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全文和译文
- 格式:pdf
- 大小:3.75 MB
- 文档页数:82
无逸·《尚书》原文翻译注释与鉴赏无逸·《尚书》原文翻译解释与鉴赏无逸《尚书》周公曰:"呜呼!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则知小人之依。
相小人,厥父母勤劳稼穑,厥子乃不知稼穑之艰难,乃逸,乃谚。
既诞,否则侮厥父母,曰昔之人无闻知。
'周公曰:"呜呼!我闻曰:昔在殷王中宗,严恭寅畏,天命自度,治民祗惧,不敢荒宁。
肆中宗之享国七十有五年。
其在高宗,时旧劳于外,爰暨小人。
作其即位,乃或亮阴,三年不言。
其惟不言,言乃雍。
不敢荒宁,嘉靖殷邦。
至于小大,无时或怨。
肆高宗之享国五十有九年。
其在祖甲,不义惟王,旧为小人。
作其即位,爰知小人之依,能保惠于庶民,不敢侮鳏寡。
肆祖甲之享国三十有三年。
自时厥后,立王生则逸。
生则逸,不知稼穑之艰难,不闻小人之劳,惟耽乐之从。
自时厥后,亦罔或克寿,或十年,或七八年,或五六年,或三四年。
'周公曰:"呜呼!厥亦惟我周太王、王季,克自抑畏。
文王卑服,即康功田功。
徽柔懿恭,怀保小民,惠鲜鳏寡。
自朝至于日中昃,不遑暇食,用咸和万民。
文王不敢盘于游田,以庶邦惟正之供。
文王受命惟中身,厥享国五十年。
'周公曰:"呜呼!继自今嗣王,则其无淫于观,于逸,于游,于田,以万民惟正之供。
无皇曰:今日耽乐。
乃非民攸训,非天攸若,时人丕则有愆。
无若殷王受之迷乱,酗于酒德哉!'周公曰:"呜呼!我闻曰:古之人犹胥训告,胥保惠,胥教诲,民无或胥诪张为幻〔51〕。
此厥不听,人乃训〔52〕之,乃变乱先王之正〔53〕刑,至于小大。
民否则厥心违怨〔54〕,否则厥口诅祝〔55〕。
'周公曰:"呜呼!自殷王中宗,及高宗,及祖甲,及我周文王,兹四人迪哲〔56〕。
厥或告之曰:小人怨汝詈汝〔57〕。
则皇〔58〕自敬德。
厥愆,曰朕之愆。
允若时〔59〕,不啻〔60〕不敢含怒。
此厥不听,人乃或诪张为幻,曰小人怨汝詈汝,则信之。
洪范篇(3)—《尚书》原文、译文及评析洪范篇(选译)—尚书谁制定了治国安邦的规则原文:“五、皇极:是建其有极。
敛时人福①,用敷锡厥庶民②。
惟时厥庶民汝极。
锡汝保极③:凡厥庶民,无有淫朋④,人无有比德⑤,惟皇作极。
凡厥庶民、有猷酞有为守⑥,汝则念之。
不协于极,不罹于咎,皇则受之⑧。
而康而色⑨,曰:‘于攸好德。
’汝则锡之低时人斯其惟皇之极⑩。
无虐茕独而畏高明⑪。
人之有能有为。
使羞其行⑫,而邦其昌、凡厥正人⑬,既富方谷⑭,汝弗能使有好于而家。
时人斯其辜⑮。
于其无好德,汝虽锡之福,其作汝用咎。
无偏无陂⑯,遵王之义;无有作好⑰,遵王之道;无有作恶,遵王之路。
无偏无党,王道荡荡⑱;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无反无侧⑳,王道正直。
会其有极21,归其有极。
日皇极之救护,是彝是训23,于帝其训24。
凡厥庶民,极之敷言,是训是行,以近天子之光25。
曰: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
”注释:①敛:集中。
时;是,这。
②用以。
敷:普遍。
锡:赐。
③保:保持,遵守。
④淫朋:通过交游结成的私下小集团。
⑤比:勾结,比德的意思是狼狈为奸。
⑥猷:计谋。
作为。
守;操守。
⑦罹(li);陷入、咎:罪过。
⑧受:宽容。
⑨康:和悦。
色:温润。
⑩斯:将。
维:想。
⑪茕(qiong)独:指鳏寡孤独、无依无靠的人。
⑫羞;贡献。
⑬正人;指做官的人。
⑭方:经常。
谷:禄位。
⑮辜:罪,怪罪。
⑯陂(po):不平。
⑰好;私好,偏好。
⑱荡荡:宽广的样子。
⑲平平:平坦的样子。
⑳反:违反。
侧:倾侧,指违犯法度。
21会:聚集。
22敷:陈述。
23彝:陈列。
训:教训。
24训:顺从。
25近:亲附。
译文:“五、最高法则:君主应当建立最高法则。
把五福集中起来,普遍赏赐给臣民。
这样,臣民就会拥护最高法则。
向您贡献保持最高法则的方法:凡是臣民不允许结成私党,也不许各级官员狼狈为奸,只把君王的法则看作最高法则。
凡是有计谋、有作为、有操守的臣民,您要惦己他们。
行为不合法则,又没有构成犯罪的人,君主就应宽恕他们。
《尚书·顾命篇》是《尚书》中的一篇篇名,下面是其中的原文和一个简要的译文:
原文:
臣针政而逸令,乃待胥骈臣。
当仁以忧思,思维无迁。
以砥迫虎豹,哀肃陈维。
维砥齐维湫,有先后巴至。
未艾排贤良,振饬受命忠良。
俊乂维车,遄浃利林。
载其溱洧,济济有言。
乃命尔有辞,容声承命。
辞旨下士,钦哉多生。
起钦抑塞,亨货天货。
以威胁问,何以辑悔。
大某何悔,陶以山陵。
尔以懿哉,若速我耕翁。
译文:
我作政务,制定命令,然后等待你们效劳。
当以忠勤为己任,思维勿迁移。
借着刻石压迫虎豹,哀悼肃陈,充分展示忠诚之心。
用砥石磨砺,不断打磨,直至完美无缺。
未曾疲倦地列举贤良之士,振作起来,接受君命的忠臣。
他们才华出众,乘车前来,迅速而归于林立的荣耀之中。
带着勇气,横渡波涛,庄重地应命而言。
使士卒明白国君的意思,个个表示敬仰,生气勃勃。
充满威严地表达询问之意,问:如何才能抚慰悔过的心灵?
大某,你为何悔过,融入山陵之中。
你真是高洁的人啊,如同迅速帮助我这个耕种之人。
《尚书》原文、注释及译文原称《书》,到汉代改称《尚书》,意为上代之书。
《尚书》,在作为历史典籍的同时,向来被文学史家称为我国最早的散文总 集,是和《诗经》并列的一个文体类别。
但这散文之中,用今天 的标准来看,绝大部分应属于当时官府处理国家大事的公务文 书,准确地讲,它应是一部体例比较完备的公文总集。
用写作》杂志1991年第3期,《我国最早的公文总集 《尚书》是我国最古的官方史书, 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
西汉初存 28篇,因用汉代通行的文字隶 书抄写,称《今文尚书》。
另有相传在汉武帝时从孔子住宅壁中 发现的《古文尚书》(现只存篇目和少量佚文)和东晋梅赜所献 的伪《古文尚书》(较《今文尚书》多 16篇)。
现在通行的《 三经注疏》本《尚书》,就是《今文尚书》和伪《古文尚书》的 和编本。
(来源:百度百科) 虞书尧典 <尚书 >》)期的一些重要史料。
《尚书》相传由孔子编撰而成,但有些篇是【原文】曰若稽古1。
帝尧曰放勋。
钦明文思安安2。
允恭克让3,光被四表,格于上下4。
克明俊德,以亲九族5。
九族既睦,平章百姓6。
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黎民于变时雍7。
【注释】《尧典》:尧和舜,相传是我国原始社会后期的著名领袖。
尧名放勋,属陶唐氏,又称唐尧。
舜名重华,属有虞氏,又名虞舜。
典是书名。
本篇是史官记叙尧的事迹的书,所以叫《尧典》1、日若:用作追述往事开头德发语词,也写作越若、粤若。
稽:考察。
曰若稽古:这里指稽考古事,是自今述古之称。
2、钦:恭谨严肃。
安安,一作晏晏3、允:诚信。
恭:恭谨。
克:能够。
让:让贤。
4、被:及。
四表:四方极远的地方。
格:至。
5、俊德:指德才兼备德人。
九族:指君主的亲族。
一说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6、平:通辨,分别。
章:使明显。
百姓:百官族姓。
7、黎民:民众。
于:随着。
使:友善。
雍:和睦。
以上第一段,颂扬尧的大德和功绩。
《尚书》全⽂注释及译⽂《尚书》全⽂注释及译⽂ 《尚书》,最早书名为《书》。
下⾯⼩编收集了《尚书》全⽂注释及译⽂,供⼤家参考! 【原⽂】【原⽂】 ⽇若稽古(1),帝尧⽈放勋,钦明⽂思安安(2),允恭克让(3),光被四表(4),格于上下(5)。
克明俊德(6),以亲九族(7)。
九族既睦,平章百姓(8)。
百姓昭明,协和万帮,黎民与变时雍(9)。
【注释】 【注释】 (1)⽇若:⽤作追述往事开头德发语词,没有实际意义。
稽:考察。
古:这⾥指古时传说。
(2)钦:恭谨严肃。
(3)允:诚实。
恭:恭谨。
克:能够。
让:让贤。
(4)被:覆盖。
四表:四⽅极远德地⽅。
(5)格:到达。
(6)俊德:指才德兼备德⼈。
(7)九族:指同族的⼈。
(8)平:辨别。
章:使明显。
百姓:⽩官族姓。
(9)黎民:民众。
于:随着。
使:友善。
雍:和睦。
【译⽂】 【译⽂】 考查古代传说,帝尧德名字叫放勋。
他严肃恭谨,明察是⾮,善于治理天下,宽宏温和,诚实尽职,能够让贤,光辉普照四⾯⼋⽅,以⾄于天上地下。
他能够明察有才有德德⼈,使同族⼈亲密团结。
族⼈亲密和睦了,⼜明察和表彰有善⾏德百官协调诸侯各国的关系民众也随着变的友善和睦起来了。
【读解】 【读解】 尧使古代传说中的帝王,,也算得上使“开国元勋”。
为帝王歌功颂德,使作为⾂⼦的史官责⽆旁贷的职守,因为古代书写历史的⼈使官员,⽽不是学者,他必须站在官⽅的⽴场上维护最⾼统治者。
这种做法后来相沿为习,很少有⼈脱出这个框框。
这样⼀来,历史就成为成功者的历史,帝王功绩德⾏的帐薄。
历史也显得极端重要。
他的价值主要在为统治者树碑⽴传。
供后来的统治者学习借鉴,以便把好传统发扬光⼤。
虽然我们⽆法知道我们最早的帝王长相如何,习惯、个性、个⼈⽣活如何,但我们明确地知道他英明伟⼤,功⾼德重,万民拥戴,名垂千古。
所以我们不得不敬仰,并为我们有这样德祖先⽽⾃豪,庆幸⾃⼰是他的后代⼦孙。
【原⽂】 【原⽂】 乃命羲和(1),钦若昊天(2),梨想历象⽇⽉星⾠(3),敬授⼈时(4)。
《尚书别解序》原文赏析及译文《尚书别解序》原文赏析及译文相信大家对明代散文家归有光都有所认识,在我们的语文学习中,就学过其所作的《项脊轩志》。
下面是归有光的另一部作品《尚书别解序》原文赏析及译文,希望大家喜欢!《尚书别解序》原文赏析及译文原文:嘉靖辛卯(1),余自南都下第归(2)。
闭门扫轨(3),朋旧少过。
家无闲室,昼居于内,日抱小女儿以嬉。
儿欲睡,或乳于母,即读《尚书》。
儿亦爱弄书,见书辄以指循行,口作声,若甚解者。
故余读常不废,时有所见,用著于录。
意到即笔,不得留,昔人所谓兔起鹘落时也(4)。
无暇为文章,留之箱筥(5),以备温故(6)。
章分句析,有古之诸家在,不敢以比拟,号曰《别解》。
余尝谓:观书若画工之有画,耳目口鼻大小肥瘠无不似者,而人见之,不以为似也,其必有得其形而不得其神者矣。
余之读书也,不敢谓得其神,乃有意于以神求之云。
1.归有光是明代散文家,有《震川先生集》,我们学过他的散文是《项脊轩志》。
(3分)2.解释加点词:(4分)(1)朋旧少过(拜访)(2)故余读常不废(荒废)(3)余自南都下第归(科考)(4)大小、肥瘠无不似者(瘦)3.文中“兔起鹘落”用来比喻写文章文思泉涌,落笔飞快(2分)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见书辄以指循行。
(小孩)看到书就用指顺着一行行字指着。
(2)其必有得其形而不得其神者矣。
那一定是画出了人物的`形象而没能画出他的精神气质。
5.第二段议论运用了哪些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5分)答:作者以作画比读书(一说类比),又将求形与求神对比,突出读书要领悟书中之神的道理。
注释(1)嘉靖辛卯:1531年(嘉靖十年)。
嘉靖为明世宗朱厚熜的年号(1522—1566)。
(2)南都:指南京。
(3)闭门扫轨:谓闭门断绝交往。
《后汉书·杜密传》:“闭门扫轨,无所干及。
”扫轨谓扫除车辙。
(4)“昔人”句:指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所说:“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诮纵则逝矣。
虞夏书(2)—《尚书》原文、译文及评析虞夏书(尧典)—诗与歌可以感天动地惊鬼神原文:肇十有二州①,封十有二山,浚川②。
象以典刑③,流宥五刑④,鞭作官刑,扑作教刑⑤,金作赎刑。
眚灾肆赦⑥,怙终贼刑⑦。
钦哉,钦哉,惟刑之恤哉⑧!流共工于幽州⑨,放驩兜于崇⑩!窜三苗于三危⑪,殛鳏于羽山⑫,四罪而天下咸服。
注释:①肇(zhào):这里指划分地域。
②浚(jùn):疏通。
③象:刻画。
典:常,常用。
典刑:常用的墨、劓、剕、宫、大辟五种刑罚。
④流:流放。
宥:宽恕。
⑤扑(pū):檟(jiǎ)楚,古代学校用作体罚的工具。
⑥眚(shěng):过失。
肆:于是。
⑦怙(hù):依仗。
贼:用作“则”。
⑧恤(xù):慎重。
⑨幽州:地名,在北方边远地区。
⑩驩(huān):同“欢”。
崇山:地名,在现在湖北黄陂以南。
⑪三苗:古代国名,在现在湖南、江西境内。
三危:地名,在现在甘肃敦煌一带。
⑫殛(jí):流放。
鳏(guān):古书上说的一种大鱼。
羽山:地名,在东方。
译文:舜划定了十二个州的疆界,在十二座山上封土为坛,作祭祀用,并疏通了河道。
舜把五种常用的刑罚刻画在器物上,用流放的办法代替五刑以示宽大,用鞭刑来惩罚犯了罪的官员,用木条打来惩罚有罪过的掌管教化的人,用铜作为赎罪的刑罚。
因为过失犯罪,可以赦免;要是犯了罪又不知悔改,就要用刑罚。
慎重啊,慎重啊,使用刑罚时一定要慎重。
舜把共工流放到幽州,把驩兜流放到崇山,把三苗驱逐到三危,把鳏流放到羽山。
这四个罪人受到了应有的处罚,天下的人都心悦诚服。
题解:舜帝上任后烧了三把火:划定州界,制定刑罚,放逐尧的大臣共工、驩兜、鳏,以及三苗,于是天下人心归顺。
接下来是任用百官,使国家机器运转起来。
舜三十岁出道从政,在帝王位置上呆了五十年,身后名垂青史。
咱们中国人对新任官员的信心,多半寄托在“三把火”上。
舜帝的“三把火”的重心在刑罚,表明他重视“依法治国”。
《尚书》尧帝功德满天下【原文】日若稽古(1),帝尧曰放勋,钦明文思安安(3),允恭克让(4),光被四表(5),格于上下(6)。
克明俊德(7),以亲九族(8)。
九族既睦,平章百姓(9)。
百姓昭明,协和万帮,黎民与变时雍(10)。
【注释】(1)日若:用作追述往事开头德发语词,没有实际意义。
稽:考察。
古:这里指古时传说。
(2)钦:恭谨严肃。
(3)允:诚实。
恭:恭谨。
克:能够。
让:让贤。
(4)被:覆盖。
四表:四方极远德地方。
(5)格:到达。
(7)俊德:指才德兼备德人。
(8)九族:指同族的人。
(9)平:辨别。
章:使明显。
百姓:白官族姓。
(10)黎民:民众。
于:随着。
使:友善。
雍:和睦。
【译文】考查古代传说,帝尧德名字叫放勋。
他严肃恭谨,明察是非,善于治理天下,宽宏温和,诚实尽职,能够让贤,光辉普照四面八方,以至于天上地下。
他能够明察有才有德德人,使同族人亲密团结。
族人亲密和睦了,又明察和表彰有善行德百官协调诸侯各国的关系民众也随着变的友善和睦起来了。
【读解】尧使古代传说中的帝王,,也算得上使“开国元勋”。
为帝王歌功颂德,使作为臣子的史官责无旁贷的职守,因为古代书写历史的人使官员,而不是学者,他必须站在官方的立场上维护最高统治者。
这种做法后来相沿为习,很少有人脱出这个框框。
这样一来,历史就成为成功者的历史,帝王功绩德行的帐薄。
历史也显得极端重要。
他的价值主要在为统治者树碑立传。
供后来的统治者学习借鉴,以便把好传统发扬光大。
虽然我们无法知道我们最早的帝王长相如何,习惯、个性、个人生活如何,但我们明确地知道他英明伟大,功高德重,万民拥戴,名垂千古。
所以我们不得不敬仰,并为我们有这样德祖先而自豪,庆幸自己是他的后代子孙。
------------------春夏秋冬怎样划分【原文】乃命羲和(1),钦若昊天(2),梨想历象日月星辰(3),敬授人时(4)。
分命羲仲,宅崳夷(5),日旸谷(6)。
寅宾出日(7),平秩东作(8)。
原称《书》,到汉代改称《尚书》,意为上代之书。
《尚书》,在作为历史典籍的同时,向来被文学史家称为我国最早的散文总集,是和《诗经》并列的一个文体类别。
但这散文之中,用今天的标准来看,绝大部分应属于当时官府处理国家大事的公务文书,准确地讲,它应是一部体例比较完备的公文总集。
(见《应用写作》杂志1991年第3期,《我国最早的公文总集——<尚书>》)《尚书》是我国最古的官方史书,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
《尚书》相传由孔子编撰而成,但有些篇是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
西汉初存28篇,因用汉代通行的文字隶书抄写,称《今文尚书》。
另有相传在汉武帝时从孔子住宅壁中发现的《古文尚书》(现只存篇目和少量佚文)和东晋梅赜所献的伪《古文尚书》(较《今文尚书》多16篇)。
现在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尚书》,就是《今文尚书》和伪《古文尚书》的和编本。
(来源:百度百科) 虞书·尧典第1页 共48页【原文】曰若稽古1。
帝尧曰放勋。
钦明文思安安2。
允恭克让3,光被四表,格于上下4。
克明俊德,以亲九族5。
九族既睦,平章百姓6。
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黎民于变时雍7。
【注释】《尧典》:尧和舜,相传是我国原始社会后期的著名领袖。
尧名放勋,属陶唐氏,又称唐尧。
舜名重华,属有虞氏,又名虞舜。
典是书名。
本篇是史官记叙尧的事迹的书,所以叫《尧典》。
1、日若:用作追述往事开头德发语词,也写作越若、粤若。
稽:考察。
曰若稽古:这里指稽考古事,是自今述古之称。
2、钦:恭谨严肃。
安安,一作晏晏。
3、允:诚信。
恭:恭谨。
克:能够。
让:让贤。
第2页 共48页4、被:及。
四表:四方极远的地方。
格:至。
5、俊德:指德才兼备德人。
九族:指君主的亲族。
一说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6、平:通辨,分别。
章:使明显。
百姓:百官族姓。
7、黎民:民众。
于:随着。
使:友善。
雍:和睦。
以上第一段,颂扬尧的大德和功绩。
虞夏书(1)—《尚书》原文、译文及评析虞夏书(尧典)—诗与歌可以感天动地惊鬼神原文:帝曰:“夔!命汝典乐①,教胄子②,直而温,宽而栗③,刚而无虐④,简而无傲。
诗言志,歌永言⑤,声依永,律和声。
八音克谐,无相夺伦⑥,神人以和。
”夔曰:“於⑦!予击石拊石⑧,百兽率舞。
”注释:①夔(kuí):古代传说中一种形状像龙而只有一足的动物。
乐:乐官。
②胄(zhòu)子:未成年的人。
③栗:恭谨。
④无:不要。
⑤永:咏,意思是吟唱。
⑥夺:失去。
伦:次序,这里指和谐。
⑦於(wū):是啊,好吧。
⑧拊(fǔ):轻轻敲击。
石:石磬,古代的一种乐器。
译文:舜帝说:“夔啊!我任命你掌管乐官,教导年轻人,使他们正直温和,宽厚恭谨,刚强而不暴虐,简约而不傲慢。
诗是表达思想情感的,歌吟唱表达思想情感的语言,音调要合乎吟唱的音律,音律要谐和五声。
八种乐器的音调能够调和,不失去相互间的次序,让神和人听了都感到和谐。
”夔说:“好吧!我轻重有致地击打石磬,使各种兽类都能随着音乐舞蹈起来。
”题解:舜帝对夔说的这段关于诗歌和音乐的作用的看法,后来被儒家当作“诗教”的经典言论,也成了历代官方所推崇的文艺观,成了我们的民族传统。
按这种观点,诗歌和音乐是人们内心想法和情感的表现;表现的最高标准,是和谐;和谐就是美,是优雅,可以感天动地惊神鬼;和谐的诗歌和音乐被用来培育、陶冶人们的内在情操,培养性情高雅的君子。
简单地说,诗歌和音乐是最重要的教育手段,而不是供自我发泄或娱乐消遣。
现在的流行音乐、交谊舞是不可能培养出传统意义上的君子的,诗歌也成了少数被认为神经有毛病的人的自我发泄。
这种天翻地覆的变化,是我们的幸事,同时也是我们的不幸,正如钢筋水泥丛林之于田园牧歌的幸与不幸一样。
舜帝即位后的“三把火”。
洪范篇(7)—《尚书》原文、译文及评析
洪范篇(选译)—尚书谁制定了治国安邦的规则
原文:
“九、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①,五曰考终命②。
六极:一曰凶、短、折③,二曰疾,三曰忧,四曰贫,五曰恶,六曰弱。
”
注释
①攸:由,遵行。
②考:老。
终命:善终。
③凶:没有到换牙就死去。
短:不到二十岁就死去。
折:没有结婚就死去。
译文7
“九、五种幸福:一是长寿,二是富贵,三是健康平安,四是修行美德,五是长寿善终。
六种不幸:一是短命夭折,二是疾病,三是忧愁,四是贫穷,五是丑恶,六是懦弱。
”
题解
幸福和不幸是价值观的体现。
价值观因人而异,没有绝对的标准。
在一个人看来是幸福的事,在另一个人看来就可能是不幸的。
比如升官发财,飞黄腾达在众多人看来是一种幸福,这意味着权÷利÷名三大收获,可以满足贪欲。
在另一些人看来,人沦为乌纱帽金钱虚名的奴仆是天大的不幸,这意味着人丧失了自我,自己为自己招来诸多束缚和烦恼。
天下最大的不幸恐怕是看不开。
患得患失,斤斤计较,鼠目寸光,蝇营狗苟,围着油盐酱醋打转,都是看不开。
想一想,人都是赤条条来到世上,也是赤条条离开,哪一样带得来带得走?“风物常以放眼量。
”看得开就是幸福。
尚书序原文翻译《尚书序》古者伏牺氏之王天下也①,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②,由是文籍生焉③。
伏牺、神农、黄帝之书④,谓之“三坟”③,言大道也;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⑥,谓之“五典”⑦,言常道也。
至于夏、商、周之书,虽设教不伦⑧,雅诰奥义⑨,其归一揆⑩,是故历代宝之,以为大训。
八卦之说,谓之“八索”⑾,求其义也。
九州之志⑿,谓之“九丘”⒀。
丘,聚也。
言九州所有,土地所生,风气所宜,皆聚此书也。
《春秋左氏传》曰:“楚左史倚相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即谓上世帝王遗书也。
【注释】①〔伏牺氏〕又写作庖牺、包牺、宓羲、伏戏,古代传说中的部落首领,即太昊(ha。
诰)。
相传他始画八卦,教民捕鱼畜牧。
〔王(wang望)〕统治。
②〔八卦〕由阴(两短横)阳(一长横)两种线形组成的八种符号,用来各代表一定属性的若干事物。
八卦又以两卦相叠演为六十四卦,用来象征自然观象和社会现象的发展变化。
八卦最初是上古记事的符号,后来被用作卜筮的符号,逐渐神秘化。
〔书契〕文字。
《释文》:“书者,文字。
契者,刻木而书其侧。
”〔结绳〕文字产生以前的一种记事方法。
用绳打结,用不同的形状和数量标记不同的事件。
③〔由是〕因此。
〔文籍〕文章典籍。
④〔神农〕传说中的古代三皇之一,又称炎帝、烈山氏。
相传教民稼墙,尝百草为医药治疾病。
〔黄帝〕少典的儿子,姓公孙,因居姬水,又改姓姬,号轩辕氏,又称有熊氏。
曾打败炎帝,斩杀蚩尤,而取代神农氏。
传说蚕桑、医药、舟车、宫室、文字等制都从黄帝时开始。
黄帝、神农、伏牺合称三皇。
⑤〔三坟〕《孔疏》。
“坟,大也。
以所论三皇之事其道至大,故曰:言大道也。
”⑥〔少昊〕黄帝的儿子,与颛顼、高辛、唐、虞合称五帝。
〔颛顼(zhuan xu专须)〕黄帝之孙,昌意之子,称高阳氏。
〔高辛〕黄帝的曾孙,少昊的孙子,又叫帝喾(ku 酷)。
〔唐〕尧帝,属陶唐氏,又叫唐尧,简称唐。
〔虞〕舜帝,属有虞氏,又叫虞舜,简称虞。
⑦〔五典〕《孔疏》:“典者,常也。
尚书序原文注释译文
尚书序
原文:
夫尚者,表也。
书者,记也。
表炳曰:「诸侯表朝于王,王曰:『告
诸侯,使君臣得相见也。
』记名曰书。
书之为言也,若追朔而纪实,昭然若揭日月之明。
为行也,若临深渊、穴高山,仰而俯,俯而仰,远而近,高而下,视而明,听而聪,是以
理万物之变而效古绳之序。
于乎其经也,简约而微明,百行俱下而不
相负,无偏无黜,而民畏其威,慕其文,惟其道者所从。
大哉,尚书!可谓至善之经矣。
」
注释:
1. 夫尚者,表也。
书者,记也:夫字作为语气助词,表示强调或者语
气缓和;尚书二字分别解释为“表”和“记”。
2. 表炳曰:「诸侯表朝于王,王曰:『告诸侯,使君臣得相见也。
』
记名曰书:这是对尚书之名的起源和意义的解释。
《周礼·天官·大宗伯》中也有类似的记载。
3. 书之为言也,若追溯而纪实,昭然若揭日月之明:这里表述了尚书
记实的功能,类比揭露太阳和月亮一般显然明晰。
4. 为行也,若临深渊、穴高山,仰而俯,俯而仰,远而近,高而下,
视而明,听而聪,是以理万物之变而效古绳之序:这里表述了尚书对
于行政和治理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借用了类比的手法,比喻尚书的功能就像是站在深崖和高山之上,以不同的视角取得全面的认知,以及遵循古代的规律和秩序。
5. 于乎其经也,简约而微明,百行俱下而不相负,无偏无黜,而民畏其威,慕其文,惟其道者所从:这里赞扬了尚书的文字风格、行文规范、权威性和文化影响力。
6. 大哉,尚书!可谓至善之经矣:最后为尚书致以高度的赞誉,将其尊为至善之经。
《尚书》原⽂及译⽂《尚书》⼜称《书》、《书经》,是⼀部多体裁⽂献汇编,长期被认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但是清华简证明传世的《尚书》部分(伪《古⽂尚书》部分)为伪书。
该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
战国时期总称《书》,汉代改称《尚书》,即“上古之书”。
因是儒家五经之⼀,⼜称《书经》。
内容主要是君王任命官员或赏赐诸侯时发布的政令。
本⽂仅摘选部分章节展⽰。
虞书·益稷帝⽈:「来,禹!汝亦昌⾔。
」禹拜⽈:「都!帝,予何⾔?予思⽇孜孜。
」皋陶⽈:「吁!如何?」禹⽈:「洪⽔滔天,浩浩怀⼭襄陵,下民昏垫。
予乘四载,随⼭刊⽊,暨益奏庶鲜⾷。
予决九川,距四海,浚畎浍距川;暨稷播,奏庶艰⾷鲜⾷。
懋迁有⽆,化居。
烝民乃粒,万邦作乂。
」皋陶⽈:「俞!师汝昌⾔。
」禹⽈:「都!帝,慎乃在位。
」帝⽈:「俞!禹⽈:「安汝⽌,惟⼏惟康。
其弼直,惟动丕应。
徯志以昭受上帝,天其申命⽤休。
」帝⽈:「吁!⾂哉邻哉!邻哉⾂哉!」禹⽈:「俞!」帝⽈:「⾂作朕股肱⽿⽬。
予欲左右有民,汝翼。
予欲宣⼒四⽅,汝为。
予欲观古⼈之象,⽇、⽉、星⾠、⼭、龙、华⾍、,作会;宗彝、藻、⽕、粉⽶、黼、黻,絺绣,以五采彰施于五⾊,作服,汝明。
予欲闻六律五声⼋⾳,在治忽,以出纳五⾔,汝听。
予违,汝弼,汝⽆⾯从,退有后⾔。
钦四邻!庶顽谗说,若不在时,侯以明之,挞以记之,书⽤识哉,欲并⽣哉!⼯以纳⾔,时⽽颺之,格则承之庸之,否则威之。
」禹⽈:「俞哉!帝光天之下,⾄于海隅苍⽣,万邦黎献,共惟帝⾂,惟帝时举。
敷纳以⾔,明庶以功,车服以庸。
谁敢不让,敢不敬应?帝不时敷,同,⽇奏,罔功。
⽆若丹朱是好,傲虐是作。
罔昼夜頟頟,罔⽔⾏⾈。
朋淫于家,⽤殄厥世。
予创若时,慢游是好,傲虐是作。
罔昼夜頟頟,罔⽔⾏⾈。
朋淫于家,⽤殄厥世。
予创若时,傲,惟傲,惟慢游娶于涂⼭,⾟壬癸甲。
启呱呱⽽泣,予弗⼦,惟荒度⼟功。
弼成五服,⾄于五千。
州⼗有⼆师,外薄四海,咸建五长,各迪有功,苗顽弗即⼯,帝其念哉!」帝⽈:「迪朕德,时乃功,惟叙。
盘庚(1)—《尚书》原文、译文及评析盘庚(东方的摩西)—盘庚洞若观火劝贵族原文:王若曰:“格汝众,予告汝训汝,猷黜乃心②,无傲从康③。
古我先王,亦惟图任旧人共政④。
王播告之修⑤,不匿厥指⑥,王用丕钦⑦。
罔有逸言⑧,民用丕变。
今汝联聒聒⑨,起信险肤⑩,予弗知乃所讼⑪。
“非予自荒兹德⑫,惟汝含德⑬,不惕予一人⑭。
予若观火,予亦拙谋作⑮,乃逸⑯。
若网在纲⑰,有条而不紊⑱;若农服田⑲,力穑乃亦有秋⑳。
汝克黜乃心21,施安德于民22,至于婚友23,丕乃敢大言汝有积德24。
乃不畏戎毒于远迩25,惰农自安,不昏作劳26,不。
服田亩,越其罔有黍稷27。
“汝不和吉言于百姓28,惟汝自生毒29。
乃败祸奸宄30,以自灾于厥身。
乃既先恶于民31,乃奉其恫32,汝悔身何及?相时憸民33,犹胥顾于箴言,其发有逸口34,矧予制乃短长之命35?汝曷弗告朕,而胥动以浮言,恐沈于众36?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则惟汝众自作弗靖37,民非予有咎。
”注释:①盘庚是汤的第十世孙,商朝的第二十位君王。
他为避免水患,复兴殷,商,率领臣民把国都从奄(今山东曲阜)迁往殷(今河南安阳)。
此举遇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反对,盘庚极力申说迁都的好处,前后三次告喻臣民,终于完成了迁都。
《盘庚》(分上、中、下三篇)记述了这次迁徙的经过。
上篇记述盘庚迁殷之前告诫群臣的话,中篇是盘庚告诫殷民的话,下篇是迁都后盘庚告诫群臣的话。
历代学者大都认为《盘庚》三篇是殷代的作品,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②猷:为了。
黜:除去。
心:指私心。
③从:纵,放纵。
康:安逸。
④惟:想。
任:任用。
旧人:指世代做官的人。
共政:共同管理政事。
⑤王:指先王。
播台:公布命令。
修:施行。
⑥匿:隐瞒。
指:旨,意旨。
⑦丕:大。
钦:敬重。
⑧逸:过失,错误。
⑨聒聒(guo):拒绝别人的好意而自以为是。
⑩信:伸,伸说。
险:邪恶。
肤:浮夸。
⑪讼:争辩。
⑫荒:废弃。
⑬含:怀着,藏着。
⑭惕:施,给予。
⑮谋作:谋略。
尚书全文及译文尚书全文及译文导语:《尚书》,最早书名为《书》,约成书于前五世纪,传统《尚书》由伏生传下来。
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尚书全文及译文,希望对你有帮助!尚书全文及译文篇1【原文】周公既],命君陈分正东郊成周,作《君陈》。
王若曰:“君陈,惟尔令德孝恭。
惟孝友于兄弟,克施有政。
命汝尹东郊,敬哉!昔周公师保万民,民怀其德。
往慎乃司,率厥常,懋昭周公之训,惟民其。
我闻曰:‘至治馨香,感于神明。
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尔。
’尚式时周公之猷训,惟日孜孜,无敢逸豫。
凡人未见圣,若不克见;既见圣,亦不克由圣,尔其戒哉!尔惟风,下民惟草。
图厥政,莫或不艰,有废有兴,出入自尔师虞,庶言同则绎。
尔有嘉谋嘉猷,则入告尔后于龋尔乃顺之于外,曰:‘斯谋斯猷,惟我后之德。
’呜呼!臣人咸若时,惟良显哉!”王曰:“君陈,尔惟弘周公丕训,无依势作威,无倚法以削,宽而有制,从容以和。
殷民在辟,予曰辟,尔惟勿辟;予曰宥,尔惟勿宥,惟厥中。
有弗若于汝政,弗化于汝训,辟以止辟,乃辟。
狃于奸宄,败常乱俗,三细不宥。
尔无忿疾于顽,无求备于一夫。
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
简厥修,亦简其或不修。
进厥良,以率其或不良。
惟民生厚,因物有迁。
违上所命,从厥攸好。
尔克敬典在德,时乃罔不变。
允升于大猷,惟予一人膺受多福,其尔之休,终有辞于永世。
”【译文】成王这样说:“君陈!你有孝顺恭敬的美德。
因为你孝顺父母,又友爱兄弟,就能够移来从政了。
我命令你治理东郊成周,你要敬慎呀!从前周公做万民的师保,人民怀念他的美德。
你前往,要慎重对待你的职务呀!遵循周公的常道,勉力宣扬周公的教导,人民就会安定。
“我听说:至治之世的馨香,感动神明;黍稷的香气,不是远闻的香气,明德才是远闻的香气。
你要履行这一周公的教训,日日孜孜不倦,不要安逸享乐!凡人未见到圣道,好象不能见到一样;已经见到圣道,又不能遵行圣人的教导。
你要戒惧呀!你是风,百姓是草,草随风而动啊!谋划殷民的政事,不要认为不难;有废除,有兴办,要反复同众人商讨,大家议论相同,才能施行。
尚书原文及译文赏析(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文言文、现代文、教案设计、文案大全、作文大全、词语、成语、范文、读后感、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classical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teaching plan design, copy collection, composition collection, words, idioms, model essays, post-reading commen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尚书原文及译文赏析《尚书》又称《书》、《书经》,是中国汉民族第一部古典散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它以记言为主,保存了大量弥足珍贵的先秦文献资料。