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文学参考书目
- 格式:doc
- 大小:47.00 KB
- 文档页数:4
宋代文学第一讲宋代文学概说一、宋代政治文化及其对诗文的影响(一)科举考试门路的拓宽,文官政治的繁盛,政治、道德成为了文人作品中远胜前代的重要主题(二)四大书院及太学教育的发达,使得学术研讨交流、政治群体的声气相求与文学创作的学术化痕迹、政治取向的大张旗鼓成为趋势。
四大书院:庐山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即石鼓,朱熹)、嵩阳书院(二程)应天府书院(即睢阳,晏殊)(三)印刷业特别是刻书业的繁盛,既使得文学作品便于广为传播和学习模仿,同时,也为宋代文学的复古思潮打开方便之门(四)宋代政治上的四大特点:一是冗官、冗兵、冗费成为宋政治的最大弊端。
二是宋代的内忧外患最多、最长、也最严重。
三是党争与派系倾轧始终不断。
四是高度重视文治、重用文人,即所谓文官政治。
二、宋代思想状况与宋人思想修养、精神风貌对文学的影响。
(一)宋代的社会思想一是新儒学和理学的兴起和繁荣。
二是佛教思想,特别是禅宗广为流传。
三是传统的老庄思想仍很流行。
(二)宋代作家的性格和审美情趣1、“内省而广大”(《荀子·修身》:“内省而外物轻矣”“狭隘褊小,则廓之以广大”。
)2、“先天下之忧而忧”(《岳阳楼记》)3、信奉“立朝大节”(宋赵昚宗《经进东坡文集序》)4、雅俗共赏的审美情趣三、城市的繁荣与词、话本的兴盛(一)商业的发达(二)享乐的风尚(三)书肆、瓦子的活跃和大众娱乐的普及四、宋代文学的独特成就及地位(一)分体文学成就及地位1、诗文这些传统的文学样式中,宋诗在唐诗的压力下另辟蹊径,成为诗歌发展史上的又一座丰碑;散文中无论古文、文赋都在承继中得到了变创和开新。
①宋调的基本特色: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以学问为诗,因而具有散文化、议论化、才学化的特点,与“唐音”相比显得筋骨强健、思想深邃:“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
”(钱钟书《谈艺录》)②宋代散文特点:强烈的政治色彩;平易自然的文风;浓厚的文学色彩;审美与实用的兼容。
2、词在宋人手里完成了词体建设,拓宽了题材领域,风格多样而婉约与豪放并存,影响所及直迄清代。
中国古代文学文学作品(宋、元)序号作者篇目体裁达标层次备注2 王禹稱《村行》诗熟读3 林逋《山园小梅》诗背诵4 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词背诵5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词背诵、默写填空6 晏殊《浣溪沙·一向年光》词读7 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词背诵8 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词读9 欧阳修《朝中措·平山堂》词读10 欧阳修《南歌子·凤髻金泥》词读11 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词背诵、默写12 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词熟读13 欧阳修《醉翁亭记》文背诵14 欧阳修《画眉鸟》诗读15 欧阳修《戏答元珍》诗读16 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词熟读17 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词背诵18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词背诵19 王安石《读孟尝君传》文读20 王安石《明妃曲二首》诗读21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诗熟读22 柳永《定风波·自春来》词读23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词背诵24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词背诵、默写赏析25 柳永《忆帝京·薄衾小枕》词读26 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词背诵28 梅尧臣《东溪》诗读29 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诗读30 苏轼《贾谊论》文读31 苏轼《日喻》文读32 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文读33 苏轼《石钟山记》文读34 苏轼前《赤壁赋》文背诵35 苏轼《荔枝叹》诗读36 苏轼《题西林壁》诗背诵37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诗熟读38 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诗读39 苏轼《游金山寺》诗自读40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词背诵41 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词背诵填空42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背诵43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词背诵、默写赏析44 苏轼《蝶恋花·花褪残红》词熟读45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词背诵46 黄庭坚《寄黄几复》诗读47 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诗熟读48 黄庭坚《登快阁》诗读49 陈师道《示三子》诗读50 陈与义《登岳阳楼二首》其一诗读51 曾几《三衢道中》诗读52 晁补之《盐角儿》词自读53 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词背诵填空54 秦观《减字木兰花》词熟读55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词背诵56 贺铸《六州歌头》词读58 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词背诵59 周邦彦《满庭芳·夏日》词读60 周邦彦《兰陵王·柳》词熟读61 周邦彦《六丑·蔷薇谢后作》词熟读62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词熟读63 李清照《点降唇·蹴罢秋千》词背诵64 李清照《如梦令·尝记溪亭》词背诵65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词背诵、默写填空66 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词熟读67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词背诵、默写赏析68 朱敦儒《鹧鸪天·西都作》词熟读69 朱敦儒《相见欢·金陵城上》词读70 张元干《贺新郎·送胡邦》词读71 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天》词熟读72 陆游《关山月》诗背诵、默写填空73 陆游《书愤》诗背诵74 陆游《游山西村》诗背诵、默写75 陆游《沈园》诗熟读76 陆游《金错刀行》诗熟读77 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词背诵78 陆游《卜算子·咏梅》词熟读79 陆游《钗头凤·红酥手》词熟读80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诗读81 杨万里《小池》诗背诵82 范成大《后催租行》诗熟读83 范成大《州桥》诗读84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诗读86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词背诵、默写赏析87 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词背诵88 辛弃疾《西江月》词背诵89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词背诵、默写90 辛弃疾《贺新郎·甚矣吾衰矣》词读91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背诵92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词背诵填空93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词读94 陈亮《水调歌头·送章德茂》词自读95 刘过《沁园春·斗酒髭肩》词自读96 姜夔《踏莎行·自沔东来》词读97 姜夔《暗香·旧时月色》词熟读98 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词背诵99 史达祖《双双燕·过春社了》词自读100 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词熟读101 王沂孙《眉妩·新约》词读102 张炎《解连环·孤雁》词背诵103 蒋捷《虞美人·听雨》词背诵104 刘克庄《沁园春·梦孚若》词读105 刘克庄《军中乐》诗读106 赵师秀《约客》诗读107 叶绍翁《游园不值》诗背诵108 戴复古《江阴浮远堂》诗读109 文天祥《过零丁洋》诗背诵110 谢翱《效孟郊体七首》诗读112 汪元亮《醉歌》其五诗读113 关汉卿《窦娥冤·法场问斩》曲背诵赏析114 关汉卿《南吕·不伏老》曲熟读115 关汉卿《双调·沉醉东风》曲读117 王实甫《西厢记·拷红》曲读118 白朴《梧桐雨·三煞》曲读119 白朴《双调·渔父》曲读120 马致远《汉宫秋·梅花酒》曲读121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曲背诵、默写填空122 马致远《双调·秋思》曲读123 郑光祖《倩女离魂·越调》曲读124 乔吉《两世姻缘·第二折》曲读125 乔吉《中吕·渔父词》曲读126 金仁杰《萧何月下追韩信·第二折》曲读127 杨梓《敬德不伏老》曲读128 高明《琵琶记·糟糠自厌》曲熟读129 王和卿《仙吕·咏大蝴蝶》曲熟读130 卢挚《双调·秋景》曲读131 张可九《黄钟·春晚次韵》曲熟读132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曲背诵、默写填空133 睢景臣《般涉调·高祖还乡》曲熟读134 刘因《白沟》诗熟读135 虞集《挽文山丞相》诗读136 杨载《京下思妇》诗自读137 王冕《墨梅》诗熟读。
中国古代文学—宋元文学复习题1.四大南戏元代南戏著名的作品《荆钗记》作者柯丹丘;《白兔记》又称《刘知远白兔记》,永嘉书会才人编;《拜月亭记》又名《幽闺记》,也称《王瑞兰闺怨拜月亭记》或《蒋世隆拜月亭记》,相传为元人施惠所作;《杀狗记》全名《杨德贤妇杀狗劝夫》,作者不详。
被后人称为四大南戏,在明清时期传演甚广,影响深远。
这些剧本,明徐渭在《南词叙录》“宋元旧篇”内有著录。
“四大南戏”是南戏在元末明初的代表作品,也叫“四大传奇”,简称荆、白、拜、杀。
2.宋元四大家马致远关汉卿白朴郑光祖3.南戏与杂剧的区别①这两个剧种的剧本虽然也都包括曲词、宾白和科(介)这三个部分。
②杂剧风行于大江南北,它一般由四折组成一个剧本,每折相当于今天的一幕。
演剧角色可分为末、旦、净三类,末分为正末,小末;旦分为贻旦,搽旦和小旦。
在音乐上一折只采取一个宫调,不相重复。
而全剧只能由正末或正旦一人主唱。
正末唱的称“末本”,正旦唱的称“旦本”。
③南戏流行于东南沿海,剧本由若干“出”组成,“出”数不作规定,曲词的宫调也没有规定。
角色分生、旦、净、末、丑等各类,均可歌唱,歌唱形式多种多样,既有独唱又有合唱,对唱,轮唱。
不似杂剧,只能一人唱到底。
(生:年轻男子;旦:女子;净:花脸;末:中年男子;丑:主角)4.高明的创作高明(1307-1359),字则诚,好菜根道人。
浙江瑞安人。
自少即以博学著称,求学于理学家黄溍门下,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至正五年(1345)中进士,做过多任地方官。
任职期间,颇有能声,也意欲有所作为。
至正十一年(1351),从军南征方国珍起义,因与统帅论事不合,兼之目睹时政日非,在对现实生活失望的同时,感悟“功名与忧患之始”(元赵汸《东山存稿》卷二《送高则诚归永嘉序》),萌生了隐遁的念头。
约在至正十六年(1356)之后,殷于浙东宁波的栎社,以词曲自娱,并创作了《琵琶记》。
此外,据徐渭《南词叙录》,他还作有南戏《闵子骞单衣记》,今佚。
[中國古代文學]第三卷宋元文學□第五編宋代文學第一章宋初文學莫砺锋撰第一节宋初的散文和复古思潮王禹偁著有《小畜集》,另有《小畜外集》,其散文言之有物,清丽疏朗,在宋初文坛上独树一帜。
如《黄州新建小竹楼记》,骈散结合,既有古文的疏朗流畅,也不废骈体文字对称、音调铿锵的优点。
柳开在文学理论上鲜明地提出复古,主张把道统和文统合为一谈,并把文看作是明道的工具,因而反对文体华艳。
然而其理论过于强调道的重要性而忽视文采,容易使文学沦为道统的附庸,没有对文坛产生实际的影响。
此后,穆修等人继续倡导韩、柳的古文。
姚铉则编选《唐文粹》,其文章部分摒弃骈体,专录古文。
第二节宋初白体诗人和王禹偁白体宋初效法白居易的诗歌流派,代表诗人有李昉、徐铉、王禹偁等。
他们的诗歌主要模仿白居易与元稹、刘禹锡等人互相唱和的近体诗,内容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清雅,意境显豁,但文浅意尽,气弱格俗。
他们编成了许多唱酬诗集,如《禁林宴会集》《翰林酬唱集》等。
这种诗风只是模仿了白居易诗风的一个方面,且与五代诗风一脉相承。
王禹偁诗中的新气息:1学习白居易新乐府诗的创作精神,写了许多反映社会现实、充满忧国忧民情怀的诗篇。
2借鉴杜诗的艺术境界,超越了浅俗平易的白体诗风,情感含蓄深沉。
3诗作平易流畅,简雅古淡,已初步表现出对于平淡美的追求。
4长篇诗歌叙事简直,议论畅达,已开宋诗散文化、议论化的风气。
第三节宋初的晚唐体诗人晚唐体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诗歌流派,大多是僧人和隐士,代表诗人有九僧、魏野、林逋和寇准。
他们大多继承了贾岛、姚合反复推敲的苦吟精神,内容多为描绘清邃幽静的山林景色和枯寂淡泊的隐逸生活,形式上重视五律,尤喜在中间二联镂句鉥字,时有文字精警的断句。
但全篇意境往往不够完整,内容单调贫乏,炼字不炼意,有句无篇。
魏野、林逋等隐逸之士的诗风颇有白体诗平易流畅的倾向,其中林逋最为有名,主要吟咏湖山胜景和抒写隐居不仕、孤芳自赏的心情。
1、先秦两汉文学参考资料诗经集注(宋)朱熹楚辞集注(宋)朱熹诗经注析程俊英中华书局1996年山带阁注楚辞(清)蒋骥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楚辞选金开城选注北京出版社1985年全汉赋费振刚等辑校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十三经注疏(清)阮元校刻中华书局1980年庄子今注今译陈鼓应中华书局1983年史记选注集评韩兆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先秦两汉文论选张少康、卢永璘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诗经鉴赏辞典任自斌、和近健主编河海大学出版社1989年先秦诗鉴赏辞典姜亮夫等编写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诸子百家名篇鉴赏辞典本社编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先秦大文学史赵明主编吉林大学出版社1993年先秦文学史褚斌杰、谭家健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先秦两汉文学史稿聂石樵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汉代诗歌史论赵敏俐著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年楚辞要论褚斌杰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庄学研究崔大华著人民出版社1992年先秦散文艺术新探谭家健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汉赋通论(增订本)万光治著华龄出版社2004年2、魏晋南北朝文学参考资料三曹诗选余冠英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2版陶渊明集校笺龚斌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文心雕龙注释周振甫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文选(全六册)(梁)萧统编 (唐)李善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汉魏六朝诗选余冠英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2版汉魏六朝辞赋曹道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逯钦立辑中华书局1983年全上古三代两汉三国六朝文 (清)严可均校辑中华书局1958年汉魏六朝文选宋绪连等选注太白文艺出版社2004年魏晋南北朝文论选郁沅、张明高选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汉魏六朝诗歌鉴赏辞典吕晴飞等编中国和平出版社1990年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吴小如等编写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魏晋文学史徐公持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南北朝文学史曹道衡、沈玉成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南北朝文学编年史曹道衡、刘跃进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中古文学史论王瑶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刘师培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魏晋南北朝诗歌史论傅刚著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年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萧涤非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中国中古诗歌史王钟陵著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年八代诗史葛晓音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建安文学论稿张可礼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6年汉魏六朝文学论文集曹道衡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玄学与魏晋文人心态罗宗强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3、隋唐五代文学参考资料王维集校注陈铁民校注中华书局1997年李太白全集(清)王琦辑注中华书局1977年李白诗选复旦大学中文系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杜少陵集详注(清)仇兆鳌注中华书局1979年杜甫诗选山东大学中文系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李商隐诗选刘学楷、余恕城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乐府诗集(四册)(宋)郭茂倩编中华书局1982年唐诗选(上、下)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全唐五代词(上、下)刘尊明、王兆鹏等编中华书局1999年全唐诗补编(上、中、下)陈尚君辑校中华书局1992年唐诗选注集评韩兆琦编著商务印书馆2003年唐文选孙望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隋唐五代文论选周祖撰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唐诗鉴赏辞典萧涤非、程千帆等撰写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唐五代词鉴赏辞典潘慎编北京燕山出版社1991年隋唐五代文学史罗宗强、郝世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唐代文学史(上)乔象钟、陈铁民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唐代文学史(下)吴庚舜、董乃斌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唐代文学编年史傅璇琮主编辽海出版社1998年隋唐五代文学史料学陶敏、李一飞著中华书局2001年唐代古文运动通论孙昌武著百花文艺出版社1984年汉唐文学的嬗变葛晓音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唐诗史许总著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年唐诗通论刘开扬著巴蜀书社1998年唐诗学引论陈伯海著知识出版社1988年谢眺与李白研究茆家培、李子龙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唐代边塞诗研究论文集甘肃教育出版社1988年山水田园诗派研究葛晓音著辽宁大学出版社1993年大历诗风蒋寅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中唐诗歌之开拓与新变孟二冬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大历诗人研究蒋寅著中华书局1995年元白诗笺证稿陈寅恪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唐代文学研究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等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程千帆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唐代科举与文学傅璇琮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唐代使府与文学研究戴伟华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唐代文学与佛教孙昌武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唐宋道家道教与文学张松辉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4、元明清文学参考资料《宋元戏曲史》王国维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 年版。
宋元话本的分类
宋元话本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重要形式,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小说类
小说类话本以叙述故事为主,以人物形象为核心,通过生动的情节和细致的描写,展现出人物的性格和命运。
小说类话本在宋元时期非常流行,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作品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2.讲史类
讲史类话本以讲述历史事件为主,通过讲述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人物故事,展现出历史的真实性和传承性。
讲史类话本在宋元时期也非常流行,如《岳飞传》、《杨家将》等作品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3.讲经类
讲经类话本以讲解佛教经典为主,通过讲述佛教教义和修行方法,引导人们修行成佛。
讲经类话本在宋元时期也有一定的流行,如《大藏经》、《华严经》等作品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4.讲笑话类
讲笑话类话本以讲述幽默故事为主,通过讲述一些有趣的笑话和幽默故事,让人们娱乐放松。
讲笑话类话本在宋元时期也有一定的流行,如《笑林广记》等作品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以上是宋元话本的分类,每一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这些话本作品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重要遗产,也是我们了解当时社会、文化和人民生活的重要途径。
唐宋文学参考书目一,作品类(一)全集类(工具书类)1《全唐诗》,(清)彭定求、季振宜等编,中华书局1999年版。
(900卷,作者2576人,诗49403首,后人又补佚了6000多首。
)2,《全宋诗》,傅璇琮、孙钦善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共72册,作者9079人,诗247183首。
)3,《全唐五代词》,张璋、黄畲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2月。
(词作2500多首)4,《全宋词》,唐圭璋编,王仲闻修订,中华书局,1965年6月第1版。
(全五册,词人1330家,词作约2万首。
)5,《唐宋八大家文钞校注集评》,(明)茅坤编,高海夫新编,三秦出版社1998年9月版。
(共164卷,作者8人,文1371篇)6,《太平广记》(宋)李昉等编,汪绍楹校点,中华书局1961年9月版。
(共500卷,分91大类,收从战国至五代志怪,传奇故事近7000则。
)7,《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明)冯梦龙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各录宋元话本小说40篇,共120篇。
)8,《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明)凌濛初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
(共录话本小说38篇。
)(二)选集类1,《唐诗三百首》(清)蘅塘退士编,中华书局1959年版。
(收作家77人,作品311首。
分体编排)2,《唐宋诗举要》(民国)高步瀛,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唐诗人84家,作品619首;宋诗人17家,作品197首。
)3,《唐诗别裁集》〔清〕沈德潜编,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10月。
(共20卷,作家270多人,作品1900多首。
分体编排)4,《唐诗合解笺注》〔清〕王尧衢编选,单小青、詹福瑞点校,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
(共12卷,作者132人,作品625首。
分体编排)5,《宋词三百首》(民国)上疆村民(朱祖谋)编,中华书局1962年版。
(收作者81家,作品283首。
)6,《花间集》(五代)赵崇祚编,李一氓校,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总参考书目——古人编选唐宋词总集1. 《花间集校》,李一氓校,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2. 《花间集评注》,李冰若评注,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3. 《花间集》、《尊前集》,陈红彦等校,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4. 《乐府雅词》,〔宋〕曾辑,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5. 《花庵词选》,〔宋〕黄升辑,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6. 《绝妙好词》,〔宋〕周密辑,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年7. 《天机馀锦》,题程敏政编,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8. 《古今词统》,〔明〕卓人月编,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9. 《精选古今诗余醉》,〔明〕潘游龙,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年10. 《精选名儒草堂诗余》,〔元〕佚名,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年11. 《唐宋人选唐宋词》(十一种),唐圭璋等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12. 《阳春白雪》,〔宋〕赵闻礼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13. 《词综》,〔清〕朱彝尊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14. 《茗柯词选》,〔清〕张惠言编,江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15. 《历代诗余》,〔清〕沈辰垣、王奕清等辑,上海书店1985年影印16. 《蓼园词选》(清人选评词集三种),〔清〕黄苏辑,齐鲁书社1988年17. 《词辨》(清人选评词集三种),〔清〕周济辑,齐鲁书社1988年18. 《宋四家词选》(清人选评词集三种),〔清〕周济辑,齐鲁书社1988年19. 《宋词三百首笺注》,朱祖谋编,唐圭璋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20. 《唐宋人选唐宋词》,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现当代人编唐宋词全集1. 《唐五代词》,林大椿辑,文学古籍刊行社1956年2. 《全唐五代词》,张璋、黄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3. 《全唐五代词》,曾昭岷等编,中华书局1999年4. 《敦煌曲子词集》,王重民编,上海商务印书馆1956年5. 《敦煌曲校录》,任二北编校,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1955年6. 《敦煌歌辞总编》,任半塘编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7. 《全宋词》,唐圭璋编,王仲闻校补,中华书局1965年8. 《全宋词补辑》,孔凡礼编,中华书局1981年——现当代人编唐宋词选集1. 《唐五代两宋词选释》,俞陛云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2. 《唐宋名家词选》,龙榆生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3. 《唐五代两宋词简释》,刘永济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4. 《唐宋词选释》,俞平伯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5. 《宋词举》,陈匪石编,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6. 《宋词选》,胡云翼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7. 《唐宋词简释》,唐圭璋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词话等类1. 《词话丛编》(收词话86种),唐圭璋编,中华书局1986年版2. 《宋元词话》,施蛰存、陈如江辑录,上海书店1999年3. 《词籍序跋萃编》,施蛰存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4. 《唐宋词集序跋汇编》,金启华等编,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年——工具书类1. 《中国词学大辞典》,马兴荣等主编,浙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2. 《宋词大辞典》,王兆鹏、刘尊明主编,南京凤凰出版社2003年3. 《全宋词典故考释辞典》,金启华主编,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年4.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圭璋主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5.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圭璋等撰,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6. 《唐五代词鉴赏辞典》,潘慎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1991年7. 《宋词鉴赏辞典》,贺新辉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1987年8. 《唐宋词汇评》,吴熊和等主编,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9. 《词学论著书目》,黄文吉主编,台湾文津出版社1993年10. 《词学论著总目》,林玫仪主编,台北中国文哲研究所筹备处1995年11. 《词学史料学》,王兆鹏著,中华书局2004年12. 《词话丛编索引》,李复波编,中华书局1991年13. 《唐五代词索引》,胡昭著、罗淑珍主编,当代中国出版社1996年14. 《全宋词作者词调索引》,高喜田、寇琪编,中华书局1992年唐词参考书目1. 《云谣集》,有《疆村遗书》本2. 《唐词纪》,〔明〕董逢元撰,有《四库全书》本3. 《敦煌曲子词集》,王重民编,商务印书馆1950年4. 《敦煌歌辞总编》,任半塘编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花间词参考书目1. 《花间集校》,李一氓校,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2. 《花间集评注》,李冰若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3. 《花间词派选集》,王新霞选注,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3年4. 《温韦冯词新校》,曾昭岷校订,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5. 《尊前集》(附《金奁集》),朱祖谋校,江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6. 《花间集》(附《花间集补》),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7. 《花间集新注》,沈祥源等注,江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8. 《韦庄词校注》,刘金城校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9. 《花间集论稿》,闵定庆注,南方出版社1999年10. 《韦端己年谱》,夏承焘著《唐宋词人年谱》,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11. 《温飞卿系年》,夏承焘著《唐宋词人年谱》,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南唐词参考书目1. 《李璟李煜词》,詹安泰编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2. 《冯正中年谱》,夏承焘著,见《唐宋词人年谱》,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3. 《南唐二祖年谱》,夏承焘著,见《唐宋词人年谱》,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柳永、张先等词参考书目1. 《范文正公诗余》,有《疆村丛书》本2. 《乐章集校注》,薛瑞生校注,中华书局1994年3. 《柳永词详注及集评》,姚学贤、龙建国校注,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4. 《张先集编年校注》,吴熊和、沈松勤校注,浙江古籍出版社1996年晏欧等词参考书目1. 《珠玉词》,吴林杼校笺,江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2. 《晏殊词新释辑注》,中国书店2003年3. 《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林大椿编校,上海商务印书馆1931年4. 《欧阳修词笺注》,黄笺注,中华书局1986年5. 《欧阳修词新释辑评》,邱少华编著,中国书店2001年6. 《小山词》,林大椿校,上海商务印书馆1930年7. 《小山词笺》,王焕猷笺,上海商务印书馆1947年8. 《小山词校笺注》,李明娜笺注,台北文津出版社1981年苏轼词参考书目1. 《傅注坡词》,〔宋〕傅幹注,巴蜀书社1993年2. 《东坡乐府笺》,龙榆生笺,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3. 《苏东坡词》,曹树铭校编,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4. 《东坡乐府编年笺注》,石声淮、唐玲玲笺注,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5. 《东坡词编年笺证》,薛瑞生笺注,三秦出版社1998年6. 《苏轼文集》(全六册),中华书局1986年7. 《苏轼词编年校注》,邹国庆、王宗堂注,中华书局2002年8. 《苏轼词选》,陈迩冬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9. 《苏轼研究资料汇编》,四川大学中文系,中华书局1994年10. 《苏词汇评》,曾枣庄编,四川文艺出版社2000年11. 《东坡乐府》,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苏门词人参考书目1. 《豫章黄先生词》,龙榆生校点,中华书局1957年2. 《山谷词》,马兴荣、祝振玉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3. 《淮海居士长短句》,龙榆生校点,中华书局1957年4. 《淮海词笺注》,王辉曾笺注,中国书店1985影印5. 《淮海词笺注》,杨世明笺,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6. 《淮海词》,陈祖美选注,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7. 《淮海居士长短句》,徐培均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8. 《秦观词集》,张璋、黄校注评笺,中州古籍出版社1988年9. 《晁氏琴趣外编》,刘乃昌、杨庆存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10. 《晁补之词编年笺注》,乔力校注,齐鲁书社1992年11. 《后山词》,陈师道撰,有《四库全书》本、《全宋词》本贺铸、周邦彦词参考书目1. 《东山词》,钟振振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2. 《清真词选笺释》,杨铁夫笺释,1933年铅印3. 《周词订律》,杨易编纂,上海开明书店1936年4. 《清真集》,吴则虞点校,中华书局1981年5. 《周邦彦集》,蒋哲伦校编,江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6. 《周邦彦清真集笺》,罗忼烈笺注,香港三联书店1985年7. 《清真集校注》,孙虹校注,薛瑞生订补,中华书局2002年8. 《周邦彦选集》,蒋哲伦选注,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南渡词人参考书目1. 《樵歌》,龙元亮点校,北京古籍刊行社1958年2. 《樵歌注》,沙灵娜注,贵州人民出版社1985年3. 《樵歌》,邓子勉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4. 《陈与义集校笺》,白敦仁校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5. 《芦川归来集》,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组,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6. 《芦川词》,曹济平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李清照参考书目1. 《漱玉词》一卷,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本《漱玉集注》,王延梯辑,山东人民出版社1984年2. 《李清照集注》,王仲闻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3. 《重辑李清照集》,黄墨谷校辑,齐鲁书社1981年4. 《李清照诗词评注》,侯健、吕智敏评注,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5. 《李清照全集评注》,徐北文主编,济南出版社1990年6. 《李清照全词》,刘瑜编,山东友谊出版社1998年7. 《李清照集》,杨合林编著,岳麓书社1999年8. 《李清照朱淑贞诗词合注》,张显成等编注,巴蜀书社1999年9. 《李清照全集》,王步高、刘林辑校汇评,珠海出版社2002年版10. 《李清照研究论文集》,中华书局1984年11. 《李清照作品赏析集》,陈祖美主编,巴蜀书社1992年12. 《李清照资料汇编》,褚斌杰等,中华书局1984年13. 《李清照评传》,陈祖美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14. 《李清照新传》,陈祖美著,北京出版社2001年15. 《朱淑真集注》,冀勤辑校,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16. 《朱淑真集》,张璋、黄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陆游词参考书目1. 《放翁词编年笺注》,夏承焘、吴熊和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2. 《陆游词新释辑评》,王双启编,中国书店2000年3. 《陆游评传》,邱鸣皋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张孝祥、范成大参考书目1. 《张孝祥词笺校》,黄山书社1993年2. 《张孝祥研究》,黄珮玉,香港三联书店1993年3. 《石湖词校注》,黄校注,齐鲁书社1989年辛弃疾参考书目1. 《稼轩词疏证》,梁启勋编著,中国书店1982年2. 《稼轩词编年笺注》,邓广铭编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增订本3. 《辛弃疾全集》,王步高、刘林辑校汇评,珠海出版社2002年4. 《辛稼轩年谱》,邓广铭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5. 《辛弃疾年谱》,蔡义江、蔡国黄著,齐鲁书社1987年辛派词人参考书目1. 《龙川词校笺》,夏承焘校笺,牟家宽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2. 《陈亮龙川词笺注》,姜书阁笺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3. 《龙洲词校笺》,马兴荣校笺,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4. 《后村词笺注》,钱仲联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5. 《刘克庄词新释辑评》,欧阳代发、王兆鹏编著,中国书店2001年姜夔、史达祖参考书目1. 《姜白石词编年笺校》,夏承焘编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2. 《白石诗词集》,夏承焘校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3. 《姜白石词校注》,夏承焘校、吴无闻注,广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4. 《姜白石词评注》,黄兆汉编著,台湾学生书局1998年5. 《姜白石词新释辑评》,刘乃昌编著,中国书店2001年6. 《梅溪词》,雷履平、罗焕章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7. 《梅溪词校注》,王步高校注,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年吴文英及宋末词人参考书目1. 《吴梦窗词笺释》,杨铁夫笺释,广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2. 《须溪词》,吴企明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3. 《花外集》,吴则虞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4. 《王沂孙词笺注》,詹安泰笺注,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5. 《山中白云词》,吴则虞点校,中华书局1983年6. 《山中白云词》,葛渭君、王晓红校辑,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年。
王禹偁字元之人称王黄州《小畜集》对“白体诗”的创新:关心民瘼、接触生活实际,对于白居易的学习不局限于“元和”体,进而学习白居易的讽喻诗风。
(设身处地,推己及人)情感深沉含蓄,笔调清丽,饶有韵致。
诗风平易混成,简淡古雅。
林逋&杨亿字君复《和靖诗集》风格清淡,意趣高远。
循迹湖山,孤芳自赏字大年《武夷新集》辞藻华丽,内容空虚晏殊字同书因:以小令为主,在题材上多半描写男女情爱的生活及抒发个人闲适的情绪,而以柔软、娴雅、幽美为审美取向革:过滤了花间词的色情描写,着意刻画抒情主人公的苦恋,情感基调雍容而忧愁,富有自我解脱的圆融纯净雅致,温润秀洁晏几道字叔原《小山词》多小令。
因:题材多是酒边,风月。
(具有明确的思恋对象)革:脱略了女性声色描写,着力表达别后相思苦恋(梦境的描写,对过去的回忆和现在的苦闷,语淡情深,善于融化古人诗句)风格真率,浓挚深婉。
但缺少深远意境。
欧阳修&王安石(词)深婉挚厚疏宕明快。
既有深婉含蓄,又有清新疏隽。
因:艳词。
宴酣之乐,别理之愁,以及闺中少妇,歌舞女子的意态风情。
革:1、扩大了次的抒情功能,抒发自我的人生感受2、改变了词的审美趣味,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开拓,吸收民歌“定格联章”。
字介甫,号半山抒发自我的性情怀抱,对历史和现实社会的反思,历史感和现实感,由应歌娱人转向言志自娱。
标志着词风像诗风靠拢范仲淹&张先字希文1、边塞生活,新的审美境界2、沉郁苍凉的风格3、把胸襟抱负与生活实践结合字子野男欢女爱,离愁别绪。
“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善于通过物影来表现景物的动态美和朦胧美。
大量用词来赠别酬唱,用题序。
云破月来花弄影,堕轻絮无影,帘压卷花影柳永1、慢词的发展和词调的丰富。
2、铺叙手法的运用,创造性地将赋法移植于词,铺叙展衍,或者对人物的心态情感进行直接刻画。
3、俚俗色彩,直率,通俗。
4内容上的开拓:表现了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表现了被遗弃或失恋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表现了下层妓女的不幸和她们的从良愿望;展现了北宋繁华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风情。
《宋元文学》古诗词部分背诵科目:《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望海潮》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八声甘州》柳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杆处,正恁凝愁!《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书愤》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示儿》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关山月·和戎诏下十五年》陆游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各院校古代文学考研科目西北大学初试科目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08中国古代文学史④812综合二(含古代文论、古代汉语、古典文献学)参考书目 608中国古代文学史1.《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中国文学作品选注》,袁行霈主编,中华书局。
812综合二(含古代文论、古代汉语、古典文献学)1.《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张少康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古代汉语》郭锡良著,商务印书馆;3.《文献学概要》,杜泽逊著,中华书局。
复试参考书目:1.《先秦文学史》褚斌杰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唐代文学史》(上、下),乔象锺、陈铁民主编;3.《宋代文学史》(上、下),孙望、常国武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4.《中国文学作品选注》(四册),袁行霈主编,中华书局。
导师名单李浩贾三强刘卫平方蕴华张文利孙尚勇复试备注复试科目:中国古代文学史广西师范大学研究方向 01.先秦两汉文学研究02.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03.唐宋文学研究04.元明清文学研究初试科目 101政治理论(含法律硕士)201英语(含法律硕士)631文学综合838文学专业基础参考书目 01.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02.袁行霈等主编《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03.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04.钱理群主编《中国现代文学30年》,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05. 黄修己主编《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中山大学出版社,1998年。
06.朱维之主编《外国文学史》(欧美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07.王欣夫《文献学讲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西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 01先秦两汉文学02魏晋南北朝文学03隋唐五代文学04宋代文学05元明清文学06近代文学07中国文学批评史初试科目①政治理论101②英201或俄202或日203选一③中国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608④汉语与写作(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写作)809复试科目:中国古代文学Ⅰ934参考书目 608中国文学《中国文学史》(1—4)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1—6)朱东润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609高级英语《新编英语教程》(5—8)李观仪主编,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934中国古代文学Ⅰ《中国文学史》(1—4)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1—6)朱东润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复试备注同等学力加试:1.中国现当代文学Ⅱ2.中国古代文学Ⅱ天津师范大学研究方向 01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02唐宋文学03元明清文学初试科目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37中国古代文学史④866中文专业文学基础常识参考书目 637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袁行霈主编866中文专业文学基础常识1《中国文学史》高教出版社2002,袁行霈;2《文学理论教程》高教出版社1998,童庆炳等;3《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钱理群等;4《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金汉;5《外国文学史》(欧美卷、亚非卷) 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三版,朱维之等哈尔滨师范大学研究方向 01先秦汉魏六朝文学02唐宋文学03宋元明清文学初试科目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202俄语203日语选一③601语言学概论④801中国文学史参考书目①徐通锵、叶蜚声《语言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②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复试:朱东润《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复试备注复试:中国古代文学名作分析西南大学研究方向 01诗词学02先秦至隋文学03唐宋文学04元明清文学初试科目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或203日语③626文论与写作④853中外文学史参考书目 1、《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中国古代文学史》,郭预衡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3、《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1997》,朱栋霖、丁帆、朱晓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4、《外国文学简编》(欧美部分),朱维之、赵澧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导师名单钟振振教授刘明华教授杨理论副教授韩云波教授张桂萍副教授刘明华教授黄大宏副教授胥洪泉教授何宗美教授复试备注本专业各方向复试:1、外语;2、所考方向本专业各方向同等学力考生复试时加试:1、古代汉语;2、现代文学华中师范大学研究方向 01.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02.唐宋文学03.元明清文学初试科目①101政治②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1文学理论④818中外文学史参考书目《文学理论》刘安海、孙文宪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文学理论导引》王先霈、孙文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历代文论选》(一卷本),郭绍虞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文学史》(四卷)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两本文学史任选其一)《中国文学史》(三卷)章培恒、骆玉明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两本文学史任选其一)《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中下编)朱东润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当代文学》(上、下册)王庆生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外国文学史》(第1-4册)聂珍钊主编,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学科教学(语文)《现代汉语》黄伯荣,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等,人民教育出版社复试专业考试参考书目:《中国文学史》(四卷)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两本文学史任选其一)《中国文学史》(三卷)章培恒、骆玉明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两本文学史任选其一)《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中下编)朱东润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复试备注复试科目:中国古代文学同等学力及跨专业加试科目:①文学批评写作②中国文学史湖北大学研究方向 01先秦汉魏六朝文学02唐宋文学03元明清文学初试科目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620专业论文写作④825语言基础与文学理论参考书目 620专业论文写作语言或文学专业学术小论文写作825语言基础与文学理论1.《古代汉语》(第一册)(校订重排本),王力,1999年5月第三版2.《文学理论教程》修订二版,童庆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五版复试科目:中国古代文学史专题《中国文学史》,袁行霈,高等教育出版社各版次复试备注复试科目:中国古代文学史专题江南大学研究方向 01古代文学与文化02中国诗学03中国古代文学史04中国食品文化研究初试科目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610中国古代文学④831文学概论参考书目中国古代文学:《中国文学史》.袁行霈.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历代文论选》(一卷本)郭绍虞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文学概论:《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古代汉语:《古代汉语》(四卷本)王力主编中华书局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1997》.朱栋霖等.高等教育出版社欧美文学:《外国文学史》(欧美文学部分)郑克鲁主编高教出版社 2006修订版《外国文学史》.朱维之.南开大学出版社复试备注复试科目:古代汉语辽宁师范大学研究方向01‘红学’与小说文化研究02魏晋至唐文学研究03先秦两汉文化与文学04宋代文学研究05元明清文学研究初试科目①101政治②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07古代汉语与文学概论(各75分)④810中国古代文学参考书目 607《古代汉语》中华书局、王力主编《文学理论教程》修订二版、高教出版社、童庆炳810《中国文学史》高教出版社、袁行霈主编中国古代文学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四册)中国现代文学钱立群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复试备注复试:古代文学作品研究同等学力加试: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兰州大学研究方向 01先秦两汉文学02魏晋南北朝文学03唐宋文学04元明清文学05传统文化与现代化06中国戏剧史07中国文学批评史初试科目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202俄语203日语选一③617中国文学(含中国古代文学和中国现代文学)④833文学理论和外国文学参考书目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参考书《中国文学史发展纲要》,庆振轩等主编,兰州大学出版社,2007年《中国现当代文学通史》(上、下),雷达等主编,甘肃人民出版社2006年《文学理论教程》(修订版),童庆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外国文学史》(欧美卷),朱维之等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复试备注复试笔试科目:古代文学评论同等学力加试:1.古代汉语2.古代文学史苏州大学研究方向 01先秦两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02唐宋文学03元明清文学04近代文学05古典小说、戏曲06文学文献学初试科目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08文学基础综合④820评论写作(1)参考书目初试:1、鲁枢元、刘锋杰、姚鹤鸣主编,《文学理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宋元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史:宋元文学
宋元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此时期文学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和突破。
宋朝文学以其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优美的文风而闻名,而元朝文学则充满了奇特和豪放的风格。
宋朝文学
宋朝文学以唐宋八大家为代表。
他们注重情感的表达和文字的细腻描写,塑造了许多经典的文学形象。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包括李清照的《如梦令》、辛弃疾的《青玉案》等。
宋词在这个时期也达到了巅峰,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宋朝还产生了许多其他文学流派,如理学文学、辞章学等。
这些流派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宋朝文学的内涵。
元朝文学
元朝文学与宋朝文学有很大的区别。
元朝文学在保留了一定传
统元素的同时,还吸收了外来文化的影响。
它的特点是风格奇特,
充满了豪放的色彩。
在元朝,戏剧成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学形式。
元曲成为元朝
文学中的一颗明珠,它以艳丽的词藻、夸张的情节和生动的对白形
式为人称道。
元朝还出现了许多伟大的戏曲作家,如关汉卿、郑光
祖等。
此外,元朝的文学也表现出了对现实问题的关注。
元朝文学作
品多关注人民生活、揭露社会不公等内容,体现了底层人民的诉求
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结论
宋元文学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阶段。
宋朝文学以其
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优美的文风让人留下了许多经典作品,而元朝文
学则充满了奇特和豪放的风格,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面貌。
总体而言,宋元文学的发展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内涵,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宋元文学参考书目1.吕思勉《宋代文学》,商务印书馆1929年版。
2.柯敦伯《宋文学史》,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
3.程千帆、吴新雷《两宋文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4.孙望、常国武主编《宋代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
5.顾易生、蒋凡等撰著《宋金元文学批评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6.张毅《宋代文学思想史》,中华书局1995年版。
7.王水照主编《宋代文学通论》,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8.郭绍虞《宋诗话考》(修订本),中华书局1979年版。
9.郭绍虞《宋诗话辑佚》(修订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
10.唐圭璋《宋词纪事》(修订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11.唐圭璋《词话丛编》(修订本),中华书局1986年版。
12.《全宋文》,巴蜀书社1988年版。
13.《全宋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14.孔凡礼《全宋词补辑》,中华书局1981年版。
15.胡云翼《宋词选》,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2年版。
16.《词学季刊》,1933年4月创刊,至1936年9月出至第三卷第三号(总第十一期),主要栏目有“论述”、“专著”、“遗著”、“辑佚”、“词录”、“通迅”等。
有上海书店1982年影印本,精装两册。
主要台柱为龙榆生和夏承焘,他们每期发表文章,一个撰年谱,专门致力于考据研究,一个著词论,大力倡导批评之学,分工合作,使词学研究在三十年代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17.胡云翼《宋词研究》,1926年中华书局初版,流传的是中华书局1928年订正版,有巴蜀书社1989年重排本。
18.刘毓盘《词史》,上海群众图书公司1931年版;19.梁启勋《词学》,京城印书局1931年印行;20.吴梅《词学通论》,商务印书馆1932年版;21.王易《词曲史》,神州国光社1932年版;22.胡云翼《中国词史大纲》,北新书局1933年版。
23.薛砺若《宋词通论》,上海开明书店1937年版,上海书店1985年影印的是开明书店1949年的第3版。
24.缪钺《诗词散论》,开明书店1948年版。
25.沈祖棻《宋词赏析》(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26.吴熊和《唐宋词通论》,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27.叶嘉莹《迦陵论词丛稿》,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28.叶嘉莹、缪钺《灵溪词说》,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29.《龙榆生词学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30.杨海明《唐宋词风格论》,上海社会科学院1986年版。
31.杨海明《唐宋词史》,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32.杨海明《唐宋词论稿》,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33.王兆鹏《宋南渡词人群体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2年版。
34.陶尔夫、刘敬圻《南宋词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35.王兆鹏《两宋词人年谱》,台湾文津出版社1994年版。
36.张惠民《宋代词学审美理想》,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
37.刘扬忠《唐宋词流派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38.周笃文《宋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39.詹安泰《宋词散论》,广东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40.施议对《词与音乐关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41.陈迩冬《宋词纵谈》,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
42.宛敏灏《词学概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43.(日)村上哲见《唐五代北宋词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44.刘扬忠《宋词研究之路》,天津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45.马兴荣《词学综论》,齐鲁书社1989年版。
46.张高宽等主编《宋词大辞典》,辽宁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47.饶宗颐《词集考》,中华书局1992年版。
48.谢桃坊《宋词概论》,四川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
49.萧鹏《群体的选择——唐宋人选词与词选通论》,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版。
50.青山宏《唐宋词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51.朱崇才《词话学》,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版。
52.黄文吉《北宋十大词家研究》,台湾文史哲出版社1996年版。
53.马兴荣、吴熊和等主编《中国词学大辞典》,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54.《词学研究论文集》(1911--1949),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55.夏承焘《唐宋词人年谱》,古典文学出版社1955年版。
56.夏承焘《唐宋词论丛》,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
57.夏承焘《月轮山词论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
58.孔凡礼《苏轼诗集》,中华书局1982年版。
59.孔凡礼《苏轼文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
60.孔凡礼《苏轼年谱》,中华书局1998年版。
61.徐中玉《论苏轼的创作经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
62.刘乃昌《苏轼文学论集》,齐鲁书社1982年版。
63.刘国珺《苏轼文艺理论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
64.陈华昌《苏东坡》,中华书局1985年版。
65.谢桃坊《苏轼诗研究》,巴蜀书社1987年版。
66.黄鸣奋《论苏轼的文艺心理观》,海峡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67.刘尚荣《苏轼著作版本论丛》,巴蜀书社1988年版。
68.曾枣庄《苏轼评传》,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69.苏轼研究学会编《东坡词论丛》,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70.苏轼研究学会编《东坡研究论丛》,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71.唐玲玲《东坡词研究》,巴蜀书社1991年版。
72.朱靖华《苏轼新论》,齐鲁书社1983年版。
73.王水照《苏轼论稿》,台湾万卷楼图书有限公司1994年版。
74.王辉曾《淮海词笺注》,文化学社1934年版,有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影印本。
75.徐培均校注《淮海居士长短句》,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76.徐培均《淮海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77.徐规《王禹偁事迹著作编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78.白敦仁《陈与义年谱》,中华书局1983年版。
79.曾枣庄《苏辙年谱》,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80.郑永晓《黄庭坚年谱新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1998年再版时改名《黄庭坚年谱》。
81.钱鸿英《周邦彦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82.刘扬忠《周邦彦传论》,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83.于北山《范成大年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84.孔凡礼《范成大佚著辑存》,中华书局1983年版。
85.王兆鹏《张元幹年谱》,南京出版社1989年版。
86.夏承焘《姜白石词编年笺校》,中华书局1958年版。
87.黄盛璋辑注《李清照集》,中华书局1962年版。
88.王仲闻《李清照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89.黄墨谷《重辑李清照集》,齐鲁书社1981年版。
90.王延梯《漱玉集注》(修订版),山东文艺出版社1984年版。
91.刘忆萱《李清照诗文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92.蓝天等《李清照诗词评释》,广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93.侯健等《李清照诗词评注》,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94.王延梯《李清照评传》,陕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95.唐圭璋《辛弃疾》,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96.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97.邓广铭《辛稼轩诗文钞存》,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98.邓广铭《辛稼轩年谱》(增订本),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99.刘乃昌《辛弃疾论丛》,齐鲁书社1979年版。
100.刘扬忠《辛弃疾词心探微》,齐鲁书社1990年版。
101.孔凡礼、齐治平《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陆游卷》,中华书局1962年版。
102.齐治平《陆游传论》,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103.欧小牧《陆游年谱》,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104.于北山《陆游年谱》,中华书局1961年初版。
105.朱东润《陆游研究》,中华书局1962年版。
106.朱东润《陆游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107.游国恩、李改之选注《陆游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108.疾风选注《陆放翁诗词选》,浙江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109.季吉选注《陆游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110.朱东润选注《陆游选集》,中华书局1962年版。
111.胡云翼《宋诗研究》,商务印书馆1930年版。
112.梁昆《宋诗派别论》,商务印书馆1938年版。
113.钱锺书《宋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114.龚鹏程《江西诗社宗派研究》,台湾文史哲出版社1983年版。
115.张白山《宋诗散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116.莫砺锋《江西诗派研究》,齐鲁书社1986年版。
117.《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版。
118.许总《宋诗史》,重庆出版社1992年版。
119.赵齐平《宋诗臆说》,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120.张高评《宋诗之新变与代雄》,台湾洪叶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5年版。
121.张宏生《江湖诗派研究》,中华书局1995年版。
122.欧阳光《宋元诗社研究丛稿》,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123.周裕锴《宋代诗学通论》,巴蜀书社1997年版。
124.《胡适文存》,上海亚东图书馆1921年版。
125.《胡适学术文集》,中华书局1998年版。
126.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127.王国维《宋元戏曲考》作于1912年,1915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改名《宋元戏曲史》。
128.《王国维戏曲论文集》,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年版。
129.赵景深《宋元戏文本事》,上海北新书局1934年版。
130.钱南扬《宋元南戏百一录》,《燕京学报》专刊之九,1934年版。
131.冯沅君、陆侃如《南戏拾遗》,《燕京学报》专刊之十三,1936年版。
132.李啸仓《宋元伎艺杂考》,上杂出版社1953年版。
133.叶德钧《宋元明讲唱文学》,上杂出版社1953年版。
134.谭正璧《话本与古剧》,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
135.钱南扬《宋元戏文辑佚》,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
136.胡忌《宋金杂剧考》,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137.陈汝衡《说书史话》,作家出版社1958年版。
138.胡士莹《话本小说概论》,中华书局1980年版。
139.程毅中《宋元小说研究》,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140.李剑国《宋代志怪传奇叙录》,南开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41.钱南扬《戏文概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142.刘念兹《南戏新证》,中华书局1986年版。
143.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编《宋金元戏曲文物图论》,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144.廖奔《宋元戏曲文物与民俗》,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年版。
145.景李虎《宋金杂剧概论》,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