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跨静定梁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2
浅述单跨静定梁弯矩图的快速绘制摘要:梁是结构的主要受力单元,在计算梁的承载及破坏时,弯矩图的作用至关重要。
而弯矩图的绘制是学生在学习的一个弱点,因此针对静定粱结构的弯矩图快速绘制进行探讨,可以大大提高作图速度和效率。
关键词:静定梁弯矩弯矩图引言:力学课程是工科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不可少的基础课程,它对于后续钢筋混凝土等课程的学习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就建筑本身来说,就是一个力学模型,要保证结构的安全就必须确保每个受力构件的计算准确。
因此学好力学课程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在日常力学课程的学习中,梁的弯矩图绘制却是学生在学习中的难点,文章通过总结各种弯矩图绘制的方法后,给出一种能够较为快速的绘制弯矩图的方法,对于梁的后续计算打下基础。
1理论知识1、1 单跨静定梁的种类(如图1):(a)悬臂梁(b)简支梁(c) 外伸梁[1]图1 :单跨静定梁的种类(Figure 1: The single-span beam statically determinate types)1、2弯矩出现的原因:弯矩伴随梁的弯曲变形而出现1、3弯矩的位置:弯矩出现在梁的截面上1、4弯矩的正方向规定:弯矩使梁的下侧(以梁的轴线为分界)纤维受拉为正1、5弯矩计算的基本方法:利用截面法计算,通过分段列弯矩图的函数表达式求解1、6 弯矩图绘制的方法:先绘制梁的轴线,弯矩图绘制在梁的受拉侧,不需要标明正负号2静定梁弯矩图绘制的实用结论2、1 弯矩的本质:弯矩是为了平衡所有外界力对截面的转动效果2、2弯矩分段的位置:弯矩作为内力的一种,与外力作用密切相关。
因此,绘制梁的弯矩图时,在有外力()作用的位置分段进行[2]2、3 需要求解弯矩的截面位置:通常出现在梁的两端以及分段位置的截面处2、4 弯矩图形的特点:梁上的荷载分为四种情况:无荷载区段、均布荷载区段、集中力作用点和集中力偶作用点。
可以对梁的弯矩图特点总结出以下规律(如表1):2、4、1、当某段梁上无分布荷载(无荷载区段),即时,是与无关的常数,是的一次函数。
静力法绘制单跨静定梁的影响线根据影响线的定义,我们将单位集中荷载F=1作用于结构的任意位置,并选定一坐标系,以横坐标x表示单位集中荷载的作用位置,由静力平衡条件求出结构的某量值与单位集中移动荷载的作用位置x的函数关系,此关系式称为影响线方程。
根据影响线方程绘出影响线图形,这种绘制影响线的方法称为静力法。
1)简支梁的影响线(1)反力影响线设要绘制如图17.3(a)所示简支梁反力FAy的影响线。
取支座A为原点,梁轴线AB为x轴,向右为正,以坐标x表示单位集中荷载F=1的作用位置。
当F=1移动到梁上的任意位置(0≤x≤l)时,取全梁为研究对象,画其受力图,并设反力向上为正,由静力平衡条件图17.3则有得此式即为反力FAy 的影响线方程。
由此可见,FAy将随x的变化而变化,并且是x的一次函数,因此FAy的影响线是一条直线段,只需要确定两点即可画出该直线段:当x=0时,FAy=1当x=l时,FAy=0将这两点用直线相连,即可绘制出FAy的影响线,如图17.3(b)所示。
绘制影响线时,常规定正的竖标画在基线的上侧,负的竖标画在基线的下侧,并要标注正负号。
在此必须强调,FAy的影响线图中所有的竖标代表的是当F=1作用在相应位置处时,反力FAy 的大小。
例如图17.3(b)中的yK代表的是当F=1作用在K位置处时反力FAy的大小。
同理,对于反力FBy,由静力平衡条件,则有FByl-Fx=0即可列出FBy的影响线方程显然也是x的一次函数,因此FBy的影响线同样是一直线段,只需要确定两点:当x=0时,FBy=0当x=l时,FBy=1即可绘制出FBy的影响线,如图17.3(c)所示。
由于F=1的量纲为1,所以反力影响线竖标的量纲也为1。
今后在利用影响线研究实际荷载的影响时,应乘以实际荷载的相应单位。
(2)剪力影响线现绘制如图17.4(a)所示简支梁截面C的剪力FQC影响线。
仍取A点为坐标原点,x表示单位集中荷载F=1的作用位置。
第二节 单跨静定梁一、单跨静定梁的内力分析单跨静定梁通常有三种基本形式,即简支梁(图3-7(a))、悬臂梁(图3-7(b))和外伸梁(图3-7(c)),还有如图3-7(d)所示简支斜梁以及如图3-7(e)所示曲梁。
这些梁支座反力都只有三个,可取全梁段为隔离体,由三个整体平衡方程先行求出。
图3-7 单跨静定梁的形式(a)简支梁 (b)悬臂梁 (c)外伸梁 (d)简支斜梁 (e)曲梁根据上一节所述的截面法、内力图的形状特征和区段叠加法作弯矩图,可将单跨静定梁内力图的绘制步骤归纳如下:(1)利用整体平衡条件求支座反力(悬臂梁可不求支座反力);(2)选定外力的不连续点 (如支座处、集中荷载及集中力偶作用点左右截面、分布荷载的起点及终点等) 为控制截面,采用截面法求出控制截面处的内力值;(3)根据内力图的形状特征,直接作相邻控制截面间的内力图。
如果相邻控制截面间有横向荷载作用,其弯矩图应采用区段叠加法来绘制。
【例3-1】作图3-8(a)所示两端外伸梁的内力图。
【解】:(1)求支座反力取全梁为隔离体,由0=∑A M ,即:810210423010290B F ⨯+⨯-⨯⨯--⨯⨯=,得:33.75()B F kN =↑。
再由0y F =∑,得:36.25()A F kN =↑。
A 支座的水平方向支座反力为零。
(2)绘制剪力图先采用截面法求下列各控制截面的剪力值。
SD 101036.2526.2510233.7513.7510220R L SA R SA L SC SB R SB F F kNF kNF F kNF kN ==-=-+===⨯-=-=⨯=然后根据剪力图的形状特征绘出剪力图,如图3-8(b)所示。
(3)绘制弯矩图先采用截面法求出下列控制截面处的弯矩值。
图3-8 例3-1图(a)外伸梁计算简图 (b)S F 图(kN )(c)M 图(kN.m )010220(.)()106104236.2545(.)()108104436.25622.5(.)()102333.7527.5(.)()102120(.)()0D A C LE R E BF M M kN m M kN m M kN m M kN m M kN m M ==-⨯=-=-⨯-⨯⨯+⨯==-⨯-⨯⨯+⨯=-=-⨯⨯+⨯==-⨯⨯=-=,上拉下拉上拉下拉上拉,然后根据弯矩图的形状特征直接作DA 段、CE 段、EB 段的弯矩图,采用区段叠加法作AC 段、BF 段的弯矩图,如图3-8(c)所示,弯矩图画在受拉侧。
§5.2 单跨静定梁的三种基本形式
简支梁、悬臂梁和外伸梁为工程中常见静定梁的三种基本形式。
实际工程中,梁的受力和支座情况都比较复杂。
为了便于分析和计算,需要进行简化,并由此得到梁的计算简图。
梁的简化通常是从梁的结构、支座和荷载等三方面进行。
一、梁的结构简化
梁是具有一定高度和宽度的构件。
在简化时,通常用梁的轴线来代表梁的实体,支座间的距离称为计算跨度。
图5-2
如图5-2(b)所示,用轴线AB代表起重吊车的横梁。
二、支座简化
常见支座形式有三种:可动铰支座、固定铰支座和固定端支座。
梁的实际支座的简化,主要根据每个支座对梁的约束情况来定。
例如图5-2(a)中起重吊车的横梁可简化为一端为可动铰支座,另一端为固定铰支座的梁。
如图5-2(b)所示。
三、荷载简化
作用于梁上的荷载通常可简化为集中力、集中力偶和分布荷载等。
如图5-4所示:
图5-4
通过上述三方面简化即可得到梁的计算简图。
工程中常见单跨静定梁有三种基本形式。
简支梁:一端为固定铰支座,另一端为可动铰支座的梁。
如图5-5(a)所示。
图5-5
悬臂梁:一端为固定端支座,另一端为自由端的梁。
如图5-5(b)所示。
外伸梁:一端或两端伸出支座外的简支梁。
如图5-5(c)所示。
第十章静定结构的内力分析本章主要讨论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
它不仅是静定结构位移计算的基础,而且也是超静定结构计算的基础。
第一节静定梁的内力一、单跨静定梁单跨静定梁的力学简图有简支梁、悬臂梁和外伸梁三种形式,如图11-1所示。
图11-1梁内任意截面的内力的计算方法、内力图及弯矩图的做法在本书第六章中已有详细介绍,在此不再详述。
二、多跨静定梁若干根梁用铰相连,并和若干支座与基础相连而组成的静定梁,称为多跨静定梁。
在实际的建筑工程中,多跨静定梁常用来跨越几个相连的跨度。
图10-2(a)所示为一公路或城市桥梁中,常采用的多跨静定梁结构形式之一,其计算简图如图10-2(b)所示。
在房屋建筑结构中的木檩条,也是多跨静定梁的结构形式,如图10-3(a)所示为木檩条的构造图,其计算简图如图10-3(b)所示。
连接单跨梁的一些中间铰,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其主要形式常采用企口结合(图10-2a),而在木结构中常采用斜搭接并用螺栓连接(图10-3a)。
图10-2 图10-3从几何组成分析可知,图10-2(b)中AB梁是直接由链杆支座与地基相连,是几何不变的。
且梁AB本身不依赖梁BC和CD就可以独立承受荷载,称之为基本部分。
如果仅受竖向荷载作用,CD梁也能独立承受荷载维持平衡,同样可视为基本部分。
短梁BC是依靠基本部分的支承才能承受荷载并保持平衡,所以,称为附属部分。
同样道理在图10-3(b)中梁AB、CD和EF均为基本部分,梁BC和梁DE为附属部分。
为了更清楚地表示各部分之间的支承关系,把基本部分画在下层,将附属部分画在上层,如图10-2(c)和图10-3(c)所示,我们称它为关系图或层叠图。
计算多跨静定梁时,必须先从附属部分计算,再计算基本部分,按组成顺序的逆过程进行。
例如图10-2(c),应先从附属梁BC计算,再依次考虑AB、CD梁。
这样便把多跨梁化为单跨梁,分别进行计算,从而可避免解算联立方程。
再将各单跨梁的内力图连在一起,便得到多跨静定梁的内力图。
[弯矩图的叠加]
基本弯矩图
弯矩图的叠加,为弯矩图竖标的叠加。
[单跨静定梁]
三种基本形式:
(1)简支梁(2)外伸梁(3)悬臂梁
其它形式:
[作剪力图]
梁的剪力图简易作法:先求出全部的支座反力。
然后根据外力和反力的指向,从梁的左端零点出发,顺着力的方向,依次绘出剪力图,最终到达梁的右端零点。
剪力图绘在梁的上方为正,下方为负。
[作弯矩图]
先求出各控制截面的弯矩,然后根据弯矩图的叠加,分段作出结构的全部弯矩图。
求控制截面弯矩的固定截面法:先求出全部的支座反力。
欲求某控制截面的弯矩,只要将该截面假想固定,可取左半部或右半部为对象,根据悬臂结构的弯矩,判断受拉边,求出弯矩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