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学基础综合》考试大纲范文

《药学基础综合》考试大纲范文

《药学基础综合》考试大纲范文
《药学基础综合》考试大纲范文

中南大学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药学基础综合》考试大纲本考试大纲由中南大学药学院教授委员会于2011年7月12日通过。

药学基础综合由《基础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两部分组成,下面分别论述其考试大纲。

考试参考书:

1.《基础有机化学》邢其毅,裴伟伟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

2.《分析化学》李发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六版。

《基础有机化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药学综合是中南大学招收药学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和有效地测试学生掌握药学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在实际中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考查目标

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研究方法

熟练理解和掌握基本有机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化学反应

熟练理解和掌握常见有机化学反应机理

熟练理解和掌握常见有机化合物的制备、合成路线设计

掌握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光谱解析和结构确证

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试验设计

三、试卷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和考试时间:基础有机化学部分15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和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试卷内容包括有机化学基本概念,原理,有机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有机反应,反应机理,化合物制备,合成方法,波谱解析,有机实验基本操作方法和试验设计。

四、试卷题型结构

填空题: 50-70分

简答和机理题: 20-30分

合成设计题: 20-30分

实验部分: 15-20分

波谱解析和结构推断: 15-20分

五、考查内容

第1章绪论1.1有机化学和有机化合物的特性1.2结构概念和结构理论,价键理论,分子轨道理论1.3化学键1.4酸碱理论

第2章有机化合物的分类、表示方法和命名2.1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有机化合物的表示方式2.2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第3章立体化学

3.1轨道的杂化和碳原子价健的方向性

3.2构象与构象异构体

3.3旋光异构体

第4章烷烃自由基取代反应

4.1烷烃的分类,烷烃环烃的物理性质

4.2烷烃的反应

4.2烷烃的制备

第5章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和质谱5.1紫外光谱5.2红外光谱5.3核磁共振5.4质谱

第6章脂肪族饱和碳原子上的亲核取代反应 -消除反应

6.1脂肪族饱和碳原子上的亲核取代反应6.2 -消除反应

第7章卤代烃有机金属化合物7.1卤代烃的分类,卤代烃的结构卤代烃的物理性质7.2卤代烃的反应7.3卤代烃的制备

第8章烯烃亲电加成自由基加成共轭加成

8.1烯烃的分类,烯烃的结构特征烯烃的物理性质8.2烯烃的反应8.3烯烃的制备

第9章炔烃9.1炔烃的结构炔烃的物理性质9.2炔烃的反应9.3炔烃的制备

第10章醇和醚10.1醇的分类、醇的反应与制备10.2醚的分类、醚的反应与醚的制备

第11章苯和芳香烃、芳香亲电取代反应11.1芳香烃的结构芳香烃的物理性质11.2芳香烃的反应11.3芳香烃的制备11.4 Huckel规则和非苯方向体系

第12章醛和酮亲核加成共轭加成12.1醛酮的定义分类结构和物理性质

12.2醛酮的反应12.3醛酮的制备

第13章羧酸13.1羧酸的分类物理性质和结构13.2羧酸的反应13.3羧酸的制备

第14章羧酸衍生物酰基碳上的亲核取代反应14.1羧酸衍生物结构和物理性质14.2羧酸衍生物的反应14.3羧酸衍生物的制备

第15章碳负离子缩合反应

15-1碳氢酸的概念,15-2酮式烯醇式互变结构15-3缩合反应简述15-4羟醛缩合15-5胺甲基化反应15-6酯缩合反应15-7 Robinson增环反应15-8碳负离子的烃基化,酰化15-9 beta-二羰基化合物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15-10 Perkin reaction 15-11 Knoevenagel reaction15-12 Darzen reaction15-13 安息香缩合反应

第16章周环反应

16-1周环反应和分子轨道对称守恒原理

16-2 前线轨道理论电环化反应环加成迁移反应

16-3能量相关理论

16-4芳香过渡理论

第17章胺

17-1 胺的分类17-2 胺的结构17-3 胺的性质17-4胺的反应胺的成盐四级胺碱和hofmann 反应17-5胺的制备

第18含氮芳香化合物芳香亲核取代反应

18-1 芳香硝基化合物18-2芳香胺

18-3苯炔

第19章酚和醌

19-1 酚结构性质衍生物反应制备19-2 醌结构性质衍生物反应制备

第20章杂环化合物

20-1杂环化合物分类命名结构

20-2杂环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反应呋喃噻吩 pyrole 吡啶唑二嗪20-3杂环化合物的制备呋喃噻吩 pyrole 吡啶唑二嗪吲哚喹啉异喹啉嘌呤

第21 单糖寡糖和多糖

21-1单糖的结构命名分类性质反应测定21-2寡糖多糖

第22章氨基酸多肽

22-1氨基酸的结构名称物理性质

22-2氨基酸的反应

22-3氨基酸的制备

22-4多肽的命名结构合成

第23章新型有机合成方法

Heck 反应 Bergman反应Myers-saito反应Sharpless环氧化反应Sharpless烯烃不对称双羟基化反应,Sharpless烯烃不对称氨基羟基化反应SUZIKI-MIYAURA 反应TAKAI反应COREY-BAKSHI-SHIBATA 烯烃复分解反应

第24章有机合成基础

24-1有机合成的基本概念

24-2有机合成逆合成分析的基本思路

第25章有机化学实验

25-1仪器使用、25-2实验基本操作和方法25-3试验方案设计

《分析化学》考试大纲

I.考试性质

分析化学考试是为中南大学药学院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药学基础综合的一部分,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学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各种化学分析方法的原理、分析仪器装置的结构及仪器使用方法、各类仪器分析方法在测定物质化学组成、状态、含量和结构中的应用。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药学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分析化学知识,并有利于药学院各专业择优选拔。

II.考查目标

《分析化学》内容包括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大部分。化学分析包括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滴定分析法、重量分析法;仪器分析包括光学分析(紫外、荧光、红外、原子吸收、核磁共振)、质谱、色谱分析(色谱分析法概论、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平面色谱、毛细管电泳、色谱联用分析法)等。重点掌握各分析方法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应用。

要求考生掌握基本的原理和测定方法,能够运用化学平衡的理论和知识,处理和解决各种滴定分析法的基本问题,熟悉重量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要求考生系统地掌握各类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各种仪器分析方法的原理、仪器装置的结构及仪器使用方法、各类仪器分析方法在测定物

质化学组成、状态、含量和结构中的应用,熟悉各种仪器分析方法在药学中的应用。

I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本试卷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化学分析约30%

仪器分析约70%

IV.试卷题型结构

选择题60分(20小题,每小题3分)

判断题20分(10小题,每小题2分)

问答题30分(3小题,每小题10分)

计算和论述题40分(2小题,每小题20分)

V.考查内容

1.化学分析部分:

第一章绪论

了解:分析化学及其在药学方面的应用。

熟悉:分析方法的方法分类。

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内容,分析过程和步骤。

第二章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了解:统计处理的几个基本概念(正态分布,t分布,平均值的精密度、置信区间、显著性检验、相关与回归)。

熟悉:测量误差对分析结果的影响,偶然误差的规律性,异常值的取舍规则。

掌握:误差产生的原因和减免方法,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第三章滴定分析法概论

了解:滴定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基准物质的条件,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方法。滴定分析法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熟悉:滴定的方式和应用。

掌握: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及滴定分析的计算。

第四章酸碱滴定法

了解:酸碱质子理论要点,水溶液中的酸碱平衡。混合指示剂的特点,缓冲溶液的性质,缓冲容量。滴定误差产生的原因及计算方法,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熟悉: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原理,常用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及其影响因素,酸碱标准溶液配制与标定。

掌握:各种类型酸碱滴定曲线的特点,影响滴定突跃范围的因素,化学计量点酸度的计算和指示剂的选择原则。一元弱酸(弱碱)及多元酸(碱)能被准确滴定的条件。

第五章配位滴定法

了解:EDTA的性质及其配合物的特性。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使用条件和选择。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方法。

熟悉: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方法。

掌握:EDTA滴定法的基本原理,影响配位平衡的主要因素及配位平衡的有关计算。准确滴定的条件。

第六章氧化还原滴定法

了解:氧化还原滴定法的特点及应用。氧化还原指示剂的选择原则及适用条件。

熟悉:影响条件电位的因素,影响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程度和速度的因素。氧化还原滴定对化学反应的要求。氧化还原滴定法常用的指示剂。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基本原理,条件电位,准确滴定的条件。

掌握:氧化还原滴定曲线的特点及影响滴定曲线突跃范围的因素,化学计量点电位的计算。高锰酸钾法和碘量法的原理,滴定条件,基准物,指示剂,滴定方式,应用范围及结果计算。

第七章沉淀滴定法和重量分析法

了解:银量法的应用与示例。重量分析法的特点。

熟悉:沉淀滴定法对沉淀反应的要求及影响滴定曲线突跃范围的因素。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沉淀重量法的操作步骤,沉淀的洗涤方法和洗涤剂的选择原则。

掌握:银量法的三种指示终点方法的原理、滴定条件及应用范围。沉淀重量法的有关原理和计算,萃取重量法的萃取原理及有关基本概念。

第八章电位法及永停滴定法

了解:电位法的分类、特点及应用。电位法的基本原理,溶液pH值的测定原理、方法。其他离子的测定原理、定量方法。离子选择电极的主要类型及性能。

熟悉:电化学电池的工作原理及有关知识。标准pH缓冲溶液的选择。各种滴定体系指示电极和参比电极的选择。

掌握:电位滴定法的原理,终点的确定。永停滴定法基本原理。

2.仪器分析部分:

第一章仪器分析绪论

了解:分析化学中仪器分析方法的定义与分类、任务与作用,仪器分析的特点及其历史发展过程。

熟悉:仪器分析方法的分类及其作用。

掌握:分析仪器的分类依据及其基本组件。

第二章光谱分析法概论

了解:电磁辐射和电磁波的波动性质(散射、折射、反射、干涉、衍射);电磁辐射的量子力学性质;光分析仪器的一般组成。

熟悉:电磁辐射的量子力学性质及光分析仪器的基本组成。

掌握:电磁辐射的量子力学性质。

第三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了解:光吸收定律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电子跃迁类型、常用术语及有机化合物的可见-紫外吸收光谱)及其影响因素;可见-紫外吸收光谱在定性、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熟悉:有机化合物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类型及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掌握:电子跃迁的类型。

第四章荧光分析法

了解:荧光和磷光的产生;荧光与磷光和有机化合物结构间的关系;影响光致荧光的因素;荧光与磷光分析仪器及其应用。化学发光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化学发光的类型及其在仪器分析中的应用。

熟悉:荧光产生条件及其与物质分子结构的关系、荧光强度与物质浓度的关系。

掌握:荧光、磷光、化学发光的产生及与物质结构和环境条件的关系。

第五章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了解:原子发射光谱法与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分析流程及特点;原子发射光谱及原子吸收光谱产生的基本原理;分析仪器的基本组成及应用。

熟悉:原子发射光谱与原子吸收光谱的基本原理;定性及定量分析过程中的条件选择。

掌握:原子发射光谱与原子吸收光谱产生涉及的原子结构、能级等概念及表示法。

第六章红外吸收光谱法

了解:红外光谱区的划分及红外光谱法的特点;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有机化合物的基团频率及特征吸收;红外光谱仪的基本组成及试样制备方法;红外光谱法在未知化合物结构鉴定中的应用。

熟悉:红外光谱的跃迁机理;红外光谱在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中的应用。

掌握:红外光谱图的解析。

第七章核磁共振波谱法

了解:核磁共振波谱仪的基本原理(包括原子的自旋与分类、原子核的回旋、核磁共振、驰豫等内容);核磁共振波谱仪的基本组成及对分析试样的要求;核磁共振波谱中的化学位移及其影响因素;偶合常数及简单的自旋耦合与自旋分裂;简单核磁共振波谱的解析方法。

熟悉:核磁共振波谱法的基本原理;核磁共振波谱的解析。

掌握:核磁共振波谱图的解析。

第八章质谱法

了解:质谱仪的工作原理及主要部件;离子的主要类型(分子离子峰、同位素离子峰、碎片离子峰、亚稳离子峰、重排离子峰);有机化合物的质谱及有机化合物质谱的解析。

熟悉:质谱仪的工作原理;有机化合物质谱的解析。

掌握:有机化合物质谱图的解析。

第九章电位法与永停滴定法

了解:电分析法中涉及到的基本概念与术语(电化学池、电极等);电分析方法的分类及其特点。金属指示电极;膜电位与离子选择电极;离子选择电极的类型及其性能参数;电位滴定法的原理及指示电极的选用;电位分析法应用于定量分析。

熟悉:电分析方法中的基本概念及术语。膜电位;离子选择性电极的选用及响应机理;电位滴定法。

掌握:电分析化学中的基本理论;膜电位的产生机理。

第十章色谱分析法概论

了解:色谱法的发展历史与基本术语;色谱法的基本理论;色谱分离中的柱效、选择性与分离度;色谱法应用于定性、定量分析。

熟悉:色谱法的基本原理;常用术语及定性定量方法。

掌握:色谱法的塔板理论与速率理论。

第十一章气相色谱法

了解:气相色谱仪的组成液相色谱速率理论;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基本组成;液固吸附色谱的特点及应用;液液分配色谱、化学键合相色谱的特点及应用;其他色谱分离模式的特点与应用;色谱分离方式的选择。

熟悉:气相色谱法的基本原理;气相色谱法分离条件的选择;气相色谱定性定量分析。

掌握:气相色谱法用于定性分析;气相色谱仪检测器的原理及选择。

第十二章高效液相色谱法

了解:液相色谱速率理论;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基本组成;液固吸附色谱的特点及应用;液液分配色谱、化学键合相色谱的特点及应用;其他色谱分离模式的特点与应用;色谱分离方式的选择。

熟悉:液相色谱法的基本理论;色谱分离方式的选择。

掌握:液相色谱法的基本理论。

第十三章平面色谱法

了解:平面色谱法的分类与原理;薄层色谱法的主要类型,薄层色谱的吸附剂与展开剂,薄层色谱操作方法,薄层色谱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纸色谱法。

熟悉:薄层色谱的吸附剂与展开剂;薄层色谱的定性与定量分析。

掌握:薄层色谱的定性与定量分析。

第十四章毛细管电泳法

了解:毛细管电泳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毛细管电泳的主要分离模式;毛细管电泳仪。

熟悉:毛细管电泳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

掌握:毛细管电泳的主要分离模式。

第十五章色谱联用分析法

了解: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法;色谱-核磁共振联用分析法;色谱-红外光谱联用分析法;色谱-色谱联用分析法。

熟悉: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法。

掌握: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法。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试题册 专业:翻译硕士 考试科目: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共 5 页。 2.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册上无效。 3.答题时一律使用蓝、黑色墨水笔或圆珠笔,用其它笔作答不给分。4.考试时间为 3 小时,成绩满分150 分。

第一部分百科知识(50分) 请用汉语简要解释以下段落中划线部分的名词(共20题,每题2.5分。) 第一段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在第61届的(1)法兰克福书展中,(2)Google表示有意透过Goolge Books计划,将数以百万计的书籍电子化,供读者在网上阅读。书展中的另一热话,即Google的另一计划──Google Editions,希望通过完善的网络连结设定令读者随时随地能以手提电话或电子书进行阅读,以挑战(3)亚马逊刚于上周推出的Kindle电子书。正当Google的计划如箭在弦,(4)欧盟却提出在Google现存近100万本的典藏中,有近90万本仍受(5)版权法所保护,亦即是说,Google Books及Google Editions两大计划定必与欧盟法律龃龉。 第二段 今年以来全世界主要(6)资本市场IPO的规模,中国的融资额是900亿元,全球所有的融资额加起来是3000亿元,中国当之不让的成为世界最大的(7)IPO市场,第二名是香港,第三名是美国,美国IPO的总额是(8)纽约交易所和(9)纳斯达克,因此我们是远远领先于其他成熟的市场。分析市场和(10)创业板的时候,关键要看是否可以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换句话说,是否有足够的上市资源。 第三段 (11)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理性的文化,越是科学发达,人们的文化水准提高,认识能力增强的情况下,越是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在人们没有文化愚昧的情况下,中国传统文化是不易推广与传播的,因为它不具备传播这种文化的软件与硬件。在中国历史上,无论什么时候,哪一个(12)封建王朝都没有真正彻底的贯彻中国传统文化,所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从来都没有像(13)《圣经》文化和(14)《古兰经》文化那样,左右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的命运。现在最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彻底贯彻,而这种贯彻是民主的、自由的,人们自觉自愿地接受的,不愿接受马上就可以反对,而不是像欧洲(15)中世纪历史上的《圣经》文化。 第四段 (16)最高法院院长肖扬在提交给全国人大的工作报告中提出,未来最高法院在出台重要(17)司法解释之前,将通过互联网等媒体予以公布,广泛征求有关部门、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意见。中国属(18)大陆法系国家,从原则上说,立法权专属于宪法所规定的立法机构,主要是人大及行政部门,司法机关的职能则是严格地适用这些法律。但事实上,因为立法者永远都不可能是全能的,不可能预知未来,因而,法律全书不可能覆盖人间全部(19)法律关系。更何况,中国社会正处于迅速变革中,而诸多领域的法律要么存在空白,要么迅速落后于现实情况。在这种情况下,(20)审判机关制定一定范围内的法律规则,实有必要,“司法解释”由此应运而生。

《基础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基础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文科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教学的一门必修课程,也是其他各级各类专业的一门选修课。课程性质决定了其基础性地位。开设本门课程,旨在使学生通过学习,比较系统地掌握写作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熟悉写作的基本规律,培养学生写作一般文章所必须具备的基础能力。 本课程课内学时为36,共2学分,开设一个学期。 二、教学内容 本课程按导论、写作准备、写作过程、写作方式、文本要求、文本类型等几个方面为课程的基本框架。各部分既有侧重,更有联系,又都从不同的角度对写作的相关知识予以阐述。课程将本着拓展学生视野,为写作活动指点路径的基本思路开展教学工作。 三、教学媒体的使用 (一)文字教材 本课程以张杰主编的《基础写作》为基本教材,该教材是编制教学媒体、组织教学和复习考试的主要依据。编制文字辅助教材是为了辅助学生自学,为学生提供写作的素材,并增强写作兴趣。 (二)电视录像资源 录像教材为专题讲授型,由武汉大学人文学院张杰教授主讲,主要以文字教材涉及的几个大专题为讲授核心,突出解决教材中的重点问题,强化学生写作良好习惯的培养,通过电视手段直观演示学习、练习内容,使学生通过电视课的直观教学加深对文字主教材的理解和认识。 (三)网上辅导 1.在教学平台上开辟教学辅导栏目,及时发布教学重点与难点的辅导文章,定期刊载形式多样的练习题,供学生学习参考。 2.网上视频直播,讲解教学疑难问题。 3.利用BBS讨论板进行网上讨论,解答学生的问题,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 4.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四)直播课堂 根据教学情况安排,通过教育电视台播出,争取利用双向视频直播。

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doc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一、概述 根据建筑工程的特点,建筑工地现场可能发生的事故有:坍塌、火灾、中毒、爆炸、物体打击、高空坠落、机械伤害、触电,应急预案的人力、物资、技术准备主要针对这几类事故。 应急预案应立足于建筑施工工地事故的救援,立足于工程项目自援自救,立足于工程所在地政府和当地社会资源的救助。 二、应急组织 应急领导小组人员组成: 现场抢救组人员组成: 医疗救治组人员组成: 后勤服务组人员组成: 保安组人员组成: 应急组织的分工及人数应根据事故现场需要灵活调配。

应急组织结构图 应急领导小组职责:建设工地发生安全事故时,负责指挥工地抢救工作,向各抢救小组下达抢救任务、指令,协调各组之间的抢救工作,随时掌握各组最新动态并做出最新决策,第一时间向110、119、120、企业救援指挥部、当地政府安监部门、公安部门求援或报告灾情。平时应急领导小组成员轮流值班,值班者必须驻工地现场,手机24小时开通,发生紧急事故时,在项目部应急组长抵达工地前,值班者即为临时救援组长。 现场抢救组职责:采取紧急措施,尽一切可能抢救伤员及被困人员,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 医疗救治组职责:对抢救出的伤员,视情况采取急救处置措施,尽快送就近医院抢救。 后勤报务组职责:负责交通车辆的调配,紧急救援物资的征集及应急救援人员的餐饮。 保安组职责:负责工地的安全保卫,支援其他应急小组的工作,保护好现场。 三、救援器材 应急救援小组应配备下列救援器材: ①医疗器材:担架、氧气袋、塑料袋、急救包、小药箱; ②抢救工具:一般工地常备工具即基本满足使用; ③照明器材:手电筒、应急灯36V以下安全线路、灯具; ④通讯器材:电话、手机、对讲机、报警器; ⑤交通工具:工地常备一辆值班面包车,该车轮值班时不应跑长途; ⑥灭火器材:灭火器日常按要求就位,紧急情况下集中使用。 四、应急知识培训 应急小组成员在项目安全教育时必须附带接受紧急救援培训。培

开放教育(专科)基础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开放教育(专科)《基础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文科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教学的一门必修课程,也是其他各级各类专业的一门选修课。课程性质决定了其基础性地位。 开设本门课程,旨在使学生通过学习,比较系统地掌握写作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熟悉写作的基本规律,培养学生写作一般文章所必须具备的基础能力。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 基础写作属于基础实践课。它的相关课程专科阶段的《现代汉语》、《文学概论》、等,专科阶段后续课程《应用写作》、本科阶段的《写作专题》等。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课程内容有总体的把握; 2.牢固掌握《基础写作》的基本概念,深刻理解本课程的基本理论; 3.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掌握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写作常用文体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 1. 本课程以张杰主编的《基础写作》(2006年1月出版)为基本教材,该教材是编制教学媒体、组织教学和复习考试的主要依据。编制文字辅助教材是为了辅助学生自学,为学生提供写作的素材,并增强写作兴趣。 通过基本文字教材的准确叙述和音像教材的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学生对本课程的基本概念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和较全面的掌握; 2.文字教材的编写全面系统,条理清晰、通俗易懂;音像教材的制作要做到形象、活泼,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尽可能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 3.收听收视录像课之前,要求学生必须进行必要的文字教材的预习,课后布置必要的思考题或作业。提倡学生参加适当的社会实践,以巩固所学知识; 4.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市电大将通过教学平台进行教学辅导,发布教学信息。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远程教育教学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用好本课程的印刷媒体、音像媒体(建设中)、网络媒体等三种教学资源,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网上教学活动,发挥好教师导学、助学和促学三种作用,一方面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同时促使学生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五、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按照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务处的统一要求,在教学实施过程及期末考核时,按“了解、掌握、重点掌握”三个层次要求。 “了解”即要求一般地掌握有关内容,一般以填空、选择、判断等题型进行考核; “掌握”既要求清楚地掌握有关内容,一般以名词解释、填空、选择、判断、简答等题型进行考核;

《写作》考试大纲

《写作》考试大纲 写作是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也是文科各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它既有系统的理论性,又有强烈的实践性,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担负着全面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操、审美修养、心理素质以及创造能力和创新品质的重任。 《当代写作教程》共29章,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写作原理论(第1-6章),第二部分是写作过程论(写作载体,第7—12章),第三部分是写作文体论(第13-29章)。 考生必须掌握以下写作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第1—6章 一、写作主体、写作客体、写作受体的含义 二、写作主体素质的三个方面:人格品质、学识素养、能力结构 三、人品与文品、人格品质与选材立意、人格品质与文章格调三者之间的关 系 四、写作客体与写作主体的关系 五、写作受体的特征与素质 六、写作思维的品质、类型和方式 七、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灵感思维三种思维类型的含义、特点和思维的方 法 八、感受的含义、种类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九、联想与想象的含义、种类 第7—12章 十、材料、素材、题材、资料等概念的含义 十一、材料的选择与使用 十二、主题的含义与作用 十三、主题的提炼与要求 十四、结构的含义与基本要素 十五、结构的原则与要求 十六、叙述的概念与六要素 十七、对三种叙述视角与五种叙述方法的理解 十八、描写的含义与类别 十九、抒情的种类与特点 二十、议论的含义、议论三要素与议论的种类 二十一、说明的含义与分类 二十二、语言的功能、要求与素养 二十三、语体及其种类 二十四、优良文风的基本特征 二十五、文章修改的方法 第13—29章 二十六、当代散文的含义与分类 二十七、散文的特征与写作要求 二十八、掌握一般散文的写作 二十九、诗歌的含义与分类 三十、诗歌的特点和写作要求 三十一、小说的含义与特点 三十二、小说的审美特征

448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

全日制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本考试是全日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入学资格考试之专业基础课,各语种考生统一用汉语答题。各招生院校根据考生参加本考试的成绩和其他三门考试的成绩总分来选择参加第二轮,即复试的考生。 二、考试的性质与范围 本考试是测试考生百科知识和汉语写作水平的尺度参照性水平考试。考试范围包括本大纲规定的百科知识和汉语写作水平。 三、考试基本要求 1. 具备一定中外文化,以及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的背景知识。 2. 对作为母语(A语言)的现代汉语有较强的基本功。 3. 具备较强的现代汉语写作能力。 四、考试形式 本考试采取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单项技能测试与综合技能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强调考生的百科知识和汉语写作能力。试题分类参见“考试内容一览表”。 五、考试内容 本考试包括三个部分:百科知识、应用文写作、命题作文。总分150分。 I. 百科知识 1. 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对中外文化、国内国际政治经济法律以及中外人文历史地理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 2. 题型 要求考生解释出现在不同主题的短文中涉及上述内容的25个名词。每个名词2分,总分5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II. 应用文写作 1. 考试要求 该部分要求考生根据所提供的信息和场景写出一篇450词左右的应用文,体裁包括说明书、会议通知、商务信函、备忘录、广告等,要求言简意赅,凸显专业性、技术性和实用性。 2. 题型 试卷提供应用文写作的信息、场景及写作要求。共计4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III. 命题作文 1. 考试要求 考生应能根据所给题目及要求写出一篇不少于800词的现代汉语短文。体裁可以是说明文、议论文或应用文。文字要求通顺,用词得体,结构合理,文体恰当,文笔优美。 2. 题型 试卷给出情景和题目,由考生根据提示写作。共计6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答题和计分 要求考生用钢笔或圆珠笔做在答题卷上。 《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考试内容一览表

英语基础写作教学大纲

《英语基础写作》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英语基础写作 二、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三、教学时数:周学时数2,总学时数68 四、学分:4 五、开课时间:第3-4学期 六、开课专业:英语专业 七、教学对象:英语专业本科 八、教学目的:《英语写作》是针对英语专业本科二年级学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英语写作的基本理论、不同种类文体的写作方法及基本写作技巧,能够独立完成各种常用文体的写作。 九、课程内容: (1)文体:exposition, narration, description, argument, etc. (2)文体拓展方法:illustration, comparison and contrast, making analogy, classifying and dividing the subject, repetition, etc. (3)基本写作技巧:ways of brainstorming, ways of beginning, ways of conclusion, ways of development, readership awareness, genre awareness, peer editing, peer response, cohesion and coherence, responding to teacher feedback, how to use dictionaries, how to search and make use of internet resources, etc. 十、教学时间安排:

秘书写作考试大纲

秘书写作考试大纲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秘书写作》考试大纲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文秘教育 一、考试大纲说明 1、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秘书写作》是中文系文秘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基础课程,文秘写作是文秘专业学生的“看家本领”,与学生就业和职场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提高学生培养综合素质和增强其职场适应能力至关重要。 本课程的教学,通过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使学生了解文秘写作的基本规律,掌握常用文秘文体的写作技能,最终提高学生的文秘文体写作水平,以适应文秘岗位的需要。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可以积累扎实的文学修养和表达功底,能掌握文秘写作的社会情景,并能结合社会实际和工作实际,选择合适文体进行写作,能进行深刻的分析概括和提炼,能准确表达,实现提高应用文章写作水平的目标。 2、考试目标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充分理解秘书写作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各种秘书常用文书的特征,能够写出适合职场要求的各类应用文章。 二、考试内容和具体要求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秘书写作的特点; 第二节:秘书写作的作用; 第三节:秘书写作的要求。 考核知识点:

秘书写作的特点;秘书写作的作用;秘书写作的要求。 考核要求: 了解:秘书写作的特点、要求。 理解:秘书写作的作用。 第二章:应用文书的要素 第一节:应用文书的取材 第二节:应用文书的立意 第三节:应用文书的布局 第四节:应用文书的造语。 考核知识点: 应用文书的要素;应用文书取材的概念、要求;应用文书立意的概念、要求;应用文书布局的概念要求;应用文书造语的概念、特点和要求。 考核要求: 了解:应用文书的要素;应用文书取材的概念;应用文书立意的概念;应用文书布局的概念;应用文书造语的概念、特点。 理解:应用文书取材、立意、布局、造语的要求 第三章:应用文书的表达方式 第一节:叙述 第二节:议论 第三节:说明 考核知识点:

歌曲写作基础教学大纲2016版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注:本课程大纲根据2016年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歌曲写作基础》是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歌曲写作中体裁、曲式、形式、内容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巧,能够独立完成较高艺术水准的歌曲作品。并为《即兴伴奏》、《曲式与作品分析》、《作曲指导》、《电脑音乐》等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设计思路: 本课程注重学生的实际音乐创作能力,课程从简单一段式体裁歌曲入手至三段式复杂歌曲;课程注重谱例分析与实际创作并重,引入模仿写作的手段而调动学生积极性;课程以现场演唱的形式演绎学生作品,互动性强。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较熟练地掌握歌曲创作的基础知识和技巧,较熟练地掌握小型声乐作品的旋律、节奏、调式、主题发展、词曲结合、曲式结构等方面的写作技法,并能在分析和创作中运用各种创作技术。从而为分析、研究和创作中大 - 4 -

型声乐作品及进一步的理论学习打下较坚实的基础。 三、学习要求 要完成所有的课程任务,学生必须: (1)按时上课,上课认真听讲。课堂表现和出勤率是成绩考核的组成部分。 (2)按时完成常规练习作业,并逐次指定作业人员对其作品进行展示。延期提交作业需要提前得到任课教师的许可。 (3)指定作业人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创作、伴奏、演唱三位一体的课堂表演形式来展示自己的作品,这也是成绩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教学进度 - 4 -

- 4 -

- 4 - 五、参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选用教材:《歌曲写作基础》 朱敬修 高等教育出版社 2、主要参考书: ①樊祖荫《歌曲写作教程》,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年8月第1版 ②方智诺《歌曲分析与写作》,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11月第1版 ③马 辉《歌曲写作教程》,华乐出版社, 2004年1月第1版 六、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 E :A.闭卷考试 B.开卷考试 C.论文 D.考查 E.其他 (二)成绩综合评分体系:

《秘书写作》考试大纲

《秘书写作》考试大纲 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 文秘教育一、考试大纲说明 1、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秘书写作》就是中文系文秘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基础课程,文秘写作就是文秘专业学生的“瞧家本领” , 与学生就业与职场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对于提高学生培养综合素质与增强其职场适应能力至关重要。 本课程的教学,通过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使学生了解文秘写作的基本规律, 掌握常用文秘文体的写作技能, 最终提高学生的文秘文体写作水平, 以适应文秘岗位的需要。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可以积累扎实的文学修养与表达功底, 能掌握文秘写作的社会情景,并能结合社会实际与工作实际, 选择合适文体进行写作,能进行深刻的分析概括与提炼能准确表达, 实现提高应用文章写作水平的目标。 2、考试目标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充分理解秘书写作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各种秘书常用文书的 特征,能够写出适合职场要求的各类应用文章。 二、考试内容与具体要求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秘书写作的特点; 第二节: 秘书写作的作用; 第三节: 秘书写作的要求。 考核知识点: 秘书写作的特点; 秘书写作的作用; 秘书写作的要求。 考核要求: 了解:秘书写作的特点、要求。 理解:秘书写作的作用。 第二章: 应用文书的要素 第一节: 应用文书的取材 第二节: 应用文书的立意 第三节: 应用文书的布局

第四节: 应用文书的造语。 考核知识点: 应用文书的要素;应用文书取材的概念、要求; 应用文书立意的概念、要求; 应用文书布局的概念要求; 应用文书造语的概念、特点与要求。 考核要求: 了解: 应用文书的要素; 应用文书取材的概念; 应用文书立意的概念; 应用文书布局的概念; 应用文书造语的概念、特点。 理解:应用文书取材、立意、布局、造语的要求 第三章: 应用文书的表达方式 第一节: 叙述 第二节: 议论 第三节: 说明 考核知识点: 叙述的概念、种类、特点及在应用文中的运用; 议论的概念、种类、特点及在应用文中的运用; 说明的概念、种类、特点及在应用文中的运用; 考核要求: 了解: 叙述的概念、种类与特点; 议论的概念、种类与特点; 论点、论据、论证的概念; 论证的方式; 说明的概念、种类与特点。 理解:叙述、议论、说明在应用文中的运用。 第四章: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知识 第一节: 行政公文概述 第二节: 行政公文的格式 第三节: 行政公文的行文规则 第四节: 行政公文的处理 考核知识点: 行政公文的概念、行政公文的种类、行政公文的格式要求、行政公文的行文规则、行政公文的处理程序。 考核要求: 了解: 行政公文的概念、行政公文的种类、行政公文的格式构成。

《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考试大纲

《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本考试是全日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入学资格考试之专业基础课,各语种考生统一用汉语答题。各招生院校根据考生参加本考试的成绩和其他三门考试的成绩总分来选择参加第二轮,即复试的考生。 二、考试的性质与范围 本考试是测试考生百科知识和汉语写作水平的尺度参照性水平考试。考试范围包括本大纲规定的百科知识和汉语写作水平。 三、考试基本要求 1. 具备一定中外文化,以及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的背景知识。 2. 对作为母语(A语言)的现代汉语有较强的基本功。 3. 具备较强的现代汉语写作能力。 四、考试形式 本考试采取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单项技能测试与综合技能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强调考生的百科知识和汉语写作能力。试题分类参见“考试内容一览表”。 五、考试内容 本考试包括三个部分:百科知识、应用文写作、命题作文。总分150分。 I. 百科知识 1. 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对中外文化、国内国际政治经济法律以及中外人文历史地理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 2. 题型 要求考生解释出现在不同主题的短文中涉及上述内容的25个名词。每个名词2分,总分5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II. 应用文写作 1. 考试要求

该部分要求考生根据所提供的信息和场景写出一篇450词左右的应用文,体裁包括说明书、会议通知、商务信函、备忘录、广告等,要求言简意赅,凸显专业性、技术性和实用性。 2. 题型 试卷提供应用文写作的信息、场景及写作要求。共计4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III. 命题作文 1. 考试要求 考生应能根据所给题目及要求写出一篇不少于800词的现代汉语短文。体裁可以是说明文、议论文或应用文。文字要求通顺,用词得体,结构合理,文体恰 当,文笔优美。 2. 题型 试卷给出情景和题目,由考生根据提示写作。共计6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答题和计分 要求考生用钢笔或圆珠笔做在答题卷上。 《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考试内容一览表

基础写作教学大纲

《基础写作》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基础写作课程代码 课程类型 专业必修课 适用对象 汉语言文学本科(师范类) 总学时数 92 周学时数第1学期2,第2学期4 开课学期 1、2 学分 6 先修课程 基本教材《现代写作教程》,董小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教材:1. 《基础写作教程》尉天骄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2.《写作教程》,路德庆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二、课程描述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二)课程教学目的 写作是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兼具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并带有师范专业的特色。开设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系统的写作理论知识,提高写作能力和研究能力,为学习其他课程和今后的发展夯实“会写”的基础;同时,使学生了解中学作文教学的基本原理,初步熟悉作文教学的规律和方法,为将来胜任语文教学工作做好“会教”的准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基础写作理论和主体素养知识,结合写作过程训练和文字表述训练,使学生掌握文学文体、理论文体和实用文体的写作能力。 (三)课程的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创造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相长和因材施教的原则。 写作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 正确处理理论知识传授和写作训练的关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首先选准知识点精讲细讲,使学生进入写作学理论体系,形成写作和研究的氛围。其次根据每章节的重点进行写作实践训练,实现最终目标——每人一本“精品作文集”。讲授时以传统讲授为主要授课方法,以多媒体技术及教学课件为辅助教学手段。 2.为学生提供优秀范文,讲前用例文引路,让学生对相关写作理论有感性认识,讲后用例文分析印证写作理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写作理论。 3.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教学讨论活动,强调广泛阅读,培养学生读书和写作的积极性。 4.提倡自主创作,提倡为实际工作和学习写作,鼓励学生为各级各类刊物投稿,对发表或录用文章的学生给予奖励。 5.对学生的作文、作业认真批改讲评,每学期作文评改课不得少于6次,其中包括学生互评与自评。 三、课程各章建议学时分配 章次内容建议学时

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考试大纲.doc

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考试大纲 科目名称: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 科目代码:448 适用专业:翻译硕士 参考书目:无 本科目不依据任何教科书命题。 一、考试性质和目的 本考试作为全日制MTI入学考试的专业基础课考试,旨在测试考生百科常识和汉语写作水平,以考察考生的知识结构以及汉语基本功和应用能力是否达到进入MIT学习阶段的要求。 二、考试基本要求 本考试范围包括以社会文化为主的百科常识和汉语写作水平,要求用汉语答题。对考生基本要求如下: 1. 具备一定中外文化,以及政治、经济、法律、社会等方面的背景知识。 2. 对作为母语的现代汉语有较强的基本功。 3. 具备较强的现代汉语写作能力。 三、考试形式和内容 本考试采取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单项技能测试与综合技能测试相结合的方法,侧重考察考生的百科知识和汉语写作能力,包括五个部分:百科知识、应用文写作、命题作文,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详见附表)。 I. 百科知识 1. 要求 要求考生对中外文化、国内国际政治、经济、法律以及中外人文历史地理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 2. 题型

百科知识测试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20道单项选择题;第二部分为20道填空题,第三部分为15道名词解释题,要求考生根据自身对百科知识的掌握相应作答。 II. 应用文写作 1. 要求 该部分要求考生根据所提供的信息和场景写出一篇300词左右的应用文,体裁包括说明书、会议通知、商务信函、备忘录、广告、推荐信、求职信、欢迎词等,要求言简意赅,凸显专业性、技术性和实用性。 2. 题型 试题提供应用文写作的信息、场景及写作要求。 III. 命题作文 1. 要求 考生应能根据所给题目及要求写出一篇不少于700字的现代汉语短文。体裁可以是说明文、议论文或应用文。要求语句通顺、用词得体、结构合理、文体恰当、文笔优美。 2. 题型 试卷给出情景和题目,由考生根据提示写作。 附:《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考试一览表

《实用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实用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12110460课程名称:实用写作 英文名称:Practical Writing 课程性质: 必修通识课程 总 学 时:36学 分:2 适用对象:非中文专业本科学生先修课程:中学语文,大学语文 二、编写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 《实用写作》是我校为非中文专业学生开设的必修通识课程,是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的基础课程,是一门工具性、实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 (二)课程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实用写作》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写作素质和实际写作能力,以适应大学阶段的学习要求和毕业后就业、参加工作的需要。通过系统地学习应用文写作的基础理论,学习实践类、校园文化类、求职就业类、行政公文类等应用文文体知识,使学生系统掌握实用类文体的实际用途及其写作要领,使其实际写作水平得到切实的提高,以适应当前和今后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写作需要,为其总体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提供必要的知识保证。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測。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的讲授为一个学期,分为四个部分,重点是学术论文、消息、求职信、求职简历、行政公文等实用文文体知识,难点是学习实用文写作的基础理论,掌握写作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常用文体文本写作要领。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婭骒。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实用写作》教学以案例教学法为主,注重常用文体的写作训练。在教学中整合运用讨论式、启发式、质疑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要强化写作练习,以提高学生的能力写作。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酽锕极額閉镇桧 猪訣锥顧荭。 (五)实践环节 无。 (六)教学时数分配表 《实用写作》教学时数分配表 教学内容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采用何种多媒体教学手段 章节 主要内容 讲授 实验 讨论 习题 课 外 其它 小 计 1 绪论 1 1 1 3 多媒体 2 校园篇:请假条、证明信、调查报告、学术论 文、消息、通讯、计划、总结、 10 1 4 1 16 多媒体 3 求职篇:求职信、个人简历、演讲词、申论 5 1 2 1 9 多媒体 4 职场篇:广告文案、合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 处理办法、通知、通告、通报、请示、报告、函、 8 1 2 1 12 多媒体

基础写作课程教学大纲..doc

《基础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绪言 第一节第一节基础写作课的性质、任务 一、基础写作课的性质 二、基础写作课的任务 第二节第二节写作者的基本修养 一、加强思想修养 二、积累生活经验 三、扩展知识 四、学习语言 五、磨练写作技巧 第一章第一章作文过程 第一节写前的准备 一、感知和发现 二、确定写作目的 三、选取材料 四、形成构想 五、编写提纲 第二节起草 一、每段盘算好才能动笔 二、运用恰当的语言 三、注意文脉的贯通 四、初稿一气呵成 第三节第三节修改定稿 一、着眼于文章的内容 二、改好表现形式 三、用原稿纸誓清 第二章第二章确定写作目的 第一节写作必先确定目的 一、写作是有目的的言语行为 二、写作目的制导写作全过程 三、确定写作目的的两个条件 第二节第二节确定主题 一、主题及其相关的概念 二、确定主题的要求 三、主题的限定

第三节第三节明确读者 一、树立明确的读者意识 二、明确读者的要求

第三节 第三节 材料的使用 第四节 第四节 选择材料的要求 第四章 第一节 第四章 材料的安排 材料安排的基本类型 第四节第四节 发想 一、 发想的一般过程 二、 创意的整合 第三章第三章 材料的获取和使用 第一节材料及其相关的概念 一、材料 素材、题材 资料 第二节第二节 材料的获取和积累 一、材料的出处 材料的获取 材料的积累 一、 材料的解释和结论 二、 材料为文章提供内容,它是主题形成的基础 三、 材料为文章提供内容,它又是表现主题的支柱 一、 材料要确实 二、 材料要有力地支持主题 三、 材料要有魅力 四、 选材还要考虑文体和篇幅 一、 列举 二、 自然的顺序 三、 对应联系的顺序 四、 叙议结合的顺序 五、 阐述的顺序 六、 论述的基本顺序 七、 容易了解的顺序 八、 增强印象的顺序 九、 习惯的顺序 十、以上各种类型的交织运用 第二节第二节 编写提纲 一、 编写提纲的意义 二、 编写提纲的方法 第五章第五章 构段 第一节段及其相关的概念 一、 段

秘书写作考试大纲

《秘书写作》考试大纲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文秘教育 一、考试大纲说明 1、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秘书写作》是中文系文秘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基础课程,文秘写作是文秘专业学生的“看家本领”,与学生就业和职场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提高学生培养综合素质和增强其职场适应能力至关重要。 本课程的教学,通过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使学生了解文秘写作的基本规律,掌握常用文秘文体的写作技能,最终提高学生的文秘文体写作水平,以适应文秘岗位的需要。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可以积累扎实的文学修养和表达功底,能掌握文秘写作的社会情景,并能结合社会实际和工作实际,选择合适文体进行写作,能进行深刻的分析概括和提炼,能准确表达,实现提高应用文章写作水平的目标。 2、考试目标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充分理解秘书写作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各种秘书常用文书的特征,能够写出适合职场要求的各类应用文章。 二、考试内容和具体要求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秘书写作的特点; 第二节:秘书写作的作用; 第三节:秘书写作的要求。 考核知识点: 秘书写作的特点;秘书写作的作用;秘书写作的要求。 考核要求: 了解:秘书写作的特点、要求。 理解:秘书写作的作用。 第二章:应用文书的要素

第一节:应用文书的取材 第二节:应用文书的立意 第三节:应用文书的布局 第四节:应用文书的造语。 考核知识点: 应用文书的要素;应用文书取材的概念、要求;应用文书立意的概念、要求;应用文书布局的概念要求;应用文书造语的概念、特点和要求。 考核要求: 了解:应用文书的要素;应用文书取材的概念;应用文书立意的概念;应用文书布局的概念;应用文书造语的概念、特点。 理解:应用文书取材、立意、布局、造语的要求 第三章:应用文书的表达方式 第一节:叙述 第二节:议论 第三节:说明 考核知识点: 叙述的概念、种类、特点及在应用文中的运用;议论的概念、种类、特点及在应用文中的运用;说明的概念、种类、特点及在应用文中的运用; 考核要求: 了解:叙述的概念、种类和特点;议论的概念、种类和特点;论点、论据、论证的概念;论证的方式;说明的概念、种类和特点。 理解:叙述、议论、说明在应用文中的运用。 第四章:国家行政机关公文知识 第一节:行政公文概述 第二节:行政公文的格式 第三节:行政公文的行文规则 第四节:行政公文的处理 考核知识点: 行政公文的概念、行政公文的种类、行政公文的格式要求、行政公文的行文规则、行政公文的处理程序。

《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考试样题参考答案

《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考试样题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百科知识 (50’) 全球化:全球化是使产品或服务进入全球市场而进行的有关的商务活动,包括正确的国际化设计,本地化集 成,以及在全球市场进行的市场推广、销售和支持的全部过程。企业通过全球化实现其全球化发展战略,实现全球化业务,扩大市场规模,降低服务成本,提升综合 竞争力,展现企业发展实力,增强用户信心,树立市场形象。 新兴市场:新兴市场指的是发展中国家的股票市场。按照国际金融公司的权威定义。只要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 均国民生产总值(GNP)没有达到世界银行划定的高收入国家水平,那么这个国家或地区的股市就是新兴市场。有的国家,尽管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GNP水平已 进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但由于其股市发展滞后,市场机制不成熟,仍被认为是新兴市场。 直接融资:直接融资是指拥有暂时闲置资金的单位(包括企业、机构和个人)与资金短缺需要补充资金的单位,相互之间直接进行协议,或者在金融市场上前者购买后者发行的有价证券,将货币资金提供给所需要补充资金的单位使用,从而完成资金融通的过程。 流动性过剩:简单地说,流动性过剩就是货币当局货币发行过多,货币量增长过快,银行机构资金来源充沛,居民储蓄增加迅速。在宏观经济上,它表现为货币增长率超过GDP增长率;就银行系统而言,则表现为存款增速大大快于贷款增速。 财政赤字:财政就是一国政府的收支状况。一国政府在每一财政年度开始之初,总会制定一个当年的财政预算方案,若实际执行结果收入大于支出,为财政赢余;支出大于收入,为财政赤字。 宏观调控:宏观调控是国家为了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迅速地发展,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引导推 动社会全面进步而采取的经济措施。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国家采取宏观调控的手段通常有:(1)法律手段与经济政策,如:调整税率,金融、财政补 贴等;(2)计划指导,如:国家大的投资规划,或在某些行业和领域实行配额制度;(3)行政手段,如:利用工商、商检、卫生检疫、海关等部

《写作基础》教学大纲

《写作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及代码:写作基础(12TS1002) 课程学分与学时:2 分/ 32学时(课堂讲授18学时,实验实践14学时) 先修课程:人文素养 适用专业:特殊教育(听障)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特殊教育听障本科生的素质与能力基础课程,是根据听障生写作实际和特殊需求而开设的一门必修课。学习本课程,使听障生从根本上提高学习写作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并能适应学习本专业其他课程的需要,为今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进一步懂得写作与自己的切身生活、做人处事的关系,重视文化素养的提高,提高其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一)理论讲授 第一章写作基础理论(4学时) 第一节绪论 一、本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 二、学习该课程的要求 三、关于现代写作 1.现代写作的内涵 2.现代写作的特性及规律 3.现代写作的构成要素 第二节写作原理论及实践论 一、四体化一律 1.何谓四体

2. 四体化一 二、三重转化律 1. 写作内化 2.写作意化 3.写作外化 三、四环操作律 四、知行结合律 第二章应用文写作理论(4学时) 第一节应用文文体常识 一、应用文的概念和功用 1.概念 2.功用 二、应用文的发展沿革 1.发展的七个时期 2.举例分析 三、应用文的特点 1.价值的实用性 2.鲜明的时效性 3.格式的程式性 4.表述的简约性 5.读者的确定性 6.政策性与真实性 四、应用文的分类 1.公务文书 2.事务文书 3.会议文书 4.礼仪文书 5.传播文书

6.经济文书 7.司法文书 8.科技文书 第二节应用文写作基础 一、主题和材料 1.文章写作四要素 2.主题的含义和要求 3.材料的选择与使用 二、结构与文本模式 1.结构的含义、特点 2.应用文常见结构模式 3.结构的表现形式 4.应用文的结构原则 三、语体特征和语言特点 1.语体的含义和类型 2.文体与语体的对应关系 3.应用文的语体特征 4.应用文的语言特点 四、表达方式 1.叙述 2.说明 3.议论 五、应用文的写作过程 1.准备 2.构思 3.表达 4.修改 第三章应用文写作(10学时) 第一节申请书的写作

公文写作公文写作考试大纲.docx

《公文写作》考试大纲 Ⅰ. 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是由专科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本科插班生考试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 考试基本要求 一、考试基本要求 要求考生能比较全面系统掌握行政公文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写出内容充实、观点正确、结构合理、层次分明、表达有力、语言通畅的常用公文,以及能正确理解和评析常用公文。 二、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本大纲的考核要求分为“识记、领会、应用”三个层次,具体要求是: 1、识记:能正确理解和解释有关定义和概念,并能准确表达; 2、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较全面把握行政公文的基本理论、原理、方法,并能准确掌握行政公文基本理论、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3、应用:在领会的基础上,能准确运用行政公文的基本理论、原理、方法解决公文实践中的问题,能写出合格的、规范的、有质量的

行政公文。 上编公文写作总论 一、考核知识点 (一)公文概述 (1)公文的定义; (2)公文写作特点; (3)公文作用; (4)公文分类。 (二)公文的格式 1、何谓公文格式; 2、公文格式的基本内容。 (三)行文规则 1、什么叫行文规则; 2、行文关系; 3、行文方向; 4、行文方式; 5、行文总规则。 (四)公文的主旨 1、何谓公文主旨; 2、确立公文主旨的方法; 3、公文主旨要求。

(五)公文的材料 1、公文材料含义和材料范围; 2、公文材料选择; 3、公文材料的要求。 (六)公文的结构 1、何谓公文结构; 2、安排公文结构的原则和方法; 3、公文中使用序数要注意的问题。 (七)公文的语言 1、公文语言含义; 2、公文语言要求。 二、考核要求 (一)公文概述 1、识记 (1)公文的定义; (2)公文的特点。 2、领会 (1)公文的写作特点; (2)公文作用和分类; (3)合格、规范、有质量的公文要符合三个方面要求。(二)公文的格式 1、识记

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答题技巧文库

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答题技巧文库.txt生活是过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放得下的是曾经,放不下的是记忆。无论我在哪里,我离你都只有一转身的距离。最近很多朋友问我有关于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怎么准备的事,感觉百科都是横亘在童鞋们前面的一座大山。其实这个没什么可怕的,虽说没复习没范围,但是做题总归还是要有点技巧的。 按照翻硕考试大纲,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这张试卷分为三部分:百科知识,应用文写作和汉语作文。下面我就一块块讲一下,自己的经验,童鞋们觉得有用就借鉴一下,欢迎拍砖! 一、百科知识。 百科知识应该在30分左右,15个小题。虽然考纲上说考选择,但是很多学校还是变成了名词解释。个人觉得解释还好点,着了点边也许还能得一分,选择错了2分都没了。题目不存在看不懂的问题,问题在于你不知道他要考什么。 如果说复习方法的话,我只能说靠平时大量的积累。政治,经济,历史,地理都有可能考到,这些都可以归于文化的范畴。我在论坛上看到好像有人推荐一本有关中国文化的书,应该还不错,筒子们可以试一试。有关中国的无非就是政治经济历史地理,外国的话一般就是专八的那些东西,英美文学可以看下。所有的这些东西都是名词解释,所以名词是重点!不需要了解的太深!一个词能解释出40-50字足够了,因为毕竟只有2分。 答题技巧 开头说做题总归是有点技巧的,现在说一下我摸索出来的答题技巧。专门针对名词解释。两条原则:a 依据背景材料,紧扣材料说话,别说废话。b 适当的加进自己了解的东西。 1.地名解释。中国地名和外国地名的答题内容会有不同。中国地名:要写出它的地理位置,历史地位,历史沿革,现今发展状况等。比如说长安,但是给的背景资料是一段丝绸之路的材料。也许很多人对长安的印象只知道他是唐朝的都城,现在叫西安,还有看过大明宫词的还知道大明宫在那里。这都可以算是有用的信息,但是怎么组织语言?长安:汉朝和唐朝的都城,是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当时世界上繁华的大都市之一。丝绸之路从这里出发,远达中西亚地区,为中华文明的传播和与外国文明的交流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现名西安,位于今陕西境内。这样把它的前世今生历史地位都说到了,点到即止。外国地名,要说出它的位置,地位等。比如说唐宁街10号,可以这样解释:英国首相官邸与办公室。位于英国伦敦威斯敏斯特特区唐宁街,历史上曾是第一财政大臣的官邸。唐宁街10号是英国权利中枢,代表英国国家权利的中心所在。这样基本上也就可以了。 2.人名解释。一般不会出现在活着的人了。历史人物,要知道他姓甚名谁(中国人最好知道他的字),什么朝代,干什么的,有什么历史贡献,作家的话有什么著作,思想家的话有什么观点,点到这些就可以了。比如说朱熹:宋朝人,南宋著名的理学家,哲学家,思想家,诗人。世称朱子,是既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程朱学派的创始人,其主要思想是“存天理,灭人欲”,其思想倾向于客观唯心主义,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 3.历史运动解释。历史运动的解释要写出来它是什么即定义,时间及时代背景,代表人物,历史贡献等。比如说启蒙运动:是发生在法国大革命期间的一场反封建主义,宣扬资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