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哲学与人生第六课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3.89 MB
- 文档页数:16
《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说课稿各位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山西省翼城县职业技术学校的职业道德老师——高迎春。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阐述、学法指导、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进行简单的阐述:一、说教材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本课是来自于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职德育教材《哲学与人生》,是第二单元《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的第六课。
这一单元教学内容是使学生了解事物的普遍联系、变化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及其对树立积极人生态度的重要意义,在全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本课是承接上一课发展的观点看待人生的顺境和逆境。
而辩证法矛盾观是对发展观的发展和提升,所以本课对于整本书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2、教学目标及确立的依据根据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教育《哲学与人生》的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课的三维目标如下:知识目标:(1)识记: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矛盾”、“对立”、“统一”的基本含义。
(2)理解:矛盾的基本属性,主次矛盾的关系,内外因的辩证关系。
(3)运用:用矛盾双方互相转化的道理,正确认识和处理成功与失败;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对具体矛盾进行具体分析;用内外因的辩证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自身努力和外部条件的关系。
能力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运用矛盾分析法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目标:正视矛盾,不怕挫折,积极向上。
3、重点及确立的依据本课的重点在于使学生学会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理解矛盾的对立统一性。
正确对待人生矛盾。
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自身发展。
依据:哲学上的概念高度抽象,对于刚接触哲学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很大难度;本部分内容针对性较强,贴近生活实际,对学生具有现实教育意义和长远的指导意义。
4、难点及确立的依据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也是人生发展的动力。
内因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第六课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第一课时矛盾是人生发展的动力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的核心内容是“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从哲学知识体系看,辩证法的本质和核心就是矛盾的观点。
从学生的人生发展线索看,指向的是学生人生发展动力的问题。
所以,本课时的核心是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强调矛盾是人生发展的动力,指导、帮助学生正确看待人生矛盾,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第一课时“矛盾是人生发展的动力”,要求我们认识到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能够用矛盾的观点和方法论积极面对和解决人生矛盾,促进自身发展,同时为第二课时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积极面对和解决人生矛盾,促进自身发展。
这是第一课时的落脚点,也是运用辩证法的矛盾观点来解决人生问题的有机结合点。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产生矛盾、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对待人生矛盾,各人会有不同的态度。
积极的态度有利于化解矛盾,消除对立,从而在解决矛盾中推动人生发展;而消极态度,因为害怕矛盾,所以会激励掩盖矛盾,回避现实,把结果归结为命运不济,消极听从命运的安排。
对于中职学生而言,正值青春期,在人生发展中有许多烦恼、困惑,如何引导学生用矛盾分析法来正确面对和解决人生中的各种问题就成为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事物矛盾的双方既相互对立又互相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发展。
这是因为事物内部有差异和不同,矛盾双方在力量上不均衡,二者的斗争必然会引起事物的自身调整、变化和发展,又由于矛盾的双方在一个事物的统一体内,双方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斗争导致转化,转化是斗争的结果。
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由于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健全,所以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学情分析: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都亲身体验到了人生中矛盾问题的存在,对矛盾有一定的了解与认识。
但是部分中职生由于升学的挫折,容易以偏概全,不能正确面对人生矛盾。
有的同学甚至还会产生消极的人生态度,厌学、放弃努力、放弃对理想的追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