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建筑史(爱琴文化建筑、古希腊建筑)
- 格式:ppt
- 大小:36.74 MB
- 文档页数:178
外国建筑史部分----古希腊1、爱琴文化古代爱琴地区是以爱琴海为中心,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中各岛屿和小亚细亚西海岸的地区。
是著名的古希腊神话荷马史诗的故事发生的背景。
先后出现了以克里特和迈西尼为中心的古代爱琴文明,是古希腊以前的文化。
2、倒柱克里特岛克诺索斯国王王宫里的柱子,他们柱头和柱础都是一个大圆盘,而且上粗下细,比例匀称,挺拔俊秀。
影响到希腊的早期建筑。
3、迈西尼狮子门迈西尼卫城有个3.5米宽的狮子门,门上的过梁中央比两端厚,结构上是合理的,它上面发了一个叠涩券,大致呈正三角形,使过梁不必承重。
券里填一块石板,浮雕着一对相向而立的狮子,保护着中央一棵象征宫殿的柱子,也是上粗下细的。
4、圣地、卫城在氏族制时代,部落的政治、军事和宗教中心是卫城。
部落首领的宫殿里,正厅中央设着祭祀祖先的火塘,它是维系全氏族宗教的象征。
在有些圣地里,定期举行节庆,人们从各个城邦汇集拢来,圣地周围陆续造起了竞技场、旅舍、会堂等公共建筑,而在圣地的中心则建有神庙,它们是公众欢聚的场所,是公众鉴赏的中心。
5、柱式石造的大型庙宇的典型型制是围廊式,因此,柱子、额枋和檐部的艺术处理基本上决定了庙宇的面貌。
希腊建筑艺术的种种改进,也都集中在这些构件的形式、比例和相互组仙稀9世纪,它们已经相当稳定,有了成套的做法,这套做法以后被罗马人称为“柱式”——order。
6、多立克式一种在意大利西西里一带寡头制城邦里流行的柱式。
粗笨,有古埃及建筑的影响,反映着寡头贵族的艺术趣味。
多立克式柱身比例粗壮,由下而上逐渐缩小,细长比1:4-6。
柱知刻有凹圆槽,槽背成棱角,柱头比较简单,无花纹,没有柱础而直接立在台基上檐部高度的比例为1:4,柱间距约为柱么匠1.2至1.5倍。
注:在古希腊无柱础,古罗马有柱础。
7、爱奥尼式一种是流行于小亚细亚先进共和城邦里的柱式。
比较秀美华丽,比例轻快,开间宽阔,反映着从事手工业和商业的平民们的艺术趣味。
柱身比例修长,上下比例变化不显著,细长比1:7-10,柱身刻有凹圆槽,槽背呈带状,有多层的柱础,檐部高度与柱高的比例为1:5,柱间距为柱径的2倍。
第3章 爱琴文化的建筑一、爱琴文化时期的社会历史状况爱琴文化产生于古希腊文化前期。
爱琴海沿岸地区和岛屿,在公元前三千年时曾经出现发达的经济和文化,其中心先后在克里特岛和迈锡尼。
二、爱琴文化的建筑1.克里特岛的建筑(1)社会历史状况①经济发达公元前二千年左右,克里特的手工业和航海业很发达,从事海盗活动,比较富有。
②城市发达克里特岛有90~100座城,最重要的是克诺索斯城,称为众城之城。
③宗教衰弱文化中宗教因素很少。
(2)建筑①性质世俗性,没有神庙。
②类型住宅、宫殿、别墅、旅舍、公共浴室、作坊等。
③代表性建筑a.克诺索斯宫殿第一,位于丘阜上,内部空间复杂。
第二,以长方形院子为中心,小天井和周围房间自成一组。
第三,房屋开敞,房屋布局采用正厅形制。
第四,宫殿大院的西侧是仪典性部分。
第五,宫殿大门形制是在中央工字型横墙上开门洞。
第六,出现最早的露天剧场遗迹。
b.费斯特宫殿第一,墙的下部用乱石砌,以上用土坯。
第二,土坯墙面露出木骨架,涂成深红色。
c.特征第一,内部空间不大不高,尺度亲切,风格平易,形式玲珑轻巧,变化突兀。
第二,宫殿内部富有装饰。
第三,纹样以植物花叶为主要题材,壁画题材多样。
第四,宫殿里广泛使用小巧的木质圆柱。
(1)城市布局迈锡尼卫城坐落在高地上,卫城外围一道石墙。
(2)建筑①宫殿中心是正厅,正厅是独栋,四周是杂乱的建筑物。
②迈锡尼卫城a.城墙有狮子门,门上过梁中央厚约90cm,两端渐薄。
b.门上有叠涩券,大致呈正三角形,使过梁不承重。
c.叠涩券里填石板,浮雕一对狮子,保护中央柱。
③阿特鲁斯墓a.墓室前有长达35m的羡道。
b.墓室呈圆形,直径14.5m,用叠涩的穹顶覆盖。
c.墓室内壁贴铜皮,节点用黄金的团花装饰。
3.克里特和迈锡尼建筑的比较(1)不同点①迈锡尼建筑粗犷雄健,克里特建筑纤秀华丽。
②迈锡尼建筑具有极强的防御性,克里特建筑毫不设防。
①宫殿建筑群的布局以正室为核心。
②以分散的院落通风采光。
古希腊建筑1.1爱琴文化:以爱琴海为中心的许多小岛和多山的沿岸狭窄地区的文化。
爱琴文化的建筑与埃及互有影响,而古代希腊则继承了爱琴文化建筑。
爱琴文化的建筑:克里特建筑(世俗性)类型:住宅、宫殿、别墅、旅社、公共浴室和作坊等。
19世纪发现的克诺索斯和费斯特宫殿是米诺王的宫殿。
其建筑技术和亚述及叙利亚相似,墙下部用石砌,以上用土坯内加木骨架,或都用石砌,但保留木骨架作为装饰。
宫殿内广泛使用圆柱,柱顶有较大圆盘柱帽。
建筑外观纤秀华丽,亲切开放。
克里特的克诺索斯宫殿(公元前16世纪)鸟瞰复原图(米诺文明的颠峰):爱琴文化的建筑:迈西尼文化(迈西尼卫城和国王墓)是迈西尼的核心建筑和最重要的遗迹,卫城有以处狮子门,附近有传说为国王阿特鲁斯的墓。
建筑外观粗犷雄健,防御保守。
公元前11世纪迈西尼文明崩溃,到公元前8世纪,进入了"黑暗时代”。
公元前8世纪,希腊演变为诸多独立的小城邦组成的集合体。
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的迈西尼卫城平面图(公元前1600年):传说的国王阿特鲁斯墓(穹顶):叠涩穹窿顶:渐次接近的两排砖的系列按其对称轴旋转得到的三维结构。
迈西尼卫城的狮子门,宽3.5米,门上的过梁中央比两端厚,结构上是合理的,它上面发了一个叠涩券,大致呈正三角形,使过梁不必承重。
券里填一块石板,浮雕着一对相向而立的狮子,保护着中央一棵象征宫殿的柱子,也是上粗下细的。
拱:真拱和叠涩拱。
大跨度的空间得以解决。
真拱:以放射线排列砖的系列,形成一段弧线。
组成真拱的砖是一段圆环。
砖用不着粘合,拱上面的重量自动地把这些砖紧紧地压在一起。
叠涩拱:渐次接近的两排砖的系列,支撑的重量主要是由那悬空的两排砖决定的。
砖的强度和砖粘合的程度越强,拱能承受重量越大。
1.2 古希腊建筑:公元前8世纪起,在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西岸和爱琴海的岛屿上,以及意大利、西西里和黑海沿岸的奴隶制国,总称为古代希腊。
古希腊是欧洲文化的摇篮,古希腊的建筑同样也是西方建筑的开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