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话本小说集的代表作“三言二拍”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三言二拍的故事
"三言二拍"是明代冯梦龙的"三言"和凌濛初的"二拍"的合称,是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经典之作。
1. "三言"包括《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
这些作品包含了大量丰富多样的故事,涵盖了社会各个阶层的生活和人性的各种面貌。
例如,《喻世明言》中的《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讲述了商人蒋兴哥与妻子王三巧的爱情故事,其中包含了忠诚、背叛、宽恕等主题。
《警世通言》中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则是关于妓女杜十娘追求真爱却被欺骗,最终愤而投江的故事,揭示了社会的虚伪和人性的复杂。
《醒世恒言》中的《卖油郎独占花魁》则讲述了一个卖油郎秦重通过诚实劳动和善良品质赢得美女莘瑶琴的心的故事,强调了品德和努力的重要性。
2. "二拍"包括《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
这两部作品同样包含了许多生动有趣的故事。
例如,《初刻拍案惊奇》中的《转运汉遇巧洞庭红》讲述了商人吴保安在海外贸易中遭遇风险,但最终因机缘巧合而致富的故事。
《二刻拍案惊奇》中的《灌园叟晚逢仙女》则是一个奇幻故事,讲述了一个老园丁遇到仙女并得到神奇种子,最终过上幸福生活的故事。
"三言二拍"的故事以其生动的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和深刻的社会内涵,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并且至今仍被广大读者所喜爱和研究。
“三言二拍”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与《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每部各收40篇短篇小说,现共存198篇。
社会上婚姻爱情观的变化、商人的经营与生活、科举与知识分子的处境等,是这些作品较集中表现的主题,描写赞誉的同时又常见对官场百态与世风浇薄的描绘。
“三言二拍”在形式上类似宋元话本,故称为拟话本。
明清小说创作曾经历从改编转向文人独创的过程,“三言二拍”则是这种转变中的典型过渡形态。
“三言”中有较多作品根据宋、元、明三代的话本,即说书人的底本改编而成,故而显示出浓厚的说书艺术特色:善于以人物的行动和对话展示其丰富的内心世界,刻画其鲜明的个性特征;注重生动情节与完整故事;语言质朴生动。
“三言”是明代最早的拟话本集,此后仿效者日众,拟话本也因此成为当时小说创作的重要流派。
“三言”作者冯梦龙(1574—1646年),字犹龙,号墨憨斋主人,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早年才华为众人敬佩,但科举却名落孙山。
年轻时曾与妓女侯慧卿海誓山盟,不久慧卿却另嫁他人。
这段经历使冯梦龙有机会收集许多民歌,辑为《挂枝儿》出版,他因此也为正统舆论所不容。
冯梦龙曾增补、编辑并发行过《北宋三遂平妖传》、《新列国志》与“三言”等通俗小说,以及《古今谭概》、《智囊》、《情史》等笔记小说,是明末重要作家。
他曾出任福建寿宁知县,明亡后曾抗清,不久病逝。
“二拍”是凌蒙初创作的拟话本集《拍案惊奇》与《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每集原收短篇小说40篇,现存共78篇。
当时书贾眼红于“三言”的畅销,在他们的恳求下,凌蒙初根据前人的笔记、戏曲等敷演成篇,同时借此发挥其思想与艺术见解。
这些作品以描写市民的生活为主,从各方面反映明末的社会危机。
“二拍”的创作遵从了话本小说的传统,但它毕竟是文人的自创,故而显示出议论增多、艺术性更强的特点,这对后来的拟话本创作具有明显影响。
凌蒙初(1580—1644年),字玄房,号初成,别号即空观主人,乌程(今浙江湖州吴兴)人。
第六章市井闾巷的世态人情——“三言”与“二拍”第一节“三言”、“二拍”的编创者明代的小说名著除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以外,还有古代短篇通俗小说的代表作——“三言”与“二拍”。
“三言”是《喻世明言》(又名《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短篇小说集的简称,由当时著名通俗文学家冯梦龙编纂而成。
冯梦龙(1574-1646),字犹龙,别署龙子犹,又号墨憨斋主人、绿天馆主人、无碍居士、可一居士等,长洲(今苏州)人。
他“早岁才华众所惊”,可在科举场上屡屡败北,直至57岁才选为贡生,61岁任福建寿宁知县,“政简刑清,首尚文学,遇民以恩,待士有礼”(《寿宁县志》)。
65岁归隐乡里。
清兵南下时,曾参与抗清活动,后忧愤而卒。
冯梦龙年轻时曾“逍遥艳冶场,游戏烟花里”(王挺《挽冯梦龙》),与妓女、艺人、市民打成一片。
他酷嗜李贽的学说,崇尚真情,喜爱俗文学。
当时,苏州地区俗文学刊售风气甚浓,受书坊主邀请,他开始从事俗文学的编创活动,曾改编过章回小说《平妖传》、《列国志》,鼓动书商购印《金瓶梅》;纂辑过文言小说及笔记《情史》、《古今谭概》、《智囊》和散曲选集《太霞新奏》;编创了传奇剧本十馀种,合刊为《墨憨斋定本传奇》;收录、编印了民歌《挂枝儿》、《山歌》等等。
而最能代表其俗文学编创成就的,当属“三言”。
“三言”每集40篇,共120篇,分别刊于天启元年(1621)前后、天启四年(1624)、天启七年(1627)。
它们网罗了宋元明以来一些脍炙人口的短篇通俗小说,并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冯梦龙的加工、润饰乃至于再创作,因此艺术成就斐然,出版后受到广泛欢迎。
凌濛初就说:“独龙子犹氏所辑《喻世》等诸言,颇存雅道,时著良规,一破今时陋习,而宋元旧种,亦被搜括殆尽。
肆中人见其行世颇捷,意余当别有秘本,图出而衡之。
不知一二遗者,皆其沟中之断芜,略不足陈已。
”(《拍案惊奇序》)凌氏本人也正是受冯梦龙的影响和书商的请求,才动手编创“二拍”的。
三言二拍:
名词解释
是明代话本小说集。
是指明代五本著名传奇小说集的合称,“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合称。
作者为明代冯梦龙。
“二拍”则是中国拟话本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
作者凌蒙初。
详解:
三言
冯梦龙编的“三言”,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小说集的总称。
《喻世明言》亦称《古今小说》,但“古今小说”实为“三言”的通称。
“三言”每集40篇,共120篇。
分别刊于天启元年(1621)前后、天启四年(1624)、七年(1627)。
这些作品有的是辑录了宋元明以来的旧本,但一般都做了不同程度的修改;也有的是据文言笔记、传奇小说、戏曲、历史故事,乃至社会传闻再创作而成,故“三言”包容了旧本的汇辑和新著的创作,是我国白话短篇小说在说唱艺术的基础上,经过文人的整理加工到文人进行独立创作的开始。
它“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笑花主人《今古奇观序》),是宋元明三代最重要的一部白话短篇小说的总集。
它的出现,标志着古代白话短篇小说整理和创作高潮的到来。
二拍
在“三言”的影响下,凌蒙初编著了《初刻拍案惊奇》(刊于1628年)和《二刻拍案惊奇》(刊于1632年)各40卷,人称“二拍”。
“二拍”与“三言”不同,基本上都是个人创作,“取古今来杂碎事可新听睹、佐谈谐者,演而畅之”(《二刻拍案惊奇小引》)。
它已经是一部个人的白话小说创作专集。
“卷帙浩
繁,观览难周”(笑花主人《今古奇观序》),故从中选取40种成《今古奇观》。
后三百年中,它就成为一部流传最广的白话短篇小说的选本。
“三言”、“二拍”的思想和内容和艺术成就“三言”、“二拍”的思想和内容和艺术成就→杂文参考→“三言”、“二拍”的思想和内容和艺术成就 2008-10-03明代在长篇小说取得突破成就的同时,短篇小说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拟话本“三言”、“二拍”的出现,则标志着白话短篇小说达到了高峰。
话本本是宋元说话艺人的底本,最初当为“话”的提纲、草稿;以后经人整理而成完整文案,可供人阅读,这就是话本小说,如宋时的《碾玉观音》与《错斩崔宁》;拟话本则是仿拟话本小说创作而成的短篇小说,其结构特征一般保留有“入话”,用语形式则仍保留“说话的”、“听话的”、“话分两头”等评话的行业用语。
“拟话本”这一称谓是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创制的。
话本小说的整理与拟话本小说的创作的直接诱因是印刷出版可以获取商业利润,因此,它的产生与风行,除了文学自身的发展因素以外,城市商业经济的发展、市民队伍的扩大、读者需求量的增加、造纸印刷技术的发展、出版印刷商的出现都是相关因素。
拟话本究竟始于何时,或者说把它从与之混在一起的话本小说中区分开来,并不容易。
今知具有“长篇拟话本”(这里是仿拟借用)性质《三国志演义》、《水浒传》产生于元末明初,则最早的白话短篇拟话本似当不迟于《三国志演义》、《水浒传》的成书时期。
单刊话本、积集话本到拟话本专集嘉靖年间晁瑮编的《宝文堂书目》中已经著录有几十种单刊话本,其话本本身的整理或仿拟刊行的实际时间自然要提前一定的年代。
今知最早的白话短篇小说集是《清平山堂话本》,是嘉靖年间洪楩编刻的。
洪楩是当时的藏书家与出版家,“清平山堂”是洪楩的堂号。
原书分《雨窗》、《长灯》、《随航》、《欹枕》、《解闷》、《醒梦》六集,每集分上下两卷,每卷五种,共六十种,故又称《六十家小说》。
今残存二十九篇。
一般认为,二十九篇中,宋人作品十一篇,元人作品六篇,明初作品十二篇。
其中《刎颈鸳鸯会》、《范张鸡黍死生交》、《简帖和尚》、《陈巡检梅岭失妻记》等十篇后被冯梦龙整理进“三言”中。
第六节话本小说集的代表作“三言二拍”
共存一百九十八个话本拟话本的“三言二拍”,代表了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既是小说美学的艺术宝库,也是小说文化的思想宝库。
“三言二拍”的艺术实践,使宋元时代形成的话本短篇小说形式更加成熟,并提升到小说美学的较高境界。
经过冯梦龙对宋元旧本的加工整理和润饰,以及冯梦龙、凌濛初对话本形式的成功摹拟创作,白话短篇小说获得了后来被拟话本作家普遍遵循的独特艺术形式。
摹拟说书场的现场情景,以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民间白话作为小说语言,采取事理相套的结构模式,构想常中出奇的故事情节,反映普通人的现实生活,这种独具民族文化特色的小说,虽在宋元时代已初具规模,但“三言二拍”才使它完全定型化并产生广泛影响。
“三言二拍”中艺术成就较高的,是那些爱情婚恋作品和公案小说。
“三言”中婚恋佳作甚多,《闹樊楼多情周胜仙》、《崔待诏生死冤家》、《乐小舍拼生觅偶》、《金明池吴清逢爱爱》等系改润宋元旧篇,《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卖油郎独占花魁》则为明人杰作。
《杜十娘》经过冯梦龙的再创作,是拟话本短篇小说少有的精品,女主人公的肮脏职业与美丽心灵,下贱身份与聪明智慧,屈辱地位与坚强人格,执著的美好追求与勇决的自我毁灭,形成一系列的巨大反差,震撼人心地控诉了罪恶社会,表现了壮烈的悲剧美,是一曲卑贱者伟大人格的颂歌。
《卖油郎独占花魁》写了另外一个妓女,她曾经被肮脏的风尘生活麻醉了人的尊严感,但是一个地位似乎出她还要低微的卖油郎,却用自己近乎宗教情感的高尚爱情,使她恢复了人格灵性,终子对卖油郎爱的呼唤回以“我要嫁你”的心声,作品在善与恶、真与假、美与丑、情与欲、爱恋与摧残、衣冠禽兽与市井良民的强烈对比中,赞颂了爱的力量,也肯定了小人物的爱情追求。
“二拍”中写情作品也不少,《李将军错认舅刘氏女诡从夫》读来十分感人。
作品赞美了一对恩爱夫妻生死不渝的纯真爱情。
他们的结合带有近代婚恋色彩,刘翠翠与金定幼时同窗恋爱,发誓决不他适,双方父母也开通,女家不嫌男家门户低穷,男家慨然同意入赘,遂使有情人成就了美满姻缘。
不想逢兵乱妻子被一将军抢夺,为免夫家遭难,只好忍辱偷生;丈夫千辛万苦,行乞访寻。
七年后终于找到,但将军威势难犯,只能冒充兄妹,得一相见,后同住府中,却咫尺天涯,不得团聚。
金定抑郁而死,翠翠随之病亡,将军未识真情,同意翠翠遗瞩,使“兄妹”同冢而埋,恩爱夫妻,生不得同床,而死得同穴。
死后他们做了鬼夫妻,享受爱情,终不分离。
作品一再强调他们的生死相随是“情之所钟”,还在入话中讲了一对夫妻无“情”之后,即“各无系恋”协议分手,且死后儿女欲之合冢尸体却转背相向的故事,作为反证。
如果说婚恋作品多富于情感魅力和悲剧美的话,那么公案小说则较多地诉诸理性思维,而且不少作品采取了喜剧的审美态度,甚至是冷厉的讽刺和幽默,尤其凌濛初的“二拍”中一些写犯罪行骗的作品,这种特点更为明显。
对于犯罪小说的叙述,作者采取了较高的俯视角度,他并不宽恕恶人,但也不把廉价的同情给受害者或受骗者,他总把一桩桩罪案或骗局解释为罪恶与愚蠢相互作用的结果,让罪人与愚人(受害者)一起分担责任。
这些作品提示人们,消灭愚蠢和错误,可能是制止罪行的更好办法,所以,作者对受害者也不乏嘲讽和批评。
《丹客半黍九还富翁千金一笑》是个进入了幽默情境的讽刺喜剧,一潘姓富翁,贪财好色,骗子遂设计一精巧的丹客美人之局,使之陷入圈套,大损钱财,富翁犹执迷不悟,再次堕人另一“丹客”骗局,但仍不醒悟,直到成为第一次行骗的“丹客”新骗局的帮手,被人拿住,问明真情后虽被释放,却已盘缠俱无,只能讨乞回家。
可笑的是,富翁迎请“丹客”,本为发财,但一见了“丹客”随带的“小妾”(雇用的妓女),顿时“炼丹的事又是第二着了”,每日只想勾搭,此时“丹客”借故回家悄然盗走全部母银,富翁还以为天赐良机,迫不及待地与“小妾”勾搭,“丹客”回来后理直气壮地赖了母银,还为“小妾”失身又索赔一笔,富翁一边跪地讨饶,一边心责自己太性急:要是丹炼成了再勾美人,岂不两全其美?又觉得“丹客”得了银子便不再追究,“还自道侥幸”。
作品写“丹客”的心计语言,真是天衣无缝,写富翁的庸俗心理,也毫发逼真,读之忍俊不禁。
在这部作品里,对愚行的嘲讽超过了对罪行的揭露。
在世情长篇小说出现以前,中国的长篇小说追求动作性,多只在行动中刻划人物。
但话本拟话本小说特别是“三言二拍”中,却已有精彩细腻生动的心理描写,而且这些心理描写不但使人物形象更加复杂丰富,还成为情节奇异发展的逻辑动因,实际上是对人物行动的心理分析,这种分析使无论多么奇巧的故事,都变得常理能通,常情可解,增加了作品的厚度和感染力。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卖油郎独占花魁》、《丹客半黍九还》等作品,都依赖了成功的心理分析描写。
《白玉娘忍苦成夫》(《醒世恒言》卷十九)的心理分析尤能与人物处境和情节发展完美配合。
元将张万户把掳来男女为仆,又随意配对,程万里和白玉娘就这样成了患难夫妻。
白玉娘知道丈夫想逃,有心成全,但程万里却由于环境的压迫变得神经过敏,草木皆兵。
妻子真心劝逃,程万里却老大惊讶,心中想道:“他是妇人女子,怎么有此丈夫见识,道着我的心事?况且寻常人家,夫妇分别,还要多少留恋不舍。
今成亲三日,恩爱方才起头,岂有反劝我还乡之理?只怕还是张万户教他来试我。
”便正色反驳,此日早起,“程万里思想:‘张万户教他来试我,我今日偏要当面说破,固住了他的念头,不来提防,好办走路’。
”于是反在张万户那里告发了妻子,张万户怒极要鞭打白玉娘,程万里又“心中懊悔道:‘原来他是真心,倒是我害他了’。
”但到张夫人劝住了张万户时,程万里“心中又想道:‘还是做下圈套来试我。
若不是,怎么这样大怒要打一百,夫人刚开口讨饶,便一下不打?况夫人在里面,哪里晓得这般快就出来护救?且喜昨夜不曾说别的言语还好。
’”到了晚间,他见玉娘并无怨意,更自我证实:“一发是试我了。
”后来白玉娘又劝丈夫早逃为好,他愈加
怀疑,认为是张万户教她再来试他断了逃走念头没有,于是次日又报告了张万户,张万户暴跳如雷,决定卖掉白玉娘,另为程万里择妻,程万里才知道妻子果是真心,悔之晚矣!这一段故事的发展,全以程万里反反复复的心
理活动作为契机,逼真地表现了典型情景中人物的典型心理状态。
“三言二拍”里对商人、僧尼、妓女、嫖客、富翁、骗子、罪犯、官吏等形形色色的市井人物,都有独到的心理分折,这是“三言二拍”的重要艺术成效。
“三言二拍”的白话小说语言也是相当成功的,虽然其中的某些迂腐说教令人生厌,俗套太多也影响到语言未能更具创造性,但整体来说,大都叙述生动,描写细腻,即令是说理部分,也往往能议论风生,耐人寻味,尤其是一些喜剧作品,夹叙夹议,幽默诙谐,机趣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