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电单元机组仿真机实训》精品课说课稿
- 格式:ppt
- 大小:13.70 MB
- 文档页数:31
课程编号:0805312417OSPP
《火电厂机组运行与仿真》(thermal power plant operation and simulation)
课程教学大纲
32 学时2学分
一、课程的目的、性质与任务
《火电厂机组运行与仿真》是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也是热能动力专业方向的综合训练课程,通过上仿真机练习,使学生了解火电厂各系统的组成,明白电厂的生产过程原理,掌握电厂运行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电厂运行的实践动手能力。
二、适用专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三、先修课程
热力发电厂,单元机组集控运行
四、课程的基本要求
1. 熟悉电厂全面性热力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2. 了解电厂仿真系统的构成,DCS系统、DEH系统、电气系统和就地系统的主要构成及作用。
3. 了解仿真机组运行规程。
4. 学习电厂机组冷态启动全过程的操作。
5. 根据负荷变化及时进行机组运行调整,实现正常经济运行。
6. 学习正常停机和紧急停机的操作;对简单事故作出判断并及时处理。
五、课程的教学内容
1、火电厂机组冷态启动;
2、机组运行调节;
3、辅助系统运行调节
4、机组事故诊断及处理。
六、学时分配
七、成绩评定
考查,根据学生实际操作水平和电厂仿真运行总结报告综合评价。
八、说明
电厂仿真运行课程实践性、连续性很强,系统要求运行在专用设备上,建议集中安排在电厂仿真实验室上课。
制定者:晁阳
审定者:宋正昶
批准者:郭楚文。
单元机组运行实训总结单元机组运行实训是电力专业学生重要的实践课程。
通过实训,学生可以了解单元机组的运行原理、操作方式、故障处理等内容。
以下是单元机组运行实训的总结:1. 实训目的:单元机组运行实训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单元机组的运行原理、操作方式、故障处理等内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2. 实训内容:单元机组运行实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单元机组概述:介绍单元机组的组成、原理、操作规程等。
(2) 单元机组操作:演示单元机组的操作方式、开机、停机等操作,让学生了解单元机组的运行流程。
(3) 故障处理:介绍单元机组常见的故障及处理方法,让学生了解故障处理的实际操作。
(4) 实训报告:让学生撰写实训报告,总结实训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3. 实训要求:(1) 要求学生具备较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能够承受工作压力和危险环境。
(2) 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电器操作技能和机械操作能力,能够熟练操作各种设备。
(3) 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与其他学生协调配合完成任务。
4. 实训效果:通过单元机组运行实训,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单元机组的运行原理、操作方式和故障处理等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同时,实训也让学生感受到了电力生产的重要性和危险性,提高了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
5. 实训建议:(1) 在实训过程中,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防止事故发生。
(2) 在实训过程中,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认真听讲,熟练掌握操作技能。
(3) 在实训过程中,教师要加强指导,及时发现和处理实训中出现的问题。
单元机组运行实训是电力专业学生重要的实践课程,通过实训,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单元机组的运行原理、操作方式和故障处理等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同时,实训也让学生感受到了电力生产的重要性和危险性,提高了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
课程实验总结报告课程名称专题:超临界火电机组运行与仿真1 概述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对电力的需求量迅速增大,需要更大容量、更安全的电力供应和高效的发电设备,促进电力系统和发电设备向高参数、大容量发展。
随着单机容量越来越大,就要求更多地考虑发电经济性和安全性,使工艺系统设计得非常复杂,相应的控制室操作盘台规模越来越大,监视和操作参数越来越多,设备的启停操作和事故处理越加困难。
由于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促使电站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由常规机炉单独控制,发展成为单元机组机、炉协调控制。
DCS(DistributedControlSystem)分散控制系统的大量采用,使运行人员逐步从以往的面向仪表、盘台,转为面向计算机屏幕,用鼠标和键盘完成主要的运行操作。
高度自动化的倾向减少了运行人员干预的机会,甚至取消了运行人员的某些基本操作。
1.1 超临界机组简介火电厂超超临界机组和超临界机组指的是锅炉内工质的参数达到或超过临界压力以上的机组。
锅炉内的工质都是水,水的临界压力是:22.064MPa,临界温度是373.99℃;在这个压力和温度时,因高温膨胀的水和因高压压缩的水蒸汽的密度是相同的,就叫水的临界点,炉内工质压力低于这个压力就叫亚临界锅炉,大于这个压力就是超临界锅炉,炉内蒸汽温度不低于593℃或蒸汽压力不低于31 MPa被称为超超临界。
在工程上也常常将25MPa以上的称为超超临界。
超临界火电技术由于参数本身的特点决定了超临界锅炉只能采用直流锅炉,在超临界锅炉内随着压力的提高,水的饱和温度也随之提高,汽化潜热减少,水和汽的密度差也随之减少。
当压力提高到临界压力(22.064Mpa)时,汽化潜热为0,汽和水的密度差也等于零,水在该压力下加热到临界温度(373.99℃)时即全部汽化成蒸汽。
超临界压力临界压力时情况相同,当水被加热到相应压力下的相变点(临界温度)时即全部汽化。
因此超临界压力下水变成蒸汽不再存在汽水两相区,由此可知,超临界压力直流锅炉由水变成过热蒸汽经历了两个阶段即加热和过热,而工质状态由水逐渐变成过热蒸汽。
昌吉职业技术学院《火电仿真实训》课程标准执笔:王刚前完成日期:2012年2月审稿者:审核日期月审核部门:签发人:签发日期:有效期至:目录一、制定依据 (2)二、课程描述 (2)三、课程目标 (2)四、内容标准 (2)五、实施建议 (3)六、附录 (4)《火电仿真实训》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火电仿真实训【适用专业】:热力运行(技师)【课程类型】:纯实践课【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定位】:专业核心课程【开课学期】:第6学期【课程学时】:80学时【课程编码】:一、制定依据:依据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教高《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及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规范;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以下简称热动专业)火电厂集控运行人才培训方案参考企业与专家相关建议编写而成。
二、课程描述:1、课程性质火电仿真实训课程是火电厂集控运行专业(以下简称集控专业)的核心课程,为必修的纯实践课。
本课程培养学生熟练掌握火力发电厂运行操作的能力,并为获得“集控运行值班员” 职业资格证书及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火电仿真实训是集控专业实践性课程的重要部分,集控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由行业专家和专业教师共同参与,以“就业导向、市场导向、电力需求导向” 为核心,从本专业面向的就业职业岗位(群)出发,分析职业能力需求,针对职业能力需求开发出本专业的核心课程。
核心课程面向职业能力,与职业资格考证课程融通,逐步过渡到理论实践融合,“教、学、做”一体化,使毕业生不仅取得学历教育毕业证书,还至少获得一项本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本课程在这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课程是以培育和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为目的的实践性环节,是集控专业必修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
通过仿真运行实训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火力发电机组的设备、系统组成及生产过程,初步学会和掌握机组在各种工况下的启停操作步骤与正常运行的调节、监控技术,了解火力发电机组常见故障的现象、产生原因及处理原则。
火电厂辅机实训教学大纲火电厂辅机实训教学大纲引言:火电厂是我国能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火电厂辅机则是保证火电厂正常运行的关键设备。
为了培养合格的火电厂运维人员,实训教学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本文将探讨火电厂辅机实训教学大纲的设计与内容,旨在提高实训教学的效果与质量。
一、实训目标1.1 培养学生对火电厂辅机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的理解;1.2 培养学生掌握火电厂辅机的操作技能;1.3 培养学生熟悉火电厂辅机的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1.4 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
二、实训内容2.1 火电厂辅机的分类与功能介绍2.1.1 锅炉辅机:给水泵、引风机、除尘器等;2.1.2 发电机辅机:冷却水系统、励磁系统等;2.1.3 烟气净化辅机:脱硫装置、脱硝装置等。
2.2 辅机工作原理与操作技巧2.2.1 锅炉辅机的工作原理与操作技巧;2.2.2 发电机辅机的工作原理与操作技巧;2.2.3 烟气净化辅机的工作原理与操作技巧。
2.3 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2.3.1 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2.3.2 故障排查的基本步骤与方法;2.3.3 故障维修的注意事项与技巧。
2.4 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培养2.4.1 分组实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2.4.2 实训过程中的沟通与协调技巧;2.4.3 实训项目的集体评估与总结。
三、实训方法与手段3.1 理论讲解与案例分析3.1.1 通过理论讲解,向学生介绍火电厂辅机的基本知识;3.1.2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辅机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方法。
3.2 模拟实训与仿真演练3.2.1 利用模拟设备,让学生进行火电厂辅机的操作训练;3.2.2 利用虚拟仿真软件,进行火电厂辅机故障排查与维修的模拟演练。
3.3 实地考察与实践操作3.3.1 安排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真实的火电厂辅机运行情况;3.3.2 安排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亲自参与火电厂辅机的维修与保养工作。
四、实训评估与反馈4.1 实训过程中的实时评估4.1.1 设立实训考核指标,对学生的实训表现进行评估;4.1.2 通过实训考核,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与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