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江苏民歌《茉莉花》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2
民歌《茉莉花》赏析虽无艳态惊群目,幸有清香压九秋--民歌《茉莉花》赏析摘要有300多年历史的国乐精华之十大民歌之一《茉莉花》出世以来至今深受人们的喜爱。
她在不断发展和变异中甚至走出了国门成了东方文化的使者登上了世界的大舞台充分展示了中国民歌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茉莉花》历史流变审美传播一.《茉莉花》的历史1.茉莉花曲牌的由来《茉莉花》的曲谱最早见于清代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刊刻的《小慧集》一书中。
该书卷十二“小调新谱”部分收录了一首《鲜花调》全曲共两段唱词。
由于第一段唱词开始两句为“好一朵鲜花好一朵鲜花”故名鲜花调。
《鲜花调》歌词最早出现于乾隆年间出版的戏曲剧本集《缀白裘》其中的第六集卷一《花鼓》一剧的“花鼓曲”九曲的前两曲中唱的是张生戏莺莺的故事。
2.现代版的《茉莉花》作曲家何仿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根据江苏民歌《茉莉花》改编创作是目前流传最广的《茉莉花》歌词描述了一位姑娘想摘茉莉花又担心受责骂被人取笑又怕伤了茉莉花等的心理活动表现了一个天真可爱纯洁的美好形象生动而又含蓄地表达了人们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
改动的歌词在茉莉花上做足了文章把少女们爱花、爱美、惜花、怜花、羞怯、腼腆的心态刻画得入木三分。
曲子保持了原来的基调但前后作了增补特别是结尾加了拖腔使其更为明朗、欢快、热忱。
二.《茉莉花》的特点一.不同地域的流变同样一首歌流传到不同的地点便会与当地的风俗、饮食、方言等结合发生相应的变化。
1.江苏的《茉莉花》是“茉莉花”这个大家族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首。
它采用五声音阶旋律婉转流畅节奏稳重富于变化音符的结合由于同吟诵歌词的节奏基本一致歌词与【鲜花调】一样多为一拍一字或半拍一字因此琅琅上口。
旋律以曲折的级进为主小跳进很少有典型的南方色彩特点主要传唱流域在江苏、浙江、安徽一带也是最广为流传的版本。
2.河北南皮的《茉莉花》是一首河北的典型曲调在后面运用了甩腔方式同时加以板胡、唢呐和笛子的演奏节奏则具有舞蹈性既有江南风情又赋予了其南皮地方特色。
走进江苏民歌《茉莉花》讲稿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很高兴能和大家一同走进江苏民歌《茉莉花》。
《茉莉花》不仅江苏人民喜爱她,中国人民喜爱她,世界人民更是青睐她。
据记载:这首歌在明朝就已流传到国外,几百年间在世界音乐舞台上散发着芳香,传播着友谊。
《茉莉花》是中国文化的象征,是中国民歌的代表,她向世界展示出中国文化的和缓、柔美、善意,是和谐世界的和谐之声。
《茉莉花》的演绎形式可谓是丰富多彩,就合唱的版本也是琳琅满目。
我们的音乐教材第十一册的第四单元采用了杨鸿年老师改编的童声合唱版的《茉莉花》。
这是一首复调式的合唱曲,作为普通教学班,要把它学下来并唱好比较困难,基于这个原因,在教学中我采用了简化旋律、二度创作的方法,在不改变作品的原有风格特点的前提下,即让孩子感受到合唱曲的魅力,又让他们掌握了旋律创作的手法。
下面,请随着我一起走入今天的音乐课堂,一同学习江苏民歌《茉莉花》。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播放短片导入,让学生欣赏后谈感想。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非常唯美的视频,请大家欣赏后谈一谈感想。
短片中的音乐你熟悉吗?取材于哪首民歌?师:短片中的音乐取材于江苏民歌《茉莉花》,从画面上我们感受到了茉莉花已经飘香于世界各地,深受国内外友人的喜爱。
听着《茉莉花》,我们会不由自主地随着这悠扬的笛声心驰神往。
茉莉是常绿小灌木,岁岁开花,香气清雅而幽远。
让我们随音乐用鼻子来闻一闻,哼一哼。
三、播放《茉莉花》音乐,学生复习歌曲《茉莉花》主旋律,并随着老师的手势做呼吸训练。
1.师:请你想像自己置身茉莉花丛,满园芬芳,深吸气——感觉很香,很享受,气息下沉,保持——徐徐吐出来,呼气。
2.出示大歌片,学生有感情地复习歌曲,演唱后谈谈民歌的特点。
师:你对《茉莉花》节奏与旋律有什么感觉,有什么特点?生:旋律中有很多的小拐弯,节奏密集,旋律优美。
师:小拐弯使歌曲的旋律婉转流畅,一气呵成。
一字多音造成了这么多的小拐弯。
一字多音和紧凑的节奏也是民歌的特点。
浅谈江苏民歌《茉莉花》作者:蒋璐珍秦崇胜来源:《报刊荟萃(上)》2017年第05期摘要:本文以江苏民歌《茉莉花》为对象,对它的发源地进行探讨,并从它的背景、体裁、曲式结构、内容、语言等方面剖析它所蕴涵的精神文化内涵,通过它在国家重要事件和国际舞台上起到的特殊作用使全世界人民感受到了中国民歌持久的魅力,希望每个龙的传人在接受外来文化的同时不要忘了我们所拥有的这颗明珠——中国民歌。
关键词:发源地;背景;体裁;曲式结构;内容;语言;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草香也香不过它……”这首广为流传的《茉莉花》是江苏民歌,是众所周知的。
再细说下去,恐怕知道它的发源地的人不多。
正是因为这种情况,随着它在国内外的走红,扬州、南京等地掀起《茉莉花》的发源地之争。
一、《茉莉花》的发源地扬州市政府在《关于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将扬州民歌(茉莉花)确定为扬州市市歌”的议案》中便表示,扬州是民歌《茉莉花》的主要传唱地区,是民歌《茉莉花》的故乡或发源地。
这首民歌的风格、气质和韵味与扬州的人文传统相吻合。
扬州曲艺界认为,《茉莉花》出自扬州清曲,它的前身是清曲中的《老鲜花调》,歌曲的演绎形式是典型的清曲表现手段:男唱女腔、自弹自唱。
南京一些民俗学家则表示,《茉莉花》其实源自南京地方曲种白局中的一个曲牌。
著名民俗学家王涌坚表示,《茉莉花》的前身《闻鲜花》是白局中的一个曲调,这是有据可考的。
目前这份资料就在他手上:在1960年由南京市工人业余艺术学校汇编成书的《曲调选》的第22页记载着《闻鲜花》。
第一段歌词仍旧是: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文艺报》发表的文章《茉莉花究竟是哪里的民歌?》的作者夏玉润新颖地提出,《茉莉花》其实源自安徽的凤阳花鼓。
文中,夏玉润写到:提起《茉莉花》,当今人们都认为它是江苏民歌。
知道它的前身是《鲜花调》的却为数很少。
知道它最早出现于凤阳花鼓之中,并由此传播全国,流传国外的,更是凤毛麟角。
马克思曾说过“民歌是唯一的历史传说和编年史”。
百年芳香的江苏民歌《茉莉花》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拥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茉莉花》就是其中耳熟能详的民族小调。
它起源于《鲜花调》,并在民间流传中衍生了多种风格的版本,其中江苏民歌《茉莉花》因为其旋律婉转优美,又极具民族小调的音乐特色而最具代表性。
历经百年的演变和发展,《茉莉花》的芳香遍布了全世界音乐的各个角落,作为中国民族音乐的代表,它时刻提醒着人们要将中华优秀文化一代代的传承和发扬下去。
标签:民族音乐;江苏民歌;茉莉花从古至今,中国这片辽阔富饶、历史悠久的土地上,五十六个民族用自己的传统方式,以具有特色的表现形式,向全世界展示着中国几千年雄厚的民族文化,为中华文化积累了宝贵财富。
民族音乐中,民歌小调流传广泛,数量众多,它们如暮春三月的百花,姹紫嫣红。
很多音乐借助歌颂“花”的美丽,从而抒发美好的情感,其中一首姿压群芳,栽培悠久的《茉莉花》就表达着中华儿女的朴素与纯洁。
一、《茉莉花》的起源《茉莉花》的前身是《鲜花调》,最早出现在凤阳花鼓中,是清朝乾隆年间所记载《缀白裘·花鼓》中的插曲。
经过百年流传,《鲜花调》在各地的方言语调、风土人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衍生出了上百首多风格的《茉莉花》、《鲜花调》。
许多省份的民歌集成中所记录的《茉莉花》词曲大同小异,却赋予了各民族的特色,不同的《茉莉花》都以旋律委婉,波动流畅,感情细腻的曲调为主歌唱,却给人以不同的风格感受。
其中传播最广、最具代表性的是——江苏民歌《茉莉花》。
据记载显示江苏版本的《茉莉花》出现的最早,但其发源地却颇具争论。
江苏省歌舞剧院一级作曲路行和原扬州歌舞团团长戈弘曾说过:“民歌小调不可能有发源地。
”《茉莉花》属于民歌,它起源于人民之中,寄予民心民情,通过口耳相传来得到传播与继承,自然不能说是任何人或地区的专利。
走到今天,《茉莉花》已在全国家喻户晓,成为了国家的瑰宝,也影响了许多地方的戏曲和曲艺。
对于多数的中国人来说,探究《茉莉花》的发源地已经没有太多实际价值。
中国的“第二国歌”—《茉莉花》《茉莉花》,算得上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一首民歌了。
关于它的文字记载,最早始于明朝万历年间。
流传到今天,至少已经有400 多年的历史了。
这首民歌最早起源于江苏的扬州,旋律非常的优美婉转,带有江南民歌的典型气质。
而这样的气质,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
一是《茉莉花》的旋律线。
它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基本上采用“级近”的模式。
所谓级近,就是音和音之间是挨着的,比如说 do - re、re - mi、sol -la 等等。
这样的一种旋律进行,会给人一种平稳、亲切、柔和的感觉。
《茉莉花》的温婉气质,还来自于它的方言。
《茉莉花》采用的是吴语方言。
吴语可以称得上是中国最柔软,最细腻的一种方言了,也有所谓“吴侬软语”一说。
所以说,要想展现出《茉莉花》这首民歌独特的气质,最好不要用普通话去演唱,而是用吴语方言演唱。
《茉莉花》虽然形成于扬州,但因为广受喜爱,所以也流传到中国各个地方,并且演化出很多不同的版本,形成一个庞大的《茉莉花》家族。
而各地的《茉莉花》,又受到不同方言和审美情趣的影响,表现出不同的风格情趣。
由于《茉莉花》非常受欢迎,所以自然就成为了一首流行歌曲,以至于他后来甚至成为宗教音乐吸纳的一个对象。
比方说,中国的佛教音乐当中,就用到了《茉莉花》的旋律。
为什么这首民歌会进入宗教音乐呢?因为如果用老百姓所熟知的曲调,去演唱宗教的经文,会更加便于大家记忆和掌握。
比如这首《普门颂》中,我们就可以听到茉莉花的旋律。
可以感觉到,当它变成宗教音乐以后,被赋予了另外一种气质,那是一种庄重而平和的气质,也是一种来自于宗教的气氛。
事实上《茉莉花》的影响力,远不止来自于国内。
早在 19 世纪末的时候,伴随着很多来华的欧美人的旅行的见闻和在华回忆录,《茉莉花》就已经被介绍到了世界上许多的国家。
甚至被很多国外的作曲家,作为素材写进了他们的作品当中。
最有名的,莫过于意大利的歌剧作曲家普契尼,曾经把这首民歌的旋律,写进了他的一部歌剧《图兰朵》中。
文体艺术课程教育研究206 学法教法研究一、江苏民歌《茉莉花》的整体布局1.江苏民歌《茉莉花》的旋律特征《茉莉花》其旋律以五声音阶曲折的级进为主,旋律婉转流畅,有典型的南方民歌的特点,在欣赏歌曲的同时,宛如深处在一幅江南水乡风土人情的图画中.歌曲风格整体温婉优雅,听起来新颖亲切,生动地刻画了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很有艺术的独特魅力。
在世界各地,《茉莉花》都是一些作曲家改变的首选,但是无论如何改变,其精华部分都是大家无法抹去的,只是在原有的旋律上增添一些地方音乐风格色彩,更加使人朗朗上口。
2.江苏民歌《茉莉花》的词曲结构《茉莉花》原名为《鲜花调》,第一段歌词为:好一朵鲜花,好一朵鲜花,有朝一日落我家,你若是不开放,对着鲜花儿骂,你若是不开放,对着鲜花儿骂。
但是如今流行起来的就是唱词就是经过改编的《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的花开香也香不过他,本有心摘一朵戴,又怕看花的人儿骂。
人们更加喜爱和接受改编版的作品,纵观全曲不难发现无论是原版还是后期演变的,歌词结构都是简单明了,句句平衡工整。
在我看来,每一首好歌都是由词曲完美结合而形成的,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茉莉花》唱起来柔情蜜意,喜悦中带有羞涩,大概也只有这样结构平整,词藻朴实的词曲结构能够与其契合吧。
二、江苏民歌《茉莉花》的风格1.江苏民歌《茉莉花》的题材风格江苏民歌《茉莉花》改编前本来是有三段歌词的,依次唱茉莉花,金银花,玫瑰花。
后经过何仿之手,将歌曲后两段的金银花和玫瑰花都改为歌唱茉莉花,将原作中“奴”字改写成“我”字,虽说是小小的改动,却也能够让演唱者有苦中作乐的幸福感。
至此之后便成为现如今我们耳熟能详的江苏民歌《茉莉花》,改变后题材清新自然,看似简单却意义非凡,词曲部分描绘了一位少女看到茉莉开花,喜爱茉莉想摘下归为自己的装饰物却胆小怕被其他的爱花人责备,又怕伤害了这美丽的茉莉花的心理活动内容,对茉莉花的描写更是详尽,认为整个花园里都没有任何花比茉莉花更白更香了,揭露了少女的天真活泼,单纯可爱,热爱大自然的美好形象,也巧妙地运用了茉莉花与少女的共同点暗喻了当时的劳动人民对于“真,善,美”的美好追求。
(花城版)音乐四年级下册《歌曲江苏民歌《茉莉花》教案一. 教材分析《茉莉花》是一首江苏民歌,流传于我国各地,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歌曲以清新、优美的旋律,描绘了茉莉花的美丽和芬芳,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歌曲为2/4拍,共16小节,结构简洁明了,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音乐具有一定的理解和感受能力,他们喜欢通过歌唱、演奏等方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热爱。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江苏方言和民歌风格的音乐作品还不够熟悉,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感受江苏民歌《茉莉花》的音乐特点和魅力。
2.学会用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方法演唱歌曲,培养良好的歌唱习惯。
3.通过学习《茉莉花》,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江苏方言词汇和特殊音调。
2.歌曲的节奏和音准把握。
3.理解歌曲寓意,感情投入地演唱。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2.讲解法:教师讲解歌曲背景、方言词汇等,学生了解和掌握。
3.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情感体验法: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所表达的美好情感。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歌曲《茉莉花》音频、视频资料,相关图片,PPT等。
2.乐器:钢琴、吉他等。
3.教学用具:乐谱、歌词卡片、口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茉莉花》歌曲,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随后,展示茉莉花的图片,让学生了解歌曲的背景。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学唱。
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对特殊音调进行讲解和练习。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针对每个小组的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歌曲表演,检验学习效果。
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对存在问题的小组进行再次指导。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歌曲所表达的美好情感,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人音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第1课聆听《茉莉花(江苏民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欣赏不同地域风格的《茉莉花》歌曲,体验乐曲不同的情绪特点。
2.在多种体验活动中,感悟乐曲的内涵和人文文化的关联,培养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3.深入了解江苏版《茉莉花》的音乐文化价值,拓展学生音乐视野,激发学生热爱中国民族音乐的情感。
教学重点:1.在聆听比较过程中体会《茉莉花》的不同地域风格特点。
2.在多种体验活动中感受《茉莉花》的韵味,体会中国民族音乐的深远影响和文化价值。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感受《茉莉花》不同地域风格。
2.在音乐活动中感知民族音乐的价值,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具准备:课件、钢琴、萨克斯、多媒体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感受优美观看2016年春晚舞蹈《茉莉花》(LED屏)师:美不美?美的舞蹈一定离不开美的音乐,你听出舞蹈的伴奏音乐来自哪首歌曲吗?生:《茉莉花》师:今天,我们一起细细品味芬芳的《茉莉花》。
(出示课题)(二)江苏《茉莉花》,感受原味师:让我们闭上眼睛,认真聆听这首《茉莉花》,想一想:你感受到了什么?1.学生抒发个人聆听到的想象空间。
2.师:茉莉花在你们的描述中清新唯美,让我们用美妙的歌声来展现吧!3.聆听方言版茉莉花,感知旋律美(1)听一听,它与我们刚才的演唱有什么不同?(2)师:江南水乡的柔美造就了温婉的音乐,钢琴演奏、伴舞音乐的来源都与江苏方言的《茉莉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三)欣赏不同,体会特色1.《茉莉花》的芬芳不仅在江南悄然绽放,我国其他地区都能找到一首具有地域特征的《茉莉花》。
音乐教材中有来自东北和河北的两首代表曲目,请大家打开电脑中的资料包,自由欣赏,看你能从这些乐曲中收获了什么?你更喜欢哪种风格的茉莉花呢?2.小组聆听讨论(学生分组在平板上完成)3.学生交流分享。
(四)走出国门,感受辉煌1.聆听《图兰朵》选段(1)师:《茉莉花》在中国人人皆知,在国外也是享有盛名,著名的意大利剧作家普契尼100多年前就将《茉莉花》带到歌剧《图兰朵》中,我们一起来听听,你能找到熟悉的旋律吗?生:茉莉花的旋律,气势恢宏、磅礴(2)简介剧情,了解茉莉花旋律在这里为了会更好的烘托美丽的冷峻的东方公主图兰朵形象,从而让茉莉花的清新脱俗在交响乐的浑厚中展现另外一种庄严圣洁。
民歌中璀璨的珍珠—江苏民歌《茉莉花》作者:吴彬来源:《知识窗·教师版》2014年第03期摘要:本文以江苏民歌《茉莉花》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全面剖析歌曲的起源与风格特点、调式与曲式结构、旋律与节奏特点及写作手法,阐述了它的地方特色和魅力所在,使人们更加透彻地了解它,也激发了人们对中国文化和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关键词:江苏民歌《茉莉花》特点《茉莉花》是一首经典而又颇具中国特色的民歌,它一直被广泛使用于很多重要的场合,人们深深地为它的魅力折服。
它在中国及世界音乐史上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引发了我们对中国文化和民族音乐的热爱,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一、江苏民歌《茉莉花》的起源与风格特点民歌源于生活,是在民间世代广泛流传的歌曲。
而江苏民歌《茉莉花》正是一首拥有民族特色的歌曲,它最早起源于扬州的秧歌小调,前身是《鲜花调》。
经过数百年间不断的传唱,再加上旧歌新唱的方法来演绎这首歌曲,它已经成为中国民歌中最杰出的代表之一。
1942年冬天,新四军的大众剧团来到南京六合金牛山脚下演出。
有一天,何妨听到当地一位艺人正在唱着《鲜花调》,一下子就被优美的旋律吸引住了。
回去后,何妨自己摸索,发现这首歌曲虽然歌曲优美动听,但毕竟出自民间,创作上有一些粗糙。
于是,他便将《鲜花调》歌词中的三种花——茉莉花、玫瑰花、金银花,全都改成了茉莉花,使整首歌曲的主题更加集中。
二、江苏民歌《茉莉花》的调式与曲式结构江苏民歌《茉莉花》是小调类型的民歌之一,采用了五声徵调式、四句体乐段式结构,很规整,上下终止音呈四度关系。
分析歌曲的第一句,它可以分成两个短句,并且两小节重复,两者之间的旋律相互对称,落音一样,两句唱词相重叠。
第三句比较紧缩,后句没有停顿,与第四句相连接,为了使观众在音乐感情上获得满足,第三句旋律重复出现在乐曲中。
歌曲中每一句的落音分别是徵、宫、羽、徵,即是一种起、承、转、合的结构关系。
这种结构关系使得演唱更加自然流畅,也使得这首歌曲更有分析的价值和意义。
走进江苏民歌《茉莉花》讲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很高兴能和大家一同走进江苏民歌《茉莉花》。
《茉莉花》不仅江苏人民喜爱她,中国人民喜爱她,世界人民更是青睐她。
据记载:这首歌在明朝就已流传到国外,几百年间在世界音乐舞台上散发着芳香,传播着友谊。
《茉莉花》是中国文化的象征,是中国民歌的代表,她向世界展示出中国文化的和缓、柔美、善意,是和谐世界的和谐之声。
《茉莉花》的演绎形式可谓是丰富多彩,就合唱的版本也是琳琅满目。
我们的音乐教材第十一册的第四单元采用了杨鸿年老师改编的童声合唱版的《茉莉花》。
这是一首复调式的合唱曲,作为普通教学班,要把它学下来并唱好比较困难,基于这个原因,在教学中我采用了简化旋律、二度创作的方法,在不改变作品的原有风格特点的前提下,即让孩子感受到合唱曲的魅力,又让他们掌握了旋律创作的手法。
下面,请随着我一起走入今天的音乐课堂,一同学习江苏民歌《茉莉花》。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播放短片导入,让学生欣赏后谈感想。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非常唯美的视频,请大家欣赏后谈一谈感想。
短片中的音乐你熟悉吗?取材于哪首民歌?
师:短片中的音乐取材于江苏民歌《茉莉花》,从画面上我们感受到了茉莉花已经飘香于世界各地,深受国内外友人的喜爱。
听着《茉莉花》,我们会不由自主地随着这悠扬的笛声心驰神往。
茉莉是常绿小灌木,岁岁开花,香气清雅而幽远。
让我们随音乐用鼻子来闻一闻,哼一哼。
三、播放《茉莉花》音乐,学生复习歌曲《茉莉花》主旋律,并随着老师的手势做呼吸训练。
1.师:请你想像自己置身茉莉花丛,满园芬芳,深吸气——感觉很香,很享受,气息下沉,保持——徐徐吐出来,呼气。
2.出示大歌片,学生有感情地复习歌曲,演唱后谈谈民歌的特点。
师:你对《茉莉花》节奏与旋律有什么感觉,有什么特点?
生:旋律中有很多的小拐弯,节奏密集,旋律优美。
师:小拐弯使歌曲的旋律婉转流畅,一气呵成。
一字多音造成了这么多的小拐弯。
一字多音和紧凑的节奏也是民歌的特点。
曲调中出现了哪些音?
生:1 2 3 5 6 。
师:对,这是典型的中国五声调式。
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来视唱这条旋律,一起感受小调民歌的韵味。
请同学们用柯达伊手势一起感受旋律线。
师:赏花人欲摘不忍,欲弃不舍。
这是一种怎样的矛盾心情?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做一做摘花、闻花动作。
(律动表演:摘摘闻)
四、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以上的任意一条旋律,用你喜欢的表现形式,为歌曲伴唱。
(播放歌曲,学生伴唱)
五、出示改编后的合唱谱,分析歌曲,试着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演唱。
六、拓展:欣赏东北民歌《茉莉花》
师:名为《茉莉花》的歌曲有很多。
今天老师也为大家准备了一首东北民歌《茉莉花》,与江苏版的《茉莉花》相对比,听听它有怎样的风格特点。
(播放东北民歌《茉莉花》)
而美好的音乐意境情有独钟。
它那浸润着清幽的华夏情味的旋律将香飘世界各地。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让我们一同去保护和感受民歌艺术这朵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