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风 · 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
- 格式:ppt
- 大小:139.50 KB
- 文档页数:5
黍离《诗经·王风》【原文】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注释】黍、稷:都是谷类作物,脱皮成米,煮熟后黍粘稷不粘。
离离:繁盛的样子。
靡靡:步行缓慢。
中心:心中。
摇摇:心神不安,忧伤难止。
知我者:理解我心情的人。
何求:寻找什么东西。
此何人哉:这是怎样的人生呢?朱熹《诗集传》:“既叹时人莫识己意,又伤所以致此者。
此何人哉!追怨之深也。
”醉:形容哀痛之深。
噎:堵塞咽喉。
【赏析】《黍离》采于民间,是周代社会生活中的民间歌谣,基本产生于西周初叶至春秋中叶,距今三千年左右。
关于它的缘起,毛诗序称:“《黍离》,闵宗周也。
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宗庙公室,尽为黍离。
闵宗周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
”这种解说在后代得到普遍接受,黍离之悲成为重要典故,用以指亡国之痛。
全诗三章,二十四句,中间只换了六个字,却把诗人长年累月的内心忧伤、无限哀怨而不能明言的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在抒发对西周灭亡的沉痛时,首先出现的是生长茂盛的农作物,而庄稼生长的地方曾是宗周的宗庙公室。
这种沧海桑田的巨大变化,自然使诗人陷人悲哀之中,行进的脚步变得迟缓。
三章反复出现“行迈靡靡”的诗句,用脚步的迟缓引出心情的沉痛。
这首诗采用的是递进式的写景抒情笔法。
出现的景物依次是“彼稷之苗”、“彼稷之穗”、“彼稷之实”,农作物的部位暗合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先有苗、再有穗、最后有了颗粒。
作者抒发沉痛之情时,依次是“中心摇摇”、“中心如醉”、“中心如噎”,变得越来越强烈,也更加痛苦。
作者忧国忧民,伤时悯乱,最后向天发问:这种历史悲剧是谁造成的,由谁来承担西周灭亡的历史责任,诗的作者非常清楚。
他不把问题的答案明确说出,而是采用质问的方式,所产生的艺术效果更加强烈,并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
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注释】①黍:谷物名。
离离:成排成行的样子。
②稷,谷物名。
③行迈:前行。
靡靡:步行缓慢的样子。
④中心:心中,摇摇:心中不安的样子。
⑤噎(ye):忧闷已极而气塞,无法喘息。
【译文】地里黍禾长成排,稷苗长得绿如绣。
前行步子多迟缓,心中忧郁神恍惚。
理解我的说我忧,不理解的说我有所求。
苍天高高在头上,是谁造成这(指故国沦亡的凄凉景象)景象?地里黍禾长成排,稷谷扬花正吐穗。
前行步子多迟缓,心中迷乱如酒醉。
理解我的说我忧,不理解的说我有所求。
苍天高高在头上,是谁造成这景象?地里黍禾长成排,稷谷已经结了籽。
前行步子多迟缓,心中郁闷气埂咽。
理解我的说我忧,不理解的说我有所求。
苍天高高在头上,是谁造成这景象?【赏析】《黍离》选自《诗经·王风》,采于民间,是周代社会生活中的汉族民间歌谣,基本产生于西周初叶至春秋中叶,距今三千年左右。
关于它的缘起,毛诗序称:“《黍离》,闵宗周也。
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
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
”这种解说在后代得到普遍接受,黍离之悲成为重要典故,用以指亡国之痛。
《诗经》是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
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诗作于东周灭亡后,一位周朝士大夫路过旧都,见昔日宫殿夷为平地,种上庄稼,不胜感慨,写下了这篇哀婉悲伤的诗。
又有分析认为未必是灭亡后的悲伤诗,只是在通过不同季节黍的变化来表达作者自己的心情。
这首诗在抒发对西周灭亡的沉痛时,首先出现的是生长茂盛的农作物,而庄稼生长的地方曾是宗周的宗庙公室。
这种沧海桑田的巨大变化,自然使诗人陷入悲哀之中,行进的脚步变得迟缓。
【高中古诗词阅读】《黍离》阅读答案黍离《诗经王风》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黍离诗经·王风》那小米的叶子,那小米的幼苗。
一路走来,摇动你的心。
认识我的人叫我的烦恼;我不知道我想要什么。
老天爷,这是谁?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那小米的叶子,那小米的现实。
走路是最流行的,而中心就像窒息。
认识我的人叫我的烦恼;我不知道我想要什么。
老天爷,这是谁?【注】《毛诗》序说:周大夫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悯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
(1)诗歌按什么顺序写的?请从两个方面简要分析。
(4分)(2)“认识我的人叫我的烦恼;我不知道我想要什么。
老天爷,这是谁?"这样的句子有极强感染力,请结合全诗分析其抒情特点。
(4分)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净光整13.(1)①用“时间”整齐“诗歌使用”彼稷”这首诗的幼苗、穗子和果实表明了时间的流逝来组织这首诗的内容。
②以““情感”为序。
文中写““中心”摇摇、如醉、如噎,情感逐渐加强,来抒发心中忧愁。
(每点2总共4分分)(2)①发自内心。
这首诗以感召的方式,直接表达了因颠覆周朝、弃祠而产生的强烈哀伤情绪,感动了读者。
②重章复沓(重章迭唱)。
诗歌三个部分反复咏唱,形成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效果,感人至深。
(每点2总共4分分))(如果答对偶、反复,也行)。
《诗经》国风·王风全文《诗经》国风·王风全文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曷至哉?鸡栖于埘。
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不日不月。
曷其有佸?鸡栖于桀。
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君子于役,苟无饥渴?君子阳阳君子阳阳,左执簧,右招我由房,其乐只且!君子陶陶,左执翿,右招我由敖,其乐只且!扬之水扬之水,不流束薪。
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
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扬之水,不流束楚。
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甫。
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扬之水,不流束蒲。
彼其之子,不与我戍许。
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中谷有蓷中谷有蓷,?其干矣。
有女仳离,慨其?矣。
慨其?矣,遇人之艰难矣。
中谷有蓷,?其修矣。
有女仳离,条其歗矣。
条其歗矣,遇人之不淑矣。
中谷有蓷,?其湿矣。
有女仳离,啜其泣矣。
啜其泣矣,何嗟及矣。
兔爰有兔爰爰,雉离于罗。
我生之初,尚无位我生之后,逢此百罹。
尚寐无吪。
有兔爰爰,雉离于罦。
我生之初,尚无造;我生之后,逢此百忧。
尚寐无觉。
有兔爰爰,雉离于罿。
我生之初,尚无庸;我生之后,逢此百凶。
尚寐无聪。
葛藟绵绵葛藟,在河之浒。
终远兄弟,谓他人父。
谓他人父,亦莫我顾!绵绵葛爰,在河之藟。
终远兄弟,谓他人母。
谓他人母,亦莫我有!绵绵葛藟,在河之漘。
终远兄弟,谓他人昆。
谓他人昆,亦莫我闻!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大车大车槛槛,毳衣如菼。
岂不尔思?畏子不敢。
大车啍々,毳衣如璊,岂不尔思?畏子不奔。
谷则异室,死则同穴。
谓予不信,有如皎日。
丘中有麻丘中有麻,彼留子嗟。
《黍离》闫海文译原文: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译文:看那黍子很茂盛,高粱苗儿绿油油。
来到故地脚步慢,无限愁思烦心头。
能够理解我的人,知我心中好忧愁;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还有何追求。
高高在上老天爷,是谁害我离家走?原文: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译文:看那黍子长得好,高粱穗大垂下头。
来到故地脚步慢,心中难受如醉酒。
能够理解我的人,知我心中好忧愁;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还有何追求。
高高在上老天爷,是谁害我离家走?原文: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译文:看那黍子繁又茂,高粱结穗沉甸甸。
来到故地脚步慢,心里如噎很难受。
能够理解我的人,知我心中好忧愁;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还有何追求。
高高在上老天爷,是谁害我离家走?闫海文(安阳县理工中专)注解:周平王东迁洛邑后,周王室衰微,社会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昔日的贵族大夫变成了一般平民,他们当然对社会不满。
这首诗描写了当时的一位没落贵族大夫变为平民后,到原来的西周都城镐京行役,看到了镐京的城阙宫殿变成了种植五谷的田地,不禁发出忧愁悲伤的感慨,过去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贵族地位一去不复返了。
.。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commercial use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commercial use黍离彼bǐ黍shǔ离lí离lí,彼bǐ稷jì之zhī苗miáo 。
行háng 迈mài 靡mí靡mí,中zhōng 心xīn 摇yáo 摇yáo 。
知zhī我wǒ者zhě,谓wèi 我wǒ心xīn 忧yōu ;不bù知zhī我wǒ者zhě,谓wèi 我wǒ何hé求qiú。
悠yōu 悠yōu 苍cāng 天tiān ,此cǐ何hé人rén 哉zāi ? 彼bǐ黍shǔ离lí离lí,彼bǐ稷jì之zhī穗suì。
行háng 迈mài 靡mí靡mí,中zhōng 心xīn 如rú醉zuì。
知z hī我wǒ者zhě,谓wèi 我wǒ心xīn 忧yōu ;不bù知zhī我w ǒ者zhě,谓wèi 我wǒ何hé求qiú。
悠yōu 悠yōu 苍cāng 天tiān ,此cǐ何hé人rén 哉zāi ? 彼bǐ黍shǔ离lí离lí,彼bǐ稷jì之zhī实shí。
行háng 迈mài 靡mí靡mí,中zhōng 心xīn 如rú噎yē。
知zhī我wǒ者zhě,谓wèi 我wǒ心xīn 忧yōu ;不bù知zhī我wǒ者zhě,谓wèi 我wǒ何hé求qiú。
表达心境迷茫的古文一、诗经·王风·黍离1. 原文:“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2. 注释:“黍”:一种农作物。
“离离”:形容黍子一行行排列的样子。
“稷”:也是农作物。
“行迈”:行走。
“靡靡”:迟缓的样子。
“中心”:心中。
“摇摇”:心神不定。
3. 翻译:那黍子一行行地排列,那稷苗也在生长。
缓慢地走着,心中恍惚不安。
了解我的人,说我心中忧愁;不了解我的人,以为我有所求。
遥远的苍天啊,这都是谁造成的呢?4.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看到黍稷生长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内心的迷茫与忧愁。
诗人行走缓慢,心中摇摇,不知道自己的境遇是为何,周围的人也不能理解自己,只能向苍天发问。
这种迷茫和无助的心境,就像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困惑,却找不到答案时一样。
5. 作者介绍:关于诗经的作者,大多是佚名,是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的诗歌多为民间采集而来。
二、屈原九歌·湘夫人中的部分1. 原文:“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2. 注释:“帝子”:指湘夫人。
“降”:降临。
“北渚”:北面的小洲。
“眇眇”:望而不见的样子。
“愁予”:使我忧愁。
“袅袅”:微风吹拂的样子。
3. 翻译:湘夫人降落在北洲之上,极目远眺啊使我惆怅。
树木轻摇啊秋风初凉,洞庭起波啊树叶落降。
4. 赏析:这几句诗营造出一种惆怅、迷茫的氛围。
诗人描绘出湘君等待湘夫人的场景,湘君望着湘夫人可能降临的地方,目眇眇而愁,秋风、洞庭波、木叶下等景象更加深了这种忧愁迷茫的情绪,就像我们在等待某个不确定的结果时,内心充满迷茫和不安。
5. 作者介绍:屈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作品充满了对楚国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他在政治上遭受挫折后的痛苦和迷茫。
三、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1. 原文:“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这句诗出自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在《王风》集中,题为《黍离》。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的原意为:了解我心情的人,认为我心中惆怅;不了解我心情的,还以为我呆在这儿有什么要求呢!黍离》全诗如下: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注释:(1)黍:俗称小米;离离:茂盛的样子;稷:高梁。
(2)行迈:远行;靡靡:迟迟,行走缓慢;摇摇:忧苦不安。
(3)知我者:了解我的心情的;谓我何求:认为我久留不去,有什么要求。
(4)“悠悠苍天,此何人哉”的意思是:渺茫的苍天啊,造成这个后果的到底是谁呢?(5)噎:食物塞住咽喉,这里指压抑不能喘息。
另附赠、“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这是一句流传很广的诗句,在文学作品中被引用过太多次了,连琼瑶的小说中都有。
并且已经有很多版本,所以很难考证那个才是原版。
但从能够查到的出处,按出现的时间顺序,应该是元代高明所著的《琵琶记》最早。
网上有帖子说最早的出处是《封神演义》,但《封神演义》为明代天启年间所作,而《琵琶记》却是在元末,所以《琵琶记》最早,除非找到比《琵琶记》更早的。
但是更早的至今只能找到半句,在唐代齐?的诗中有“将心托明月,流影入君怀”的说法,这不能算。
以下为引语:元•高明《琵琶记》第三十一出:几言谏父,“这妮子无礼,却将言语来冲撞我。
我的言语到不中呵,孩儿,夫言中听父言违,懊恨孩儿见识迷。
我本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
”《封神演义》第十九回:且说妲已深恨:“这等匹夫!轻人如此。
我本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满沟渠?反被他羞辱一场。
管教你粉身碎骨,方消我恨!”《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六:“那女子不曾面订得杜郎,只听他一面哄词,也是数该如此,凭他说着就是信以为真,道是从此一定,便可与杜郎相会,遂了向来心愿了。
诗经·国风·王风·黍离赏析国风·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整体赏析此诗作者在写法上采用了一种物象浓缩化而情感递进式发展的方式,因此这首诗具有宽泛和长久的激荡心灵的力量。
全诗共三章,每章十句。
三章间结构相同,取同一物象不同时间的表现形式完成时间流逝、情景转换、心绪压抑三个方面的发展,在迂回往复之间表现出主人公不胜忧郁之状。
诗首章写诗人行役至宗周,过访故宗庙宫室时,所见一片葱绿,当年的繁盛不见了,昔日的奢华也不见了,就连刚刚经历的战火也难觅印痕了,看哪,那绿油油的一片是黍在盛长,还有那稷苗凄凄。
“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国维《人间词话》),黍稷之苗本无情意,但在诗人眼中,却是勾起无限愁思的引子,于是他缓步行走在荒凉的小路上,不禁心旌摇摇,充满怅惘。
怅惘尚能承受,令人不堪者是这种忧思不能被理解,“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这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尴尬,这是心智高于常人者的悲哀。
这种大悲哀诉诸人间是难得回应的,只能质之于天:“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苍天自然也无回应,此时诗人郁懑和忧思便又加深一层。
第二章和第三章,基本场景未变,但“稷苗”已成“稷穗”和“稷实”。
稷黍成长的过程颇有象征意味,与此相随的是诗人从“中心摇摇”到“如醉”“如噎”的深化。
而每章后半部分的`感叹和呼号虽然在形式上完全一样,但在一次次反覆中加深了沉郁之气,这是歌唱,更是痛定思痛之后的长歌当哭。
其实,诗中除了黍和稷是具体物象之外,都是空灵抽象的情境,抒情主体“我”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基于这一点,欣赏者可根据自己不同的遭际从中寻找到与心灵相契的情感共鸣点。
《黍离》原文及翻译诗经《黍离》原文及翻译据知,《黍离》选自《诗经·王风》,采于民间,是周代社会生活中的汉族民间歌谣,基本产生于西周初叶至春秋中叶,距今三千年左右。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黍离》原文及翻译,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黍离》原文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黍离》翻译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生出苗儿来。
缓慢地走着,心中恍惚不安。
了解我的人说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人说我有所求。
遥远的苍天啊,这都是谁造成的呢?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抽出穗儿来。
缓慢地走着,心中如酒醉般昏昏沉沉。
了解我的人说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人说我有所求。
遥远的苍天啊,这都是谁造成的呢?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结出粒儿来。
缓慢地走着,心中难过,哽咽难言。
了解我的人说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人说我有所求。
遥远的苍天啊,这都是谁造成的呢?注释黍:北方的一种农作物,形似小米,有黏性。
离离:行列貌。
稷:古代一种粮食作物,指粟或黍属。
行迈:行走。
靡靡:行步迟缓貌。
中心:心中。
摇摇:心神不定的样子。
悠悠:遥远的样子。
噎:堵塞。
此处以食物卡在食管比喻忧深气逆难以呼吸。
鉴赏关于《黍离》一诗的主旨,虽然《诗序》说得明白:“黍离,闵宗周也。
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
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
”而且从此诗序于王风之首,确见其为编诗者之意旨。
但历来争讼颇多,三家诗中韩、鲁遗说与毛序异,宋儒程颐更有臆说以为“彼稷之苗”是彼后稷之苗。
近人读诗,新说迭出,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郭沫若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中将其定为旧家贵族悲伤自己的破产而作,余冠英则在《诗经选》中认为当是流浪者诉述他的忧思。
《诗经·王风·黍离》诗词鉴赏《诗经·王风·黍离》诗词鉴赏《王风·黍离》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诗经·王风·黍离》诗词鉴赏,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原文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注释]1.黍:俗称“小米”;2.离离:茂盛的样子。
3.稷:高梁。
行迈:远行;4.靡靡:迟迟、犹疑不决。
5.摇摇:心中愁闷难忍。
6.悠悠:遥远、渺茫。
7.噎:食物塞住咽喉。
[译文]那黍子长得一排排,那高梁生出苗儿来。
离家远行难迈步,心中烦闷方寸乱。
了解我的知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当我有所求。
悠悠苍天啊,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我?那黍子长得一排排,那高梁抽出穗儿来。
离家远行难迈步,心中昏乱如醉酒。
了解我的知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当我有所求。
悠悠苍天啊,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我?那黍子长得一排排,那高梁结出粒儿来。
离家远行难迈步,心中郁闷如噎食。
了解我的知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当我有所求。
悠悠苍天啊,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我?赏析西周末年,周朝遭到来自北方的犬戎的入侵和蹂躏。
周平王继位之后,丰镐残破不堪,被迫东迁雒(今河南洛阳),建立东周王朝。
东迁之后,丰镐旧有的宗庙宫室全都荒废,长满黍稷。
旧臣行役路此,不禁伤怀悲怆,连呼苍天不已。
这首诗就反映了这种情景,充满了缠绵悲戚的情绪。
第一章写诗中主人公悲怆慨叹丰镐一片荒废,长满一行行的黍子,一行行稷苗;脚下的步子慢吞吞地迈着,心里显得十分不安。
路上碰到了人,理解他的,说他心里有沉重的忧愁;不理解他的,说他在寻求什么。
他不禁发出呼喊,高高在上的苍天啊,这是谁造成的呢!第二、三章内容和第一章意思相同,只不过把第二句的“苗”换成“穗”和“实”,把第四句的“摇摇”换成“如醉”、“如噎”,既表示时节的推移又表明主人公的忧愁越来越沉重。
《黍离》原文译文《黍离》鉴赏及赏析《黍离》全诗共三章,每章十句。
三章间结构相同,取同一物象不同时间的表现形式完成时间流逝、情景转换、心绪压抑三个方面的发展,在迂回往复之间表现出主人公不胜忧郁之状。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黍离》的译文及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黍离》先秦:佚名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黍离》译文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苗儿也在长。
走上旧地脚步缓,心里只有忧和伤。
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
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
高高在上苍天啊,何人害我离家走?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穗儿也在长。
走上旧地脚步缓,如同喝醉酒一样。
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
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
高高在上苍天啊,何人害我离家走?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穗儿红彤彤。
走上旧地脚步缓,心中如噎一般痛。
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
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
高高在上苍天啊,何人害我离家走?《黍离》注释黍(shǔ):北方的一种农作物,形似小米,有黏性。
离离:行列貌。
稷(jì):古代一种粮食作物,指粟或黍属。
行迈:行走。
靡(mǐ)靡:行步迟缓貌。
中心:心中。
摇摇:心神不定的样子。
悠悠:遥远的样子。
噎(yē):堵塞。
此处以食物卡在食管比喻忧深气逆难以呼吸。
《黍离》鉴赏关于《黍离》一诗的主旨,虽然《诗序》说得明白:“黍离,闵宗周也。
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
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
”而且从此诗序于王风之首,确见其为编诗者之意旨。
但历来争讼颇多,三家诗中韩、鲁遗说与毛序异,宋儒程颐更有臆说以为“彼稷之苗”是彼后稷之苗。
黍离彼黍离离原文,翻译,赏析黍离(彼黍离离)原文,翻译,赏析原文: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赏析:这首诗在抒发对西周灭亡的沉痛时,首先出现的是生长茂盛的农作物,而庄稼生长的地方曾是宗周的宗庙公室。
这种沧海桑田的巨大变化,自然使诗人陷入悲哀之中,行进的脚步变得迟缓。
三章反复出现“行迈靡靡”的诗句,用脚步的迟缓引出心情的沉痛。
昔日气派恢宏的王宫,转眼之间已是苔痕遍地,黍稷杂生,曾经拥有的辉煌,犹如明日黄花;鼎盛的人群,而今已如鸟兽散去。
独有我孤独地踯躅在昨日风采的遗迹面前。
质问苍天,为何如此对我?却得不到任何回答,只有独自黯然垂泪,任那亡国之痛一泄千里。
这首诗采用的是递进式的.写景抒情笔法。
出现的景物依次是“彼稷之苗”、“彼稷之穗”、“彼稷之实”,农作物的部位暗合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先有苗、再有穗、最后有了颗粒。
作者抒发沉痛之情时,依次是“中心摇摇”、“中心如醉”、“中心如噎”,变得越来越强烈,也更加痛苦。
作者忧国忧民,伤时悯乱,最后向天发问:这种历史悲剧是谁造成的,由谁来承担西周灭亡的历史责任,诗的作者非常清楚。
他不把问题的答案明确说出,而是采用质问的方式,所产生的艺术效果更加强烈,并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
下载全文。
黍离彼黍离离原文,翻译,赏析原文: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赏析:这首诗在抒发对西周灭亡的沉痛时,首先出现的是生长茂盛的农作物,而庄稼生长的地方曾是宗周的宗庙公室。
这种沧海桑田的巨大变化,自然使诗人陷入悲哀之中,行进的脚步变得迟缓。
三章反复出现“行迈靡靡”的诗句,用脚步的迟缓引出心情的沉痛。
昔日气派恢宏的王宫,转眼之间已是苔痕遍地,黍稷杂生,曾经拥有的辉煌,犹如明日黄花;鼎盛的人群,而今已如鸟兽散去。
独有我孤独地踯躅在昨日风采的.遗迹面前。
质问苍天,为何如此对我?却得不到任何回答,只有独自黯然垂泪,任那亡国之痛一泄千里。
这首诗采用的是递进式的写景抒情笔法。
出现的景物依次是“彼稷之苗”、“彼稷之穗”、“彼稷之实”,农作物的部位暗合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先有苗、再有穗、最后有了颗粒。
作者抒发沉痛之情时,依次是“中心摇摇”、“中心如醉”、“中心如噎”,变得越来越强烈,也更加痛苦。
作者忧国忧民,伤时悯乱,最后向天发问:这种历史悲剧是谁造成的,由谁来承担西周灭亡的历史责任,诗的作者非常清楚。
他不把问题的答案明确说出,而是采用质问的方式,所产生的艺术效果更加强烈,并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
【黍离(彼黍离离)原文,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