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话本 话本小说与说唱文学 中文系 古代文学 教学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04 MB
- 文档页数:36
宋代文学概说一、宋代政治文化及其对诗文的影响二、宋代思想与宋人思想修养、精神风貌对文学的影响三、城市的繁荣与词、话本的兴盛四、宋代文学的独特成就及地位教学目标1.了解宋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理解其与文学发展之间的关系;2. 了解宋文人士大夫集体人格和心态,理解宋代文学创作者如何在作品中寄托自己的理想和发遣个性化情怀;3.在梳理宋代文学发展线索的同时,明确宋代文学的学习重点。
一、宋代政治文化及其对诗文的影响(一)科举考试门路的拓宽,文官政治的繁盛,政治、道德成为了文人作品中远胜前代的重要主题。
科举:理论上人均可“学而优则仕”;弥封、糊名、誊录制度的实施;对进士的褒奖;仅北宋取士总数约为61000人,平均每年约360人。
“布衣草泽,皆得充举”(《宋史纪事本末》卷7),如《宋史》有传的1533人中,布衣入仕比55.12%,一至三品官中出身“孤寒”的约占53.67%,同样,宋代宰辅中布衣出身者亦达53.3%。
宋政治上的四大特点(09年浙大文史类文化基础之简述题)一是冗官、冗兵、冗费为宋政治的最大弊端。
二是宋代的外患最多、最长、也最严重。
三是党争与派系倾轧始终不断。
北宋的党争焦点在革新与保守上,始庆历新政(范仲淹和吕夷简),后熙丰新旧党争。
南宋的党争主要围绕着和战展开,如绍兴和议(1141)、隆兴和议(1164)、嘉定和议(1208)。
在中国历代统一王朝中,论对外关系的软弱,无过于宋。
因而,反映民族矛盾,抵御外侮,渴望统一,成为宋代特别是南宋文学中的重要题材和内容,而在靖康之变后,在诗词文等领域里,爱国主题得到大大弘扬,涌现了许多爱国的诗人、词人。
四是高度重视文治、重用文人,即所谓文官政治。
原因:宋太祖曾云,文人“纵皆贪浊”,其危害“亦未及武臣十之一也”(《宋史纪事本末》卷2)。
宋人对现实的关心有两个特点:一是在广泛关切政治的基础上尤其关切朝政、吏事和兵机。
二是宋人喜谈政事,与汉、唐人不同。
他们受国力逐渐衰弱及对外战争屡败的影响,心理上产生很大压力,不像汉唐人畅议时政时那样气魄恢宏、充满自信,而变得收敛、保守,即使最出类拔萃的人物,如范仲淹、王安石、苏轼、陆游、辛弃疾也莫不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