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待贾而沽》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0.49 KB
- 文档页数:6
三 待贾而沽孔子想不想做官?这当然是毫无疑问的。
孔子饱读诗书,博闻强志,才堪大任,一心想通过为官来推行其政治主张。
在孔子壮年时期,这种愿望是很强烈的。
孔子自己也说“天下有道则见”。
鲁定公九年,孔子终于有了机会,先是为中都宰,后来又做到小司空、大司寇,政绩斐然。
鲁定公十年,鲁国与齐国的夹谷之会,孔子大大出彩,智勇兼备,不仅为鲁国争得了面子,还赢得了不少实际利益。
这是孔子从政生涯最为出色的一笔。
孔子周游列国,也是想找一个能任用他的诸侯国君,通过政权的力量来推行孔子所认可的道。
只是怀道不仕,周游数年,竟无一人肯行孔子之道于一二。
道之不行,孔子自然感慨万千:“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孔子非不想从政,而是不想违背自己的意愿、政治主张而从政。
所以“待贾而沽”,而不是是非不分的“求而为仕”。
我们现在所说的政治家与政客的区别,可能也就在这里。
一、字音不得与.(yù) 桓魋.(tuí) 木铎.(duó) 期.月(jī) 韫.椟(yùn) 求善贾.(ɡǔ) 佛肸..(bì xī) 匏.瓜(páo) 二、通假字1.求善贾.而沽诸 贾,通“价”,价钱 2.公山弗扰以费畔.畔,通“叛”,反叛 3.子路不说.说,通“悦”,高兴 4.宁武子,邦有道,则知.知,通“智”,聪明 5.归.孔子豚 归,通“馈”,赠 6.遇诸涂.涂,通“途”,道路 7.孔子时.其亡也 时,通“伺”,伺察 三、一词多义1.见⎩⎪⎨⎪⎧①天下有道则见. 动词,出仕②阳货欲见.孔子 动词,使……拜见③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动词,召见,接见 2.将⎩⎪⎨⎪⎧①天之将.丧斯文也 连词,如果②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副词,将要③呼儿将.出换美酒 动词,拿出3.善⎩⎪⎨⎪⎧①求善.贾而沽诸 好的,识货的②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使……完美③素善.留侯张良 友好,交好4.其⎩⎪⎨⎪⎧①吾其.为东周乎 副词,难道②亲于其.身为不善者 代词,自己③孔子时其.亡也 代词,他 5.与⎩⎪⎨⎪⎧①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 动词,参与②予与.尔言 介词,跟③岁不我与.动词,等待 四、词类活用1.怀其宝而迷.其邦 形容词作动词,任其混乱 2.从者见.之 使动用法,使……得以进见 3.阳货欲见.孔子 使动用法,使……拜见 4.天之将丧.斯文也 使动用法,使……丧失 5.守死善.道 使动用法,使……完美 6.吾将仕.矣 名词作动词,做官 五、古今异义1.天之将丧斯文..也 古义:这种文化。
第三课待贾而沽孔子具有十分高远的政治理想,堪称“夫子之道至大”。
但这位胸怀兼济之志的盛德君子,却遭遇了四处碰壁,失意落魄的人生尴尬。
这是因为一方面当时的当政者的确多是些“不足算”的“半筲之人”;另一方面儒学的仁政理想,与传统社会专制制度背离。
尽管孔子陷入欲入世而不得的尴尬境地,他仍然满怀入世救世的热忱,以“内圣”之学为本,随时准备为朝廷和百姓服务,以匡救无道的现实政治,实现圣王德治的大同理想。
1.字音识记(1)韫.(yùn)椟而藏诸(2)佛肸..(bì xī)以中牟畔(3)好从事而亟.(qì)失时(4)涅而不缁.(zī)(5)吾岂匏.(páo)瓜也哉(6)天将以夫子为木铎.(duó)(7)日月逝.(shì)矣,岁不我与2.重要词语(1)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yù,参与,介入(2)仪封.人请见:边界(3)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忧虑,担心(4)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月份周而复始,即一年(5)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忧虑(6)求善贾.而沽.诸:贾,商人。
一说读jià,同“价”。
沽,卖(7)末之..也已.:末,无;之,往;已,止,罢休(8)怀其宝而迷.其邦:混乱。
这里指任其混乱(9)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屡次3.通假字(1)公山弗扰以费畔.:通“叛”,反叛(2)归.孔子豚:通“馈”,赠(3)遇诸塗.:通“途”,道路(4)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通“智”,聪明(5)子路不说.:通“悦”,高兴(6)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通“智”,聪明(7)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通“伺”,伺察4.“其”字的用法(1)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副词,表反问,译为“难道”(2)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副词,表反问,译为“难道”(3)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第三人称代词,“他”(4)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第三人称代词,“他的”(5)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活用作第一人称代词,“自己的”5.词类活用(1)从者见.之:使动用法,使得以进见(2)笃信好学,守死善.道:使动用法,使……完美(3)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使动用法,使……拜见(4)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使动用法,使……迷乱6.特殊句式(1)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把……怎么办(2)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把……怎么样(3)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介词短语后置(4)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宾语前置(5)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对……怎么说(6)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宾语前置7.成语积累(1)待贾而沽:贾,价;沽,卖。
高二语文《待贾而沽》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文本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2.分析文本中的论证方法,提高论证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章主旨,分析论证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提炼出观点,进行有效论证。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及其作品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文本,解释“待贾而沽”的含义。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2.学生就文本中的生僻词、成语、典故等进行查阅资料。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享自读过程中的感受和疑问。
2.教师引导学生针对文本中的观点进行讨论。
四、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文本中的论证方法。
2.教师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
第二课时一、课堂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文章主旨。
2.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课堂讨论1.学生针对文本中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论证。
三、案例分析1.教师选取文本中的经典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论证过程。
2.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对案例进行解读。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第三课时一、课堂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论证方法。
2.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写作训练1.教师给出一个论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论证方法进行写作。
2.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写作任务。
三、课堂交流1.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
2.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点评。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第四课时一、课堂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写作训练。
2.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课堂讨论1.学生针对文本中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论证。
三、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四、课后作业2.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对其他文本进行论证分析。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写作训练等方式,使学生深入理解了《待贾而沽》的文本内容,掌握了论证方法,提高了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待贾而沽》教案:小说赏析与文学鉴赏小说赏析与文学鉴赏一、教学目标通过对于《待贾而沽》的赏析与鉴赏,使学生:1.了解小说《红楼梦》的文学背景及历史背景;2.理解《待贾而沽》的结构特点、情节发展、人物性格等元素;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了解小说《红楼梦》的文学背景及历史背景;2.掌握《待贾而沽》的结构特点、情节发展、人物性格等元素;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1.《红楼梦》的文学背景及历史背景《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部不朽的小说。
它是由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共一百二十回。
小说描绘了一个大家族的兴衰和阶级斗争,同时又展现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及其情感,是中国文学史上绝世的作品之一。
小说的创作时期颠沛流离,清朝社会剧变,大家族的崩溃和社会的动荡成为曹雪芹小说创作的重要背景。
因此,《红楼梦》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部以较高的艺术水准反映社会风貌、生活像貌和人类情感的文学作品。
2.《待贾而沽》的结构特点、情节发展、人物性格等元素(1)结构特点《待贾而沽》是《红楼梦》中的一篇短篇小说,也是小说中的最后一篇。
整篇小说实际上就是宝玉的自白,通过宝玉的自白,反映了小说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宝玉的性格和遭遇。
整篇小说自然流畅,情节紧凑,结构紧密,即使是时间跨度不大,但是表现出的人物性格、心理变化却非常复杂。
(2)情节发展小说一开始宝玉就要离开贾府去考进士,而在考试前夕,他无法入睡,于是宝玉在自己的房间里,自白了自己从小到大的遭遇、奋斗,以及发生在贾府的故事。
内容涉及到很多比较典型的《红楼梦》人物的故事,如林黛玉、薛宝钗等,但对于宝玉本人的重视和思维变化,也是非常重要的。
(3)人物性格宝玉是整个小说中比较重要的人物之一,他具有很强的文学形象和鲜明的个性。
他有很多的好处,如心地善良、聪明伶俐、敏感,他不喜欢权利和钱财,而是热爱自然和美好的事物。
但是,他也有不足,例如忧郁陷沉、自责过度、任性浪漫,这些都给他的人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苏教版选修《待贾而沽》教案《苏教版选修<待贾而沽>教案》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待贾而沽》中孔子的思想和观点,包括其对出仕的态度、对自身价值的认知等。
2、帮助学生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培养学生对儒家思想的初步认识和思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孔子“待贾而沽”的真正含义,以及其背后所反映的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
(2)掌握文中的文言知识点,如“沽”“贾”“诸”等实词的意义,“而”“之”等虚词的用法,以及特殊句式。
2、难点(1)探讨孔子的出仕观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
(2)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儒家思想,汲取其中的精华,摒弃糟粕。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加深对文意的理解。
2、讲解法:对文中的重点字词、句式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扫除阅读障碍。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孔子的思想观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4、拓展法:联系现实生活,引导学生思考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提问学生对孔子的了解程度,以及是否听说过“待贾而沽”这个词。
(2)简单介绍“待贾而沽”的出处和大致含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初读课文(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范读,强调重点字音和停顿。
(3)学生再次朗读,初步感知文意。
3、文意理解(1)学生对照注释,自主疏通文意,圈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和句子。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疑难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重点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全文大意。
4、文言知识讲解(1)实词:讲解“沽”“贾”“诸”“从”“之”等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2)虚词:分析“而”“于”“以”等虚词在文中的作用。
(3)句式:指出文中的特殊句式,如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等,并进行翻译练习。
5、深入探究(1)引导学生思考孔子“待贾而沽”的原因和目的,以及他所期望的“贾”是怎样的。
高中语文语文课标版《论语》选读《待贾而沽》教学设计(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语文资料、数学资料、英语资料、幼儿资料、教案大全、案例分析、教学反思、教育笔记、说课稿、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hinese materials, mathematics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children’s materials, lesson plans, case analysis, teaching reflection, education notes, lecture note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essay!高中语文语文课标版《论语》选读《待贾而沽》教学设计待贾而沽——孔子积极入世的态度瓯海区第一高级中学解观凯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句式和词语2.领会孔子用世的原则、积极入世的态度和强烈的文化责任感教学流程一、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孔子的工作问题,孔子很有学问,很懂政治,渴望用世,但他周游列国十几年,仍找不到工作,这是为什么?(学生发言)二、用世原则这跟孔子的用世原则有一定关系,也就是说他找工作是有条件的,而不仅仅是谋生。
待贾而沽【教学目标】1.研读课文,积累文言知识。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提高诵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1.积累文言词语,借助注释,自译课文。
2.体会文章的内涵与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作品介绍待贾而沽,成语,本指等待善价出售,也比喻怀才待用或待时而行。
亦作“待价而沽”。
简介教师介绍《论语·子罕》:本篇共包括31章。
其中著名的文句有:“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本篇涉及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孔子弟子对其师的议论;此外,还记述了孔子的某些活动。
二、朗读课文1.生僻字注音:教师带领学生诵读课文,讲解生僻字注音:(1)韫(ùn)(2)椟(dú)(3)贾(gǔ)(4)沽(gū)(5)魋(tuí)(6)缁(ī)(7)系:(ì)(8)见(iàn)2.学生结合注音自读课文,将不懂的字词做好记号待教师讲解。
三、字词释义教师针对文章中较困难的句子,对其中的字词进行讲解。
(1)韫(ùn)椟(dú):藏在匣子里;韫,藏;椟,匣子。
(2)贾(gǔ):商人。
(3)匏瓜:葫芦中的一种,味苦不能吃。
(4)公山弗扰:人名,又称公山不狃,字子洩,季氏的家臣。
(5)末之也已:末,无。
之,到、往。
末之,无处去。
已,止,算了。
(6)之之也:第一个“之”字是助词,后一个“之”字是动词,去到的意思。
(7)徒:徒然,空无所据。
(8)吾其为东周乎:为东周,建造一个东方的周王朝,在东方复兴周礼。
四、文意感知教师引导学生感知文章的中心思想与主旨。
待贾而沽,本指等待善价出售,也比喻怀才待用或待时而行。
亦作“待价而沽”。
思考孔子认为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作业布置】请讲个关于“待贾而沽”的事例。
待贾而沽人教版高三下册语文教案设计待贾而沽,意思是指等待善价出售,也比喻怀才待用或待时而行。
亦作待价而沽。
出自《论语·子罕》。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待贾而沽人教版高三下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待贾而沽》教案一、目标导航:1.借助注释、译文、工具书和其他资料,读懂原文,整理文本有关的文言知识;2.理解孔子的人生态度,评说孔子的“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的处世思想;3.背诵默写9.13、8.13、5.21章。
二、预习准备1:诵读《待贾而沽》,注意下面这些字的读音。
待贾而沽(gǔ gū) 与于斯文(yù) 桓魋(tuí) 仪封人请见(jiàn)-从者见之(xiàn)木铎(duó) 韫椟(yùn dú) 佛肸召(bì xī zhào) 涅而不缁(zī) 匏瓜(páo)系而不食(xì) 笃信好学(dǔ hào) 归孔子豚(kuì tún) 时其亡(sì) 亟失时(qì)2: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提出疑难问题并解决。
新知学习一、自主学习1、解释下列加点词:①孔子畏于匡。
②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③求善贾而沽诸? ③我待贾者也。
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对其注音、释义①文王既没②公山弗扰以费畔③天下有道则见④邦有道,则知⑤归孔子豚⑥孔子时其亡也⑦遇诸塗⑧子路不说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其含义①天之将丧斯文也②君子之至于斯也③二三子何患于丧乎? ④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4、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其含义①天之将丧斯文也②从者见之③笃信好学,守死善道④怀其宝而迷其邦5、指出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①我待贾者也。
②何必公山氏之之也?③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④二三子何患于丧乎?⑤孔子畏于匡。
⑥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6、解释课文中的成语①待贾而沽:②期月而成:③磨而不磷,涅而不缁:④愚不可及:《待贾而沽》原文及译文【原文】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①而藏诸?求善贾②而沽③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待贾而沽》教案《待贾而沽》教案教学目标: 一、通过分析重点句和完成相关练习落实文言词句; 二、通过根据每章内容,对各章节进行归类,及讨论练习来理解待价而沽的含义; 三、学生通过查阅字典和其它资料自学本课,掌握字词,再以教师引导提出问题,学生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结合孔子的生平理解他待贾而沽的真正含义。
教学难点: 如何在翻译、注解的情况下落实文言词句课时安排: 二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二、学生朗读课文三、疏通文意,并给每章写一则点评。
学生借助工具书,解决并且掌握文言词句。
具体讲解时可参照以下: 【原文】子畏于匡(1),曰:“文王(2)既没,文不在兹(3)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4)不得与(5)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6)?” (9?5) 【注释】 (1)畏于匡:匡,地名,在今河南省长垣县西南。
畏,受到威胁。
公元前496年,孔子从卫国到陈国去经过匡地。
匡人曾受到鲁国阳虎的掠夺和残杀。
孔子的相貌与阳虎相像,匡人误以孔子就是阳虎,所以将他围困。
(2)文王:周文王,姓姬名昌,西周开国之君周武王的父亲,是孔子认为的古代圣贤之一。
(3)兹:这里,指孔子自己。
(4)后死者:孔子这里指自己。
(5)与:同“举”,这里是掌握的意思。
(6)如予何:奈我何,把我怎么样。
【译文】孔子被匡地的人们所围困时,他说:“周文王死了以后,周代的礼乐文化不都体现在我的身上吗?上天如果想要消灭这种文化,那我就不可能掌握这种文化了;上天如果不消灭这种文化,那么匡人又能把我怎么样呢?”【评析】外出游说时被围困,这对孔子来讲已不是第一次,当然这次是误会。
但孔子有自己坚定的信念,他强调个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认为自己是周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
不过,当孔子屡遭困厄时,他也感到人力的局限性,而把决定作用归之于天,表明他对“天命”的认可。
【原文】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1)其如予何?” (7?23) 【注释】 (1)桓魋:魋,音tuí,任宋国主管军事行政的官——司马,是宋桓公的后代。
【译文】孔子说:“上天把德赋予了我,桓魋能把我怎么样?”【评析】公元前492年,孔子从卫国去陈国时经过宋国。
桓魋听说以后,带兵要去害孔子。
当时孔子正与弟子们在大树下演习周礼的仪式,桓魋砍倒大树,而且要杀孔子,孔子连忙在学生保护下,离开了宋国,在逃跑途中,他说了这句话。
他认为,自己是有仁德的人,而且是上天把仁德赋予了他,所以桓魋对他是无可奈何的。
【原文】仪封人(1)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
”从者见之(2)。
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3)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4)。
” (3?24) 【注释】(1)仪封人:仪为地名,在今河南兰考县境内。
封人,系镇守边疆的官。
(2)从者见之:随行的人见了他。
(3)丧:失去,这里指失去官职。
(4)木铎:木舌的铜铃。
古代天子发布政令时摇它以召集听众。
【译文】仪这个地方的长官请求见孔子,他说:“凡是君子到这里来,我从没有见不到的。
”孔子的随从学生引他去见了孔子。
他出来后(对孔子的学生们)说:“你们几位何必为没有官位而发愁呢?天下无道已经很久了,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来号令天下。
”【评析】孔子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已经是十分有影响的人,尤其是在礼制方面,信服孔子的人很多,仪封人便是其中之一。
他在见孔子之后,就认为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号令天下,可见对孔子是佩服至极了。
【原文】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13?10) 【译文】孔子说:“如果有人用我治理国家,一年便可以搞出个样子,三年就一定会有成效。
”【原文】子曰:“君子疾没世(1)而名不称焉。
” (15?20) 【注释】 (1)没世:死亡之后。
【译文】孔子说:“君子担心死亡以后他的名字不为人们所称颂。
”【原文】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匵(1)而藏诸?求善贾(2)而沽诸?”子曰:“沽(3)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 (9?13) 【注释】 (1)韫匵:音yùn dù,收藏物件的柜子。
(2)善贾:识货的商人。
(3)沽:卖出去。
【译文】子贡说:“这里有一块美玉,是把它收藏在柜子里呢?还是找一个识货的商人卖掉呢?”孔子说:“卖掉吧,卖掉吧!我正在等着识货的人呢。
”【评析】“待贾而沽”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孔子自称是“待贾者”,他一方面四处游说,以宣传礼治天下为己任,期待着各国 __能够行他之道于天下;另一方面,他也随时准备把自己推上治国之位,依靠政权的力量去推行礼。
因此,本章反映了孔子求仕的心理。
【原文】公山弗扰(1)以费畔,召,子欲往。
子路不悦,曰:“末之也已(2),何必公山氏之之也(3)。
”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4)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5)?”(17?5) 【注释】 (1)公山弗扰:人名,又称公山不狃,字子泄,季氏的家臣。
(2)末之也已:末,无。
之,到、往。
末之,无处去。
已,止,算了。
(3)之之也:第一个“之”字是助词,后一个“之”字是动词,去到的意思。
(4)徒:徒然,空无所据。
(5)吾其为东周乎:为东周,建造一个东方的周王朝,在东方复兴周礼。
【译文】公山弗扰据费邑反叛,来召孔子,孔子准备前去。
子路不高兴地说:“没有地方去就算了,为什么一定要去公山弗扰那里呢?”孔子说:“他来召我,难道只是一句空话吗?如果有人用我,我就要在东方复兴周礼,建设一个东方的西周。
”【原文】佛肸(1)召,子欲往。
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
’佛肸以中牟(2)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
不曰坚乎,磨而不磷(3);不曰白乎,涅(4)而不缁(5)。
吾岂匏瓜(6)也哉?焉能系(7)而不食?” (17?7) 【注释】 (1)佛肸:音bìxī,晋国大夫范氏家臣,中牟城地方官。
(2)中牟:地名,在晋国,约在今河北邢台与邯郸之间。
&n 3)磷:损伤。
(4)涅:一种矿物质,可用作颜料染衣服。
(5)缁:音zī,黑色。
(6)匏瓜:葫芦中的一种,味苦不能吃。
(7)系:音jì,结,扣。
【译文】佛肸召孔子去,孔子打算前往。
子路说:“从前我听先生说过:‘亲自做坏事的人那里,君子是不去的。
’现在佛肸据中牟反叛,你却要去,这如何解释呢?”孔子说:“是的,我有过这样的话。
不是说坚硬的东西磨也磨不坏吗?不是说洁白的东西染也染不黑吗?我难道是个苦味的葫芦吗?怎么能只挂在那里而不给人吃呢?”【原文】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天下有道则见(1),无道则隐。
__,贫且贱焉,耻也; __,富且贵焉,耻也。
”(813)【注释】 1)见:音xiàn,同现。
【译文】孔子说:“坚定信念并努力学习,誓死守卫并完善治国与为人的大道。
不进入政局不稳的国家,不居住在动乱的国家。
天下有道就出来做官;天下无道就隐居不出。
国家有道而自己贫贱,是耻辱;国家无道而自己富贵,也是耻辱。
”【评析】这是孔子给弟子们传授的为官之道。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这是孔子为官处世的一条重要原则。
此外,他还提出应当把个人的贫贱荣辱与国家的兴衰存亡联系在一起,这才是为官的基点。
【原文】子曰:“宁武子(1),__则知, __则愚(2),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521)【注释】 (1)宁武子:姓宁名俞,卫国大夫,“武”是他的谥号。
(2)愚:这里是装傻的意思。
【译文】孔子说:“宁武子这个人,当国家有道时,他就显得聪明,当国家无道时,他就装傻。
他的那种聪明别人可以做得到,他的那种装傻别人就做不到了。
【评析】宁武子是一个处世为官有方的大夫。
当形势好转,对他有利时,他就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智慧,为卫国的政治竭力尽忠。
当形势恶化,对他不利时,他就退居幕后或处处装傻,以便等待时机。
孔子对宁武子的这种做法,基本取赞许的态度。
【原文】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1540)【译文】孔子说:“主张不同,不互相商议。
”【原文】阳货(1)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2)。
孔子时其亡(3)也,而往拜之,遇诸涂(4)。
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
”曰:“怀其宝而迷其邦(5),可谓仁乎?”曰:“不可。
”“好从事而亟(6)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7)。
”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171)【注释】 (1)阳货:又叫阳虎,季氏的家臣。
(2)归孔子豚:归,音kuì,赠送。
豚,音tún,小猪。
赠给孔子一只熟小猪。
(3)时其亡:等他外出的时候。
(4)遇诸涂:涂,同“途”,道路。
在路上遇到了他。
(5)迷其邦:听任国家迷乱。
(6)亟:屡次。
(7)与:在一起,等待的意思。
【译文】阳货想见孔子,孔子不见,他便赠送给孔子一只熟小猪,想要孔子去拜见他。
孔子打听到阳货不在家时,往阳货家拜谢,却在半路上遇见了。
阳货对孔子说:“来,我有话要跟你说。
”(孔子走过去。
)阳货说:“把自己的本领藏起来而听任国家迷乱,这可以叫做仁吗?”(孔子回答)说:“不可以。
”(阳货)说:“喜欢参与政事而又屡次错过机会,这可以说是智吗?”(孔子回答)说:“不可以。
”(阳货)说:“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年岁是不等人的。
”孔子说:“好吧,我将要去第二课时一、检查巩固上节课所学解释下列红色的词语或翻译红色的句子子畏于匡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bull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