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周书·周官原文及翻译(最新)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7
《周书》原文及翻译周书简介《周书》,中国历代正史《二十四史》之一,唐朝令狐德棻主编,参加编写的还有岑文本和崔仁师等人。
成书于贞观十年(636年)。
共50卷,本纪8卷、列传42卷。
本书记载了北周宇文氏建立的周朝(557—581)的纪传体史书。
另外,清代有同名人物周书。
《本纪·卷一》原文文帝上太祖文皇帝姓宇文氏,讳泰,字黑獭,代武川人也。
其先出自炎帝神农氏,为黄帝所灭,子孙遯居朔野。
有葛乌菟者,雄武多算略,鲜卑慕之,奉以为主,遂总十二部落,世为大人。
其后曰普回,因狩得玉玺三纽,有文曰皇帝玺,普回心异之,以为天授。
其俗谓天曰宇,谓君曰文,因号宇文国,并以为氏焉。
普回子莫那,自阴山南徙,始居辽西,是曰献侯,为魏舅生之国。
九世至侯豆归,为慕容晃所灭。
其子陵仕燕,拜驸马都尉,封玄菟公。
魏道武将攻中山,陵从慕容宝御之。
宝败,陵率甲骑五百归魏,拜都牧主,赐爵安定侯。
天兴初,徙豪杰于代都,陵随例迁武川焉。
陵生系,系生韬,并以武略称。
韬生肱。
肱任有侠有气干。
正光末,沃野镇人破六汗拔陵作乱,远近多应之。
其伪署王卫可孤徒党最盛,肱乃纠合乡里斩可孤,其众乃散。
后避地中山,遂陷于鲜于修礼。
修礼令肱还统其部众。
后为定州军所破,殁于阵。
武成初,追尊曰德皇帝。
太祖,德皇帝之少子也。
母曰王氏,孕五月,夜梦抱子升·天,纔不至而止。
寤而告德皇帝,德皇帝喜曰:“虽不至天,贵亦极矣。
”生而有黑气如盖,下覆其身。
及长,身长八尺,方颡广额,美须髯,发长委地,垂手过膝,背有黑子,宛转若龙盘之形,面有紫光,人望而敬畏之。
少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业,轻财好施,以交结贤士大夫。
少随德皇帝在鲜于修礼军。
及葛荣杀修礼,太祖时年十八,荣遂任以将帅。
太祖知其无成,与诸兄谋欲逃避,计未行,会尔朱荣擒葛荣,定河北,太祖随例迁晋阳。
荣以太祖兄弟雄杰,惧或异己,遂托以他罪,诛太祖第三兄洛生,复欲害太祖。
太祖自理家冤,辞旨慷慨,荣感而免之,益加敬待。
孝昌二年,燕州乱,太祖始以统军从荣征之。
【导语】战争中最使⼈惴惴不安、最激动⼈⼼的时刻,是在⼀场⽣死攸关地⼤决战即将开始地时候,⽽不是在战⽃的进⾏过程中或结束之后。
下⾯是分享的国学宝典《尚书》:周书译⽂及注释。
欢迎阅读参考! 《尚书》周书 得道多助 【原⽂】 时甲⼦昧爽②,王朝⾄于商郊牧野③,乃誓。
王左杖黄钺(4),右秉⽩族以麾(5),⽈:“逖矣(6),西⼟之⼈!”王⽈:“嗟!我友邦冢君御事(7),司徒、司马、司空(8),亚旅、师⽒(9),千夫长、百夫长(10),及庸(11)。
蜀(12)、羌(13)、髦(14)、微(15)、卢(16)、彭(17)、濮⼈(18)。
称尔⼽(19),⽐尔⼲(20),⽴尔⽭,予其誓。
” 王⽈:“古⼈有⾔⽈:‘牝鸡⽆晨(21);牝鸡之晨,惟家之索(22)。
’今商王受惟妇⾔是⽤(23),昏弃厥肆把弗答(24),昏弃厥遗王⽗母弟不迪(25),乃惟四⽅之多罪道逃(26),是崇是长(27),是信是使(28),是以为⼤夫卿⼟。
俾暴虐于百姓(29),以*宄于商⾢。
今予发惟恭⾏天之罚(30)。
今⽇之事,不愆于六步、七步(31),乃⽌齐焉(32)。
夫⼦勖哉(33)!不愆于四伐、五伐、六伐、七伐(34),乃⽌齐焉。
勖哉夫⼦!尚桓桓(35),如虎如貔(36),如熊如罴(37),于商郊。
弗迓克奔以役西⼟(38),勖哉夫⼦!尔所弗勖(39),其于尔躬有戮(40)!” 【注释】 ①《牧誓》是公元前1066年2⽉周武王伐纣、在与纣王决战前的誓师辞。
牧指牧野,在商朝都城朝歌(今河南淇县)以南七⼗⾥。
这次决战以周武王⼤胜、殷王朝覆灭告终。
在这篇誓辞中,周武王勉励军⼟和助战的诸侯勇往直前。
②甲⼦:甲⼦⽇。
按周历计算,这⼀天是周武王即位后第⼗三年的⼆⽉五⽇。
昧爽:太阳没有出来的时候。
③王:指周武王。
朝:早晨。
商郊:商朝都城朝歌的远郊。
④杖:拿着。
黄钺(yUe):铜制⼤斧。
⑤秉:持。
麾(mao):装饰着⽜尾的旗。
麾:指挥。
(6)逖(ti):远。
(7)冢(zong):⼤。
《尚书》全篇《尚书》全篇《尚书》/虞书·尧典《尚书》/虞书·舜典《尚书》/虞书·大禹谟《尚书》/虞书·皋陶谟《尚书》/虞书·益稷《尚书》/夏书·禹贡《尚书》/夏书·甘誓《尚书》夏书·五子之歌《尚书》/夏书·胤征《尚书》/商书·汤誓《尚书》/商书·仲虺之诰《尚书》/商书·汤诰《尚书》/商书·伊训《尚书》/商书·太甲上《尚书》/商书·太甲中《尚书》/商书·太甲下《尚书》/商书·咸有一德《尚书》/商书·盘庚上《尚书》/商书·盘庚中《尚书》/商书·盘庚下《尚书》/商书·说命中《尚书》/商书·说命下《尚书》/商书·高宗肜日《尚书》/商书·西伯戡黎《尚书》/商书·微子《尚书》/周书·泰誓《尚书》/周书·牧誓《尚书》/周书·武成《尚书》/周书·洪范《尚书》/周书·旅獒《尚书》/周书·金縢《尚书》/周书·大诰《尚书》/周书·微子之命《尚书》/周书·康诰《尚书》/周书·酒诰《尚书》/周书·梓材《尚书》/周书·召诰《尚书》/周书·洛诰《尚书》/周书·多士《尚书》/周书·无逸《尚书》/周书·君奭《尚书》/周书·蔡仲之命《尚书》/周书·多方《尚书》/周书·立政《尚书》/周书·周官《尚书》/周书·君陈《尚书》/周书·顾命《尚书》/周书·康王之诰《尚书》/周书·毕命《尚书》/周书·冏命《尚书》/周书·吕刑《尚书》/周书·文侯之命《尚书》/周书·费誓《尚书》/周书·秦誓《尚书》列为重要核心儒家经典之一,'尚'即'上',《尚书》就是上古的书,它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
2023年最新的新三字经《三字经》一书自古留传,深深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儿童,给我们树立起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
《新三字经》全文解释1、春日暖,秋水长,2、和风吹,百花香。
【注释】1、春季是播种的季节。
春天气候温暖,适宜于草木生长,比喻良好的生存环境。
这是全文的起兴。
用“兴”的艺术手法来寄托和表达人的思想感情,情生于景,理寓于情。
2、这一句仍是承接首句的起兴艺术手法。
和风:温和的风,多指春风。
百花:喻指青少年是祖国的花蕾、花朵。
时代社会的发展,像长江之水一样,滚滚向前。
青少年生气蓬勃,像花朵一样绽放在祖国的百花园中,沐浴着春天的阳光,茁壮成长。
3、青少年,有理想,4、立大志,做栋梁。
【注释】3、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长身体、长知识最重要、最宝贵的时期,是形成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最关键的时期。
理想:对未来事物的想象、希望和方向,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
4、志:志向。
栋梁:房屋的大梁。
青少年时期树立远大理想,对人的一生具有重要意义,有着深远影响。
立志是人生的首要问题。
《尚书·周书·周官》曰“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孔子重视人生立志:“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孙中山先生提出:要立大志,做大事。
我们应该牢记先贤们的教诲,在平凡的岗位上去干大事业,在振兴中华的伟业中立志做栋梁之材。
极目云天外,志在九霄中。
5、天行健,人自强,6、生我材,为兴邦。
【注释】5、天行健:源于《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人自强:一种自我激励、靠己立身、努力向上、奋发图强的精神力量。
6、生我材:出于李白的诗篇《将进酒》:“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邦:国家。
天道永远不停地运动变化,谁也不能阻挡,君子要效法天道,自立自强,奋发向上,永不松懈。
每个青少年都应该认识到自我存在的生命价值,不要虚度时光,把自己锻炼成为祖国建设事业中的栋梁之材,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兴旺发达贡献智慧和力量。
7、倡和谐,民所望,8、兴道德,国运昌。
《新三字经》全文解释(1篇)《新三字经》全文解释 11、春日暖,秋水长,2、和风吹,百花香。
1、春季是播种的季节。
春天气候温暖,适宜于草木生长,比喻良好的生存环境。
这是全文的起兴。
用“兴”的艺术手法来寄托和表达人的思想感情,情生于景,理寓于情。
2、这一句仍是承接首句的起兴艺术手法。
和风:温和的风,多指春风。
百花:喻指青少年是祖国的花蕾、花朵。
时代社会的发展,像长江之水一样,滚滚向前。
青少年生气蓬勃,像花朵一样绽放在祖国的百花园中,沐浴着春天的阳光,茁壮成长。
3、青少年,有理想,4、立大志,做栋梁。
3、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长身体、长知识最重要、最宝贵的时期,是形__生观、道德观、价值观最关键的时期。
理想:对未来事物的想象、希望和方向,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
4、志:志向。
栋梁:房屋的大梁。
青少年时期树立远大理想,对人的一生具有重要意义,有着深远影响。
立志是人生的首要问题。
《尚书·周书·周官》曰“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孔子重视人生立志:“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孙中山先生提出:要立大志,做大事。
我们应该牢记先贤们的教诲,在平凡的岗位上去干大事业,在振兴__的伟业中立志做栋梁之材。
极目云天外,志在九霄中。
5、天行健,人自强,6、生我材,为兴邦。
5、天行健:源于《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人自强:一种自我激励、靠己立身、努力向上、奋发图强的精神力量。
6、生我材:出于李白的诗篇《将进酒》:“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邦:国家。
天道永远不停地运动变化,谁也不能__,君子要效法天道,自立自强,奋发向上,永不松懈。
每个青少年都应该认识到自我存在的生命价值,不要虚度时光,把自己锻炼成为祖国建设事业中的栋梁之材,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兴旺发达贡献智慧和力量。
7、倡__,民所望,8、兴道德,国运昌。
7、倡:提倡;倡导。
__:相处融洽友爱,不争执,不互相仇视。
望:盼望;希望。
8、兴:开始;发动;使之兴盛、盛行。
《尚书》原文、注释及译文原称《书》,到汉代改称《尚书》,意为上代之书。
《尚书》,在作为历史典籍的同时,向来被文学史家称为我国最早的散文总 集,是和《诗经》并列的一个文体类别。
但这散文之中,用今天 的标准来看,绝大部分应属于当时官府处理国家大事的公务文 书,准确地讲,它应是一部体例比较完备的公文总集。
用写作》杂志1991年第3期,《我国最早的公文总集 《尚书》是我国最古的官方史书, 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
西汉初存 28篇,因用汉代通行的文字隶 书抄写,称《今文尚书》。
另有相传在汉武帝时从孔子住宅壁中 发现的《古文尚书》(现只存篇目和少量佚文)和东晋梅赜所献 的伪《古文尚书》(较《今文尚书》多 16篇)。
现在通行的《 三经注疏》本《尚书》,就是《今文尚书》和伪《古文尚书》的 和编本。
(来源:百度百科) 虞书尧典 <尚书 >》)期的一些重要史料。
《尚书》相传由孔子编撰而成,但有些篇是【原文】曰若稽古1。
帝尧曰放勋。
钦明文思安安2。
允恭克让3,光被四表,格于上下4。
克明俊德,以亲九族5。
九族既睦,平章百姓6。
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黎民于变时雍7。
【注释】《尧典》:尧和舜,相传是我国原始社会后期的著名领袖。
尧名放勋,属陶唐氏,又称唐尧。
舜名重华,属有虞氏,又名虞舜。
典是书名。
本篇是史官记叙尧的事迹的书,所以叫《尧典》1、日若:用作追述往事开头德发语词,也写作越若、粤若。
稽:考察。
曰若稽古:这里指稽考古事,是自今述古之称。
2、钦:恭谨严肃。
安安,一作晏晏3、允:诚信。
恭:恭谨。
克:能够。
让:让贤。
4、被:及。
四表:四方极远的地方。
格:至。
5、俊德:指德才兼备德人。
九族:指君主的亲族。
一说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6、平:通辨,分别。
章:使明显。
百姓:百官族姓。
7、黎民:民众。
于:随着。
使:友善。
雍:和睦。
以上第一段,颂扬尧的大德和功绩。
【导语】《尚书》列为重要核⼼儒家经典之⼀,“尚”即“上”,《尚书》就是上古的书,它是中国上古历史⽂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是我国最早的⼀部历史⽂献汇编。
下⾯是⽆忧考分享的尚书·周书·周官原⽂及翻译。
欢迎阅读参考!尚书·周书·周官原⽂及翻译 尚书·周书·周官原⽂ 成王既黜殷命,灭淮夷,还归在丰,作《周官》。
惟周王抚万邦,巡侯、甸,四征弗庭,绥厥兆民。
六服群辟,罔不承德。
归于宗周,董正治官。
王⽈:「若昔⼤猷,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
」 ⽈:「唐虞稽古,建官惟百。
内有百揆四岳,外有州、牧、侯伯。
庶政惟和,万国咸宁。
夏商官倍,亦克⽤乂。
明王⽴政,不惟其官,惟其⼈。
今予⼩⼦,祗勤于德,夙夜不逮。
仰惟前代时若,训迪厥官。
⽴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
论道经邦,燮理阴阳。
官不必备,惟其⼈。
少师、少傅、少保,⽈三孤。
贰公弘化,寅亮天地,弼予⼀⼈。
冢宰掌邦治,统百官,均四海。
司徒掌邦教,敷五典,扰兆民。
宗伯掌邦礼,治神⼈,和上下。
司马掌邦政,统六师,平邦国。
司冠掌邦禁,诘*慝,刑*。
司空掌邦⼟,居四民,时地利。
六卿分职,各率其属,以倡九牧,⾩成兆民。
六年,五服⼀朝。
⼜六年,王乃时巡,考制度于四岳。
诸侯各朝于⽅岳,⼤明黜陟。
」 王⽈:「呜呼!凡我有官君⼦,钦乃攸司,慎乃出令,令出惟⾏,弗惟反。
以公灭私,民其允怀。
学古⼊官。
议事以制,政乃不迷。
其尔典常作之师,⽆以利⼝乱厥官。
蓄疑败谋,怠忽荒政,不学墙⾯,莅事惟烦。
戒尔卿⼠,功崇惟志,业⼴惟勤,惟克果断,乃罔后艰。
位不期骄,禄不期侈。
恭俭惟德,⽆载尔伪。
作德,⼼逸⽇休;作伪,⼼劳⽇拙。
居宠思危,罔不惟畏,弗畏⼊畏。
推贤让能,庶官乃和,不和政庞。
举能其官,惟尔之能。
称匪其⼈,惟尔不任。
」 王⽈:「呜呼!三事暨⼤⽆,敬尔有官,乱尔有政,以佑乃辟。
永康兆民,万邦惟⽆斁。
【贿肃慎之命】 成王既伐东夷,肃慎来贺。
史记周本纪原文及翻译史记周本纪原文及翻译周朝是继殷商灭亡之后,我国历史上又一个奴隶制王朝。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史记周本纪原文及翻译,希望大家喜欢。
周也是一个古老的部族,活动在西北黄土高原上,可能是夏族的一个分支。
早在唐尧时代,周的始祖后稷就担任农师,掌管农业生产。
后稷的后代公刘、古分亶亶父(dǎnfǔ,胆甫)率领族人继续施行兴农措施,使部族逐渐强大。
古公亶父为了躲避戎狄的侵扰,率族离开豳(bīn,彬)地移居岐下,营建城邑,修治村落,设立官职,广行仁义,建立了周国。
又经过公季、文王的苦心经营,加强了国力,直到武王率领天下诸侯,抓住商纣王暴虐无道、丧尽民心的时机,一举灭商,建立了周王朝。
《周本纪》概括地记述了周王朝兴衰的历史,勾画出一个天下朝宗、幅员辽阔的强大奴隶制王国的概貌,以及其间不同阶段不同君王厚民爱民或伤民虐民的不同政治作风,君臣之间协力相助共图大业或相互倾轧各执已见的不同政治气氛。
在这篇本纪里,司马迁明显地是以儒家的思想观点来看待周朝历史的,宣扬的是仁义兴邦的道理。
这突出地表现在对文王、武王、成王、周公的叙写上。
这几个人都是儒家理想中圣主贤臣的典范,周初那种君臣和睦、偃戈释旅的局面也正是儒家理想中的政治环境。
篇中对武王着意进行了刻画,在叙写了他灭殷的过程之后,又写了他日不暇食、夜不安寐,立社稷,改正(zhēng,征)朔,实行分封、以殷制殷等安邦定国、攘边安内的政策策略,给读者展示了一个有宏图大略、有经营之术的古代政治家形象。
周朝自成王以后,没有出现贤圣君主,却出现了几个昏庸暴君,所以司马迁对一般君主都轻轻几笔带过,而对几个昏庸暴君则给以重墨。
如厉王的专利塞言、幽王的宠妇戏臣,都写得像精彩的戏剧,既有历史背景的辅排,又有人物性格的展现,于严峻的形势之中,突出了他们的昏庸暴虐,刚愎拒谏,给文学史的人物画廊中增添了几个精彩的形象。
与此同时,司马公还为读者展示了几位尽忠敢谏的辅臣形象。
如穆王将伐犬戎时,祭(zhài,寨)公谋父对他晓之以情,动之以理。
《尚书》全文注释及译文《尚书》,最早书名为《书》。
下面小编收集了《尚书》全文注释及译文,供大家参考!【原文】日若稽古(1),帝尧曰放勋,钦明文思安安(2),允恭克让(3),光被四表(4),格于上下(5)。
克明俊德(6),以亲九族(7)。
九族既睦,平章百姓(8)。
百姓昭明,协和万帮,黎民与变时雍(9)。
【注释】(1)日若:用作追述往事开头德发语词,没有实际意义。
稽:考察。
古:这里指古时传说。
(2)钦:恭谨严肃。
(3)允:诚实。
恭:恭谨。
克:能够。
让:让贤。
(4)被:覆盖。
四表:四方极远德地方。
(5)格:到达。
(6)俊德:指才德兼备德人。
(7)九族:指同族的人。
(8)平:辨别。
章:使明显。
百姓:白官族姓。
(9)黎民:民众。
于:随着。
使:友善。
雍:和睦。
【译文】考查古代传说,帝尧德名字叫放勋。
他严肃恭谨,明察是非,善于治理天下,宽宏温和,诚实尽职,能够让贤,光辉普照四面八方,以至于天上地下。
他能够明察有才有德德人,使同族人亲密团结。
族人亲密和睦了,又明察和表彰有善行德百官协调诸侯各国的关系民众也随着变的友善和睦起来了。
【读解】尧使古代传说中的帝王,,也算得上使“开国元勋”。
为帝王歌功颂德,使作为臣子的史官责无旁贷的职守,因为古代书写历史的人使官员,而不是学者,他必须站在官方的立场上维护最高统治者。
这种做法后来相沿为习,很少有人脱出这个框框。
这样一来,历史就成为成功者的历史,帝王功绩德行的帐薄。
历史也显得极端重要。
他的价值主要在为统治者树碑立传。
供后来的统治者学习借鉴,以便把好传统发扬光大。
虽然我们无法知道我们最早的帝王长相如何,习惯、个性、个人生活如何,但我们明确地知道他英明伟大,功高德重,万民拥戴,名垂千古。
所以我们不得不敬仰,并为我们有这样德祖先而自豪,庆幸自己是他的后代子孙。
【原文】乃命羲和(1),钦若昊天(2),梨想历象日月星辰(3),敬授人时(4)。
分命羲仲,宅嵛夷(5),日旸谷(6)。
寅宾出日(7),平秩东作(8)。
《尚书》全文(周书)泰誓上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
一月戊午,师渡孟津,作《泰誓》三篇。
惟十有三年,春,大会于孟津。
王曰:“嗟我友邦冢君,越我御事庶士,明听誓。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亶聪明,作元后,元后作民父母。
今商王受,弗敬上天,降灾下民,沈缅冒色,敢行暴虐。
罪人以族,官人以世。
惟宫室、台榭、陂池、侈服,以残害于尔万姓。
焚炙忠良,刳剔孕妇。
皇天震怒,命我文考,肃将天威,大勋未集。
肆予小子发,以尔友邦冢君,观政于商,惟受罔有悛心,乃夷居,弗事上帝神祗,遗厥先宗庙弗祀。
牺牲粢盛,既于凶盗。
乃曰:‘吾有民有命,罔惩其侮。
’“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
惟其克相上帝,宠绥四方。
有罪无罪,予曷敢有越厥志?同力度德,同德度义,受有臣亿万,惟亿万心。
予有臣三千,惟一心。
商罪贯盈,天命诛之,予弗顺天,厥罪惟钧。
予小子夙夜祗惧,受命文考,类于上帝,宜于冢土,以尔有众,厎天之罚。
天矜于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尔尚弼予一人,永清四海。
时哉!弗可失。
”泰誓中惟戊午,王次于河朔。
群后以师毕会。
王乃徇师而誓,曰:“呜呼!西土有众,咸听朕言。
我闻吉人为善,惟日不足;凶人为不善,亦惟日不足。
今商王受,力行无度,播弃棃老,昵比罪人。
淫酗肆虐,臣下化之。
朋家作仇,胁权相灭,无辜吁天,秽德彰闻。
“惟天惠民,惟辟奉天。
有夏桀,弗克若天,流毒下国,天乃佑命成汤,降黜夏命。
惟受罪浮于桀,剥丧元良,贼虐谏辅,谓己有天命,谓敬不足行,谓祭无益,谓暴无伤,厥监惟不远,在彼夏王。
“天其以予乂民,朕梦协朕卜,袭于休祥,戎商必克,受有亿兆夷人,离心离德,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
虽有周亲,不如仁人。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百姓有过,在予一人。
今朕必往,我武惟扬,侵于之疆,取彼凶残,我伐用张,于汤有光。
勖哉夫子,罔或无畏,宁执非敌。
百姓懔懔,若崩厥角。
呜呼!乃一德一心,立定厥功,惟克永世。
”泰誓下时厥明,王乃大巡六师,明誓众士。
王曰:“呜呼!我西土君子,天有显道,厥类惟彰。
《尚书》全文注释及译文《尚书》全文注释及译文《尚书》,最早书名为《书》。
下面小编收集了《尚书》全文注释及译文,供大家参考!【原文】日若稽古(1),帝尧曰放勋,钦明文思安安(2),允恭克让(3),光被四表(4),格于上下(5)。
克明俊德(6),以亲九族(7)。
九族既睦,平章百姓(8)。
百姓昭明,协和万帮,黎民与变时雍(9)。
【注释】(1)日若:用作追述往事开头德发语词,没有实际意义。
稽:考察。
古:这里指古时传说。
(2)钦:恭谨严肃。
(3)允:诚实。
恭:恭谨。
克:能够。
让:让贤。
(4)被:覆盖。
四表:四方极远德地方。
(5)格:到达。
(6)俊德:指才德兼备德人。
(7)九族:指同族的人。
(8)平:辨别。
章:使明显。
百姓:白官族姓。
(9)黎民:民众。
于:随着。
使:友善。
雍:和睦。
【译文】考查古代传说,帝尧德名字叫放勋。
他严肃恭谨,明察是非,善于治理天下,宽宏温和,诚实尽职,能够让贤,光辉普照四面八方,以至于天上地下。
他能够明察有才有德德人,使同族人亲密团结。
族人亲密和睦了,又明察和表彰有善行德百官协调诸侯各国的关系民众也随着变的友善和睦起来了。
【读解】尧使古代传说中的帝王,,也算得上使“开国元勋”。
为帝王歌功颂德,使作为臣子的史官责无旁贷的职守,因为古代书写历史的人使官员,而不是学者,他必须站在官方的立场上维护最高统治者。
这种做法后来相沿为习,很少有人脱出这个框框。
这样一来,历史就成为成功者的历史,帝王功绩德行的帐薄。
历史也显得极端重要。
他的价值主要在为统治者树碑立传。
供后来的统治者学习借鉴,以便把好传统发扬光大。
虽然我们无法知道我们最早的帝王长相如何,习惯、个性、个人生活如何,但我们明确地知道他英明伟大,功高德重,万民拥戴,名垂千古。
所以我们不得不敬仰,并为我们有这样德祖先而自豪,庆幸自己是他的后代子孙。
【原文】乃命羲和(1),钦若昊天(2),梨想历象日月星辰(3),敬授人时(4)。
分命羲仲,宅嵛夷(5),日旸谷(6)。
《尚书》(victory-ping) 《尚书》又称《书》、《书经》,为一部多体裁文献汇编,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
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
战国时期总称《书》,汉代改称《尚书》,即“上古之书”。
因是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
现存版本中真伪参半。
一般认为《今文尚书》中《周书》的《牧誓》到《吕刑》十六篇是西周真实史料,《文侯之命》、《费誓》和《秦誓》为春秋史料,所述内容较早的《尧典》、《皋陶谟》、《禹贡》反而是战国编写的古史资料。
今本《古文尚书》总体认为是晋代梅赜伪造,但也存在争议。
词目:尚书拼音:shàng shū英文译名:The Book of history基本解释尚书Shàngshū:解密的皇家文档[Shang Shu] 中国上古皇家档案文件的汇编。
“尚”意为“(把卷着的、包着的、摞着的东西)摊开、展平”;“书”即文字、文字记录、文档;“尚书”即“解密的王家文档”、“(向社会)公开的皇室卷宗”。
后世有朝廷官职“尚书”,专事执掌王朝的文书奏章。
作为官名的“尚书”与作为皇家文档的“尚书”的意思是相当一致的。
《尚书》相传由孔丘编选而成,传本有些篇是后人追述补充进去的,如《尧典》、《皋陶谟》、《禹贡》等。
西汉初存二十八篇,用当时通行文字书写,即《今文尚书》。
另有相传汉武帝时在孔丘住屋壁中发现的《古文尚书》,已佚。
东晋梅赜(一作梅颐、枚颐)又伪造《古文尚书》。
后来《十三经》中的通行本,即《今文尚书》与梅氏伪书的合编,宋人开始怀疑梅氏伪书,至清渐成定论。
今文各篇内容包含商周等代的一些重要史料,如《盘庚》反映商代奴隶社会的情况、《禹贡》记述战国时黄河、长江两流域的地理等《尚书》是我国最古的皇室文集,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
《尚书》相传由孔子编撰而成,但有些篇是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
西汉初存28篇,因用汉代通行的文字隶书抄写,称《今文尚书》。
尚书名句1、克明俊德,以亲九族。
九族既睦,平章百姓。
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注释】选自《尚书·尧典》。
克:能,能够。
俊:才智。
德:美德,道德。
九族:从自己的高祖至自己的玄孙九代。
睦:和睦。
平:分辨。
章:彰明。
百姓:百生。
协:协和。
万邦:众民族。
【译文】他能发扬才智美德,使家族亲密和睦。
家族和睦以后,又辨明百官的善恶。
百官的善恶辨明了,又使各诸侯国协调和顺。
【赏析】上下和睦,百姓安居乐业是儒家思想的理想社会。
这段话以颂扬帝尧的功德,强调“和”的重要性。
我们常说:“家和万事兴。
”说的就是人人友爱,家庭和睦,才能万事兴盛。
以家见国,以小见大,道理相同。
试想,如果家族和睦,国家上下一致和睦,团结一心,肯定社会呈现一片太平盛世景象,家和先需人和,要求人人修养道德,友好相处,谦让有礼,自觉遵守道德准则,以仁德感化对方。
达到和睦相处的目的。
2、静言庸违,象恭滔天。
【注释】选自《尚书·尧典》。
静言:静又写作“靖”,巧言。
庸:用。
滔:通“慆”,怠慢。
象恭:外表好象恭敬。
【译文】花言巧语,阳奉阴违,貌似恭敬,实际上对上天轻慢不敬。
【赏析】这句话是尧帝对共工的道德品质和行为的评价。
尧帝意欲选拔接班人,让大臣们推荐人选,当有人举荐共工时,尧帝发表了如此意见,也说明尧帝审慎地选贤任能,重视德才兼备的选拔人才态度。
他的任人唯贤的思想品德值得今天的人们借鉴。
“静言庸违,象恭滔天。
”这句话为后人经常引用,以指那些花言巧语,面目伪善,缺乏道德修养的人。
3、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
【注释】选自《尚书·大禹谟》。
稽:考证,验证。
弗询之谋:不询问众人的谋略。
庸:用。
【译文】没有经过验证的话不轻信,没有征询过众人意见的谋略不轻用。
【赏析】常言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这两句话的意思和“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
”说的是同一个道理。
告诫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不能道听途说,轻信妄言,凡事都要深入调查,以事实为根据,善于听取众人意见,集思广益,认真分析参考。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古文经典名句解读(一)走进中学1.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p6教材原文】【本意】如果能每天除旧更新,就要天天除旧更新,不间断地更新又更新。
【解读】进入中学,新的目标和要求激发着我们的潜能,激励着我们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道德经》【P8教材原文】【本意】走一千里路,也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
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
【解读】中学生活的序幕刚刚拉开,面对各种可能与挑战,我们要珍视当下,把握机遇,从点滴做起,为美好明天付出不懈的努力。
(二)梦想、理想1.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
志之所向,无坚不入, 锐兵精甲,不能御也。
——《格言联璧》【P12教材原文】相关链接【本意】一个人如果有远大的志向,他的志向所归,就没有不能到达的地方,即使是山海尽头,也不能限制;他的志向所指,就没有攻不破的壁垒,即使是精兵坚甲,也不能抵御。
【解读】努力,需要立志。
志向是人生的航标。
2.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尚书·周书·周官》【p12教材原文】【本意】取得伟大的功业,是由于有伟大的志向;完成伟大的功业,在于辛勤不懈地工作。
【解读】实现梦想在于坚持不懈地工作,需要具体行动。
努力,需要坚持。
(三)学习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雍也》【P22教材原文】【本意】懂得学习的人比不上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比不上以此为乐的人。
【解读】学会学习,需要发现并保持对学习的兴趣。
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魏灵公》【P23教材原文】【本意】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
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解读】学会学习,需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学习意味着要善于从生活中汲取养料,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策略,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3.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
尚書
周書
周官
成王既黜殷命滅淮夷還歸在豐作周官
惟周王撫萬邦巡侯甸四征弗庭綏厥兆民六服羣辟罔不承德歸于宗周董正治官王曰若昔大猷制治于未亂保邦于未危曰唐虞稽古建官惟百內有百揆四岳外有州牧侯伯庶政惟和萬國咸寧夏商官倍亦克用乂明王立政不惟其官惟其人今予小子祗勤于德夙夜不逮仰惟前代時若訓迪厥官立太師太傅太保茲惟三公論道經邦燮理陰陽官不必備惟其人少師少傅少保曰三孤貳公弘化寅亮天地弼予一人冢宰掌邦治統百官均四海司徒掌邦教敷五典擾兆民宗伯掌邦禮治神人和上下司馬掌邦政統六師平邦國司冠掌邦禁詰姦慝刑暴亂司空掌邦土居四民時地利六卿分職各率其屬
以倡九牧阜成兆民六年五服一朝又六年王乃時巡考制度于四岳諸侯各朝于方岳大明黜陟王曰嗚呼凡我有官君子欽乃攸司愼乃出令令出惟行弗惟反以公滅私民其允懷學
古入官議事以制政乃不迷其爾典常作之師無以利口亂厥
官蓄疑敗謀怠忽荒政不學牆面莅事惟煩戒爾卿士功崇惟
志業廣惟勤惟克果斷乃罔後艱位不期驕祿不期侈恭儉惟
德無載爾僞作德心逸日休作僞心勞日拙居寵思危罔不惟
畏弗畏入畏推賢讓能庶官乃和不和政厖舉能其官惟爾之
能稱匪其人惟爾不任王曰嗚呼三事暨大夫敬爾有官亂爾
有政以佑乃辟永康兆民萬邦惟無斁。
尚书全文及译文尚书全文及译文导语:《尚书》,最早书名为《书》,约成书于前五世纪,传统《尚书》由伏生传下来。
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尚书全文及译文,希望对你有帮助!尚书全文及译文篇1【原文】周公既],命君陈分正东郊成周,作《君陈》。
王若曰:“君陈,惟尔令德孝恭。
惟孝友于兄弟,克施有政。
命汝尹东郊,敬哉!昔周公师保万民,民怀其德。
往慎乃司,率厥常,懋昭周公之训,惟民其。
我闻曰:‘至治馨香,感于神明。
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尔。
’尚式时周公之猷训,惟日孜孜,无敢逸豫。
凡人未见圣,若不克见;既见圣,亦不克由圣,尔其戒哉!尔惟风,下民惟草。
图厥政,莫或不艰,有废有兴,出入自尔师虞,庶言同则绎。
尔有嘉谋嘉猷,则入告尔后于龋尔乃顺之于外,曰:‘斯谋斯猷,惟我后之德。
’呜呼!臣人咸若时,惟良显哉!”王曰:“君陈,尔惟弘周公丕训,无依势作威,无倚法以削,宽而有制,从容以和。
殷民在辟,予曰辟,尔惟勿辟;予曰宥,尔惟勿宥,惟厥中。
有弗若于汝政,弗化于汝训,辟以止辟,乃辟。
狃于奸宄,败常乱俗,三细不宥。
尔无忿疾于顽,无求备于一夫。
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
简厥修,亦简其或不修。
进厥良,以率其或不良。
惟民生厚,因物有迁。
违上所命,从厥攸好。
尔克敬典在德,时乃罔不变。
允升于大猷,惟予一人膺受多福,其尔之休,终有辞于永世。
”【译文】成王这样说:“君陈!你有孝顺恭敬的美德。
因为你孝顺父母,又友爱兄弟,就能够移来从政了。
我命令你治理东郊成周,你要敬慎呀!从前周公做万民的师保,人民怀念他的美德。
你前往,要慎重对待你的职务呀!遵循周公的常道,勉力宣扬周公的教导,人民就会安定。
“我听说:至治之世的馨香,感动神明;黍稷的香气,不是远闻的香气,明德才是远闻的香气。
你要履行这一周公的教训,日日孜孜不倦,不要安逸享乐!凡人未见到圣道,好象不能见到一样;已经见到圣道,又不能遵行圣人的教导。
你要戒惧呀!你是风,百姓是草,草随风而动啊!谋划殷民的政事,不要认为不难;有废除,有兴办,要反复同众人商讨,大家议论相同,才能施行。
《尚书-周书-周官》原文翻译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尚书-周书-周官》原文翻译及赏析【导语】:尚书周书周官原文拼音版《尚shng书shū周zhōu书shū周zhōu官guān》成chng王wng既j黜ch殷yīn命mng,灭mi淮hui夷y,还hi归guī在zi丰fēng,作zu《周zhōu官guān》。
尚书·周书·周官原文及翻译尚书·周书·周官原文成王既黜殷命,灭淮夷,还归在丰,作《周官》。
惟周王抚万邦,巡侯、甸,四征弗庭,绥厥兆民。
六服群辟,罔不承德。
归于宗周,董正治官。
王曰:「若昔大猷,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
」曰:「唐虞稽古,建官惟百。
内有百揆四岳,外有州、牧、侯伯。
庶政惟和,万国咸宁。
夏商官倍,亦克用乂。
明王立政,不惟其官,惟其人。
今予小子,祗勤于德,夙夜不逮。
仰惟前代时若,训迪厥官。
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
论道经邦,燮理阴阳。
官不必备,惟其人。
少师、少傅、少保,曰三孤。
贰公弘化,寅亮天地,弼予一人。
冢宰掌邦治,统百官,均四海。
司徒掌邦教,敷五典,扰兆民。
宗伯掌邦礼,治神人,和上下。
司马掌邦政,统六师,平邦国。
司冠掌邦禁,诘奸慝,刑暴乱。
司空掌邦土,居四民,时地利。
六卿分职,各率其属,以倡九牧,阜成兆民。
六年,五服一朝。
又六年,王乃时巡,考制度于四岳。
诸侯各朝于方岳,大明黜陟。
」王曰:「呜呼!凡我有官君子,钦乃攸司,慎乃出令,令出惟行,弗惟反。
以公灭私,民其允怀。
学古入官。
议事以制,政乃不迷。
其尔典常作之师,无以利口乱厥官。
蓄疑败谋,怠忽荒政,不学墙面,莅事惟烦。
戒尔卿士,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惟克果断,乃罔后艰。
位不期骄,禄不期侈。
恭俭惟德,无载尔伪。
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
居宠思危,罔不惟畏,弗畏入畏。
推贤让能,庶官乃和,不和政庞。
举能其官,惟尔之能。
称匪其人,惟尔不任。
」王曰:「呜呼!三事暨大无,敬尔有官,乱尔有政,以佑乃辟。
永康兆民,万邦惟无斁。
【贿肃慎之命】成王既伐东夷,肃慎来贺。
王俾荣伯作《贿肃慎之命》。
【亳姑】周公在丰,将没,欲葬成周。
公薨,成王葬于毕,告周公,作《亳姑》。
尚书·周书·周官翻译周成王安抚万国,巡视侯服、甸服等诸侯,四方征讨不来朝见的诸侯,以安定天下的老百姓。
六服的诸侯,无人不奉承他的德教。
成王回到王都丰邑,又督导整顿治事的官员。
成王说:“顺从往日的大法,要在未出现动乱的时候制定治理的办法,在未出现危机的时候安定国家。
尧舜稽考古代制度,建立官职一百。
内有百揆和四岳,外有州牧和侯伯。
各种政策适合,天下万国都安宁。
夏代和商代,官数增加一倍,也能用来治理。
明王设立官员,不考虑他的官员之多,而考虑要得到贤人。
现在我小子恭敬勤奋施行德政,起早睡晚都象有所不及。
仰思顺从前代,说明建立我们的官制。
“设立太师、太傅、大保,这是三公。
他们讲明治道,治理国家,调和阴阳。
三公的官不必齐备,要考虑适当的人。
“设立少师、少傅、少保,叫做三孤。
他们协助三公弘扬教化,敬明天地的事,辅助我一人。
“冢宰主管国家的治理,统帅百官,调剂四海。
司徒主管国家的教育,传布五常的教训,使万民和顺。
宗伯主管国家的典礼,治理神和人的感通,调和上下尊卑的关系。
司马主管国家的军政,统率六师,平服邦国。
司寇主管国家的法禁,治理好恶的人,刑杀暴乱之徒。
司空主管国家的土地,安置士农工商,依时发展地利。
六卿分管职事,各自统率他的属官,以倡导九州之牧,大力安定兆民。
“六年,五服诸侯来朝见一次。
又隔六年,王便依时巡视,到四岳校正制度。
诸侯各在所属的方岳来朝见,王对诸侯普遍讲明升降赏罚。
”成王说:“啊!凡我的各级官长,要认真对待你们所管理的工作,慎重对待你们发布的命令。
命令发出了就要进行,不要违抗。
用公正消除私情,人民将会信任归服。
先学古代治法再入仕途,议论政事依据法制,政事就不会错误。
你们要用周家常法作为法则,不要以巧言干扰你的官员。
蓄疑不决,必定败坏计谋,怠情忽略,必定废弃政事。
不学习好象向墙站着,临事就会烦乱。
“告诉你们各位卿士:功高由于有志,业大由于勤劳。
能够果敢决断,就没有后来的艰难。
居官不当骄傲,享禄不当奢侈,恭和俭是美德啊!不要行使诈伪,行德就心逸而日美,作伪就心劳而日拙。
处于尊宠要想到危辱,无事不当敬畏,不知敬畏,就会进入可畏的境地。
推举贤明而让能者,众官就会和谐;众官不和,政事就复杂了。
推举能者在其官位,是你们的贤能;所举不是那种人,是你们不能胜任。
”成王说:“啊!任人、准夫、牧三位首长和大夫们:认真对待你们的官职,治理你们的政事,来辅助你们的君主,使广大百姓长远安宁;天下万国就不会厌弃我们了。
”扩展阅读:《尚书》的流传相传《尚书》为孔子编定。
孔子晚年集中精力整理古代典籍,将上古时期的尧舜一直到春秋时期秦穆公时期的各种重要文献资料汇集在一起,经过认真编选,选出100篇,这就是百篇《尚书》的由来。
相传孔子编成《尚书》后,曾把它用作教育学生的教材。
在儒家思想中,《尚书》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但实际上西汉学者用二十八宿比喻伏生今文《尚书》二十八篇,《尚书》百篇之说乃后起。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颁布《焚书令》,禁止民间收藏图书,凡是民间收藏的《诗》、《书》及诸子百家的著作,全都要送交官府,集中烧毁。
秦代的焚书给《尚书》的流传带来毁灭性打击,原有的《尚书》抄本几乎全部被焚毁。
西汉时期,相传鲁恭王在拆除孔子故宅一段墙壁时,发现了另一部《尚书》,是用先秦六国时的字体书写的,人们称之为古文《尚书》。
古文《尚书》经过孔子后人孔安国的整理,篇目比今文《尚书》多16篇。
然而,在西晋永嘉年间,及一篇孔安国传和一篇《尚书序》,当时《秦誓》一篇已佚,所以这部《尚书》共有59篇。
现今流传两千多年的《尚书》,大多是根据梅赜所献的这个本子编修。
《尚书》所遭劫难颇多。
清代段玉裁在《古文尚书撰异》里说:“经惟《尚书》最尊,《尚书》之离厄最甚。
秦之火,一也。
汉博士之抑古文,二也。
马、郑不注古文逸篇,三也。
魏、晋之有伪古文,四也。
唐《正义》不用马、郑,用伪孔,五也。
天宝之改字,六也。
宋开宝之改《释文》,七也。
七者备而古文几亡矣。
”扩展阅读:《尚书》经典名句赏析1、克明俊德,以亲九族。
九族既睦,平章百姓。
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注释】选自《尚书·尧典》。
克:能,能够。
俊:才智。
德:美德,道德。
九族:从自己的高祖至自己的玄孙九代。
睦:和睦。
平:分辨。
章:彰明。
百姓:百官,周朝之前普通平民有名无姓。
协:协和。
万邦:众民族。
【译文】公正能发扬才智美德,使家族亲密和睦。
家族和睦以后,又辨明百官的善恶。
百官的善恶辨明了,又使各诸侯国协调和顺。
【赏析】上下和睦,百姓安居乐业是儒家思想的理想社会。
这段话以颂扬帝尧的功德,强调“和”的重要性。
我们常说:“家和万事兴。
”说的就是人人友爱,家庭和睦,才能万事兴盛。
以家见国,以小见大,道理相同。
试想,如果家族和睦,国家上下一致和睦,团结一心,肯定社会呈现一片太平盛世景象,家和先需人和,要求人人修养道德,友好相处,谦让有礼,自觉遵守道德准则,以仁德感化对方。
达到和睦相处的目的。
2、静言庸违,象恭滔天。
【注释】选自《尚书·尧典》。
静言:静又写作“靖”,巧言。
庸:用。
滔:通“慆”,怠慢。
象恭:外表好象恭敬。
【译文】花言巧语,阳奉阴违,貌似恭敬,实际上对上天轻慢不敬。
【赏析】这句话是尧帝对公正的道德品质和行为的评价。
尧帝意欲选拔接班人,让大臣们推荐人选,当有人举荐共工时,尧帝发表了如此意见,也说明尧帝审慎地选贤任能,重视德才兼备的选拔人才态度。
他的任人唯贤的思想品德值得今代的人们借鉴。
“静言庸违,象恭滔天。
”这句话为后人经常引用,以指那些花言巧语,面目伪善,缺乏道德修养的人。
3、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
【注释】选自《尚书·大禹谟》。
稽:考证,验证。
弗询之谋:不询问众人的谋略。
庸:用。
【译文】没有经过验证的话不轻信,没有征询过众人意见的谋略不轻用。
【赏析】常言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这两句话的意思和“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
”说的是同一个道理。
告诫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不能道听途说,轻信妄言,凡事都要深入调查,以事实为根据,善于听取众人意见,集思广益,认真分析参考。
只有这样,才不会影响自己的判断能力,不会被不实之言所蛊惑,不会因刚愎自用而决策导致失误,造成不良后果。
4、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注释】选自《尚书·大禹谟》。
克勤于邦:指为治水的事业竭尽全力。
克俭于家:在家生活节俭。
【译文】能为国家大事不辞辛劳,居家生活俭朴。
【赏析】中国自古以来就以勤俭作为修身治国治家的美德。
古人以能否克勤克俭,是关系着国家强弱,存亡的大事,鼓励人们,竭尽职守,勤奋工作,提倡节约,反对浪费。
当然在现代文明的今,物质极大丰富,人们不可能无视于生活的享受,但前提是不铺张浪费。
5、视远惟明,听德惟聪。
【注释】选自《尚书·太甲中》。
惟,唯;明,目明,喻监察是非;聪,闻审谓之聪,听到的都思辨之。
【译文】能看到远处,才是视觉锐利;能听从好话,才是听觉灵敏。
【赏析】古人用能看远才是明察秋毫,善听好话,才是耳朵灵敏作比喻,鼓励人们注重自身修养,永不懈怠。
不论是治国,还是个人都强调的是道德品质修养,要勤奋学习,诚心求道,时刻躬身自反,检讨自己言行,胸襟宽广,善于听取意见,不要时常享乐和懒惰,用诚信、仁厚的美德赢得事业的成功。
6、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
【注释】选自《尚书·盘庚上》。
纲:网的总绳。
紊:乱。
若:像,好像。
【译文】就好像把网结在纲上,才能有条理而不紊乱。
【赏析】这句话是盘庚责备在位的官员,墨守成规,不思进取,傲慢无礼,贪图安逸,不愿奉献。
用“网”“纲”作比喻,自己为“纲”,群臣是“网”,说明主次有序,强调不能目无君令,破坏规矩。
以生活中浅显易懂的例子比喻,道出了主次秩序,有条不紊的深刻寓意。
常用的“有条不紊”成语就是由此而来。
7、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注释】选自《尚书·旅獒》。
仞:八尺为一仞。
亏:缺少。
篑:盛土的竹器。
【译文】譬如堆垒九仞高的土山,只差一筐土,还是不算完成。
【赏析】以堆山为喻,告诫人们修养品德应自强不息,持之以恒,不可半途而废。
作为君王就要敬慎德行,只有为仁行善,以德化服人民,才能得到民心,只有勤奋为政,德行很盛,才能安定社会,巩固政权。
做人也是如为学求道,修养道德就像堆山一样,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中途停止,半途而废,前功尽弃,如果坚持不懈,永不止步就会终有成就。
古人的话发人深省,回味无穷。
8、以公灭私,民其允怀。
【注释】选自《尚书·周官》。
允:诚信,信实。
怀:归向。
【译文】用公正消灭私欲,人民就会信任归向执政者。
【赏析】《周官》是诰令,这句话就是《周官》中的一句,号召大小官员认真工作,谨慎发令,言出即行,周公心之公正除去私欲,位尊不当骄傲,禄厚不当奢侈,修养恭敬勤俭美德,不可行使诈伪,此赢得人民的信任。
做到这些,人民才会心悦诚服。
勉励官员兢兢业业,勤劳政事,克己奉公,廉洁自律,清白不污,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