO 2的体积分数A 、不变B 、增大C 、减小D 、无法判断3、某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g N g M 2E (g )。
若开始时只充入2mol E (g ),达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压强比起始时增大了20%;若开始时只充入2mol M 和1mol N 的混合气体,达平衡时M 的转化率A .20%B .40%C .60%D .80%4、在容积相同的两密闭容器A 和B 中,保持温度为150℃,同时向A 容器中加入a mol HI ,向B 容器中加入b mol HI (a >b),当反应2 HI (g) H 2 (g) + I 2 (g) 达到平衡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从反应开始达到平衡,所需时间t A >tB B .HI 的平衡分解率a A =a BC .平衡时I 2 蒸气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A >BD .平衡时 C(I 2)A = C(I 2) B5、今有X (g )+Y(g) 2Z(g);正反应放热。
从反应开始经过t 1后达到平衡状态,t 2 时由于条件改变,平衡受到破坏,在t 3时又达到平衡,据右图回答:从t 2→t 3的曲线变化是由哪种条件引起的A .增大X 或Y 的浓度B .增大压强C .增大Z 的浓度D .升高温度6、常温常压下,在带有相同质量活塞的容积相等的甲、乙两容器里,分别充入二氧化氮和空气,现分别进行下列两上实验:(N 2O 4 2 △H > 0)(a )将两容器置于沸水中加热(b )在活塞上都加2 kg 的砝码在以上两情况下,甲和乙容器的体积大小的比较,正确的是A .(a )甲>乙,(b )甲>乙B .(a )甲>乙,(b )甲<乙C .(a )甲<乙,(b )甲>乙D .(a )甲>乙,(b )甲=乙7、下列叙述中,能证明某物质是弱电解质的是A. 熔融状态时不导电B. 是共价化合物C. 水溶液的导电能力很差D. 溶液中已电离的离子和未电离的分子共存8、把各组中的气体通入溶液中,溶液导电能力显著增强的是A .CO 2气体通入NaOH 溶液中B .CO 2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C.NH3通入CH3COOH溶液中D.NH3通入盐酸中9、将0.1 mol·L-1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或加入少量的CH3COONa晶体时,都会引起A.溶液的pH增加B.溶液中的c(H+)增大C.溶液的导电能力减弱D.溶液中的c(OH-)减小10、在同一温度下,弱电解质溶液a,强电解质溶液b,金属导体c的导电能力相同,若升高温度后,它们的导电能力是() A.a>b>c B.a=b=c C.c>a>b D.b>c>a11、某酸溶液中c(H+)=0.1mol·L-1,则该酸的物质的量浓度()A.一定等于0.1mol·L-1B.一定大于0.1mol·L-1C.一定小于0.1mol·L-1D.无法确定12、PH不同的两种溶液,前者c(H+)为后者c(H+)10倍的是()A.PH=3和PH=4 B.PH=4和PH=6 C.PH=10和PH=9 D.PH=11和PH=12 13、在25℃条件下将pH=1的醋酸稀释100倍后溶液的pH为()A.2 B.3 C.1~3之间D.>3二.填空题14、可逆反应3A(g)3B(?)+C(?) △H>0达到化学平衡后,(1)升高温度,用“变大”、“变小”、“不变”或“无法确定”填空。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模块考试高二化学试题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B 11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Ca40 Cu 64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反应中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的是 ( )A.二氧化碳与碳生成一氧化碳 B.碳与水蒸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C.碳酸钙受热分解 D.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2.下列变化属于吸热反应的是()①液态水汽化②将胆矾加热变为白色粉末③浓硫酸稀释④氯酸钾分解制氧气⑤生石灰跟水反应生成熟石灰A、①④⑤B、①②④C、②③D、②④3.已知下列两个热化学方程式:H2 (g) + 1/2 O2(g) == H2O (l) H=285.8 kJ·mol1C3H8(g)+5O2(g) == 3 CO2(g) +4H2O (l) H=2220.0 kJ·mol1实验测得氢气和丙烷的混合气体共5 mol,完全燃烧时放热3847kJ,则混合气体中氢气和丙烷的体积比是( )A、1:3B、3:1C、1:4D、5:134. 在2L密闭容器中,发生3A(气)+B(气) ==2C(气)的反应,若最初加入A和B都是4mol,A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2mol/(L·s),则10秒钟后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为( )A. 2.8molB. 1.6molC. 3.2molD. 3.6mol5.已知胆矾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室温下将1mol无水硫酸铜制成溶液时放出热量为Q1kJ,又知胆矾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uSO4•5H2O(s) === CuSO4(s)+5H2O(l) △H=+Q2 kJ·mol1则Q1、Q2的关系为 ( )A. Q1<Q2B. Q1>Q2C. Q1=Q2D. 无法确定6.白磷与氧可发生如下反应:P4+5O2=P4O10。
高二化学周末测试题(四) 2015.10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为应对石油危机,2006年1月1日,江苏省“苏北五市”决定全面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作为发动机燃料,即在汽油中掺入一定比例的乙醇,以代替一部分汽油。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醇汽油是一种清洁能源,燃烧不会产生污染 B.醇与汽油组成元素相同,化学成分相似C.乙醇汽油燃烧时,耗氧量高于等质量的汽油D.乙醇可通过淀粉转化制得,是一种可再生的燃料2、可逆反应N2+3H22NH3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
下列关系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3v正(N2)= v正(H2) B.v正(N2)= v逆(NH3) C.2v正(H2)=3 v正(NH3) D.v正(N2)=3 v 逆(H2)3、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中正确的是()A.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的热量多B.由C(金刚石)→C(石墨);ΔH=-119KJ/mol 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C.在101Kpa时,2g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l);ΔH=+285.8KJ/molD.稀溶液中:H+(aq)+OH—(aq)=H2O(l);ΔH=—53.7KJ/mol ,若将含0.5 molH2SO4的浓溶液与含1 mol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3.7KJ4、已知可逆反应:mA+nB==xC (A,B,C均为气体)在某一时刻的反应速率为:v(A)= a mol/(L·s),v(B)= b mol/(L·s),v(C)= c mol/(L·s)。
则x的值为()A.bc/n B.nc/b C.ma/c D.ac/m5、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
下列属于未来新能源标准的是()①天然气②煤③核能④石油⑤太阳能⑥生物质能⑦风能⑧氢能A.①②③④ B.⑤⑥⑦⑧ C.③⑤⑥⑦⑧ D.③④⑤⑥⑦⑧6、已知反应:①2C(s)+O2(g)=2CO(g) ΔH=-221 kJ/mol②稀溶液中,H+(aq)+OH-(aq)=H2O(l) ΔH=-57.3 kJ/mol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碳的燃烧热大于110.5 kJ/mol B.①的反应热为221 kJ/molC.稀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114.6 kJ/molD.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放出57.3 kJ 热量7、对于反应:A+B=C下列条件的改变一定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的是()A.增加A的物质的量B.升高体系的温度C.增加体系的压强D.减少C的物质的量浓度8、在一定条件下将1mol的CO和水蒸气放入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O(g)+H2O(g)2(g)+H2(g),达到平衡时测得CO2为 0.6mol,再通入4mol水蒸气,达到平衡后,CO2的物质的量为()A.0.6mol B.1mol C.大于0.6mol D.大于1mol9、在一定温度下的密闭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变化时,表明A(s)+2B(g)C(g)+D(g)已达平衡的是()A.混合气体的压强 B.混合气体的密度 C.混合气体的分子数目 D.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10、根据以下3个热化学方程式:2H2S(g)+3O2(g)=2SO2(g)+2H2O(l) △H =–Q1 kJ/mol2H2S(g)+O2(g)=2S (s)+2H2O(l) △H =–Q2 kJ/mol2H2S(g)+O2(g)=2S (s)+2H2O(g) △H =–Q3 kJ/mol ,Q1、Q2、Q3三者关系正确的是()A. Q1>Q2>Q3B. Q1>Q3>Q2C. Q3>Q2>Q1D. Q2>Q1>Q3二、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11、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限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最大限度B.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平衡状态时,那么这个反应的正向反应速率和逆向反应速率相等C.平衡状态是一种静止的状态,因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已经不再改变D.化学反应的限度不可以通过改变条件而改变12、将等质量的A、B两份锌粉装入试管中,分别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同时向装A的试管中加入少量CuSO4溶液。
2015-2016学年山东省聊城四中高二(上)期中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8分)1.区分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依据是( )A.溶解度的大小B.属于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C.是否存在电离平衡D.导电性的强弱2.某学生的实验报告所列出的下列数据中合理的是( )A.用10mL量筒量取7.13mL稀盐酸B.用pH计测得某稀盐酸的pH为1.54C.用碱式滴定管量取20.3mL烧碱溶液D.用托盘天平称得某物质的质量为13.15g3.已知充分燃烧a g乙炔(C2H2)气体时生成1mol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b kJ,则乙炔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2C2H2(g)+5O2(g)═4CO2(g)+2H2O(l)△H=﹣4b kJ/molB.C2H2(g)+O2(g)═2CO2(g)+H2O(l)△H=+2b kJ/molC.C2H2(g)+O2(g)═2CO2(g)+H2O(l)△H=﹣2b kJ/molD.2C2H2(g)+5O2(g)═4CO2(g)+2H2O(l)△H=+b kJ/mol4.25℃和1.01×105Pa时,2N2O5(g)=4NO2(g)+O2(g)△H=+56.76kJ/mol,该反应能自发进行的原因是( )A.是吸热反应B.是放热反应C.是熵减少的反应D.是熵增大的反应5.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A.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的热量多B.由C(石墨)=C(金刚石)△H=+11.9 kJ/mol,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C.水力(水能)按不同的分类可看成可再生能源和一级能源D.可表示氢气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g)+O2(g)═H2O(g)△H=﹣241.8 kJ/mol6.下列关于电解质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pH=4.5的番茄汁中c(H+)是pH=6.5的牛奶中c(H+)的100倍B.pH相同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加水稀释100倍后两溶液pH仍相同C.中和pH与体积均相同的盐酸和醋酸溶液,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相同D.25℃,将pH=5的盐酸稀释1000倍后,溶液的pH=87.已知:H2(g)+F2(g)﹣→2HF(g)+270kJ,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 L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 L氢气与1 L氟气吸收270 kJ热量B.1 mol氢气与1 mol氟气反应生成2 mol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小于270 kJC.在相同条件下,1 mol氢气与1 mol氟气的能量总和大于2 mol氟化氢气体的能量D.1个氢气分子与1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氟化氢气体分子放出270 kJ热量8.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出c(H+)=1.0×10﹣13mol/L则在该溶液中一定不可以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A.NH4+、NO3﹣、K+、SO42﹣B.CO32_、NO3﹣、HCO3﹣、Na+C.Na+、ClO﹣、AlO2﹣、NO3﹣D.MnO4﹣、K+、Na+、SO42﹣9.右图曲线a表示放热反应X(g)+Y(g)⇌Z(g)+M(g)+N(s)进行过程中X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若要改变起始条件,使反应过程按b曲线进行,可采取的措施是( )A.减小体积 B.加大X的投入量C.减压 D.升高温度10.某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M(g)+N(g)⇌2E(g),若开始时只充入2molE(g),达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压强比起始时增大了10%;若开始只充入2molM和1molN混合气体,达平衡时M的转化率为( )A.20% B.60% C.80% D.90%11.可逆反应aA(s)+bB(g)⇌cC(g)+dD(g)△H=Q,反应过程中,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某物质在混合物中的含量与温度(T)、压强(p)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以下正确的是( )A.T1>T2,Q>0 B.T l<T2,Q>0C.P1>P2,a+b=c+d D.P l<P2,b=c+d12.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C(s)+CO2(g)⇌2CO(g);△H>0,达到平衡状态,现进行如下操作:①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②增加反应物C的用量;③缩小反应体系的体积;④减少体系中CO 的量.上述措施中一定能使反应的正反应速率显著加快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①② D.①③④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95℃纯水的pH<7,说明加热可导致水呈酸性B.pH=3的醋酸溶液,稀释至10倍后pH=4C.0.2mol/L的盐酸,与等体积水混合后pH=1D.pH=3的醋酸溶液,与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后pH=714.实验室用标准盐酸测定NaOH溶液的浓度,用甲基橙作指示剂,下列操作中可能使测定结果偏低的是( )A.酸式滴定管在装酸液前未用标准盐酸溶液润洗2~3次B.开始实验时酸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在滴定过程中气泡消失C.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由黄色变橙色,立即记下滴定管内液面所在刻度D.盛NaOH溶液的锥形瓶滴定前用NaOH溶液润洗2~3次15.右图表示反应N2(g)+3H2(g)⇌2NH3(g);△H=﹣92.2kJ/mol.在某段时间t0~t6中反应速率与反应过程的曲线图如下,则氨的百分含量最高的一段时间是( )A.t0~t1B.t2~t3C.t3~t4D.t5~t616.将固体A置于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①A(s)⇌B(g)+C(g);②2C(g)⇌D(g)+E(g).达到平衡时,c(D)=0.5mol•L﹣1,c(C)=4mol•L﹣1,则此温度下反应①的平衡常数为( )A.25 B.20 C.16 D.917.下列措施能加快Fe与0.1mol/L的稀H2SO4反应产生H2的反应速率的是( )A.向溶液中再滴加1mol/L的HNO3B.将稀硫酸改为98%的浓硫酸C.滴加少量的CuSO4溶液D.降低温度18.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A(g)+3B(g)⇌2C(g),△H<0.某研究小组研究了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并根据实验数据作出右图所示关系图:下列判断一定错误的是( )①图Ⅰ研究的是不同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且乙使用的催化剂效率较高②图Ⅱ研究的是压强对反应的影响,且甲的压强较高③图Ⅱ研究的是温度对反应的影响,且甲的温度较高④图Ⅲ研究的是不同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且甲使用的催化剂效率较高.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9.25℃时将水不断滴入0.1mol/L的氨水中,下列变化的图象合理的是( ) A.B.C.D.20.在恒温条件下,有甲、乙两容器,甲容器为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乙容器为一个恒压的密闭容器,两容器起始状态完全相同,都充有C气体,若发生可逆反应C(g)⇌A(g)+B(g),经一段时间后,甲、乙两容器反应都达到平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平均反应速度:乙>甲 B.平衡时C的物质的量甲>乙C.平衡时C的转化率:乙<甲 D.平衡时A的物质的量甲>乙21.可逆反应2NO2(g)⇌N2O4(g),△H<0.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当达到平衡时,欲通过改变条件,达到新平衡后使气体颜色加深,应采取的措施是( )A.增大容器体积 B.温度压强不变,充入N2O4(g)C.温度压强不变,充入NO2(g)D.容器容积不变,升高温度22.在25℃时,用蒸馏水稀释1mol•L﹣1的醋酸溶液至0.01mol•L﹣1,随着溶液的稀释,下列各项比值中始终增大的是( )A.B.C.D.C23.在密闭容中发生下列反应aA(g)⇌cC(g)+dD(g),反应达到平衡后,将气体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当再次达到平衡时,D的浓度为原平衡的1.8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的转化率变小B.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D的体积分数变大D.a>c+d24.pH相同的氨水、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钡溶液,分别用蒸馏水稀释到原来的X倍、Y倍、Z倍,稀释后三种溶液的pH同,则X、Y、Z的关系是( )A.X=Y=Z B.X>Y=Z C.X<Y=Z D.X=Y<Z25.室温下,将1mol的CuSO4•5H2O(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降低,热效应为△H1,将1mol的CuSO4(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升高,热效应为△H2:CuSO4•5H2O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5H2O(s)CuSO4(s)+5H2O(l),热效应为△H3,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H2>△H3B.△H1<△H3C.△H1+△H3=△H2D.△H1+△H2>△H3二.填空题(共5道大题,50分)26.依据事实,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1)卫星发射时可用肼(N2H4)作燃料,1mol N2H4(l)在O2(g)中燃烧,生成N2(g)和H2O (l),放出622kJ热量:__________;(2)10g C2H6(g)完全燃烧生成CO2(g)和H2O(l),放出a kJ热量,写出表示C2H6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3)在25℃、101kPa下,1g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kJ.则表示甲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27.(16分)恒温时,将2molA和2molB气体投入固定容积为2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A(g)+B(g)⇌xC(g)+D(s),10s时,测得A的物质的量为1.7mol,C的反应速率为0.0225mol•L ﹣1•s﹣1;40s时反应恰好处于平衡状态,此时B的转化率为20%.请填写下列空白:(1)x=__________(2)从反应开始到40s达平衡状态,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3)平衡时容器中B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4)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_________数值是__________(5)下列各项能表示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是__________A.消耗A的物质的量与生成D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B.容器中A、B的物质的量 n(A):n(B)=2:1C.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D.压强不再变化E.气体密度不再变化(6)在相同温度下,若起始时c(A)=5mol•L﹣1,c(B)=6mol•L﹣1,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测得A的浓度为3mol•L﹣1,则此时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__________(填“是”与“否”),此时v(正)__________v(逆)(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8.t℃时,某NaOH稀溶液中,c(H+)=10﹣a mol/L,c(OH﹣)=10﹣b mol/L,已知a+b=12.(1)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Kw=__________.(2)在该温度下,将100mL0.1mol/L的稀硫酸与100mL0.4mol/L的NaOH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__________,此时该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OH﹣)=__________.(3)该温度下,若100体积pH1=a的某强酸溶液与1体积pH2=b的某强碱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混合前,该强酸的pH1与强碱的pH2之间应满足的关系是__________.29.(14分)甲醇既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又可作为燃料.利用合成气(主要成分为CO、CO2和H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甲醇,发生的主要反应如下:①CO(g)+2H2(g)⇌CH3OH(g)△H1②CO2(g)+3H2(g)⇌CH3OH(g)+H2O(g)△H2③CO2(g)+H2(g)⇌CO(g)+H2O(g)△H3回答下列问题:化学键H﹣H C﹣OH﹣O C﹣HC≡OE/(kJ.mol﹣1)436 343 1076 465 413(1)已知反应①中的相关的化学键键能数据如下:由此计算△H1=__________kJ.mol﹣1,已知△H2=﹣58kJ.mol﹣1,则△H3=__________kJ.mol﹣1(2)反应①的化学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图1中能正确反映平衡常数K随温度变化关系的曲线为__________(填曲线标记字母),其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3)合成气的组成n(H2)/n(CO+CO2)=2.60时体系中的CO平衡转化率(a)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如图2所示.a(CO)值随温度升高而_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其原因是__________.图2中的压强由大到小为__________,其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2015-2016学年山东省聊城四中高二(上)期中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8分)1.区分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依据是( )A.溶解度的大小B.属于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C.是否存在电离平衡D.导电性的强弱【考点】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分析】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强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包括强酸、强碱、活泼金属氧化物和大部分盐,弱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不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包括弱酸、弱碱、水等.根据定义即可解答.【解答】解:A.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区分与溶解度无关,如:乙酸是化合物,在水中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在水中只有部分电离,属于弱电解质,硫酸钡属于强电解质,但在水中难溶,而氯化钠属于强电解质,但在水中易溶,故A错误;B.氯化氢是共价化合物,是强电解质,醋酸也是共价化合物,但它是弱电解质;氯化钠属于强电解质,是离子化合物,而氢氧化铝是离子化合物,是弱电解质,所以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区分与属于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无关,故B错误;C.强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弱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不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建立电离平衡,所以C正确;D.水溶液的导电能力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有关,离子浓度大,导电能力强,与电解质的强弱无关,如硫酸钡属于强电解质,但在水溶液中很难溶解,其溶液导电能力弱,而氯化氢是强电解质,其水溶液导电能力强,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强、弱电解质的判断,抓住弱电解质的特征“部分电离”,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完全电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不大.2.某学生的实验报告所列出的下列数据中合理的是( )A.用10mL量筒量取7.13mL稀盐酸B.用pH计测得某稀盐酸的pH为1.54C.用碱式滴定管量取20.3mL烧碱溶液D.用托盘天平称得某物质的质量为13.15g【考点】计量仪器及使用方法;试纸的使用.【专题】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量筒精确到0.1;B.pH计精确到0.01;C.滴定管精确到0.01;D.托盘天平精确到0.1.【解答】解:A.量筒精确到0.1,无法量取7.13mL稀盐酸,故A错误;B.pH计精确到0.01,可pH计测得某稀盐酸的pH为1.54,故B正确;C.滴定管精确到0.01,可量取20.3mL烧碱溶液,故C正确;D.托盘天平精确到0.1,无法称量13.15g,故D错误.故选BC.【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相关基本实验操作的实验注意事项.3.已知充分燃烧a g乙炔(C2H2)气体时生成1mol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b kJ,则乙炔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2C2H2(g)+5O2(g)═4CO2(g)+2H2O(l)△H=﹣4b kJ/molB.C2H2(g)+O2(g)═2CO2(g)+H2O(l)△H=+2b kJ/molC.C2H2(g)+O2(g)═2CO2(g)+H2O(l)△H=﹣2b kJ/molD.2C2H2(g)+5O2(g)═4CO2(g)+2H2O(l)△H=+b kJ/mol【考点】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热化学方程式.【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燃烧a g乙炔气体时生成1mol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b kJ,由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反应放出的热量成正比可知,生成2mol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2bkJ,以此来解答.【解答】解:根据题意知:燃烧a g乙炔气体时生成1mol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b kJ,A.由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反应放出的热量成正比可知,生成4mol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4bkJ,乙炔燃烧热可燃物的系数要求必须是1mol,故A错误;B.由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反应放出的热量成正比可知,生成2mol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2bkJ,△H=+2b kJ/mol表示吸收热量,故B错误;C.由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反应放出的热量成正比可知,生成2mol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2bkJ,故C正确;D.由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反应放出的热量成正比可知,生成4mol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4bkJ,则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2H2(g)+5O2(g)═4CO2(g)+2H2O(l);△H=﹣4bkJ/mol,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明确物质的量与热量的关系,反应热的符号、数值、单位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4.25℃和1.01×105Pa时,2N2O5(g)=4NO2(g)+O2(g)△H=+56.76kJ/mol,该反应能自发进行的原因是( )A.是吸热反应B.是放热反应C.是熵减少的反应D.是熵增大的反应【考点】焓变和熵变.【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由反应2N2O5(g)=4NO2(g)+O2(g)△H=+56.7kJ/mol,可知该反应吸热,且熵值增大,根据△G=△H﹣T•△S判断,反应能自发进行,必须满足=△H﹣T•△S<0才可.【解答】解:2N2O5(g)=4NO2(g)+O2(g);△H=+56.7kJ/mol,是一个吸热反应,△H>0,反应能够自发进行,必须满足△G=△H﹣T•△S<0,所以△S>0,且熵增效应大于能量效应,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焓变和熵变与反应自发进行的关系,明确△H﹣T•△S<0是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断依据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5.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A.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的热量多B.由C(石墨)=C(金刚石)△H=+11.9 kJ/mol,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C.水力(水能)按不同的分类可看成可再生能源和一级能源D.可表示氢气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g)+O2(g)═H2O(g)△H=﹣241.8 kJ/mol 【考点】反应热和焓变.【分析】A、硫蒸气变化为硫固体为放热过程;B、物质的能量越低越稳定;C、水能是自然界中以现成形式提供的能源,可以从自然界补充;D、氢气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为液体水.【解答】解:A、硫蒸气变化为硫固体为放热过程,则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在氧气中分别完全燃烧,放出热量硫蒸气多,即前者放出热量多,故A错误;B、石墨能量比金刚石低,石墨稳定,故B错误;C、水能是自然界中以现成形式提供的能源,为一级能源,可以从自然界补充属于可再生能源,故C正确;D、氢气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为液体水,所以H2(g)+O2(g)═H2O(g)△H=﹣241.8 kJ/mol 不能表示氢气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燃烧热、能源的分类,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6.下列关于电解质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pH=4.5的番茄汁中c(H+)是pH=6.5的牛奶中c(H+)的100倍B.pH相同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加水稀释100倍后两溶液pH仍相同C.中和pH与体积均相同的盐酸和醋酸溶液,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相同D.25℃,将pH=5的盐酸稀释1000倍后,溶液的pH=8【考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分析】A、pH相差2,氢离子浓度相差100倍,pH=4.5的番茄汁中c(H+)是pH=6.5的牛奶中c(H+)的100倍;B、盐酸是强酸,醋酸是弱酸,加水稀释促进弱酸的电离,加水稀释时醋酸溶液中氢离子物质的量增大,盐酸溶液中氢离子物质的量不变,据此分析;C、盐酸和醋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均按1:1反应;D、酸溶液无限稀释,只能是pH接近7.【解答】解:A、pH=4.5的番茄汁中c(H+)是pH=6.5的牛奶中c(H+)的100倍,故A正确;B、将等pH的盐酸溶液和醋酸溶液稀释相同的倍数,加水稀释促进醋酸的电离,醋酸溶液的PH变化小,所以稀释后pH:盐酸>醋酸,故B错误;C、盐酸和醋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均按1:1反应,HCl与CH3COOH的物质的量不相等,所以消耗的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不相等,故C错误;D、酸溶液无限稀释,只能是pH接近7,不能超过7,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pH的比较与计算、溶液的稀释,难度不大.7.已知:H2(g)+F2(g)﹣→2HF(g)+270kJ,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 L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 L氢气与1 L氟气吸收270 kJ热量B.1 mol氢气与1 mol氟气反应生成2 mol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小于270 kJC.在相同条件下,1 mol氢气与1 mol氟气的能量总和大于2 mol氟化氢气体的能量D.1个氢气分子与1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氟化氢气体分子放出270 kJ热量【考点】反应热和焓变.【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A、由热化学方程式可知2mol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mol的氢气和1mol的氟气吸收270kJ 热量;B、液态氟化氢的能量比气态氟化氢的能量低,根据反应热与能量关系判断;C、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为放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为吸热反应;D、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分子个数.【解答】解:A、由热化学方程式可知2mol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mol的氢气和1mol的氟气吸收270kJ热量,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不是体积,故A错误;B、液态氟化氢的能量比气态氟化氢的能量低,根据能量守恒,1mol氢气与1mol氟气反应生成2mol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大于270kJ,故B错误;C、反应为放热反应,在相同条件下,1mol氢气与1mol氟气的能量总和大于2mol氟化氢气体的能量,故C正确;D、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分子个数,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热化学方程式的理解、反应热与能量关系,难度不大,注意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为放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为吸热反应.8.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出c(H+)=1.0×10﹣13mol/L则在该溶液中一定不可以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A.NH4+、NO3﹣、K+、SO42﹣B.CO32_、NO3﹣、HCO3﹣、Na+C.Na+、ClO﹣、AlO2﹣、NO3﹣D.MnO4﹣、K+、Na+、SO42﹣【考点】离子共存问题.【分析】常温下,若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1×10﹣13mol•L﹣1,为酸或碱溶液,根据离子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水、气体等,则离子大量共存,以此来解答.【解答】解:常温下,若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1×10﹣13mol•L﹣1,为酸或碱溶液,A.碱性溶液中不能存在NH4+,酸性溶液中不反应,可大量共存,故A不选;B.HCO3﹣与酸、碱溶液均反应,不可大量共存,故B选;C.碱性溶液中不反应,可大量共存,酸性溶液中AlO2﹣不能大量共存,故C不选;D.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可大量共存,故D不选.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共存问题,为高考常见题型和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审题能力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考查,注意把握常见离子的性质以及反应类型的判断,难度不大.9.右图曲线a表示放热反应X(g)+Y(g)⇌Z(g)+M(g)+N(s)进行过程中X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若要改变起始条件,使反应过程按b曲线进行,可采取的措施是( )A.减小体积 B.加大X的投入量C.减压 D.升高温度【考点】转化率随温度、压强的变化曲线.【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由图可知曲线a变为曲线b,到达平衡的时间缩短,应改变条件增大反应速率,同时X的转化率不变,即条件改变不影响平衡移动,结合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影响分析.【解答】解:由图可知曲线a变为曲线b,到达平衡的时间缩短,应改变条件增大反应速率,同时X的转化率不变,即条件改变不影响平衡移动,A、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加压,反应加快,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平衡不移动,故A 正确;B、加大Y的投入量,反应加快,平衡向正反应移动,X的转化率增大,故B错误;C、减小压强,反应速率减小,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平衡不移动,故C错误;D、该反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X的转化率降低,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图象、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等,难度不大,根据图象判断条件改变增大反应速率但平衡不移动是解题的关键.10.某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M(g)+N(g)⇌2E(g),若开始时只充入2molE(g),达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压强比起始时增大了10%;若开始只充入2molM和1molN混合气体,达平衡时M的转化率为( )A.20% B.60% C.80% D.90%【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若开始只充入2molM和1molN混合气体,与开始时只充入2molE(g),极限转化后起始量相同,则平衡为等同的平衡,平衡时各物质的量相同,则2E(g)⇌2M(g)+N(g),开始 2 0 0转化 x x 0.5x平衡2﹣x x 0.5x,达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压强比起始时增大了10%,则=,解得x=0.4mol,所以2M(g)+N(g)⇌2E(g),开始2 1 0平衡0.4 0.2 1.6以此计算转化率.【解答】解:若开始只充入2molM和1molN混合气体,与开始时只充入2molE(g),极限转化后起始量相同,则平衡为等同的平衡,平衡时各物质的量相同,则2E(g)⇌2M(g)+N(g),开始 2 0 0转化 x x 0.5x平衡2﹣x x 0.5x,达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压强比起始时增大了10%,则=,解得x=0.4mol,所以2M(g)+N(g)⇌2E(g),开始2 1 0平衡0.4 0.2 1.6则M的转化率为×100%=80%,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计算,明确化学平衡三段法计算格式及转化率的计算方法即可解答,注意分析两种情况下为等同的平衡为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中等.11.可逆反应aA(s)+bB(g)⇌cC(g)+dD(g)△H=Q,反应过程中,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某物质在混合物中的含量与温度(T)、压强(p)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以下正确的是( )A.T1>T2,Q>0 B.T l<T2,Q>0C.P1>P2,a+b=c+d D.P l<P2,b=c+d【考点】体积百分含量随温度、压强变化曲线.【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可逆反应,当其他条件一定时,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达到平衡所用的时间越短,由图象可知T2>T1;当其他条件一定时,压强越高,反应速率越大,达到平衡所用的时间越短,由图象可知p2>p1;根据温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解答该题.【解答】解:左图中,由“先拐先平数值大”知T2>T1,升高温度,生成物的含量减小,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即Q<0;右图中,当其他条件一定时,压强越高,反应速率越大,达到平衡所用的时间越短,由图象可知P2>P1,增大压强,反应物B的含量不变,说明平衡不移动,则反应前后混合气体的计量数之和不变,即b═c+d,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图象,根据“先拐先平数值大”确定温度、压强的相对大小,再结合温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来分析解答,难度不大.12.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C(s)+CO2(g)⇌2CO(g);△H>0,达到平衡状态,现进行如下操作:①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②增加反应物C的用量;③缩小反应体系的体积;④减少体系中CO 的量.上述措施中一定能使反应的正反应速率显著加快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①② D.①③④【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分析】增加反应速率,则升高温度、增大浓度或增大压强等,注意C为固体的特点,以此解答.【解答】解:①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能增大反应速率;②由于碳为固体,增加反应物C的用量,对反应速率没有影响;③缩小反应体系的体积,压强增大,气体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增大;④减少体系中CO的量,反应速率减小.则能使反应的正反应速率显著加快的是①③,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学习,难度不大.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95℃纯水的pH<7,说明加热可导致水呈酸性B.pH=3的醋酸溶液,稀释至10倍后pH=4C.0.2mol/L的盐酸,与等体积水混合后pH=1D.pH=3的醋酸溶液,与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后pH=7【考点】酸碱混合时的定性判断及有关ph的计算;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分析】A.纯水中c(H+)=c(OH﹣),溶液呈中性;B.醋酸为弱酸,加水稀释促进电离;C.根据c(H+)=,PH=﹣lg计算;D.pH=3的醋酸溶液,与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中:c(H+)=c(OH﹣)=1×10﹣3mol/L,但醋酸为弱酸,不完全电离,醋酸浓度大.【解答】解:A.水的电离为吸热过程,温度升高,促进电离,溶液中c(H+)增大,PH减小,但存在c(H+)=c(OH﹣),溶液呈中性,故A错误;B.醋酸为弱酸,加水稀释促进电离,pH=3的醋酸溶液,稀释至10倍后pH<4,故B错误;C.0.2mol/L的盐酸,与等体积水混合后,c(H+)=0.1mol/L,pH=1,故C正确;D.pH=3的醋酸溶液,与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中:c(H+)=c(OH﹣)=1×10﹣3mol/L,但醋酸为弱酸,不完全电离,醋酸浓度大,与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后,醋酸过量,溶液pH<7,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酸碱混合的计算与判断以及弱电解质问题,题目难度中等,本题注意把握弱电解质电离的特点,易错点为A,注意纯水中c(H+)=c(OH﹣).14.实验室用标准盐酸测定NaOH溶液的浓度,用甲基橙作指示剂,下列操作中可能使测定结果偏低的是( )A.酸式滴定管在装酸液前未用标准盐酸溶液润洗2~3次B.开始实验时酸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在滴定过程中气泡消失C.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由黄色变橙色,立即记下滴定管内液面所在刻度D.盛NaOH溶液的锥形瓶滴定前用NaOH溶液润洗2~3次【考点】中和滴定.【专题】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根据c(待测)=分析不当操作对V(标准)的影响,以此判断浓度的误差.【解答】解:A、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盐酸溶液润洗就直接注入标准盐酸溶液,标准液的浓度偏小,造成V(标准)偏大,根据c(待测)=可知c(待测)偏大,故A错误;B、酸式滴定管在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造成V(标准)偏大,根据c(待测)=可知c(标准)偏大,故B错误;C、滴定过程中,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由黄色变为橙色,立即记下滴定管内液面所在刻度,造成V(标准)偏小,根据c(待测)=可知c(标准)偏小,故C正确;。
聊城第四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第I 卷(选择题40分)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Cl-35.5Ga-70一、选择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分)1.化学创造了丰富的物质世界,指导着我们的生产、生活,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说明相同质量的水和冰,水的能量高B .可以用光谱分析的方法来确定太阳的组成元素是否含HeC .等离子体是由电子、阴阳离子和电中性粒子组成的整体上呈电中性的物质聚集体D . “挑尽寒灯梦不成”所看到的灯光和原子核外电子跃迁有关2.下列关于共价晶体、分子晶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在晶体中,每个硅原子和2个氧原子形成2个共价键B .石墨中含有键的物质的量为C . HI 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HF ,所以HI 的沸点高于HF D .1 mol 金刚石中的C—C 键数是23.丙烯二聚体:CH 2=CHCH 2CH(CH 3)2是合成“人工肺”(ECMO)设备中膜丝的重要原料。
下列关于丙烯二聚体的说法正确的是A .完全燃烧,与等质量的丙烯耗氧量相同B .加聚产物可以使溴水褪色C .与互为同分异构体D .催化加氢后的产物,其一氯代物有4种4.1,3-丁二烯与按进行的某种反应可以分成两步完成,下图是该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SiO 12g σ3molAN ()22CH CH CH CH =-=HBr 1:1A .1,3-丁二烯与反应属于取代反应B .1,3-丁二烯分子中不存在手性碳原子C .第二步应决定总反应的快慢D .加入催化剂可以改变该反应的反应热5.已知:铜离子的配位数通常4,和均为深蓝色。
某化学小组设计如下实验制备铜的配合物。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硫酸铜溶液呈蓝色是因为Cu 2+与H 2O 结合形成B .b 中得到配合物,其配体为C .由实验可知,NH 3的配位能力比弱D .加热c 中溶液有可能得到蓝色浑浊液6.硒化锌(摩尔质量)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其立方晶胞结构及沿z 轴投影如图。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2.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3. 请将第I 卷的答案用2B 铅笔涂到答题卡,将第II 卷的答案用黑色中性笔答在规定位置处。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N-14 Na-23 Al-27第Ⅰ卷(选择题 共54分)一、选择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答案,共18个题,每题3分,共54分)1.为了保护环境,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 )①开发新能源,减少矿物燃料的燃烧 ②关闭所有的化工企业 ③提倡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塑料袋 ④开发、生产无汞电池 ⑤机动车安装尾气净化器A .①②③B .③④⑤C .①④D .②③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碱性锌锰电池是二次电池B .铅蓄电池是二次电池C .二次电池又叫蓄电池,它放电后可以再充电使活性物质获得再生D .燃料电池的活性物质没有储存在电池内部3.化学电池可以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化学电池的本质是 ( )A .化合价的升降B . 电子的转移C .氧化还原反应D .电能的储存4. 下列物质中,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A. 2COB. NaOH 溶液C. O H NH 23D. HCl5.升高温度,下列数据不一定增大的是( )A. 化学反应速率vB. 3KNO 的溶解度SC. 化学平衡常数KD. 水的离子积常数W K6. 下列式子中,属于水解反应的是( )A .H 2O+H 2O H 3O ++OH ― B .CO 32―+H 2O HCO 3―+OH ― C .NH 3+H 2O NH 3·H 2O D .HCO 3—+ OH ― H 2O+CO 32―7.反应A(g)+3B(g)2C(g)+2D(g),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分别如下,其中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A .v (C)=0.04mol·(L·s)-1B .v (B)=0.06mol·(L·s)-1C .v (A)=0.03mol·(L·s)-1D .v (D)=0.01mol·(L·s)-18.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 .对熟石灰的悬浊液加热,悬浊液中固体质量增加B .实验室中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式收集氯气C .打开汽水瓶,有气泡从溶液中冒出D .向稀盐酸中加入少量蒸馏水,盐酸中氢离子浓度降低9.在下列的各种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任何条件下,纯水的PH=7B.在任何条件下,纯水都呈中性C.在100℃时,纯水的PH>7D.在100℃时,纯水中c(H+)<10-7mol/L10.在0.1 mol·L -1 CH 3COOH 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 CH 3COOHCH 3COO -+H +对于该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加入水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加入少量NaOH 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加入少量0.1 mol·L -1 HCl 溶液,溶液中c(H +)减小 D.加入少量CH 3COONa 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11.下列各个装置中能组成原电池的是 ( )12.化学平衡主要研究下列哪一类反应的规律 ( )A .可逆反应B .化合反应C .离子反应D .气体反应13.用铂电极电解下列溶液时,阴极和阳极上的主要产物分别为H 2和O 2的是( )A .稀NaOH 溶液B .HCl 溶液C .CuSO 4溶液D .AgNO 3溶液14.对于:2C 4H 10(g) + 13O 2(g) == 8CO 2(g) + 10H 2O(l);△H =-5800kJ/mol 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反应的反应热为△H=-5800kJ/mol ,是放热反应;B.该反应的△H与各物质的状态有关,与化学计量数也有关;C.该式的含义为:25℃、101kPa下,2mol C4H10气体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出热量5800kJ;D.该反应为丁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由此可知丁烷的燃烧热为5800kJ/mol。
高二化学周末测试题(一) 2015.9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A.碳酸钙受热分解 B.乙醇燃烧C.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 D.氧化钙溶于水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不一定发生能量变化B.破坏生成物全部化学键所需要的能量大于破坏反应物全部化学键所需要的能量时,反应为放热反应C.反应产物的总焓大于反应物的总焓时,反应吸热,ΔH>0D.ΔH的大小与热化学方程式的计量系数无关3.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A.C6H12O6(葡萄糖aq)+6O26CO2+6H2OB.CH3COOH+KOH=CH3COOK+H2OC.A+B=C+D;ΔH <0D.破坏生成物全部化学键所需要的能量小于破坏反应物全部化学键所需要的能量4.在25℃、101KPa下,1g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kJ,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CH3OH(l)+(3/2)O2(g)=CO2(g)+2H2O(l)ΔH= +725.8kJ/molB.2CH3OH(l)+3O2(g)=2CO2(g)+4H2O(l)ΔH= -1452 kJ/molC.CH3OH(l)+(3/2)O2(g)=CO2(g)+2H2O(l)ΔH= -725.8 kJ/mol lD.2CH3OH(l)+3O2(g)=2CO2(g)+4H2O(g)ΔH= -1452 kJ/mol5.已知H+ (aq) + OH-(aq) = H2O(l) ;△H= -57.3 kJ/mol 现有下列反应(1)H2SO4 (aq) + 2NaOH (aq) = Na2SO4 (aq) + 2H2O(l) ;(2)H2SO4 (aq) + Ba(OH)2 (aq) = BaSO4(s)+ 2H2O(l) ;(3)HCl (aq) + NH3·H2O (aq) = NH4Cl (aq) + H2O(l) ;(4)CH3COOH (aq) + NaOH (aq) = CH3COONa (aq) + H2O(l) ;其中反应热符合△H= -57.3 kJ/mol的是()A.(1)(2) B.(2)(3) C.(3)(4) D.都不符合6.在相同的条件下,下列两个反应的反应热分别以△H1和△H2表示:2H2(g )+ O2 (g ) == 2H2O(g ) △H1 ; 2H2 (g ) + O2 (g ) == 2H2O ( l ) △H2则△H1和△H2的关系为()A.△H2 >△H1 B.△H1 >△H2 C.△H1=△H2 D.无法确定7.化学反应可视为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的过程。
知识改变命运2015-2016年高二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化学试题说明:本套试题共计4大题,25个小题,分值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分子质量:H 1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分。
) 1.升高温度时,化学反应速率加快,主要原因是 ( )A .分子运动速率加快,使该反应物分子的碰撞机会增多B .反应物分子的能量增加,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有效碰撞次数增多C .该化学反应的过程是吸热的D .该化学反应的过程是放热的2.下列关于反应热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当△H <0时,表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B .由C(s)+0.5O 2(g)= CO(g)的反应热为110.5kJ·mol —1,可知碳的燃烧热为110.5 kJ·mol —1C .反应热的大小与反应物所具有的能量和生成物所具有的能量无关D .l molNaOH 分别和l molCH 3COOH 、1molHNO 3反应放出的热量:CH 3COOH <HNO 33.在恒温恒容的容器中进行反应H 2>13.2 ℃<2H ,ΔH >0,若反应物浓度由0.1mol/L 降到0.06mol/L 需20s ,那么由0.06mol/L 降到0.024mol/L ,需反应的时间为 ( )A .等于18sB .等于12sC .大于18sD .小于18s4.能够充分说明在恒温下的密闭容器中,反应 2SO 2 + O2 2SO 3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A.容器中SO2、O2和SO3共存B.反应器内压强不再随时间发生变化C.容器中SO2、O2、S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2 D.SO2和SO3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5.用CH4催化还原NO x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
例如:①CH4 ( g ) + 4NO2 ( g ) = 4NO ( g ) + CO2 ( g ) + 2H2O ( g ) ;△H=一574kJ·mol-1②CH4 ( g ) + 4NO ( g ) = 2N2 ( g ) + CO2 ( g ) + 2H2O ( g ) ;△H=一1160kJ·mol一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反应①可推知:CH4 ( g ) + 4NO2 ( g ) = 4NO ( g ) + CO2 ( g ) + 2H2O ( l )△H>一574 kJ·mol-1B.反应①②转移的电子数相同C.若用标准状况下 4.48LCH4还原NO2至N2,放出的热量为173.4kJ。
D.若用标准状况下4.48LCH4还原NO2至N2,整个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总数为1.60 mol6.已知Zn(s)+H2SO4(aq)=ZnSO4(aq)+H2(g) △H<0,则下列关于该反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旧键断裂需吸收能量小于新键形成需放出能量B.上述热化学方程式中的△H的值与反应物的用量无关C.该反应的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D.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7.灰锡(以粉末状存在)和白锡是锡的两种同素异形体。
已知:①Sn(s、白)+2HCl(aq)=SnCl2(aq)+H2(g); H1知识改变命运知识改变命运②Sn(s 、灰)+2HCl(aq)=SnCl 2(aq)+H 2(g);∆H 2③Sn(s 、灰)>13.2 ℃<Sn(s 、白);∆H 3=+2.1 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H 1>∆H 2B .锡在常温下以灰锡状态存在C .灰锡转化为白锡的反应是放热反应D .锡制器皿长期处于低于13.2 ℃的环境中,会自行毁坏8.下列说法中:①活化分子间的碰撞一定能发生化学反应;②普通分子间的碰撞有时也能发生化学反应;③活化分子比普通分子具有较高的能量;④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⑤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过程;⑥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活化分子有合适取向时的有效碰撞,正确的是A .①③④⑤B .②③⑥C .③④⑤⑥D .②④⑤9.对可逆反应4NH 3(g)+5O 2(g)4NO(g)+6H 2O(g),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达到化学平衡时,4υ正(O 2)=5υ逆(NO)B .若单位时间内生成χmol NO 的同时,消耗χmol NH 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 .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D .化学反应速率关系是:2υ正(NH 3)=3υ正(H 2O)10.航天飞机用铝粉与高氯酸铵的混合物为固体燃料。
点燃时铝粉氧化放热引发高氯酸铵反应:2NH 4ClO 4∆==N 2↑+4H 2O+Cl 2↑+2CO 2↑(放热),下列对此反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上述反应属于分解反应B .上述反应瞬间产生大量气体推动航天飞机飞行C .此反应从能量变化上说,主要是化学能量变为热能和动能D .在反应中高氯酸铵只起氧化剂作用二、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30分。
) 11.已知在25℃、101kPa 时:CH 4(g)+2O 2(g)=CO 2(g)+2H 2O(g);△H=-820kJ/mol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反应过程中能量关系可用右图表示知识改变命运B .CH 4的燃烧热是820kJC .25℃时11.2LCH 4完全燃烧放出热量410kJD .若将此反应设计成原电池,甲烷在正极被氧化12.反应4A (s )+3B (g )2C (g )+D (g )经2 min ,B 的浓度减少0.6mol/L ,对此反应速率的表示正确的是( ) A .用A 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4mol/(L ·min )B .分别用B 、C 、D 表示的反应速率,其比值是1:2:3C .在2 min 末时的反应速率,用反应物B 来表示是0.3mol/(L ·min )D .在这2 min 内用B 和C 表示反应的速率的值都是逐渐减小的13.由右图分析,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A →B+C 和B+C →A 两个反应吸收或放出的能量不等B .A →B+C 是放热反应C .A 具有的能量高于B 和C 具有的能量综合D .A →B+C 是吸热反应,则B+C →A 必然是放热反应14.X 、Y 、Z 为三种气体。
把 a mol X 和 b mol Y 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 +2 Y 2 Z ,达到平衡时,若它们的物质的量满足:n (X )+n (Y )= n (Z ),则Y 的转化率为 ( )A .%1005⨯+b a B.%1005)(2⨯+b b a C .%1005)(2⨯+b a D .%1005⨯+a b a 15.盖斯定律认为:不管化学过程是一步完成或分为数步完成,这个过程的热效应是相同的。
已知:H 2O (g )= H 2O (l ) △H 1 =-Q 1kJ·mol -1 C 2H 5OH (g )= C 2H 5OH (l ) △H 2 =-Q 2kJ·mol -1 C 2H 5OH (g )+3O 2(g )= 2CO 2(g )+3H 2O (g ) △H 3 = -Q 3kJ·mol-1 若使23g 液态乙醇完全燃烧,最后恢复到室温,则放出的热量为(kJ )( )A .Q 1+ Q 2+Q 3B .0.5(Q 1+Q 2+Q 3 )C .0.5 Q 2-1.5 Q 1—0.5Q 3D .1.5 Q 1-0.5 Q 2+0.5Q 316.已知:A(g)+B(g)=C(g);△H 1;D(g)+B(g)=E (g);△H 2;且△H 1<△H 2;若A 和D 的混合气体1mol 完全与B 反应,反应热为△H 3;,则A 和D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知识改变命运A. 3231H -H H -H ∆∆∆∆B. 2331H -H H -H ∆∆∆∆ C. 2313H -H H -H ∆∆∆∆ D.3123H -H H -H ∆∆∆∆ 17.反应C (s )+H 2O (g )CO (g )+H 2(g )在一可变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 )A .增加H 2O (g )的量B .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C .保持体积不变,充入氮气使体系压强增大D .保持压强不变,充入氮气使容器体积增大 18.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铁片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改用98%的浓硫酸可以加快产生氢气的速率B .100mL2mol/L 的盐酸跟锌片反应,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反应速率不变C .SO 2的催化氧化成SO 3是一个放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减慢D .汽车尾气中的NO 和CO 可以缓慢反应生成N 2和CO 2,减小压强反应速率减慢19.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1)24O 2(s)CH +O(l)2H (g)CO 22+,5.889-=∆H kJ/mol (2)(g)O 7(g)H 2C 262+O(l)6H (g)4CO 22+,7.3116-=∆H kJ/mol (3)(g)O 3(g)H C 242+O(l)2H (g)2CO 22+,6.1409-=∆H kJ/mol (4)(g)O 5(g)H 2C 222+O(l)2H (g)4CO 22+,7.2596-=∆H kJ/mol (5)(g)O 5(g)H C 283+O(l)4H (g)3CO 22+,8.2217-=∆H kJ/mol知识改变命运现有由2mol 上述五种烃中的两种组成的气体混合物,经充分燃烧后放出3037.6kJ 的热量,则下列组合中不可能的是( )A .4CH 和22H CB .42HC 和83H C C .62H C 和83H CD .62H C 和4CH20.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 、N 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 .t 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C .t 3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D .t 1时,N 的浓度是M 浓度的2倍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三、填空题(共4 题,共计41 分)21.(9分)⑴298K 时合成氨,每生成1摩氨气,同时放出46.2 kJ 的热量。
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在该温度下,取1molN 2和3molH 2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时进行反应,测得反应放出的热量总小于92.4kJ ,其原因是 。
(2)将两种浓度都是1mol/L 的气体X2、Y2在密闭容器中的反应生成Z,平衡时测得各物质的浓度是:[X2]=0.58mol/L,[Y2]=0.16mol/L,[Z]=0.84mol/L,则Z的分子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