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袋麦子(第二课时)
- 格式:ppt
- 大小:3.30 MB
- 文档页数:17
三袋麦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知道小猪、小牛、小猴谁做得好,体会三个动物的美好的品格。
3、情感目标:能正确的评价三个小动物,明白不同的做法会有不同的结果的道理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知道三个动物对一袋麦子的处理方法,体会他们的美好品格教法:阅读法感悟探究学法:合作交流阅读感悟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并设疑导入新课1 上一次我们听了童话故事《三袋麦子》,大家还记得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吗?(过年了,(谁)送给(谁)(什么)作为节日礼物。
一年以后,出现了三种完全不同的结果。
)他们是怎么处理礼物的,又出现了哪三种不同结果呢?今天我们继续欣赏这个故事。
2、板书课题二、精讲课文(2—4)自然段1、齐声朗读2—4 自然段。
(1)土地爷爷送的三袋麦子是一模一样的吗?( 2 )有什么不同?(黄灿灿饱满上等的麦种)2、小猪收到礼物时,心情怎样?怎么说的?怎么处理的?出示课件(1)指名学生用开心的语气朗读这一段(2)事中用了两个成语分别来描写小猪吃的心情和方式,你能找出来吗?(迫不及待、各种各样)(3)能找一个词语来替换“迫不及待”吗?(4)“迫不及待”说一句话(5)小猪怎样处理这袋麦子的?(板书:吃光)(6)指导朗读:这样的小猪你喜欢吗?让我们用喜欢的语气朗读第二自然段,要让听课的老师都陶醉在各种各样的美食之中,迫不及待地想尝一尝小猪的手艺。
[评析]教者眼光独到,小猪以美食家的全新形象出现在大家面前3、过渡:小猪把黄灿灿的麦子全吃光了,那我们再来看看小牛,看看他是怎样处理这袋麦子的。
出示课件(指名读第三段)(1)、小牛收礼物怎么想的?也是怎样处理的?(板书:保存起来)(2)、怎么怎么保存的?第二句(为了……太阳)(3)你从小牛身上发现了哪些优点?(板书:勤劳、节俭、有打算)(板书:勤劳节俭)(4)指导朗读三、自学课文(5—9)自然段过渡:三个小动物用自己的方式处理了土地爷爷送的麦子,一年以后,土地爷爷又来拜访了,结果如何呢 ? 请小朋友带着这样两个问题自学课文。
个人收集整理-ZQ
年级:三年级学科:语文课题:、三袋麦子课型:新授课
课时:第二课时小主人姓名:闵艳玲
学习目标:
、分角色朗读课文,能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能讲述故事内容,对小猪、小牛、小猴地不同做法能做出评价并说明理由.
学习重、难点
能复述本故事,并对小动物地不同做法做出评价并说明理由.
学习过程:
预习检测
、根据提示地语言环境,找出本课地生字填在括号里.
()小猪()不及待地用金灿灿地麦子,做了自己最爱吃地白面()头和烙()()小牛把()满地麦子()起来,等家里地草料和杂()都吃完了,在慢慢吃这好东西.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小猴最()明了,他把麦子种下地,收()了满满一囤地麦子.
、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学习引导()
、三个小动物收到土地爷爷地麦子以后,他们分别觉得这是怎样地麦子?又是怎样想地呢?、三个小动物分别是怎样处理一袋麦子地?
、对三个小动物地做法,土地爷爷分别是什么态度?
展示交流:
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在小黑板上板书重点语句.
三、轻读课文,想一想:
()小猪、小牛、小猴每人各有一袋麦子,为什么只有小猴子获得了丰收?土地爷爷为什么夸小猴聪明呢?
()小猪、小牛、小猴地做法各不相同,你赞成谁地?为什么?
展示交流:
分角色演故事,师生共同评论
四、达标检测
、比一比,组词语
馒()防()唇()饱()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慢()仿()晨()抱()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假如你是小动物中地一员,你也得到了土地爷爷地礼物,你怎样做呢?大胆设想,把你地想法写下来.
五、总结提升: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1 / 1。
三袋麦子(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设计-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精读5至9自然段。
2、能讲述这个故事,知道小猪、小牛、小猴谁的做法好,体会三个动物的美好品格。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1、读词语:(1)出示:烙饼麦子憨厚麦囤虫蛀(2)指名读2、听写生字词3、指名口述课文的第一部分。
二、精读第二部分1、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范读这部分课文,学生边听边完成练习。
土地爷爷夸---------(谁)-----------------(怎么样)讨论并理解有关语句:舔了舔舌头、节俭、满满的等。
(板书:憨厚节俭聪明能干)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这部分全是人物对话,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每个人说话时是什么语气,说话时的心情怎样,该怎样读才正确?同桌分角色读,互相纠正读得不正确的地方。
指名分角色读,其他同学听后纠正。
教师范读难点:小猪回答土地爷爷的话。
同桌再分角色练读。
3、指导口述这部分内容。
(1)看板书,自己练习。
(2)指名口述,其他同学纠正口述中的毛病。
(3)学生练习口述,同桌分角色口述。
(4)指名学生带头饰到讲台前边表演边口述。
三、总结全文1、指名学生口述全文。
2、讨论:小猪、小牛、小猴在处理得到的三袋麦子上,谁的做法好?为什么?3、教师小结:课文给我们讲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我们从中明白了什么叫憨厚,什么叫节俭。
什么叫聪明能干,受到了教育。
小猴富有创造性的做法,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对我们启发很大,今后我们要向小猴学习。
四、学生作业课堂作业1、比一比,再组词。
迫()麦()防()泊()表()访()仍()俭()保()扔()脸()宝()2、照样子写词。
黄灿灿()()()舔了舔()()()3、写近义词。
节俭()回味()开心()防止()拜访()感谢()4、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礼物()的麦子()的食品()的麦种()的样子()的麦粒5、把成语补充完整。
硕()仅()叶()归()()不()待各()各()回家作业1、抄写词语。
《三袋麦子》第二课时昨天晚上,我又想起了一个有趣的故事,那是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
这个故事叫做《三袋麦子》。
故事的开始是这样的,有一个农夫,他种了一大块麦子。
当麦子快要成熟的时候,农夫收割了整整三袋的麦子。
他打算把这三袋麦子分成三等份,分给他的三个儿子。
可是,这个农夫却有点糊涂,他不小心把三袋麦子弄混了。
于是,他让三个儿子随机地挑选一袋麦子,每个人只能挑选一袋。
当他们打开袋子一看,发现麦子都一样,没法分辨出来。
于是,三个儿子纷纷向父亲表示,他们不确定哪袋麦子是自己挑选的。
父亲也很无奈,他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他想了一会儿,突然灵机一动,他给三个儿子每人分了一小部分麦子,然后让他们离开。
在离开之前,父亲给了他们一个任务。
他告诉他们,要将自己拿到的麦子和麦子质量最好的那袋进行混合,然后将这个混合麦子喂给一群鸡。
父亲说,观察哪只鸡吃得最多,那只鸡的主人就是拥有最好麦子的儿子。
三个儿子接受了父亲的任务,每个人都根据父亲的指示做了。
第二天,三个儿子把鸡都聚在一起,然后给鸡喂了混合麦子。
他们仔细观察,看着鸡们争食。
很快,他们发现有一只鸡吃得特别多。
三个儿子想,这只鸡吃得最多,那一定是哪个儿子是拥有最好麦子的人。
于是,他们分别找到了父亲,指出了那只鸡。
父亲听了之后,微笑着点了点头。
他告诉他们,那只鸡其实是他自己贴心照顾的一只特别爱吃麦子的鸡,它从小就吃得很多。
父亲说,这只鸡吃得多并不代表麦子质量好,所以他们并不能通过这个来判断谁是拥有最好麦子的人。
父亲看着三个儿子,笑着说:“看来我犯了个错误。
但是这个错误也让我看到了你们的智慧和勇气。
你们在任务中展示的观察力和决策能力让我感到非常自豪。
所以,不用担心谁是谁的麦子,因为你们都是我的好儿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我们并不能通过一时的表象来判断一件事的真相。
聪明的人会用自己的智慧去观察和分析,而不会被表面所迷惑。
只有通过认真思考和勇敢行动,我们才能找到真相,并做出正确的判断。
《三袋麦子》第二课时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能讲述故事内容,对小猪、小牛、小猴的不同做法能作出评价并说明理由。
教学重点:能投入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能就课文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具学具准备:幻灯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三袋麦子》(齐读课题)。
二、复习检查:1、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上节课学过的生字词(幻灯出示):麦子、迫不及待、粮食、保存、防止、拜访、仍有、神秘、收获2、读得好!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我们知道:快要过年了,土地爷爷给哪几个小动物送了什么节日礼物啊?三、学习课文2—4段(一)1、这三袋一模一样的麦子,在小动物眼中却是有些不一样的。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2—5段,仔细找一找,把有关描写麦子的词语圈出来。
2、指名答。
根据回答,引说。
(1)看到这麦子,小猪会情不自禁地夸道:这金灿灿的麦子多诱人啊!这麦子金灿灿的,闻起来香喷喷的,太好了!(2)而小牛也会赞道:这麦子一粒粒多么饱满,竟找不出一粒干瘪的麦子,太棒了!(3)小猴会怎么说呢?他却觉得这麦子是上好的种子。
3、因为对麦子的想法不同,所以他们处理麦子的方式也不同,最后的结果也不同。
过渡:你们看,小猪已经迫不及待地闪亮登场了。
那就让我们先到小猪家看一看吧!谁先告诉老师,哪一段写了小猪?4、好,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2段,看一看,小猪是怎样处理麦子的?(迫不及待地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了各种各样的食品)什么是迫不及待啊?(等不及的意思)你们在什么时候也有迫不及待的情况?5、读了第二小节,你首先感受到了什么?(小猪看到麦子很开心。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小猪很开心?为什么会这么开心?因为他好像看到了——又松又软的白面馒头、香喷喷的烙饼6、你能把小猪开心的心情读出来吗?总结过渡:想象着自己将有一个如此美好的新年,小猪的心情太兴奋了,所以他开心地喊道(齐读:)“太棒啦!我最爱吃白面馒头和烙饼了!”(二)1、现在我们来说说小牛吧!老师请一位同学读第三段,其他同学思考小牛是怎样处理麦子的?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牛?2、小牛看到麦子后,有什么动作?指名答。
《三袋麦子》第二课时(最新7篇)《三袋麦子》第二课时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绳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3)、能讲述故事内容,对小猪、小牛、小猴的不同做法能作出评价并说明理由。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生字词:麦子一份迫不及待食品保存烙饼防止拜访真棒馒头发霉虫蛀憨厚可爱麦囤收获仍有抚摸神秘理解“憨厚”(通过图来理解)2)读准多音字:麦种种地干活晒干磨面磨墨结果又是怎样的?通过读书学习,我们就能找到答案。
二、精读课文1、这个故事里有哪些人物?(根据学生的回答贴上动物图片)2、故事的起因是什么?齐读第一段。
理解“各”就是“每个”的意思。
3、电脑出示:默读课文二——四自然段,想一想三个小动物收到土地爷爷的麦子以后,它们分别觉得这是怎样的麦子,又是怎样处理的?用“————”划出有关句子。
4)、读了这几段话后,小猪、小牛和小猴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能通过读来表达吗?指导朗读、个别读、领读、齐读。
5)、对三个小动物不同的做法,土地爷爷分别是什么态度呢?请同学们进行小组学习。
电脑出示学习要求: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内分角色做动作读六——九自然段,再在书上用“-----------”划出土地爷爷的态度,最后填写表格。
6)汇报学习成果。
学生一边汇报老师一边板书:小猪吃光憨厚可爱小牛保存勤劳节俭小猴种下地聪明能干7)师生分角色表演读。
8)请学生上台戴头饰表演整个故事。
(再次熟悉课文内容,想一想小动物们的话语、动作、表情。
除了文章里已写了的,还可以自己想象、设计)9)评价。
10)由于小猪、小牛、小猴的做法各不相同,结果也就不一样,你最赞成谁的做法?为什么?小结:大家在讨论中尽管想法不一样,但都能说出理由来。
同时还在讨论中相互学习,不断产生新的想法,找到更科学、更合理的做法。
我想这也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所要追求的。
让我们共同努力,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处理好每件事,那么我们也一定会有沉甸甸的收获。
《三袋麦子》第二课时教课方案一、教材说明:《三袋麦子》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快要过年了,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一袋麦子,他们采纳了不同的办理方式,一年此后土地爷爷又来拜见他们三个并做出了不同样的评论。
课文的情节生动风趣,语言浅易易懂,人物个性鲜亮,很合适小孩分角色朗诵,创建性表演。
二、设计理念:1、尊敬中年级阅读教课规律,增强朗诵指导,着重默读培育,以读代讲,以说促学,让位于学生,让学生成为讲堂的主人。
鼓舞学生勇敢想象,勇敢表演,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大大培育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在教课中努力指引学生在感情的体验中参加对文本的多元解读,读出真情,读出味道,读出个性。
同时,在充足尊敬学生多元感悟的前提下,发挥教师的引领点拨作用,提高学生感悟内涵。
3、以词串教课为打破点,既能抓住课文内容的线索,又奇妙的融进语言训练和语言运用,让讲堂富裕浓浓的语文味。
课时目标:1、理解童话故事内容,能抓住重点词有感情朗诵课文。
2、能客观正确的评论别人,注意语言得体。
3、指引学生各持已见,学习正确的思想方法,培育创建性思想。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持续学习——三袋麦子。
(齐读课题)读读下边的词语:金灿灿的麦子饱满的麦粒上等的麦种磨成面粉保留起来全种下了地哈哈大笑点点头喜悦地说2、经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这三袋麦子是土地爷爷送给谁的呢?3、指名回答,板书:小猪小牛小猴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课文第二~四自然段。
过渡:这口袋麦子在小动物们的眼中分别是怎么样的?他们看了后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专心读读课文第二~四自然段。
用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
生沟通想法:在小猪眼里这是如何的麦子呢?(依据回答板书:金灿灿的)高兴地嚷道:获得麦子后特别高兴。
谁能经过朗诵把小猪收到麦子后的心情读好呢?朗诵这句话。
做法:急不可待:理解“等不及了”。
你们什么时候也急不可待呢?各种各种:感觉到小猪的能干。
第二课时、复习导入1•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上节课一起学习的童话故事吗?它叫一一《三袋麦子》。
2•这三袋麦子是哪来的?课件出示填空:三袋麦子是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和小猴的一份节日礼物。
答后齐读,再板贴:“土地爷爷”和“小猪” “小牛”“小猴”。
3•我们一起跟他们打个招呼吧!4•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三袋同样的麦子在三只小动物眼里却是不同的。
5 •还记得它是怎样的麦子,怎样的麦粒,怎样的麦种吗?出示:( )的麦子( )的麦粒( )的麦种6•因为眼里的麦子不同,所以他们处理麦子的方式也不同。
还记得他们分别是怎么处理的吗?7 •出示填空:收到麦子后,小猪把麦子___________________ ,小牛把麦子___________________ ,小猴把麦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
8•分角色演读第1〜4自然段。
9.导入:一年以后,当土地爷爷又来拜访小猪、小牛和小猴时,三袋麦子的命运如何呢?二、精读第5〜9自然段,收获不同的麦子1听课文朗读,找一找:这三袋麦子的命运如何?想一想,从中你看到了怎样的小猪、小牛和小猴?2.交流:三袋麦子在小猪、小牛和小猴的手下的命运如何?过渡:小猪最性急,看,他已经不请自来(出示插图)。
3.品读小猪,收获“憨厚可爱”的麦子。
(1)看图猜一猜:瞧,他见到土地爷爷就忍不住流口水,你猜他在想什么?(2)指名读第6自然段前两句。
(3)听了小猪的话,你知道他为什么流口水,为什么舔嘴唇吗?出示句式:他舔了舔嘴唇,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导读小猪的话。
①如果你是小猪,你会怎么说这句话?自由练读。
②指名读,师生点评。
(5) 小结:想起美食,他丝毫也不掩饰自己的馋嘴和贪吃,真是——憨厚可爱。
怪不得土地爷爷也忍不住——哈哈大笑。
(6) 引读最后一句。
(7)读完第 6 自然段,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猪?为什么?(8)你喜欢小猪吗?如果你是土地爷爷,你会对他说什么?(9)小结:从这袋麦子中,土地爷爷看到了一只怎样的小猪?所以,我们也可以给这袋麦子冠以小猪的特点,取名为:……那小牛和小猴又是什么表现?他们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思考呢?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选择描写小牛或小猴的句段,用刚才的方法读一读,想一想,甚至可以加上动作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