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教案(第6课时)
- 格式:doc
- 大小:105.50 KB
- 文档页数:10
《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说课稿各位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山西省翼城县职业技术学校的职业道德老师——高迎春。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阐述、学法指导、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进行简单的阐述:一、说教材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本课是来自于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职德育教材《哲学与人生》,是第二单元《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的第六课。
这一单元教学内容是使学生了解事物的普遍联系、变化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及其对树立积极人生态度的重要意义,在全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本课是承接上一课发展的观点看待人生的顺境和逆境。
而辩证法矛盾观是对发展观的发展和提升,所以本课对于整本书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2、教学目标及确立的依据根据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教育《哲学与人生》的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课的三维目标如下:知识目标:(1)识记: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矛盾”、“对立”、“统一”的基本含义。
(2)理解:矛盾的基本属性,主次矛盾的关系,内外因的辩证关系。
(3)运用:用矛盾双方互相转化的道理,正确认识和处理成功与失败;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对具体矛盾进行具体分析;用内外因的辩证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自身努力和外部条件的关系。
能力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运用矛盾分析法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目标:正视矛盾,不怕挫折,积极向上。
3、重点及确立的依据本课的重点在于使学生学会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理解矛盾的对立统一性。
正确对待人生矛盾。
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自身发展。
依据:哲学上的概念高度抽象,对于刚接触哲学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很大难度;本部分内容针对性较强,贴近生活实际,对学生具有现实教育意义和长远的指导意义。
4、难点及确立的依据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也是人生发展的动力。
内因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第二单元第六课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人生发展过程中的矛盾不能回避,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理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知道并能够理解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能力目标:能够一分为二和全面的看待周围的人和事,正确认识自己、认识自己发展所需的外部条件,扬长避短,在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中把握机遇取得进步情感、态度、价值观:基本树立人生就是不断产生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的观念,能够正视生活中的矛盾,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和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矛盾,促进自身发展,重视自身的努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矛盾是人生发展的动力,学会面对矛盾、解决矛盾2.人生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正确处理自身努力和外部条件的关系教学难点:1.学会一分为二和全面的看问题2.重视个人成长的内因作用,明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性【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情境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录像:《猫和老鼠》片段学生分析两者的关系,引出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提问:生活中我们还能找到哪些这样的事例和现象?学生小组竞赛活动:1分钟之内,以列举的生活中具有两面性的事物或现象最多为胜。
我们身边具有两面性的事物或现象有:足球比赛中的攻与守;学习过程中的苦与乐、成功与失败;自身存在的缺点与优点;社会生活中的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福与祸、正气与歪风、自由和纪律、先进与落后、战争与和平等;自然界中的排斥与吸引、遗传与变异、阴电与阳电、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等。
二、讲授新课:(一)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1.矛盾是事物对立统一的关系。
哲学与人生-教案(第6课时)第一篇:哲学与人生-教案(第6课时)第6课时第六课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教学目标】1.认知: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矛盾”、“对立”、“统一”的基本含义,理解矛盾的概念,掌握矛盾观点。
2.情感态度观念:正视矛盾,不怕挫折,积极向上。
3.运用:学会用矛盾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正确处理自己人生中的问题,在解决人生矛盾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进步和发展。
【教学重点】1.学会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2.正确对待人生矛盾。
3.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自身发展。
【教学难点】1.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自身发展。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也是人生发展的动力。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多媒体展示录像:《猫和老鼠》片段学生分析两者的关系,引出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提问:生活中我们还能找到哪些这样的事例和现象?2、学生小组竞赛活动:1分钟之内,以列举的生活中具有两面性的事物或现象最多为胜。
我们身边具有两面性的事物或现象有:足球比赛中的攻与守;学习过程中的苦与乐、成功与失败;自身存在的缺点与优点;社会生活中的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福与祸、正气与歪风、自由和纪律、先进与落后、战争与和平等;自然界中的排斥与吸引、遗传与变异、阴电与阳电、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等。
3、人民日报(2012.11.3)十八大特刊“回望10年历程,中国社会结构变化之深、利益格局调整之大、遭遇的外部环境之复杂,实属罕见。
市场经济的冲击余波未了,全球化、民主化、信息化的浪潮又不期叠加。
分配焦虑、环境恐慌,拼爹时代、屌丝心态,极端事件、群体抗议,百姓、社会、市场、政府的关系进入“敏感期”。
人民群众不仅要福利的拓展,也要公平的过程;不仅要权利的保障,也要权力的透明。
满足“需求”,回应“要求”,不仅关系到发展能否实现“正义增长”,关系到13亿人的政治信任,更关系到中国现代化的前途。
第六课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教学目标】1.认知:了解“矛盾”、“对立”、“统一”的基本含义,理解矛盾的概念,掌握矛盾观点。
2.情感态度观念:正视矛盾,不怕挫折,积极向上。
3.运用:学会用矛盾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正确处理自己人生中的问题,在解决人生矛盾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进步和发展。
【教学重点】1.学会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2.正确对待人生矛盾。
3.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自身发展。
【教学难点】1.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自身发展。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也是人生发展的动力。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2学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录像:《猫和老鼠》片段学生分析两者的关系,引出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提问:生活中我们还能找到哪些这样的事例和现象?学生小组竞赛活动:1分钟之内,以列举的生活中具有两面性的事物或现象最多为胜。
我们身边具有两面性的事物或现象有:足球比赛中的攻与守;学习过程中的苦与乐、成功与失败;自身存在的缺点与优点;社会生活中的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福与祸、正气与歪风、自由和纪律、先进与落后、战争与和平等;自然界中的排斥与吸引、遗传与变异、阴电与阳电、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等。
〈新课讲授〉一、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1.矛盾是事物对立统一的关系“万物莫不有对”,是说事物之中或事物之间具有两面性。
例如:网络对人们来说就是把“双刃剑”,有利有弊,一方面,人们通过它可以快速获取更多的信息,开阔了人们的视野,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另一方面,网络上的信息真假难辨,会使人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甚至可以给人造成很大的伤害。
再如:让学生观赏漫画《他敢剪吗?》,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1)拿剪刀的人叫甲,另一个叫乙。
甲要剪乙头上的绳子说明什么?甲想剪乙头上的绳子,他敢吗?为什么?(2)假设乙战胜甲,夺了剪刀,乙敢剪吗?学生展开讨论,作出结论:甲手拿剪刀,处于强盛一方,但他不敢剪。
理论(理实一体)课教案学习辩证唯物法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要求我们:第一,要坚持两点论,学会一分为二地和全面地看问题。
第二,要坚持从对立统一的相互作用中把握和解决矛盾,促进事物的发展。
3、积极面对和解决人生矛盾,促进自身发展我们必须敢于承认矛盾,正视矛盾,积极地面对它,不能害怕、回避和掩盖矛盾。
[配乐诗歌朗诵]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则是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音符;如果说人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那么挫折则是一朵骤然翻起的浪花;如果说人生是湛蓝的天空,那么失意则是一片漂浮的白云。
人生的路途,有挫折、失败、欢乐、成功,这些本身就是丰富多彩人生的组合兀素。
朋友们,不要陶醉于成功的降临,也别屈从于失败的侵袭;成功时多点警醒,失败时多点从容,真诚地面对人生吧!二、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人生发展1、人生发展不能只靠外部环境2、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1)内因和外因的含义a.内因是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即事物内部矛盾;b.外因是一事物与他事物的对立统一,即外部矛盾。
(2)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a.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b.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c.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名人名言]鸡蛋因适当的温度而变化为小鸡,但温度不能使石头变成鸡,因为二者的根据是不同的。
――毛泽东3、正确处理自身努力和外部条件的关系(1)要重视内因的作用[名人名言]“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视频展示]刘默涵和她的默涵助学基金[提问]刘默涵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人生哲理?(提示)刘默涵和她的默涵助学基金告诉我们:在个人成长的道路上,环境只是外因,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你自己,无数成功的人生都在说明:人生的路是自己走出来的,只有提高自身素质,才能促进人生发展,创造出自己理想的人生。
讲授法朗诵法讲授法图例法引用法。
《哲学与人生》第6课第一篇:《哲学与人生》第6课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说教材《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是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哲学与人生》第二单元的第三个课题。
《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程,把哲学与人生结合起来,用哲学的基本观点来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第二单元的核心内容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为指导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这节课侧重点是“如何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正确对待人生矛盾”,着重阐述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引导学生在人生发展中积极面对和解决矛盾。
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在本章节和这门课程的学习占有重要地位,而且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说学情本节课的讲授对象是中等职业学校一年级的学生,学习效率和自学能力相对薄弱。
他们的年龄多集中在14--16岁,正处于少年期向青年期过度的阶段,开始对人生进行思索,但是还没有形成科学系统的认识,在正确对待并解决人生矛盾方面,还需要教师进行积极的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因此,在对教材结构和内容进行分析之后,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矛盾”、“对立”、“统一”的基本含义,理解矛盾的概念,掌握矛盾观点。
能力目标:学会用矛盾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正确处理自己人生中的问题,在解决人生矛盾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进步和发展。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正视矛盾,不怕挫折,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与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会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2.正确对待人生矛盾。
因为理解和掌握矛盾的观点,对于人们正确对待人生和社会有重要指导作用,特别是对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教育意义。
学生的认识水平特点决定了学生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有一定难度,易产生疑惑。
中职生身心还不成熟,生活阅历有限,看实物往往具有片面性,这种认识水平特点决定了他们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有一定难度,易产生疑惑。
第6课时第六课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教学目标】1.认知: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矛盾”、“对立”、“统一”的基本含义,理解矛盾的概念,掌握矛盾观点。
2.情感态度观念:正视矛盾,不怕挫折,积极向上。
3.运用:学会用矛盾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正确处理自己人生中的问题,在解决人生矛盾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进步和发展。
【教学重点】1.学会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2.正确对待人生矛盾。
3.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自身发展。
【教学难点】1.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自身发展。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也是人生发展的动力。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2学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多媒体展示录像:《猫和老鼠》片段学生分析两者的关系,引出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提问:生活中我们还能找到哪些这样的事例和现象?2、学生小组竞赛活动:1分钟之内,以列举的生活中具有两面性的事物或现象最多为胜。
我们身边具有两面性的事物或现象有:足球比赛中的攻与守;学习过程中的苦与乐、成功与失败;自身存在的缺点与优点;社会生活中的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福与祸、正气与歪风、自由和纪律、先进与落后、战争与和平等;自然界中的排斥与吸引、遗传与变异、阴电与阳电、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等。
3、人民日报(2012.11.3)十八大特刊“回望10年历程,中国社会结构变化之深、利益格局调整之大、遭遇的外部环境之复杂,实属罕见。
市场经济的冲击余波未了,全球化、民主化、信息化的浪潮又不期叠加。
分配焦虑、环境恐慌,拼爹时代、屌丝心态,极端事件、群体抗议,百姓、社会、市场、政府的关系进入“敏感期”。
人民群众不仅要福利的拓展,也要公平的过程;不仅要权利的保障,也要权力的透明。
满足“需求”,回应“要求”,不仅关系到发展能否实现“正义增长”,关系到13亿人的政治信任,更关系到中国现代化的前途。
人,是发展的全部意义所在,人没了,发展还有什么用?人,也是决定发展的最大变量,人心齐,泰山移。
这些普通的常识,在这一个10年里,被升华成一种实实在在的治国理念和政党实践,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执政目标,变成社会建设的鼎力推进。
发展是为了人民,因此,需要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
发展必须依靠人民,因此,要“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让政府职能的转变促成社会的蓬勃发育,在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中凝聚共识,让“人”这一变量转化为社会的正能量、改革的增量。
”〈新课讲授〉一、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1.矛盾是事物对立统一的关系“万物莫不有对”,是说事物之中或事物之间具有两面性。
例如:网络对人们来说就是把“双刃剑”,有利有弊,一方面,人们通过它可以快速获取更多的信息,开阔了人们的视野,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另一方面,网络上的信息真假难辨,会使人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甚至可以给人造成很大的伤害。
同学们列举出了许多这样的事物和现象,哲学上把事物内部两个方面之间或事物之间存在着的既相互排斥、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叫做矛盾。
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幻灯片:讲解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关系正确理解和把握矛盾的含义:(1)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不可分割。
(2)对立统一关系既指事物内部,又指事物之间。
(3)哲学上的矛盾不能与逻辑矛盾混为一谈。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矛盾对立的双方力量是不均衡的,如漫画:“他敢剪吗?”这种力量的不均衡,引起事物的自身调整、变化和发展,事物矛盾的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发展。
幻灯片:猫和老鼠的斗争马克思曾说:“假如没有小偷,锁会达到今天这样完善吗?假如没有假钞票,钞票的制造会这样精美吗?”在马克思看来,锁的制造日臻完善,钞票的印刷日臻精美,应该到事物的反面去寻找答案。
为什么?因为事物是对立统一的。
3.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看问题学习了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学会一分为二和全面地看问题。
认清事物的两个方面,有利于我们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使事物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既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差别和不同,还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相互依赖和相互贯通,只有从对立统一的相互作用中把握和解决矛盾,才能找到解决和处理矛盾的正确方法,促进事物的发展。
电视剧《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看上去有点傻,有点笨,但他脚踏实地,埋头工作,纯朴憨厚,作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也取得了实实在在的进步,这正是他做人的聪明之处。
从许三多身上,我们如何认识傻和聪明之间的对立统一呢?二、矛盾也是人生发展的动力幻灯片:矛盾的许三多小组讨论活动:人无完人,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自身的优缺点。
故事:胆小我们用矛盾的观点来看我们自身,矛盾也是我们人生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人生就是一个不断产生矛盾、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在解决矛盾中我们得到成长。
三、正确处理人生矛盾,积极促进自身发展幻灯片:下雨好不好?好不好的关键是什么?学生活动:故事会。
各组代表讲述积极面对人生中各种问题、正确处理人生中各种矛盾的故事。
学生讨论交流感受。
对待人生中的各种矛盾,历来有不同的人生态度。
从同学们讲述的各类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积极的人生态度是正视生活中的矛盾,从事物的对立统一关系中把握事物的本质,全面认识和协调处理矛盾的不同方面,积极化解矛盾,消除对立,在解决矛盾中推动人生发展。
而消极的态度是害怕矛盾,掩盖矛盾,表现为两种极端相反的倾向:一种倾向是认识和处理问题时简单化和偏激,排斥不同,激化矛盾;另一种倾向是回避矛盾,把一切归结于命运,消极地听从命运的安排。
所以,换一种态度,就会换一种人生。
四、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自身发展幻灯片:寓言故事这个寓言说明什么呢?事物的发展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概括起来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外部原因(外因),另一方面是内部原因(内因)。
外因是一事物与他事物的对立统一,即外部矛盾,内因是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即事物内部矛盾。
幻灯片:鸡蛋变小鸡教师结合幻灯片讲解,内外因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同时存在,缺一不可,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合适的温度只有作用到种鸡蛋上才能孵出小鸡,作用到石头上则不能。
学习了事物发展的内外因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正确处理自身努力与外部条件的关系,一方面要努力争取和利用外部有利条件发展自己,把握机遇,另一方面要眼睛向内,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活动:顺境、逆境之我见刘默涵和她的默涵助学基金告诉我们:顺境和逆境都是外因,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你自己,无数成功的人生都在说明:人生的路是自己走出来的,只有提高自身素质,才能促进人生发展,创造出自己理想的人生。
〈课堂小结〉1.幻灯片,师生一起进行课堂学习内容小结,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本课知识。
2.布置课后作业。
人生感悟1、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事物内部矛盾推动的。
如果事物内部不包含不同和相反的因素,事物就会永远没有变化和发展,永远是原来的样子。
比如,生物的发展,如果只有遗传没有变异,亲代和子代就会总是同一个样子,就不会有生物的进化,这是不可能的;相反,如果只有变异没有遗传,任何物种也都延续不下去,这同样是不可想象的。
生物的进化和发展是遗传和变异既对立又统一,相互作用的结果。
人的认识,也是在不同的观点之间、真理和谬误之间的比较和斗争中深化发展的。
不同的观点往往从相反的方向,或从其他方面给我们提出认识需要澄清和解决的问题。
不能回答这些问题,正确的东西就无法确立,也无法证明其正确。
澄清和解决了这些问题,正确的东西就会更加明确,更加严密,更有说服力,认识就上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是因为不同想法之间的互相启发、互相诘问、互相匡正、互相补充,才会产生智慧的升华。
2、人与自然的矛盾,表现为人们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矛盾。
人们一方面要依赖自然界的生存条件,要保护环境,另一方面要向自然界索取人们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各种资源,无时无刻不在利用自然界。
人在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矛盾中生存和发展。
人与社会的矛盾,表现为个人主体性和社会整体性的矛盾。
一方面,人是社会的主体,每个人作为社会的一分子,他的行为都对社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社会中每个人的福利和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目标。
另一方面,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必然要受到社会的制约,人要遵守社会规则,有道德,守纪律,适应社会发展规律。
人就是在发挥个人活动的作用和受社会制约的矛盾中生存和发展的。
在人生发展中有许许多多的矛盾,如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理想与现实、顺境与逆境、竞争与互助、生与死、苦与乐、荣与辱等,都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人生就是在不断面对这些人生矛盾、解决这些人生矛盾中向前发展的。
3、一位动物学家对生活在非洲大草原奥兰治河两岸的羚羊群进行研究发现,东岸羚羊的繁殖能力比西岸强,奔跑的速度比西岸的快。
为什么会有这些差别?后来经过调查研究,这位动物学家终于明白:东岸的羚羊之所以强健,是因为它们的附近生活着一支狼群,西岸的羚羊之所以弱小,是因为它们缺少这么一群天敌。
没有天敌的动物往往最先灭绝,有天敌的动物则会逐步繁衍壮大。
在生活中没有必要憎恨你的敌人。
若深思一下,你也许会发现,真正促使你成功,并让你坚持到底,真正激励你,并让你昂首阔步的,不是顺境,往往是逆境,甚至是那些常常可置你于死地的打击和挫折。
一位哲人说,感谢你的敌人。
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炼了你的心志;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智慧;感激中伤你的人,因为他砥砺了你的人格;感激鞭打你的人,因为他激发了你的斗志;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导了你该独立;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双腿;感激斥责你的人,因为他提醒了你的缺点。
感激所有使你坚强的人。
4、有一所旅游学校,大部分同学入学时外语基础较差。
他们在老师的有效指导下,慢慢地走进了英语世界,找回了自信。
经过刻苦努力,大部分学生在毕业前达到了大学英语四级的水平,有的学生还通过了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毕业后他们的英语特长都有了用武之地。
有人说,这所学校教育教学有方,有人说,这个学校的师资水平高,可学过英语的人都有体会,没有自己的努力,这些语言是不会自己跑到我们的脑子里的。
这里的老师们说,我们最大的成功在于让学生找回了自信,找到了新的人生目标和起点,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他们的成功在于他们自己的坚韧意志和刻苦努力的学习过程。
相关链接1、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有着丰富的关于矛盾辩证关系的思想,在老子的《道德经》五千言中,就有关于阴阳、有无、大小、强弱、动静、反正、生死、兴废、美丑、善恶、攻守、治乱等一系列相反、相对的概念。
老子指出,“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