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民歌的旋律特征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3
浅析山东民歌的音乐特征山东民歌是中国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远流长,承载了山东人民的情感与生活。
山东民歌的音乐特征是多样而丰富的,具有独特的地域色彩和民族特点。
本文将从旋律、节奏、曲式、音乐表情等方面对山东民歌的音乐特征进行浅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欣赏山东民歌的美妙之处。
山东民歌的旋律特点是富有活力、朴实自然。
山东地处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地形多样,民族文化丰富,这种丰富多彩的地域特点也影响了山东民歌的音乐特征。
山东民歌的旋律富有活力,朴实自然,表现出山东人民勤劳朴实的性格,富有生活气息。
在旋律运用上,山东民歌大多采用五声音阶,音域广泛,曲调多变,富有韵律感。
山东民歌还注重对歌词的音乐体现,旋律与歌词的融合紧密,通过旋律来传达歌词所描述的情感和景象。
山东民歌的节奏特点是明快而富有变化。
山东民歌的节奏明快轻快,节奏感强烈,歌曲的节奏变化丰富多样,富有弹性和变化,不拘一格。
这与山东地域的地理环境和人文风貌密不可分,山东地处黄河入海口,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省,人们在辛勤耕耘的同时也蕴含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向往,这些都融入了山东民歌的音乐节奏中,使得山东民歌的节奏显得更加生动活泼。
山东民歌的曲式特点是多样而富有变化。
山东民歌的曲式多样,既有对唱曲,也有独唱曲,还有合唱曲,各种形式的曲式丰富多彩。
最具代表性的是山东的《琵琶记》,它曲式优美,词牌精妙,音乐旋律朗朗上口,深受山东人民的喜爱。
山东民歌的曲式变化丰富,不拘一格,体现了山东人民喜欢各种不同形式的歌唱表达,这也为山东民歌的传承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山东民歌的音乐表情特点是富有情感、真挚动人。
山东民歌的音乐表情真实感人,歌曲中的情感真挚动人,富有生活情趣。
歌唱者在演唱时往往能够深刻表达出山东人民对生活、对家乡、对亲情和友情的热爱与祝福,表现了民歌的深厚内涵。
山东民歌的音乐表情丰富多彩,有的激昂豪放,有的安详柔和,有的幽怨婉转,有的清新活泼,每一种音乐表情都让人感受到山东民歌的情感魅力与艺术魅力。
浅析山东民歌的音乐特征
山东民歌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音乐特点。
它是山东地区百姓自然而生的一种音乐形式,代表着山东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情感表达。
以下将对山东民歌的音乐特征进行浅析。
山东民歌的旋律简单而朴实。
山东民歌以其简洁的旋律而闻名,这是由于山东地区百
姓生活的朴实和直接性所决定的。
在歌曲中,旋律通常由简单的音节构成,音域较小,旋
律线条通顺流畅,并且节奏简单明快。
这种简单的旋律使得山东民歌易于传唱和理解,适
合大众广泛参与。
山东民歌的节奏舒缓而稳定。
山东民歌的节奏常常稳定而不急促,给人一种宽松、舒
适的感觉。
节奏的稳定性使得人们能够轻松地跟随歌曲的节奏,从而参与到音乐中,共鸣
其情感。
山东民歌的表现形式多样。
山东民歌不仅以独唱形式表达,还常常以合唱形式呈现。
合唱形式在山东民歌中非常普遍,不论是在山野还是在舞台上,人们都喜欢以合唱的形式
来表达他们的情感和生活体验。
而且山东民歌的表演形式也很多样化,既有独唱艺人用自
己独特的嗓音和情感来表达,也有群众合唱、演出团体等多样化的形式。
山东民歌的歌词内容丰富多样。
山东民歌的歌词通常以山东地区百姓的日常生活和情
感为素材,表达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歌词内容丰富多样,既有赞美自然的诗意,也
有歌颂劳动人民的奋斗精神。
这些歌词内容使得山东民歌能够真实地反映百姓的生活和情感,引起大众共鸣。
浅析山东民歌的音乐特征山东民歌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一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音乐特色,是中国民歌文化中的重要分支之一。
山东民歌以其独特的美学价值和音乐特征而备受瞩目。
下面就来简要分析一下山东民歌的音乐特征。
一、旋律简单明快山东民歌的旋律通俗易学,情感真挚,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
山东民歌的旋律大多采用五声音阶,简单朴实,易于传唱。
这种旋律简单明快的特点与山东人的性格、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是山东民歌音乐特征的重要表现之一。
二、语言朴实自然山东民歌的歌词通常使用当地方言,语言朴实自然,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工作和情感。
歌词内容多涉及农村生活、爱情故事、家庭情感等方面,如《挠腮瓜》、《戏鸭子》等都是以山东当地的生活情景为背景,歌颂了山东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三、以口传心授传统的山东民歌多是口头传唱,没有正式的谱曲,曲调和歌词都是由上一辈传给下一辈,以此保留了民歌的原汁原味。
这种口传心授的方式使得山东民歌在传承中更具生动性和变化性,同时也使得山东民歌的演唱者需要有较高的音乐天赋和表演技巧。
四、器乐简单朴素山东民歌的伴奏器乐一般以简单的乐器为主,如二胡、琵琶、古筝等,这些乐器都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能够更好地配合歌曲的情感表达。
而在演奏方式上,也注重通过器乐的变化来表现民歌的情感和故事,使得山东民歌不仅具有动人的歌词,更有悦耳的旋律和质朴的器乐伴奏。
五、情感真挚山东民歌的音乐特征之一就是情感真挚。
在歌词和旋律中,往往流露出浓厚的家国情怀、深沉的爱情感慨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这种真挚的情感使得山东民歌能够触动人心,引起人们的共鸣,同时也使得民歌艺术更加坚实和可靠。
六、舞蹈形态多样在山东民歌的演唱过程中,舞蹈往往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山东民歌的舞蹈形态多样,如“花鼓舞”、“梆子舞”等,这些舞蹈形式都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能够更好地展现山东民歌的情感和内涵。
舞蹈也为民歌的演唱增添了更多的艺术表现形式,使得山东民歌的演出更加多姿多彩。
浅析山东民歌的音乐特征1. 引言1.1 介绍山东民歌的背景意义山东民歌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表现形式。
山东民歌源于山东省的广大农村地区,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创作并传唱的一种音乐形式。
这些民歌既反映了山东人民的生活、情感和精神世界,也承载了他们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
山东民歌在地方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
通过山东民歌,人们可以了解到山东人民的生活方式、习俗传统、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内容,从而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山东这片土地的文化内涵。
研究和传承山东民歌对于弘扬地方文化、促进文化交流、增进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将山东民歌这一独特的文化宝库发扬光大,才能让山东这片土地的文化传统得到有效传承和延续,为当代社会的文化建设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 正文2.1 起源和历史发展山东民歌起源于古代的农耕社会,是山东省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歌传统的统称。
在山东民歌的发展历史中,受到了周边地区和民族的影响,吸取了各种不同的元素,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在唐宋时期,山东地区的民歌开始有了一定的发展,流传于民间。
到了明清时期,山东民歌进入了一个较为繁荣的时期,形成了不少优秀的作品。
近现代,山东民歌在各种音乐形式中得以传承和发展,其中一些脍炙人口的民歌作品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山东民歌的历史发展既是山东音乐文化传统的延续,也是山东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山东民歌起源和历史发展的了解,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和理解山东音乐文化的特色和魅力。
2.2 地域特色山东民歌的地域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山东民歌的地域性特点。
山东地处华北平原和渤海湾经济区,地理环境优越,自古就是文化繁荣地区之一,这种地理环境为山东民歌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其次是山东民歌的文字特色。
山东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山东人口众多,多种方言在当地流传,这种多样性也反映在山东民歌的歌词中,表现出丰富的文化底蕴。
浅析山东民歌的音乐特征山东民歌是中国民歌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在中国民族音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山东省的文化瑰宝。
山东民歌的音乐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音调模式山东民歌采用的是徽调式,它是一种特殊的音调模式,它的音域比较宽,可以达到三个八度,因此它的歌词也比较长,通常每个歌曲有四至六个段落。
在唱歌过程中,歌曲的调子由低到高,层层叠加,声音逐渐增强,非常具有感染力。
二、音乐形式山东民歌的音乐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弹跳、行板、吟唱等形式。
其中,弹唱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形式,其特点是用双手直接敲打琴弦,产生出清脆的音响,使歌曲更加生动活泼。
而行板则是以慢板为主,音乐的节奏舒缓柔和,旋律比较悠长。
吟唱则是以口弦为主,一般由一人带领,其他人跟唱,非常具有情感体验的特点。
三、节奏特点山东民歌的节奏较为简单,常见的节奏有三拍、四拍和六拍,在唱歌过程中,常常会用手拍节奏,增加歌曲的魅力和感染力。
同时,在山东民歌中,还有一些具有特殊的节奏形式,如“平调”和“道调”,它们的节奏特点比较独特,可以使歌曲更加丰富多彩。
四、旋律特点山东民歌的旋律主要以小调为主,比较悲伤、凄凉,具有浓郁的山东地域特色。
其中,有些曲子的旋律相对比较简单,但是非常优美动听,如《小河淌水》和《二泉映月》等。
而有些曲子的旋律则非常复杂,变化多样,如《夜来香》和《夜半乐》等,需要歌手具备较强的音乐能力才能够演唱成功。
总之,山东民歌是中国民族音乐中的重要分支,它深刻地反映了山东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和民间生活的丰富多彩。
山东民歌的音乐特征丰富多彩,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是我们民族音乐文化的宝贵财富。
山东民歌分类与艺术特点
山东民歌是山东地区的传统民歌,具有丰富的分类和独特的艺术特点。
下面我将介绍
山东民歌的分类和艺术特点。
一、山东民歌的分类
1.地方民歌:地方民歌是山东各地区特有的民歌形式,根据地域的不同,有山区民歌、平原民歌等不同形式。
山区民歌多描绘山区的风光和人民的生活,如《月亮代表我的心》、《黄河之水天上来》等;平原民歌则多描绘农田劳作和农民的生活,如《世上只有妈妈好》、《草原之夜》等。
2.职业民歌:职业民歌是山东各行各业特有的民歌形式,代表了不同职业的生活和情感。
如渔民民歌、渔船上的歌、渔村泪、渔汛来、船人歌等,描绘了渔民的艰辛和乐观向
上的精神。
3.节日民歌:节日民歌是山东各种传统节日中的特有歌曲形式,如春节民歌、元宵节
民歌、农历除夕民歌等,代表了人们对节日的喜悦和祝福。
1.曲调婉转悠扬:山东民歌的曲调多为婉转悠扬的旋律,既有悲伤的曲调,又有欢快
的曲调。
山东民歌的曲调特点表现了山东人民淳朴、乐观向上的性格。
2.歌词质朴真挚:山东民歌的歌词通常是质朴真挚的,表达了人们对生活、亲情、爱
情等的真挚感情。
山东民歌的歌词经常使用地方方言的措辞,使歌曲更加地道和贴近人民
生活。
3.表演形式多样:山东民歌的表演形式多样,既有独唱,又有合唱和对唱等。
在表演中,演唱者往往带有浓重的山东口音,更能凸显出山东民歌的特色。
4.艺术表现自由活泼:山东民歌的艺术表现自由活泼,演唱者通常以轻松愉快的姿态
表现出歌曲的情感。
由于山东民歌数量众多,风格多样,表现手法丰富,因此演唱者可以
根据歌曲的内容和特点展示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
浅析山东民歌的音乐特征
山东民歌是山东地区传统的民间音乐形式,其音乐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音调特点:
山东民歌的音调特点主要表现在音域广、音势豪放、曲调独特等方面。
山东民歌的音域通常较宽,音调变化多样,旋律起伏跌宕,富有戏剧性和感染力。
曲调独特,常呈现出高亢激昂的特点,优美而悦耳。
二、语言特点:
山东民歌的语言通常采用当地方言,表达出当地人民的生活情感和精神追求。
它的语言简练、地方特色鲜明,富有地域感。
山东民歌的歌词朴实自然,常以口头表达的方式传承,表达了人们对生活和爱情的思考与追求。
三、节奏特点:
山东民歌的节奏感强烈,常常带有鲜明的节拍和节奏的变化。
它的节奏感强烈,旋律明快,韵律变化多样。
常常配合着打击乐器的节奏,使得山东民歌的节奏感更加突出。
四、伴奏特点:
山东民歌的伴奏常常用到打击乐器,如鼓、锣等,给人一种热烈、豪放的感觉。
山东民歌中也常常使用琵琶、二胡等弹拨乐器作为伴奏,使得音乐更加丰富多样。
五、歌唱特点:
山东民歌的歌唱特点是其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山东民歌的歌唱方式独特,音色饱满,歌者常常以高昂而激情四溢的唱腔表达情感,给人强烈的听觉冲击力。
山东民歌具有音调特点突出、语言地方特色鲜明、节奏感强烈、伴奏热烈豪放、歌唱方式激情四溢的音乐特征。
它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真实地反映了山东地区的历史、文化和人民的生活情感,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浅析山东民歌的音乐特征
山东民歌是指传统的山东地区民间歌曲,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音乐特征。
从
音乐特征方面,山东民歌与其他地区的民歌有明显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音调高亢
山东民歌的音乐特点之一是音调高亢,表现出地方特有的豪迈、豁达和震撼力。
在歌
曲演唱过程中,歌手会用高亢的声音表达情感,以引起听众的共鸣,增强歌曲的情感感染力。
此外,山东民歌的音乐中还常常出现高音段的起伏和变化,使整个歌曲音乐情感更加
丰富。
二、节奏鲜明
山东民歌的节奏鲜明,常常以快速的节奏为主,表现出地方特有的生动和活力。
在演
唱过程中,歌手会配合节奏,使歌曲更加动感和活泼。
此外,山东民歌的节奏变化多样,
常常有加快、减缓等情况出现,使整个音乐更加有变化和趣味性。
三、音乐结构明晰
山东民歌的音乐结构明晰,常常以句子和段落为单位,使整个歌曲结构清晰、流畅。
此外,山东民歌的旋律曲调多样,有节奏快的、节奏慢的,还有像《水调歌头》、《二泉
映月》一样的慢板情歌等,从而使整个歌曲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四、歌词生动形象
山东民歌的歌词生动形象,富有地方特色和民间色彩。
歌词常常表达人们的生活、情
感和思想,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文化内涵。
此外,山东民歌的歌词还表达了人们对自然、
历史、传统文化的感悟和热爱,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精神面貌和文化传承。
综上所述,山东民歌具有音调高亢、节奏鲜明、音乐结构明晰和歌词生动形象等特点。
这些音乐特点不仅彰显了山东地区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民间文化,也传承了山东地区的历史
和文化传统,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和艺术价值。
浅析山东民歌的音乐特征山东民歌是中国民歌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源自山东省的各地方民间音乐,它们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独特的音乐特征,体现了当地的文化传统和民风民俗。
下面就让我们来浅析一下山东民歌的音乐特征。
一、简介山东民歌是山东地区的一种传统音乐形式,通常包括山歌、渔歌、船歌等。
它们以悠扬的旋律和韵味深长的歌词闻名。
由于山东地处沿海地区,所以山东民歌在主题上多取材于渔民劳作、海上生活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山东民歌的传承和发展也得益于山东省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多元的地域风情。
二、音乐特征1. 旋律优美、风格多样山东民歌的旋律以优美悠扬著称,旋律多样,有的悠扬高亢,有的婉转多情。
让人们很容易产生共鸣和喜爱。
由于山东地势多变,气候多样,所以山东民歌的风格也非常多样,有的充满朴实的乡土气息,有的富有海洋的豪迈和豪放。
2. 词曲融合、真情实感山东民歌的歌词和旋律融合紧密,歌词多是民间故事的记载,或者是对生活的感悟和情感的表达。
表达了民间劳动、爱情、生活等方方面面的内容。
歌词简单朴实,真情实感,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
在山东民歌中,词曲融合的方式多样,有的歌曲旋律优美动听,有的歌词抒情深沉。
3. 重视声音的变化和抒情表达山东民歌中对声音的变化和抒情表达非常重视。
在演唱山东民歌的时候,歌手通常会通过对音量、音调和音色的变化来表达歌曲的情感和内涵。
在表达抒情的时候,通常会采用柔和细腻的声音,而在表达豪迈的时候,声音则会变得高亢有力。
这种表达方式使得山东民歌更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
4. 乐器搭配丰富、韵味深厚在伴奏方面,山东民歌常常会搭配一些传统的民族乐器,例如二胡、琵琶、笛子、板鼓等,并且还会加入一些当地特色的器乐演奏。
这些乐器的运用不仅丰富了音乐的层次和变化,同时也赋予了山东民歌更为丰富的韵味。
山东民歌的音乐特征主要体现在其优美的旋律、真挚的情感以及丰富的表现形式上,这些特征使得山东民歌成为了一种影响深远的民间音乐形式。
浅析山东民歌的音乐特征1. 引言1.1 介绍山东民歌的背景山东民歌是山东省独具特色的音乐文化形式,是山东人民代代相传的宝贵文化遗产。
山东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种独特的地域环境为山东民歌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山东人勤劳朴实,热情好客,山东民歌在这样的文化土壤中逐渐形成并得以传承下来。
山东民歌起源于古老的山东大地,经过历代民间艺人的口口相传和不断艺术创新,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歌曲体裁。
这些民歌反映了山东人民的生活、情感和思想,记录了他们的奋斗、快乐和苦难,是山东人民的精神寄托和情感表达。
山东民歌是山东人民的灵魂之音,是他们对生活的真挚表达和热爱之情。
山东民歌的发展离不开历代民间艺人和曲艺师的辛勤努力,他们在传承中不断创新,使山东民歌更加丰富多彩,并在传统基础上融入了现代元素,使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山东民歌的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是山东人民的文化瑰宝,也是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之一。
1.2 探讨为什么重要山东民歌作为山东省特有的一种音乐形式,具有浓厚的地方文化特色,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它不仅是山东省民众在生活、劳作、娱乐中的一种表达方式,更是山东人民心灵的一种寄托和情感的传达。
山东民歌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山东省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山东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通过研究山东民歌,可以更好地了解山东省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有利于加深人们对山东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山东民歌还承载着山东人民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感染力。
深入探讨山东民歌的音乐特征,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弘扬山东省的优秀文化传统,也有助于丰富和拓展中国民间音乐的发展空间,促进各地民歌交流与传播,进一步推动中国民俗音乐的繁荣发展。
2. 正文2.1 山东民歌的起源和发展:山东民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随着山东地域特点的形成和历史文化的沉淀,山东民歌逐渐形成并得到传承。
山东民歌的旋律特征
作者:韩昕彤
来源:《黄河之声》2018年第14期
摘要:每个地区的民歌都有自己的风格特征,影响民歌风格形成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
本文以民歌中的旋律为研究对象,将山东地区的民歌以地理位置为划分依据,归纳山东民歌地区民歌旋律的主要特征。
关键词:风格;山东民歌;旋律特征
民歌产生于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和生产劳动中,因各地区的生态环境、地理位置、人民的生活方式存在着诸多不同,中国民歌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风格特征,可以将影响民歌形成的因素分为两个方面。
首先是历史文化背景、社会环境、语言背景等因素。
它们对民歌风格的影响可以归结为对某个地区民歌体裁和题材的影响。
更促进了山东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其次,不同时期、不同的政策以及当时不同地区的经济基础都对民歌的产生起到重要的作用。
因此,与人民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民歌题材丰富,风格迥异。
我国的民族音乐一直以线性音乐为主,各声部独立进行,这更突出了旋律线条在音乐中的重要性。
在构成民歌风格的众多音乐要素中,旋律担负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旋律中的级进、跳进音程、节奏等是划分民歌风格的重要依据。
可以说,民歌中的旋律是其风格特征最直观的体现。
我国传统民歌旋律音调结构的研究经过杨匡民、乔建中等诸位学者的努力,把中国的传统民歌旋律音调结构以三四个音为一个单位,划分出了宽声韵、窄声韵、近声韵、大声韵、小声韵五种声韵结构。
”王耀华先生在《关于民歌旋律音调结构分析(上)——以畲族民歌为例》一文,又在此基础上增加一个层次,称之为“型”,即“用起点音与此后各乐音的连接方向、音程度数为标记。
”
本文将以王耀华先生对旋律音调结构的划分为主要依据,分析鲁东、鲁南、鲁西、鲁中四个地区旋律音调的主要特点并概括山东民歌的风格特征。
一、鲁西地区
张来敏在《临清民歌旋律研究》一文中,通过对临清民歌旋律音调结构类型的分析,将五种声韵结构做了统计,其中以近声韵为特点的旋律音调结构类型占临清民歌总数的43.75%,(比如《大实话》);以微下7—上3宽声韵为特点的旋律音调结构类型,强调下行七度大调后的反向级进进行,占临清民歌总数的22.5%(比如《放风筝》);以宫下3—2窄声韵为特点的旋律音调结构类型占临清民歌总数的26.25%;以大声韵为特点的旋律音调结构类型占临清民歌总数的28.75%;以小声韵为特点的旋律音调结构类型占临清民歌总数的11.25%。
由此看来在以聊城为代表的鲁西地区,旋律音调中以级进为主的最多,大跳后反向级进的次之,这一地区的民歌以大二度、大三度连接为主,伴随音程大跳后级进,体现了鲁西地区民歌细腻、婉转的特点。
二、鲁南地区
苍山县位于山东省南部,北接临沂,南临江苏,西通枣庄,处于沿海地区大开放,黄淮海平原大开发的交叉地带。
从苍山地区的民歌《绣荷包》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一地区民歌的旋律音调特征。
根据王耀华先生提出的音调结构划分原则,这首歌曲属于以大二度与小三度连接的窄声韵结构,大二度与小三度的结合婉转、曲折的旋律表达了闺中女子细腻的心境。
这样的旋律特点同样反映在作曲家器乐作品的创作中。
崔世光的钢琴作品《乡土小调》利用山东民歌小调中二度、三度平稳级进的旋律特点、偶尔加入诸如六度、七度的大跳音程后反向级进,使乐曲听起来更具山东风味。
三、鲁东地区
鲁东地区靠海,以烟台、威海、日照等地为代表。
该地区民歌中渔歌号子较为常见,其次由于方言特点该地区民歌旋律走向曲折、婉转。
鲁东地区民歌旋律中含有大量的跳进音程,这不仅体现了鲁东地区的方言特点,同时也体现出山东人民豪爽的性格。
在民歌中3-1,7-5的旋律进行比较多见,八度的跳进也经常出现。
《老汉爱唱幸福歌》中,五、六度跳进音调,增加音乐情趣。
六度的跳进并不是连续出现一条旋律中,它会突然出现在级进进行的旋律中,让民歌充满风趣,整条旋律更具活力。
崔世光在《山东风俗组曲》的钢琴写作中,多次出现了六度、八度大跳。
作曲家利用钢琴宽广的音域,使乐曲的旋律在不同的音区形成对比,更有意思的是,这样的音区对比让人不禁联想到民歌中的对唱,同时也展现了山东民歌旋律中活泼、跳动的特点。
四、鲁中地区
鲁中地区一般是指山东的济南、淄博、东营、泰安、莱芜五个市。
鲁中地区民歌以淄博民歌《赶牛山》为代表,以小三度与大二度结合为特点,按照孙耀华先生的旋律音调结构的分类属于“窄声韵”的范畴。
山东地区民歌复杂多样,不可以偏概全。
民歌旋律的音调结构不仅与地区有关系,而且与各地区的方言语调也有这密切的联系。
鲁西地区民歌以临清民歌地区为代表,呈现以二度三度级进为主、七度大跳为辅的特征;鲁南地区民歌以苍山民歌为特点,旋律以“窄声韵”为主,曲折委婉;鲁东地区靠海,以号子与胶东秧歌为代表,旋律呈现出跳进与级进并重的特点;鲁中地区地处民歌也体现出“窄声韵”的特点。
总的来说,山东地区民歌旋律音调结构中“近声韵”、
“窄声韵”、“宽声韵”并存,表现了山东地区人民豪爽又细腻的性格特点,也形成了山东地区民歌独特的风格特征。
[参考文献]
[1] 刘晓鹏.山东民间小调的文化浅析[J].齐鲁艺苑,2007,05:62-65.
[2] 王耀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区划研究综述[J].音乐研究,2003,04:64-70.
[3] 王占文.精妙绝伦尽善尽美—对山东民歌风格特点的认识[J].音乐创作,2016,10:112-114.
[4] 赵秋红.崔世光及其钢琴作品的民族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1,06: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