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坐标表示平移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2
用坐标表示平移教案学习目标:经历点的坐标变化与图形变化之间关系的探索过程,感受并了解图形的平移变化与点的坐标变化之间的关系。
重点在于通过画图、观察、分析点的坐标变化与图形变化之间的关系;难点是用数学语言描述这种关系。
课前练习一1. 如图,已知点P(4,2)(1) 过点P作直线L1,平行于X轴。
请在直线L1上任取几点,并写出它们的坐标。
由此你发现了什么?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的点的。
(2) 过点P作直线L2平行于Y轴,则直线L2上的点的坐标有什么特点?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的点的横坐标相等。
新课探索:1. 将点A(-3,3)、B(4,5)分别作以下平移,请在图上标出平移后的点,并写出它们的坐标A(-3,3)向右平移5个单位→( )B(4,5)向左平移5个单位→ ( )A(-3,3)向上平移3个单位→ ( )B(4,5)向下平移3个单位→ ( )观察:平移前后的点的坐标的变化,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新课一(2)归纳: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X,Y)向右(或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 将点(X,Y)向上(或向下)平移b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
2、思考:平移△ABC(1) 若△ABC中的顶点A向右平移3个单位,则顶点B,C将如何平移?△ABC内任意一点P将如何平移?(2) 若将△AB C的顶点A的横坐标减3,纵坐标不变,则顶点B,C的坐标将发生什么变化?3. 已知三角形ABC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A(4,3),B(3,1),C(1,2)(1)将三角形ABC 三个顶点的横坐标都减去6,纵坐标不变,分别得到点A1,B1,C1,依次连接A1,B1,C1各点,所得三角形ABC的大小,形状和位置有什么变化?(2)将三角形ABC 三个顶点的纵坐标都减去5,横坐标不变,分别得到点A2,B2,C2,依次连接A2,B2,C2各点,所得三角形A2B2C2的大小与三角形ABC的大小,形状和位置有什么关系?课内练习1.思考:已知三角形ABC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A(4,3),B(3,1),C(1,2)(1) 如果将三角形ABC三个顶点的"横坐标都加3,纵坐标都不变"或"纵坐标都加2,横坐标都不变",那么你能得出什么结论?(2) 如果将三角形ABC三个顶点的横坐标都减去6,同时纵坐标都减去5,能得到什么结论?2 .已知点A(-2,-3),分别求出点A经平移后得到的坐标:(1) 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2) 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3) 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4) 向右平移4个单位长度(5) 向上平移5个单位长度,再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3. 在平面直角坐标中,点A(1,2)平移后的坐标是A'(-3,3),按照同样的规律平移其它点,则( )变换符合这种要求.A.(3,2)→(4,-2)B.(-1,0)→(-5,-4)C.(2.5, )→(-1.5, )D.(1.2,5)→(-3.2,6)4. 线段AB的两个端点坐标为A(1,3)、B(2,7),线段CD的两个端点坐标为C(2,-4)、D(3,0),则线段AB与线段CD的关系是( )A.平行且相等B.平行但不相等C.不平行但相等D. 不平行且不相等小测:1. 将点P(-3,2)向下平移3个单位,向左平移2个单位后得到点Q(x,y),则xy=__________2. 将点P( ,-5)向左平移个单位,再向上平移4个单位后得到的坐标为 .3. 将点P(m-2,n+1)沿x轴负方向平移3个单位,得到 (1-m,2),求点P坐标. .。
《用坐标表示平移》教案汀祖中学王敢[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1. 掌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上、下、左、右平移特征。
2. 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平移后的图形。
二、过程与方法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先将一个特殊点进行平移,观察他们坐标的变化,再找几个点试试,从中发现规律。
进而使用规律在坐标系中用先求平移后点的坐标,再用描点法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坐标系中, 通过对点坐标的平移变化的探究,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探索精神.[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点的坐标平移变化规律.2.难点:利用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第一关:蓦然回首1.下面小船位置的变化叫做。
(图形见课件)2.平移后得到的新图形与原图形的位置关系如何,形状、大小有何关系?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第二关:点的平移与坐标的关系首先我们探究点的平移规律。
如图,将点A(-2, -3)向右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点A 1,在图上标出这个点,并写出它的标.把点A 向左平移2个单位呢? 把点A 向上平移 6个单位呢?把点A 向下平移4个位呢?(-2, -3)右移5个单位 (3,-3)横坐标+5(-2, -3) 左移2个单位 (-4,-3)横坐标-2(-2, -3) 上移6个单位 (-2, 3)纵坐标+6(-2, -3) 下移4个单位 (-2,-7)纵坐标-4从点A 的平移变化中,总结出点的平移与坐标的关系:(1)左右平移;点(x,y) (x+a,y)点(x,y) 向左平移a个单位(x-a,y)( 2 ) 上下平移;点(x,y 向上平移b个单位(x,y+b)点(x,y) 向下平移b个单位(x,y-b)口诀:左右平移——左加右减纵不变上下平移——上加下减横不变小试牛刀(对应练习)1.将点A(0,-8)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A’,则A’的坐标为______.2.将点A(2,-1)向左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A’,则A’的坐标为______.3、如果A,B的坐标分别为A(-4,5),B(-4,2),将点A向___平移___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4、如果P、Q的坐标分别为P(-3,-5),Q(2,-5),将点P向___平移___个单位长度得到点Q( 教师要重点关注:学生能否在练习中将口诀熟练运用。
用坐标表示平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移的性质,掌握平移在坐标系中的表示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坐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移的定义及性质2. 坐标系中平移的表示方法3. 平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移的性质,坐标系中平移的表示方法。
2. 教学难点:平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平移的定义及性质,引导学生理解平移的概念。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坐标系中平移的表示方法,让学生学会运用坐标解决实际问题。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探索平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滑滑梯、拉抽屉等,引导学生感受平移现象。
2. 新课讲解:讲解平移的定义及性质,让学生理解平移的概念。
3. 案例分析:分析坐标系中平移的表示方法,让学生学会运用坐标解决实际问题。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探索平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平移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是否能熟练运用坐标表示平移。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以及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课后作业: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教学PPT:展示平移的定义、性质和坐标表示方法。
2. 坐标纸:用于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平移。
3. 课后作业:提供具有不同难度的题目,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讲解平移的定义及性质。
2. 第二课时:分析坐标系中平移的表示方法。
3. 第三课时:探索平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第四课时:总结本单元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用坐标表示平移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移的性质,掌握平移在坐标系中的表示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坐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移的性质,坐标系中平移的表示方法。
2. 教学难点:坐标系中图形平移的坐标表示。
三、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坐标纸、学生活动材料。
2. 学生活动材料:坐标纸、铅笔、直尺、橡皮。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如电梯上升、滑滑梯等。
b. 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现象,提问: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c. 学生回答后,总结平移的定义。
2. 探究平移的性质a. 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简单的图形,如一个三角形。
b. 进行一次平移,观察图形的变化。
c. 提问:图形发生了什么变化?它的位置发生了怎样的改变?d. 学生回答后,总结平移的性质。
3. 学习坐标系中的平移表示a. 讲解坐标系的基本知识,如坐标轴、原点等。
b. 讲解图形在坐标系中的表示方法。
c. 讲解图形平移时,坐标的变化规律。
d. 进行实例演示,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平移的坐标表示方法。
4. 实践操作a. 让学生在坐标纸上进行实践操作,尝试用坐标表示平移。
b.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成果。
c.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并讲解其正确性。
5. 总结提升a.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b. 教师进行补充,强调平移的性质和坐标表示方法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中的相关练习题。
2. 结合生活实际,找出一道关于平移的问题,并用坐标表示出来。
六、教学拓展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平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图形设计、建筑物的移动等。
2. 引导学生理解平移在现实世界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七、课堂小结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总结平移的性质和坐标表示方法。
2. 强调平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和思考。
《用坐标表示平移》教学设计上犹县营前中学罗小勇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作用本节课是在上一章学习了点或图形平移及其性质的基础之上,用坐标刻画了平移变换,从数的角度进一步认识了平移变换,这就是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体现了平面直角坐标在数学中的作用。
2、教学重点、难点“用坐标表示平移”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在直角坐标系中,探究点或图形的平移引起的点坐标变化的规律。
对应点的坐标变化规律的获得过程,教科书中仅用了点平移、图形平移两个栏目,来呈现平移引起点坐标变化规律的。
规律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的途径来掌握。
因此本节课的难点设定为在坐标系中结合图形的平移变换理解和归纳对应点的坐标变化规律并进行应用。
二、学习者情况分析本人这学期教了两个班,一个是初一(7)班,平行班;另一个是初一(8)班,实验班。
前一个班学生基础不是很好,前面的知识掌握的不是很好,所以要讲基础好点,后一个班基础较好,但是较多学生比较马虎,所以在要注意的地方多提醒学生。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经历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变化的探索过程,使学生掌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图形的平移规律。
(2)能力目标通过在直角坐标系中对图形平移的研究探索,培养学生用坐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在直角坐标系中对图形平移的研究,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体验数学活动充满创造与探索。
三、教学方式及教学手段的选择教学方式:启发探究式教学手段: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四、教学过程设计分析(一)创景引趣复习、导入新课1. 什么叫做平移?平移后得到的新图形与原图形有什么关系?2. 已知点P(4,2)(1) 过点P作直线L1,平行于X轴。
请在直线L1上任取几点,并写出它们的坐标。
由此你发现了什么?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的点()。
(2) 过点P作直线L2平行于Y轴,则直线L2上的点的坐标有什么特点? 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的点()。
用坐标表示平移(优质课教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用坐标表示平移教学目标:1. 掌握点的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能利用点的平移规律将平面图形进行平移;会根据图形上点的坐标的变化,来判定图形的移动过程.2. 经历探索点坐标变化与点平移的关系,图形各个点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数形结合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教学难点:探索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学情分析:1、知识掌握上,七年级学生刚刚学习直角坐标系,对直角坐标系及坐标的理解不一定很深刻,许多学生容易造成知识混乱,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
2、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特征和生理特征,学生好动性,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等特点,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心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心理上,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老师应抓住这有利因素,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课的科学性,学好数学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学科知识的渗透性。
教法:根据所学知识直观性的特点,我将采用多媒体教学,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教师的点播为辅。
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什么叫做平移?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
平移后得到的新图形与原图形有什么关系?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
二、观察发现(1)在方格纸上画出点A的坐标,然后按照下面的提示进行平移,观察平移后点的坐标变化:点A(-3,-2)向右平移5个单位长度;(2,-2)点A(-3,-2)向右平移7个单位长度;(4.-2)总结:若将点A(-3,-2)向右平移a(a>0)个单位长度,得到的点的坐标为(-3+a,-2)横纵坐标发生了什么变化?向右平移,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加。
6.2.2用坐标表示平移
自贡市22中钟长敏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1. 了解坐标平面内平移点的坐标变化规律;
2. 会写出平移变化后, 点的坐标.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坐标平面内, 点的坐标平移变化情况, 进一步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2. 通过坐标表示点的平移, 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坐标系中, 通过对点坐标的平移变化的探究,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点的坐标平移变化规律.
2.难点:利用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什么叫做平移?(回忆不上动作展示)
2 .平移后得到的新图形与原图形有什么关系?(我们学习了坐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用坐标表示平移。
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
二、授新课
(一). 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坐标平面内平移点的坐标变化规律;
(2)会写出平移变化后, 点的坐标.
(二)探究平移与点的坐标的变化关系
1、认真看一看
将点A(-2,-3)向右平移3个(5个)单位长度,它的坐标是。
把点A向上平移5个(7个)单位长度呢?(课件演示)
2、想一想, 议一议
你能找出上述两种平移变化后,坐标的变化规律吗? 把你的发现和小组其他成员进行交流。
3、动手验证
请同学们在坐标纸上建立坐标系,描出点A(-1,-2).
(1)将点A向右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点A1,标出这个点,并写出它的坐标;
(2)将点A向上平移4个单位,得到点A2,标出这个点,并写出它的坐标.
4、总结规律:图形平移与点的坐标变化间的关系(出示并朗读)
5、趁热打铁(出示课件练习)
(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把点P(-1,-2)向上平移4个单位长
度所得点的坐标是。
(2)已知点A(-4,-6),将点A先向右平移4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6 个单位长度,得到A′,则A′的坐标为________.
(三)探究点的坐标的变化与平移关系
1、例题探索1(平移引起点坐标变化,点坐标变化又会怎样呢?)
(出示课件9引导学生思考)
(1)横坐标变化,纵坐标不变。
(2)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变化。
(3)横坐标变化,纵坐标变化。
2、总结规律:点的坐标的变化与平移关系(课件出示并朗读)
3、回顾两条规律。
三、快乐之旅——非常“6+1”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出示课件完成课本两个归纳P51-52)
五、作业
1、随堂小练P13
2、:教材P54第
3、4题(做在书上)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