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爱琴文化的建筑
- 格式:ppt
- 大小:7.30 MB
- 文档页数:49
2015年985重点大学外国建筑史考研复习笔记第一章古代埃及建筑1、古埃及建筑史的四个时期:①古王国时期(公元前3000年)——统一的奴隶制国家—金子塔②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1C~18C)——手工业与商业发展,皇帝的纪念物从借助自然景观以外部表现力为主的陵墓想在内部举行神秘的宗教仪式为主的庙宇转化—石窟墓③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6C~11C)——埃及最强大的时期,皇帝崇拜和太阳神崇拜相结合—太阳神庙④后期、希腊化时期和罗马时期——建筑有了许多希腊、罗马因素出现新的类型、形制和样式2、金字塔(古埃及法老的陵墓)的演化:台形……台阶形……方锥形玛斯塔巴……昭塞尔金子塔……吉萨金字塔群3、玛斯塔巴(Mastaba)陵墓的地上部分,用砖或石块砌成的长方形台状祭祀厅堂。
4、第一座石头的金子塔——萨卡拉的第三王朝的建基皇帝昭塞尔(Zoser)金子塔形制:基底东西长126m,南北长106m,高约60m,是阶台形的,分为6层,把墓室放在地下27m深处特点:①墓室仍然是留在地下,把祭祀厅堂从高台基上移至塔前,而多层的台基向上耸起,成为陵墓外观形象的主体,发展为形体单纯的纪念碑;②塔身排除了仿木构的痕迹,在形式和风格上简练稳定,符合纪念性建筑物艺术要求,也更适合石材的特性和加工条件。
5、吉萨金字塔群——古埃及金字塔最成熟的代表特点:①精确的正方锥体,形式及其单纯组成部分:i.胡夫(Khutu)金字塔——现存最大的金字塔:高146.6m,底边长230.35mii.哈弗拉(Khafra)金字塔:高143.5m,底边长215.25miii.大斯芬克斯(Sphinx):高20m,长46miv.门卡乌拉(Menkaura)金字塔:高66.4m,底边长108.04m②它们脚下的祭祀厅堂和其他附属建筑物相对很小,使塔的形体不受障碍的充分表现出来③所有厅堂和围墙等附属建筑物不再模仿木柱和芦苇的建筑形象,采用完全适合石材特点的简洁的几何形,方正平直,交接简洁,同金字塔本身风格完全统一。
外国建筑史第三章爱琴文化的建筑1、克里特文化与迈锡尼文化:相同点:①都以正室为核心的宫殿建筑群布置②工字形平面的大门③上粗下细的石柱不同点:迈锡尼——粗犷雄健,有较强的防御性克里特——纤秀华丽,毫不设防实例:克里特文化——克诺索斯宫殿(“众城之城”)迈锡尼文化——泰仑卫城,狮子门第四章古代希腊的建筑2、柱式(Ordo):是建筑的各个构成部分——檐部、柱子、基座之间,以及各个构件本身的处理形成定型做法,这种特定的柱梁结构的艺术形式叫做柱式。
3、多立克柱式(Doric)———————————————爱奥尼柱式(Ionic)三柱子比例粗壮(柱高是柱径的4~6倍);柱子比例修长(柱高为柱径的9~10倍);开间较小(高约为柱高的1/3);开间较宽(2个柱底径);檐部有三拢板;檐部连续;柱头是简单而刚挺的倒立圆锥台;柱头有轻巧柔和的涡卷;柱身有20个尖齿凹槽;柱身有24个平齿凹槽;无柱础;有柱础;柱身收分、卷杀明显;柱身收分、卷杀不明显;极少有线脚,偶有之也是方线脚;多种复杂的曲面线脚,线脚上串着雕饰;台基是三层朴素台阶,中央高四角低,略有隆起;台基侧面壁立,上下都有线脚,无隆起;高浮雕,甚至圆雕,强调体积;薄浮雕,强调线条;沉重、粗苯,反映寡头贵族的艺术趣味;秀美华丽,比较轻快,开间宽阔;具有男性气质特点,棱角分明,线条刚毅;具有女性气质特点;(除以上两种柱式外,还有科林斯柱式(Corinthian),它的柱头宛如一棵旺盛的忍冬草,其余部分与爱奥尼式相同。
)4、雅典卫城:雅典卫城的群体建筑的布局特色:(1)利用地形高低错落,没有轴线。
(2)照顾各个观赏角度。
(3)按祭祀路线组织空间:室内空间不发达,室外空间丰富。
(4)建筑雕刻交替成为构图中心。
(5)两种柱式混用。
(6)主次分明,对比和谐。
(7体现了建筑设计的时空观。
1)卫城布局特点:①群体布局体现对立统一的构图原则,根据祭祀庆典活动的路线,不对称,自由活泼的布局方式,建筑安排顺应地势,主次分明,以雅典娜像作为构图中心,延边布置建筑,照顾了山上山下观赏;②突破了小城邦国家和地域局限,综合了多立克和爱奥尼艺术。
第3章 爱琴文化的建筑一、爱琴文化时期的社会历史状况爱琴文化产生于古希腊文化前期。
爱琴海沿岸地区和岛屿,在公元前三千年时曾经出现发达的经济和文化,其中心先后在克里特岛和迈锡尼。
二、爱琴文化的建筑1.克里特岛的建筑(1)社会历史状况①经济发达公元前二千年左右,克里特的手工业和航海业很发达,从事海盗活动,比较富有。
②城市发达克里特岛有90~100座城,最重要的是克诺索斯城,称为众城之城。
③宗教衰弱文化中宗教因素很少。
(2)建筑①性质世俗性,没有神庙。
②类型住宅、宫殿、别墅、旅舍、公共浴室、作坊等。
③代表性建筑a.克诺索斯宫殿第一,位于丘阜上,内部空间复杂。
第二,以长方形院子为中心,小天井和周围房间自成一组。
第三,房屋开敞,房屋布局采用正厅形制。
第四,宫殿大院的西侧是仪典性部分。
第五,宫殿大门形制是在中央工字型横墙上开门洞。
第六,出现最早的露天剧场遗迹。
b.费斯特宫殿第一,墙的下部用乱石砌,以上用土坯。
第二,土坯墙面露出木骨架,涂成深红色。
c.特征第一,内部空间不大不高,尺度亲切,风格平易,形式玲珑轻巧,变化突兀。
第二,宫殿内部富有装饰。
第三,纹样以植物花叶为主要题材,壁画题材多样。
第四,宫殿里广泛使用小巧的木质圆柱。
(1)城市布局迈锡尼卫城坐落在高地上,卫城外围一道石墙。
(2)建筑①宫殿中心是正厅,正厅是独栋,四周是杂乱的建筑物。
②迈锡尼卫城a.城墙有狮子门,门上过梁中央厚约90cm,两端渐薄。
b.门上有叠涩券,大致呈正三角形,使过梁不承重。
c.叠涩券里填石板,浮雕一对狮子,保护中央柱。
③阿特鲁斯墓a.墓室前有长达35m的羡道。
b.墓室呈圆形,直径14.5m,用叠涩的穹顶覆盖。
c.墓室内壁贴铜皮,节点用黄金的团花装饰。
3.克里特和迈锡尼建筑的比较(1)不同点①迈锡尼建筑粗犷雄健,克里特建筑纤秀华丽。
②迈锡尼建筑具有极强的防御性,克里特建筑毫不设防。
①宫殿建筑群的布局以正室为核心。
②以分散的院落通风采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